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性与誓言美文摘抄
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叫阿文,弟弟叫阿武。哥哥老实,弟弟心眼多;俩人在一起时,弟弟总能用巧言骗得哥哥的东西,然后发誓说以后一定还,为此哥哥吃了不少亏,可哥哥一点都不计较,还总把最好东西留给弟弟。
转眼间兄弟俩都长大了,娶了媳妇成了家。但是他们还住在一个院子里,两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干活儿。矛盾不多,倒也快乐。
一天,大嫂和二嫂闲聊天,大嫂说:“阿武对你真好,我看他总是信誓旦旦的。”
二嫂甜蜜蜜地笑,“可不是,他就爱发誓,油嘴滑舌,不过我倒也喜欢。大哥对你不这样吗?”
大嫂摇摇头说:“别提了,他笨嘴拙舌的,别说是誓言了,连句贴心的话都没有。”
二嫂笑笑安慰了她几句,可这安慰的话大嫂听得分外刺耳。
到了晚上,她不开心地对阿文说:“你看看你这当哥的,都不及你弟弟一半,你看他把弟妹哄得多开心。”说完生气地撅起了嘴。
阿文皱着眉说:“阿武就爱发誓,可你看他的誓言哪个兑现了?不能兑现的誓言就是空话,有什么用!”
大嫂听完更不悦地说:“空话我也爱听,哼!”
阿文没理她,呼呼地睡着了。
大嫂生气地嘟囔道:“真没人性,就知道睡觉!”
这一年,洪水泛滥,转眼间大水就淹没了他们的家乡。兄弟俩的房子被大水冲垮了。无奈,兄弟俩只得各自划着小船和妻子一起逃难。为了怕两艘小船被大水冲散,他们把两艘船紧紧地绑在一起,在大水里漂流。
船走了几天,他们带的食物越来越少。那晚,阿武叫醒了二嫂小声说:“食物都被我拿到咱们船上了,现在你帮我割断两只船绑着的绳索。”
二嫂不解地问:“天呀!你要干什么?”
他做了一个嘘的手势,接着说:“傻瓜,这样下去我们都会被饿死,现在我们俩独自逃命,生存的希望还能大点。”
二嫂看了看睡在另一艘船上的两个人说:“那是你哥你嫂子呀!如果我们带走吃的,那他们不就剩下等死的份了吗?”
阿武一边割绳子一边说:“管不了那么多了,我现在就想和你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一辈子,不想死在这里。还记得我以前发过的誓吗?要一辈子爱你、照顾你。现在就是我兑现誓言的时候了。”
二嫂听完很感动,于是,她帮着阿武一起把绳子割断,然后俩人连夜划船走了。船整整划了一夜,黎明时分,阿武看见远处有一条船向他们驶来,阿武叫道:“不好,一定是强盗。”二嫂听完慌了手脚。
阿武赶紧拼命地划船,划着划着阿武心想:“我这船上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看来这强盗是冲着我船上的女人来的,不如把她推下水,这样自己就可以脱离危险了。”于是他趁着妻子不备,冷不丁把她推了下去,看都不看一眼,划船就跑。
妻子掉进水里,挣扎了几下,就沉入了水底,这时候还好有一双结实的手臂把她救了上来。
原来追赶阿武的船,根本就不是强盗的船,也许是阿武太害怕所以产生了幻觉,以为是强盗在追他们,其实是阿文赶来寻他们。
大嫂先看见他们,挥舞着手臂喊着他们,却看见阿武把弟妹推入水中,阿武自己逃走了。
阿文夫妻俩救起了弟妹。
等她醒了之后,大嫂问:“那晚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怎么突出失踪了?”
