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时间:2019-05-15 08: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第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愉、朴实天真的情感美。

3、体味美好的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4、走近海子,去认识一位真正的诗人。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海子。

1、导语: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爱写诗的傻瓜,但是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个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了解当代诗歌,就必须正视海子的存在。

2、海子生平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师引导:看了这段文字,我想大家心中一定会留下两个大大的惊叹号“!”,15岁就步入了读书人都梦想的幸福殿堂,25岁就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为什么要自杀,这是每一个直面海子的人都有的生命追问,23年过去了,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但它却吸引我们更加虔诚地去走近海子,解读他的诗歌,了解他的生活和思想。)

3、海子的家

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的庭院》的印制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快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大书架,另一个书架靠在东墙,书架上放满了书。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七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很显然,在主人离去前这两间屋子被打扫过,干干净净,象一座坟墓。

海子的生活:

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和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

除了两次西藏之行和给学生们上课,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师引导: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写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在近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执着于对诗歌理想的追求,为此也失掉了对世俗生活应有的最基本的适应和享受。)

4、海子的成就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话剧《狱》及约200首抒情短诗,共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2001年,获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师引导: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5年,他的诗歌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7年时间里,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的一笔财富。他的朋友西川说,他是一颗年轻 1 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评论家谢冕说,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

5、海子的理想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师小结:所以他坚持从痛苦的生命体验出发,坚持用诗歌探求真理,探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但此时中国社会正急剧转型,金钱和权势从幕后走上了前台,从七十年代的狂热到八十年代的迷惘和放纵,只有很少的人还固守着传统,各种商业大潮一步步将诗人和诗歌推到了边缘线上,在名利的驱动下,各种文学创作都存在着商业动机,于是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在这一过程中,爱诗如命的海子坚忍地退让,降低理想,最终突燃爆裂而达到了彻底的绝望,《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即他自杀的两个月前,这时诗人正处于最惨痛,最悲壮的理想大退让时期,同时他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这首诗为我们走进海子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扇窗子。)

二、朗读诗歌

1、范读一遍,把学生带入诗的抒情意味中去。

2、适当指导,让学生在冥想轻声诵读中,体验诗人表达的美好感情。

三、赏析诗歌

阅读此诗,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节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进入课文,教师提问:

1、为什么作者要说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够刻意去做,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

2、那么作者想要的幸福是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3、是不是作者渴望的幸福就是具体的去做这些事?

明确:这是诗歌的意象,并不是具体的事件描述,结合上几节课对诗歌意象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这其实是表现了作者对尘世幸福的向往

4、通过我们解题我们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 明确:房子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总结:作者既渴望尘世的幸福,通过一系列的一向把这样的幸福描绘出来。又渴望精神的幸福,而这两者在作者那里是矛盾的,表现了作者彷徨犹豫的心情。

第二节

先让学生阅读,教师提问

1、闪电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闪电是不确定,不持久的,一闪即逝!

2、那么幸福的闪电所告诉作者的,会是清晰的吗

3、从第二段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明确:对于幸福仍然是处于彷徨和迷茫中?得不到答案

教师总结,那么联系一二节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虽然一直在描述自己渴望的幸福,但是又不能明 2 确的确定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这体现了作者极为矛盾复杂的思想情感。

第三节

作者在前两节里通过对幸福的内在描绘和内心体验,表现了他对自己想要的幸福的不确定,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第三者作者又是如何继续追问他的幸福呢?

提问:

1、作者是不是继续对自己的想要的做一种描绘?

明确:不是,而是在谈自己的行动

2、那么作者做了些什么呢?

明确: 给山河取名,为陌生人祝福。

3、我们说作者是在谈自己的幸福,那么作者做这些事和他的幸福有何关系呢? 学生如果不能领会,则继续问,那么我们都来看看,作者做了这些事都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4、同学们,山和河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我们的城市也有很多山和水,你们有没有想过给山河取名?那么作者说要给所有的山河取名体现了什么?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作者博爱宽广的胸襟。

5、同学们回答的不错,我们还可以从那些地方看出作者的这种博爱的情怀呢 明确:为陌生人祝福。

6、这里的陌生人是不是指作者不认识的人?是不是说作者只为哪些不认识的人祝福,就不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祝福了?

