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状况与政策建议论文(5篇)

时间:2019-05-15 12: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金融状况与政策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金融状况与政策建议论文》。

第一篇:农村金融状况与政策建议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建议》中提出的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依然是解决长期制约中国发展的“三农”问题,解决发展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将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出发点。目前,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现代农业发展薄弱仍然是限制农民增收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持续性的资本投入。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农业资本形成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总量不足

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饥渴”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来,实际用于农业的贷款比例很小,农业信贷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

1、农业贷款质量低,沉淀量大,导致银行及农村信用社不敢加大投入。

2、地方行政和金融部门的思想偏差误导了信贷投资方向。他们只注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比重下降。

3、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具有期限长、数额大、见效慢和风险高的特点,金融机构对其投资的意愿不高。

(二)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金融服务网点少,国有大型银行实行商业化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萎缩,服务功能弱化明显,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真空”现象。二是农村资金主要提供者的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小,经营实力弱。三是金融产品比较单一,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四是农村资本市场尚未建立,农民直接融资苦难重重。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机制缺失,因此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缺乏资金动力。

(三)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农村贷款利率偏高,“惜贷”现象非常严重,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首先对农村的经济投资风险较大,回报率低,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项目不多,一些想贷款的农户也会因利率偏高而放弃贷款。其次金融辅助行业发展严重滞后,法律和咨询等行业发展的严重不足,也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投入比例不均衡。最后是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致使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亏损比较大,贷款难以收回,影响整个农村市场环境。

三、政策建议

(一)多渠道解决农村资金不足问题

一是加强政府财正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持力度,运用如降低税收、增加补贴等财政手段,减轻金融部门的压力,实现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互动。二是鉴于金融机构大量吸收存款而贷款很少的情况,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奖励或补贴等方式,降低农业信贷成本,提高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收益,采取自愿、互利和市场化原则,引导资金向农村回流。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制定相应法律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进一步扩大农村资金供给。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首先是要加快农村村镇银行的设立步伐,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的支农作用,要给予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其放贷权限,增强其信贷支农的功能。在目前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拓宽支农业务范围,积极开办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方面的贷款业务。其次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金融支农服务的质量。一是先要简化农民获得贷款的程序,适当放宽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等。二是针对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通过农村金融工具、市场及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有效扩大农村的金融供给。三是改进金融服务流程,完善贷款营销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

(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并对积极支持农业发展而使自身经营效益受到影响的金融部门给予适当的政策性补贴,以激励其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有效减少“惜贷”的情况。同时加快信用担保体系、法律、会计和咨询等金融辅助行业的发展,以有效规范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金融环境诚信化。一是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和金融知识。二是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贷款用户信用指数数据库,定期审查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情况,将其与贷款利率、贷款规模、贷款抵押比例挂钩。三是制定逃避债款的惩罚办法,严厉打击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促使人人诚信,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

第二篇:财政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

总体转型,暴露出部分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偏向、宗旨意识淡漠、案件事故频发、资产质量偏低、业务发展滞缓等。干部队伍中奢靡之风、浮躁之风、贪占之风、跑要之风“四股歪风”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个别干部权力意识强奉献意识弱、优越意识强忧患意识弱、官本意识强民本意识弱等。“三比一创”活动的开展,是对稳健经营的回归、对歪风邪气的宣战、对发展方向的校订。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乘势崛起、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作风、纪律保

证。

(三)开展“三比一创”活动是着眼乘势发展的现实选择。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农村信用社一切经营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发展、再发展。提高信用社核心竞争力,与其他银行金融机构争市场、抢份额的最佳方案也是发展、发展、再发展。所以,发展的导向必须明晰而准确、发展的脉络必须开阔而创新、发展的措施必须得力而有效、发展的效果必须优异而普惠。“三比一创”活动把创优异业绩作为终极目标,就是凸显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选择。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务必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围绕省联社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强执行能力建设,大打一场乘势发展的攻坚

