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创造性。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第二篇:天游峰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霍山县西石门小学张圣杰
一、教材解读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主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文本。
三、教学目标
1、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模仿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与讨论,品味、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而表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人物语言等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学法:朗读、质疑、勾画、想象
六、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畅言电子教材以及相对应的资源。借助图片,图文结合,更直观,更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以题生疑
1、播放天游峰的美景。(侧重体现天游峰的高、险峻)
2、提问: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抛出问题:身在美景而不写景,却写人。这位老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课题)
二、自由品赏,整体感知
1、速度找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句子,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交流
三、以疑促读,读中悟情
1、指名朗读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指名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老人朴实、有精神)
2、提问:老人累吗?(班班通范读老人扫天游峰的句子)
3、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观点: 累的理由:
(1)老人每天扫两次天游峰,工作繁重应该很累;
(2)在这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去,傍晚扫下来,也就是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怎么不累呢?
(3)通过游客们和作者仅仅是看风景的,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老人还要扫路,说明老人这份工作真不轻松。
不累的理由:
(1)扫一程,歇一程,所以他不觉累;
(2)一边扫一边欣赏天游峰的美景,所以他不觉得累;(3)充满诗情画意,所以他不觉得累;(4)喜爱这份工作,所以他不觉得累。
4、学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天游峰的险峻。
5、学习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倒抽一口气的感觉。
6、学习朗读第六自然段,读出轻松自在,读出老人对这份工作的喜爱。
7、学习朗读第十自然段,老人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离开?
四、角色朗读,师生对话,提高感悟
1、是啊,普普通通的工作、浓浓烈烈的情,一辈子工作的地方怎么能舍得离开呢?我激动不已,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读下去(生齐最后两节)(1)分角色读
(2)作者相信30年后一定会见到那位老人吗?其实作者想祝愿老人(长命百岁)。
(3)大家想想,是什么让作者感动地说出这句的?(老人热爱工作,吃苦耐劳,自强不息)
(4)老人家已经70岁了,30年后还能请人家喝茶吗?(能)40年后呢?(通过老人的回答引导学生回答“能、照样请您喝茶”)(5)对呀,这就叫“自信,豁达开朗,乐观”
2、同伴分角色读3-12小节,注意读出作者的敬佩之情,读出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乐观。
五、扩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在你眼中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朴实、精瘦、乐观、自信、亲近自然、豁达开朗)
2、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却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老人,看似普通,但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心里。
3、最后让我们在老师送给你们的名言中结束今天难忘的一课吧。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六、布置作业
课文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反衬等手法写出了天游峰扫路人的特点,你能用其中的一种手法写一段话,写出我的特点吗?动手试试吧!
七、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阶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扫路人:年过七旬 每天扫上山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第三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惠莲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就课题提了哪两个主要问题?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3、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看,给了我们初步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汇报。(1)、作者通过对扫路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这位老人的。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热情好客)神态、语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2)“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3)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
5、学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搞不懂。“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怎么能“ 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再汇报,补充发言。修改文章的结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师谈话:你们个个都比作者高明,感觉到这笑声永藏作者的心中,永远在陪伴作者的人生旅程。多么可敬的一位老人,多么自信的一位老人,多么热爱生活的一位老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老人的心声。谁读旁白,谁读我的话,谁读老人的话。再次分角色读课文。
三、学完这篇课文,了解这样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指名读。
四、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出示填空练习,指名读,齐读。小结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高龄,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峰:
高
险
人:
自信
豁达
开朗
第四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感受扫路人敬职敬业,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品质。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融合多种写作手法衬托扫路人的形象。描写生动,感情丰富细腻,是一篇育人的佳作。
我班学生没有去过天游峰,对扫路人这个职业也没有深切体会,他们的人生经验不多,对人物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所以本课的设计要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扫路人的思想,内心,以及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圈,划等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朗读感悟,质疑解答问题。
3.自主阅读,品悟文章内涵。体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品悟文章内涵。体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你们自己的家族在历史上或者现在出现过名人吗?(相机评价)
师: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人才荟萃。咱们班能出多少名人呢?让老师看看。看着老师的眼睛。老师看到了,班上有那么多的名人,看到了你们自信的眼神,充满希望,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大凡名人,都是从什么人开始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写普通人的文章。(师板书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课题
师:谈老师上课有个特点: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只要说就表扬。读书能把书读的正确、流利就表扬,要是能把自己的感想有感情的读出来,那就更要表扬了。能做到吗?
