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 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第二篇: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李白的孤独寂寞,我让俩个学生分别扮作李白、敬亭山,讲台拥抱,对话,引导李白倾诉欢乐、自由自在的鸟儿及云朵离他而去的孤独寂寞,更显示出敬亭山对他的厚爱,并想像敬亭山看着他会说些什么!也许他会说,李白呀,你不要忧伤,也不要寂寞,更不要为怀才不遇而难过,你可知道你的诗篇会成为后世的宝贵文化财富,中国会因你而骄傲!你的诗篇将穿越千年的风雨,为后世子孙所喜爱和传扬,这就够了!李白闻听此言,热泪盈眶,激动的手舞足蹈,大喊着罢罢罢!从此不再一蹶不振,而是用大半生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变得有生命力,激发着李白的诗情犹如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滔滔不绝,千古不息。
引导方法:设想敬亭山预知千年以后的现实,运用超越时空的告白,让学生理解山是李白的知己,李白的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而自己的安慰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宁静,这种心的宁静与山中的寂静达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爱山之情就油然而生!
不足:对于学生简单的发言有点恼火,他们组织不起语句来,总是单崩一个字、一个词、或几个词,也有一些思想火花,但是发言不流畅,而我今天鼓励性评价较少。中途接手这个差班,很是费劲!孩子们是可爱的,他们也想表现好点,以前的差也就算了,至少现在要努力,绝对不能懒散自卑。哎,明天注意不要发火,再耐心一点,多鼓励,多等几分,应该会更好一点。分享: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是3号选手,我的说课内容是《独坐敬亭山》,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本诗是作者李白离开长安,在外漂泊了十年后,于安徽宣州游玩时所作。诗人通过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情感,也正是诗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心理写照。
依据学情说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四点: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课文
3、学习通过注释、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熏陶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注重实效,说教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我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启发式引导法、质疑探究法、以读促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读、圈圈、想想、议议,在读中理解,以读促思,批文入情,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注重能力,说学法
好的教法要有好的学法与之相匹配。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然后在小组间讨论心中“疑”,在班上展示心中“得”,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洋溢激情和快乐,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板块。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
第一板块:出示诗题,知作者
我会这样导入:在《静夜思》中,我们看到了乡愁满怀的李白;从《赠汪伦》里,我们认识了重情谊的李白。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千古名作,了解不一样的李白…
顺势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 同时,指导学生与我一起书写课题,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这样的设计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为整个教学烘托了气氛,订好了基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蓄势和铺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我设计了——
第二板块:初读诗文,解诗意
出示导学提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2遍,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插图思考:你从诗歌中看到了哪些事物?
大约5分钟后,让学生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我重点指导敬亭山的“亭”字的写法。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个别读后分男女生读,并轻轻打节奏。同时提醒学生:读诗要宁慢勿快,要声断意连。最后,在交流诗意的基础上得出:从诗歌中,可以看见远去的飞鸟、飘忽的孤云、伫立的大山及孤独的诗人。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实效,整体把握古诗,体现了“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古诗教学理念。读准字音、节奏之后就可以进入——
第三板块:研读古诗,悟诗情
我先出示导学提示:请同学们用心研读古诗,抓住诗句所描绘的事物,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法,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大约5分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这一环节如何来推进我的教学呢?我将引导学生扎实做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 感受孤独
诗人独自登上了秋日的敬亭山,此刻,他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在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课文一二句,引导学生抓住“鸟飞”“云去”,并结合“孤”和“独”,体会作者敬亭山上的孤独之情。待学生有了一定体验后,我会适时链接写作背景,“诗人远离故土乡亲,漂泊十年,被好友遗忘,尝尽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增”,并结合“鸟”和“云”的意象,让给学生体会作者“一切景语结情语”的写法,进一步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之情。
第二步 体会不孤
敬亭山上四下无人,只有敬亭山兀立于身前,你能读出诗中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吗?我会引导学生扣住“相看两不厌”,想像作者与敬亭山会有怎样相看,预设学生会有“喜悦地看、目不转睛的看,痴痴的看,”等不同回答。顺势链接资料:这已经是诗人第七次登上敬亭山。难道诗人仅仅是为了看风景?在诗人眼中,敬亭山仅仅是一座山吗?不!在诗人心中,敬亭山分明就是一位永远不会抛弃他,相知、相悦的朋友啊。(相看、相知、相悦)
3.升华认识
假如你是诗中的作者,面对相伴如知己的敬亭山,你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随后,我会创设情境引读: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时,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有了这样的知己,鸟飞云去又何妨?难怪他会感慨——生齐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四板块:扩展延伸 引向课外
让学生诵读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如《望岳》、《山行》等,要求学生对比写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像是直抵诗作灵魂的重要途径。该板块从诗中的字、词、句生发开来,调动学生多钟感官,张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一一浮现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在线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六 布置作业:1.快乐背诵,背诵并默写全诗。
2.快乐画家,给诗配上一幅简笔画。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音乐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代是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唐代的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李白。李白一生中写了很多诗,我们学习过的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那我们来背其中的一首。
2.那在你们心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课件)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去认识一个失意的,孤独的李白。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独自坐在哪里?敬亭山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注意把诗句读通顺。
