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的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3:2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的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的读书报告》。

第一篇:关于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的读书报告

题 目:学 院:专 业:年

级:姓 名:学 号:科 目:

关于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的读书报告 法学院

法 学

13级法学交流

姜 明 坤 153301122 简明世界文明史

一、作者与埃及史简介

(一)作者简介

刘文鹏先生(1931-2007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埃及学专家,中国埃及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他曾任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1976年刘先生参加林志纯教授主持的《世界上古史纲》编写工作,撰写“古代埃及”部分。该书代表着当时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刘文鹏先生主编的《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世界文明大系》之一),被认为是兼具学术水平和可读性的优秀著作。他主持翻译的埃及学名著《埃及的遗产》对推动我国埃及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于教学第一线的埃及史学的教授,刘文鹏老先生对我国埃及学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任教期间所培养的10余名研究生目前大多在国内高校从事埃及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这些人中不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独特见解的优秀者。刘先生的后半生及其主要学术成就都是在一个边陲城市、一个没有任何世界史研究基础的大学中完成的,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见证了他“经难为之时,历难为之地,治难为之学,成难为之功”的一生。

(二)埃及史研究简介

埃及对于东方世界而言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法老墓、金字塔;有卡纳克神庙;也有象形文字留下的文明记载。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考量,古代埃及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索、去认识。在多年的研究与探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埃及历史文化为基础内容的一个体系,我们称其为埃及学。

埃及学是研究古埃及埃及的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一个专门的学科。自1822年诞生以来,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从象形文字的释读和埃及语词典的编纂,从埃及古文献资料的大批译成现代文字到对埃及古代遗址的科学发掘和整理,埃及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外众多的埃及学家利用现有的、可判别真实性的象形文字资料和文物资料,对古代埃及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涌现了一批成绩卓著的埃及学家。他们基于各自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出版通史、专史著作的方式阐述着自己对于埃及学的见解与研究成果。

同国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埃及学在中国的发展还相当薄弱。从目前国内对埃及史的研究巨著来看,最适合我们读的便是刘文鹏教授所著的《古代埃及史》。《古代埃及史》。本书是国内首部古代埃及通史专著,它在内容、体系方面均有所突破,反映了我国埃及学的最新研究成就,也是我国埃及学研究迄今为止最突出的成就。

二、《古代埃及史》主要内容及特点

学界评价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埃及学研究已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我粗略的翻看了这本书。刘著全书共12章,近60万字。通览全书后发现,在体系和内容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本书保留了马涅托王朝体系,按照埃及古代史演进的几个阶段(即史前、早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埃及)来阐述。同其他埃及史专著相比,刘著更多地考虑到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规律。作者按照对奴隶制文明的认识把埃及古史分为:史前时代和前王朝文化、埃及统一王国的形成与分裂、埃及王国的发展与衰落、埃及的军事霸权与帝国的形成、埃及帝国的分裂、复兴与衰亡以及异族的长期征服与奴隶制的崩溃等6个历史时期。这种体系的划分使得我们能够在粗略地了解古埃及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全面的把握一个历史时期下埃及的文化、政治、经济、建筑、宗教、医学、文学等等各发面的发展情况。

其次,在埃及史的截止时间上,以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为止(即公元641年)作为埃及古代史的终结。从过去看过的一些文章与书籍来讲,学界在界定埃及古代史下限的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人划到波斯人征服为止,有的人划到希腊人征服为止。而刘著认为,不论是托勒密王朝,还是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埃及,都仍然是奴隶制社会,直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古埃及文明被伊斯兰文明所代替,埃及古代史才算完结。刘著不仅明确提出了这一看法,而且专门在书的最后两章分述马其顿、希腊统治下的埃及以及罗马与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埃及。这样的描述方式无疑将古代埃及史的发展延长了一段时期,而这个时期正是了解、总结古代埃及没落走向败亡的一个最佳时期。

再次,刘著着重阐述了埃及古代史中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埃赫那吞的改革”。从古代埃及的发展历史来看,以祭司为代表的神权与以法老为代表的王权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古代埃及政治生活的一条主线。新王国时期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正是二者矛盾激化的产物。刘著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结局、性质及影响作了深刻的剖析,揭示出十八王朝中晚期王权与神权间的尖锐矛盾与斗争。

最后,刘著对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与土地关系作了较为深入地论述,不仅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根据文献、文物资料作出了自己的结论。古王国是埃及君主专制的确立时期,尼罗河流域的统一已得到巩固,并促进了奴隶制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是古代埃及奴隶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者特别对此时期君主专制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形成作了深入的论述,并对这一时期的阶段关系、土地占有,特别是奴隶的种类作了详细的剖析,同时大量介绍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

此外,刘著在撰述方面亦有独到之处,他对每一王朝国王的世系演变作了详细的论述(自第一王朝始至托勒密王朝终),清晰地勾勒出近3000年埃及王朝历史(前3100年~30年)的国王更替与政权演变。值得注意的是刘著还运用大量图表(其中插图64幅,表格26个)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这在国内的历史学研究中是特别值得提倡的。本书中的数据表格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加简明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将对比下的各时期的变化展现了出来;而且减弱了读者在阅读中长时间大量文字阅读的视觉疲劳。如古代埃及的人口数字发展表(pp.22-23)、第五王朝国王捐赠神庙土地表(p.174)、马斯塔巴外形图(p.130)、描述古王国农业生产的墓壁浮雕图(p.159)、金字塔建筑方法想像图(p.250)、奥西里斯审判图(p.328)、埃赫那吞王与王后祭祀阿吞神图(p.440)、体现新王国时代高超艺术成就的舞蹈伴奏图(p.523)与哭丧图(p.538)等。

三、关于《古代埃及史》的一些感想

(一)关于历史学的感想

通常阅读历史书被当作一种消闲的事情。同时,历史的阅读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望。在刘著中有一些专业知识的阐述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出的,经常和我有疑问的地方相符合。这促使我带着一种求知的心态,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而没有烦躁与厌倦。在谈到金字塔的构建的时候,先生提出了“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着急的去看下面的论述,而是凭借之前的文学功底,进行相关的知识检索。然而,对于这种目前没有确切的结论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而是用图画来配合文字的阐述,列举了国内外的学术猜想,将思考的空间留给了我们。

历史的阅读还可以起到教育作用,垂训后世。刘著在解释古王国时代的文学创作时,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绘《对卡盖姆尼的教谕》:“胡尼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克制,就餐时戒贪,要保持谦虚的美德。”简短的文字里,涵盖了做人要知足、谦虚的道理。

