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有关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在这些课题中,我对丁家永教授与易晓明教授的换位思考理论和实践尤感兴趣。对于这个内容,两位教授的侧重点各自不同。丁教授更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性来给教师提供换位思考的参考依据,而易晓明教授则是设计了一个导盲游戏让我们亲身体会了一下换位思考的实践。下面我就这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所处的层次:
1、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2、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形成。
3、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把学生当成小孩子看待,用不懂事来形容。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已经成熟。他们的“不懂事”实际上是他们的年龄段的行为标准与我们不同,而我们则是在用我们“成熟”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们逐步需要把俯视的眼光改为“平视”的眼光。但师生关系的冲突焦点不在于此,而在于辩证思维能力的落差。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即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往往表现得自私、做事不计后果、考虑问题片面。而我们教师的思维相对周密、全面。这种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一些行为使我们教师无法理解,或者觉得幼稚。上学期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个辩证思维能力比较滞后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半个月,周末的家庭作业已经开始不交,历史课背书也有点心不在焉。我课后找他了解情况。以我们的标准来看,他的回答堪称幼稚。他说:“我父母和我说了,高二选科选理科,不选文科。而且期末考试语数外理化必须考好,否则暑假不许我玩”。在他意识中,政史地生考不考无所谓,语数外物化学好了暑假就可以有时间玩,学习上基本没有目的性和方向感。于是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期末考试是否参加历史考试?他说参加;是否参加高二小高考?他说参加;高一的历史基础对高二小高考是否有直接影响,他说有。我再问,提高历史课课堂效率是否影响课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语数外理化的学习?他说不影响。最后我说,那不就行了,提高最后两个礼拜的课堂背书效率,期末考试肯定不差。的确,最后他考试成绩达到了班平均。从这个学生的实例来看,他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而是在他的思维中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他思维能力的片面性导致了对部分学科盲目放弃的观念。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这类学生做好分析、引导工作,调整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使他们走出思想误区,在他们有学科倾向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位教授易晓明教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游戏---“导盲”游戏,由导盲人领着自己蒙住双眼的盲人搭档走完一条障碍重重的道路。这个游戏实际上就是考查导盲人的换位思考能力,让导盲人从搭档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预见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盲人搭档通过各种障碍物。游戏之前我自信满满,以为对各环节考虑周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游戏开始时我的步伐速度过快,忽视了盲人每前进一步都是探索的一步,速度必然较慢。其次是搭档走上课桌时产生的恐慌,原因在于我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引导方式,仍是采用平地的搀扶方式,而不是高空的搀扶与支撑方式,导致搭档重心不稳。虽然庆幸于合作者的冷静与聪明,能及时明白我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游戏,但也让我认识到了换位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波动、对学科的兴趣与重视程度、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差异等等。说来简单,实际情况则变化万千,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不断总结提高。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换位思考的基本理解: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也以此与诸位共勉。
第二篇:教师换位思考心得体会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暑假了,读了《书香校园教师推荐书目》-----《学点心理学》的前两单元,尽管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很多理念已深入教师之心,但掩卷沉思,还是有所收获的,尤其是“共情心理”的理论,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益处。
其实,所谓的“共情心理”,也就是“心里置换”“换位思考”。记不得在什么书上看到这样两句话:“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讲好几遍有的还是不会,怎么就是不开窍呢?”作为教师常常会有过这样茫然无助的感慨,自己的忍耐力也在一次次受到学习困难学生的挑战。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还会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教师在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拖了一点时间,而下面的学生大多表示出不耐烦的表情,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学生脸上露出焦急的心情。而这时老师大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我是为你们能掌握更多知识着想的,我即使拖了三五分钟,你们也应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坐着听课,学生们这样做就是对上课老师的不尊重。如果教师这样一想,火气就上来了,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有可能将师生关系搞僵,在此种情景下,教师的课上得再精彩,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如果我们换一个位置,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他们会想什么呢?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我们每天至少得承受四五位教师的轮番轰炸,这短短的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啊。你一拖就是五六分钟,而且几乎堂堂如此,一到你的课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又乏又累,又憋得慌,下一节课怎么上?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这样拖堂,我们还能活吗?这么一想,就想开了,哎呀!都怨自己课堂效率太低,不但让学生跟着受罪,还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今后一定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让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学得快乐。换位思考一下不但轻松解决了问题,还让自己得到的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质量也自然地上去了。
