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人省心的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今天早上,我刚踏进幼儿园门口,站在园门外等候的汤思怡的奶奶赶忙跟我打招呼:“严老师!汤思怡昨晚有些发烧了,到医院去看,医生说扁桃体发炎了,医生配了点退烧药,今天请老师叮嘱孩子多喝水,多休息”。我马上回忆汤思怡昨天白天在幼儿园的情况,这白天还好好的,晚上怎么会发烧呢?汤思怡小声地说:“我在玩区角活动的时候跟你说过我不舒服”。听了汤思怡的话,我的头嗡地一下,飞快地回忆着昨天游戏活动时的每个细节,却始终想不起汤思怡是否找过我,也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我尴尬而惭愧地面对她们说:“真是对不起,我昨天可能没注意到。”说完,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我赶忙摸一摸汤思怡的脑袋,并顺手接过奶奶手里的药,带汤思怡来到晨检处。这时我满脑子都是“愧疚”,汤思怡肯定和我说过身体不舒服,可我怎么就想不起来呢?想到这儿,我心中负疚感更深了。我对自己说:在带班时一定要仔细倾听孩子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周到。
汤思怡平时那么乖巧,很少给别人告状,也不给老师惹麻烦,即使有时她来和我说了些什么,也似乎从没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反应。所以,我也常认为这样的孩子是那么让人省心,我真希望班上再多几个这样的孩子,有时为了维护班级集体正常的秩序,以使一些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我常常为了一个行为问题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机,以求得他的转变和进步,但却忽视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像汤思怡“省心”的孩子,使我往往忽略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要真诚而慎重地对待所有孩子,出色的孩子需要老师不断地激励,以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地提高;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需要老师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帮助,但是我们更不要忽略“让我们省心”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在我们的眼里就都是一样的。
第二篇: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最近,我班里有个叫龙龙的小朋友,没有来上幼儿园,我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的家长只是和我说龙龙需要休息一下,但是并没有说要这么久不来,于是我和他的家长进行了联系。了解到了龙龙不愿来幼儿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近阶段身体不适,另外他还说:“幼儿园不快乐,小朋友都不喜欢我”。是什么使他在幼儿园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呢?在这方面我和他妈妈得到了共识,心理因素使得龙龙与小朋友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自信心不够;主动性欠缺;自尊心较强等等,这些主观原因使得他不喜欢和小朋友玩。于是,我觉得我有必要为龙龙创造一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在一次折纸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折啄木鸟,我们一边看图示一边一步步折下去,可是龙龙迟迟不动手,我问他:“龙龙你为什么不折。”龙龙不好意思的说:“我不会”。虽然这个环节我教了几遍,但我并没有批评龙龙的不认真,而是问小朋友说:“谁愿意帮助龙龙,教他折。”我这句话引来了彩虹区其他小朋友的响应,大家争着要帮助龙龙。最后,是可可帮助了龙龙,和他一起完成了折啄木鸟,龙龙露出了笑容。
由于龙龙的性格比较内向,并不善于和别人进行交流,所以很多活动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进行,为增强他的自信心,并让他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交往,我积极创设他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并在活动中有意识的让小朋友主动和他交往,发动孩子主动对龙龙说“请让我来帮助你”,逐渐消弱他心中的阴影——并不是小朋友不喜欢他。之后我在教室经常会听到孩子们热心的帮助的身影;龙龙,不着急,我来帮你拉拉链。龙龙,够不着不要紧,请让我来帮助你。慧慧帮龙龙垫上了擦汗毛巾……慢慢地,我们能经常看到龙龙脸上的笑容了,慢慢地龙龙也会试着去帮助同伴了“我力气大,这个积木我帮你拆”龙龙不再讨厌上幼儿园了。
在集体中只有培养一个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教会他能接纳别人,接受别人对他的帮助,消除顾虑。才能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才能有目的的利用活动培养他与小朋友的合作意识。渐渐养成关心同伴,关爱班集体的情感。今后,我还将通过值日生活动,多给他提供为他人服务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他的自尊心,养成主动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第三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让孩子不在惧怕分离
小朋友年纪小,和父母分开的时候总会有些不舍,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开始的时候都会哭闹,等时间久了,大多数小朋友都能适应这个过程,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难以习惯。早晨小虎拉着妈妈的手来到了教室,脸上显得有些不愉快。我走到了他的面前,“老师早。”他依旧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不肯放开。“小虎,昨天你是娃娃家的爸爸吗?”“恩,是的。”他用力的点点头,可还是不肯放手。“今天,我还请你当娃娃家的爸爸,可是爸爸是很勇敢地,他不会一直抓着妈妈的手,爸爸现在应该高兴地和妈妈说再见。”终于,小虎开始松开了他的小手,脸上的不愉快渐渐消失了。他说“我是爸爸,妈妈再见!”
