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时的梦想诗歌
岁月是无情的笔,
重复刻写着记忆的纸张,看着看着,就看到了儿时的梦想。
生活是疑浊的密室,总要打开一扇望月的窗,迎近了空气,放远了眺望。
梦想是叹息,惊醒了檐边的铃铛,梦想是沟壑,成就了河溪的流淌。
走过了摇曳的竹桥,走过了每一个雪雨风霜,忘却了,变换了,只剩迷茫的成长。
时光步步推移,路在雨后泥泞,清晨在迷雾里,模糊了印象。
谁有温暖的襁褓,谁有孤独的芬芳,青春的琐忆,总要好好收藏。
第二篇:儿时的梦想
儿时的梦想
在夏天的某个夜晚,我一个人伫立在高楼的窗前,仰望浩淼无际的星空,如水的月光泻在我的身上,轻柔温暖。思绪便在这氤氲的气氛里一缕缕飘到了故乡,飘到了故乡夏夜的晒谷场,飘到了晒谷场上乘凉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就是儿时的我。关于儿时的一些梦想几乎都是我在晒谷场的月光下完成的。
(一)渴望有个亲哥哥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长大的。我是长女,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在农村家里没有男孩是要被人耻笑的。那时正好热播电影《甜蜜的事业》,是一部70年代末宣传计划生育的片子,电影里唐招弟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六、七个妹妹。虽然电影是喜剧风格的,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从那部片子放映以后,上学路上那些调皮的小朋友就围着我和妹妹不停地喊“招弟”“来弟”„„。儿时的我既内向又敏感,心里虽恨得牙痒痒,也不做声只能任泪水在眼眶打转。我是多么渴望能有个亲哥哥出来保护我和妹妹啊。那时的我毕竟年纪还小,脑子不会拐弯,现在想来如果有个亲哥哥,父母估计也不会生那么多的妹妹了。父亲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儿时的我几乎没有享受过父爱。如果有个哥哥,他会保护我会宠我,我们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劳动一起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愿意做他快乐的小尾巴。儿时的我坐在晒谷场上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经常这样幻想。这也是我儿时最大的梦想。
现在来看这个梦想是很幼稚可笑的,今生有血缘的哥哥我是拥有不到了。前几日在网上看了一篇谈蓝颜知己的文章,按照文章里的解释,这蓝颜知己就是在老公和情人之下,朋友之上类似亲人的异性朋友。这个男朋友,他会真正地关心你,会在你失意时,给你振作的勇气,在你得意时,提醒你要正视自己,在你遇到生活的难题、工作的压力时,他会认真地帮你分析,帮助你走出生活的低谷。他对你应是无欲无求的。你们的交往如兄妹一样的自然、坦荡。看到这里,我不禁一喜,这和我儿时的梦想竟不谋而合,看来没有亲哥哥的缺憾可以弥补了。但转而一想,人生能遇到这样的男朋友吗?这样的际遇概率太低,简直可以用“大海捞针”来形容。假使有幸遇上了,要想保持兄妹般纯洁的友谊,这“度”的拿捏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还是不想也罢。
(二)我的理想是当大学生
关于儿时的记忆,最让我自豪的就是我的学习了,我的成绩一向很好,总是稳稳地占据年级第一名。小学三年级,我们班换了一个班主任,是个刚高中毕业的十八九岁的女孩,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庞,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很可爱,我很喜欢她。可别小看了高中生,在当时,她可是我们那所村办小学最高学历的教师了。那个年代知识刚刚被尊重,为了激发我们学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思考题“我的理想是什么”,并要求我们第二天上课要逐个起来回答。
放学后,我一个人在晒谷场的月光下懵懵懂懂地陷入了有关理想这个深刻话题的沉思。
第二天,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同学们依次起来回答。回答的理想真是五花八门,有当工人的,有当农民的,有当解放军的,个别捣蛋的孩子居然说他的理想是“淘大粪”、“修理地球”或“家里蹲”。我个子偏高,坐在教室的后排,马上要轮到我了。我激动地站起来,清脆地回答:“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大学生”,我骄傲地环顾四周,因为我的理想与众不同!虽然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大学生是个什么样子,但从班主任的描绘中我知道大学是渴望知识的人特别向往的地方,而大学生是将来在社会上特别受尊敬的人。周围传来一片哄笑声。我想同学们肯定在心里想:这个小妞太狂妄了,大学生那是天子骄子,你也配,不自量力。听着同学们的讪笑声,我想我的脸肯定红到了耳朵根,因为我分明感到自己的脸在发烫。我在老师的赞许声中坐下了。全班的回答完了,只有我和晓冬——一个有着漂亮眼睛的小男孩的理想是当大学生。真是一语成谶,若干年后,当年小学的那个班只有我们两个考上了大学。其他的基本都在当着工人、农民。
现在来看,我儿时的这个梦想不但早已实现,而且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因为研究生我也已经毕业了。
儿时的梦想可能还有很多,但这两个梦想穿越二十多年的时光隧道,清晰依然。不管儿时的梦想是模糊的还是清晰的,是已实现的还是未实现的,是幼稚的还是欣慰的,它们都幻化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我永远的珍藏。
第三篇:儿时梦想随笔
从小,就想学点绘画。
有时看到旅游区给游人速画肖像的那些大师们(在我心中他们就是草根大师),崇拜得很!