战,实现信合事业奋力崛起。

二、全面准确理解“三比一创”活动的科学内涵

(一)提升学习力,为农信社快车疾行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

面对信用社复杂变化的经营新形势,每一位信合干部职工都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提升学习力,努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比一创”活动,学习是基础。比学习,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因为学风不端正,学习就难以深入。日常学习中,存在着精神状态不佳,缺乏钻劲、挤劲的现象;存在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虚躁飘浮的现象;存在着脱离实际、漫无边际的空谈现象;存在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敷衍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有些人的学习动机不对头。如果认为学习是为了一己私利,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应付差事,那么学习就会肤浅化。所以,解决好为什么而学的问题至为重要。其次是学什么。人不是生而知之的,知识、才干和经验都要在工作实践和刻苦学习中获得。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再次是怎么学。对省联社规定的篇目要坚持边学习边深入思考,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刻理解、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思考问题上。要着重联系、深刻反思近三年来,本单位、本岗位在贯彻执行省联社决策部署、总体要求中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引导大家认清学习上不持续、政治上不清醒、行为上不检点,把惯性思维和一些错误做法当成“真经”的危害性。在深入学习、深刻剖析、深挖差距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全面系统的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省信合系统干部员工的一项紧迫任务,关乎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大计。在这个问题上缺乏战略眼光,不能认真对待,我们同样要犯历史性错误。

(二)提升执行力,为农信社稳健运营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全省农村信用社整体业务发展状况在全国位次靠后。对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和行动。阵,以良好的作风带领广大信合员工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

艰。

(三)提升承重力,为农信社强基固本提供充足的技能中坚。

信用社能否强基固本、快速崛起,有赖于建设一支作风过硬、服务高效、技

能精湛的信合干部员工队伍。

三、深入持久推进“三比一创”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突出主题,抓好活动载体。“三比一创”活动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必然要通过“载 体”这个有形抓手来有序推进。

(二)跟踪反馈,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对活动的跟踪反馈、巡回宣讲、典型

第三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管理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赖秀萍20080770110

摘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农村金融结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单

一、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完善问题,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以及现有的金融机构功能弱化等;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大量外流。并对完善农村金融现状提出建议: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一方面标志着中国货币化进程开始的农村制度变迁,使得农村贸易条件大大改善,农业产出迅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存款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从而农村金融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另一方面,面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国家对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却与之不相适应。农村金融制度虽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至今为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是整个农村改革最为薄弱的。

1.金融机构单一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邮政储蓄具有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只提供储蓄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自1950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系统虽然经历了多次体制性重组,但一直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在200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78%。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资金使用的控制、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缺乏赢利的激励等,农村信用社长期陷入困境,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坏账达数千亿之多,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一直被官方认为是合作社,然而在1980年到1996年间农村信用社受到农业银行的控制,其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没有决定权,故农村信用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重建于1978年的农业银行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企业,农业银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户无直接关系。在1993年和1996年,农业银行分别进行了政策性业务分离和农村信用社脱钩改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其贷款结构也不断调整,贷款范围逐渐扩大,涉农贷款比重逐渐降低。至今为止,农业银行仍有部分贷款具有政策性贷款性质(如对供销社的贷款、一部分农业贷款),农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也无法完全避免地方当局的干预,这是其资产质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按照张健华的实证研究,在2000年与2001年中,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农业银行的平均效率在全国商业银行中排第15位;如果考虑不良贷款,则将排在20名以外。由此可见农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堪忧。

2.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

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支农信贷品种单一, 以小额农贷为主, 而且中间业务欠缺。此外, 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 金融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 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这些都不能跟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形式。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贷款的资金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在: ①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有数量限制, 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要有上级审批;②信贷审批条件苛刻, 贷款程序复杂, 而且贷款审批额度一般不超过抵押物的60%;③“三农”的融资成本很高,“三农”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普遍在50% 以上, 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利率浮动幅度。农村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大并且相当复杂的市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在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中,由于国家政策性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使之不能得到满足,非但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贷支持,而且还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同时由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的准入门槛,愈来愈趋向于“非农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部分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非常困难,弱化了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3.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

