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古代穿越而来的美丽女子纪实故事
24岁的非莫从来没有预料到,自己有一天会疯狂迷恋上老银饰品。
非莫本名范阳菁,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图书编辑,地地道道的成都女孩。与这座城市里那些性感时髦的女孩不同,范阳菁总是对古老的东西感兴趣,在同龄人中,她看起来非常特别——素黑的长发一半披在肩上,一半挽成一个发髻,用一根细细的银簪子别起来,身穿白纱制成的汉服,腰上挂了一块用护心镜制成的佩饰,活脱脱一个从古时穿越来的女子。
大学时,范阳菁交往了一个热爱汉服的男生,在男友的影响下,范阳菁也爱上了汉服。渐渐地,范阳菁就“走偏”了,“我对古代女人们头上佩戴的发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东西实在太美了,可是现在几乎没有女生在佩戴发簪了。为了更多地了解发簪,我开始到处搜集相关资料。”
就这样,范阳菁认识了老银,并与老银饰品结缘。
范阳菁收藏老银饰品一年多,主要的搜集渠道是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网友交流,或是逛古玩市场,也会去农村老农家里收购。
范阳菁觉得,老银饰品最大的魅力在于银匠的心。宋人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曾经谈到过,自己偶然拾到一支古人制成的破缺玉钗,这支残缺玉钗制作之精美,完全是后代人无法企及的,因而他写道:“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沈括感叹当下人心不再淳朴,不够用心致力,所以做的东西也不讲究。
在老银收藏圈混迹了一年,范阳菁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群同样爱好老银的姐妹。虽然网络上的友谊常常被罩上一层虚假的外衣,可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这群人之间的友谊,变得非常单纯。“我刚刚工作不久,没有什么存款,有一次我看中了一款老银的簪子,非常漂亮,要几千元,我拿不出钱来买,就在群里面一阵抱怨。没想到,一个姐妹马上对我说:‘那我借给你钱吧!’于是她二话不说就给我卡上打了几千元,并且还贴心地让我‘分期付款’还给她,我就每个月还她一点点,还了好几个月才还清呢。”
由于范阳菁是群里接触老银时间最短的一个,所以其他成员都把她当成小妹妹。为了防止她“吃药”(收藏界的行话,指购买到假货),所以每次她要购进新货时,都必须把藏品的具体信息和照片详细地发在群里,等大家一致鉴赏并点头后,她才能购买。
范阳菁以收藏簪子为主,她的藏品里囊括了许多种类的簪子,包括:门钗、步摇、一丈青等。其中最贵的是一支上千元的银簪,这只银簪做工精细,且非常少见,据她判断是福州一带新娘的头饰。
第二篇:穿越1.6万公里的忠贞纪实故事
一名中国小伙,在北京邂逅了一名漂亮的德国女孩。相恋3年之后,女孩回到柏林。深爱女友的中国小伙,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以搭便车的方式,穿越1.6万公里和13个国家,“穷游”前往柏林!他要用沿途拍摄的照片制作一本特殊的相册,作为与女友相识3年的特殊礼物,献给女友……
香山红叶浓,美丽的邂逅
1979年谷岳出生于北京,11岁时父母离异,身为作家的母亲带着他和姐姐远赴美国。2001年,谷岳毕业于俄勒冈州立大学经济管理系,不久应聘到美国GE公司金融部门做评估工作,年薪6万美元。高薪并没给谷岳带来快乐,繁忙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让他觉得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乐。2003年夏天,谷岳毅然辞职。
