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性的掌声美文
这是一个著名的颁奖典礼,美国演员工会的大牌演员们济济一堂。灯光把大厅衬托得富丽堂皇,一切都显得那么优雅。
一位获奖的男演员走上领奖台。这是一位老演员,看起来有五六十岁了。掌声平息后,所有的人都期待地看着他,等着他说些什么,令人吃惊的是,他却紧张得几乎说不出话。他想进行一番例行的感谢,可是居然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他不断地重复着“oh,my…”,不断地扯着自己脖子前的领结,似乎想把它揪下来,因为他一定有窒息之感。这真是令人揪心的时刻。幸亏他还想起了一句话,并且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猴子爬得越高,它的红屁股就越显眼……”他的自我解嘲得到了很多理解的掌声。他又说,他现在正在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掌声更热烈了……
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朱莉娅·罗伯茨。看到她款款走向领奖台,我心里想,这位早已经历过奥斯卡颁奖典礼等无数大场面的世界级影星该会有一番非常得体的说辞吧。可是,不,在目光和镜头的烤炙之下,我们的“大嘴美人”几乎没有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什么叫“语无伦次”,因为我们的“大嘴美人”只是在痛苦地挣扎着发出一些声音而已。没有逻辑、语法、修辞,也没有仪态。她其实早已经成百上千次地面对镜头、人群,可是她依然紧张得一塌糊涂。伴随着杂乱无章的手势和支离破碎的语音,意味复杂的泪水涌出了朱莉娅·罗伯茨的眼眶。
此时,温暖、善解人意、给人无限宽慰和鼓励的掌声依然响起,甚至更为热烈、持久。掌声减弱了台上那个人的孤立无援感,掌声淹没了她发出的各种杂音,掌声填补了她失语后留下的可怕寂静,掌声使她获得了喘息和找回自我的时间。这片善意的、人性化的掌声,仿佛在告诉那个处于被关注中心,正在经受着煎熬的人:亲爱的,我们理解你,在你的境地,我们不会表现得比你更好,我们愿意用掌声来感谢你的勇敢,同时一起分担你独自承受的压力。
第二篇:人性·人心美文
静能生智。静思默想:有些社会现象,看起来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人性、人心层面的问题。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然历史,有了人性的温度,那是清明。哲人言,“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
确乎,唯有农家子弟,深知农耕是最朴素、最基础、最简易的活命方法,与天地共栖,与日月同辉。诚如,托尔斯泰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盖因“人类,充满劳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诗意,无疑是对苦难和现实的一种超度与救赎。
然而,商品经济社会,面对物欲横流,还有多少人尚能做到心灵的“清明”?
(二)一个人的德性与他的内心良知同在。因为中外的哲学精髓,其深刻的哲学思维大多蕴含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故细节看人品呵!
