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读后感
读完《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夜色中,我轻叹着合上书页,闭上眼睛,让疲劳而兴奋的神经得到松弛。连续半个月的深夜苦读-半躺在床前,让白天被数字灌满的大脑换一种思维方式。我的感情被夜色稳住,又被手中沉沉的书页调动:小庄、小影、小菲,这一个个年轻又美丽的名字,犹如青春飞扬的色彩在作者诙谐的语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
今年的这个春天,我被这本书隔在了外面。在书页、文字之间与春天隔膜了。春天真实的风景在我的车窗外美丽着、灿烂着;在远处起伏的山岭间荡漾着,而我的脚步却停留在书中的风景中,如梦如幻。
走过万水千山,所有的绿树红花都淡远了,留下的不过是一种故乡般的感觉。爱上一个人,多少年之后能记起的也许不是他的音容笑貌,而是那份熟悉的感觉。看过一本书,合上书页的那一刻,也许留下的只是一个细节,这个细节也许与主题并不怎么合拍,但却是最精彩的,生动的,最感动你心的。如果能将这个细节在心中沉淀,浓缩成一句话,那么或许这本书,这个细节,就会成为你生命中受益的一部分。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让我记住的是那个小小的帐篷发生的一场较量。这其实是一场游戏,是人为的、带有模式化的较量,但却是这样深刻、隽永,深深刻在我的心上。
一位是蓝军统帅-老猫(雷队长),一位是我-上等列兵小庄。两军在一场演习中对峙。小庄所在的狗头大队失败了,很惨。不管这个特种兵的支队采用了多么巧妙的手段,行动多么隐蔽,表演何等逼真(甚至使用了我们惯常看过的地下工作者使用的手段:一对革命者化装成夫妻或者恋人。)可是小庄的部队还是失败了,被蓝军一网打尽。
就在这时,我们意想不到的情节出现了:已经被俘的小庄混气上来,热血冲头,竟然只身冲破层层封锁,顺着那音乐声响起的地方就冲了过去。小庄知道蓝军的统帅雷队长在哪一座帐篷里。
当小庄冲进帐篷,面向前面那个瘦子扔出了手榴弹-当然这是演习用的。“帐篷的角落有一个老的唱片机,磁头在沙沙响着,音乐完了但是没有人去换唱片。”
我爱上了老猫,爱上了这个具有艺术思维的军人。这个名牌音乐大学指挥系的高才生,这个手中握枪也拿指挥棒的男人;这个冰一样冷漠的男人,是冻结,是威胁,与火形成反差。如果一个人一面是冰而另一面是火该怎么办呢?如果一个人可以如此潇洒地面对失败,那么是否战争也是音乐呢?他撕下自己胸条的动作真是太潇洒了,在胸条慢慢飘落的瞬间,这个男人也脱下了他的铁血铠甲,从书本上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高高的、瘦瘦的、无比落寞地……如此我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是成功的。
第二篇: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读后感
读《最后一颗子弹》有感
2007年,我买了三本书《狼图腾》《藏獒》《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依次读完,狼、狗、人在我的头脑中扎下了根,都是生灵,都要生存,而只有人,在自然界的发展中,能主动的走进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冬天的太阳对大地说:“我无法使你温暖,只能使你明亮。”
刘猛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宛如冬天的太阳,它有着自己的光和热,却不能炙烤大地,它只能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读者的心灵。它不是一幅王侯将相们作的宫廷画,它是渗透着小人物的传统水墨画,不精致,但充满着力量的底蕴。它以中国现代陆军状态为背景,以一个小兵的心路成长为线索,从鲜为人知的特种兵领域展开,洋洋洒洒的反映出了一个集体的记忆,这种集体的记忆,是一个有过这种经历的每个人,深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转化后,就成为这些人坚强生存的力量。因为这种经历是浓缩了人性中最大挑战的精华,在短暂的挑战中,他们经历了颠覆与重塑,在保留个体的差异前提下,他们已经被铸成了有着共性的群体,那就是--—战士。
刘猛从这些记忆中过滤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逐渐淡忘甚至要抛弃的闪光的东西:激情、责任、忠诚、坚持。
