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故事】魏收弃武从文

时间:2019-05-13 06:0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读书故事】魏收弃武从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读书故事】魏收弃武从文》。

第一篇:【古代读书故事】魏收弃武从文

魏收弃武从文

【原文】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颇已属文(1)。及随父赴边,好骑射,欲以武艺自达(2)。荥阳郑伯调之曰(3):“魏郎弄戟多少(4)?”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5),坐板床(6),随树阴讽诵(7),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8)。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第三十七卷

补列传第二十九)

【注释】

(1)属文:撰写文章。

(2)达:显贵。(3)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调:嘲笑。(4)戟(jǐ):泛指兵器。(5)夏月:夏季。

(6)板床:坐具,即板凳。(7)讽诵:背诵。

(8)文华:文章的华采。

【译文】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年仅十五岁时,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到他跟随父亲去戍守边疆后,他喜欢上了骑马射箭,想凭借自己的武艺而得到显贵。荥阳郡的郑伯调侃他,说:“你摆弄这戟多少时间了?”魏收感到很惭愧,于是改变志向转而读书。夏天,他坐在木凳上读书,随树荫的移动而不断移动位置。多年下来,板凳他移来移去而损坏不少,但魏收精力没有丝毫懈怠,最终他以文章的华采而扬名。

【人物小传】

魏收(507~572),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北齐文学家、史学家。仕魏除太学博士,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射,位特进。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札记】

魏收读书故事中“板床即板凳”考

朱福生

陈梦雷《读书纪事》(见《读书四观》,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此则云:“《北齐书·魏收传》: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按“床板为之锐减”中“床板”当为“板床”。现在网上各种说法都有,故以中华书局版的《北齐书》为准。

黄正雨译注,于“板床”无注,而译文中云:“夏天,魏收坐在木板床上,追随树荫朗诵书籍,多年以后,床板因此而锐减。”即将“板床”译为“木板床”。这是将古代的“板床”当做现在的“木板床”了。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首先表明这是在室外,为什么要“随树阴讽诵”?显然是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因此躲在树荫里。随着日光的移动,树阴自然也随之移动,那么魏收也就跟着树阴移动。试想,如果“板床“是个现在的木板床,搬动是很费力的,因此太不现实。只有小木凳因为轻巧,移动就很方便。接下来,就是“床板为之锐减”了。如果是现在的木板床,那么,这个“锐减”是指什么呢?有网友说“床板都被啃掉了”,这自然是笑话,其实也是因为无从解释而造成的无奈之句。而且我们知道,现在的木板床,你要是坐着,坐一辈子也不会坏,怎么就“锐减”了呢?《读书纪事》将“板床为之锐减”中“板床”改为“床板”,其意或许如此。但是“床板”是不易损坏的。倒是小板凳因为经常移动可能会损坏。

把“板床”解释为“板凳”,不是我信口开河,随意编造。古代的这个“床”字,研究得已经很多了。除“井床”外,基本上就是“坐具”和“卧具”。作为“卧具”的床,也就是睡觉用的床,这和我们现在的床是一致的。但是作为“坐具”的床,这是和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不一致的,但在古代却是普遍的叫法。古诗文中的“床”是坐具还是卧具,可能还要看具体的环境,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床”两说皆有,但现在偏重于“坐具”。《孔雀东南飞》中的“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也是争论,但也偏重于坐具。《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向栩)常於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这里的板床只能解释为“板凳”。总不见得把睡觉用的床搬到厨房去吧。而且板凳的做法也不是今天这样的双脚着地,而是盘腿而坐,因此“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梁书·傅昭传》:“(傅昭)常插烛于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等,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插烛于板床”看来是因陋就简之举,因此明帝才赐予他专用的烛盘。

在方言研究中,也说到“板床”为“板凳”。百度上查“板床”有两个解释,一为“木板卧床”,二是“河北东光方言里指小板凳”。而魏收是钜鹿下曲阳人,即今河北晋县。其实也不止是河北,牛媛媛《古代汉语词语与陕西方言词语》一文中说:“今旬邑方言‘板凳’叫做‘板床’。大荔、朝邑一带把板凳叫做‘床床儿’,这都是古汉语的遗留。”因此,古代把“板凳”称作“板床”在书面语和方言中都是一致的。

而魏收“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句中的两处“板床”只有解释为“板凳”,才能顺理成章。

(2012-12-7)

第二篇:湖北大学女生“弃武从文”成功考研Microsoft Word

湖北大学女生“弃武从文”成功考研

本科四年在体育场上挥洒自如的湖大女生,以高分考上武汉大学文学院国学与汉学专业研究生,且拿到二等奖学金。昨日,黄陂女孩李雅卉讲述了她“弃武从文”的经历。

1989出生的李雅卉,是湖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去年,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研,李雅卉也动了考研的念头,并决定跨专业,考武大文学院。一个学体育的女孩,考文学研究生,难度可想而知。李雅卉坦言,武大试卷都是繁体,她第一次拿到“真题”就感觉很难,只能先从认识繁体字学起了,每天坚持看一部分。