谷岳踏上回国之路的方式很特别,他从美国出发,一路打工一路玩耍,辗转南美、新西兰等18个国家,于2005年底回到北京。经人引荐,在国家体育运动局给罗雪娟、周雅菲等运动员教授英语。
2006年10月,一位金发碧眼、燕雀般灵动的德国女孩吸引了谷岳。她叫伊卡,1977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毕业于柏林自由大学,在澳洲攻读了心理学硕士。伊卡对中国文化和人文历史深感兴趣,2006年夏天,来到北京歌德学院教授德语。
谷岳和伊卡相恋后,发现两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旅游、骑单车、逛胡同……每个周末,两人几乎都在一起。伊卡很独立,没有其他女孩爱逛街的习惯。谷岳欣喜地发现,伊卡的幸福满足点特低,哪怕是骑单车带她回他的老家、看他长大的地方,她也会在车座后抱着他开心地笑;当他牵着她的手到后海,她会像只温顺的兔子静静地依靠在他怀中,瞪着一双水灵的大眼睛看这看那。伊卡还喜欢谷岳带她到酒吧喝酒,总之,谷岳的每一个举动都让她兴奋和满足。
伊卡对谷岳用相片做纪念卡的事情有独钟。那是2003年谷岳从美国出发回国时,途经南美,他即兴把当时的心境和对母亲的思念写在拍摄的相片上。他把写有日记的相片做成了一个小册子,收藏起来。伊卡捧着小册子爱不释手,她说:“看着相片,看着你记录的文字,我仿佛看到当年在南美的你。这份礼物,对于你爱的人来说,具有永久的纪念意义。”谷岳颇为惊讶:“有这么重要么,我甚至都没给我母亲看过。有机会,我给你做个更详尽、更好的纪念册。”伊卡拥着男友幸福地笑了。
转眼,伊卡到中国已经4年多了,一方面她越来越依恋男友,另一方面她常常因思乡而落泪。谷岳劝说:“你想念家人就回去吧,不要有太多顾忌。”2008年12月,伊卡辞职飞回柏林,陪伴亲人。伊卡走了,谷岳感到深深的落寂,他想念女友,又不忍心把她召唤回北京。谷岳决定忙完手头的工作,前往柏林看望女友。
谷岳告诉伊卡,他准备2009年6月从北京出发,采取搭便车的方式前往柏林,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沿途拍下搭车文化的照片,再写上当时的心情和对她的思念,然后制作成一本特殊相册,作为两人相识3年的永久纪念。
伊卡被这个疯狂的想法惊呆了,她不相信谷岳会真的这么做,她大笑着说:“你太浪漫了,如果你以这种方式向我求爱,我会乐晕的。亲爱的,我在柏林等你!”
历经磨难,一路向西好惊险
搭便车在欧美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交通方式,有着浓浓的自由浪漫精神。但是,中国人对搭车文化还很陌生,结果谷岳一上路就遭遇了麻烦。
2009年6月8日清晨,谷岳出发前给伊卡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宝贝,我出发了。几个月后,你将看到一个英俊的中国帅哥,手捧鲜花来到你家门前,向你求婚。”谷岳准备了1万元路费,开始前往柏林之旅。
出发当天,北京下了大雨,谷岳成了落汤鸡。本来,他预计第一天到达保定或石家庄,没想到他背着重达25公斤的大包站在路边等待,一连两个小时寸步未行。一名司机得知情况后,开车把谷岳送到六环外的长途汽车服务区。
到了服务区,谷岳冒雨挨个询问停靠在这里的司机,能否搭一段顺道车。司机们不是一脸防备,就是干脆不理。最终,一个去河北的男人答应带他一程,谷岳异常激动。
晚上8点,司机把谷岳送到石太高速服务区。谷岳拿出面包,边啃边走进餐厅,询问正在吃饭的司机能否让他搭顺路车。一连问了3个多小时,解释得口干舌燥,可没有一个人愿意让谷岳搭车。谷岳开始担忧他的计划能不能成功,但是出发前他已经信誓旦旦地向伊卡保证过,无论如何也不能打退堂鼓。于是,他干脆返回服务区,借用那儿的网线,打开笔记本电脑给伊卡发了一封邮件:“我在路上了,一路搭车顺利,请勿担心。”
夜晚11点钟,开货车的乔师傅在谷岳反复解释和请求下,答应把他带到太原。凌晨2点,乔师傅把谷岳送到徐清服务区。由于服务区的旅馆客满,也找不到去平遥的车,谷岳决定在超市的椅子上坐一晚,等天亮再出发。他打开电脑,收到了伊卡的回信:“亲爱的,路上小心,别让我等得太久。吻你!”