还记得在一中上高中时,当时下午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学校成立了若干兴趣小组,天文、书法、美术、缝纫、手工制作、乐器、体育项目等等。我很艰难的选择了美术(因为什么都想学点,无奈,时间冲突,忍痛割爱,我想,现在的孩子应该也很喜欢每天能有一节自己喜欢上的课)。那时我们的美术老师是常宪锋。第一次去上课,就三五个人,没想明白,上千人的学校竟这么不热衷这个项目。
其实,我也就上了那一节课。[由整理]
那第一节课常老师给我们几个讲的内容是想激发大家的兴趣,吊起我们的胃口。说什么学美术能提高境界、修身养性、将来高考加分啊等等,还记得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得意作品,一幅牡丹图,我到现在还是很崇拜,自己哪天也有那样的技艺。近二十年过去了,我的牡丹还开在园子里。
为什么只上了一节课,就做了今天还后悔的事情。常老师要我们回去准备好画画的工具,多种B型号的铅笔、炭笔、水粉笔、橡皮、专用纸、画板、颜料、调色盒等等,只记得列了满满一张纸。没想过学画画要准备这么多东西,需要钱,需要时间,需要精力,我想过可能会投入很多银子,所以,我放弃了高考加分的“机会”。直到今天,还在想,什么时候,去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今儿子上幼儿园了,偶尔给他完成点作业,一种业余爱好,没有压力,没有功利,恣意妄为,放任之处,安然舒心。追求的生活没有多么复杂,很平淡,很小,微不足道,鄙陋的如聊点天、上点网、跟谁吃点饭、逛点街,就很满足了,这样的要求算不上奢望,也没多大成本,纷繁的世事我们需要过简单点,再简单点,仅此而已。
第四篇:诗歌之儿时趣事
诗歌范文之儿时趣事
(一)月色朦胧夜,呼朋老屋东。
步轻声悄悄,墙脚捉吟蛩。
(二)日午蝉嘶柳,乘凉伴石崖。
还嫌山蟹俗,充雅钓溪虾。
(三)雨霁月光明,敲窗约伴行。
后园偷笨枣,嬉戏扑流萤。
(四)山中敲石砟,近傍一穷翁。
与我教英语,谆谆兴味浓。
(五)大雪夜看书,驱寒生火炉。
痴心偎暖意,孰料裤烧糊。
(六)雨霁月光明,敲窗约伴行。
后园偷笨枣,嬉戏扑流萤。
(七)山中敲石砟,近傍一穷翁。
与我教英语,谆谆兴味浓。
第五篇:黄牛,儿时回忆诗歌
小时候,家里有一头老黄牛
在河堤上
我牵着它吃草
爷爷说
孩子,做人就要像黄牛一样
埋头吃草,默默无闻耕耘
曾记得,老黄牛身后
跟着一头稚气的小黄牛
我喜欢抱着它的头
对着河边对岸的树林
发呆
那时候的天空
老挂满幸福和自由
许多年后,老黄牛老了
有一天,我发现
爷爷眼角处写满了
一丝眼泪的痕迹
岁月轻轻地偷走了快乐
留下了回忆
孩子,等你长大以后记得你是一个农民的子孙
面朝泥土,背朝天
一生奋斗不息
爷爷经常说
现在,老黄牛已经不在我经常在梦里
看到一个老人弯着腰
轻轻牵着一头老黄牛
走向夕陽西下的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