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崇高品质。
2、领悟课文选用生活小事、以平实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前准备】
1、幻灯片3张(周总理照片一张,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日志一张,《一夜的工作》插图一张)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周总理工件、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周总理照片)同学们,照片中这位刚毅消瘦、和蔼可亲的老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深深怀念着的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他每天是怎样工作的呢?诗人何其芳同志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写了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生词。教师相机指导音、形、义。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几段学习?
指名回答,师生补充。(可分三段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我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第二段,第2-6自然段,我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情景;第三段,第7、8自然段,作者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自悟:什么原因使我有机会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指名回答,检查自学。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生生、师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1)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板书:工作劳苦)
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到时候叫你。
一尺来高、一叠、今晚上说明了什么?(文件多、工作繁重,工作紧张,十分辛苦)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
教师相机点拨:找出表现周总理审稿过程中的动词(看、画、想、问)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周总理工作仔细、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文件准确无误,可见工作量之大,十分辛苦)
C、喝了一会儿茶你也回去睡觉吧。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时间长)下午又要参加活动说明了什么?(总理日以继夜地工作,十分辛苦)
总理让别人抓紧时间睡觉与自己不停地工作对比,你想到了什么?(总理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无私)
(2)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板书:生活简朴)
A、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如此而已。
教师相机点拨: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极其能否换成相当、很?(不能)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仅仅这几样,再没别的东西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体会如此而已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影视中看到的办公室,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室内陈设及其简单,从而体会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
建筑高大同陈设简单对比说明了什么?(周总理生活十分简朴)身居高位同简单陈设对比,你想到了什么?(周总理严于律已、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境界)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教师设疑激趣:有同学认为,上述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上文,相机诱导:首先,从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分量自然也就有所增加;其次,从句子本身来看,若去掉好像就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如有好像,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好像没有增加似的。
增加了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说明了什么?(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周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同食物简单的对比,你想到了什么?
3、领悟文章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1)自悟。
(2)四人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回答。
(4)师生补充。(运用生活小事或细节、以平实的文字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预习思考·练习第4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逐段读课文。(同学评议)
2、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读。
2、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当时心情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于是只能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反映。)
3、作者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名回答。重点词语点拨。(新中国是与中国历朝历代相比,只有新中国才有这样的好总理,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并引以自豪的思想感情;多么、多么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周总理赞美的强烈感情。)
4、(1)作者想高声对全世界说些什么?学生齐声回答。
(2)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生、师生讨论。
(高声对全世界说是作者无法抑制自己内心强烈感情的表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在同世界各国相比;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用每个意在强调我所看见的一夜的工作只是周总理无数个夜晚工作的缩影;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想到了他每个夜晚的工作,周总理不辞劳苦、生活简朴的高尚品质贯穿于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中,从而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以反问句式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热爱以及作者的自信与自豪。)
5、朗读(教师范读;指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多名学生一遍又一遍反复诵读,产生一种连绵不断的回音效果,仿佛全中国、整个世界都在呼应作者似的;齐读)指导要点:要读出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的自信、自豪;读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慢而有力;读这样要强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想开去
1、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恰当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
2、小组轮读。
3、齐读。
4、自读或同桌互读。
5、我们听了何其芳的倾诉,读了课文,你又想告诉别人什么?
四、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1、周总理的高尚品质体现在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周总理工作、生活的资料都带来了吗?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向伙伴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教师鼓励)
3、同学们愿意听老师的介绍吗?(出示: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日志和《一夜的工作》插图)
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
下午3时起床
下午4时与尼雷尔会谈
晚7时陪餐
晚10时政治局会议
晨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
晨7时办公
中午12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2时休息
4、同学们,假如你是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或何其芳,听了其他同学搜集的资料,看了上面的工作日志和插图,你想到了什么?又怎么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预习《我的战友邱少云》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1(本站推荐)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用词确切,说话得体,记叙真实生动感人。
3、学会生字、新词,体会课后第三题三个重点句的意思,用“简单、简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具体分析,进而感受到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
三、教具准备
幻灯、课件、录音机、彩色粉笔若干支
四、教时安排2教时
五、教学全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有关内容,抓住题眼,懂得总理工作劳苦的具体事例,并能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看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
这篇文章是何其芳民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那么,他这“一夜的工作”效果怎样样?我们还得来听一听课文录音。(边听录音边看课件)
(二)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三)根据思考线路--加深理解
1、师:课文录音听完了,也看了课件,谁能说说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答师概述。
3、师: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要求回答:“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A、理解什么叫“劳苦”?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劳苦?(工作劳苦)。B、理解什么叫“简朴”?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简朴?(生活简朴)。
4、师:好!作者写总理的一夜工作,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写的。
现在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想想总理工作劳苦表现在什么地方?生活简朴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各自细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2、重点细读“工作劳苦”方面的内容。
3、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反映了总理工作劳苦? 生答师书:厚厚的一叠文件
师:这~~~,要在这一夜间审阅完,说明总理工作任务--很重。
师接着说:这么厚的一叠文件,是不是一目十行,粗略地看,或者叫--浏览(让学生回答),什么叫“浏览”?(学生回答)。师:对了,而是一句一句审阅(板书)。他不仅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还怎么样?