明确:不是,而是除了作者本人以外的所有人,这里的陌生人其实是指全人类,作者在对自己的幸福都不确定时,我们在第一二节讲过了!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却先能想到为别人祝福,是不是也体现了作者心忧天下的情操?

7、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这种博爱的精神是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给山水取名,是对物的态度,为陌生人祝福,是对人的态度。那么请同学们再回过头来想想第一个问题,这些事和作者的幸福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在作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不是很痛苦?正因为作者有着这样高尚的情操,所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就感到是一种幸福。

8、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最后还要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呢?(1)这里的只愿表什么意思? 明确:是表转折的意思。

(2)转折有两种含义,一种表对前面的否定,而肯定后者。另一种表示在对前面肯定的基础上的一种递进,你们认为是哪一种?

明确:是后一种。

(3)也就是说,作者在肯定了前面的喂马劈柴写信为陌生人祝福之后,还是更愿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

明确: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所以这个“只愿”,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明确:是。是作者在矛盾后的痛苦的选择

总结: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幸福其实都很渴望,但他却只能获得一样,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这种痛苦就来源于作者不能把现实和精神统一起来,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

四、课堂迁移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思考题:

神的故乡为什么是鹰在言语?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现实?

五、扩展思考布置作业

通过对于诗歌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精神和现实之间挣扎,迷茫,痛苦,矛盾的海子,或者说,是诗人用他的诗歌为我们真实展示出了他的内心世界。

第二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质朴本真的语言风格;

2、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重点难点

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教学方法 自读研讨法 教学时数 0.5节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介绍海子来导入„„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15岁考进北大,19岁进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5岁卧轨自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留下了200多万字作品。他是谁?他就是天才诗人——海子。

关于海子的诗歌你们了解多少,大家肯定都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二、朗读,学习语言风格。

1、范读或听录音;

2、指名朗读。

提问:你在读中感觉到,此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明确:这首诗的语言很少雕饰、铺陈,它以近乎白话的表达体现了一种质朴、本真之美。正是由于语言的简单质朴,才愈发显出了祝福的真诚纯粹,抒情主人公的孤独凄冷。

三、自读研讨,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第一组:

1、在第一节中,海子想象中的美好的田园牧歌是什么样子的?

2、在第二节中,海子走入群体,他想干什么?

3、在第三节中,海子对人们的祝愿是什么?

——

1、田园牧歌:喂马、劈柴、旅游、有饭吃、有菜下、有面朝大海的房子且春暖花开,这是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哟!——

2、和亲人沟通。

——

3、祝愿人们: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悦,生活多幸福。

——海子他,向往田园生活,主动与人沟通,真诚祝愿大家。如此看来,这是一个有着美好生活的正常人哟!可是,果真如此吗?非也!让我们来作更加深入的研讨。第二组:

1、在一、二节中,有几个“从明天起”?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这有什么“弦外之音”,这意味着什么?

2、在第三节中,诗人在祝愿人们的同时,说自己“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只愿”一词,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情绪? ——

1、从明天开始,一方面意味着昨天、今天的诗人可能活得并不幸福,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和大家一样获得幸福的人,我们知道“明天” 常常让人产生憧憬,不是有首歌就叫“明天会更好”吗?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融入尘世生活中去。但,明天又往往是不确定的,俗话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其实也就暗示了诗人他可能始终无法获得幸福。“从明天起”,恰恰说明了今天的暗淡!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海子是个沉湎于心灵孤独的诗人。

——

2、“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联想到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读者会为这首诗增添一份悲凉的情调。

四、总结

诗歌用质朴本真的语言,在展示田园生活、主动与人沟通、真诚祝愿大家的时候,流露出来的是挥之不去的悲凉!我们应该怎样看海子???„„

五、作业

附幻灯片内容提示:

1、课题;

2、教学目标;

3、导入语(从海子说起);

4、“

三、自读研讨,理解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感”中的“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 答案。

5、结束语

第三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结合海子生平,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感受诗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崇高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歌是如何有层次的表达作者情感的。难点: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一、激趣导入