(二)关于埃及历史的感想

首先,埃及史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意识,这种宗教一时充斥着埃及的文学、建筑、政治等各个领域。一是表现在古代埃及,保留了“创世论”的三大宇宙神学体系:赫利奥坡里斯神学、赫尔摩坡里斯神学和孟斐斯神学。赫利奥坡里斯是太阳神拉的崇拜中心, 赫利奥坡里斯神学是早王朝时代流行的宇宙创造的最早的神话学说。该神学以阿图姆为造物主, 并保留了大九神的起源及其与王权关系的神话。赫尔摩坡里斯神学鼓吹八神团, 显然来自于赫利奥坡里斯神学。孟斐斯神学以普塔神的创世为主, 并保存了有关荷鲁斯和塞特之争的神话。宇宙创始的三大神学体系, 反映了在不同中心形成的古埃及人关于宇宙及其起源的不同的观念, 展现了古埃及人对天地大自然崇拜的普遍性。二是表现在神灵众多、面广上。不过,公元前14世纪,埃及埃赫那吞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性质,人们一般认为建立起了一神教。三室表现为思想意识上的二元论的世界观。

其次,埃及文明具有连续性的固有文化传统。在刘著中,我所看到的埃及是一个最古老的文明,维持多年文明的连续性。此外,它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古埃及人固有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传统。在古埃及人的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 逐渐形成了埃及人固有的文化传统。如果说, 在古王国时代埃及的传统文化领域中,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宗教活动中已经形成了某些基本法则, 那么, 到了新王国时代, 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在古王国时代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了某些固有的传统模式。在古埃及的固有的文化传统中, 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

最后,古代埃及文明融合了东西方君主制典型的专制主义。古埃及是专制主义国家, 但并非一开始就是专制主义。在古王国时代随着国家统一的最终确立和巩固、王权的强化, 专制主义才开始形成。马其顿或罗马在征服了埃及之后, 在法老埃及专制主义基础上, 以马其顿或罗马帝国的专制主义制度统治埃及, 形成了东西方专制主义相合的, 更强化的专制主义政权。这种新型的政权不仅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平民的专制主义统治, 而且也体现了征服者对被征服民族的专政。

总之,在阅读《古代埃及史》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历史的作用,感受到了历史学科的魅力;同时也了解古代埃及的兴衰历程以及文化成就的辉煌之处。

参考文献

[1]田明、王泰.拓荒耕作,成难为之功——刘文鹏教授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埃及史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

[2]刘文鹏、令狐若明.古代埃及的特性[J].史学理论研究,2000 [3]谢振玲.浅谈历史学的功能[J].历史研究,2010

[4]王琦.试论埃赫那吞改革与埃及的太阳神崇拜[J].青年文学家,2010 [5]汪立华.试论埃赫那吞改革的性质— —兼论一神教产生的条件[J].河北大学学报,1993 [6]刘文鹏.古代埃及史[M].商务印书馆,2000

第二篇:《古代埃及史》读后感2500字

《古代埃及史》读后感2500字

王洋MBA200

5我读古埃及史的目的有4个:一是了解埃赫那吞的一神教的起源(据汤因比在《人类大地母亲》中说这是世界上首个一神教),毕竟当今世界上,许多人都信仰源自犹太教的一神教;二是了解古埃及对古希腊的影响,乃至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三是对比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了解乃至抽提出,即除去个性外的,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般过程。四是也想着重对比一下中埃两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异同。选取刘云鹏老师这本书是因为它是教材,观点会正统、严谨一些。

古埃及文明的酝酿和开国普遍比中国早1000-2000年,共经历了早、古、中、新4个王国、2个中间期和后埃及7个时期31个王朝,亡于古罗马三巨头。埃及的考古发掘比中国要充分,古埃及人留给后人石刻、绘画和草纸(一种竹简,不是真正的纸张,纸的发明公认属于中国)上的文字记录了丰富的内容,而中华文明详细精确的历史记载从商朝才开始的,寻求更早记录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理上,中埃这两个农业文明都是依一条大河而起,也因协力治河,开展灌溉而形成持续内聚力。黄河是东西走向,形成了同纬度地区大面积的耕作土地,而尼罗河南北流向,只有不长的一段流域和入海三角洲才适合耕种。此外,古埃及西部是利比亚沙漠,南部是热带草原,北面和东面是地中海和红海,只有东北一隅的西奈半岛与亚洲相连,内部回旋余地并不大,这也是最终文明灭亡的一个关键原因。其实,若不是尼罗河的巨大水量,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年蒸发量极大的埃及根本不适合农业。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中国一样是封闭的,在海军不发达的情况下,易守难攻,然而地中海沿岸的波斯、希腊、马其顿的舰队挑战埃及的时间要比英国舰队挑战中国的时间早了近两千年,这真乃中国人的万幸。

人种方面,古埃及人属于含米特人(书中没有区分闪米特与含米特),且由于地理封闭,早中期对外征战中又鲜有败绩,形成了民族单一,无多民族混居的局面。因此在社会结构上,没有出现印度种姓制度那样明显的基于民族、种族的歧视。古埃及人通过自我内部管理创造出了自我健全的文官制度,发展出了庞大的文官体系。只是到了后期,特别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占据了统治阶级,埃及人受到排挤社会才出现明显的民族矛盾,这个体系才被摧毁。这个文官制度也倡导“劳心治人”,设有书吏之职,同时贬低体力劳动,比中国的“学而优则仕”早了近千年;再者,这是一个郡县制的体制,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这也比中国早了两千年;第三,这个制度比较开放,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约瑟竟能在埃及做维西尔(宰相)。但与中国文官制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一个强大的纲常伦理道德体系做支撑,乱伦现象比比皆是,道德发育明显滞后。

政治上,古埃及法老是一手遮天,是立法、司法、行政等多种世俗权力的枢纽,但在神权上,要受制于强大的祭祀集团。和世界上其它古文明一样,强调君权神授。这个神就是拉、荷鲁斯、阿蒙以及短暂的阿吞,其实这四者都指太阳,表达各有不同罢了。祭祀集团政治权力极大,本国法老倒台后,外部征服者,如:亚历山大大帝等也祈求他们加冕法老,以求获得合法统治。此外,祭祀集团还在全国拥有大量优质耕地、拥有大批奴隶,乃至法律豁免权,是国家政治的不倒翁。古埃及文明总体上是属于多神教的宗教类型。各部落和各个诺姆(行政区)有各自的神,阿蒙、阿吞的崇拜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废立来自于王国与祭祀集团的政治博弈。中国上古时代通过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运动,断绝了普通人与上天交流的权力,让最高世俗政权垄断了祭祀权,这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祭祀这一政治阶层,中国也因此未能形成宗教型文化。

