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
【相关思考】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绍作者,只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人的情感便可感受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
1、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2、要求学生多次吟诵,力求读懂诗人海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如下:
A、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
B、于作者而言,幸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是些凡俗的琐事,可是作者却觉得幸福,怎么理解?(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理想,让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融合。它是真实、自然的,朴实无华。由此可感受诗人本身的不幸福)
C、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什么要给陌生人祝福?(诗人真诚的祈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D、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憧憬,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E、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只愿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3、诗人营造了怎样的画面?(第一节,诗人虚构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节,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所谓冥想,实质是要在头脑中再现出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画面。使这个画面如宽银幕电影上的全景镜头一样。进而让自己走进画面,用心体验。)
4、思考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意。既然面朝大海又怎能见得花开呢?(前者实指,后者虚指,大海的广袤无垠和作者内心的闭塞,不为人理解接受相对比。现实无法提供精神慰藉时,人们总是渴望生活在远方。)
5、介绍作者。
某个初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海子去到一间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自己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不能在这里朗诵你的诗。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1977年年仅15岁时便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至中国政法大学,开始时在校刊工作,后转至哲学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当时诗人精神上已不时出现崩溃的现象,选择作诗人就选择了孤独和苦难。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在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从中可见他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对生命的世俗或崇高的激动和关怀。诗句质朴、亲切,如同一个纯真少年向母亲倾诉梦想和未来。全诗笼罩着浪漫、梦幻的色彩。
6、发给印有海子另几首抒情短诗的资料,留给学生课外阅读。并鼓励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完成练习:分析海子诗歌的意象特点。
第二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质朴本真的语言风格;
2、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重点难点
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教学方法 自读研讨法 教学时数 0.5节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介绍海子来导入„„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15岁考进北大,19岁进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5岁卧轨自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留下了200多万字作品。他是谁?他就是天才诗人——海子。
关于海子的诗歌你们了解多少,大家肯定都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二、朗读,学习语言风格。
1、范读或听录音;
2、指名朗读。
提问:你在读中感觉到,此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明确:这首诗的语言很少雕饰、铺陈,它以近乎白话的表达体现了一种质朴、本真之美。正是由于语言的简单质朴,才愈发显出了祝福的真诚纯粹,抒情主人公的孤独凄冷。
三、自读研讨,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第一组:
1、在第一节中,海子想象中的美好的田园牧歌是什么样子的?
2、在第二节中,海子走入群体,他想干什么?
3、在第三节中,海子对人们的祝愿是什么?
——
1、田园牧歌:喂马、劈柴、旅游、有饭吃、有菜下、有面朝大海的房子且春暖花开,这是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哟!——
2、和亲人沟通。
——
3、祝愿人们: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悦,生活多幸福。
——海子他,向往田园生活,主动与人沟通,真诚祝愿大家。如此看来,这是一个有着美好生活的正常人哟!可是,果真如此吗?非也!让我们来作更加深入的研讨。第二组:
1、在一、二节中,有几个“从明天起”?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这有什么“弦外之音”,这意味着什么?