“山一程水一程、清风一阵朗月一阵、侠骨一段柔肠一段”的慷慨之人,因为你呵,有了人情味,富有人性美的温度,所以这个世界方有最珍贵的1℃。故而,抚平心灵皱纹,抚平心绪波澜,让上个年龄段的花香诗意复盖下个年龄段的诗意花香。
(三)在有限的气象里,面对韬养太久、城府太深、阴气太沉者,盖因其常常“示人以虚,呈人以假,应人以空”,每每“冷暖转换于一瞬,喜憎流变于刹那”。于是乎,人性成了一片昏黄的月色,人心成了无涯的荒漠。呵呵,朦胧复朦胧,苍茫复苍茫,哪有正直坦荡可言。
哲人云:人能吃亏,是心灵的富有,是心灵的营养,是心灵的修炼。然那“内怀水清,外涵玉润”、“内不自诬,外不诬人”者,聊将虚声作赞声,且把讽刺为鞭策,律己重以周,行善重以周,确乎是:本分本色本然本心的坚守,化入干净干净再干净、纯朴纯朴再纯朴的境界。索性来个心隐退吧,让心灵获得天人合一的宁静;与其退到大海边,不如退到心海里。
(四)庸人活着是为了吃饭;哲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的人认识自己难,且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揆情度理,“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苦,人生体验;苦,澄清心智。人生好有一比,正是苦难和喜悦串起来的。恰如草木应季生长,四季更替岂能永远是春天。理想在山峰,现实在山谷。这人,行于人世,在所面对的苦难面前,是做一个仁者乐山呢,还是做一个智者乐水呢?人这一生哪,需要有山有水,才算是美丽的风景。
生命的分量就是心的分量。眼界短浅、襟怀窄小、肚量偏狭者,“大多心性泥淖,难以清丽出尘,救人于危难之时,成人于发达之日”。这人呵,心若一潭清水,容量无限;心若一潭浊水,翻腾脏污。是呵,拥有一颗有分量的心,势必是个心重之人。
(五)人到古稀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春风秋月,历尽是非成败,顺乎天,应乎人,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这生命的秋天呵,虽说多了几片生命落叶,少了几片生命花朵,但却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
在这人世间,人性当善,然“人性里边永远有A面B面,且总不是固定的,抑或因时间而更改,抑或因境遇而更改,抑或因一时的春风秋雨触动而更改”;在这人世间,人心当红,故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俗说,人心昼夜转,天变一时间,脸在变,身在变,心在变。
此生阅人无数,不如面壁开悟:一个领导者,要善于寻找刚与柔之间的平衡,展示其自身如水的魅力和力量。故在下试问在位诸君:何以立身自处?何以为民行事?还是用心为上呵!心若清水乎?心若浊水乎?
第三篇:没有掌声也要前行美文
他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是当时京剧界“同光十三绝”之一。可他小时候却是个没有表演天分的孩子:嗓子不宽不亮,眼睛轻度近视,眼皮下垂,动作不够灵敏。
8岁那年,他的伯父请了个姓朱的师傅来教他唱戏。一出旦角的开蒙戏《三娘教子》,硬是师傅怎么认真地教,他都学不会。师傅急啊,骂他,没有用;拿戒尺屁股,还是没有用。时间长了,师傅看着资质愚钝的他,无奈地摇头说:“祖师爷不赏饭吃啊!”他听了,当即就掉了眼泪。
“祖师爷不赏饭吃”,就是说你没有天赋,将来成不了角儿,等于给他的学戏生涯判了死刑。他听了怎能不伤心、绝望?当他揉着被打得生疼的屁股时,他多么想听到一句鼓励的话,哪怕一点掌声也行,可是没有。倔强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唱出个样儿来让师傅看看,可是师傅从此再没来教过他。
“祖师爷不赏饭吃”的少年,谁还肯来教?没有办法,家里就把他送到他堂姐夫家的戏班里学戏。班里的师傅们连连摇头,让这个少年好生沮丧,不过幸好有曾受过他祖父恩惠的吴菱仙师傅肯收他为徒。
同以前一样,他学戏依然很慢。吴菱仙师傅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翻来覆去地教,他就一遍一遍认真地学。当时剧场没有扩音器,必须要让嗓子依靠共鸣,把声音传递给距离台子较远的观众。如果嗓子好,却不懂用共鸣,那么,到了台上声音还是传不出去;反之,如果嗓子条件一般,却学会了用共鸣,那么,就称得上舞台上的好嗓子。这个少年,一个音一个韵地训练,每天练,每天喊,努力使自己养成条件反射。歌唱和念白时,一出字就能摆好口腔里的正确位置,渐渐弥补了他嗓子不亮的缺陷。
眼睛在五官中表现力最强,为了弥补眼睛近视、无神的缺陷,他想出了看鸽子飞翔练眼神的方法。每天清晨鸽子飞上蓝天后,他就用两眼紧紧跟随着高飞的鸽子,鸽子飞多远,他就目送多远,从未间断过。就这样十年如一日,他的视力恢复了,眼睛睁大了,眼珠也练活了,一颦一笑,顾盼生辉。