弟妹羞愧地说:“他说不想我们死在大水里,因为他要和我白头到老。为了兑现他对我的誓言,我们只能抛下你们逃命。可我没想到他在紧要关头,竟然狠心把我推下水,自己逃命去了。哼!原来他的誓言都是假的,还说什么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们的爱情,我看他就是没有人性!”弟妹说完呜呜地哭了起来。
大嫂听完沉默了,她站起来看了看正在拼命划船的阿文,眼睛里闪出了一丝感动,想想这一路不管遇见什么危险,他都没有离开自己半步,就算是仅剩一口吃的,他也会把这口吃的递进她嘴里。她想她现在终于知道了人性和誓言,孰轻孰重。
第二篇:看清人性再出手美文摘抄
明英宗年间,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某年,一位名叫也先的蒙古贵族率领大批兵马来犯。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一位更“天才”的臣子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这个地方遭蒙古人袭击,不但全军覆没,而且皇帝还被蒙古人俘虏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下子,北京群龙无首,皇太后准备了无数珠宝,想把儿子赎回来,可是也先拿了珠宝后,不但不放回皇帝,还想攻下北京,恢复他们的“大元江山”。
许多臣子都建议放弃北京,大家一起逃难,搬到南京去避避风头,跟也先讲和算了。
只有于谦独排众议,从各地调集兵马到北京来,日夜打造兵甲武器、储备粮食、保卫京师,严惩罪魁祸首王振,大快人心。
他拥立英宗的弟弟成王为景帝,让也先“挟皇帝为人质以侵略中国”的策略无法得逞。当也先挟持着英宗攻到城下时,于谦披着盔甲上阵、挥泪(也就是忍痛不管城下的前皇帝死活)迎战,终于击溃了也先的军队。
也先大败,只好又带着明英宗退回紫荆关。后来他知道,再挟持“前皇帝”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只好放了狼狈的明英宗,让他逃回北京。
从这一段历史来看,文武双全的于谦是拯救明朝的大功臣。
可是,过了几年之后,于谦却被以“意图谋逆”的罪名处死,在京城百姓眼睁睁的见证下处斩了,留下明朝历史上最让人沉痛的一声叹息……
于谦如此效忠,却换来这样的下场,当然不公平;然而,他的死却也是早年埋下的“必然”。关键点何在?一目了然。英宗一定很恨他。被放回来的前皇帝,留在宫中和已经即位的弟弟明代宗斗法——继位的代宗一直想把英宗干掉,却下不了手。坐冷板凳的英宗也一直想要恢复王位,只是苦无机会。
后来,代宗生病时,英宗的机会来了。一群宦官把被幽禁在南宫的“前皇帝”英宗迎了回来,发动宫廷政变,英宗重拾王位。本来就不太英明的英宗一上台,当然要给这个只顾国家、不顾他性命的大忠臣于谦一个教训,立刻把谋反的罪名扣在他头上,于是,不管人民如何拥戴,于谦还是被斩首示众!
善于指挥千军万马的于谦,也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有首诗叫作《石灰吟》,以石灰来自喻,写得铿锵有力:“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可惜,这首诗真成了他悲剧的写照:千锤万凿之后,粉身碎骨。一直到他死后第八年,才有人帮他平反。
看“土木堡之变”的历史故事时,我总会叹息,于谦虽然“求仁得仁”,但他的噩运种子其实是自己一手埋下的。如果我是于谦,我应该会在英宗被放回国时,心狠手辣地建议新皇帝“杀了英宗”,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能有两个君,在两个皇帝的斗争下当官,就好像在养着两只老虎的兽栏里讨生活一样。
可惜,忠肝义胆的于谦,心眼里不会有我这么阴狠的想法。他没有错,错只错在不顾虑人性底部的幽深阴暗的运作,枉送掉一条命,落得天下一叹!
第三篇:人性的一个弱点美文摘抄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有个科学家终于研究出了克隆人的方法。他的技术非常精湛,以至于外人根本无法辨别真人跟克隆人。
一天,科学家听说死亡天使要到人间来找他。死亡天使找他,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他很害怕,就复制了12个无懈可击的克隆人。死亡天使看到13个一模一样的人,不知所措,只好无功而返。
死神听完他的汇报,轻轻一笑说:“你对人类的天性还不了解,我教你一个判别的方法……”
得了死神的秘传,死亡天使信心十足地回到地球,对13个“科学家”说:“先生,您能做出这么逼真的克隆人真可谓天才。不过,我还是发现了一个小缺陷,虽说是个很小的缺陷……”
死亡天使的话还没说完,那个真科学家便在原地跳了起来,大声质问道:“不可能!不可能!我研究克隆技术已经几十年了,我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你说我的技术有缺陷,有什么缺陷?”