2、在第三节中,诗人在祝愿人们的同时,说自己“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只愿”一词,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情绪? ——
1、从明天开始,一方面意味着昨天、今天的诗人可能活得并不幸福,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和大家一样获得幸福的人,我们知道“明天” 常常让人产生憧憬,不是有首歌就叫“明天会更好”吗?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融入尘世生活中去。但,明天又往往是不确定的,俗话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其实也就暗示了诗人他可能始终无法获得幸福。“从明天起”,恰恰说明了今天的暗淡!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海子是个沉湎于心灵孤独的诗人。
——
2、“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联想到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读者会为这首诗增添一份悲凉的情调。
四、总结
诗歌用质朴本真的语言,在展示田园生活、主动与人沟通、真诚祝愿大家的时候,流露出来的是挥之不去的悲凉!我们应该怎样看海子???„„
五、作业
附幻灯片内容提示:
1、课题;
2、教学目标;
3、导入语(从海子说起);
4、“
三、自读研讨,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中的“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 答案。
5、结束语
第三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结合海子生平,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感受诗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崇高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歌是如何有层次的表达作者情感的。难点: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一、激趣导入
1989年3月26日,一位年轻诗人来到山海关的一条铁路旁。在铁轨上诗人躺下疲惫的身躯,一辆火车从远方驶来,沉重而笨拙的车轮从诗人孱弱的身体上辗过。火车仍在前进,傲慢而不可抗拒。而诗人的生命却在那一刻永远停止,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关的,在山海关徘徊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开始向卧轨的地方走去,并最终选择了黄昏时分。海子在中国正值多事之秋,用令人震撼的自杀方式创造了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个神话。许多人出于现实或政治上的需要不断美化和抬高海子死亡的意义。让海子的死亡笼罩着一层深化的光辉,但又有谁了解这神话的背后那个饱受生活艰辛,爱情挫折和陷入理想困境而绝望的真实的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自学质疑
幸福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引出海子的幸福,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注意情感。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节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
所谓明天,就意味着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明天只是希望,今天才是现实。诗人在明天所向往的,正是他今天追求而得不到的。所以只好把希望寄托到明天。
“从明天起”,四字中浓缩着辛酸。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意味着今天的不愿意。如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所以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因为大家知道,《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西方梭罗说的“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海子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足以证明海子对今天是失望的、对现实是失望的。
2、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马、柴、周游世界:日常生活意义范畴内的幸福。交通工具。做饭御寒。闲适生活。普通人的生活理想,由此可感受诗人本身的不幸福。
3、关心粮食和蔬菜
想想,比尔.盖茨不会去关心粮食和蔬菜,而关心者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在意。“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基本。“关心”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是在上句劝说之后的进一步妥协。
4、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有” 是对前面的否定。诗歌文本与诗人行为构成反讽式分裂,对幸福的表述在叙述的延伸中岐变。
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的精神自由。这是作者想象中的一个好归宿,这里开阔、自由、美丽、超脱。
“面朝”意味着一种追求姿态。背对尘世,背对众人。意味着诗人渴望脱离尘世,谢绝宾客,过上隐逸诗人般的生活。
“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他只能是诗人所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只能留存于他的幻想之中。因而,诗人所渴望的幸福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用诗中的话说,那就是“从明天起”。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点题。
小结:虚构一幅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幸福”生活图景
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学习第二节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1、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通信”就意味着沟通与交流。就说明了海子和每一个“亲人”还是保持一定距离。说明诗人既自闭也盼理解。
2、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是沟通与交流的幸福。是分享和被分享的幸福。是物质的幸福还是精神的幸福?
“为什么要告诉亲人自己的幸福,目的是表达孝敬父母,自己内心那种痛苦、无奈、愧疚的复杂心情。
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当诗人想拥有美妙的幸福感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
3、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是“闪电”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美丽的愿望。
小结: 本节写诗人渴望“沟通与理解”。
诗人生前未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所以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
(三)学习第三节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据说我们的一切都是上帝命名的。上帝创造了一个物种就由自己来命名,还由亚当来命名,其实无论上帝还是亚当都是比喻的说法,其实最初给万物命名的是人。是人中的哪些人?是诗人。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句话就是幸福的成分之一。
诗歌绝大多数,尤其是好诗,都是伤悲的。海子生前留下了好多诗,大部分是悲伤的。所以作者这时候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是说他要写怎样的诗?他要写快乐的诗,幸福的诗,亲切的诗,朴素的诗,温暖的诗。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说明海子将会踏上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将有海子的设想、有海子的梦想,那里将是海子设计的世界。
2、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陌生人在这里是指什么人?——和他思想观念不同的人。可不可以是他的亲人?完全可能。亦或陌生的熟悉人。亦或熟悉的陌生人。本节写诗人的“博爱”,不但爱自然,也爱陌生人,当然,更爱自己熟悉的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用真诚的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
“陌生人”(而不是“朋友”)我也为你祝福,请注意这个“陌生人”和“也”这两个充满了反讽的字,你能从正面的角度理解吗?
