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风味小吃纪实故事(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12:0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人行风味小吃纪实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人行风味小吃纪实故事》。

第一篇:三人行风味小吃纪实故事

陕西汉中有个小伙子叫秦军,中学毕业后跟一个厨师学艺,两个月后在县城一个黄金地段租了两间门面房开起了小饭馆。小饭馆地处一省级重点中学附近,这儿还有两个工厂,因此,秦军给自己的饭馆做了如下安排:早上卖一些包子、油条之类的早点,中午主要卖快餐,晚上则做家常炒菜。他希望这样的选择,能使饭馆给他带来不菲的财富。

然而秦军很快发现,尽管每天辛苦劳累地干上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也只赚个一千多元钱!再除去房租,自己基本上就没赚钱。怎么会这样呢?困惑的他一边继续卖力经营,一边寻找着其中的原因。渐渐地,他找到了很多影响赢利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小饭馆没特色。按说,早晨的包子、油条最好卖,因为那些学生都是一边吃东西,一边往学校走,这样的早餐最适合那些急冲冲赶路的学生。可是,他在这方面的手艺并不怎样,他做的包子、油条还不如那些流动摊位上的好吃,因而光顾的人很少;中午的快餐却很好卖,大部分学生往往不回家,会在这儿简单地吃碗饭后就又回学校复习功课,那些上班族也会来这儿随便吃点东西就干其他事去了;可晚餐来这儿吃饭的人相对少一些,因为晚上大家一般都回家里吃饭,而想在外面吃的又都去了那些档次较高的饭馆,自己这种小饭馆只适合低收入者和一些学生,但他们两三个人来点的菜消费最多也就一二十到三四十元,能有多少利润呢?惟一让他感觉到人气旺的是快餐,每天中午他都能卖出几百份盒饭,但其中利润却有限,一份只赚几角钱。早餐不如意,晚餐也不行,光靠中午卖快餐哪能支撑得了整个店铺?秦军陷入了苦恼之中。如果再不想出法子改变现状,那就要关门了!

一个夏日的晚上,秦军收拾完饭馆的杂务后来到街头闲逛。那儿有个书摊,他就顺便走过去抓起杂志看起来。没想到,其中的一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那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在南非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叫蜜貛的动物,它居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里。与此同时,洞穴的旁边也生活着一种叫指蜜鸟的小鸟。早先的时候,指蜜鸟把巢安在树上,但由于不断地受到天敌的攻击,后来它就索性把巢安在离它不远处的蜜貛的洞穴里。起初,蜜貛并不甘心自己的地盘被占,双方也展开了一些斗争。可斗来斗去,指蜜鸟最终还是入住在了蜜貛的地下洞穴,蜜貛也就只好忍气退让。

不过,在蜜貛万分不愿容忍这个霸道的房客入住时,它们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蜜貛喜欢吃的是野蜂和蜂蜜,遗憾的是它发现蜂巢的本领欠佳,而指蜜鸟喜欢吃的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它虽然很容易发现蜂巢,但是,指蜜鸟必须把蜂巢弄碎后才能吃到它要吃的东西,而要把蜂巢弄碎它的力气不够。于是,指蜜鸟和蜜貛这一对飞禽走兽开始搭档起来,它们相互依赖、取长补短。当指蜜鸟发现树上的蜂巢后,就会立即飞到蜜貛身边,蜜貛得到“情报”后,就会随指蜜鸟来到筑有蜂巢的树下,然后爬上去将蜂巢咬碎,美美地吃上一顿蜂蜜大餐。指蜜鸟则不慌不忙地呆在旁边的树上,看着它的搭档狼吞虎咽。待蜜貛饱餐离去后,它就飞过去,独享被蜜貛咬碎的蜂房腊和野蜂幼虫。

两个幼小的小动物本来是一对冤家,可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选择了互惠共生的方式,并各得其所,它们之间没有采取竞争的方式,却都得到了胜利。大受启发的秦军立即回家,决定换一个方式,开始新的运作。

