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错位的优雅美文
这几日一直埋头练琴。拒绝了聚会、宴请,反而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
年前的某个晚上,在深圳吃自助餐,人们端着盘子在菜品前穿梭,我听见有人在边弹钢琴边演唱,歌唱得很好,便走了过去。他是一个中年外国人,哼着爵士乐,闭着眼睛弹琴,看上去很投入。我站在离他很近的位置听,他都没有察觉。
老外唱完一首,自顾自地摇了摇头,欠身说了声“sorry”,然后小声地自我点评了几句,大概是对自己刚才的演唱不满意。他没有停顿太久,又开始了下一首。这首歌唱完,他微笑着说了句:“Thankyou!”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在自我鼓励,音量很低,无人会注意到他。杯盏的碰撞声和人声几乎淹没了他的琴声和歌声。
离场时,他对着琴一鞠躬,对着四方食客二鞠躬。
这一切都像是独角戏。他的全神投入和优雅礼貌,得不到任何回应。
人们似乎只是购买他的弹唱,并不要求他附带优雅与认真。我所理解的是,他在享受自己的音乐,而不是表演给别人看,亦不是为了赚取生活费而麻木地唱着——像很多酒店里的琴师,一边弹,一边打量着往来的顾客,再多上几次洗手间,并不用心。
同样是卖唱之人,却有不同的境界。有的人不敬业,而有的人论水平早已不该停留在那些喧嚣之地,却因为种种原因,还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用错位的优雅注释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篇:学会优雅转身美文
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六十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就一百个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
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您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人老了,就得好好歇着……”我话还没说完,父亲就生气了,冲我嚷起来:“我怎么老了?我耳不聋,眼不花,吃嘛嘛香,怎么会老呢?人活着,就得干活。隔壁你二爷爷都71岁了,还赶集卖菜呢!电视上都说了,生命在于运动。我一点都不老,干起活来照样带劲儿!”我只好说:“您干活儿可得悠着点。”
母亲每天晚上跟着村里的妇女跳起了广场舞。跳舞让她心情大好,见到我就兴冲冲地说跳舞的事。我有点担忧地说:“妈,您这把年纪了,还跳广场舞?稍微动动行,天天去,非得累坏了。”母亲沉下脸说:“我多大年纪了?跳广场舞的很多人比我大多了。我的腿脚利落着呢,她们都说我学动作最快!”说着,母亲得意地笑了。
我懂了,父母年纪虽然大了,但仍然有颗年轻的心。他们不甘心被岁月打败,总是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真的是一点也不服老。他们这种精神状态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人敬佩。
明白了父母的心理,我不再动说他们老,反而乐得夸他们年轻。那次,我家的阳台要小装修一下,父亲赶来帮忙。父亲年轻的时候是出色的瓦匠,干起活来非常仔细。一天工夫,他就把阳台的地板砖和墙砖都铺好了,而且做得天衣无缝。我很惊奇,直夸父亲:“爸,您真行!专业铺砖的都不如您铺的好。”父亲笑眯眯地说:“他们是给别人铺,我给自己女儿铺,当然要做好了。”我又说:“上次铺卫生间地砖的时候,来了俩小伙子,忙了两天,都没弄妥当。”父亲又笑了,说:“你爸不比年轻小伙子差吧。”我赶紧说:“那当然,我爸年轻着呢!”父亲眉开眼笑,好像真的年轻了许多。
有一次,我带母亲去买衣服。我挑了一件深红色的上衣让母亲试穿。母亲推辞说:“这件太艳了。”“不艳,我妈一点都不老,穿上肯定更年轻。”母亲穿上了那件红上衣效果不错,衬得脸色也亮了起来。我说:“妈,您真年轻!”卖衣服的服务员趁势说:“就是,您今年有50岁吗?”母亲哈哈大笑。
别说父母老,他们会真的越活越年轻。
第三篇:每一个人都可以优雅美文
