第一篇:基数和序数的教学反思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理解这一些并不难,但真正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却不是一件易事。
一、取材于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由老师出示学生所喜欢的许多玩具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生动而又自然;通过数一数娃娃排在第几个,猜一猜、算一算一共有几个玩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基数”与“序数”,感性而又亲切;通过一首儿歌—“数鸡鸭”,来巩固对算理的理解,形象且具实效;以“帮助班级美化环境—摆花盆、观看电影-发电影票”作为课后延伸,既获得实践又巩固了新知。整节课从引入到展开、到巩固,再到课外的延伸,所有的素材均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取材于学生的身边,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数”与“序数”的理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实践中学习,使学生乐学而又易学
“基数”与“序数”是两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这两个概念,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投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排排队,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基数”与“序数”,整个认识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手、脑和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动。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变难学为易学、乐学。而课后的延伸——“摆花盆、发电影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机会,又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老师的课中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动动脑筋、多思考,那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也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第二篇:基数、序数教案
数学第一册“基数、序数”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2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是:首先要学会数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基数和序数有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分清数的两种不同的含义,但不出现“基数”和“序数”的名词。教学中如何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渗透因素,把握“对基数和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尺度呢?现以本册教材中出现的有关例题与练习题为例,谈以下教学看法。
一、“先后”顺序,初步渗透 感知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它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从“4的认识”开始,正式出现渗透教学序数含义的例?quot;排队上车图“(第16页)。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通过排队上车的先后顺序,使学生能够明白所出现的1、2、3是表示第一、第二、第三就可以了。教师还可以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让其他学生说出“有几个同学到黑板做题?谁第一个做完?谁第二个做完?谁第三个做完?”这样,以感知为主,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初步渗透序数和基数这一知识。
二、“快慢”顺序,直观渗透
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熟悉的事物、现象感到亲切、有趣。因此,形象直观的事物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最乐意接受。在教学“5的认识”后,教材又出现渗透教学基数、序数含义的例题“小朋友赛跑图”(第20页)。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回答共有几个小朋友参加赛跑,谁跑第一,谁跑第二……并让学生独自填写序数第□1,第□,第□3,第□,第□5。样直观、形象地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影、录像等教学工具,请学生说说“公共汽车、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快慢”,让他们在情景感知中比“快慢”,直观渗透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三、“左右”顺序,活动渗透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从儿童熟悉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图例,从中渗透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在教学“6的认识”后,出现“数蝌蚪图”(第28页),要求学生写出“从左数第6瓶有□只蝌蚪,有6只蝌蚪的是第□瓶。”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数、找蝌蚪的活动。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先让学生从左数出第6瓶,并数一数瓶内有几只蝌蚪;再找有6只蝌蚪的是第几瓶。通过数找蝌蚪与填数,在活动中渗透基数和序数的两种含义。学习“8的认识”后,教材再次出现“动物排列顺序图”(第41页)的教例,让学生口述“共有几只小动物?小兔排第一,谁排第三?小猴排第几?”在教学“9的认识”后,又出现“圈小象图”(第48页)的教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quot;把左边的9只小象圈起来“,并给”左数第9只小象涂上颜色“。这些教例都是根据从左到右的顺序,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手等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感知,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及时反馈,练习渗透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本册教材在多处安排了以操作、实践为主的练习,有机渗透基数和序数这一知识。例如,练习十四第2题出现”从左数起,小花猫排在第_________,把第7只猫涂上黄色“的练习。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例,说出图中共有多少只猫?再问第几只猫是花猫?最后让学生动手把第7只猫涂上黄色等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感知。又如练习十六第3题要求学生”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其目的就是通过帮助学生掌握11到20各数的顺序,从中加深对序数的认识。而在”10的认识“做一做第1题的练习中,则让学生在直线上填数,练习数序。这是第一次出现数轴,利用数轴练习填数有机渗透基数和序数的知识。这样多方面、多角度地反馈,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丰富感性认识。教材最后在总复习第3题中让学生练习”从左数起,红珠是第______个珠子。把第14个珠子涂上红色。"学生做好后,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实际改问:从右数起,红珠是第______个珠子,把第10个珠子涂上黄色等问题,让学生继续练习。这样,通过挖掘教材的渗透因素,紧扣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练,既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又使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愉快。
第三篇:中班基数序数教案
中班基数序数教案
中班基数序数教案 篇一
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3、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准备:
1、教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 “ 会动的汽车”“动物头饰”
2、学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
3、操作册第28页
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玲珑宝塔有几层》
2、集体活动
故事“动物搬家”。大森林里,动物们的新房子盖起来了,可漂亮了。教师出示“动物与房子”中房子上午1—5层,请幼儿数一数,新房子一共有几层?我们用数字宝宝给楼房做上标记吧,怎么做呢?