1989年3月26日,一位年轻诗人来到山海关的一条铁路旁。在铁轨上诗人躺下疲惫的身躯,一辆火车从远方驶来,沉重而笨拙的车轮从诗人孱弱的身体上辗过。火车仍在前进,傲慢而不可抗拒。而诗人的生命却在那一刻永远停止,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关的,在山海关徘徊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开始向卧轨的地方走去,并最终选择了黄昏时分。海子在中国正值多事之秋,用令人震撼的自杀方式创造了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个神话。许多人出于现实或政治上的需要不断美化和抬高海子死亡的意义。让海子的死亡笼罩着一层深化的光辉,但又有谁了解这神话的背后那个饱受生活艰辛,爱情挫折和陷入理想困境而绝望的真实的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自学质疑

幸福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引出海子的幸福,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注意情感。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节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

所谓明天,就意味着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明天只是希望,今天才是现实。诗人在明天所向往的,正是他今天追求而得不到的。所以只好把希望寄托到明天。

“从明天起”,四字中浓缩着辛酸。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意味着今天的不愿意。如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所以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因为大家知道,《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西方梭罗说的“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海子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足以证明海子对今天是失望的、对现实是失望的。

2、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马、柴、周游世界:日常生活意义范畴内的幸福。交通工具。做饭御寒。闲适生活。普通人的生活理想,由此可感受诗人本身的不幸福。

3、关心粮食和蔬菜

想想,比尔.盖茨不会去关心粮食和蔬菜,而关心者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在意。“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基本。“关心”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是在上句劝说之后的进一步妥协。

4、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有” 是对前面的否定。诗歌文本与诗人行为构成反讽式分裂,对幸福的表述在叙述的延伸中岐变。

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的精神自由。这是作者想象中的一个好归宿,这里开阔、自由、美丽、超脱。

“面朝”意味着一种追求姿态。背对尘世,背对众人。意味着诗人渴望脱离尘世,谢绝宾客,过上隐逸诗人般的生活。

“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他只能是诗人所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只能留存于他的幻想之中。因而,诗人所渴望的幸福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用诗中的话说,那就是“从明天起”。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点题。

小结:虚构一幅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幸福”生活图景

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学习第二节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1、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通信”就意味着沟通与交流。就说明了海子和每一个“亲人”还是保持一定距离。说明诗人既自闭也盼理解。

2、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是沟通与交流的幸福。是分享和被分享的幸福。是物质的幸福还是精神的幸福?

“为什么要告诉亲人自己的幸福,目的是表达孝敬父母,自己内心那种痛苦、无奈、愧疚的复杂心情。

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当诗人想拥有美妙的幸福感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

3、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是“闪电”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美丽的愿望。

小结: 本节写诗人渴望“沟通与理解”。

诗人生前未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所以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

(三)学习第三节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据说我们的一切都是上帝命名的。上帝创造了一个物种就由自己来命名,还由亚当来命名,其实无论上帝还是亚当都是比喻的说法,其实最初给万物命名的是人。是人中的哪些人?是诗人。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句话就是幸福的成分之一。

诗歌绝大多数,尤其是好诗,都是伤悲的。海子生前留下了好多诗,大部分是悲伤的。所以作者这时候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是说他要写怎样的诗?他要写快乐的诗,幸福的诗,亲切的诗,朴素的诗,温暖的诗。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说明海子将会踏上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将有海子的设想、有海子的梦想,那里将是海子设计的世界。

2、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陌生人在这里是指什么人?——和他思想观念不同的人。可不可以是他的亲人?完全可能。亦或陌生的熟悉人。亦或熟悉的陌生人。本节写诗人的“博爱”,不但爱自然,也爱陌生人,当然,更爱自己熟悉的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用真诚的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

“陌生人”(而不是“朋友”)我也为你祝福,请注意这个“陌生人”和“也”这两个充满了反讽的字,你能从正面的角度理解吗?

“陌生人”是不可能理解我(海子)的,“陌生人”不是我(海子)的朋友。“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人在尘世获得幸福”

为你祝福的恰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对这个尘世是失望的。

3、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愿你”,其言外之意便是我在尘世未能有灿烂的前程。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未能获得幸福。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 ——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憧憬,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4、“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即我只愿守着我的理想死去。

“愿你”和“我只愿”是对立的,愿你的就是我所不愿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就是我所不愿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要死后获得重生,也就是在明天重生,明天将会存在“大海和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5、谈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作为尘世中的一个人,海子是否真的能够脱离尘世,去“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里过上遗世独立的生活?

