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纸片慢纸片》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快纸片和慢纸片》是一节比较有趣的活动,其中蕴涵着较为复杂的科学原理。活动重点在于通过直观感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活动的三个环节是很清楚的。
细节描述:
第一环节是探究纸片下落的样子。教师出示一张纸片,请幼儿先猜测纸片下落的样子,孩子用语言、动作和简单的线条进行表现。接着教师分别给幼儿每人1张纸片,然后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纸片小落的样子:歪歪扭扭的、翻着跟头飘下来。
第二个环节是发现纸片下落的快慢和纸片厚度的关系。给每个幼儿两张一样大小,但是厚度不同的纸片,先请幼儿猜测这两个纸片谁是快纸片,谁是慢纸片。猜测后和孩子一起认识了记录表,将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猜想栏。接着让它们从一样高的地方同时下落,看看结果怎样,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到结果后将结论记录在记录表的实验栏。在猜想与实验中感知了纸片的厚度与下落快慢速度的关系。
第三环节是引导孩子改变纸片的形状,让其下落的速度发生改变。孩子想到了多种方法:有的用折一折的方法,有的折了多次,有的用撕的方法。薄纸片经过变一变之后,再和厚纸片进行比赛,发现了经过折叠,纸片的形状改变了之后,纸片的下落速度也产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几个折叠后的纸片的速度比较,发现:纸片折叠越小,纸片下落的速度越快。
最后一个环节:延伸活动,将纸片变成纸蜻蜓,落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引起孩子继续探索纸片下落现象的兴趣。
评价分析:
对于科学活动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养成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活动,主要的活动材料是两张小纸片,孩子通过这两张纸片的飞落速度来探索其中的奥秘之处。活动中孩子们都很好奇、大胆地去猜测、记录、尝试、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实验其中的为什么?在孩子自身的探索、比较、记录、感知、发现的基础之上教师以简单明了的小结帮助孩子梳理经验,提升经验。孩子们知道了纸片下落的样子以及影响纸片下落的速度因素。
所思所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的子领域科学探究中有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指出:4-5岁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相同与不同,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本次活动中又三次记录,第一次猜测记录纸片下落得样子,个别孩子用简单的线条记录自己的猜测。第二次记录是活动的一个难点,孩子第一次接触记录表记录的形式,因此孩子没有记录表记录的相关经验,能看懂记录表、明白记录的各个项目意义就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几次调整,将记录表的项目栏的标记下放到下面的格子里,孩子在格子里相应的标记上做记录,降低了记录的难度,符合中班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本次活动中画对号“√ ”和画叉号“×”单一的记录形式不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记录的形式上可以鼓励孩子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第二篇:教案《快纸片慢纸片》(定稿)
中班科学活动:快纸片慢纸片
教学目标:
1.探究纸片下落时的不同状态和速度,乐意交流观察到的现象。2.感知纸的形状改变会使下落速度发生变化的过程。3.基本学会折纸蜻蜓。
重点:比较不同形状、颜色纸片下落的速度。难点:折纸蜻蜓
准备: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纸片若干(够分给幼儿人手一张)
折好的纸蜻蜓1只、及画好提示线的折纸蜻蜓的纸28张 教学过程:
(一)纸片落下来
1、引入。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跟纸片宝宝做游戏(出示纸片),有的小朋友肯定在会说,纸有什么好玩的呀,我的玩具好玩多了。那老师今天就是要跟大家一起让纸片也变得很好玩。
2、先来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纸片宝宝,如果我现在把它抛起来,它会怎么样?(落到地上)那你们猜它是怎么落下来的呢?
大家想出了很多纸片宝宝落下来可能的样子,可是光猜可不行,我们还是要来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猜对了。
3、看清楚了么?纸片是怎么落到地上的?(翻着跟头、摇摇摆摆着)
4、幼儿实践。现在老师把篮子里的纸片宝宝(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发给小朋友,大家自己来试一试,自己的纸片宝宝是不是像刚才我们观察到的那样落下来的?
5、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片宝宝落下来的时候是摇摇摆摆的、翻着跟头的,那老师又要问小朋友了,所有的纸片宝宝落下来都是一样快的么?