“陌生人”是不可能理解我(海子)的,“陌生人”不是我(海子)的朋友。“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人在尘世获得幸福”
为你祝福的恰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对这个尘世是失望的。
3、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愿你”,其言外之意便是我在尘世未能有灿烂的前程。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未能获得幸福。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 ——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憧憬,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4、“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即我只愿守着我的理想死去。
“愿你”和“我只愿”是对立的,愿你的就是我所不愿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就是我所不愿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要死后获得重生,也就是在明天重生,明天将会存在“大海和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5、谈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作为尘世中的一个人,海子是否真的能够脱离尘世,去“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里过上遗世独立的生活?
当人们追求幸福而最终导致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冷漠,诗人对所谓的“幸福”重新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亲情的滋润,快乐的分享,才应该是世间最为真切的幸福。当陌生的人成为相知的朋友,当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被我们呼喊出带有情感的名字,那么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能阻隔人们之间的那分原始的本真?
四、理性提升
1、思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意。
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祷,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实景,“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就流于枯燥、凋疏,“春暖花开”更灵动、更温暖明丽。“面朝大海”稀松平常,“春暖花开”却是神来之笔。“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海子善于将诗中的意象美化。这种美,单纯明净几近于洗炼。正是海子诗的特有风格:意象单纯而明净。
五、个例验证
结合海子详细生平以及其他诗作,体味诗中的悲凉感。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春天 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家湾。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海子的父亲虽然手艺—裁缝,但在70,80年代的农村这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海子的家庭非常贫困,为了让海子离开贫瘠的土地,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全家人紧衣缩食提供海子读书。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
海子天资聪慧,以15岁的幼小年龄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1979年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在贫穷的中国农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食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它可能需要全家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因此当海子跳出“农门”走进北京大学时他幼嫩的肩上必然担负着全家的希望。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由于海子倾心写作而对现实生活技巧一无所知,使他的工作一直处于“助教”位置,每月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海子不但要寄钱给年迈的父母而且还要供应弟弟上学。海子过着及其艰辛的日子,甚至有时买书看都要向同事借钱。
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而贫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钱”。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出身农家的海子知道身上寄托着家人太多的希望与期待,他也想让饱经苦难的双亲过上舒坦的日子,但艰苦的现实生活让海子无能为力。面对亲人的询问不能从世俗层面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海子在心灵上深感愧疚和痛苦。因此海子说生存是他的一次受难。
一个连生存都成为受难的人,他的受难势必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他都要经历。在众多的苦难中让海子在精神和心灵上深受打击和煎熬就是爱情挫折了。海子先后爱过四个女孩。海子狂热的全心全意的爱着她们。每次恋爱,海子都极其投入,正如海子朋友西川所言:有时发起疯来,一封书信可以写到两万字。但每次爱情对海子来说都意味着一次灾难,在诗《四姐妹》中海子把爱过的四个女孩比作命运女神,她们支配着海子的命运,使海子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她们可望而不可及,使海子深陷痛苦与绝望。
究其原因,海子爱情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海子卑微的出身,讲究门当户对,追求物质功利的世俗观点在许多人脑海里仍根深蒂固。海子爱过的第一个女孩跟海子情同意合,他们真心相爱,无数个夜晚见证她们的山盟海誓。爱情的甜蜜极大刺激了海子创作的热情,这期间海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然而穷人只有路过爱情,在女孩父母眼里,海子只是一文不值的穷诗人,只会用无聊的诗来打动天真的少女。他们强烈反对女儿跟海子的爱情。这对恩爱的鸳鸯最终被折散。再者就是海子独特的爱情观:海子非常痴情,但他却不愿结婚,不愿走进婚姻的围城。他希望同女孩过着甜蜜而又浪漫的恋爱生活。这与传统的爱情观大相径庭。在这里我无权判断海子的爱情观是对还是不错。但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就象无处不在的风,而我们只是海上的一只帆船,只有顺着风向我们才能远航。海子背逆传统的爱情观使海子在爱情的道路上多了一条无发逾越的鸿沟。最后就是出身和家境的不同以及成长的经历的不同,海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生活习惯及诗人独特的气质与禀性,这使得海子同恋人之间产生了无法跨越的心灵隔阂。