当人们追求幸福而最终导致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冷漠,诗人对所谓的“幸福”重新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亲情的滋润,快乐的分享,才应该是世间最为真切的幸福。当陌生的人成为相知的朋友,当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被我们呼喊出带有情感的名字,那么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能阻隔人们之间的那分原始的本真?

四、理性提升

1、思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意。

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祷,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实景,“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就流于枯燥、凋疏,“春暖花开”更灵动、更温暖明丽。“面朝大海”稀松平常,“春暖花开”却是神来之笔。“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海子善于将诗中的意象美化。这种美,单纯明净几近于洗炼。正是海子诗的特有风格:意象单纯而明净。

五、个例验证

结合海子详细生平以及其他诗作,体味诗中的悲凉感。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春天 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家湾。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海子的父亲虽然手艺—裁缝,但在70,80年代的农村这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海子的家庭非常贫困,为了让海子离开贫瘠的土地,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全家人紧衣缩食提供海子读书。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

海子天资聪慧,以15岁的幼小年龄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1979年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在贫穷的中国农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食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它可能需要全家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因此当海子跳出“农门”走进北京大学时他幼嫩的肩上必然担负着全家的希望。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由于海子倾心写作而对现实生活技巧一无所知,使他的工作一直处于“助教”位置,每月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海子不但要寄钱给年迈的父母而且还要供应弟弟上学。海子过着及其艰辛的日子,甚至有时买书看都要向同事借钱。

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而贫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钱”。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出身农家的海子知道身上寄托着家人太多的希望与期待,他也想让饱经苦难的双亲过上舒坦的日子,但艰苦的现实生活让海子无能为力。面对亲人的询问不能从世俗层面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海子在心灵上深感愧疚和痛苦。因此海子说生存是他的一次受难。

一个连生存都成为受难的人,他的受难势必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他都要经历。在众多的苦难中让海子在精神和心灵上深受打击和煎熬就是爱情挫折了。海子先后爱过四个女孩。海子狂热的全心全意的爱着她们。每次恋爱,海子都极其投入,正如海子朋友西川所言:有时发起疯来,一封书信可以写到两万字。但每次爱情对海子来说都意味着一次灾难,在诗《四姐妹》中海子把爱过的四个女孩比作命运女神,她们支配着海子的命运,使海子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她们可望而不可及,使海子深陷痛苦与绝望。

究其原因,海子爱情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海子卑微的出身,讲究门当户对,追求物质功利的世俗观点在许多人脑海里仍根深蒂固。海子爱过的第一个女孩跟海子情同意合,他们真心相爱,无数个夜晚见证她们的山盟海誓。爱情的甜蜜极大刺激了海子创作的热情,这期间海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然而穷人只有路过爱情,在女孩父母眼里,海子只是一文不值的穷诗人,只会用无聊的诗来打动天真的少女。他们强烈反对女儿跟海子的爱情。这对恩爱的鸳鸯最终被折散。再者就是海子独特的爱情观:海子非常痴情,但他却不愿结婚,不愿走进婚姻的围城。他希望同女孩过着甜蜜而又浪漫的恋爱生活。这与传统的爱情观大相径庭。在这里我无权判断海子的爱情观是对还是不错。但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就象无处不在的风,而我们只是海上的一只帆船,只有顺着风向我们才能远航。海子背逆传统的爱情观使海子在爱情的道路上多了一条无发逾越的鸿沟。最后就是出身和家境的不同以及成长的经历的不同,海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生活习惯及诗人独特的气质与禀性,这使得海子同恋人之间产生了无法跨越的心灵隔阂。

爱情失败对海子的心灵造成的创伤使巨大的,而海子执着追求的性格使他没能用其它途径去释放或缓解,痛苦在心灵上的长期积累是海子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为了写诗,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虽然生活贫困,但海子还是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在假期四处游历即所谓流浪。海子把流浪当作一种受难更大程度上指心灵上的流浪,亦即诗人独特的个性与禀性。海子不愿受到世俗与物质层面上的羁绊和困扰,使精神获得最大的自由,这使得海子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如海子违背传统得爱情观,对人际关系的无知,社会经验得缺乏都与他流浪的个性有关。