请个别幼儿将“数字卡片”1—5按顺序摆在房子上并读一读:第一层、第二层、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哪些小动物要搬进新家呢?教师一边示范讲解序数1-5, 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插入相的楼层。
教师任意藏一个小动物图片,幼儿说说“第几层的小动物不见了”
动物操练:幼儿带上头饰,教师说某个动物的名字,座位上的幼儿就报告该动物排在第几,幼儿通过观察得出,从不同方向数,动物的排列顺序可能会发生改变。
幼儿操作学具“动物与房子”;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动物各住在第几层。
4完成操作册第28页的活动
5交流小结,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哪里会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排队喝水、做操)这些就是序数,它会使我们生活学习更有秩序。
中班基数序数教案 篇二
目标
使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习辨别10以内的序数。
准备
1.5盘贴绒苹果图片,每盘有1~5个苹果,每个盘子涂上不同的颜色;10个贴绒动物,10级贴绒台阶(侧面逐级变高的形状,以便于贴小动物),贴绒板。
2.幼儿每两人5张数量为1~5的香蕉或其他水果的果盘图片。1~10的数字卡片每组一套。
过程
1.认识10以内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台阶和小动物的图片,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几个小动物。接着把小动物逐个放上不同的台阶,请几名幼儿从下面开始数,说说10只小动物分别在第几级台阶。
(2)教师取下小动物,请10名幼儿上来每人拿一个放在不同的台阶上,分别说一说自己摆放的是什么动物,从下面开始数,摆在第几台阶,其他幼儿评判说得对不对。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果盘图片(不按盘内苹果的数量多少的顺序,可以5以内任何一个数做开头),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有几个盘子,再说一说从左到右(或说从红盘子开始数)每个盘子的顺序。幼儿数对以后,教师再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每盘有几个,引导幼儿发现盘子里有几个水果和盘子在第几个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有几个和第几个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小结:有几个和第几个不一样,一个是说有几件东西,一个是说排在第几。
(2)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用手里的图片任意排队,互相说各个果盘的次序,并数一数各个盘中水果的有几个,进一步明确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3.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练习。
4.翻数字、跳格子
教师把幼儿分成10人一组,玩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先在地上画几组10个连续的大格子,从1到10标上数字。各组幼儿按顺序在数字卡片中抽一张数字卡片,说出自己抽到的是什么数,然后按卡片上的数,一次一格,单脚或双脚跳到相应的格子里,直到组里所有的幼儿都跳进格子里。中班基数序数教案 篇三
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2、对序数和基数现象感兴趣,初步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准备:
1、有若干车厢的小火车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轻音乐
2、幼儿操作纸、蜡笔等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数车厢(教师指导操作)“呜……一列长长的火车开来了,小朋友,谁来帮我数一数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8节车厢用数字8表示)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引导幼儿从火车头开始数起,并做好箭头标记)
2、数动物:
“看小动物们都来车站集合,准备去春游啦!数一数站台上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
“谁排第一?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3、乘火车:
“这么多小动物要乘车,谁应该第一个上车?为什么?”(小猴排在第一个)“排在第一个的小猴子第一个上车,他说我的座位在从火车头开始数第四节车厢,谁来帮小猴子送到他的车厢里?”(送到后和小朋友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接下来轮到谁上车了?熊猫说我的座位在从前往后数第2节车厢,谁来帮熊猫送到他的车厢里?”