所以,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别泄气,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当学生完不成作业的时候,别发火,换位思考一下,他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还是自己的作业量太多?怎样布置高效而量小的作业,使他们轻松完成作业呢? 其实,成人和孩子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教师获取知识在先看待教材内容是俯视,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学习知识是仰视,所以同一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认为简单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回想起自己从学生这一角色走过来,自己也遇到过学习知识的困难,经历了一些艰难的历程。所以,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和教学内容,往往偏离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反而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看着一群群可爱的学生,有时候生怕他们会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所以自己就把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并寻找着一个个解题的方法技巧,认真讲解给学生以免他们多走弯路,可是最后却发现效果并不如所愿。有的同学说内容太多了,有的说没理解。经过深深地思考后才发现,老师的勤学苦练并不能代替学生在学习上的上下求索,学生必须自己去亲身经历过一道道艰难思考后才会发现问题,并试图去解决问题,并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去解答。同时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被打开了,不仅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经验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处在学生的身边。教师必须知道对待这个问题上“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他们在哪个层次上”,学生从他们本身的角度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跨过障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即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要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看待所教内容的难易度。
教师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找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思维方式与所教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体会到学生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关爱。只要你处于社会这个群体中,换位思考无时无刻不伴随在你的左右,当你不理解别人时,当你因为社交方面而苦恼时,试着从对方的立场思考一下,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教得轻松,学生就会学得快乐。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暑假读书心得
第二实验小学
李忠芬 2011.7篇二: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永川区何埂初中:陈远秀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调换位置来考虑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名言就是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有些人教学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领会的教,而是尽他们所愿教的去教。”这正是我们很多老师日常教学的真实写照。想想自己的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将讲解过的作业再次收上来看,检查学生是否改正过来了,这样既可以发现他们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哪些知识还没掌握,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有所侧重。记得那是星期一下午,我照例将上周评讲过的作业收来检查。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将我讲过的题改正过来。当时,我简直是怒火中烧,肺都像要气炸了。我将这部分学生的名字一一记下来,准备狠狠批他们一顿,以解心中之气。我怒气冲冲地走出办公室,正好遇到科代表来抱作业本,我就向她了解了一下情况,自己也在心里琢磨: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都没改错呢?
我静下心来认真回想了一下讲作业时的情景:当时正好是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在处理完班务后,我看时间还有接近20分钟,我想可以抓紧时间处理一点作业。当时学生回家心切,住校生已经有一周没见到父母了,马上就是周末了,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加上楼上很多班都在为下周即将举行的艺术节红歌比赛做准备。那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也难怪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经过这样一想,我的心情好了许多。我觉得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学生。是我没有选好恰当的时机。作为老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多体谅一下他们的感受,而不能一味去怪罪他们。
晚自习前,同学们都会提前来到教室,讨论作业上不会的题。我抓住这一时机,心平气和地找那些没有改正作业的同学谈话,听他们的心里话,并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了他们不会的题目。他们也很乐意地将错题改过来了。经过这件事后,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换位思考呢?
一、换位思考的三前提。1.、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必然规律。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同的。我们只有掌握他们的特点,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才能顺利进行。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他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疑惑,他们想知道答案,他们要选择自己的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这十字路口,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和他们一起交谈,谈人生,谈理想,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正确认识和对待一些现象,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心思和精力集中放于自己的学习之上。
2、对全班同学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爱好、身体状况、性格等。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方能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更好的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引导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的思想达成默契,形成共识。这样学生才可以与老师亲近,才可能敞开心扉和老师交谈,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3.要充分发挥和增强自己的想象力。要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问题而难堪”的学生。经常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情景、经历,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换位能力。
二、换位思考的二“问”
第一问: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
学生也有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倘若这种需要总是被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剥夺时,他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出现攻击性言行。所以,老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来推断他们的想法。
第二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希望什么?
老师不妨经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
当你犯了错误时,你希望别人批评你吗?当你做得不好时,你希望别人嘲笑你吗?当你遇到挫折时,你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当你情绪低落时,你希望别人冷落你吗?