(二)快纸片慢纸片
1、有的小朋友猜一样的,有的小朋友猜不一样的。现在老师请你们跟自己旁边的小朋友来比一比,现在老师来数“1、2、3,抛!”大家就一起抛,大家要注意观察你的纸片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的比谁的落得快。(进行3、4次)
2、教师再演示一次左右手各拿一张纸片(大小相同、颜色不同)比较快慢,得
出结论:有时这张快有时那张快,引导幼儿知道它们下落时受到了其它因素的影响。
(三)快速降落的纸蜻蜓
1、刚才我们的纸片宝宝啊都是圆形的,现在呢老师让一个纸片宝宝变身,它呀变成了一只纸蜻蜓(出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落下的?(很快,转着圈,旋转着像一个螺旋桨)
2、将纸发给幼儿,引导幼儿折纸蜻蜓。
3、完成和让幼儿观察自己纸蜻蜓的下落状态和速度,并与之前的纸片相比较
4、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往上抛、落下来。满纸片翻筋斗,快纸片旋得快,好像蜻蜓落下来。”,然后让纸片和纸蜻蜓一起落下来,反复感受两者不同的下落速度及状态。
(四)结束
总结:今天啊我们跟纸片宝宝玩得很开心,知道了有的纸片宝宝落得快有的落慢,还知道它变成纸蜻蜓后就落得更快了,请小朋友们把纸蜻蜓带回家,考爸
爸妈妈,看他们知不知道。
第三篇:纸片插接教学反思
《纸片插接》教学反思
夏雪
《纸片插接》这一课是二年级美术第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插接这种纸艺形式,并对插接艺术产生兴趣,了解插接的结构及基本的变化手段,尝试着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通过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感受、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对于手工制作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涨。我在上课讲授要点的时候,学生们都听得很专心,基本上每个班的学生都能带齐工具。
“插接”是一种最简单的立体纸雕塑,是学生学习雕塑的基础,在以往的手工教学中并未涉及此方面内容。怎样才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插接技巧并熟练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的时候,我想到很多方法:如演示、欣赏插接作品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方式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一个想法在我脑中诞生了,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我就尝试着以“插接游戏”的方式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合作完成一件插接小雕塑。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插接雕塑的结构,我给每组的每个学生分发10个“雪花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意插接,看谁的插接又高又稳固?学生在短短的3分钟之内,通过自己亲手插接很快就掌握了插接的技巧。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插接要注意的问题等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本课作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唯一存在的缺陷是部分学生使用的卡纸的硬度和厚度都不够,剪出的单元形插接时很困难,或者最底层站不住。而有些同学用剪下来的卡纸条卷成一个心形的底座,再把单元形剪口、插接到这个底座上,整件作品便稳稳当当了。我鼓励有创意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这下子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把作品创作的思路和过程请清楚楚地介绍出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学生在感受、表现生活中以张扬个性的方式充分自由地表达情感、情绪于创造之中,他们收获的不仅包括认知的,更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情感的丰富与情操的提升,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所获得的鼓舞与感动。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动手体验的时候会从中发现很多的问题,并自己开动脑筋解决。到下课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把纸片站立起来,每个班都能有几组成员能把卡片插得很高,这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能够让他们体验到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的无限魅力和巨大成功。
第四篇:让纸片站起来教学反思
《站起来
站起来》教学反思
众兴实验小学:杨翠平
本周二上了一节新教师汇报课,我上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站起来 站起来》这一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运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不同形式的图片赏析,尽量使课堂所学内容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
示范让小纸片站起来引入开题,当小纸片站不起来,请学生帮忙,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让每位学生尝试纸片站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求知,使每个学生都处于学习准备状态。接着导入课题,再通过示范让纸站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站起来的样子不一样,原因是纸的形状和纸的折法不一样。在接下来欣赏不同站法的图片中,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像什么,为下面作业作铺垫。下面通过老师的示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作热情,再通过作品的欣赏,拓宽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动手做。在评讲作业时肯定创意,学生自己对作品提出建议。结束之前选出环保小卫士,对学生进行一下环境卫生教育。
