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 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 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 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 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 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 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 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 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 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
“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城楼,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楚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 的愁肠百折,异常贴切。这句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别致。这一句既照应了开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 很自然地引发下文的慨叹。
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寓意。
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 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第二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背诵:《虞美人》(2人,齐背)
2、由《虞美人》引入本课
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诗歌1—2遍(字音,感情)。
2、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词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
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 学生介绍并补充; ② 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八○五年,“永贞革新”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此诗便作于柳州。有《柳河东集》等。
2、全诗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内容。① 1—2人描述诗句内容; ② 明确诗文内容: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音信难通。(学生齐读)
3、你觉得柳宗元诗中具体写了哪些愁?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明确:他登上柳州城楼,所见皆是荒芜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一贬再贬,政治理想实现不了,离乡去京,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敌对势力迫害打击之愁)
惊骇的狂风刮过荷塘水面,波浪起伏颤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荷花乱摇,东倒西伏,密集暴雨,胡乱吹打,侵袭着覆盖薜荔的围墙。
“芙蓉、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的高洁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屈原《离骚》中有:“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芙蓉”、“薜荔”来比拟自己的品德的高洁,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莲,花之君子者也。”
惊风、密雨隐喻朝廷上那些猖狂肆虐地打击进步力量的腐朽势力。“乱飐芙蓉水,斜侵薜荔墙”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黑暗势力对柳宗元他们连续不断地屡次进行陷害中伤,以致一再受贬,这正是政治上的打击。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风雨飘摇,诗人因罪被贬,愁思满怀。
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明确:向远处看,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对政治的抱负不绝,对友人的思念无限,但被重重山岭阻断,满腹愁思无形,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绝,又百转千回。
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明确:共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都被贬到了荒远的地区,却各处一方,音信不通,不能互致问候。“滞一乡”的“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滞”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小结:① 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② 敌对势力迫害打击之愁
③ 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④ 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
四、课堂拓展,分析手法: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一种抽象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要描写这种抽象的愁怨就难了。但文坛仍有巨擘,丹青自有高手。“愁”在古人笔下,还是被写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的。
关于愁绪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请大家试着找出一些描写愁绪、愁情的诗句来。
1、学生列举并补充;
2、教师整理关于愁的诗句: 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④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⑤ 清愁,杨柳岸边相候。——辛弃疾《粉蝶儿》
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⑦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合作探究:这些诗句描写愁运用了怎样手法?
4、教师明确:借助一定手法,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课外补充:
1、愁有了形象。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的愁绪像一团乱麻,无始无终,越理越乱;快刀斩乱麻,麻丝纵乱总还可以剪断,但李煜的愁思却如流水一般剪不断。这里李煜以有形喻无形,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绪获得了立体感和可视性,使愁情更鲜明更深刻更形象。
2、愁有了动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首词里“愁”可以流动,有了动态。李煜的南唐故国沦落敌手,身为俘虏,他的故国愁思该有多么深长!“一江春水”写出了他亡国之愁的绵远深沉,无穷无尽。大江滔滔,不尽东流,那都是词人的愁,词人的痛!“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朱嗣发《摸鱼儿》)。沉重的悲愁压得空中的暮云也低低垂坠。“愁压云坠”,好一个“压”字!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大海一望无边,原是词人的无边大“愁”,其愁之深广,真让人惊心!