爱情失败对海子的心灵造成的创伤使巨大的,而海子执着追求的性格使他没能用其它途径去释放或缓解,痛苦在心灵上的长期积累是海子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为了写诗,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虽然生活贫困,但海子还是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在假期四处游历即所谓流浪。海子把流浪当作一种受难更大程度上指心灵上的流浪,亦即诗人独特的个性与禀性。海子不愿受到世俗与物质层面上的羁绊和困扰,使精神获得最大的自由,这使得海子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如海子违背传统得爱情观,对人际关系的无知,社会经验得缺乏都与他流浪的个性有关。
海子称自己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实际上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就是海子想摘取诗歌王国的桂冠,成为诗歌王国的王和太阳。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理想,海子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生命,他夜以续日的拼命写作,在短短的5年里写下了200多首短诗和数万行长诗,不得不让人为其传送的诗歌才能叹为观止。然而通向这一理想的道路却是坎坷而又遥远。海子在追求中深感孤独,实际上海子的诗歌追求给海子带来的不是幸福反而是更大的痛苦。
海子的诗歌理想遭受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海子的诗歌理想太远大,在海子眼里它永远处于遥远的远方而无法达到;二是海子的诗歌追求和诗歌理念在当时不被诗坛主流所接受,海子生前作品很少被公开发表。这些都使海子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对诗歌追求的绝望是海子患上抑郁症的又一重要原因。
25岁的海子就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诗歌。但海子在当代中国诗坛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的诗歌在被人讽刺为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的今天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海子被称为现代诗人中的歌者。
第四篇: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_说课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课稿
鹿邑县高中王 萍
一、说教材
“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新课程标准
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要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这首诗的语言质朴、纯真,意象单纯,明净,这也是海子诗歌中最温暖的诗篇。诗中有很多充满希望的词眼,“灿烂”“祝福”,但温暖的春天背后隐藏着挥之不去悲凉感。他最终没有摆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写完这首诗两个月后他选择在靠近大海的地方卧轨自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的要求,我把本课设定为三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提高理解和感悟能力,感受诗意。
2、品味意象,体验诗情,与诗人对话。
3、合作探究,感知幸福,珍爱生命。
说明:诗歌教学应该重视从诗歌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诗情和意趣。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
听
—— 欣赏法(赏析诗文)
诵
品——讲解法(赏析引导)
评——探讨法(赏析升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四、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感悟法——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表达的感情。
2、探究意象法 ——意象分析,理解诗歌内涵。
3、讨论法 ——小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人都想得到幸福,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人都在追问自己是否幸福,著名诗人海子也曾这样叩问自己并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抒情名篇。
(二)自学检测
海子—陨落的天才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的诗集有<<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
1989年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6岁.海子,沉湎于心灵孤独之旅的诗人,理想主义。海子短暂的一生,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是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诗歌写作背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
(三)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学生多种形式的诵读之后提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解决。
1、范读或听配乐朗诵;
2、指名朗读。
提问:你在读中感觉到,此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明确:这首诗的语言很少雕饰、铺陈,它以近乎白话的表达体现了一种质朴、本真之美。正是由于语言的简单质朴,才愈发显出了祝福的真诚纯粹,抒情主人公的孤独凄冷。
3、自读研讨,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第一组:
①、在第一节中,海子想象中的美好的田园牧歌是什么样子的?
②、在第二节中,海子走入群体,他想干什么?
③、在第三节中,海子对人们的祝愿是什么?
明确:
①、田园牧歌:喂马、劈柴、旅游、有饭吃、有菜下、有面朝大海的房子且春暖花开,这是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哟!
②、和亲人沟通。
③、祝愿人们: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生活多幸福。
海子,他向往田园生活,主动与人沟通,真诚祝愿大家。如此看来,这是一个有着美好生活的正常人哟!可是,果真如此吗?非也!让我们来作更加深入的研讨。
第二组:
①、在一、二节中,有几个“从明天起”?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这有什么“弦外之音”,这意味着什么?