你一定会说:“我不希望??”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己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三、欣赏学生所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联.詹姆斯曾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学生都有被欣赏和肯定的欲望。教师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赞美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效,科学的用好它,就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解除学生所疑。
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宽容学生之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绝不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与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心从自卑、恐惧中摆脱出来,消除疑虑,解除学生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恢复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后,就会释放心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由消极被动的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体谅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江苏人民出版社
(2)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篇三:教师怎样换位思考
教师怎样换位思考?
一、知学生所想
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制定班规班纪都要征求学生的看法,取得大家的共识才付诸实施,寻找机会与学生对话、交流,集体活动时和学生坐在一起,从不板面孔坐在一旁;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谈谈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足球、歌星啊等。尽可能地参加他们的活动,看一些在学生中的流行小说、报纸等,以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共同语言,这个时候,他们就愿意把烦恼、喜悦、成功、失败等告诉教师,也使我更能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赏学生所长
心理学认为,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希望被人欣赏、肯定的心理欲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会大大激发他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常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取得的成绩,看重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适度地加以赞赏和肯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上:对学生好的表现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绝不能视而不见。教师只有赏其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三、除学生所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听、啃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四、容学生之过
曾经有位学生,成绩还不错,我也很喜欢他,但有一次竟当作大家的面说慌,同学们都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一个对全班进行教育的好机会。我对这位学生说:也许你今天的话骗得了我一个人,但是骗不了全班学生。话音刚落,同学们齐唰唰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他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事后,他主动找我认错,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批评,帮助他们改正。学生犯了错误,有时是不自觉的,事先并不都意识到,也有的是犯了错误还振振有辞,那么就要挖掘价值支撑点。换个角度,也许其中不乏人性的闪光点。如打架,也许是他自认为的两肋插刀的义举;迟到,也许是为了信守某一个诺言。在学生的错误中,也能找出其向善的亮点,深入内心,矫正是非标准,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全盘否定,无所适从。作为教师不要纠缠不放,更不能无原则地加以放大。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容人之量,一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下结论。即使需要批评也要就事论事,有根有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今天,整个社会已越来越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我们就是置身其中的无数个小齿轮。当这台机器高速运转时,齿轮之间的偶尔摩擦在所难免,如果都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多一份包容与理解,多一点体谅与信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就有可能避免更大摩擦的发生。
五、解学生所难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误。例如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思想压力过重。这种情况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后再做孩子的工作。第二是学生个人的学习倾向性过于明显。学生之间智商差别很小,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倾向性。有的孩子只喜欢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对数学、物理等理科学不进
去,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第三是教育造成的问题。有时候老师没能很好地因材施教,使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反感,长期的不良积累过多,就造成了成绩无法提高。因此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时,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才能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困惑,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在教学中注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这又是能够实现的,因为我们每个成人无一例外地出身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学生也不例外。有了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期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学生遇到心理障碍等问题你去想法帮他度过难关„„篇四: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的换位思考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这是贝尔奈说的话。
首先,来讲一个情景: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显然,在丈夫开车的时候,妻子只是顾着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考虑丈夫的感受,丈夫让妻子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要求你遇到问题,想他人所想,以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个人主义,或许这样,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导致截然不同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别人,是否会有些不合理的事情发生。比如说,你看到车站旁的乞讨者,是否会很厌烦?见到大街上的清洁工,是否会有一种轻视的目光。可如果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位乞讨者,你是那位清洁工,你又会怎么想?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面若冰霜的从那双乞求的手旁走过。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嘲笑路上的清洁工,你就会有“行行出状元”、“劳动最光荣”的想法。
“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话真是精辟。读书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或许两个人的思想会有冲突,但请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一想,涌入内心的埋怨或是愤怒便会消失。正如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谁能说出哪一个绝对正确?1+1=?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而得出的结论、答案也有所不同,数学家为了证明1+1=2而穷尽了半生的精力。有人说:“1+1=3是作家。1+1=2是数学家。1+1=0是哲学家”。太对了,数学家是实事求是,那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作家喜欢在原来的故事上进行加工,夸大事实,你能说他们其中之一是错的吗?当然不能!因此,我们在探讨一些问题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当我们遇到与他人意见各异,不妨也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某些问题,切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以及所处的环境来处理问题,有可能某些我们眼看无法调和的冲突,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犯了过错时,你希望别人批评你吗?回答当然是不希望!你希望得到原谅。当你做得不好时,你希望别人嘲笑你吗?回答当然是不希望!你希望得到鼓励。当你遭受挫折时,你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回答当然是不希望!你希望得到帮助。当你情绪低落时,你希望别人冷落你吗?回答当然是不希望!你希望得
到安慰。当你总是听不懂时,你希望别人觉得你烦吗?回答当然是不希望!你希望得到耐心。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既然不希望这样,那又何必将这些强加于人呢?所以,当你要对他人这样的时候,请换位思考!