第2天,谷岳搭车比较顺利,有个货车司机愿意帮忙。上了车,谷岳才发现这位师傅曾在北京拒绝过他。师傅说:“我就是好奇,昨天还见你背着蓝色大包在北京,现在怎么跑到这儿了,比我还快?”到达新的服务区后,一个开车的哥们儿听完谷岳的叙述,很干脆地说:“我无法保证你的安全,所以我不能搭你!”谷岳一拳击在对方肩上,爽朗地说:“谢谢你,最起码你说的是实话。”谷岳虽然对在中国搭车的困难有过预计,但无论如何没想到竟如此不顺。谷岳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策略不对?他决定多跟女司机打交道,他认为女性心肠软,容易被他说服。
没过多久,谷岳找到一位开车的女士。这名女士先是查验了他的护照、介绍信,还特地让朋友上网查看谷岳的相片,然后进行对比。直到确信谷岳的身份后,她才打着OK的手势让谷岳上车。
第8天,谷岳到达兰州时发现,已经历尽千辛万苦的行程还不到2000公里,而从兰州到吐鲁番是2000公里,到喀什是3500多公里,他显然无法按原计划的2周时间到达边境。
谷岳决定坐火车去甘肃敦煌,这样可以少走1000公里路,还可以在敦煌休整一天。利用这天时间,他顺便去了莫高窟,然后到网吧和伊卡在QQ上聊了一天。在视频里,伊卡看到被太阳晒得一脸黝黑的男友,心都要碎了,她不断重复着说:“才几天你就晒成了黑人,要是一路走下来,你会被晒脱皮的。我不想你再受罪了,你坐飞机来柏林吧。”谷岳傻呵呵地笑着说:“不用担心,我带着防晒霜呢。我说过的话是不会收回的,你就安心在家等我吧!”
谷岳搭车到达吐鲁番至南疆的国道时,烈日当空,汽车一过,路上的尘土迎面扑来。他的脸上、身上斑驳一片,像个刚从煤窑出来的矿工。等了半天,终于有辆轿车停下。谷岳对司机说,他要搭车去柏林。对方听了,搔着脑袋想了半天,突然说:“去德国啊?你走错方向了。我往西走,你应该往东走。”谷岳愣住了:“往东?柏林在西边呀。”见谷岳一脸不解,对方说:“你往哈密走,再到北京,然后坐飞机,嗖地一下就到柏林了!”谷岳乐不可支,他打开录像机,非让对方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他要把这段录像带到柏林让女友看。
因为不顺路,对方无法让他搭车。在烈日下的戈壁滩公路上等车,谷岳简直就像蒸桑拿,大颗大颗的汗水往下淌,不一会儿身子就湿透了。在路边站了40多分钟,谷岳快烤晕了。他开始狂热地思念伊卡,甚至有了飞到她身边的念头。
狂奔相拥,娶回深爱的恋人
离喀什还有一段路程时,谷岳因为高山缺氧反应,开始出汗、颤抖、发烧。这个地方,既没手机信号,也找不到网线。谷岳头痛脑裂地坐在路边,靠着背包大口喘着粗气,此时,他脑子里出现了伊卡哭泣的幻觉,眼神开始越来越暗淡。
第三篇:美丽的失约纪实故事
他们做了4年的信友。那时还没有听说过上网交友,最为流行的就是一种笔友,书信往来,天南海北未曾谋面的男孩女孩天马行空地谈天说地。如果发展得好,直到最后可以说到我爱你,直至做到类似于痞子蔡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在当时就已经非常时尚和前卫了。
他刚刚适应“大学生”这个称谓不久,就接到了她的信。他们是同龄人,但从未谋面,她从女友的男友那里知道了关于他的很多传奇经历。女友的男友曾在他所生活过的那个城市求学,和他是铁杆兄弟。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激动又犹豫了很多个夜晚后,终于提笔给他写信。这些信理所当然地成了他在宿舍里深夜卧谈的骄傲。男生们在那个季节总是像小公鸡一样喜欢显摆。
后来,随着他们信来信往的频繁,他就不再谈她了。那时候他已是崭露头角的校园诗人,有很多文学女青年一提起他的名字,眼睛就兴奋得熠熠闪光。对于他来说,这个远方熟悉而又陌生的女孩是内心深处的一片青草地。他在心里给她一个定位叫信友。在他看来,它与笔友的区别就在于信带有家的温馨和亲情般的感觉。