天长日久的勤学苦练,使他的表演质朴中见华贵,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妩媚中显大方。他成功了,在没有掌声的坚持中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他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
生命是一次旅程,旅程中总会有风风雨雨。不管风雨多大,也不管风雨中是否有人陪你同行,只要想站在布满鲜花的舞台上,没有掌声也要前行。
第四篇:给自己的掌声美文
公元一世纪时期的罗马,作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在大众中传播,会在礼堂里面对听众高声朗读自己的作品,这是构成古罗马文化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让大众了解自己作品的一个主要途径。当时,有文化的罗马人都成了写作狂,他们非常乐于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称赞。对于一些文化修养欠缺的罗马人来说,要得到赞扬可能不太容易,他们就花钱从市场上雇人来鼓掌,告诉他们文章的妙语在哪里,并且在鼓掌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手势。对穷作家来说,只能厚着脸皮,请富裕的朋友借给自己几个奴隶或者门客,花些小钱,也一样能听到稀稀拉拉的掌声,穷作家同样会非常高兴。
有一些作家也会在家里举行一些小型朗读活动,让那些熟悉的私友来欣赏自己的新作。这些听众总是固定的一小部分人,如家人、朋友、其他作家、客户等有一定文学品位并有评判作品能力的人。和公众朗读一样,这种私人范围内的朗读同样可以提高作家的知名度。
作家之间的相互欣赏成了朗诵会上的一项任务,因为每个人既是听众又是朗诵者。对于这样的小型朗读聚会,古罗马时期的散文作家、演说家小普林尼提出过这样的建议:“给那些比你强、不如你、和你一样的人都要鼓掌。”他随后解释说,给比你强的人鼓掌是因为如果你认为他们不配得到掌声,那你自己也不配得到;给不如你的人鼓掌是因为如果他们是优秀的,那说明你更为优秀;给和你一样的人鼓掌是因为,那是你在给自己鼓掌。
所以,当你希望获得别人的掌声的时候,你要先想到给别人以掌声。
第五篇:人性的弱点美文800字
每个人都有着缺点和优点,人无完人。太过自信有时也是一种自卑。我们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老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如果只注意到别人的缺点,那么自身也得不到好的成长。在感情上,有人说爱一个人会因为他的优点而忘记他的缺点。不爱一个人会因为他的缺点而忘记他的所有的优点。精神病专家说,一个人如果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去关注别人,让身边的人快乐,这样的人不会走入精神魔窟。
有一个人精神状态欠佳,与人交际不如人意。对自己没有自信。心里医生对她说:窗子是玻璃做的,镜子也是玻璃做的,只不过是镜子多了一层水银,人不要活在自己的水银里,当你站在镜子前你只能看见自己。站在窗子面前你可以看见他人,拭去你的水银,寻找你的快乐。同样一扇门,当你拒绝别人把门闩住的时候,也把自己闩在门里。
有这样一个寓言:太阳和风的故事:有一天,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更强壮,于是风说:信不信,我用力吹把下面穿外套的老人的外套吹下来。说着风用力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愈吹老人把外套裹的更紧。后来风累了。太阳从云前后走出来。阳光暖暖的照在老人的身上。没过多久老人出汗了主动的把外套脱下来。
当你发现身边的人犯错了,你应该是用强硬还是柔顺对待呢?这成为很多人思考的话题。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犯错了,他带着弟子去见老子,老子指着嘴巴里的牙齿,据说当时老子的牙齿已脱舀了,然后老子又指着舌头说:牙齿强吗?可是老了它还是要掉的。舌头软吗?它还好好的。古代人就明白这些道理,所以有时候强硬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有反叛的心里,柔顺不仅能解决好问题还不伤感情。
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快乐源于健康。早上醒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给予别人帮助。分享你的快乐,带着感恩的心回馈社会。“与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