雨天,司机如果把自己设想成是路上的行人,在经过行人时,他就不会因疾驰而溅起巨大的水花,也就不会听到后面传来的咒骂声;如果执法人员设想自己是一位农民,他就不会如此凶残,与百姓大打出手,也就会与民众谈笑风生;如果老板设想自己是一个员工,他就不会俯视员工,员工和老板就能同心同德谋发展;如果家长能与孩子换位思考,就能互相了解,和睦相处;如果老师同学能换位思考,同学就不会不理解老师,老师也能够体谅学生„„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睦美好!其实,真正的高尚品德可以不是一朝一夕学习而来,如果你真能换位思考,自然而然就会拥有。我认为,换位思考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换位思考,你会发现,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丽,生活原本可以如此丰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实,你自然也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的方式有百利而无一弊,那又何乐而不为呢?篇五: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月体会刁小四
教师要学会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营盘小学:刁小四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品质都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能表现出特别喜欢哪位学生,或者特别头疼哪位学生,否则会打击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学习比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被老师的褒贬左右自己的情绪。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出现上课专门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这种现象,而忽视后进生。特别是参加课赛或讲观摩课的教师,在这点上尤为突出,因为他们在提问后进生时怕出现尴尬的场面,更怕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有的教师在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会拖延时间,而学生大多都会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有很多老师都会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学生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学会用“移情”的方式,换位的角度思考,学会寻找“黄金分割”点,从而客观认识存在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成功带来的喜悦。课堂提问不能只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应当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老师在提问时不要忽视后进生,应当让他们回答难度较小的问题,从中得
到训练和鼓励;也不要忽视尖子生,应提一些发展思维的问题,让他们得到发挥,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们能否把“提问是否坚持平等性”作为评课的一个标准,因为我认为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关键。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是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取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技高一筹。
第三篇:关于教师换位思考的论文
在日益市场化的中国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教师,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对教师的要求在变,教育理念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这一系列变化。暑假中,学校安排的 “80后南师之旅”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这次培训中,南师大给我们安排了六位教授做了专题讲座。几位教授高屋建瓴,从各自研究的方向专业而系统地对我们从教师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了介绍与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这些课题中,我对丁家永教授与易晓明教授的换位思考理论和实践尤感兴趣。对于这个内容,两位教授的侧重点各自不同。丁教授更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性来给教师提供换位思考的参考依据,而易晓明教授则是设计了一个导盲游戏让我们亲身体会了一下换位思考的实践。下面我就这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
丁家永教授从理论层面向我们阐述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所处的层次:
1、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2、逻辑思维能力基本形成。
3、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把学生当成小孩子看待,用不懂事来形容。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已经成熟。他们的“不懂事”实际上是他们的年龄段的行为标准与我们不同,而我们则是在用我们“成熟”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们逐步需要把俯视的眼光改为“平视”的眼光。但师生关系的冲突焦点不在于此,而在于辩证思维能力的落差。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即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往往表现得自私、做事不计后果、考虑问题片面。而我们教师的思维相对周密、全面。这种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一些行为使我们教师无法理解,或者觉得幼稚。上学期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个辩证思维能力比较滞后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半个月,周末的家庭作业已经开始不交,历史课背书也有点心不在焉。我课后找他了解情况。以我们的标准来看,他的回答堪称幼稚。他说:“我父母和我说了,高二选科选理科,不选文科。而且期末考试语数外理化必须考好,否则暑假不许我玩”。在他意识中,政史地生考不考无所谓,语数外物化学好了暑假就可以有时间玩,学习上基本没有目的性和方向感。于是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期末考试是否参加历史考试?他说参加;是否参加高二小高考?他说参加;高一的历史基础对高二小高考是否有直接影响,他说有。我再问,提高历史课课堂效率是否影响课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语数外理化的学习?他说不影响。最后我说,那不就行了,提高最后两个礼拜的课堂背书效率,期末考试肯定不差。的确,最后他考试成绩达到了班平均。从这个学生的实例来看,他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而是在他的思维中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他思维能力的片面性导致了对部分学科盲目放弃的观念。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这类学生做好分析、引导工作,调整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使他们走出思想误区,在他们有学科倾向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位教授易晓明教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游戏---“导盲”游戏,由导盲人领着自己蒙住双眼的盲人搭档走完一条障碍重重的道路。