西方学者有把埃赫那吞国王所立的阿吞崇拜看作是一神教崇拜是欠妥的——与阿吞并存的至少还有奥利西斯等冥界之神(古埃及人的生命观念中就存在了人世、冥界以及死后审判,但不同于中国、印度的生死轮回,冥界是人永恒的归宿)。此外,主神阿吞也是埃赫那吞从众多小神之中甄选而出的。国王凭一己之力不可能与其前数千年形成的多神崇拜体系相隔绝。出于政治博弈,同时也缺少神学论证和新兴政治力量支持,使得他的宗教改革只成为历史的一瞬,埃及在他下一任法老——图坦卡蒙那里又恢复了历史悠久的阿蒙崇拜。

古埃及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文明的中心,是周围民族学习模仿的对象,其早中期的文治武功也引得四夷咸服。内部狭小的生存空间以及对外贸易权的争夺,特别是修建金字塔、神庙的石材、香料等奢侈品的不足,使得古埃及屡屡与周边民族发生战争,常胜的埃及军队常常为本国掠来充足的奴隶。此外,沿河的耕地并不广袤,可供分封的土地不多,寺庙占地比例大,且和国王土地混杂,使得土地分封制度迟迟无法形成。一般来说,土地分封是严格按照世俗贵族级别开展,寺庙本就是世俗政权的法外之地,土地政令更是“水泼不进”,这些因素都令古埃及长期处于奴隶社会。反观古代中国,由于内部空间巨大,()各民族融合速度快,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认同,而且世俗政权一家独大,分封制度很早就确立了。

古埃及和古代中国一样是人治社会,不像罗马帝国,其法治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古埃及连十二铜表法、汉谟拉比法典等成型法典都没有,甚至不如古印度,其尚有摩奴法典。法治是民族冲突和宗教的双重产物——罗马需动用法律去处理其广袤领土内的各类民族冲突;婆罗门须立法隔离种姓以及处理其内部民族混居产生的矛盾;犹太人须通过与神立约的方式在异教徒的汪洋大海中去保持自身民族的独立完整性。而古埃及和古代中国都是较快速形成统一民族,文化形成期内与外族冲突并非社会的主要矛盾;前者形成的宗教尚处于“献祭-恩赐”的简单人神关系模式关系,远不像犹太教那样神明事无巨细地介入社会生活;后者古代中国则压根没有形成一个宗教文化类型。因此,中埃这两个文明古国都没有原创形成法治社会的基本条件。

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源头,但古埃及对古希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是宗教方面。古希腊引进了古埃及的主要神祗,如:拉对应宙斯;荷鲁斯对应阿波罗;奥利西斯对应哈迪斯等。在希腊化时期,埃及亚历山大也是希腊哲学学派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古埃及对犹太教也有重要影响,先知这个犹太教的重要教职是埃及人的首创。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基本形式,它和希腊哲学相结合才形成西方文化的主干,这个结合的重要地点之一就在埃及,菲洛这为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就生活在埃及,因此,新约圣经的成书地点也有相当部分在埃及。

第三篇:自然史读后感(刘瀚文) 范文

这本书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动物.植物,矿石.人类和自然的世代,自然史读后感(刘瀚文)。这五大部分里面又有许多小的章节。我最喜欢的是马和蓝宝石。先说马吧。在导语中,布封写道:马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动物,它甚至会迎合主人的意愿,用敏捷而准确作来表达和执行人的旨意;它能满足我们期望它做到的一切;它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不拒绝任何使命;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效力,读后感《自然史读后感(刘瀚文)》。这让我感受到马为了人而无私奉献和对主人的忠诚,如:马懂得顺从,他知道如何去节制自己的动作,而不会肆意表现自己的烈性。当主人骑乘时,马不仅能服从主人的操纵,而且似乎还会揣摩主人的意愿——依据主人的面部表情来决定是奔跑还是缓行。这就是古时候人们代步和战斗时最常见的动物——马。

第四篇:科技史读书报告

《科技史十论》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席泽宗,1927年生。山东垣曲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51年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至今。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现为该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技术史理事长。专攻中国天文学史。兼及科学思想史和科学史综合研究。著有《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科学史八讲》和《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等书。

第二章:科学史对于历史学科的研究至关重要,缺少了科技史,“社会经济背景、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思想的变迁”就不可能完整。科学史虽然是一门历史学科,但科学史的研究不仅要用到历史知识,还必须用到科学知识。科学史与历史学科在实际研究中是相分离的。他们的分离是有原因的。科学史与历史学科是可以相互交融的,是互补的。科学史的研究需要历史科学的帮助,历史学家的一些研究也要科学史家提供佐证。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技有着辉煌的过去,在相当成一段时间内,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国古代王朝,对于科技虽然谈不到重视,但也绝不是压制。各代对于科学事业痴迷的不乏其人。从事科学基础研究也不在少数,如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墨经》论述光学原理等。古代的整体系统思想,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自然科技史料更是今天科学研究不可多得宝贵财富。

第五、六、七、八章:中国古代科技的范式是阴阳五行,无论是天文、地理、农和医,都可以用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阴阳五行对自然地解释是以象释象,不同于以理释象,利于理解,但不利于进一步的发展。天文学在古代科技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是代天立言,有着许多社会职能,这也是使我国星相学长时间内占据世界第一地位的原因。但是天文学只求实用这一

点,也限制了它进一步发展。

第九、十章:中国古代的星象记录,为现代研究超新星,太阳黑子周期等天文学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料,解答了很多疑问。中国科学研究所成立40年来,竺可桢、钱临照两位前辈在科技史研究上都做出巨大贡献。很多成就都开了中国科技史研究先河,同时对整个世界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科技史十论几个问题的读后感言:

一、科学史的研究不止对科学研究提供丰富历史资料,同时也对历史研究助益颇大,例如竺可桢老前辈《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判断尚书年代,可谓科学考证,胜于文字考证的千言万语,对历史研究是一大创举。

二、徐光启与弗朗西斯·培根对比,徐光启要比同时代的弗朗西斯·培根伟大。主要有三个方面:(1)弗朗西斯·培根著有《新工具》一书,提倡实践,但本身没有成就。而徐光启对于天文观测、水利测量、农业开垦方面都卓越成绩。