1)农村现有金融机构功能弱化。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变更,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一是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随着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空间的缩

小,农发行粮棉收购贷款大幅下降,而农业开发、科技兴农、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金融支农力度减弱。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向大中城市转移战略,另一方面县及县以下机构贷款权上收,这种情况直接减少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资金的投放。三是农村金融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欠佳,支农后劲不足,难以在支农的广度和深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农村的资金不断流向城市。一是邮政储蓄在转存回报率较高的刺激下,存款规模迅速膨胀,大量的农村闲置资金以邮政储蓄的形式流往城市,不能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二是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重点基本放在城市,并且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度减少。现有网点将资金上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致使资金短缺的农村雪上加霜

3)农村融资信用环节薄弱。我国农村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信用危机的问题,主要特点有四:一是自有资金积累不足,融资能力低下,缺乏还贷保障。二是由于农村经 济实体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使贷款的使用和归还存在随意性,潜在的风险大。三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大、效益低,导致农户维持贷款信用的经济基础薄弱。四是由于信用意识薄弱,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农村融资的道德风险。上述种种破坏了农村融资环境,严重阻碍了金融业对“三农”的资金投入。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1.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除了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外, 还应该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要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①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使民间金融合法化;②制定政策, 发展一些小型金融组织, 如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 为农村信贷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③要建立好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和完善的破产保护制度, 强化民间金融市场退出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担保补偿制度, 保护和补偿中小贷款人的利益, 为民间融的发展提供“外围保障”, 让合法的民间金融更好地发挥作用。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与大中城市金融体系建设相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部门对城市和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实行了差别管理的办法,不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以外设立网点,即使是县域经济相当发达地区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在大中城市设立机构,并且将经营触角广泛延伸;而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至今还不能将机构辐射到县级市,这种现状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严重背离的。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抓紧出台措施,允许一些股份制、区域性银行能在坚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延伸,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设立网点,在当地形成繁荣的金融市场,为“三农”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3.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

为确保实现三年总体工作安排,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按照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网点覆盖和战略布局、自主选点和监督指导有机结合的原则,首先考虑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实行“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挂钩措施,对到全国百强县、大中城市市辖区及东部地区的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要求其按照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中西部地区挂钩设立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在实施准入挂钩措施过程中,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将严把准入关,加强地区之间横向沟通,系统之间上下联动,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有序。对积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要支持其到发达地区发展,为其分支机构设立、高级管理人员审批和新业务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对未按规定落实挂钩计划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不得为其新设村镇银行出具监管意见书,不得受理其村镇银行筹建申请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营销, 都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所以,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加强金融体系中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 我国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 真正懂理论、懂业务、懂经营、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这种状况若不尽快改变, 则必将影响农村金融业的长远发展, 影响农村金融业服务功能的提升, 影响新农村

建设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 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该树立“人才是发展的动力”的概念, 注重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 注重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ED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2]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3]程恩江等.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补贴及其政策含义:以江苏为例[J].金融研究.2003.[4] 杨红, 高桂珍, 王春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5(7):30-32.[5] 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D].北京: 北京大学,2004.[6] 张元红.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选择[ EB/ OL].(2005-11-01)

[7]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 结构、变迁与政策[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 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9]安合祥,官剑.培育农村金融体系与推动农村互助担保业务发展[J]现代财经2003,(4).