二、自主阅读,细细品味,朗读表达
(一)诵读颁奖词,真情引入。(出示幻灯图片)
师:(声情并茂地诵读一段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同学们,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写的颁奖词。
师:是的,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他们的高尚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相信这位扫路老人的事迹、他的语言一定会打动我们。
(二)初读课文,寻找感动。
1.师:课文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想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
师: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来读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简要说说感动的原因。
2.师生交流。
(三)抓住语言,体味感动。
1.师:读了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位扫路老人,了解了他的故事,尤其是他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令人感动不已。都说“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仔仔细细品一品课文的语言,与作者一起真真切切地感动一回。
2.师:有声地朗读有利于与文中人物交流,无声地默读有利于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静静思考,细细品味,(黄金地段,边阅读,边在旁边加上自己的阅读批注)。3.学生默读静思
①师:大家的一定收获不少。谁来说说你的收获.课题叫《天游峰的扫路人》先来看一下老人打扫的天游峰是一座给你什么感觉?
②交流:指名说说,你从哪可以看出来?
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看: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学生说感受,点评,阅读表达)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正面描写)(学生说感受,点评,阅读表达)
③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
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④“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相机点评,阅读表达
过渡:在这样险峻的天游峰上扫路的人,究竟是位怎样的老人?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
【设计意图】:联系课文,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天游峰的高、险。再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就能把学生引到第二、七自然段中,学生找出不同的句子,我就顺势板书:天游峰:高、险。游客:望而却步。然后再让学生读,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天游峰的险,引导学生体会登峰的不易,为下面体会扫路老人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作铺垫。
4.学生阅读关于描写老人的语句
5.师生交流: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位老人的?
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①从中你读出怎样的一位老人?指名说,从那可以看出来?阅读表达。②齐读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在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自自在悠闲。
①你认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②阅读表达
过渡:(出示表现天游峰险峻的图片)面对武夷山的第一险峰,老人天天打扫究竟累不累?
①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累,从哪可以看出来?不累,从哪可以看出来?
出示: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②阅读体会老人的辛苦。
师:读书不仅要读语言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这节中有一个省略号,你能读懂它吗?一天,一年,一辈子„„
师:你们同样了不起!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呀扫呀,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请大家捧起书,再来读读这一节,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受。
过渡:师:老人的第二段话也一样令人感动,谁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①老人舍不得走的原因是什么? ②指名说阅读体会。
师:你们回答老师的问题,我问,你们答。老人说,我喝的是学花岩的水,你们喝的是能 ?(生答矿泉水,纯净水,老师说自来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你们吃的是 ?(生答买来的)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你们呼吸的是 ?(生答污浊的空气,汽车的尾气)还有花鸟做伴,你们呢?(生:噪音,垃圾,坏人,爸妈的唠叨,污水,作业)
你们接触的是现代文明,老人接触的是大自然。【设计意图】
通过找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老人的清贫,节俭,健康;通过找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通过找描写老人的语言的句子,感受老人的敬业爱岗,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学生在找这些句子的过程中,逐渐勾画出了老人的性格特点,使老人的形象一点点清晰与完善,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师:老人爱的是什么?
师:作者听了老人的这一番话后,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作者为什么不说3年、5年,而说30年呢?
师:听了作者的话,老人是怎样说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老人说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老人那爽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难道这笑声到住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出示: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师: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普通的扫路人。但他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却感动了我们。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有雨有风,只要我们拥有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相信一切都会变得从容。记住:我们乐观,阳光在前!我们自信成功在前!我们豁达,幸福在前!