(2)培根过分强调归纳法的重要,忽视演绎法的作用。徐光启则在演绎法方面有所长。(3)培根著有《新大陆》,主张设立理想研究院,却说而不作。徐光启大力发展数学,组织人力研究与数学相关的十门学科,即天文气象、水利、音乐、军事、统计、建筑、机械、地理、医学和钟表。但是培根的学说被后来欧洲科学家发扬光大,徐光启的学说却在历史中散佚。这一点不能不发人深省。故而一个人无论如何伟大,亦难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必须要有与这个成就相匹配的社会环境。一个没有生存土壤的学说不管多么伟大,都不能长久存在。就如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宣扬民本思想,也不能在中国率先诞生君主立宪制度。因此,科技发展,必须和时代背景相结合。

三、中国人的宇宙模型不同于同时期世界各民族神话模型,在古代先贤的观念中,宇宙不是神创造的(基督教思想),不是由原人演化来的(印度教思想),而是由虚无之中诞生的。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并不相信有造物主,道家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儒家有“子不语怪力乱神”。后来的晋代玄学家继承了这一思想,晋代郭象曾明确说“造物无主,而物各自造。”体现了中国宇宙模型的唯物性。

四、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和平期间,古代科技发展从来就没停止过脚步,甚至在战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期间,科技的发展速度更快。中国古代科技在宋元时期一度达到高峰,但在明清两朝,思想禁锢严重,甚至大修文字狱,朱元璋删节孟子,删掉孟子中的民本思想,利用八股取试,使得科学技术一度衰退,甚至连宋元取得的成就也被人遗忘。由此可见,对于科学发展而言,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上的专制与禁锢。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科技的发展。

五、在中国,一切技艺的极致都以道来体现,术数是道,庖丁解牛也是道。对道的推而广之,是除阴阳五行之外古代科技的又一范式。古代崇尚自然,把自然作为道。这虽有利于对自然的观察理解,但是不利于对自然的超越,不利于对自然进行理性逻辑的阐释。

六、中国人尊重古人,这有利于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但是在科学上也不脱古人的藩篱,难以有超越。学术研究大都是返本归源是的,很多是经典的注释,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这样改革创新往往有很大阻力,不利于新学说诞生。篇二:中国农业科技史读书报告

《中国农业科技史》读书报告

——贾思勰《齐民要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农经112 徐菊芬 16111222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

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

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最后完成了《齐民要术》这部伟大的著作。

《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 《齐民要术》体系开中国古农书体例之先河,成为后世农书参考和模仿的典范。在结构安排上,序言全面阐述了贾思勰“以农为主、通过经营农业以求富强”的进步思想和科学观点。同时反映了贾氏人定胜天、实事求是、遵重客观规律和因时、因地、因物、因具体情况制宜的朴素唯物的辩证观以及崇尚劳动、重视生产、“后胜于前”的进步历史观。

卷一讲述耕田、收种以及全面总结土壤耕作技术,抓住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当时北方抗旱保墒的耕作技术。种谷是具体的粮食作物栽培技术,叙述谷物的篇幅近占所有粮食作物篇幅之半,讲述也最详细深刻,说明粟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中是首要粮食作物。粟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所载粟类品种达106个,对粟的栽培方法也作了详细地介绍。

卷二主要论述了13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包括土地耕作;时宜地宜要求;品种记录、性能分析、选种技术,下种;作物施肥培育中的轮作、绿肥、“坏墙垣”,保育,防虫;收获及贮藏等方面的农作物生产技术,诸方面皆有详细论述。如作物的种期有上时、中时、下时之分;作物“地宜”有上、中、下之别。同一作物,不同土地用种量不同;同一作物,上时、中时、下时用种量也各异。结构安排呈现如下特点:(1)合计大、小豆叙述字数约占整个粮食作物叙述字数比重的11.6%;由于大豆不但可作为粮食和豆制品,还可作为饲料作物。小豆财被广泛用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同时还可作为绿肥作物。(2)叙述水稻的字数约占整个粮食作物叙述字数比重的10.9%,水稻篇篇幅之大与稻作在北方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似甚矛盾,然从其内容分析来看具有合理性。(3)大小麦篇的篇幅占11.3%的比重,其论述以小麦为主,原因在于麦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是北方地区仅次于粟的作物。其时已定型的耕耙耢旱作农业技术为冬小麦较大规模在黄河流域的种植奠定了基础,同时面食品种的丰富多彩反过来又促使了麦作的生产。(4)黍稷占到整个粮食作物叙述文字的6.5%。北方地区由于战乱,荒地较多,北魏在恢复农业生产时,黍稷被用作开荒地的主要作物。(5)以旱作为叙述主体,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旱作农业在生产结构中占绝对优势。

卷三主要记述了22种蔬菜的栽培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蔬菜栽培技术有较大发展,土地利用率提高,对因土种植,以及诸田园管理技术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蔬菜的栽培是种植业中有机组成部分,是粮食作物的重要补充,安排在卷二之后,体现了作者对于种植业内部结构的理性认识。卷四总述园篱和栽树,之后分述枣、桃、安石榴等11种果树的品种及选育技术,总结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果树的经验。魏晋南北朝时嫁接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果树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如嫁枣法、烟熏防霜法、越冬防寒法等。

卷五主要讲述林木的栽培技术,所涉树木主要有桑、柘、榆、白杨等13种。在林地的选择、耕作和整理,树木的繁殖和移栽,苗木的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卷六为畜牧兽医卷,占全书篇幅11%左右,是《齐民要术》主体部分。该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汇总了北魏以前有关家畜饲养及医疗的经验;一是吸收了拓跋氏的牧业经验。内容上分别叙述了牛、马、驴、骡、羊、猪、鸡、鹅、鸭等9种畜禽的选种育种、饲养管理、相畜术、兽医术以及酥、酪等乳制品加工和羊毛制毡技术,最后一篇为养鱼。

卷七、八、九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主要讲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是《齐民要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篇幅约占全书的30左右。农产品加工部分在技术上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技术全面。农产品加工包括酿造、果品加工、蔬菜保藏、烹饪、食盐的精制、肉类的加工保持、淀粉糖化、饼饵、面食、糕点、饮浆、煮胶等有关地主阶级的家庭消费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的知识应有尽有,甚至连制造笔墨及使用原材料所应具备的知识也包括在内。其次酿造技术系统全面,造酒技术更趋成熟。有关酒、酱、豉、菹等的酿造技术在《齐民要术》中占很大篇幅,涉及卷七全部,卷八、九的部分。

卷十基本上是作者搜罗历史上和当时的有关经史子集文献,引用了280多条资料,记录了“非中国物产者”,所引述的100多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齐民要术》的历史意义 1.《齐民要术》在著作结构和思想方面的成就