海子称自己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实际上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就是海子想摘取诗歌王国的桂冠,成为诗歌王国的王和太阳。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理想,海子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生命,他夜以续日的拼命写作,在短短的5年里写下了200多首短诗和数万行长诗,不得不让人为其传送的诗歌才能叹为观止。然而通向这一理想的道路却是坎坷而又遥远。海子在追求中深感孤独,实际上海子的诗歌追求给海子带来的不是幸福反而是更大的痛苦。

海子的诗歌理想遭受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海子的诗歌理想太远大,在海子眼里它永远处于遥远的远方而无法达到;二是海子的诗歌追求和诗歌理念在当时不被诗坛主流所接受,海子生前作品很少被公开发表。这些都使海子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对诗歌追求的绝望是海子患上抑郁症的又一重要原因。

25岁的海子就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诗歌。但海子在当代中国诗坛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的诗歌在被人讽刺为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的今天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海子被称为现代诗人中的歌者。

第四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正确理解全诗的内涵。

二、理解全诗的情感基调。

三、增强学生坚强面对人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诗歌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内涵。

二、把握全诗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会有对于自己幸福生活的定义,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二、作者介绍(部分)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三、内容分析

1、全班齐读课文,请同学们概括第一节内容并说明理由。

第一节:虚构了一副自由独立、平凡温暖的尘世生活图景,寄寓了诗人理想主义的幸福生活。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前两者是平凡的劳动生活。劈柴喂马在现代的确算不得是常见的生活,但在海子那个年代,劈柴喂马是日常生活的一环,是安逸生活浓缩出的代表。第三个是个自由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平民普通生活所要关注的(举例买菜者)。“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前者是生存之基,也是整个平凡生活的基础,后者是美好愿景。

“做一个幸福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自主自为能力的人,诗人自然有选择生活的自由,他可以选择去感受“幸福”。这里的“幸福”被限定在日常生活的意义范围内,主要指向满足日常欲望(物质的以及情感的)、享受世俗快乐,例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与亲人通信,等等。可以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过程中,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欲望的满足具有接近幸福感的可能。

2、具体分析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粮食和蔬菜、大海、春暖花开

解析劈柴,可以联系生活背景。此处介绍海子家庭的贫困与往后的贫困生活。(海子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1979年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空闲去学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恋,寂寞而凄凉地徘徊在封闭而贫穷的生活之中。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又不被人认同,连诗歌的发表都极不顺畅。常远曾说:“今年开学后不久(即写这首诗的前后)”,(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钱”。我认为,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解析“马”,可以从以往诗歌中获得。“马”在海子诗中又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关于“幸福”的感受和想象里,“马”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成才之路21页)。他喜爱以“马”作为自己到达理想之境的载体,如“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祖国,或以梦为马》);“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七月不远》)等等,“马”有时成为诗人高蹈理想的人格映证:“在长长的,孤独的光线中/只有主要的在前进/只有主要的仍然在前进/没有伙伴/没有他自己的伙伴/也没有受到天地的关怀”(诗剧《太阳》)。因此,“马”在诗中出现,暗示着对尘世幸福留有怀疑,即刻准备出走的“先行者”姿态。(划线部分放入ppt)

一说劈柴喂马是安宁平凡的生活。朦胧诗本身具有多义性。另一说,《诗经里》有一篇叫《周南.汉广》,里面有一句“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说的分别是劈柴喂马,是迎娶一个姑娘之前的准备工作。

解析周游世界,周游世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理想,自由行走于世界各处,看各地人俗风情,普通人平常也会如此幻想,更何况诗人呢? ①什么人会关心粮食和蔬菜? 解析“粮食和蔬菜”,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是最贴近生活,努力生活的人。海子关心粮食和蔬菜,就是关心生活中最平凡普通的部分。(联系上文海子的贫困)来自贫困而封闭地区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闲散”生活,而是让全家能够吃饱穿暖,充满家庭温馨的普通生活。