在本节课中,对于收获有以下几点:一 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处于学习知识准备状态; 二 在引导学生让纸片站起来的方法时,注意引导想象力,学生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想象得以展开了,有的同学的作业非常有创意:三 自己语言简单易懂,教态自然,具有亲和力,课堂确实体现了学生为主题,采用了探究型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四 课堂环节紧凑,清晰明了,在难度上呈递进方式,循序渐进:五 在绘制过程中防止同学把纸剪成两半,老师再让学生预测的情况下,做了对比示范,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可以连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的较好,这让我惊喜。
这一课属于手工制作课,但要求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我当时在备课时想,只要同学们掌握了纸的折,卷等技法一后,就不愁做不出形状各异的作品来,但在随后的作业中发现两个问题:一
同学们的作品缺少个性,有一部分都是老师在上课时示范的范作,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手工制作和想象创作相结合时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利用的多媒体的便利,通过在屏幕上演示和示范的方式呈现给小朋友,多看一些不同方法制作的作品。但这个问题,解决的仍然不够好,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没能够展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也请同行给点宝贵建议;三
学生作业在颜色的搭配上不够丰富,在添画上还要生动些才好,以后再上这课时欣赏范作要注意引导;四
上课了学生还没到汇报厅,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以致耽误了三四分钟的上课时间,以后再上课想的要全面些;五 在对学生注意力这块上需要再想些方法,还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游戏,歌曲,故事等。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有得有失,体会颇多,感受较深,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将逐步完善课堂,成长自我。
第五篇: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纸片插接
二年级下册小学美术每课教学反思
孟庄小学
窦宝玲
1、纸片插接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使用的卡纸的硬度和厚度都不够,剪出的单元形插接时很困难,或者最底层站不住。还没等我去解决这个问题,二班的王雅雯就自己解决了:她用剪下来的卡纸条卷成一个心形的底座,再把单元形剪口、插接到这个底座上,整件作品便稳稳当当了。我鼓励她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这下子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利用剪下来的边角料作出了一个个的支架,加固了自己的作品。最后,我告诉他们:“孩子们,我不光看到了你们每个人的作品,还看到了你们集体的灵巧和智慧也插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美好的画面。”
2、重重叠叠 教学反思:上这节课时,我鼓励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幅至少八开大小的作业,由小组讨论决定来做什么,然后组长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开始时我有些担心:万一大家意见不统一,或者合作的作业在大小、粘贴位置上不合适怎么办?在合作中也确实有的小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但没等我“出面”,孩子们自己迅速的调整了合作方法和态度。最后各组的作业构图都很饱满、颜色鲜艳、形象丰富,最重要的是“重叠”这一作业难点解决的棒极了!看来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孩子们不光学会了在美术作业时的合作,还学会了在与别人的意见不和时能够冷静地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就是说,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如何待人处世”。
3、点、线、面 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个重点、线、面状的材料,由于还没上课,孩子们的理解有偏差:他们认为“点”只能是圆的,而“线”就是毛线、棉线„„针对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特意将我找到的不同形状的糖豆、珠子、铁丝、竹竿等等展示给他们看,请他们分析这是哪一种造型材料。这下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错出在哪儿。我布置他们继续回去搜集,第一课时先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第二课时,大家带来了丰富的造型材料,作品的效果也自然是多姿多彩了。
4、漂亮的包装纸
教学反思:包装纸的设计让许多熟悉电脑的学生联想到了壁纸的设计,我就鼓励画得快的孩子们在完成作业后,到美术教室的电脑上运用“画图”、“金山画王”等学过的软件设计包装纸。这种包装纸独具特色,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我又运用其它设计软件将这些包装纸“包”到“瓶子”、“盒子”上,直观展示学生们的成果,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5、五味瓶
教学反思:用表情来表现五味,学生们大多很拿手,可是让他们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少的孩子感到难以把握。有的忍不住又用起了线条,有的光照着别人的画,更多的孩子按照教师的提示程式化的用单一的颜色来表现一种味道。这与学生平时的情感体验有关,也与学生的色彩想象力有关。无意中我看到了讲桌上摆放的好利来蛋糕的小台历,上面一幅幅简洁的水彩漫画表达着主人公在十二个月中的不同心情,我试着用实物投影仪把它展示给学生们看,请他们与主人公一起体会喜怒哀乐。很快的,孩子们便理解了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在回过头来用色彩表现五味就容易多了。虽然因为欣赏小台历耽误了一些时间,学生们没能当堂完成作业,但是我觉得这时间耽误地值得!