《齐民要术》微观农学体系结构的形成,是贾氏对于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全面系统理性认识的结果。书中对战国秦汉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积累等进行了比较客观地总结与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中某些新的因素在书中也

有比较充分地反映,如农业商品化趋势增强、地主治生之学出现、农产品加工受到重视、畜牧比重上升等。《齐民要术》的农学体系结构反映了上述变化、趋势,奠定了后世中国传统农书的体例结构。2.《齐民要术》农业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齐民要术》提出土壤耕作和保墒,如耕田燥湿深浅要得宜,适时中耕锄草,使土壤保护润泽;《齐民要术》还讲述了种植绿肥、应用有机肥料(主要是熟粪)改良土壤,以及种子选育和品种命名法,如:以品种育成者命名;观形命名;会义命名;观形命名法至今还在使用。《齐民要术》还非常重视作物的轮作与套种,主张不要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轮作既可以保持土壤质量,又可增加收成。这些技术完全合乎耕作的科学原理,正确反映了土壤、水分、肥力与耕作关系的客观规律。同时,《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六世纪以前劳动人民畜牧生产的经验,涉及的家畜(牛、马、驴、骡、羊、猪)和家禽(鸡、鸭、鹅)的饲养管理,选种繁育,疾病防治以及畜产品加工。并且,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园林经验,林木的压条、嫁接等繁育技术。此外,在伐木开荒、植物鉴别、植物种与种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上也有正确认识。特别是对遗传和变异性也有所认识;贾思勰认为只要适其天性,动植物就能“肥充繁息”,他还认识到遗传与环境条件的统一性。

《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全书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农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张芳、王思明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史》 贾思勰《齐民要术》

石声汉《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知识》篇三:科学技术史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书名:《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6年1月1日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作者曹天元以通俗易懂且富有戏剧性的语言创作的有关量子物理学的读物,旨在给人们普及一些有关量子物理学的知识。起初作者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发表的发表一些极简的论坛,但看到读者反应异常热烈,再加上自己的热情,于是就完成一篇将近3万字的稿子,最后经过修订出版,普通版2005年问世。而这本书也是作者送给国际物理年的一份礼物,被评为具有超级影响力的科普读物,还被誉为“中国的《时间简史》”。本书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带领我们遇见最伟大的人物、观看最动人的故事、走近最边缘的空间、感受最精微的体验;本书的范围跨越之大还是一个显著特点从微观到宏观,从存在到坍缩,从科学到哲学,从严谨到幽默;从你的极限到人类的极限再到宇宙的极限。就是这样,他开始带领我们体验量子物理之旅。第一次听说《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选修课时雷老师讲的,在听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只知道是有关科学技术的书,但是并有想到它是有关量子物理学的知识,更没有想到居然是以历史为线索写的。而在看到这本书的真面目时,心里也有点怕怕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有关科学的东西几乎都是令人头痛的东西,虽然作为一个理科生。但是,当我按着目录的指引去阅读序一(努力演说不可言说之事)、序二(激

动人心的量子史话)和作者的自序时,心理负担轻松了很多,因为这些序言都有说到本书是通俗易通的意思,而我就这样带着着一种怀疑的心态开始了量子物理学之旅。而在刚开始的第一章——黄金时代,我就彻底为之折服了。因为高中时我们理科生也有学习一本有关量子物理的选修物理课本。当时,我记得也是抱着一种仰视的心态去学习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挺有趣的,而虽然知道怎么做对题目,但是有一些理解起来还是挺模糊的,较片面,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意味,毕竟有关量子物理的过程还是挺复杂的,曲折的。但是在这本书中,似乎有很多之前我们觉得极其难以理解的东西,在这里,就得以一个简单明了的列子来说明了。或者,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思路或是之前弄不明白的思路,在这里都被描述得很清析。所以我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思维。在黄金时代这章中,讨论的主要是光是粒子还是波这个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曲折又是激动人心的。在刚开始时,书中以这样的一个问题来展开——光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而我们能看到光又是你如何发生的呢?接下来就是有关光性质的讨论和论述。所以就有一批又一批声望很高的物理学家和一些与量子物理有关的人物出场了。在古希腊时代,人们猜想光是一种从我们眼睛里发射出去的东西,当它到达某样东西时,那个东西就能够被我们眼睛看见了。这算是较原始的说法了。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应该是著名的伊斯兰科学家阿尔·哈桑归纳的那样: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光从物体上反

射进入眼球的结果。而小孔成像实验就是他为论证这一点而做的实验。而我们在了解了广德发生时,又要回到一个本质的问题了,那就是光在本质上到底是什么东西?最初的说法源于古希腊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光是一种细小的粒子流。但同时又有这样一种想法,既然声音可以是波,那光为何不可呢?也就是这样,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展开了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战争。而至今我们很少听说的以太这种东西也是为波动说而假定出来的,只是后来被否定了,因为毕竟只是假定存在的。在这场微粒说和波动说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只是,似乎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那就是他们心胸似乎都是较为狭窄的,而且也是较为固执。但我觉得他们的这种性格其实给他们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就是他们死要面子不肯屈服或接纳其他科学家的观点而导致他们即使苦苦钻研几年时间也一无所获,而与此同时其他科学家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就,这有点类似于固步自封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执着和固执,他们才能在各种议论和压力中坚持自己正确观点而不至于随波逐流,与成功擦肩而过中。也许科学家就是这样的吧。而在这场战争中,我也体会到了这两个派别经历的挫折。因为,坚持微粒说的牛顿毕竟是有很大名声的,谁能轻易质疑他呢?所以微粒说也就将近统治世界一个世纪之长,好在还是有人敢于发出挑战,那就是托马斯·杨。这就有跟现实生活很相像,比如一些小学生因为害怕老师而什么都按照老师所得做;一些小官员怕得罪大官也只能按照他所说的那样做却不管会不会违背一些原则。但是很庆幸,也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追求真理而敢于与

权威作斗争,也就是这样,我们才不致于只是限制于微粒说这一观点上,杨是英勇的,而干涉条纹实验就是他做出的强有力的证据,而一直坚持微粒说的科学家也为此感到恐慌,所以也做出了应对措施,他们提出了很多对波动说不利的的实验证据,,但是波动说支持者并没有为此困惑,而是找出解决办法,也就是菲涅尔有关偏振现象的实验证明从此奠定了波动说的基石,但同时以太这个概念也被质疑而到后来就被舍弃了,所以就出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麦克斯韦的理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而赫兹也成功的证实了这一理论,但是他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实验给后世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之所以称这为黄金时代,也是因为它与之后带给人们的暴风雨的生活作对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乌云这一章了。说到两朵乌云,无非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令人惊奇的实验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黑体辐射最终导致了量子论革命的爆发。但是在科学家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发生了,有一些就连实验的设计者都无法相信,而这些结果又是与他们的预期结果相反但是却符合事实。而有一些实验结果又是一个层面再到另一个层面的跳跃,使得做出这个实验的科学家也畏惧去接受这样的惊人的完美的结果,因为他自己也解释不清这样的实验结果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对于前者那样的情况,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关于探测光以太对于地球的飘移速度,但是结果却令人失