毕业后,他去外地出差归来,专门到另一个城市去看望了只见过照片的她。那是一座位于长江江畔的干净的小城,女孩在这里读书。因为要给她一个惊喜,事先他并没有通知她。径直找到她的宿舍,开门的正是她,他们相互凝望了足足有1分钟,此后她竟变得语无伦次和手足无措起来。女孩的室友们也都认识他,知道他的名字,传阅过他的照片,他们一时相对无语时,她们都吃吃地笑着跑开了。
那天晚上,没有故事。女孩在突如其来巨大的幸福面前几乎晕倒了。以前,和他通信只是纸上谈兵,尽可以信马由缰,心里像揣着只兔子;如今,却像猛然间撞见了一只大灰狼。她变得木讷而紧张。在她的心目中,他只是遥远的风景啊,她可以在想像中冒险的。在江风中,他试图吻她,而她却莫明其妙地哭了,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而他却吓坏了,一个劲地向她赔不是。他们不欢而散。
放寒假了,她没有回家,车票直买到他所在的那个城市,她也要给他一个惊喜,同时要以这种方式来补偿自己那天的失态。那天晚上,他们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他对她彬彬有礼。他要安排她住酒店,她说自己不习惯。他想厂想,把她送到了自己一个新婚的同学那儿借宿。他动员男同学和自己挤着住。可是还不到半夜,她竟然要同学的妻子带着摸上门来,她说她换了地方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在他的那间单身宿舍里,他们挤着睡了一夜。其实,他们一夜无眠,酒意难平的他企图对她欲行不轨,被她…次次坚决拒绝。在这种绅:亡般的拉锯战中,他没有得逞。第二天临行,她对他突然有了一种很深的依恋感觉。她抱歉极了,伏在他的怀里,泪流满面,告诉他想把自己的第一次完整地奉献给他,日子是寒假开学之后,在那个长江江畔的小城某一家酒店里。
寒假结束了。按照他们事先的约定,他将和她同时到达那个小城。那一天,他起了个大早,捏着事先买奸的那张车票。检完票后,他折身回头又从车上匆匆下来了。
多年以来,他一直认为那是…—次美丽的失约。因为他知道那次约会对她意味着什么,而自己面对那次约会却是那样地从容不迫,他觉得那是一种不恭或亵渎。
后来,他多次出差又到过她所上学的那个小城,在黄昏的江畔独行时,总有一种惆怅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知道,她早已从那所学校毕业,早已为人妻,为人母,过着一份美满而琐细的生活;而他,一直独身,不为她,只为了他自己追求的美丽和特别的挑剔。
她或许永远也不知道,在她曾经由爱而恨的那个男子一本尘封的日记里,夹着一张已经检过的车票。它记载着一份失约的美丽。
第四篇:从卖菜郎到选矿纪实故事
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余永富院士,长期从事铁矿石、大型多金属共生矿、稀土稀有金属矿及铜、钴、硫化矿选矿研究,先后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十余项,创造性地解决了不少选矿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选矿王”。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落户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月底,记者如约来到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拜访了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父亲的期望:卖菜能把账目算清楚
整整80年前,余永富院士出生于河南南召。父亲是县城郊区的菜农,进城卖菜时常常因为往来账算得不准而吃亏,因此早早把儿子余永富送进了离家不到500米的学堂,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子承父业时能够把账目算得更清楚一些。