②阅读“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有什么感觉,觉得这样的场景如何? 这句话比起前面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类普通的生活,更富有诗意,有种隐逸者的味道,也更加超脱尘世,成为一种精神上的、理想的生活状态。结合整节,诗人想象自己有这样一个既可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房子(在现实生活——尘世中的位置),又有一个超离尘世之外,眺望大海(超越尘世的理想彼岸)的空间。这样的地方是具有诗意的,也是不现实的。

解析“面朝大海”可以从“海”的方面解析。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核心。大海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

解析“春暖花开”可联系海子最后的那首诗,《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春天”,“春暖花开”都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之境;“春天”带来“光明的景色”,这是渴望“复活”的诗人(《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想走进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间的矛盾可用“诗”来解释。)

2、全班齐读第二节,请同学们概括第二节内容并说明理由。第二节写诗人希望与亲朋沟通,分享幸福。诗人要把这种幸福告诉每一个亲人,每一个人,希望能把祝福与问候的温暖传递个每一个人。他并不希望永远沉默,他也希望能够和人们进行精神上的沟通,这是诗人向外部世界的敞开的刹那。比对于第一节,理想中幸福人的物质条件,这一节写了幸福人的精神世界,即幸福人与亲人朋友沟通交流。

①第二节的前半部分很浅显,诗人在想象自己明天做个幸福的人时,他感到的幸福似乎满地要溢出来,于是与亲人通信,要告诉每一个人他的幸福。但后半部分,“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一句中,“幸福的闪电”是指什么?幸福的闪电告诉了我什么?

(幸福的闪电里,幸福是名词还是形容词?)(闪电具有什么特征?)

闪电是刹那间格外闪亮的东西,幸福感也可类似这种感觉,比喻说法。表现幸福短暂迅疾,稍纵即逝给人强烈震撼的特点,于诗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3、全班齐读第三节,请同学们概括第三节的内容并说明理由。第三节写诗人对生活在尘世上的人的祝愿。诗人给予人们最世俗的三个祝福,也恰是最质朴,最真诚的三个祝福。(但是诗人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一个人留在尘世之外,这份遗世独立的情怀不完全是来自社会,更是来自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怀。)

①诗人为何要给山川取名?(什么时候人们会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表达对被取名者的美好期盼。诗人为山川取名是表达自己对山川的喜爱,延伸出是对自然的热爱。

②诗人对陌生人祝福,表现出诗人是个怎样的人? 诗人与亲人分享幸福,为山川取名,祝福每个陌生人,他毫不吝啬分享幸福与传递祝福。诗人用极为纯朴,温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幸福的理解与感受,并将这种幸福感向外传布。诗人真诚的祈愿:每一个陌生人都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善良,诗人爱着这世上的一切。

4、①然而在诗的最后,在三个“愿你”之后,诗人却“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前面的愿望都是为别人祈祷,自己只愿独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你的就是我所不愿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就是我所不愿在尘世获得幸福。

②诗人的这样想法其实在前面就已经有所流露了,可以找出哪些细节呢?

“从明天起”而非从今天起,不是今天也不是昨天,明天永远在远方,虚幻而又不可达到。幻想明天恬淡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流露着今天的不幸福。明天起与每个亲人通信,而当时条件困难,没法达到。明天渴望交流,而今天却是孤独的。(孤独可以看成才之路第20页)

海子对幸福的理解是复杂的,他的思想与内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现实生活的贫困、不如意让他异常的渴望亲情、友情、爱情,渴望打开封闭而孤独的世界融入世俗;另一方面,他又坚持、不肯放弃对于诗歌世界、纯粹的精神的追求,这又使得他非常谨慎,拒绝进入世俗。最后,他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那里安放灵魂,“放眼神明赐予的宁静”。

5、这首诗两次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何区别?