[10]谢欣等.论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第四篇:安塞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报告

安塞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延安市安塞县金融运行状况进行了个案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金融深化、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运行;农村金融改革;农村经济发展今年暑假我跟随校研究生会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赴革命圣地——延安市安塞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根据自己的专业,本人主要从农村金融这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安塞当地乡、镇政府的介绍,以及对当地农民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了解了些情况,总体来看安塞农村金融情况与全国其他地区农村金融情况基本相似。从中总结出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状况的有关政策建议。

一、农村资金运行分析

当前农村资金运行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是资金短缺与流失。即一方面与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相比,农村资金供应短缺;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纷纷逃离农村,农村资金严重流失。农村资金短缺表现为:

1、农村融资需求旺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融资的满足度极低。就对农户的贷款情况看,2001年,我国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仅为5700亿元,占5.1%。乡镇企业贷款为6400亿元,占5.8%。即使加上农业发展银行收购农产品的贷款,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和农村的贷款余额也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7%。农业银行支农力度减弱。80年代中期以前,农业银行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扶持迅猛崛起的乡镇企业,农业银行对信贷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60%用于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银行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再局限于农业和农村,加大了对农村电网、交通、通信等的支持力度。90年代以来,其机构网点正逐步从农村收缩,农贷款的增幅趋缓,占比开始下降,营业务也日益向城市和工业靠拢。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农村信用社独木难支。由于农业银行大幅收缩农村基层业务,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业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从结构来看,农行的农业贷款占全部农业贷款的比重由1979年的74%下降为2001年的22.3%,农村信用社的比重则由1979年的26%上升为77.7%。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的60%以上是农户贷款。虽然农村信用社是直接覆盖广大农村、网点众多的正规金融机构,但为农户提供的贷款非常有限。据统计,全国农户贷款面为25%。农业贷款占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比重1990年为46.2%,2000年降低到34.2%。在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以后,仅靠农村信用社系统的信贷实力,根本无力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2、资金的流失。指农村的资金不能有效地投入农村生产流通过程,以支持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严重的资金外流现象,流失的渠道主要有:

(1)金融性流失。指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银行、保险等渠道外流。

一是通过邮政储蓄机构形成的大量资金转移到城市。该县是一个典型的打工人口大县,绝大部分打工人员的打工收入绝大部分通过邮储这一渠道汇回农村,使该县邮储机构迅速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从理论上讲,邮政储蓄机构应该成为向农村注入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但由于储蓄机构的业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加之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的利率高达4.131%,且无任何风险,导致该县的邮政储蓄存款每年全部从农村资金市场流出,转存到人民银行,因此其流出差额相当大。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虹吸”情况严重,存贷差不断扩大。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除上缴人行存款准备金外,还将大量存款转存入各自的上级机构,不断缩小在农村的贷款规模,以确保风险的最小化。

(2)投资性流失。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村居民在城镇的投资活动日趋活跃,也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外流。有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户出于子女未来发展的考虑,在城市购买房产;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村居民投资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债券,还有的农民参与“体彩”、“足彩”,这些行为必然会引起农村资金的外流。

(3)消费性流失。农户消费城市化比例的提高是导致我国农村资金流失的又一条渠道。农户消费城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农民子女高等教育消费,据粗略估算,一名大学生每年要从农村带走的平均费用在一万元左右,超过绝大多数农户的年均纯收入;其次,生活消费尤其是高档耐用消费品、医疗消费支出等,同样也造成了当前农村资金市场的“失血症”。

二、经济金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1、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种植业在实施“良种.良法”的现代农业生产组合后,良种良法覆盖率大大提高,形成了水产、禽畜、粮、林果四大农业产业,农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2、农业生产专业化初具规模,该县已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蔬菜种植专业户、家畜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农产品收购加工专业户等,农村经济格局的现代化趋势使得农村资金的需求呈规模化、集约化趋势,农村经济对金融支持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但与此要求极不协调的是,县域金融却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业务活动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决策权,尤其是贷款权,基本集中在省、市分行。农村的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实际上逐渐演变成了上级行的一个储蓄所,只吸收存款,很少向农村发放贷款,无法满足农户日益扩张的资金需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种类单一,仅限于对粮食收购企业提供粮、棉、油收购贷款。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农发行贷款质量的逐年下降,贷款回收困难,农发行每年的贷款发生额也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粮棉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农发行在农村的业务范围和规模呈加速萎缩的趋势。邮储所同样只具有吸储转存的功能,根本不办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由于政策扶植力度不够,不良资产包袱过重,其融资职能非常有限。