生答师书:看完一句画一小圆圆。(板书)师引:小圆圈画了以后就算审阅完了吗?
要求学生继续找句回答,师书:一边看,一边思索。想一想,问我一两句。
师引:这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叫--咨询(学生接着答)。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生答后)师:是啊!可见周总理审阅稿子是极端的认真。(板书)
4、师:周总理工作劳苦,你还从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来? 学生答:师书公鸡叫明了彻夜 上午…下午工作(点题)
5、师引:同学们:你们受过熬夜的滋味吗?请你们谈谈。学生谈(自由地)
师:是的,熬夜真的比什么都难受,这难道总理不难受吗?(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句子来说说)生答师书:他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
6、理解“他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一句话”。△读句:形式:齐读:抽读 突出重点词语读。(每个夜晚)
师引:熬夜是难受的,然而总理他每个~~~,可见他--习惯了。
(五)小结方法、师引、学生归纳好,学到这里为止,你们看出来了吗?总理工作劳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们从这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师指点:
(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态度极端认真,工作时间相当长)
(六)教师:
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忘我工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变得如此美好,就是因为有这一些革命前辈这种忘我工作,不辞劳苦的心血凝结而成的。没有他们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是落后的,肯定是要挨打的。那么,人们的生活也是……
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了周总理劳苦的一个方面。
然而,他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简朴呢?这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七)、作业
1、抄写文中新词、生字二遍。(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2、摘录课文中写总理工作劳苦方面的句子。板书设计:
厚厚一叠文件工作任务重 一句一句看--工作极端认真 工作劳苦画、思、问 公鸡叫明了彻夜工作 上午…下午(时间长)一夜工作 生活简朴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依依惜别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4)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成长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美好的回忆。回忆总是要过去的,明天我们就要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读“活动建议”。
3.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3)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二、阅读《同学录》
1.教师:《同学录》,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每人都有一本了吧!拿出来看看,上面都有1
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同学录》反馈)
2.教师小结:《同学录》上有同学的联系方式,有老师的温馨祝福,还有同学给你的赠言,更有我们美好回忆。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42页,一起读一读《同学录》。
3.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读中体会情感。
4.指名反馈:哪些语句你不太理解?
5.引导学生讨论下列诗句的意思。
“从此,课堂上的座位被重新编排„„成为纪念邮票。”
“思念和日子和邮戳一起„„找到那些陌生的门窗和熟悉的面容。”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诗歌。
三、阅读《毕业赠言》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反馈:这是谁给谁的赠言。
3.集体一起读一读。
4.教师:你们读出了学生对老师的一份什么情感?读出同学之间的一份什么情谊?(给教师:感激、爱戴、留恋、赞扬;给同学:友爱、珍惜、依依不舍)
5.有感情地朗读赠言。
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1.教师:写信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好方式。现在,我们就去读毕业于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的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
2.学生自由读,思考:信中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名反馈。(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4.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反馈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用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同学录》、《毕业赠言》、《给老师的一封信》。
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导入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毕业赠言》。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阅读,我们知道《毕业赠言》可以是学生给老师的,也可以是同学给同学的。今天,我们就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
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三、动笔,写一写
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五、集体交流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一个字、一句话都表达着对老师的爱戴、赞美和留恋以及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布置作业
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同学录》里留下了纪念;我们在班级纪念册里留下了纪念;那么,我们该给学校留下什么纪念呢?