小虎是这个集体中年纪偏小的一个,当别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时,他还是带有一些不愉快的情绪。但是当他拥有这种不愉快的情绪时,用他所喜欢的角色游戏、娃娃家爸爸的身份吸引他后,能较快地从与妈妈分别的不愉快情绪中转移。这是因为该阶段的幼儿注意力还不能持久,也不够稳定,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转移,特别是他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在孩子带有不愉快情绪时,我们可以用孩子所喜欢的事物、游戏等来帮助他转移注意力,尽快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其实,有时候和爸爸妈妈分别也就没那么难了。
第四篇:让孩子尽情地说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在我们小二班,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总是请孩子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看,并把有新意和创意的作品留下来,请孩子在大家面前进行介绍,最后把作品放在展览区里展览。
今天区域活动后,绝大多数孩子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唯独有一件作品却找不到小主人了。这是一件很普通甚至很不起眼的作品,也看不出是什么,大概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悄悄塞到上面来的吧。于是,我拿起作品,一边让大家看一边介绍说:“这件长长的作品,是用一块块大积木好不容易连起来的,大积木中间的洞洞里还插了不同的小积木,挺不错的一件作品呀!应该也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出来的,可惜找不到小作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说一说这究竟是什么吧。”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我惊喜,他们对作品的诠释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有的说:像一条大河;有的说:像长长的大桥(更有孩子补充说是长江大桥);有的说:长长的像弯弯扭扭的蛇;有的说:像长长的绳子;还有的说:像一条大马路,上面有好多的路灯;是停车场,上面停了很多的汽车;竖起来像楼梯,像高楼;是消防员叔叔救火用的梯子……
一件简单的不起眼的作品,竟然被孩子们赋予了这么多的名称和涵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真的被他们感动了,平时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在看着孩子,以统一的标准在点评着孩子,但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了吗?我想,尊重就是要多让孩子做,多听孩子说,让孩子尽情地说。因为,“做”和“说”里有孩子思维的火花、智慧的萌芽,更是孩子创造的源泉!
第五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让孩子成长的更健康
有的时候,小朋友的一些行为,恰恰表现了他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说,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纪不大,才六岁,个子不高偏瘦,好动,课堂表现正常,在数学及绘画上表现突出。刚入园在户外活动中发现,该名幼儿在踏步时表现为同手同脚,在上平衡木时,十分紧张经常会掉下来。律动时手脚不配合,与人交流时不愿意看对方的眼睛。发现这样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配合。该幼儿此情况属于感觉统合失调,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感观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然后使个体能够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由于大脑对信息的解释不准确,导致孩子的行为不恰当。一般来讲,感统失调到6岁才可以通过测试判定,6岁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预防期。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针对该名幼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让他很快融入集体。其次:我们训练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来是对孩子节奏感空间感的训练,例如听铃鼓按节奏走,蒙眼听声音走等。在小班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飞盘,在这个活动中训练了孩子抛、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们开展了拍球的活动,这个对于手脚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后排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大班我们开展了跳绳的活动,跳绳是训练动作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学会手脚配合学会跳绳。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最后学习包括各种跳法。
经过一年的练习从不会到会,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终究达到了我们最初的预想。如今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希望他能坚持锻炼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