3、愁有了重量。李清照一生坎坷,故词中写愁亦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她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意有了重量,并且可以用船来载。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4、愁有了性情。《粉蝶儿》中对愁的描写更有趣:“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清愁”本是抽象的情感,这里词人却可以与它相约,而且要在“杨柳岸边相候”,把清愁写成了有性有情有义的情人挚友知己,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既热爱又悲伤既深婉又浓重的悲愤之情。
五、迁移延伸,当堂训练:
要求: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恰当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描述下来。(30字左右)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公布出来了。
情境一:我觉得自己考得比较理想,心里想着全部通过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当我最终看到竟有两科未通过时,我(心情),(描述)。
情境二:我觉得自己物理和数学考得比较差,心里想着肯定不会通过,但当我最终看到各科全部通过时,我(心情),(描述)。
六、结束语:
法国作家拉伯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但是,热爱生活最重要,愿我们都做生活的乐观者和强者。附:板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罪贬(惊、乱、密、斜)愁思茫茫 阻隔(重 遮、九 曲)(苍凉、豪迈)寂寞(共 来 滞)
第三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是散文大家,并不以诗著名,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在诗作方面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其抒情诗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基于其出身经历和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的认识,柳宗元持儒家的“入世”态度,积极参加了当时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触及宦官、豪族、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极力反对,这次史称“永贞革新”的改革仅半年便失败了。参与者纷纷被贬,作为其重要成员,柳宗元更是被一贬再贬:先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即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在三月又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这次一同被贬还有: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他们四人就是这首诗题目中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饱受打击,屡次遭贬,前途未卜,其心情自然是非常苦闷的,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夏天柳宗元到达柳州任刺史之后不久,登柳州城楼抒怀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是其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两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第一句写诗人满怀苦闷登上城楼远眺,看到是苍茫大地一片荒凉,正是其贬地景色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柳州是什么情形呢?用柳诗的话说就是“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葡”。这是自然环境。治安环境是“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第二句写诗人的愁思正如大海一样茫茫无边,是写情。这里的情与景并不是孤立的,眼前的“大荒”正是“愁思”中所感受到的,而诗人之所以起“愁思”也是因为这眼前的“大荒”之地。
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写眼前风雨之景,水中芙蓉、墙上薜荔在狂风急雨中摇摆挣扎,起伏不定,是写景,但又暗喻了作者饱受打击、处境险恶的状况。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纪昀评这一联的特点是“赋中之比,不露痕迹”。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本诗的灵魂之所在,何为“岭树、远处的山岭和树木阻断了诗人眺望的目光,诗人要望什么呢?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写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这里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论·慎微篇》中的“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比喻奸佞当道,壮志不得施展的心情。柳宗元积极参与政治革新,欲强国富民,踌躇满志却招来接二连三的打击,也应该有同样的心情。故园千里,长安不见,抱负难施,返都无望,同道四散,所有这些让诗人愁肠百结,正如眼前的柳江曲折回旋。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一联照应题目,是寄友之作。“百越”是当时五岭以南少数民族的泛称,点明了他们的贬地的偏远,寄封书信都十分困难,更增加了诗人的悲愁,也是写情。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我国的古代诗词讲究意境,意境的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我国古典诗词以意境为上,有意境自成高格。意是主观的思想和感情,境是客观的生活和景物。艺术作品中,意和境水乳交融,就构成意境。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形象是基础。一是因为形象是立体的、亲切可感的,容易调动读者的感觉器官,使之参与审美活动。二是因为情感是抽象的,形象才是具体的,没有形象,情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艺术的表达。形象就是景。写景的语言叫景语,景语打上了主观感情的烙印,又成为情语。同是寒秋江边景色,在毛泽东的笔下,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秀色可人;而在白居易的笔下,却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寒气袭人。为什么一个欲“主沉浮”,乐观旷达;一个被贬江州,心灰意冷,主观情绪大不一样。意境中的景语浸润了诗人的情感,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把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所描写的客观景物完美地融合起来便形成了意境,它是情与景的交融。在诗歌的意境中,诗人写景是为了抒情,既是化景物为情思,也是化情思为景物。古诗词中情与景的组合方式有五种:1先景后情,触景生情;2先情后景,缘情布景;3情景参半,分列昭然;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隐景略物,直抒情怀。这首诗写作特点正是由景到情,由情入景,写景与抒情环环相扣,做到了“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成为我国古代抒情诗中的名篇,也是柳诗中的典范之作。
第四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最终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流程:引——读——说——析——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由《虞美人》引入本课
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学生齐读本诗)