2.个人读,小组读,听录音读,合作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感悟,理解诗意。
1、这首诗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释,借助注释,请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2、同学们都讨论完了吗?那老师提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那就证明你真读懂了。
3、第一个问题:四句诗里哪句诗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人?(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看不见影子。(板书:鸟飞尽)(2)从“孤云独去闲”这句中看出来的。
师:“孤云”是什么意思?“闲”呢?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生:一片白云也悠闲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板书:云去闲)
4、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的孤独寂寞)带着这种孤独寂寞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2生读)
师:读的很静寂,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5、第二个问题:“互看”是相互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他和谁在相互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相互看着。
师: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说成“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静静的看着李白”“厌”我们知道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 生:不满足
师:“两不厌”可以说成“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的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6.第三个问题“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
师:是啊,此时此刻,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是变成了诗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书:以山为伴)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2生读)我们一起来读。
7.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课件介绍背景:做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7、复习回顾:
1、老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2、男生说诗句,女生说诗意 反之如此。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四)拓展升华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五)小练笔
李白就这么久久的坐着,静静的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的,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也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请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所想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tíng
shān
2、《独坐敬亭山》作者_____ 朝诗人______,从《独坐敬亭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能体会到诗人孤独的心情。诗中用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比作自己的知己。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辨字组词 孤()狐()亭()享()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实录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实录
一、课前谈话: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 李太白)S: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T: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
T: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S都比较紧张)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背)
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S:思念家乡。
T: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S:望庐山瀑布。(紧张)S齐背。T: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S:潇洒的李白。S:很爱游玩。
T: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T: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1、读题。解题。
(1)T: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2)再读题。
T: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读得很慢)T: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
2、读诗歌。(1)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2)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T: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T: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学生比较紧张)S1:他读得孤独一些
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3)齐读。(4)质疑:
T: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
S:为什么相看两不厌?T: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S:为什么只有径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S:为什么只有一多云飘来飘去? S: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了?
T: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T:请同学们读课题。(S读)(5)独:说词语。
S:孤独、独自、独一无二„„(6)再读题。
三、细读。1、找
T:下面的古诗里面分别也写了作者一个人,那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的读,一个一个的划。S找 2、交流:
S:众鸟高飞尽的“飞尽”
T:这句话写了什么? S(回答略)
T:一只鸟也没有了,那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还有么?
S:孤云独去闲的“独去”。就是说„„(略)
T: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径庭山啊?!S:死气沉沉 S:清闲
3、指读。齐读。
T:最后的云也不见了,李白的心里悠闲么? S再读。
T:“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相看两不不厌,只有敬亭山!T:还有么?
S:“只有敬亭山。” T:在李白的眼里有云么? S:没有!T:有鸟么? S:没有!T:还有么?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两个人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厌。„„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谁也看不厌。
板书“厌”字(繁体字)
T:一张口在山旁,大口大口地吃肉,给你怎样的感觉?S回答(略)T: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谁来读。S读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S再读。
四、研读。1、体会孤独
T: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孤独)T: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S:“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T:我们一起读前两句。
S读。
T:那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S:再读。
过渡:
T: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S(略)2、介绍背景
T:老师来介绍一下背景。(李白罢官的时候,„„孤独寂寞)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