三天后,秦军来到街头那个包子、油条卖得最快的王老大爷的流动摊位前。他一边假装买东西,一边跟老人聊天说:“大爷的早餐这么受欢迎,要是开个店就好了,不用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王大爷却摆摆手说:“唉,我一个老头子,哪有钱开店铺啊?再说我也就这么点能耐,不像你还炒得一手好菜,一天到晚都能赚大钱哩。”

王大爷的感叹,更使秦军为之一振:王大爷做的油条和包子那是数一数二的,谁都说他做的包子和油条不仅好吃,还有看相,如此身怀绝技的人还在羡慕着我,看来我并非一无是处,真是人人都有让人羡慕的一面啊!这样一想,秦军更有了底气,于是,他鼓起勇气对老人说:“大爷,要不你到我店里来卖早餐吧,我把早上这段时间租给你来经营!”王大爷一听,立即回应说:“如果真这样,我就不用每天早上到处折腾了,只是怎么个租法呀?”秦军想了想,说:“你看,我这店铺月租金是2000元,按早、中、晚1:2:2的利润比例,我们定个基本价每月400元,再加上水电、税收等费用,总共就500元吧,也就是说,你每天只花十六七元租金就可以了!”

如此小的成本就可以开早餐店了,王大爷自然很高兴,他们当即谈好:每天早上5:00~9:30四个半小时租给王大爷,每月基本租金500元,然后视情况收点店铺“时间段转让费”。

第二天,王大爷的早餐摊就在秦军的小店里开张了。他5点就早早地来店里做准备工作,6点开始卖早餐。由于有了施展手艺的空间,王大爷开始放心大胆地干,他的早餐品种比以前摆流动摊时丰富了许多,而且有不少是地方名食,所以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每天早上能纯赚200元,相当于他摆摊时的4倍!一个月就是5000多元啊!王大爷高兴极了,除了每月500元基本店租外,还付给秦军1000元的“时间段转让费”。即使这样,老人每月纯赚4000元左右!

而对于秦军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自从把“早晨”出租给王大爷后,不仅自己轻松了许多,还少掏租金,而且每月能多赚1000元钱。

初步尝到甜头的秦军并没就此打住。他又有了新的发现:自己店铺附近有几个推着火炉卖麻辣串和烧烤的流动户,由于受到执法人员的追赶,他们狼狈地躲来躲去,生意十分难做。秦军便想:何不把晚上这段时间租给他们呢?说干就干,他立即找几个小摊主协商合作之事。最后,一个来自重庆的小伙子刘东接受了合作协议。

经过双方商量,秦军不仅将下午4:30到晚上10:00这5个半小时的两间餐馆租给刘东,还将门前的空间也一并租给他,月基本租金1000元,同样视情况收点店铺“时间段转让费”。这样一来,秦军的小饭馆就出现了很明显的“三个经营时间段”:早晨5:00~9:30四个半小时由王大爷卖特色早点。上午10:00到下午4:00,由秦军经营自己的快餐店,下午从4点半开始,到晚上10点五个半小时由刘东经营麻辣串、烧烤、火锅等。由于店铺经营者是秦军一人,为了保证饮食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他又与王大爷和刘东签订了相关责任协议。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分离式时间段经营,他们各自的生意出奇的好。刘东的麻辣烧烤简直火爆极了,再也不用担心城管人员驱赶他了,而且摊位还扩大了几倍,他每月给秦军的“时间段转让费”已达1500元。而秦军现在集中精力专搞他的中午快餐经营,由于琐碎事少了,快餐的质量提高了不少,每天能卖1200盒以上,收入一下子飙升起来。加上王大爷、刘东给他的2500元的“时间段转让费”,秦军的每月收入超过了6000元,整整是他原来的六倍!这还不包括那转出去的1500元的房租。让人尤为高兴的是,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饭馆不仅成为学生、工人,还有许多白领乃至“金领”小吃的最佳选择地,因为大家一日三餐来这儿都能吃到最好的东西,样样饭菜都是“绝活”。

这样运营了三个月后,秦军又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天,他把王大爷、刘东召集起来商量说:“咱们三人是强强联合,早、中、晚在经营上各有特色。但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既然在同一个小店里创业,就是一家人了,至少要让顾客认为我们是一伙的。所以我有个建议,咱们要共同利用资源,共同发财致富。我们不如这样,对现在招聘的服务员重新组合一下,分为两班倒,即其中三名从早上5点到下午1点半上班,另三名则从下午1点半上到晚上10点半。这样既减少开支,又让顾客看起来这家小店是一个老板的生意,利于大家共同发展。大家看行不行?”