金融机构的规模与职能的萎缩必然带来其市场的大幅度收缩,在农村经济融资结构中,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重逐年回落,农村的一些承包户、联合体进行融资的主要渠道是民间借贷。

三、农村金融运行的效应分析

以上两对矛盾形成了当前农村金融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它们给农村金融良性运行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效应。

1、金融秩序恶化。农村资金的紧缺和农村现代金融的萎缩,使落后的融资方式———高利贷乘虚而入。据调查,该县的每个村都存在着高利贷的融资行为,有相当多的农户依靠高利贷维持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也依靠高利贷维持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调查显示高利贷的融资利率大大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水平,破坏了国家的利率政策。同时,高利贷融资的不规范性使农村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更为严重的是高利贷的高收入刺激着新的高利贷者不断形成,农村金融秩序步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2、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首先,该县间接融资市场的融资规模在逐年下降。其次,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普遍不佳。据调查,该县的金融机构普遍经营规模小、业务量少、经营成本高。低水平的存贷规模是无法维持分支机构正常业务活动发展的,加之农贷单笔金额小、审贷成本高,使农信社的分支机构盈利空间非常有限。另外,我国农村的规范性的直接融资市场即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3、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纵观多年来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历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凡农村金融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农村经济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凡农村经济相对萎缩,信贷资金大幅减少的时期,农村经济增长幅度也就回落。由于信贷投放的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慢车道,如果农村金融支持的现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4、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将受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毋庸质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广阔的需求空间,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市化,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有效需求的不足,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农村金融运行正常化的政策思考

如上所述,当前农村金融运行中存在诸多矛盾,同时,由于农村金融体制还存在较严重的路径依赖(根据道格拉斯?洛思的路径依赖理论,制度变迁过程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制的机制即路径依赖,这种机制会对制度变迁产生极大的约束作用,约束效应有良性与恶性之分,目前在我国农村存在恶性的路径依赖),因此,要化解这些矛盾、解除这种恶性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以保证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从多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1、财政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首先,加大财政在农村基础设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其次,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2)税费优惠。首先,真正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税赋,增强农民的融资能力。其次,应该给在农村开展信贷业务的农信社和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一定的税收优惠,增强它们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力。

2、货币政策建议

(1)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全国人大要尽快制订《合作金融法》,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合作金融监管条例》。另外,应考虑设立国家农信社管理总局,制定全国性的农信社管理框架。

(2)改革农村利率管制模式。首先,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单笔金额小,成本高,风险大,贷款利率应实行更大范围浮动,以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其次,要理顺邮政储蓄机构转存存款利率,将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存款利率降到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同的水平,同时,鼓励邮政储蓄利用吸收的存款进行投资,可以购买国债,也可以购买政策性金融债,特别是应该购买农发行的债券(也有利于农发行资金来源的规范化),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3)有效改善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对农信社因各个改革时期国家政策导向所形成的沉淀资金,应比照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对此类不良资产予以剥离,增强农信社支农能力。

3、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1)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体系。农村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动员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资金,组建股份制银行;二是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改组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控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三是对有些商业性较强的农信社,可顺势而为,将其改建为商业银行,如江苏省江阴、张家港和常熟三市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在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体系的过程中,中央银行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引导中小商业银行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

(2)建立真正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将现有的农信社按照合作制的原则改造成为规范的主要以参股社员为服务对象的合作金融组织。同时,应该积极培育农民的合作意识及金融意识,引导农民组建新的合作金融组织。