一个人的财富、职位,甚至长相都可以通过化妆进行隐藏,但是,优雅却是装不来的。因为优雅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外在自然流露。
优雅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化积淀、真诚美德、善良品质、自然朴素的共同体。一个优雅的人,首先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有了教养而后才能谈得上修养,有了丰厚的修养才能够谈得上优雅。
在哈佛大学拥有极高声誉的资深教授罗曼先生即将离任,做最后一次告别演讲的时候,他为了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尊敬,把自己的车停到校门外面,步行1000多米走到学校大礼堂的讲坛。当他演讲结束离开礼堂的时候,所有在场的师生自发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地响彻在哈佛校园的天空,大家目送着教授一步一步渐渐远去的身影,感受到什么叫一个学者的优雅。
在美国的国会里,有很多人是反对在任总统的,但是,当总统来国会发表演讲的时候,那些反对的人会像另外赞成的人一样起立欢迎总统的到来;演讲结束的时候,也会像赞成者一样起立为总统的离去鼓掌送行。因为这表现着一个政治家的修养:我虽然反对你当总统,但是既然你已经被多数人选举为总统,我就无条件地服从多数。这是一个政治家的优雅。
所以去过美国和西方社会的人,都会为他们社会中对普通人的尊敬而惊奇。行人通过路口,车辆绝对会先让行人通过。地铁车厢里,刚刚上车的人,一定不会先去找座位,而是当发现身边的人都已经坐下,而依然有空位置的时候,自己才会坐下。这是一个民族对共同规则的高度理解,是一个民族的行为修养。
有很多女性以为长相漂亮就能够优雅,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不论一个人的长相多么漂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教养,外在的漂亮就会苍白而肤浅,就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而已,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底子亮了出来。因为优雅隐含在衣缝里,隐含在每一个毛孔中,渗透在每一个表情和眼神中。相反的是,如果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修养,漂亮的外表下面是深厚的文化教养,上天赋予的美貌与内在的美和谐统一,这样的人就是优雅的极致了。
一个长相不漂亮的人,依然可以做到优雅。美国的第66任国务卿赖斯,是美国政府中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她一口龅牙,黑不溜秋,鼻孔外露,但是,她依靠自己高深的文化修养完全弥补了先天的不足,朝气蓬勃,干练能干,充满智慧,在全球各个政治力量之间纵横捭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美国的铁腕人物。在世界范围内,所到之处,没有人再想到她外表的丑陋,所有的人都为她钢铁般的意志和优雅的举止而倾倒。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优雅,政治家和文化人有属于他们的优雅,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优雅。就餐时的细嚼慢咽,上车时的排队等待,公交车上的起身让座,对乞讨者的一点施舍,对公共设施的自动保护,来了客人的起身相迎,在医院里的轻声细语,生活中的尊老爱幼等等,都是一个人优雅举止的表现形式,这些细小的行为,构成了所有普通人的优雅。
第四篇:学会优雅转身美文(范文)
有些事,没必要给别人解释。尤其是那些不值得的人,为他们去解释,只会让所有的值得,变得一文不值。
关键是,你解释了,他也未必能听进去。倘若他有听进去的耐心,就会有先行理解你的意愿。有些质疑,动机原本不纯净,对方是奔着看你的笑话去的,你一认真,就容易中圈套。
真的没必要急着为谁去解释什么。有些事情,放一放,懂的人自然也就懂了。即便是动机邪恶的人,在你的慢条斯理中,也渐次偃旗息鼓。你不在乎,他也就觉得没意思了。
有的人,只在需要你的时候,才想起你。