望。而对于后者,黑体辐射中普朗克关于黑体公式的提出,由自己拼凑出来的公式却完美解决了维恩公式对于长波的局限。但是,他并不知到其中的原理,更不知里面隐藏的普遍使用的原则假设,所以他自己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但是也是因为这个一直困扰他的问题,所以他才会有更大的成就,那就是量子概念的提出,而书中用货币的度量来形象的说出了能量是可以不连续的,我觉得是最贴切不过了,而这个概念也颠覆了传统,这也是他自己都想不到的,甚至难以接受的。但是量子就是这样艰难的出生了。看到这样的一些情况,也许很多人都会想说,其实科学家也不是都有准确的预见能力的,其实他们也只是凭借运气,正如普朗克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运气也是要凭借才能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或敏锐的察觉能力,那么就算他意外地提出了普朗克的黑体方程也只是停留在这一阶段而已。所以说普朗克提出黑体方程和量子概念是有一定的基础和根据的,即使他自己察觉不到,或许是存在于潜意识里的。当然这本书还说了好多关于这种情况的著名实验,也许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取书名为《上帝掷骰子吗》的原因吧,但是,如果要我回答,我会说上帝从不掷骰子,因为一个人得以成功,是靠脚踏实地地努力和自己努力争取的。篇四:读书报告——科技史《中国科技小史》

《中国科技小史》——读书笔记

书目信息

书名:《中国科技小史》 作者:王鸿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200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报告

第一章名为“古华夏文明”,从考古学和传说中的远古文明说起,讲到了黄帝时代的发明和炎黄文化、禹夏文明、铜器和甲骨文明,讲到了天命和天文学、西周的社会、科技和历史铁器时代的技术革命等。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其中介绍的黄帝时代中国先民完成的一项古代世界的伟大发明——黄钟,根据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以及其他一些学者意见,黄钟的发明把古代中国的音乐、天文、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初步统一于一体,它对中国几千年中的计量、数学、天文、器乐乃至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黄钟制最初采用的九和十二成了中国文化中相当重要的数字;从计量学角度看,它构成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此举开创了以自然界不变常数为基准确定单位制的先例。此外关于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天文学上的一些成就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不必详述。

第二章讲的是“强秦雄汉”,主要是围绕秦汉两代的科技发展来讲的。春秋战国时的铁矛和铁犁把一个时代送走,迎来了统一华夏地区的秦皇汉武,在这个政治的新纪元,科技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在冶铁方面,西汉中期出现了炒钢技术,促进了整个手工制造业的进步,这项技术欧洲人直到1750年左右才开始使用;同一时期的水法炼铜也是一个重大工艺发明。在工业方面,武帝末年已经在全国推广了新式畜力工具——耦犁和耧车,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地提高;西汉晚期出现了利用杠杆把杵臼改成了水硾,这是最初在机械中有效地利用了风和水作动力,它使谷物加工效率提高了100倍。在纺织机械方面,手摇纺车、织布机和提花机的性能都有了改进,他们使汉代中国的纺织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以及罗马地区。天文学方面,天文仪器得到了重大改进,落下闳创制了浑仪,并用它重测了28星宿的距度,认为天球是圆形的。当然也有让世人惊叹的张衡的浑天说及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最早的要早1700年。值得一提是造纸术的发明,由于汉王朝要利用知识分子对社会进行教化,办太学,以及经学家们的讲古学风,春秋以来的竹简、木牍和丝帛已经远远供不应求了。受养蚕制丝过程中的漂絮这一过程的启发,当地中海沿岸罗马帝国的学者们用埃及产的草纸和羊皮纸书写的时候,中国人在西汉前期就发明了植物纤维造成的麻纸。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麻类、绳头、渔网、破丝旧绸和树皮等造出了质量优良的蔡侯纸。这项发明注定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引起了人类书写材料的革命,通过促进社会信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广泛传播,而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杠杆。此外,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良医辈出,医药学名著很多。这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一直被后代中医称为经典;华佗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施行手术。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尽管这一时期是战乱时期,科学技术在夹缝中也取得在发展,而且反应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三国时期曹魏的马钧发明了能把砖石抛射几百米远的抛石车,他还改进了东汉人毕岚发明的翻车,制成了农田灌溉抽水的龙骨水车。反映这一时代特色的是攻防武器的发明和改造,如钩车、撞城车、云梯、火攻车等。

这个时期我认为比较突出的成就在数学领域,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勾股定理、二次方程的解法等。成就最大的要数刘徽,他的《九章算术》对大部分算法做了理论性的论证,首次用割圆术来求得了当时世界上嘴精确的π值。

第四章主要讲隋唐帝国和五代十国。随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技迅速发展:

(一)兴盛的建筑业,唐都长安,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典范,不仅布局合理有效,而且拥有完备的给排水及供热系统,对此后周边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朝李春修建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石拱桥,早于西方700年。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现存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便是出自唐朝。

(三)唐朝的医学成就,唐贞观年间政府办分科医学校,早于西方200年;唐高宗时政府编订药典《唐本草》早于欧洲800多年;孙思邈编《千金方》,被尊称为药王。第五章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对抗的宋辽夏金。宋朝是中国天文学的巅峰期,仪器方面有苏颂与韩公廉的水运仪象台;历法制定方面,杨忠辅制作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的长度,这个跟现在世界通用的格里哥利历完全相同。指南针应用于北宋航海,南宋时将指南针与方位盘结合,形成“罗盘”,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后来传入西方,于是有了麦哲伦与哥伦布作的大探险。火药的应用直接促进了兵器工匠事业的发展。火箭、火球、突火枪,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管状金属火枪”,借火药爆炸力发射弹丸,是现代大炮的前身。在中国火药并没有使社会生活和历史发生了真正的改变,反倒是传入欧洲之后,引起了世界的变化。

此外由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第六章单独介绍了大一统的元朝。虽然元代单列出来,但是科技成就并不如前几代突出,主要有郭守敬、王恂等为编订《授时历》,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10余种天文观测仪器。在农学方面,《农桑辑要》总结了中国13世纪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保存了大量古农书资料。