秦军的话音一落,另外两个人立即表示赞同。很快,一个崭新的店牌“三人行风味小吃”在门前挂了起来。这个“三人行”招牌名字简直取绝了:一是寓意他们三个人是合伙经营,二是此话出自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名言,不仅大受那些学生们的欢迎,还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欢。从此,“三人行”饭馆在县城里被叫响了,三个人的财富随即滚滚而来。

一个小小的变通,就拯救了一个濒临关门的饭馆,同时还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使他们叩开了财富的大门!探寻他们致富之道的秘密,这个小小的变通使我们不难看出:共生,也是一种共赢,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竞争。换个方式,合作能使各种技能成功结合,进而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自优势,再利用优势取得胜利。

第二篇:家乡风味小吃

家乡风味小吃

六(1)班

陈晓旭

我的家乡位于海峡西岸最北部——福建省,浦城县。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什么豆腐丸,灯盏糕,桂花茶灯,我都爱吃。不过这么多小吃中,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麻糍,每到立冬那天,我们一家子都去二姨夫家,因为家乡有一传统风俗,立冬这天每家都得吃麻糍,古人有“麻糍补冬”的说法,二姨夫家照例年年立冬都会做麻糍吃,麻糍好吃,做法还挺有趣的呢!

姨夫先把糯米洗好,倒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把蒸好的米倒进一个大师臼里,接着,姨夫用木头的舂槌“啪嗒”地锤糯米饭,爸爸就用占了水的手不停地翻转着糯米饭,这一打,一翻······便有了节奏,爸爸和姨夫像是在演奏一曲优美的打击乐呢。他们边锤边打地轻轻哼着调子。那有力而又有节奏的“啪嗒,啪嗒”声不时传出,与村子里各家各户不时响起的锤击声形成优美的旋律。

经过两个成年男人汗流浃背的捶打,糯米饭成了粘稠的糯米团,到了做麻糍最后一个步骤了,就是把早已炒熟的芝麻磨成的粉和白糖搅拌均匀,制成芝麻粉把糯米团捏成一个鸡蛋大小的小团,在芝麻里滚几下,就成了香气扑鼻的麻糍了,刚做好的麻糍透着糯米和芝麻的香气,闻着就叫人流口水啊!赶紧的,快动手吃啊!我一下子吃了两大碗,我明知麻糍吃多了会胀肚,我可顾不了那么多了,我现在只管吃。

家乡的习俗是:这天不仅人要吃麻糍,耕牛也要吃麻糍,据说也是让牛补冬,以备来年有力气下田干活。这就是我家乡的小吃,我爱吃麻糍!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浦城,我带你去吃。

第三篇:家乡风味小吃

家乡风味小吃

我的家乡风味小吃众多,最为突出的就数香糕与豆腐串了。

白象香糕

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记牌香糕,是乐清市北白象镇公记南北货商号所创,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绵白糖、桂花作辅料,经蒸制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酥软。

小时侯,我就对它垂涎三尺。我总是扯着妈妈的衣角,让她带我去买香糕,那里的工人有时还会把香糕的整个加工过程介绍给我们听,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的: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软不硬。然后在揉好的糯米粉里掺入芝麻,接着,把特制的平底大砂锅用水蘸均匀。不看不知道,里面竟布满了一个个方窝。最后,把糯米粉铺上锅,嵌上桂花,整个过程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也可算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了。

蒸好后,稍稍晾会儿,把砂锅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洒些水,一点点把砂锅拿起来。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层香油封住,这样,吃的时候里面还热乎乎。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极香甜的,只觉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气沁人心脾!