6、得奖啦 教学反思: 在制作中,我发现有几位平时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不知道要好”的学生为自己制作了奖状。有一位同学在奖状上写的是“鉴于你在2005-2006学年成绩突出,并获得月考第一名的成绩,特将给你肯德基优惠券5张。”我把这份作业带到办公室,给他的各位任课教师看了,大家都感到内疚:我们常常忽略这些学困生也有要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愿望。老师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声嘲笑或是当众批评,都可能引起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嘲笑、疏远,更挫败了他们自己的进取心,让他们更加颓废下去。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失误也可能会造成孩子整个人生观的改变。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总结自己的失误,并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给孩子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价,给孩子一个希望。为此,我在班上展示了这几位同学的作品,并表扬了他们不怕挫折,积极要求进步的精神。还给他们讲了山姆士上校一生一事无成,退休后才奋发进取,最后在80岁将自己的事业——肯德基快餐业推向了全世界,获得了成功的故事。鼓励孩子们都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挫折,不懈的努力。这时我看到那几个平时挨批都笑嘻嘻的孩子竟然偷偷的在流眼泪,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对孩子的理解,比对他的表扬更能打动他们的心。
7、美丽孔雀
教学反思:由于二年级一班的二课特色是“折纸”,所以孩子们在用不同技法表现孔雀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自己最拿手的折纸的方法来制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是每人折了一只纸鹤,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来把它“改造”成孔雀:有的把纸鹤的尾巴伸开,剪成很细的条,并用铅笔进行卷曲;有的在纸鹤的尾巴上粘上五颜六色的纸条甚至是羽毛;在纸鹤的头上贴上几撮毛;有的在纸鹤的身上画上美丽的羽毛……同一改造对象,竟然展现出了六种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让我吃惊。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有效的引导,使之高效的为孩子们更好的创造服务。
8、叶子上的“小血管”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叶脉的理解非常有趣,如有的孩子说:“许多叶子的叶脉就像鱼刺一样。”仔细一看,还真像。许多孩子运用了各式各样的线条来表现叶脉,甚至有学生在叶脉中间细细的勾画了好多弯曲的小线条,还告诉我:“这是水、这是养料。”看来对叶脉作用的理解促进了他们对叶脉的绘画表现力。
9、漂亮的花边 教学反思:
曾经听过上海的特级教师陈寿亭老先生上过这一课,当时他将一张长纸条经过折、剪、刻等造型手段,使其成为一段镂空的花边。然后他用湿抹布均匀的擦了一下黑板,把镂空的花边按在上面,然后他用黑板擦在黑板槽里用力的蘸了些粉笔末,轻轻的在花边上面和四周拍了拍。待他小心的揭下花边时,黑板上便出现了一条清晰的花边,而且等它干了后用黑板擦很难擦掉。当时我对这个环节印象很深,所以在上这一课时便把这项“表演”借用了过来。学生们果然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要求:“再来一遍”。这一次我特意把制作花边的要领加以强调,由于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的看,所以听得特别认真。等到制作的时候,作业效果非常好。这使我反思:陈老师在多年以前就能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在课堂上设计许多蕴含着美术知识或技法的、让孩子们“拔不下眼”的小游戏或小魔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大张旗鼓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却在模仿他的做法,真是惭愧。教师的素养和专业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面对新课程,我们要补的课实在是太多了„„
10、脚印的联想 教学反思:在最后展示作业进行表演时,我利用了“一年级艺术教师备课系“统光盘中的“动物声效”资料,请学生们在听到动物的叫声时做出判断,如果自己做的就是这种动物的脚印,马上举起作品,并学着这种动物走路的样子走到讲台上。这一表演环节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尽情的表演,从中体会着创造的快乐,品味着大自然的神奇。
11、蔬果变变变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三年级六班”的“蔬菜的联想”网页,上课时通过浏览网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可喜欢这个网页了,因为照片上那些同龄人正忙活着合作蔬果小动物的情景让他们感到相当亲切。孩子们的作品丝毫不比人家的差,于是我举起了数码相机,把他们正在制作的情景和作品拍了下来,并通过电脑直接放了出来。这下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纷纷要求把他们的作品也制成网页,我借机把这个难题推向了班里参加网页制作培训小组的同学,“请他们来帮我们制做好不好?把制作好的网页发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同学都来看看我们的作品!”