第七章作者讲述了踟蹰前行的明朝,明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科学在这一时期开始衰退,传统技术则走向顶峰,农学和医药学也有长足的发展,而西方科技的传入揭开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序幕。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总结性的巨著,但比起前代,发明创造大大减少。

第八章是关于发展中落后的清朝。其实清朝就是一个衰落期,和这个时期欧洲技术进步的节奏相比,清代始终没有产生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当欧洲人进去蒸汽时代时候,闭关自守的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了。

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谈的是从大清帝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发展,从“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到中华民国的艰难探索,再到新中国的逐渐发展强大,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我们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程,最后道出了对中国未来科技繁荣的展望。

纵观全书,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再次游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我对此还是很自豪的。在世界所有的古文明中,中国农业文明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产生之后就连续地贯穿了人类的全部历史,而另几支古文明都先后在不同人种的生存交汇中分化或发展成为与原来面貌大不相同的东西。由于这种独一无二的相对连续性,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技术、文化和科学成果,这片土地成了古代世界重要发明和发现的故乡。在人类社会从古代向近代过渡的过程中,这里的发明和发现曾穿过西北的戈壁沙漠,经过喜马拉雅,通过海上航路,向西传播,为亚欧大陆历史推进提供了众多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然而当近代文明首先在西方崛起之后,世界上最绵长的东方古中国文明却徘徊不前。为什么在明代之后又走向衰落了呢?结合学过的历史和本书内容,分析其原因如下: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都与农业相关,即使是天文历法大多也是出与农业的需要。

2、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中国科学技术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例如前面讲的,我们发明了火药,然而却不像欧洲人加以更多的应用,反而鸦片战争的时候,自己的大炮敌不

过别人的洋枪洋炮。篇五:《科学的历程》读书报告

《科学的历程》读书报告

张** 环境z12** 1211520*** 《科学的历程》是由吴国盛先生所著的一本科普读物,本书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为主线,同时讲述了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这本书把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描述,又把人类文明的产生作为宇宙演化的一部分来阐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以及人类文明在宇宙发展中的位置,从而加深读者对自然科学史的了解。

而且,本书不仅包括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包括化学、生物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是一本较全面的科学史著作。通常科学史的著作比较枯燥,不讲述科学发现的生动细节。这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讲述严肃的历史发展的同时,没有扔掉科学发展的那些生动活泼的细节,使得该书有更大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科学的历程》,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不乏人文关怀,在完美的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时代的主题的同时,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科学和技术始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推动了人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发展,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盛衰落。乔治.萨顿说过,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本质的部分,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那一部分。19世纪经常被誉为科学的世纪。它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都推到了又一个高峰,为人类开创近代文明史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20世纪则把近代科学推到了一个转折点,科学技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而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正面临新的挑战,也是飞速发展的一个时代。

回顾我们五千多年的科学史,有过辉煌,也有着辛酸,但无论如何,我们终要走向明天。回顾历史,可以让我们明天的道路更宽广,让我们带着沉重的科学史,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刘少鹏拓展训练报告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报告

----兰州大学2014MPA市内班 刘少鹏

2015年9月 4日至9月5日,根据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由管理学院组织、2015级新生参加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为期两天一夜的活动中,所有参训队员共同完成了“高空断桥、击鼓颠球、信任背摔、集中精力、生死电网、流程管理、篝火晚会、毕业墙”等一系列具有团队合作性质的训练活动。活动中,各位学员优秀的表现和各位教练精彩的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在开学前同大家一道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不仅有利于各位学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更有利于激发每位学员对团队荣誉的认同感和在集体生活中的归属感,对于大家今后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无疑将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训前教练就告诉我们,拓展训练是团队素质养成的一种户外体验式培训,不同于以往室内教学的“先学后知”,而是一个“先知后学”的过程,这种独特的培训模式在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行为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所有新生在入学前能全程参与拓展训练活动,这对每位学员来讲不仅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能让每位队员既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很快的融入到团队中去,最大限度的激发出个人潜能。另外,积极的参与集体活动对于各位学员今后能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有裨益,可以说这是每位学员开学前的一场“破冰之旅”,同时也是每位学员建交前的一场“融冰之旅”。

整个的拓展训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训前指导,由教练将参训学员分为六个小队,然后由各小队推选出各队的负责人,并设计好各队的队名、队旗、队徽、队歌,再由教练向各位学员讲解训练中应遵守的各项纪律,做好拓展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初步形成参训前的基本面。在训前指导环节,教练将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遵循的纪律向各位学员做了细致的讲解,在小队的组建和各队队名、队旗、队徽、队歌的设计上,各位学员充分发挥特长,在限定时间内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设计了代表各自小队的队名、队旗、队徽、队歌,中心能在训前为大家筹划好这样一个具有向心力的活动,体现出教练组对此次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视,这不仅让100多位彼此之间未曾谋面的学员很快消除了陌生感,建立起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也为我们所有学员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氛围,为大家将要进行的拓展训练开了一个好头,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充分展示了各位学员集思广益、踊跃参与的良好风貌,从中也反映出部分学员具有才思敏捷、组织得当、协调有力、富有创意等优秀的个人能力。另外,教练所要求的队列口号和 “奖赏”措施也为各小队的团队协作奠定了基础,准军事化的训练模式带来的绝对是高效的训练效果,各小队成员通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做到了步调一致,完全没有了之前一盘散沙的混乱,而是展现出一种崭新的姿态:队列整齐、口号一致、声音洪亮、行动统一。第二部分是训中参练,各小组队员在教练的统一组织下参加不同类别的团队协作项目,所有训练项目要求全员参与,旨在让每位学员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和个人的重要性,使每位学员能够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团伙”,每一个训练项目结束后,教练都会带大家回顾总结训练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教练讲的用心,学员也听的仔细,每一次成功带给大家的喜悦早已冲淡了训练带给我们的疲惫,无论是惊险刺激的高空跨越,还是紧张激烈的平地角逐,学员们无不精神抖擞,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发挥各自优势,集中全部注意力,为了团队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各项训练项目而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夜晚的篝火晚会更是将素质拓展训练推向了高潮,2015级MPA和MBA的300多位学员在各自队长的组织下,向大家表演了多种自编自演的节目,节目编排虽然简单,但节目内容丰富、学员参演热情高,大家放下了白天训练时的拘束和紧张心情,激情满怀的参与到晚会表演中去,不仅表现出了当下大学生们青春阳光、时尚靓丽的良好风貌,也表现出了各位学员勇于展示自己、乐于回归集体的良好心态。第三部分是训后总结,所有参训项目顺利完成后,教练组织全部学员召开了最后的“毕业典礼”,总结了大家在这两天一夜的表现,也总结了我们在此次训练中的收获,无论是烈日当空的白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夜晚,每位学员都能遵规守纪、统一行动,大家重团结、讲奉献、求合作、守纪律、不畏严寒、不避燥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各位教练的一致好评,同时,教练对于训后总结的点评也让我们每位学员深深感受到责任、态度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性。时间虽短,但此次训练将带给我们永恒的记忆,个人认为,这不仅是对我们身体的一次训练,更多的是对我们心灵上的一次训练,让我们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永远铭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满分的团队!