这个游戏实际上就是考查导盲人的换位思考能力,让导盲人从搭档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预见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盲人搭档通过各种障碍物。游戏之前我自信满满,以为对各环节考虑周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游戏开始时我的步伐速度过快,忽视了盲人每前进一步都是探索的一步,速度必然较慢。其次是搭档走上课桌时产生的恐慌,原因在于我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引导方式,仍是采用平地的搀扶方式,而不是高空的搀扶与支撑方式,导致搭档重心不稳。虽然庆幸于合作者的冷静与聪明,能及时明白我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游戏,但也让我认识到了换位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波动、对学科的兴趣与重视程度、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差异等等。说来简单,实际情况则变化万千,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不断总结提高。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换位思考的基本理解: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也以此与诸位共勉。
第四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湖北口乡新川中心小学 李明朝
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下课铃响了,讲台上,老师依然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不耐烦的、窃窃私语的、东张西望的、焦急的„„更有一些大胆的学生要求上课老师快点下课。而这时,拖堂的老师都振振有词:“我还不是为了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又不拿加班费,就是直接拖到下一节课上课,学生也应该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坐着听课,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教师这样想,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
教师如果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结果 可大不一样:“我们每天至少得承受五六位老师的轮番‘轰炸’,这短短的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啊!老师一拖就是五六分钟,而且几乎堂堂如此,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又乏双累,又憋得慌,下一节课怎么上?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这样拖堂,我们还受得了吗?”如果教师能这么想,事情就好解决了:哎呀!都怨自己课堂效率太低,不但让学生跟着受罪,还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今后一定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让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换位思考”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益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市场,利润将源源不断;教师一旦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教学,都将变得很容易。在社会中,换位思考无时无
刻不存在:当别人不理解你时,当人际交流不畅通时,当怨恨无法释怀时„„请你试着从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或许,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心胸宽广、聪明睿智,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也会技高一筹、棋先一招。
所以,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必的时候,别泄气,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是不是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别发火,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深刻的了解?他的心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换位思考,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有必要换位思考。所谓的双差生只不过是学习上落后些或纪律上松散些,其实他们也有闪光点,也有自尊,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我们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能讽刺打击,甚至体罚他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换位思考,不仅是让教师换一种身份考虑问题,更应是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统筹理性思考,是宏观思维和异位思维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
才能学得快乐。
第五篇: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薛玲玲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教师在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拖了一点时间,而下面的学生大多表示出不耐烦的情感,但大多数上课老师并没有理会,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我是为学生好。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理,进而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用“移情”的方式,换位的角度思考,学会寻找“黄金分割”点,从而客观认识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师是身份和角色的矛盾统一。如果认为教师首先是身份,其次是角色,那样会把自己的位置抬高,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甚至会影响对这份职业的感情;反之,才有可能会用心去对待这份职业。当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如果教师首先扮演的是自,己的角色,就会舍下一时的面子,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相反,如果教师首先代表一个身份的话,很可能由于面子,而使得师生的关系僵化,问题变得复杂。
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因为“孩子的心是最稚嫩的,他们的心受到伤害便会结疤”。
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想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后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换位思考”呢?
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宽学生之过。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案例中,黄静华老师就是从了解学生入手,知其所想,走进了学生心里。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