我的心陡然挣开僵绳,它要撞开危栏。
在顺利的环境中成长的我们,空虚、安静的接受着各种各样的被安排好的人生,被所谓的传统教育捆绑着,心灵充满无奈与焦虑,《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以小说的形式,以全新的突破,撞开了我们封闭的心灵,也是我最欣赏并认为是本书中灵魂的三次突破:
1、对人生选择的突破。文中主人公小庄,因为爱情,毅然弃学从军,冲动的前提,是敢于重新选择人生的勇气,八十年代末的大学生,或者说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能敢为自己这样做主的人,也实属凤毛麟角,这样的人骨子里是自信的、将风险视为人生最平常不过的体验,无论什么环境,只要他们愿意,适应与改变可以同时完成。
2、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中,传统的儒家思想“克己服礼”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头脑中,在家服从父母的意愿,在社会,臣服从君王的意愿,那么在军队,士兵必须服从一切上级的意愿,他们将自己能够成为陆军中最优秀的特种兵作为奋斗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牺牲生命,也要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这种信仰在他们看来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的化身,可我们的小庄却在取得了这种资格后,蔑视的选择了离开,这种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兵的报复、冲动,无知,他抗争的是对扭曲中国人人性的愚昧的顶礼膜拜,它的离开告诉我们,去掉那些被神化了光环,剩下就是真实的一个又一个极限的挑战,就象那些登山运动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又看见了一个更高的山峰等待被征服一样,当然,在军队,这种信仰是不能蔑视的,可在我们现存的社会,这种突破是那样的迫切,传统教育需要突破,传统经营模式需要
突破,传统文学思维需要突破。。。只有象蚕茧一样,一次一次的破茧而出,才能成为真正的蝴蝶。刘猛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也运用在他的语言特色上,比如“感动的不行不行的”,形容女孩子的清高就用“鸟”一个字来诠释,使文章生动、充满个性的魅力,同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年轻人在玩世不恭的言语中,寻找着一种最能直接表达他们思想的语言。
3、非“常人”思维的突破。书中谈到与猫头大队的较量中,小庄有两次非常人的突破,一个是被大家认为该游戏已经结束了,失败已经成定局的状态下,小庄装病杀出,活捉了猫头雷队长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军人,如何在成败已成的格局中,反败为胜的典型实例;除了靠过人的勇气以外,最重要的打破演练的狭隘框框思维,进入实战的竞技状态;另一个就是在得知自己被何大队长作为战略中的“诱饵”时,对自己思想的颠覆和提升的突破,一个不到20岁的小兵,他的认识是有限的,单纯的,他无从了解兵家将士们的全局谋略,他无法理解军人真正的天职除了服从还有敢于牺牲,这些深刻的认知,要想突破,就必须在战争中获得,颠覆得是一般常人在生活的最基本的信任,提升的是作为一个军人,他的责任和使命要求他最终是对国家的忠诚。这些非常环境造就非常思维,将人与同类竞争时的最原始的争夺提升到战争最高境界,那就是“诡计”。从而也完成了小庄真正成为一个军人的心路历程。
这些宝贵的突破,让我在阅读的同时,挣脱了捆绑我心灵的缰绳,让我的心灵驰骋在一片更广阔、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想领域。
半杯水只所以叫你不舒服,是你弄不清------它是无力斟满还是剩下的。。
《最后一颗子弹》是刘猛的第一部上市小说,透着青涩,也留着网络小说的印渍,他将很多情节穿插、交替、设伏,看似是记忆的碎片,又结合的缜密而精彩,是我阅读的有限的文学作品中比较新鲜的写作形式,就象维纳斯,创作者没有刻意的安排残缺,他只是真实的将看到的塑造出来,而留给人们的。。久而久之就成了残缺的或者不完整的美!