豆腐串

说起豆腐串。其实!豆腐串和茶叶蛋是放在一起的,也委屈了茶叶蛋成配角喽!也许你会问一个问题:茶叶蛋和豆腐串放一起煮起来成什么样子啊?不过,也就是两者独特的味道相结合,才称的上是美味啊!我敢打包票,吃了这里的豆腐串,保准把你搀得吃了还想吃。

小学时候,我有时会到豆腐串老店去吃豆腐串。我喜欢看着他们煮豆腐串,弄懂他们是怎么把豆腐串煮得如此美味。首先,把满乘着水的大锅烧沸,等到水里吐出大气泡的时候,往里面灌入大量的辣油、味精,继续烧,使它们的味道充分与水混在一起。这时,把早在一旁等待的干豆腐倒入辣汤里,过会儿,把茶叶蛋也放进去,两种味道就相融了。煮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好(可以更加得入味)。客人一来,就用大汤勺舀起,给几根竹棒,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妈妈总是说小孩子吃辣的不好,因此,我只能偶尔去吃。豆腐串色、香、味样样俱全,香、麻、辣、鲜等味味独道。拿起一串来,又烫又辣,我总是舌头舔嘴唇,嘴唇砸舌头。

这里的豆腐串远近闻名,真不愧为家乡风味一绝啊!

朋友,欢迎你来我家乡做客,一品我家乡的风味小吃。

第四篇:家乡风味小吃

云南安宁“八街凉卷粉”

家乡的风味小吃数不胜数,但我介绍的是家乡的“安宁八街凉卷粉”,在昆明市安宁市及其周边范围内,“八街凉卷粉”几乎是人人喜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可以说是小有名气。

据了解,卷粉起源于广东西关地区的汉族特色小吃,其中以西关布拉肠最为出名,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卷粉的叫卖声。那时候,卷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卷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粉、布拉肠粉、捆粄、拉肠、猪肠粉(因卷粉形似猪肠)。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潮汕地区肠粉和传统广式拉肠不同,潮汕拉肠馅料多配料多,传统广式拉肠往往只有一两种馅料且仅蘸酱油食用,味道较清、纯。)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在广东,卷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美味,老少皆宜,妇孺皆知。从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到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几乎都有供应。

关于卷粉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又有人说“卷粉起源于广东,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卷粉的叫卖声”。也有传说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去粤西吃卷粉。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东西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卷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

各地卷粉的做法都不相同,在香港广佛等地,多配以生抽加花生油或猪油。潮汕地区多用花生酱或沙茶酱等地方特色酱料,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则多加添芝麻以及甜酱,虽然做法和吃饭都不相同,但是都有不错的地方特色。

“安宁八街凉卷粉”很远便能闻见它的香味,令人垂涟欲滴!松软的卷粉浸在褐色的汤料里,在上面撒上葱,香菜和花生面,使得“八街凉卷粉”的卖相非常好。

“八街凉卷粉”做法十分讲究,凉卷粉首先精心选用上好大米,放在井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在放在石磨上磨成细腻的米浆,用水将其中杂质洗净,然后均匀的放入大锅里,掌握火候蒸透,制凉,然后提取薄如面纱的凉卷粉。将卷粉切细成条,浇上花椒油,特制的“油辣子”,特制的香香的酱料,芝麻油,酱油,酸醋等十多种酱料,再加上白糖和切碎的葱,姜,蒜,最后在撒上花生面和香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配料的量的掌握,各种佐料的量配好了,那么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八街凉卷粉”才算是做好了。“八街凉卷粉”的味道独特在于香中带辣,辣中带酸,酸中带甜,令人回味无穷,一吃难忘。

第五篇:扶桑纪实故事

我从未想过此生会为一个女人停留。

从凤凰到格尔木,从月牙泉到吉尔尕朗,当我开始厌倦无穷无尽的漂泊和躲藏时,静默的沙滩尽处,却传来扶桑花香,一个发髻里插着扶桑花的女人背对着我坐在礁石上,淡蓝色棉布长裙把净白的脚踝包裹在里面,她的打扮与周围人不同,透着独树一帜的美,同暮色相映,不染纤尘,我赶忙掏出相机为她拍照。她却从容爬下礁石,踩在沙滩上,步履单薄,如她身影。