“这就是缺陷!”说着,死亡天使从克隆人群里抓起科学家,纵身飞离人间。
你看,很多人就是这样听不进批评。这,表面看来好像是为了维护自尊,其实是人性中最大的缺陷。
有些人一听到批评,自尊心就受不了,特别是当众挨批评更是难为情。此时,要对批评能够正确理解,应采取虚心的态度。这样做,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改变他人的看法,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有时,批评的内容不实,有些偏颇,而批评者又处在特别的地位。这时如果你受自尊心的驱使,当场反击,效果肯定不好。理智一些,不要当场反驳,事后再进行说明,这种处理较为有利。
刚者易折,洁者易污。自尊心过强的人,往往更脆弱,更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哪怕别人偶尔不慎说了不够尊重他的话,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因而,难以和他人处好关系,影响人生的发展。自尊心过强的常见原因是自视过高。这样的人,应当从调整自我评价入手,不要夸大自己的长处和成绩,同时,也要清醒而充分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这样才能受得了批评。
遗憾的是,面对批评,人们往往难于保持足够的理性,往往会像故事中的那位科学家一样听到批评就跳起来。这是人性的一个共有的弱点。
第四篇:人性的光辉的美文摘抄(推荐)
大三那年,室友们轰轰烈烈地筹划着假期到各地旅游的事。
圆规是我们宿舍的老二,他密谋着要和我到北京玩。他说他要到地坛,看看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到底是个什么样儿。其实,我不愿去北京,因为已经去过好多次了。但是,圆规用巨大的“恩惠”拉拢我,他答应出所有的费用。
我们在北京玩了两天,地坛看了,圆规很扫兴,说是没有看到史铁生笔下的美。更惨的是,好像是在建国门,我们迷了路,绕来绕去,走了半天,也没找到要坐的公共汽车。我说:“打的吧。”他说:“不行,能省一个算一个。”
这家伙,还挺抠门的。
5月3日,我们回到了学校。由于还在假期,学校有些冷清,就连平时那个疑神疑鬼的看门老头儿,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昔日喧闹的操场,冷清得没个人影。下火车的时候,我们在火车站外的小摊上,吃了一顿拉面。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回到学校,就直奔宿舍,美美地睡上一觉。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累得连眼都快睁不开了。
宿舍楼里,格外地静,仿佛是被突然抽成了真空,静得有些落寞。我和圆规往楼上走,想着无人打扰的美梦将在偌大的宿舍楼里进行,不禁有些兴奋。
站在宿舍门前,圆规把钥匙插进锁孔,一拧,不动;再一拧,还是不动;推一推,明显感觉门被反锁了。我和圆规对望了一眼——里边有人!谁在里边呢?圆规咳嗽了一声,里边没有回应,一种掩住了呼吸的寂静从屋里直射出来。这不同寻常的静,让我们的心“咚咚”地狂跳起来。那一刻,我们仿佛突然成了撬门入室的贼。
我们在门外边迟疑了,也只是恍惚之间,圆规一摆手,示意我往楼下走。
下楼的时候,我们蹑手蹑脚,仿佛做了亏心事。出楼后,圆规问我:“里边会是谁呢?”我摇了摇头。我们都很纳闷:“谁突然杀了个回马枪?”
我们坐在操场上,开始猜测宿舍里是谁。我们整整坐了两个多小时,也猜测了两个多小时。末了,圆规说:“走,咱们再回去看看。”等我们再回去的时候,宿舍的门,轻轻一拧就开了。里边一切都摆放得很整齐,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件事过去有些年了,现在回忆起来,宿舍的那扇门,一直静谧地藏在我的心里。那一天,我们没有贸然推开,也没有硬等着看里边的究竟,这样做,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里边的人是谁。
我始终认为,我们选择静静地离开,让那天多了一层人性的光辉。
第五篇:不要轻易考验人性的美文摘抄
芬森是丹麦著名医学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
到了晚年,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下,芬森从很多慕名而来的医学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这位年轻人不能坚持。
乔治建言道:“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看他会不会心动。如果他被金钱所诱惑,自然不配做您弟子。”
然而,芬森说:“谢谢你的提议,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哈里贫民窟出身,怎么会对金钱没有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说,给你一个高薪的轻松的工作你干不干?那对他来说,内心肯定是纠结的,因为他要在现实生活与梦想面前作出两难的选择。而他跟着我研究医学,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苛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也成为丹麦十分有影响力的医学家。
有一次,哈里听人说起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这个故事后,老泪纵横地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利益做饵,来评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就掉进这个陷阱了。因为,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作出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