小学过得很愉快。余永富天资聪颖,读书跟玩儿似的。进入初中以后就真的“不好玩”了。因为家里不能按时缴纳学费,他经常在早操会上被校长点名。当时进入初中的所有学生都要加入童子军,家里掏不出现钱为他购买童子军军服,母亲只好自织自染自做。少年余永富穿着一套山寨版的童子军军服,又拿着一根山寨版的童子军军棍,在学校里自卑极了。
最迷惘的是1948年,初中最后一个学期,没有继续升学的期望,学校也基本不上课了,老师不断灌输社会上的厚黑故事,提醒这些还没成年的孩子,走向社会后要学会自保。
对于当年的一位初中毕业生来说,最好的出路莫过于到更偏远的乡村去当孩子王。但因为“没有关系”,余永富毕业后只得留在家里种地卖菜,账目当然算得令父亲非常满意。如此两年。
翻身的幸福:享受国家甲等助学金
全国解放以后,早在1947年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姐姐告诉余永富,初中毕业以及同等学力的青年可以报考高中。
求知的渴望,其实一直在折磨这位乡村小知识分子。1950年2月,余永富轻轻松松考上了南阳市省立高级中学。“一上高中,从前的烦恼一风吹了。拿甲等助学金,每月还有60斤小麦,吃饭也不用愁了。那心情,真像歌里唱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1952年高考时,正值全国院系调整,中南五省几所高校,包括武大的矿业系全部集中到长沙岳麓山下,组建了中南矿业学院。20岁的余永富成了中南矿业学院第一届学生。
作为贫农的儿子,余永富在大学里依然享受国家甲等助学金,“上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每个月还有2块钱购买生活用品。”食堂里的饭菜也很丰富,在大学里,余永富甚至第一次吃到了“大鱼”。父母的生活更是不用让他操心,因为家中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家乡成立互助组时,当地政府主动为他家组合了壮劳力。
终身的感恩:为祖国立大志做大事
天翻地覆的幸福生活,让余永富心底对祖国对社会永存一颗感恩之心。
1956年大学毕业前夕,余永富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时,他本来也想坐上火车“到工厂去,到新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觉得不如此不能表现自己对党的赤诚。但刚刚成立的中科院长沙矿冶研究院(后划归冶金部)急需人才,他作为科研种子被留在了鱼米之乡的长沙,并且一进研究院就被分配到“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白云鄂博项目小组。“很光荣啊!”此后,他锲而不舍地与白云鄂博项目打交道,1992年,其“包头白云鄂博大型多金属矿弱磁-强磁-浮选回收铁、稀土矿物选矿新工艺研究”,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这一成果成为他3年后晋升院士的代表作。
干活的快乐:耐得住寂寞百事可为
上世纪50年代末,余永富曾有机会前往苏联留学深造。已经在北京学了一年俄语,最后却不了了之,原因是家乡有个名叫“余永福”的远房堂兄弟解放前参加过三青团,让外调的同志误以为是他。
“委屈吗?”
“委屈啊!但这点小委屈和自己解放后一直享受的巨大福利相比,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回长沙后还是可以继续干活嘛。”
即便在“文革”的武斗最紧张的时候,余永富依然坚持在白云鄂博埋头做事做实验。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余永富即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看到自己榜上有名,我好奇怪啊!我既没有留过学,也不是什么博士,我就是一干活的啊!”