第三篇:《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读后感
曾经很是佩服江南那华丽的文字,让人深深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而一次偶然的书评让我接触到了《子弹》这书,在经历了江南大大那绚丽辞藻的洗礼后我再次感到了震撼,原来文字还可以这样用,完全是最粗俗的词语,完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那些话来表达,让我体会到了那份亲切;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这样通过最简单的直叙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再
次的,在很久都没有从网络小说中得到刺激的我深深陷入了《子弹》的泥沼中。一段段毫无色彩的文字,本来是应该让人恹恹欲睡的,但我却丝毫感觉不到累,跟随着作者手中那支笔心起心落,被作者的笔牵动心神,为那一点点哀伤感动,为那一点点成功而兴奋。是的,就是这样,我沉醉其中,一口气把我以前无法想象可以阅读的文字通通读完,我的心还在那扑哧扑哧的跳动着,还不能从书中的境界中醒来。
古龙的笔下是英雄的世界,同样《子弹》中也是英雄的世界,不过一个是写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而另一个是写那铿锵铁骨的热血军人。把故事的地点从江湖搬到了军营。不一样的英雄,给我的震撼却是相同的。军营中的热血男儿歌是丝毫不比那仗剑江湖载酒行逊色的。同样漂浮的视角,让人领悟到英雄原来就是这样的。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干下事业,只要证明自己存在。平凡的小事更能体现英雄的真谛。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的生涯中总是会要有红颜相伴的,但《子弹》留给我们的却是那深深的遗憾,爱过方知情重,当一份感情与自己失之交臂,一份朦胧的初恋总是在面前若隐若现可是却总无法抓住。从这回忆的语气中透出对现在爱情的颓废味道让我不由更是产生了一种揪心之感。初恋是美的,回忆初恋则更美也更让人黯然情伤。
军营中的点点滴滴绘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男儿的自强不息与卤莽冲动交辉相应。
男儿生当如此!
美丽的故事是难忘的,而这样美丽的故事则更让我牵肠挂肚。
不煽情的语句能换到最真心的感悟,内心总用一种声音呼之欲出,想诉说什么,想发泄什么。
从平实中感悟真实,不仅仅文字,同样是生活。
感慨发完了,最后向作者提点意见。就是文章中不必要穿插那么多写作时候的心得,有点破坏文章整体阅读的流利感,并且有的地方多分点段。
第四篇: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读后感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读后感
2010级经济学基地班王泽润
自小我就是一个爱“枪”的孩子,这种“爱”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每逢过年,我总会缠着爸妈,给我买把“枪”。“枪”成了我对过年礼物最美好的期盼。
小孩子总是最富于创造力的。我清晰的记得,儿时在“枪林弹雨”中战斗的场景。尽管那时还没有接触过任何关于战争和军队的信息,但我和伙伴们的“枪战”却有模有样。在我们的枪战中,有塑料泡沫做成的防弹衣,有棉毛做成的钢盔,有摔炮和擦炮做成的手榴弹,甚至还有冲天炮制成的火箭弹,装备有望远镜的狙击手„„每天晚上我总会召集一大帮“武装分子”,分成两派对战,“枪林弹雨”中我们享受着无穷的乐趣,尽管时常会“挂彩”,会挨家长们的揍。这样的游戏一直持续到我十一二岁的时候。
也许正是由于儿时“枪林弹雨”的洗礼,我对枪和兵的感情格外浓厚。直到现在,我还想着今年过年回家时一定要买上一把好枪,放在家中藏着。对于任何一个热爱军事的小伙子,对军队的向往是必然的。因而,入伍参军一直是我高中学习的动力之一。考上军校,然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是我的梦想。因为,从小到大军人始终是我心里最标准的男人的形象。现实总是出乎人的意料,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我没能踏上我的梦想之路。但这仍然是鼓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一直把军人作为我自身的参照对象,从内到外,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名军人。