平时没个电话,也没个问候,需要帮忙的时候,突然凑在你面前,历数过去了八辈子那点事。在实用主义哲学面前,对方的面目越和悦,你觉得越可憎。
其实连实用哲学都算不上,充其量是利用哲学:有用就靠前,没用就靠后。利用哲学消散了最后的人情味儿。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有用的和没用的。而他们只周旋逢迎在有用的世界里。
在這样的绝情面前,你觉得无情,恰好说明了你的温情——你愿意为这个世界拿出爱,也希望被爱惠泽的地方,有温暖流转。但事实上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别人未必如你所愿,成为你所期望的人。你有那么多失望,只是因为你有过那么多期望。你觉得对方那么冷,只是因为你曾死心塌地地暖过。
现实的世界,不跟你玩狗吠深巷中那么隐约的,它连个迂回都没有,直接就鸡鸣桑树颠了。在这样的人面前,就认了吧。这样做,不是要放过谁,而是要放过自己。
一个人为另一个人付出,未必求回报,但一定渴望回应。就像朝大山喊一嗓子,尽管一转身走掉了,过了很久,才听到了隐约的回声,你也会高兴。因为,那一嗓子,没有白喊,有一面山,听懂了你的挚诚。
这原本是他人人格的一份答卷。付出的人,却乐于在这张试卷上,看到自己这颗心的轻重。
求回报的付出,要的是彼此对等的交换感,这样的付出,目的性太强,也容易受伤。原因很简单,一来不好遇上愿为你对等的人,二来也不易有恰如其分的事。你锱铢必较,于是,便觉全世界都对不起你。
求回应的付出,对报答看得清浅。他们所要的,是一种良知的匹配感。也就是说,对方有良心就行,你付出的一怀赤诚,他能懂。
人生路上,如果遇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记住,这样的人千万不要错过放过。当然了,有的人深沉,十年二十年之后,他才以雪中送炭的姿势走向你。这样的人,不愿意锦上添花,却在心底的最深处盛着你。
在你得意的时候,躲在一个角落里,离你远远的;只有你落魄的时候,才站出来,给你最深沉最厚重的温暖和安慰,——这样的人,最考验你的心性。
一颗出走的心,只有在落魄无依时,才会有清醒的回望。只有在繁花散去尘埃落尽时,才明白谁对他真的好。
这时候如果人回来了,心也就跟着一起回来了。从此,始终不渝,再难旁骛。
所以,有些人唤不回来,不是情不到,不是理不到,而是时间不到。即便有的人最终真的没脸回来了,也必在某一刻,看清了所有,也懂得了所有。
人世间,多少人等在风中,等在雨中,等在绝望无助中,等一个痴绝者,等一个负心人,走的人一去经年,等的人望穿秋水,寸断肝肠。
走的人,是一个执念。等的人,何尝不是另一个执念。一个错误矫正不了另一个错误,但两个错误会误了好多人。
决绝要走的人,让他走就是了。即使有朝一日等回来,也不再是你要的那个人了。既然情断,既然义绝,那就放他走,这样,好让自己优雅转身。
第五篇:优雅的失败美文摘抄
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小选手们摩拳擦掌。
由于是预选赛,输者将直接被淘汰出局,因此,现场的气氛剑拔弩张。
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第一个上台,母亲并没有风风火火地跟在她的后面,而是安坐在原位上,用目光送她上了舞台。说句实话,小姑娘有些怯场,背好的台词念得七零八落的,表情纠结,尽管评委们尽量人性化,带头鼓掌以示鼓励,但小姑娘还是失败而归,铁定的结果:她一定无法进入下一轮比赛。
按照规定:所有参赛选手均要在比赛结束前上台谢幕,无论你是输还是赢,因为学校要锻炼孩子坚毅的品格。比赛过半时,一些注定无法进入复赛的孩子与家长们早早地铩羽而归了,现场的掌声冷清了不少。
蓦地回首,发现那第一个小姑娘正坐在化妆区的椅子上,而她的妈妈,正在竭尽全力地为她梳头、化妆。小姑娘问妈妈:“人家都走了,我们也走吧,我不要零花钱了,因为今天失败了。”
妈妈笑了,一点儿没有沮丧的表情:“一会儿还要谢幕呢,上台的时候别慌,优雅些,举止大方得体,要穿着最漂亮的衣服上台谢幕。”
妈妈只字未提失败的字眼,在与小女孩的对话中,尽是对美的赞扬与优雅的解释,小女孩的脸上毫无失望的表情。等到最后上台时,她竟然第一个冲上了舞台,笑得比成功的选手还要甜美。
我敢说,她虽然未进入复赛,但她的笑容与美丽,已经成了当晚绝对的主角,许多人记住了她的优雅。
优雅失败,有些掌声是送给失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