“轮到小猫上车了,小猫告诉我它的座位在熊猫和小猴中间,谁知道它坐在第几节车厢?”
“现在火车上有几只小动物?他们分别坐在哪节车厢?”
4、小结:再次巩固序数和基数的不同。
二、幼儿自由操作
1、分散操作:
“还有小动物也想赶快上车呢,请小朋友按照顺序帮所有的的小动物都送上车,帮他们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轻音乐)
2、集体检查:
“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上车啦,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都坐在第几节车厢。”(引导幼儿运用语句:“xx动物坐在第x车厢”)“现在谁能说一说,第五节车厢坐了谁?(“x号车厢里坐着XX动物”)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在哪个车厢,可以数一数,从火车头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节车厢。
三、逛公园(操作游戏)“小动物们都上车了,火车开动了,呜……咔嚓咔嚓,公园到了!春天的公园真美呀!美丽的花朵都开了,好漂亮呀!这里一共有几盆花?”(个别数、集体数)“小猴说我要买一点花打扮我的家,看看小猴伸出了几根手指?它要买几盆花?”
“小猴买了三盆美丽的花,他说我还要买1个水壶,我喜欢从箭头开始数第3个水壶,请小朋友帮小猴想买的水壶圈出来。”
“哎!小动物玩累了,他们来到了蛋糕店买甜甜圈和饮料,猜猜看小兔需要买些什么?”(5个甜甜圈和第5瓶饮料)“请小朋友帮小猴和小兔选出他们需要的东西,数第几个的时候一定要从箭头开始数起,数到几就是第几个。”
四、讲评操作部分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师幼共同验证,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
五、结束部分:小动物们春游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朵,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现在他们要乘火车回家了,呜……呜……火车又要开动啦!(音乐响起,全体幼儿听音乐玩开火车出活动室。)
第四篇:幼儿园数学教案8以内的基数和序数[最终版]
中班数学活动《8以内的基数与序数》
一、活动目标:
1、认识8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有8节车厢的小火车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8种,如小熊、小猫、小猪、小猴、小青蛙、小乌龟、小狗各1只,小兔2只。
2、幼儿每组一份操作材料:8只不同的小动物,有8节车厢的火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小动物坐火车”,帮助幼儿认识“8”以内的序数。(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准备乘火车去旅行。现在火车开来了。”
提问:①师:这辆火车有几节车厢?(8节)
②师:老师告诉大家这是火车的第一节车厢(贴上数字1),谁能知道第二节,第三节车厢在哪儿呢?(幼儿回答,并贴上数字)(2)教师边出示小动物图片边提问:
①师:大家快来看看,哪些小动物都来乘车了?(小熊、小猫、小猪、小老鼠、小狐狸、小乌龟、小狗、小兔)。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呢?谁排第一,排在第三的是谁呢?小猪排第几呢?小兔排第几?
②师:火车快要开了,小动物上车了,小熊说我要坐第五节车厢,我请一个小朋友帮我把小猪送上车。(送到后和小朋友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
③师:小兔说我想坐第三节车厢,但我不知道第三节车厢在哪,想请小朋友帮帮我。(请小朋友帮送,在检查有没有送对)
④师:请小朋友把剩下的小动物都送上车,谁想上来试一试呢?
⑤师: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上车啦。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都坐在第几节车厢。(从第一节开始数)运用语句:“xx动物坐在第x车厢”
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在的车厢,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个。
⑥师:哎呀,大家快看,小兔的妹妹来了。(出示另一个小兔)她也想一起去旅游。谁能找一找小兔在第几个车厢?能不能把小兔妹妹送到小兔的车厢呢?