现在,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和大多数新生一样,大一的生活是很茫然和空洞的。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作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每每自省,痛苦而终却不得法。这种境况一直伴随我大半个大一生活,直到一部小说的出现。
这部小说叫作《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这是一部军事小说,一部有关情感的军事小说。你可能会说情感与军队这样铁血的东西怎么会混在一起呢?其实,军人也有情,军队不只是战争机器。军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集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么多战士不顾性命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义无反顾,赴汤蹈火?我敢肯定的说,是情感。某种情感可能是军人的精神支柱,譬如:亲情、爱情、爱国情、兄弟情„„这本小说正是以情感为主线,展开整个故事的。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进行的,读起来像一本自传,因而更能让读者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和精神。小庄是这部小说里的男主人公,女主人公叫作小影,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小影参军后,小庄为了追随她义无反顾的放弃了在大学的学习去参军。故事就以小庄和小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不断引出了故事的其他的主角和故事。在读这篇小说后面的内容以前,我们可以猜想,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城市大学生为了爱情去参军,是多么滑稽的一件事,那么在他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把铁从矿石中提取出来叫作提炼
这是小说里的一句话。大家都知道,提炼就是指将精华的东西锻造、抽取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升华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同化茧成蝶。但是,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小说里,小庄从小在城市长大,个性且富有主见,加上他参军的动机是为了爱情。因此,刚刚入伍的他,对部队里压抑的纪律非常叛逆。他不服别人压着他,爱争强好胜。在新兵连甚至和自己的班长打了起来,可这一架却把他打进了侦察连。在侦察连,小庄遇到了他最敬佩的两个人——苗连和陈排。苗连和陈排的个人魅力深深的感染了小庄,为了将这个“刺头兵”调教成一把利刃,苗连和陈排也为他倾注了心血。小庄开始慢慢接受部队,开始磨去自己身上那些桀骜的“刺儿”。为了苗连的心愿小庄和陈排一起参加了侦察兵集训,目的是为了进入那个他成为“狗头大队”的特种部队。这个选拔的过程是极其残酷的。陈排因伤不得不退出,而陈排的重伤退出让小庄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对战友的情感是那么深厚。在陈排的鼓励下小庄完成了集训,幸运的被选入了这个他本不想来的特种大队。就在准备入队宣誓时,小庄提出了弃权,这一消息激怒了高中队和何大队。可是他却很木然,因为他来特种部队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苗连和陈排未完成的心愿,和向别人证明:特种部队没什么了不起的,老子照样可以进来,老子不稀罕。这句话刺伤了高中队和何大队长。在大队荣誉室内,大队长向他讲述了英勇牺牲的前辈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英烈面前,何大队的一番话让小庄明白了军人的意义,军人的价值,军人的信仰,更让他对特种部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彻底抛弃了他原有的心理从而坚定地走上了特种兵之路。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旅日作家萨苏在看完这部小说后说:这部作品给人震撼力最强的,我以为只有一个概念——中国陆军!中国陆军的忠诚伟岸,刻骨铭心,风华绝代!诚然,任何一个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小说里有很多经典的情节和台词,比如说狼牙特种大队的宣言:
“你们是什么?!”
“狼牙!!”
“你们的名字是谁给的?!”
“敌人!!”
“敌人为什么叫你们狼牙?!”
“因为我们准!!因为我们狠!!因为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敢去死!!”