二、小组内自由交流
三、指名说一说
四、指导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1.教师导读:为母校做点事的方式很多。可以为母校种棵树,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送一幅画给母校;可以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还可以写一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2.指导写《倡议书》。
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和一般书信相似,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多数情况下直接用“倡议书”三个字标题,也可以在“倡议书”三个字前概括倡议内容。
(2)称呼。可根据受倡议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同学们”、“妇女姐妹们”等,也有的倡议书不另起行写受倡议对象,而是在正文中指明。
(3)正文。正文是倡议书的重要部分,主要写倡议的背景,倡议的对象、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4)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希望以及建议。
(5)落款。写倡议者的名称或姓名,发倡议的年、月、日。
3.指导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假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2)称呼。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3)正文。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第二,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第三,提出自己的希望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4)结尾。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同一般书信相同。
(5)落款。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称呼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五、学生动笔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六、指名读一读《倡议书》或《建议书》
七、布置作业
将《倡议书》或《建议书》抄写出来,粘贴到学校的公布栏。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你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目?
2.教师导读:同学们,毕业了我们也搞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事先要进行周密的安排。怎样组织一场联欢会呢?
二、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节目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2.教师小结:节目的形式很多,小品、歌舞、话剧等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3.小组讨论,制定节目单。
三、讨论制定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联欢晚会的方案包括哪些部分?
2.指名反馈:(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准备、流程)
3.教师: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选好主题、定节目、编排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晚会需要的东西、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4.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工。
5.公布分工结果。
四、阅读《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教师导读:同学们,我们这是毕业联欢晚会,所以在活动中经常安排一些毕典礼讲话,可以请领导代表讲话,也可以请学生代表讲话。该怎么写毕业典礼的讲话呢?我们先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3.指名反馈:作者从哪几方面做了讲话?(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
4.教师:你们从作者叙述的三件事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5.教师小结:是呀,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同学们在写毕业典礼讲话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开展毕业联欢会
1.学生根据分工,准备联欢会。
2.开展毕业联欢会
3.布置作业。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一、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近课文
周恩来是中国的一大伟人,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但对于21世纪的少年来说,他们却是陌生的,对周总理的感性认识很浅显。我觉得学生对文章人物不了解,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就会不深刻。如何拉近总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和领会总理的伟大人格呢?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问父母长辈、上网、查阅有关周总理的书籍、资料等,充分地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通过搜集资料的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好课外读物,多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广泛搜集并交流资料,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为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文章
《一夜的工作》一文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层次展开的。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故我也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紧紧抓住“劳苦”和“简朴””这个文章的文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课设计以读为本,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读得充分:有整篇读,有一部分一部分地读,有关键语句的反复读;读的形式多样:有自读、范读、领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等,使学生在熟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方式、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深入挖掘教材,不要拘泥于课文表面内容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别于低年级,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课文的读懂,而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一夜的工作>>,我让学生进行了多次想象、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总理会思索些什么呢?你觉得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写下一句你最想对总理说的话。学生们的独到见解、精彩回答,其间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令我感慨万千。
四、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研讨、思考、朗读
课堂上,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后在小组里和同学充分交流、和全班交流,学生相互启发,提高了认识,对总理崇敬、爱戴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愿自己不断摸索、不断努力探求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第五篇: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作业设计
10课姓名:
1、根据意思写词语::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本课指随随便便。:惊慌、害怕。: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2、课文的作者是,她是李大钊的,文章是年写的,课文写的是回忆
她的父亲,回忆了日,离写文章年已经十六年了。“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的日子。本文是,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3、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4、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
疑问二 :
5、本文主体部分是按顺序写的,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所以课文主体可分成四个部分:
(1)自然段:写父亲的一些事情();
(2)自然段:写父亲的经过();
(3)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
(4)自然段:写父亲,一家人()。
6、被捕前:(1)局势严重: 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这说明当时形势已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这两句说明父亲局势严重时,父亲仍在为而奔忙,不怕的精神。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不理解。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的态度与平时的形成对比。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与对待工作两个方面的统一。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句可以体会到。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处境的,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的精神。
7、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而父亲是 “”。父亲的“”与敌人的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与父亲的的鲜明对比;面对敌人,“我”的与父亲的形成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和精神。
8、法庭上: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9、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是的写法。从课文中找出和下面的句子照应的句子。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
10、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A、课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被捕前,因为当时李大钊不顾,坚决,从中我体会到父亲把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和
精神。
B、课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被捕时,因为当时敌人的、与父亲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敌人,“我”的与父亲的形成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和精神。
C、课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因为这部分表现了李大钊的。
11、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读基调应是的,语速要,语气要些。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全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