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会让我甘心停留的女人。

直到她回眸,素净的脸庞变成锣鼓喧天上演在我心头为止。

我跟着她,亦步亦趋。

这世上总有这样一种女人,让你感到无论以什么方式接近都是亵渎。惟有如此,默默跟着,才不至冒失。

她回头看我,面庞似有笑意。而后在一座红瓦白墙的小屋边上,停下来,我目送她进屋。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家。

这是平生第一次,我想有个家。

人们都说,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想停下漂泊,放下执着,于烟火市井里寻个家,可我觉得不然,这与年龄无关,却与瞬间的怦然心动有关。

因为一个人,想要有个家。而家里装着的,必须还是那个人。

我在小屋边上租了一间房,对门的窗户刚好可以看见她。

这是我做过最疯狂的事情。

为了长居我办了假的身份证,在码头上给人卖力气,我每天清晨用人力板车卸下货船上装着的煤气,送往各家。到她家时心跳就会加速,深呼吸敲门,等她来开,脚步踏在地板上发出咚咚声。

她家是典型欧式风格建筑,木质门框堆着厚重的时光感,她在阳台上种万年青、美人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还有粉红扶桑,开得正旺,占了整整一平方米的地方。

每次我来,她都给我沏茶,青绿的茶汤会发出兰花香味,她说这是当地人常喝的铁观音,解渴消暑最好不过,我端起来慢慢啜,尽量延长这同她相处的时光,她则微笑看我,或端详窗外,很少交谈。唯一一次她问起了我的过去,她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几乎惊慌失措。

因为那是我的劫难。

过去。

那天晚上她送了我一幅肖像,炭笔速写,她把肖像钩在晾衣架上伸到我窗边,调皮得像学生时代的女学生,我接过肖像,上面画的是我,眼角有皱纹,眸子暗淡,嘴唇起皮。肖像底下还写着一行字:你该高兴一点。我放下画,径直去敲她的门。她站在门前早有预料,晚风吹过,青丝浮动。

她说,我给你煮一壶咖啡吧。

这是第一个要在深夜里给我煮咖啡的女人,至少现在回想起来,那吱吱哑哑的磨豆声有点像梵文唱出的经,我当时就坐在她对面,她从橱子里掏出一把豆,交到我手上,她说,这种咖啡豆味道很苦,只有细细磨碎才会好喝。我便认真地把咖啡豆倒进手摇研磨机里,转着金属把柄,像虔诚的教徒,磨好后交给她,让她放进烧开的锡壶,瞬间飘香。这才想起,还没问过她叫什么名字。

于是,我问,你叫什么?她指着阳台上的扶桑说,我叫扶桑。我好奇怎么会有人叫这样的名字。和花一样?她点头,我不信,她执拗的强调,她就是叫扶桑。而后她问,那你叫什么,我支吾着,强子。

她摇头,肯定不是真名。

那晚,我们用酒杯饮咖啡,喊着cheers,杯子碰在一起,乒乒乓乓的声音如同青春破碎。我们像认识多年的朋友,携手长谈,伊拉克,转基因,落魄诗人,民谣歌手,唯一不提的却是自己。

南国的夜,明月卷云星繁点点。我忽然有一种想永恒待下去的念头。我望着她说,如果一直这样好不好?她亦点头。

然后,我困了,她拉我躺在她腿边,手指捋过我的发,说要给我讲一个睡前故事!

我嗅着她咖啡香味的鼻息,闭上眼。像一个男童。

她讲,从前……

那晚我的泪水落得尽透,她却一直吻我的额,唇齿间溢满温暖。我忽然意识到在烟火市井里寻一个家也许并不是我的命。我还得离开,只是,不再选择逃亡。

正如她的故事所说,不能放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我要回家。

在走之前,我最后一次以沉如大地的姿态,逛了一遍小岛,看她外表的喧嚣和骨子里的宁静。我坐在沙滩上,目睹太阳升起,落下,潮汐变动,游人来往。我对着初遇她的那块礁石,按快门,而后大步流星背起行囊,去找她告别,我想告诉她,我不堪的过往,告诉她她素净的脸庞,在我心中留下的震动。还要和她拥抱,微笑,说再见。