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诗歌1—2遍(字音,感情),找出词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
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 学生介绍并补充;
② 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此诗便作于柳州。有《柳河东集》等。
2、全诗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内容。
① 1—2人描述诗句内容;
② 明确诗文内容: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却音信难通。(学生齐读)
3、你觉得柳宗元诗中具体写了哪些愁?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明确:他登上柳州城楼,所见皆是荒芜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一贬再贬,政治理想实现不了,离乡去京,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敌对势力迫害打击之愁)
惊骇的狂风刮过荷塘水面,波浪起伏颤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荷花乱摇,东倒西伏,密集暴雨,胡乱吹打,侵袭着覆盖薜荔的围墙。
“芙蓉、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的高洁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屈原《离骚》中有:“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芙蓉”、“薜荔”来比拟自己的品德的高洁,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莲,花之君子者也。”
惊风、密雨隐喻朝廷上那些猖狂肆虐地打击进步力量的腐朽势力。“乱飐芙蓉水,斜侵薜荔墙”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黑暗势力对柳宗元他们连续不断地屡次进行陷害中伤,以致一再受贬,这正是政治上的打击。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风雨飘摇,诗人因罪被贬,愁思满怀。
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明确:向远处看,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
对政治的抱负不绝,对友人的思念无限,但被重重山岭阻断,满腹愁思无形,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绝,又百转千回。
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明确:共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都被贬到了荒远的地区,却各处一方,音信不通,不能互致问候。“滞一乡”的“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滞”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小结:① 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② 敌对势力迫害打击之愁
③ 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④ 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
四、课堂拓展,分析手法: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一种抽象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要描写这种抽象的愁怨就难了。但文坛仍有巨擘,丹青自有高手。“愁”在古人笔下,还是被写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的。
关于愁绪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请大家试着找出一些描写愁绪、愁情的诗句来。
1、学生列举并补充;
2、教师整理关于愁的诗句:
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④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⑤ 清愁,杨柳岸边相候。——辛弃疾《粉蝶儿》
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⑦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合作探究:这些诗句描写愁运用了怎样手法?
4、教师明确:借助一定手法,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课外补充:
1、愁有了形象。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的愁绪像一团乱麻,无始无终,越理越乱;快刀斩乱麻,麻丝纵乱总还可以剪断,但李煜的愁思却如流水一般剪不断。这里李煜以有形喻无形,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绪获得了立体感和可视性,使愁情更鲜明更深刻更形象。
2、愁有了动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首词里“愁”可以流动,有了动态。李煜的南唐故国沦落敌手,身为俘虏,他的故国愁思该有多么深长!“一江春水”写出了他亡国之愁的绵远深沉,无穷无尽。大江滔滔,不尽东流,那都是词人的愁,词人的痛!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朱嗣发《摸鱼儿》)。沉重的悲愁压得空中的暮云也低低垂坠。“愁压云坠”,好一个“压”字!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大海一望无边,原是词人的无边大“愁”,其愁之深广,真让人惊心!
3、愁有了重量。李清照一生坎坷,故词中写愁亦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她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意有了重量,并且可以用船来载。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4、愁有了性情。《粉蝶儿》中对愁的描写更有趣:“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清愁”本是抽象的情感,这里词人却可以与它相约,而且要在“杨柳岸边相候”,把清愁写成了有性有情有义的情人挚友知己,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既热爱又悲伤既深婉又浓重的悲愤之情。
五、迁移延伸,当堂训练:
要求: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恰当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描述下来。(30字左右)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公布出来了。
情境一:我觉得自己考得比较理想,心里想着全部通过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当我最终看到竟有两科未通过时,我(心情),(描述)。
情境二:我觉得自己物理和数学考得比较差,心里想着肯定不会通过,但当我最终看到各科全部通过时,我(心情),(描述)。
六、结束语:
法国作家拉伯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但是,热爱生活最重要,愿我们都做生活的乐观者和强者。附:板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罪贬(惊、乱、密、斜)
愁思茫茫 阻隔(重遮、九曲)(苍凉、豪迈)寂寞(共 来 滞)
第五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高二必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
2、理解诗歌内容
3、诗歌赏析
教学重点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二、【诗文解释】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
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三、【导读】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