⑦师:现在谁能说一说,三号车厢坐了几只小兔?(由幼儿回答,如错误则教师指出错误并改正)
⑧师:请小朋友们也来试一试,为我们的小动物们安排下座位,并说一说“xx动物坐在第x车厢”,可以反过来说“x车厢里坐着XX动物”
呜„„呜„„大森林的火车要开动啦,小动物们要去旅游啦!小朋友们,我们也来玩坐火车的游戏吧!延生:游戏“开火车”。
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每组小朋友迅速搭住肩膀随意站成一排,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第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嘟嘟嘟嘟开火车,我排第x”。
中班数学活动《8以内的基数与序数》说课稿
12学前教育1 何平11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数学活动《学习8以内基数与序数》
一、说教材: 设计《8以内的基数与序数》主要是通过让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坐火车”的活动来学习掌握8以内的序数,例小猫在第四节车厢里,第一节车厢里坐着小熊等,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掌握8以内的单项序数。知道第二和两个的区别,了解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二、说教法:
运用事先准备的活动材料(小火车和动物)先导入话题,引导幼儿观察。再演示送小动物上车并提问引发思考。其中演示到两只小兔在三号车厢是个难点,有的幼儿可能分不清第几和几个的区别,需要演示并详细讲解。让幼儿自己操作,并说一说,教师巡回指导。最后玩“排队”的游戏。
三、说学法:
孩子最大的乐趣是在“玩中学”,要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在“小动物坐火车”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四、说教学法:
根据中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准备了8节车厢的小火车背景图,和8种小动物。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演示法。
1.演示法:通过导入话题,并进一步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用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提问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小组活动让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话题动物们坐火车旅游,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第二环节:先以“小动物坐火车”为话题,学习8以内的序数。出示火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第三环节:教师演示,送一个小动物上车,提问什么小动物在第几个车厢,引导幼儿学会使用“XX动物在x号车厢” 或者“x车厢里坐着XX动物”然后老师总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在的车厢,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个。”并且玩一个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坐在第x车厢” 或者“x车厢里坐着XX动物”。
第四环节:幼儿分组操作游戏,随意摆放小动物在车厢里,让别的幼儿来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第五环节:玩游戏“排队”。先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每组小朋友迅速搭住肩膀随意站成一排,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第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嘟嘟嘟嘟开火车,我排第x”。
第五篇:基数与序数故事 9月
《基数与序数》的教学故事
山家湾子小学 鲁玉花
基数与序数是一年级教学中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这节课上课前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师:森林里有一只小猴子摘到了一大堆桃子,心里特别高兴。它每餐都吃桃子。桃子一天一天变少了,小猴子很心疼,心里想:“哎,桃子快吃完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节约一点呢?”他想啊想,突然想到每次都是吃完第9个桃子肚子才饱的,这不是说明前面8个没用吗?哈,这下有办法了。你知道小猴子想的是什么办法吗?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小猴子把桃子一个个排队,当数到第9个时,就把第9个桃子吃掉。他认为能填饱肚子的是第9个桃子。师:小朋友们,小猴子能吃饱吗?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一下。(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生1:小猴子很聪明,我想它能够吃饱,因为还是吃9个。师:那其它同学有什么意见?(一大片举手的同学。)生2:我们认为它不能吃饱,虽然只吃第9个可以节省桃子,但这样会饿肚子的。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一开始小猴子每次吃9个,而后来吃的是第9个,只吃了一个,肯定会挨饿的。
生3:我们也同意生2说的。因为“第9个”和“9个”是不一样的,第9个只有1个。
师:说的很有道理(教师板书:9个=9个,第9个=1个)。幸亏小朋友们及时帮小猴子发现了问题,不然它肯定会饿得面黄肌瘦,谢谢大家的帮助。
师: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小故事呢?
生1:从前有一个人,到城里去,发现自己饿了,就买包子吃,一连吃五个,才吃饱了。这时他问老板,“我刚才吃的是第几个?”这时老板说:“是第五个。”此时,这人说,你为什么不早把第五个拿给我!那我就吃一个包子就饱了!
(全班学生大笑)
师:假如你是那个人,你是吃五个包子能吃饱,还是吃第五个能吃饱呢?为什么?
全体学生:吃五个。
通过故事的形式,学生对序数与基数的理解更透彻。这是我对基数与序数的思考与理解,我想这也许对我们教基数与序数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