12、小鸟的家
教学反思:在备这一课时,我感到我们学校这一批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只是让他们画出小鸟的家,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我将作业要求进行了提高:请学生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废旧物品来为小鸟制作一个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材料多元化,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去看书预习,并且告诉了他们“我们要用废旧物品为小鸟做一个家”,请他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废旧物品。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人们乱砍乱伐、捕杀鸟类造成了小鸟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制作了一个配有音乐的课件,当小鸟向大家介绍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安逸时,配合的是曲调优美的《苗岭的早晨》;当展现人类猎鸟时,配合的是《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中唱道:“当我飞上高高的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小鸟围绕着空巢飞来飞去的画面则配着低沉压抑的小提琴曲,使学生体会到了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住在鸟笼里的小鸟有家,但是《我想有个家》的乐曲却在引领学生深思:它有家,为什么却不开心?伴着沉重的钢琴曲,请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感受,来代表人类向小鸟和大树表达自己的歉意;最后伴着欢乐的乐曲,鼓励孩子们来为小鸟营建一个美好的家园。音乐代替了教师的许多提示性的话语,通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体验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创造态度。
总之,我是以人文情感为主线贯穿了这节课,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这节课,不光学会用废旧材料为小鸟筑巢,还能够引起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13、动物的故事
教学反思:上节课在绘画《小鸟的家》时,我特意安排七个小队分别针对七个不同的情节来描绘,这节课前,我把七个组的作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示在美术教室的墙上。学生进入教室时我请他们先来参观这些作业,对故事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再绘制故事画时,学生不会感到很困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故事时分配情节也比较合理了。
14、友谊卡
教学反思: 班级的标志什么样,最能体现这个班的特色和班里学生的性格、喜好了。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学校“班班创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特色,给每个班上课时,运用了不同的作业设计。比如1班是折纸特长班,我就要求他们先做一件折纸作品,然后在这件作品上进行班级标志的设计、制作;2班的特色是“走进大自然”我就要求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形象来进行设计……如此这般,各班的班级标志设计便有了浓厚的班级特色,这与教学目标正是不谋而合的。
15、家乡变了样
教学反思: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去问家长几十年来家庭生活的变化。上课时,多数孩子的回答真实,表述清晰。但有个别学生可能没有回家问,又不肯承认自己没完成预习作业。于是就按照自己在电影中看到的说:“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快过年时地主来要债……”我一问,他爸爸才三十六岁!看来这样的课真需要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真实的资料,不然电影、电视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力会使他们丧失对时间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认识。没有了真实地感受,怎么会触动灵魂,产生有生命力的创造呢?
16、我的老师
教学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我灵机一动,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编成谜语,以“猜猜她(他)是谁”的形式展开一个小游戏。学生在出谜面的时候自然会将这位老师的特征表述清楚。当同学猜对了时,我又反问他们:“你是从哪些地方猜出是这位老师的?”这样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如何概括和表现人物的特征。比以前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得到的只是极易的要牢固,掌握的要灵活。这正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魅力所在。
17、会爬的玩具 教学反思:在自己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合力使我唏嘘不已:三班有几个平时“淘”的令人头疼的男孩居然用硬纸板作了一棵树,树上打了两个孔做成了轨道;由于平时“敢于”观察,他们做的毛毛虫惟妙惟肖;两条线绳拉着毛毛虫爬上爬下,乍一看,吓得女生哇哇大叫。看着他们那从来没有过的成功的笑容,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位家长在为自己孩子的调皮辩解时说的:“在淘气的过程中,他们未必学不到知识。”
18、电脑美术——复制翻转画花边
教学反思: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尝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并进行交流。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让学生以“海底的故事”为主题来画故事画,学生的学习与欣赏都需要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金山画王这个工具软件完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现、探索等活动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不但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利用软件的快捷性可以将以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绘画过程,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故事编写、画面的组织、构图等方面。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9、娃娃家
教学反思: 没想到不少孩子做的娃娃家里还是“双卫生间”的,而且还分男女;室内一般都有空调、电脑,其他电器更不必说了。看来娃娃的家也在“与时俱进”。
20、五彩缤纷的生活
教学反思:
孩子知道的标志比我知道得还多,甚至有许多外国的标志。现在家里有车的多了,所以他们对交通标志特别熟悉,这倒省了不少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