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

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愿,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所以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显示出诗人已经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由此可见,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但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超脱了平凡的尘世生活,是诗人真意的流露。诗人在继续生活却失去追求诗歌美好,与写诗但可能失去生命的选择中最后选了后者。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写下这诗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自杀了。

四、拓展朗读海子的其他诗作为终结

第五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和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2.体会海子的思想感情、精神追求,理解他博爱宽广的心灵世界。

一、导入

有一个风靡全国的游戏,它既可增长见识,又可开发想象力。现在就让我们的脑细胞动起来,一起来猜猜看每组四个词语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1、巧克力、红玫瑰、浪漫、烛光晚餐(猜三字)答案:情人节

2、鱼、玫瑰、荆柯、仙人掌(猜一字)答案:刺

3、茶、环保、邮局、翡翠(猜两字)答案:绿色

4、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猜两字)答案:幸福 这是属于一位诗人的答案,也许在有些同学看来,这几个词联想不到幸福。

那么哪些事物可以让你联想到幸福呢?能不能把你感受到幸福的那个场景描述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你的幸福。

你认为幸福是……(学生讨论,发言)

但在诗人海子看来,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就是一种幸福。那么海子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位诗人?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二、海子简介(展示幻灯片)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 1 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为什么要自杀,这是每一个直面海子的人都有的生命追问,多少年过去了,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但它却吸引我们更加虔诚地去走近海子,走进他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三、感知诗歌

(一)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经过朗读,相信大家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领会。

明确:全诗三部分: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分享

幸福的归宿

(二)幸福的生活

问:诗人到底想要怎样的幸福生活?哪些意象表现了这种幸福生活?

明确:海子的幸福就是普通人安宁温馨的生活。“喂马,劈柴”,简单朴素的生活。“周游世界”,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渴望平凡人的生活。“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远离尘世喧嚣,独立自由的生活。“劈柴”,该是他小时侯的一种生活体验吧,也许他喜欢这样的一个具有力量感的“劈”的动态,“在劈开了我的秋天,在劈开了我骨头的秋天”,“劈”就隐含着一种别样的意韵;“喂马”,那是辽阔草原的骄子,那是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一个符号;骑着马儿“周游世界”,那该是怎样的自在和惬意。“粮食和蔬菜”,曾是他儿提时代最为关注的东西,它伴着海子童年的日起日落,伴着海子灰暗油灯下身影的一闪一灭。

海子的幸福生活中设想的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唯独缺少的是人——他人。诗中只有一个“我”。

问: “从明天起”,这句话表明什么?

明确:表明诗人的昨天和今天并不感到幸福,虽然海子是天才诗人,他的现实生活却非常失意、落魄。当时海子住在北京的昌平,属于郊区,他每天出了工作就是看书写诗,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可以说生活是单调的。他有一首诗,叫《在昌平的孤独》,描述了他当时的生活状况: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看完书,写完诗,诗人抬头看见的就是昌平沉默的远山,闪耀的繁星,内心的孤独无法向别人倾诉。他的生活内容很单调,他的生活环境很闭塞,在这样的一种生活状况下,不知不觉引起他对尘世的凡常生活的向往之情,所以他不自觉地吟哦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幸福永远在明天,所以幸福成了一种悲哀。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回忆海子的生活 :

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和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除了两次西藏之行和给学生们上课,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

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写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在近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执着于对诗歌理想的追求,为此也失掉了对世俗生活应有的最基本的适应和享受。

(三)幸福的分享

第二、三节海子将自己的幸福与他人分享。

问:海子是怎样分享自己的幸福的?如何体会他那博大而真诚的爱心?

明确:海子将这种幸福感向外传布,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幸福,可见他的真诚、善良和博大的爱心。“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样美好的愿望,该是这首诗中最为靓丽的风景了,“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即使海子自己的前程还不透明,即使他的情感还在风中漂浮,即使他的幸福还只是镜中的花,水中的月。海子从“自我”中走出,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着自然,希望给水、给山以温暖。也许是“心”感到了“冷”,才倍加意识到“温暖”的含义。

让我们看一段来自海子的历史吧:

当时诗人在精神生活上可以说是残缺的,他倾心于他是诗歌创作。25岁就去世的海子给我们留下了250万字的手稿。但他的内心世界并不被众人所理解。他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他,他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也许是他感觉太寂寞了,一向内向的海子有一次走进一家饭馆,对饭馆的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而饭馆老板的答复则是: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虽然世人没有理解海子的心灵追求,但温和的海子并没有反目成仇,而是对世人投去温情的怀抱,希望他们来分享自己的幸福。能和他人分享幸福,也是诗人幸福理想中的组成部分。

问:“幸福就是给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句是什么意思?