②、在第三节中,诗人在祝愿人们的同时,说自己“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只愿”一词,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情绪?
明确:
①、从明天开始,一方面意味着昨天、今天的诗人可能活得并不幸福,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和大家一样获得幸福的人,我们知道“明天” 常常让人产生憧憬,不是有首歌就叫“明天会更好”吗?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融入尘世生活中去。但,明天又往往是不确定的,俗话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其实也就暗示了诗人他可能始终无法获得幸福。“从明天起”,恰恰说明了今天的暗淡!
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海子是个沉湎于心灵孤独的诗人。
②、“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联想到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读者会为这首诗增添一份悲凉的情调。
4、迁移延伸:李晓《 好好活着就是爱》
说明:这是一篇以海子母亲的口吻写给海子的文章,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海子的死给母亲带来的伤痛和母亲深沉的爱。在这设置这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下面第五题的解题做铺垫。
5、合作探究(重难点):
对于海子的生命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说明:本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引入海子的自杀,让学生在体会诗人的精神追求的同时,思考海子的生命选择,从而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
你是怎样理解和感知幸福的?(本首诗的主题——这是一首关于“幸福”的诗歌。)
说明:高考选作题第四个小题是一个八分的探究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 锻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独特见解。
若学生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观点看法,那老师就可以作出适当的引导,并说明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同时要鼓励学生深入作者灵魂深处,不能作旁观者,而要做诗歌的主人公,让自己的灵魂与诗融为一体,这样才能领略诗的神韵。
6、布置作业:
展开联想,写一段我与海子的对话。
附: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 晓
20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
当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腥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轧。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
在那个雨水滴答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到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树林下,垒起一座土坟。
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她的唇间不停地呼唤的乳名。
海生15岁时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也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个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一天,这个贫穷的诗人找人借了三百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五十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着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满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那个叫做诗人的儿子,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
润。
儿子塞给她的那三百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掖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三百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更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没有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疼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颂歌的土地里,而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来怀念这样一个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残酷。浩瀚无际的天空,它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认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一个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第五篇: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读后感
轻松表象,沉重内心,只为面朝大海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最为人熟知的他的作品之一。诗歌中的字字句句都表达着轻松快乐的意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是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在诗句中,海子透露出了一种他所向往的轻松自在又平凡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都是人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远离尔虞我诈的是非之地,逃开纷纷扰扰的喧嚣之声,做一个“隐士”。海子,海的儿子,海子生性爱海,在他的众多诗篇中的都有海的出现。大海有着安静的力量,也有无穷无尽的爆发能量,表面看上去是如此的蔚蓝,如此的安详,如此的平静,可是当它开始发怒时,却也是常人所无法承受的。
诗歌中也透露出了海子对于家人的思念以及对从前生活的怀念,还有对陌生人的一份祝愿。可是当我了解了海子写这首诗的背景之后,再去细细品读,又能读出另一种更深层而又不易看出的情感。这首诗是海子生平写的最后一首离别诗,海子对于这个世界,有着很多的绝望与估计,他想要做一个隐士,一个像李白、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可是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又怎么能真正成为一个隐士?有人评论这篇诗时说:“在海子看似风平浪静的叙述中却难掩饰着对先前世界的那份留恋:他渴望与每个亲人通信;渴望给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现实却不会体谅这样一个在理想和尘世之间游走的精灵。”诗人漂浮不定的选择也暗示着他的命运像断了线的风筝。旋转然后坠落于他来说是终极的结局,无法改变。他在“出世”与“入世”的夹板之间努力的思考,却注定了只有以死来完成这样的和谐。轻松的表象下体现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沉重,他想要逃避,他想要离开,他想要解脱,可复杂的现实往往像个天网一样将他紧紧的网在这个逃脱不掉的漩涡里,他沉浸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在现实与理想的选择中纠结着,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深深陷入了自己的幻想中无法自拔,不知该说他思想的伟大,还是该认清并以他的逃避为戒。海子,海的儿子,有着人人称羡的文采,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他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大海,只为面朝大海,出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