(3)改革邮政储蓄机构。改革邮政储蓄制度,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专门经营储蓄、汇兑、代理等银行业务,使其成为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同等地位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4)完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首先,应当由政府组建专业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作为一家全国性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来贯彻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经营管理国家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信贷机构提供风险保障,监督和管理众多农业保险基层机构,充当最后保险人的角色,解决目前农村商业保险机构存在的趋利性强、保费费率高、覆盖面窄的缺点,降低农村投资风险,吸引商业资本向农村地区流动。其次,在广大农村应按自愿互助原则建立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组织。考虑到农村的具体情况,在保险的实施方式上应该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作物保险实施强制保险,其他险种则实行非强制保险。

第五篇:政策建议资产管理论文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介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种类划分,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组织工作,涉及主管部门、预算单位、财务部门等多个相关部门,所以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要求具有高强度的工作责任感、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熟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并熟练计算机操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调拨、出售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财政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视,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加强资产优化管理方法是高效管理的一种捷径。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条件,是事业单位实施各项公共职能、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改进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行为,优化国有资产配置,还有利于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高效节约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

二、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目前,气象部门大部分预算单位只一味的重视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部分预算单位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重钱轻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各级预算单位办公室人员兼职,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固定资产登记管理不够及时,经常出现错记、漏记现象,对固定资产发生的调拨、毁损、报废等情况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日益改善,在固定资产迅速增加的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相关的制度建设却远远落后于改革的步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固定资产的总价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失去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气象行业为公共服务的特性,气象部门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申请购置的,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缺乏完善的统筹计划,盲目采购、多个项目重复采购、购非所需等现象在一些预算单位比较突出,极大的造成了财力和物资的浪费,而相对应的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的短缺,一些必要的办公设备因资金有限而得不到购置,致使工作在一定范围内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进而造成了气象部门拥有固定资产过剩与紧缺并存的局面。

三、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

1.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

气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相关程序规定新增固定资产,对各级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找问题来源;对各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严格报批制度,固定资产的出处、流向、种类、价值等的处置都必须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对各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清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系统平台作用。

2.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气象部门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购置各类固定资产,长时间的累积,致使其对拥有的资产数量以及使用状况难以准确掌握,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偏低,加上职工工作上的疏忽,资产变动时交接不完整、无法快速完整的查清经手的资产,从而造成资产的流失,存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出入较大的现象,给后期的盘点和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四、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

1.完善气象部门的组织结构

固定资产管理是气象部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以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为先决条件,针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现状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完善资产管理部门的专门机构,实行定岗、定人、定位管理,制定合理的统筹计划,实施专业对口、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的组织体系,根据资产管理的权限,合理利用资产进行运作,按资产数额以及单位人员的多少因素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分配。

2.实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和问责制

对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根据固定资产信息量大、任务繁重的特性,对其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气象部门从2005年开始《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资产录入工作,到20xx年已经建立了整套比较完善的资产清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同时实施对资产录入增减比变动的情况,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对资金的全面管理、及时掌握流动信息的情况;在有利的工作平台上规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单位要严格履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职责,定期对资产进出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进行核对,每期末,由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部门共同盘查、清点、核算,另一方面需要对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实施全责分明,出现问题需要有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等的职责范围。

下载农村金融状况与政策建议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金融状况与政策建议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经统计状况与建议的论文(全文5篇)

    1农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1.1农经统计的作用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昭阳区区委、区政府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为区乡两级领导指导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分析农村经......

    音乐艺术教育状况与建议的论文五篇

    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小视。通过鉴赏音乐的方式,人们得到了精神享受,受到教育启发,也得到身心的放松娱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反映着人们的思......

    形式与政策教学建议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

    “形式与政策”教学建议

    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

    历史人文景观防护状况及建议论文[★]

    1概念界定本文研究的“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是指在武冈地区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2000余年筑城史,融合了武冈地区特有的都梁文化而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永远在路上》之人心向背观后感 ——论中国腐败与整治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学院专业 班级 摘要: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形势与政策论文

    面对就业寒冬,应届生要想平稳就业,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职业生涯策略,妥善处理就可以转危为安。 一、认清当前形势 从思想上认清形势,在就业寒冬下,招聘企业已大幅缩减,工作相当难......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环境基本形势解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