明确:幸福很短暂。还有另外一面,耀眼的。原来不明白的,突然被照亮了。你前面是否知道?不知道。你不知道哪一刻他突然突如其来地把你照亮了。但是,这个幸福是短暂的。好,作者突然某一天明白了,幸福就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幸福就是与每一位亲人通信。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告诉每一个人,其实,这每一个人包括谁?在座的同学们他告诉你 3 了吗?海子用写诗的方式,我们都听到了。

(四)幸福的归宿

问:“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只愿”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用博爱之心真诚的祝愿他人获得幸福,最终却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把自己隔绝到了尘世生活之外。“只愿”实际就是“只能”。透露的是对“尘世”无可奈何而又难以言说的痛苦。

既然面朝大海,留给世人的就是一个孤单的背影,已经醉心于“春暖花开”,摈弃的便是尘俗纷扰的杂事。尘世的幸福是你们的,我已别无所求。诗人刚刚向世人敞开了他的心扉,但立刻又关上了门,他内心深处仍不愿放弃对自己最纯洁的理想的追求,不甘心做一个庸俗的人。如果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是他放弃理想的沉重宣告,那么“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执着于诗歌理想的坚贞誓言。表面上的平静难以掩藏骨子里的忧伤。这首诗中的幸福早已贮藏了痛苦和坚忍的泪水,在海子春暖花开的幸福下面是一个冰封的世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质朴的真诚和善良,也感受到了他质朴下被锁住的清高和骄傲,理想和现实对抗的痛苦,对诗歌理想的含泪坚守。

最终诗人还是走向了“自我”,他摆脱不了心灵深处的“自我”的情结,只能在他诗歌的王国里,找到一种“春暖花开”的远离世俗的幸福的感觉。

海子的朋友西川曾这样说过:“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 海子在诗《夜色》中坦诚:“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五)深情朗诵

诗要读才能读出感情,诗要读才能读出韵味。一首好的诗歌更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它,去品味它。下面我们再来朗读一遍。

(六)诗的总述

海子内心有三种意识互相交织,海子幸福的生活在尘世中,即世俗意识,对现代尘世生活的肯定;海子幸福的归宿在尘世外,即理想意识,对自己内心构筑的理想世界的追求。当这两种意识互相斗争,相持不下时,就产生了第三中意识,即逃避意识。最终逃避意识占了上峰,他选择了死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愿望,只是诗人临行前的赠品。就在他写完《面》两个月后,当真正的春天到来时,孤独而绝望的海子手捧着厚厚的《圣经》躺在了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溅起的鲜血,是书写在北中国大地上最后一行崇高的诗句。”(余杰语)诗人是殉诗而死的,当诗成了诗人的生命,成了诗人的信仰,诗与死也就有了同等的意义,诗人的死实际上等于诗人的再生,海子的确把他的生命写在了他的诗中。

海子已经消逝,消逝在对心灵世界孜孜不倦的追求中,他用自己的死宣告了对世界的爱,但是我们还在生活着,所以让我们更好地活下去,并且更好地爱我们的世界。

四、欣赏歌曲

这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歌手胡畔的演绎之下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得走进海子的心灵世界。一起来听,一起来唱响这首生命的歌曲吧。

五、布置作业

看有关海子的传记和诗集

六、板书

幸福的生活——尘世中——世俗意识幸福的分享

幸福的归宿——尘世外——理想意识

(矛盾)——逃避意识 5

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5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结合海子生平,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感受诗人海子追求精神生活的崇高美。 教学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5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4、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一)导入 同学们,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我想每一个......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二十分钟试讲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在今天正式上课之前呢,我们先一起来讨论一个关于“幸福”的话题。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说,幸福就是一......

    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_说课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课稿 鹿邑县高中王 萍 一、说教材 “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新课程标准 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读后感

    轻松表象,沉重内心,只为面朝大海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最为人熟知的他的作品之一。诗歌中的字字句句都表达着轻松快乐的意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议论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议论文 泰戈尔曾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年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战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争”。 或许是因为与诗人经历与心态的不同,我一直认为这句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师版)

    高邮市第二中学 高一年级 必修一语文导学案(生) 2015年9月1 日 主备人: 薛青松审核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学习目标】 我的地盘 尽情畅想 1、感受美好意象,体会诗歌内容。2、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