师: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并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理解了这一问题,是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写什么和怎么写,加强了读写结合,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书写真真切切的感动 师: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需要写一份颁奖词,你乐意接受这项任务吗?(乐意)从你们响亮的回答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
四、总结全文
板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美、高、险
扫路人
热情、自信、豁达、乐观、敬业 【课后反思】:
1.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景和写人交织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学生理清线索按照两条思路展开教学。①天游峰是怎样的山峰?学生从1、2、7段中感悟到天游峰的高,险。②扫路人是怎样的老人?学生又从3、4、5、6、8、9、10、11、12段中感受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学生越能深刻的感受天游峰的高,险就越能细致的体会到老人的乐于奉献,不畏艰苦,豁达开朗,热爱生活的特点,加深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设身处地的理解老人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突破教学难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读写结合,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学会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表现人物,学会铺垫和反衬的手法的运用法。通过练习,来内化写作方法,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第五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根本的目标。语言文字运用是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运用”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朗读、说话、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中既要关注言语内容又要关注言语形式,言意共生,言意兼得,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重视读中学写。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文,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深敬爱之情。文章语言凝练生动,情节感人,是训练学生语感和学习语言运用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通过正面、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第1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大屏幕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险峰、银丝、飘飘悠悠、顶天立地、层层叠叠 精瘦、褪色、瘦削、慈祥、炯炯有神、朗声大笑
2.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天游峰的?又是怎样描写扫路人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过程。扣住问题学习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一)重点句段赏析,感受天游峰的高、险、陡
过渡:我们先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天游峰,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天游峰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的?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
片段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片段二: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谁能用一个字来说说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体会交流板书:高、险、陡(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①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天游峰的“险”和“陡”,感受比喻句的形象生动。(指导朗读)
②引导学生从“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等具体的数字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峻。(指导朗读)
③引导学生从“终于”“好不得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第2页
等描写作者和游客们的词语体会天游峰的高与险,感受侧面描写的作用。(指导朗读)
(3)观看插图,加深理解。齐读课文。
(4)为什么“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可不可以把这里的“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省略号里省略的是什么?
(“一级一级”更能表现老人一丝不苟、不辞劳苦、勤勤恳恳,让人敬佩。)小结写法:作者先总写天游峰是第一险峰,再通过具体的数据、形象的比喻、侧面烘托三种写法来体现天游峰的高与险,这些写作手法在以后的习作中同学们可以多加练习、运用。(板书:侧面烘托)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运用是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应该让儿童敞开自己的心灵去阅读,读中悟,悟中读。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静静的默读、写批注,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的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让学生感受天游峰的高、险、陡。在体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写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二)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
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想一想,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老人进行描写的?哪儿最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1.交流外貌描写
出示句1: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出示句2: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①这两句话分别描写了老人外貌中的什么?(穿着、容貌)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朴实、健康、有精神)
②能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老人吗?(精神焕发、容光焕发、老当益壮等)小结: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却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除了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还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的?(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2.交流动作描写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第3页
从老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引”“沏”体会老人的热情好客。)小结: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尽显出老人的热情。
3.交流语言描写
老师将“我” 和老人的对话组合在一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1)“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你们觉得老人到底累不累?
(累:天游峰高、险、陡而且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不累:习惯了;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热爱生活,以苦为乐;爱上了天游峰,离不开这里,工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小结:正是对工作的热爱,让他忘却了疲劳。这样的人生态度就是乐观,正因为他的乐观,所以他才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齐读体会。
(2)“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教师引述: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其实他真正离不开的是——(大自然),他对自己现在的这种生活很满意,所以他还离不开——(自己的生活),我们说老人因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所以感到其乐无穷。
(3)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30年后,老人多大岁数了?你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生交流,师板书:自信、乐观)
第4页
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5.“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笑声”能持续这么久吗?一直伴随着作者的其实是什么?
(伴随作者的其实是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设计意图:这是基于语用的阅读指导,学生的读悟活动从主干抓起,以点带面,紧紧把握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特点,直奔中心,抓住核心知识教学,让学生在轻松而又紧凑的课堂中提高语言表达、思维、理解、想象等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语言积累不断增加,语言与精神得以同构共生。】
(三)总结课文,提炼写法
1.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位扫路人的呢?(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对老人进行描写。)
2.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作者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天游峰的高、险、陡呢?(通过对天游峰的描写来侧面衬托老人。)
教师针对板书进行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向我们多角度地展现一位朴实勤劳、热情好客、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还以天游峰的高、险、陡来侧面衬托老人的自信乐观,使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遵循年段特征,通过语言,且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得以实现。以语言学习运用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的“言”,让学生言意兼得,潜移默化地获得语文的滋养。】
四、想象续写,巩固运用
30年后,当作者来到天游峰,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的情景。
1.学生练写
2.交流:指两名同学阅读
总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因为他热爱生活,自信、乐观、豁达,所以他健康长寿。人生的道路有风有雨,如果我们拥有像老人一样的自信、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相信一切都将美好。
第5页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主要目的之一,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读写有效结合,从模仿渐入,使学生一步一步习得言语表达的经验,学生充满灵性的语言,是他们心泉充盈后流淌出的言语活水,是学生心灵净化后生成的富有创意的精神产品。】
五、语言积累,拓展延伸
1.摘录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或段落。
2.阅读《挑山工》,谈谈你的感受,感兴趣的同学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高 险 陡 侧面衬托
(比喻 列数字)
扫路人 自信 豁达 乐观 开朗 正面描写
(外貌 语言 动作)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