我一步一步像朝圣者一样来到她家门口,用手拍着她家的木质门框。等她脚步咚咚传来。然而良久,却死寂一般,无人应答,我这才注意到,她的房子以一种奇怪的空旷存在着,万年青,美人蕉,甚至那株硕大的粉红扶桑通通不见了,只剩昨晚咖啡的味道。她消失得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喊她名字,邻居却告诉我,她清晨的时候跟着一辆木板车走了,也许搬到了岛上的其它地方,也许离开了这座小岛,没有人知道。我轻轻叹一口气。对着空空的房子说再见。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那之后我一路北上,仆仆风尘。

我的母亲得知她逃亡在外两年的儿子要回家早已站在门口等候,老泪纵横于沟壑的脸庞上,望穿秋水,她受了一辈子苦,老了老了却不得不经受儿子锒铛入狱,我打残了那个令她受了一辈子苦的男人。母亲给我煮一碗面条,吃罢,陪我去公安局。

拘留,审判,入狱,七年徒刑,她嘱咐我好好改造。我几乎哽咽地趴在她怀里,她摩挲我的脸,粗糙如同男子。她是隐忍的,从某个角度看像我的扶桑,那个除了母亲令我思念最多的女人。

那个匆匆来,匆匆走,深夜迎我进门,只为给我煮一壶咖啡,讲一个故事的女人。

我就这样在高墙里住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女人的来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一个被过往纠缠得很痛苦的旅人跑去问布袋和尚他该怎么办?布袋和尚想了想把背后的布袋放在地上对他说,你可以这样。或者,他又捡起地上的布袋,背在肩上,你也可以这样。

然后,布袋和尚摇摇头,他把布袋放下去,背起来,放下去,背起来,对那个人说,你不能这样……

我的眸子再次湿润,因为这是很多年前我在南方的小岛上听到的故事,讲故事的女人叫扶桑,她告诉我,不能逃避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于是我离开她,到高墙里赎我的罪。这封信的署名是朱槿,扶桑的另一种叫法。她说:放不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她终于相信,有一种感情,在历经沧桑之后,能不顾一切并安于颠沛甚至平淡。她要来找我。

扶桑花的花语是新鲜的恋情和微妙的美。

母亲说等我出狱了,给她娶个贤良的媳妇儿,生一个胖胖的娃娃。就是她此生最大的福。

下载三人行风味小吃纪实故事(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人行风味小吃纪实故事(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药纪实故事

    天亮了,孩子的爸爸还没有回来。桃桃的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也充满了恐怖。三天了,整整三天了。桃桃走失已经三天了。而出去寻找桃桃的爸爸还没有回来。非但没回来,连一个电话......

    陪伴纪实故事

    桐花的手机响了。“喂,你好!你是张桐花同志,对吗?”桐花说:“是我,你是哪位?”“我是乐康敬老院的院长,我姓陈。我们院里的李奶奶是位孤寡老人。她老人家挺可怜的,是四川人。听说你也......

    迷途纪实故事

    他说:“我给你整个范冰冰的眼睛,她的眼睛狐而媚,再给你隆个张曼玉的鼻子。这样,你就变成一个标准的美人了” 青春岁月里,有欢笑,有叛逆,有无限怀念的纯真,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时间......

    苜蓿纪实故事

    即使有公务员身份,乡镇工作也必要当“万金油”。不管财政所土地所司法所,也不管经管站农技站文化站,从来不是专职专用。乡长说,都强调部门工作,中心工作谁做呢?所以每个人都有包村......

    唐三彩纪实故事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1壶油、2袋面、300元......

    抠门纪实故事

    抠门大多数是犯给别人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爱在自己身上犯抠门,不是没钱,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明朝成化初年,学士陈缉熙在老家盖了一豪宅,雕梁画栋,宛如图画。房子盖好了,他进京当......

    南京风味小吃教案

    南京风味小吃教学目标: 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 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 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

    家乡的风味小吃

    家乡的风味小吃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