此次拓展训练的项目虽然简单,但每个训练项目的成功都需要每一个人全力以赴去完成,离开了个体团队的成绩势必受影响,而离开了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个人是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的,通过每一项的活动,让每位学员清楚认识到了团队和个人的关系,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个人素质的好坏对团队成绩的影响,个人认为,我们参加训练不仅仅是通过训练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还在于让大家通过此次活动,看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什么是集体荣誉、感受到什么叫奉献舍得、体会到争夺集体荣誉的快感、感悟到分享彼此心得的乐趣,我想,如果我们的每位学员能通过此次活动深刻领会到这次拓展训练的意义,那么这两天一夜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

后记:那些发生在训练中的若干事

还记得,教练问好的方式很特别,不管他怎样问好,我们只需回答:“好,非常好,耶”!虽然回答的简单,但效果是极佳的,学员的士气一下子会因此而高涨,仿佛是磨好了刀枪要奔赴战场,时刻准备着向敌方阵地发起冲击。

还记得,每当教练的声音被学员的嘈杂声所淹没,他总会大声喊一句:“一流团队”!然后学员们整齐的答道:“静悄悄”!然后现场会安静的出奇„这让我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从未触及过的力量,在一个团队中,或许激励带来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埋怨,这正如一句名言中所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还记得,每次开餐前,教练总会带着我们进行餐前训导:“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加衣,将士冷暖,永记心中”。那一刻,脑海中会忽然闪过一句《诗经》中的词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还记得,我们第一小队早晨集合时有5人迟到,然后我们其余16人接受“奖励”:在他们5人的报数声中做完50个深蹲起,然后,再向他们深深鞠一躬并齐声喊道:“您辛苦了”!看着他们窘迫的样子,我们挨罚后的腰酸腿疼也就顿时烟消云散了,这样的惩罚绝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惩前不敢说,但戒后是一定的,因为自此再也无人迟到。

还记得,篝火晚会上,学员们各展才技,真叫个“你方唱罢我登台”,不管是表演的好还是差,至少学员们都用心准备了,也都得到了在场人员的肯定,这期间不仅有大气磅礴的大合唱,也有铿锵有力的诗朗诵,不仅有朝气蓬勃的广播操,也有浪漫典雅的交际舞,节目千奇百怪,学员热情高涨,看着这些很是业余的节目,学员们的一张张笑脸在夜晚的寒风中伴着篝火的光影乐开了花。

还记得,在进行“支援前线”的活动时,前线告急需要红色T恤支援,很多男生义无反顾的脱了上身的T恤,光着身子在寒风中打颤。当前线需要队长支援10件个人随身物品时,队长们更是毫不吝啬,鞋子、袜子、衣服、火机、手表等统统拿出来运往“前线”,有位队长还差点因为凑不够而急的解下了裤带„ 还记得,在最后的训练项目“翻越逃生墙”环节,男生们奋勇当先争当人墙,用自己的肩膀为队友提供支架,自己甘当底座,把“逃”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殿后,女生们则因力小体弱,感觉自己成了团队的累赘,后悔此刻身为女儿身,但她们也积极投入,放开嗓门大声呐喊齐鼓劲,为高墙下支架的“底座”加油,为墙头上拉人的男生鼓劲,最后,在男生的帮助下先后有序的翻过了高墙。最令我们震惊的是,123位队员在教练的指挥下仅用时37分11秒就全部翻过了逃生墙,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比教练先前规定的时间缩短了两倍还多,壮哉啊勇士们!我为我校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学员感到高兴,也为我身边有这样一些敢于担当的队友感到自豪!

还记得,近代以来面对外族侵略、家国沦丧,无数学子以身许国、立志投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如今,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应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牢记“五四”以来的青年志愿和爱国精神,承先人报国之志,学往圣济世之才,待它日学有所成,定不负平生所愿,接受国家的检用并效力终生。“怀赤壁以待慧者,挂佳伦以期明士”,愿所有学员能在兰州大学三年的学习中学有所成,不辜负这三年的青春年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能对国家、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展鲲鹏之翅于宇内,立万世之功于九霄!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日于教师节

下载关于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的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的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刘立文述职报告

    滨南采油厂责任技师候选人刘立文同志事迹材料推荐单位:滨南采油厂采油二矿个人简历姓名:刘立文性别:女年龄:36政治面貌:群众 文化程度:中专 民族:汉工种:采油技能水平:二级主 要 业......

    刘文超社会实践报告

    商学院毕业生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工商管理年级: 2008级层次:本科班级:3 姓名:刘文超学号:200818630205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调研 由于我家在农村所以在实习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

    《中西文化交流史》读书报告

    《中西文化交流史》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沈福伟(1935.03-),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为亚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现代化与世界经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南京郊和......

    藏族古代法新论 读书报告

    《藏族古代法新论》读书报告 一、本书概况、写作目的、写作背景 本书作者,华热▪多杰教授,任教于青海民族大学,有感于“法治本土化”的浪潮,加之目睹了国内对藏族古代法制研究的......

    第一周实习报告刘文彪

    第一周实习报告 本周是我进入广泽的第一周,我目前分配到营销推广部,这一周,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加入QQ群,挖掘潜在客户。我目前加入了四个与我工作相关的QQ群,已经了解了这四个群......

    政治哲学说史 读书报告

    读 三毛 有感 接触三毛是一个巧合,那天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厚厚的上面沾满了灰尘的一本名叫三毛全集的书,当时还在诧异一本儿童书籍怎么会放在成人区中,随手将它拿下,书的封......

    中国农业科技史读书报告(5篇)

    《中国农业科技史》读书报告 ——贾思勰《齐民要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农经112 徐菊芬 16111222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

    外国工艺美术史读书报告[大全五篇]

    题目 《外国工艺美术史》读书报告 姓名 沈正阳 学号 3110103281 指导教师 胡小军 年级与专业 材料1104 所在学院 材料与科学系 《外国工艺美术史》一书详细介绍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