当战士们撕破嗓子齐声吼道时,是怎样的一副壮观场景!!为什么我们的战士能够让敌人闻风丧胆,因为他们英勇顽强,因为他们准,因为他们狠,因为他们不怕死,因为他们敢去死。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小庄所在的狼牙特种大队孤狼B组的实战故事。从解救人质,到边境缉毒,再到出国维和,每一次行动都面临着生死危险。可这群士兵,这群特战精英们凭借这自身精湛的职业素质和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一次又一次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出色地完成任务,捍卫了国家不可侵犯的尊严。有没有人想过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不要命?!他们为了什么,是个人利益吗?!不是。在他们信念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他们始终铭记于心的不变承诺。因此,请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军人,不要认为他们只是白吃着国家的饭,至少在战争的生死关头,他们能够勇敢的死亡至少,而这时多数人却选择了逃避。
„„
这部小说里还有很多我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复杂的,它包含着亲如手足的战友兄弟情,包含着无限忠诚的报国情,也包含着纯洁如雪的儿女之情。一名中国陆军特种部队退役军人说:“当我看到这篇小说,我只是一笑,但依然无话可说,我今夜有一个美好的梦,梦游在那个我生活了三年的军营,梦见我的兄弟,我的热情。醒来后,依旧无话可说,有的只是略有泪痕的枕头,和一颗火热的心。”这是一个经历者的感受。而最为一个军迷,这部小说给我带来的不止是震撼,更是启发,特种兵们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一往无前、战胜一切的英雄气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风尚让我不得不膜拜,更不得不学习。在困难面前,我会想起他们是如何在血与火的训练中坚持拼搏的;在心浮气躁时,我会想起他们在面对危险时是如何保持冷静镇定的„„一名优秀的军人身上体现着人类最优秀的品质。通过这部小说,我发现在那群神秘的群体里,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东西。最后,向他们致敬,向那些仍远离家乡为国戍边、保卫国家的军人们致敬!
第五篇:《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书评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书评
一直就对军事方面的话题比较感兴趣,读过许多军旅文学作品,看过许多各种系列的军事节目和电视剧、电影。但是在“信息大爆炸”、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还是更喜欢阅读军旅文学作品,而在这浩如烟海的作品之中最喜欢、最欣赏的则是刘猛写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刘猛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毕业,是国内第一位集小说原创、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青年艺术家,被誉为“狼牙少帅”!他所创作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狼牙》和《冰是睡着的水》等作品广受读者的欢迎。《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更是拍成电视——《我是特种兵》,且该电视剧荣获了飞天奖一等奖,这是一个难得的殊荣。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是一部青春爱情的画卷,是一部中国陆军特种兵的成长内幕,是一部真正具有国际意义的军旅小说!书中的一种浓郁、复杂的情感在国内的军旅小说当中比较少见。《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主要讲叙了17岁的大学新生小庄,为了追随初恋女友而暂时休学参军,于是他有了一段异于常人的绿色军营经历的故事。书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亲情、爱情、战友兄弟情、父子情展开,是一部真正地记录了中国陆军特种兵成长历程的著作。
这本书的情节性很强,所以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仅用了两个下午的几个小时的时间就“马不停蹄”地看完了上、下两册。同时强烈的画面感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是许多其他军旅小说望之不及的。比如作者曾对整个事情进程的复杂和繁琐进行了一个很强的画面
性描写:“也就是说人物众多、线索众多、故事众多,好像猫对着一屋子的老鼠,不知道先咬哪个”。这种画面感强的文字给人以最形象、最具体、最生动的情景,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很好地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说到语言的运用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了。书中整个故事的主调是悲情的,可是其中也不乏欢快和幽默之处。带有兵味的语言和黑色幽默则是这个小说的最大特色之一。比如书中出现最频繁的一句“爱谁谁,谁爱咋整咋整”,还有一句很沉重,略带忧伤的话作者却是这样写道:“因为,是感情,你说,这不能不沉重吗?”。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是在写一个敢爱敢恨、情感丰富的中国陆军特种兵“小庄”的绿色军营经历,讲叙的是他的迷彩青春,是一部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看这本书,我对中国陆军的认识以及对军事相关的知识也有了客观的提高。
很早以前,我总是片面地认为中国军队是很伟大、很幸福,他们会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至少他们有绿色军营,这是很大一方面异于常人的。而作者的用文字告诉了我许多。“军队是什么?就是战争的工具,战士就是杀人的。什么好听的口号都是假的,实质就是杀戮”、“世界上只要有战争就有军队,只要有军队就是杀人的,别说什么好听的,实质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一定是上来就是弄死你!”。这些话语都或多或少让我对军队的认识有了许多现实的改变。
而对于这整本书的评价,我则是最赞成书序上的一句话:“如果是评价,只能说,这就是沧凉与大地之子,回头看看自己,不过是站
在人生边缘的一缕轻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