1985年,习惯于埋头干活的余永富在大冶混合型(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铁矿石选矿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上取得突破之后,领导让他写一份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请书,他随手找来几张复写纸,手写了一式5份的申请。
就是这份简陋的申请书为他赢得了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各种社会荣誉纷至沓来:省劳模、省特等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等等。即使被巨大的荣誉包围,余永富也没有舍弃在实验室和工厂干活的快乐,此后,他在科研上又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奖6项。
余永富经常鼓励年轻人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囿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干大事要耐得住寂寞,“只要你把自己的兴趣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第五篇:守护一片美丽的叶子的纪实故事
1959年6月,36岁的李光耀首次当选为新加坡政府总理,妻子柯玉芝特意为他准备了家宴以示庆贺,并语重心长地对丈夫说:“今天,我要借泰戈尔的诗句送给你,‘翼系上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我不求你的地位多么显赫,只希望你永远记住你曾多次说过的话:‘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虽然你是一国总理,但你不要拿最高的工资和奖金,因为,不管从年龄和资历上讲,你都不如其他内阁成员。”
李光耀对妻子信誓旦旦:“请你放心,有你这个贤内助的眼睛时刻盯着我,我怎么敢越雷池半步呢?”
确实如此,在李光耀执政的30余年间,他始终以身作则廉洁从政,使贫穷落后的岛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每谈起这些成就时,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没有妻子这样一个好‘后院总理’,我也很难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好,如果说我有功劳的话,起码也有她一半,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不管以后发生什么,我都会与妻子相濡以沫。”
20xx年10月,李光耀携时年82岁高龄的妻子柯玉芝访问英国时,妻子突然在下榻的酒店中风,李光耀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医院与酒店之间的路程仅需10分钟,救护车却在45分钟后才姗姗来迟,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情急之下,李光耀只好求助英国首相府帮忙。在首相府的干预下,总算让妻子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有媒体披露李光耀为妻子看病通过英国首相府“走后门”的“丑闻”,随即遭到英国首相府的反驳: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英国效率低下的医疗体系下,李光耀先生的行为,只是一个爱自己妻子的丈夫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此事也恰恰证明了他与妻子60年的至深感情。
此后,柯玉芝又几次中风而卧病在床无法言语,这让李光耀的人生也随之黯淡了下来。
为让妻子不感到寂寞,身为新加坡资政的李光耀即使再忙,每天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陪妻子。他坐在妻子床边,深情地看着她,对她倾诉自己一天工作中的喜怒哀乐。虽然妻子不能与他交流,但他说的每一句话,妻子都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细听,不时还会会心地微笑。
李光耀心里清楚,妻子最喜欢看什么书,于是,他就开列了一些知名作家的书籍,诸如简·奥斯丁、艾米莉·勃朗特、罗德雅德·吉卜林、刘易斯·卡罗尔、莎士比亚的名著等,每晚都要挑出其中精彩的片段念给妻子听,直到看着她香甜地进入梦乡,然后他伏在妻子身边,轻轻地对她说:“我会每天陪伴你,能多久就多久。我虽然不知道你我这两片叶子谁先落下来,但我向你发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永远守护着你这片美丽的叶子,不弃不离地爱你、照顾你、珍惜你,直至生命的尽头。”他话未说完,早已泪流满面。
李光耀和妻子的深厚感情,被新加坡人视为忠贞不渝爱情的楷模。日前,李光耀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我常常在静下来时,就会想起过去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她为我做了太多的牺牲,现在,该是我为她做点事的时候了。虽然我不能确定,谁将先离开人世,但我会竭尽所能减轻她的痛苦。每当夜深人静时,如果听到隔壁房里传来妻子的声音,我会立即过去看她哪里不舒服,直到安慰她重新入睡才回到自己房间,然后静坐20分钟,念诵一首基督教颂歌,为妻子默默祈祷。我已经87岁了,为了妻子,我尽量健身,保持健康体魄,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我也常常嘲笑自己在妻子面前装出勇敢的样子,但这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我还会继续装下去。不管我和妻子这两片叶子谁先落下来,我们之间永恒的爱都不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