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见了,亲人的课后题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是再见了,亲人的课后题,欢迎参考!
再见了,亲人的课后题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同学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同学朗读的好教材。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同学语文整体素质动身,促进同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同学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同学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只让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同学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的文章
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外表,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同学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同学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同学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同学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3、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比方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4、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同学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养同学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同学的语感,我引导同学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如启发同学想象: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课文后三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引导,让同学想象千千万万个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车站送行的情景,这样不只对同学理解课文很有协助,而且培养同学的想象力。
6、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与大娘话别的情景时,我采用了指导同学学习的方法,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让同学真正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第二段采用“扶”的方法,第三段放手自学,这种“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第二篇: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志愿军由于被敌机的炸弹封锁着,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战士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已经疲惫不堪了。
就在这个时候,志愿军战士看见朝鲜大娘们头上顶着打糕,冒着敌军的炮火,穿过战争的硝烟,朝这边跑了过来。也正在这时,敌人的飞机又来了,炸弹又从高空掉了下来,非常危险。
一位大娘正在组织妇女们隐蔽,同行的妇女都卧倒了,可大娘还处在危险之中。离大娘最近的一位志愿军战士一边高喊:“卧倒!”,一边奋不顾身的冲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大娘,大娘得救了,志愿军战士却牺牲了。
战士们吃了朝鲜大娘们送来的粮食,战斗力更强了,终于打胜了这次阻击战。
第三篇:《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
《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
题目: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1、战斗刚刚结束,到处一片狼藉:房屋倒塌了,树木烧焦了,村子里到处浓烟弥漫,人们惊恐不安。一个幼稚的小孩子到处张望。不停地询问过路的大娘、大嫂:“我的妈妈哪去了?”大娘叹了口气,摇头走了。他又问小伙伴,他们也不知道。小孩子茫然不知所措,他围着废墟不停地转着,可那个熟悉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不知道,妈妈已经死了;他不知道,妈妈不会再回来啦;他更不知道,妈妈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用温柔的声音给她讲故事了。就在他茫然若失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出现在眼前,帮助了他,他重新站立起来,他的生活再度充满希望。难道说这还不能表达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
2、记得有一次,一个大娘昏倒在路旁,已经奄奄一息了。正好一个志愿军通讯战士路过这里,发现了她,赶快进行急救。他把大娘移到了一棵大树的旁边。通讯战士问:“大娘,您怎么会昏倒在这儿?”大娘有气无力地说:“我刚从阵地上下来,一阵敌机轰炸,我们急速隐蔽,我好像看到大家都卧倒了,后来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志愿军战士继续说:“大娘,我送你回家吧?”大娘说:“不用了,待会儿,我就会好的。我自己可以回家去,你还是自己执行任务要紧。”“不,大娘。我还是送你回家吧。我刚从阵地上回来。”通信员一直把大娘送到了家。大娘连声说:“谢谢!”
3、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我军由于被敌机的炸弹封锁着,造成了在暂时的供应困难。特别是战士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炮火的稍一间隙中,志愿军战士高兴地看见朝鲜大娘们头上顶着打糕,冒着敌军的炮火,穿过战争的硝烟,走来了。正在这时,敌人的飞机有来了,炸弹又从高空掉下来,大娘正在组织妇女门隐蔽,同行的妇女都卧倒了,大娘还处在危险之中,一位志愿军战士一边高喊“卧倒,一边奋不顾身的冲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大娘,大娘得救了,志愿军战士受了伤。大娘感到很内疚,战士们非常感谢大娘,这真是雪中送碳呀!在大娘精神的鼓舞下,志愿军战士终于打胜了这次阻击战。
4、有一天,一位志愿军战士从敌占区侦察回来,发现了一个坑道边有个孩子在呼救,原来有个朝鲜小孩掉下了坑道,双手还紧紧抓住溪边的树枝。小孩抓着的那根树枝就要断了,坑道深不可测,边上荆棘丛生。周围没有任何人,也没任何工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这位志愿军战士便奋不顾身的跨过去,一手抓住一丛荆棘,猛地用另一只手拉住孩子,虽然手流血了,但朝鲜小女孩终于得救了。这孩子就是小金花。
第四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
“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2.指名学生描述。3.师小结:(放《志愿军军歌》)
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5、“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看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6、小结:课文中的亲人,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会亲人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再读一遍。边读边重温一下你预习的内容,注意把子音读准,句子读顺,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读完后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哪些亲人?开始。生:自学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情谊深厚。)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出示生字。(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耗”(hào)等生字读音。(2)辨析字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汇报,想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教师板书。下面我们学习第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 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 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 词看出。)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 来的?(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 的?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心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
⑵ 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 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感情朗读。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四)引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看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在火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可是我们那些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一定也想祖国,可他们却希望──(学生接读课文读第5自然段)。3.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
车风驰电掣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师:这三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而前三个自然段呢,有什么不一样?(指着板书引导: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五)、小结延伸,体验情境
再见了,亲人!这不仅仅是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还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使中朝人民心心相连,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我们深情地道出他们的心声“再见了,亲人!”.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 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2、搜集抗美援朝时期的感人事迹。附:板书
14、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娘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救老王失母
大嫂挖野莱致残
第五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 官继华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战役、硝烟、噩耗、跺脚、大嫂、挎篮子、捣米谣、雪中送炭、深情厚谊。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程序预设
【课前三分钟】
1、自我介绍打招呼
2、检查预习情况。师:你在预习中做了哪些什么?