为了补充汉语国学知识,李雅卉还经常去其他院系蹭课“取经”:大三上学期,她在该校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听了9个星期,一有疑惑就跟任课老师讨论;大三下学期,打听到有“国学知识系列讲座”这门选修课,于是就坚持听了一学期,并做了整整一本笔记。

李雅卉透露,自己每天会按照计划背书,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小到日计划。“今日事今日毕,只能提前完成,绝对不能拖。”李雅卉说,自己从来不熬夜,一般都是晚上12点前睡,早上8点开始学习。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考研论坛

第三篇:关于鲁迅为国弃医从文的故事

关于鲁迅为国弃医从文的故事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第四篇: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起

双百人物伴我成长征文

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起

东台市实验小学614班杨令羽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早年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青年时代,他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地看同胞被害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武器战斗一生,献身于唤醒沉睡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

掩卷而思,我感慨万千。试想,如果鲁迅没有弃医从文,以他的智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肯定是我国医学界的一名精英。但请试问:一名医学界的精英与一名拯救国人灵魂的‚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二者相比,孰轻孰重,应该不言而喻。我佩服鲁迅,佩服他的审时度势,佩服他及时修正了自己人生方向的胆略和气魄。

谈起鲁迅的弃医从文,我不禁想起了煮酒论英雄的刘备。刘备原先不过是一个卖草鞋的,如果不是他在乱世中弃商从军,怎么能发展到后来‚北抗曹操,南和孙权‛,终成三国鼎立,成就了千秋大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仁君呢?!

谈起鲁迅的弃医从文,我不禁想起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如果夏洛蒂一直在写诗的文学道路上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说 1

不定还是英国北部一个名不经传的农妇。幸亏她改变思路,将创作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以罕见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地写作着,终于写成《简〃爱》这一世界名著。

谈起鲁迅的弃医从文,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在学习中经历的一件小事:‚即使‛与‚既然‛以前我老是误写成‚既使‛与‚即然‛。一次、两次、三次!在同样的地点以同样的姿势跌了同样的跟头,老妈终于脑羞成怒,我也羞愧难当,自愿罚写50遍。立竿见影,数月之内没有发生类似错误。可好景不长,数月后,我又‚间歇性失忆‛,又洋洋洒洒地写出了‚既使‛。老妈见了哭笑不得,只见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儿子,我教你一个方法,你看‘即使’的‘即’右边是个硬耳朵吧,‘使’的谐音是‘屎’吧,当你写‘即使’的时候就想到耳屎,‘即使’和‘既然’就不会写错了。‛事实证明,妈妈的形象记忆法让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感谢老妈及时改变思路,转换方法,让我牢固记忆。

鲁迅的弃医从文,让我想到做事持之以恒的前提,必须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否则,就会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令世人贻笑大方。在人生的道路上,适时换个角度,改变一下方向,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去努力拼搏,一定会描绘出美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指导老师:徐振海

2010年9月18日

第五篇:《陆羽弃佛从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陆羽弃佛从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令我有很大的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一位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不喜欢每天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诗诵书,他想下山求学,却遭到禅师的拒绝。禅师叫陆羽学习冲茶,在钻研茶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老婆婆教会了陆羽复杂的冲茶技巧。当陆羽将一杯茶端到禅师面前,禅师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陆羽下山后,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

文章中的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知道了陆羽是个喜欢读书,好读书的人,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知道了陆羽在学习茶艺中,还边读书,边学习。更感受到陆羽的勤奋。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感受到了陆羽能下山后快乐的心情。从这文章中我明白了人的理想是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而是一心一意,坚持不懈,才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在理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放弃,我们就一定会成功的。

从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学骑车的经历。那一次我看见有一些大哥哥和大姐姐在路上快活地骑车,所以我也想像他们那样欢快地骑着车,看着路边的风景。我便也开始学习骑车了。可是我怎样骑都会跌倒。本来想放弃的,可是又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在快乐地骑着车,我想,他们都能学会,为什么我不能呢?所以我又开始学。在一次晚上,我成功了,我终于学会骑车了,可是这点小事,对于陆羽那样的大事是微不足道的,我真惭愧。

《陆羽弃佛从文》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陆羽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我也得向他学习

下载【古代读书故事】魏收弃武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读书故事】魏收弃武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鲁迅弃医从文[5篇材料]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鲁迅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

    古代刻苦读书的故事

    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2000字)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

    古代刻苦读书的故事

    刻苦学习的故事 A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

    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50字(精选)

    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你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多看一些书,多学习一些知识,这样获得成功的几率才会比较高。古代名人读书故事50字篇一:范仲淹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他常常是白天苦读,......

    古代十大名人读书故事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