一、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小黑板)。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去拼音)
2、重点书写“嫂”字(师:课文有14个生字,谁知道漏了哪个字?一起书写这个字。)
二、抓住“亲人”,导入新课
1、理解“亲人”。
(1)“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板书:血缘关系
(2)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写了哪些亲人?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文中的志愿军是中国人,大娘、小金花、大嫂是朝鲜人,有血缘关系吗?他们是亲属吗?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不是亲人(板书)可为什么作者说“再见了,亲人”呢?一定有些事情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是亲人?这样就产生了广义上的亲人,下面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让我们也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举例说明广泛意思上的亲人: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5.12地震中武警官兵、6.18洪水时候抗洪抢险战士)。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世界现在还不和平,有战争我们会想得到亲人的爱,家人的、同胞的、甚至超越国度的爱。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就亲不自禁的想到当然我们的朝鲜人民他们却在侵略当中,在无奈当中,就得到了一种伟大的爱——我们的志愿军的爱
2、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到5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役中,一起回忆一下当年那千千万万的感人至深的场面中的其中一个吧!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反动侵朝战争,先是越过了南北朝鲜的三八线,一直打到北朝鲜的鸭绿江,此时已威胁到我们国家的领土。这时毛执主席就提出了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有14万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就有:邱少云、黄继光、罗圣教等,有一个最特殊的人物是毛岸英,毛岸英是谁?毛主席知道后在泪满枕巾时还写下一句诗——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经历了八年的浴血奋战,最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赢得了胜利。1958年10月25那天,最后的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于是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 ——就要上火车时说——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说——已经上火车了还说——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和学生握手)
是呀他们呼喊着亲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却说他们是亲人,这可得要同学们看讲一讲他们怎么就是亲人了?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具体写了三位朝鲜亲人,看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这三个人的事例,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讲给大家听,体会这真是亲人。
3、反馈
4、小结:是啊,从血缘上说不是亲人,可是八年了,八年多这样慈母般的关怀,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比亲人还要亲,这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亲人。现在谁来用这个句式总结一下?我来加几个字。(板书:为了志愿军)
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5、难道就他们三个人吗?(出示挂图)那么我们再更简练概括?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通过同学们说的说明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指图)所以在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就要上火车时说——上火车了他们说——已经上火车了还说——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和学生握手)。其实大家刚才再讲的只是战争中很小的一部分,再八年的战争中有多少这样的故事我们真是讲上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所以火车就要走了,我们的千言万语只好化成我们心中的送别。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现在接下来我们就扮演志愿军一起来读好课文送别的句子,一组送别大娘,一组送别小金花一组送别大嫂。
2、谁一个人朗读?那么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你想和谁送别,你就和谁送别,你可以选择一段或者是其中的一句一会请你和他们送别(自由读)
相机导入:我看到有的志愿军战士等不及了谁想和小金花送别?那位是老王小金花的妈妈吧你救出来了。谁要和大嫂送别?那位吃过大嫂挖的野菜?请你再和大嫂来送别,那么谁想和大娘挥泪道别送别?
3、从刚才同学们的送别当中我们由衷的感受到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因此在分手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深情地呼唤,——同学们,请大家看文章的最后三段,让我们随志愿军一起放声的呼喊吧!(齐读)。
4、渲染气氛,引读最后三自然段。
师:下面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还是这最后三自然段,来读好相关句子,把感情表达出来。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一希望的是——(学生接读课文)
(3)火车渐去渐远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站台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他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4)望着远去的列车,站台上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听到志愿军呼喊最后一句,他们也都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5)同学们,50多年过去了,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让我们也对当年的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放声呼喊: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五、练习延伸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