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二小》的优秀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机智、勇敢,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自己却牺牲了。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热爱、珍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12岁,只比一年级的孩子大四五岁,因此这个故事很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中应发挥课文是歌词的特点,将歌曲音乐引入课堂,营造歌唱英雄、怀念英雄的氛围,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情感,在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息资料:
1、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
2、生字卡片
3、课件或录音机、挂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说说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个12岁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想听这首歌吗?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听过这首歌的学生一定会说出歌名,有的同学还能简单地讲出王二小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的故事。(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年龄入手,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入情入境。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2、展示:将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展示给大家,用简短的话介绍他们的事迹。你们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点击课件或出示文中插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整体感知内容,挖掘学生的认知。)
自读(尝试读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边读边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标记。
识字(检查自学情况,利用插图巩固生字。)
1、汇报你在课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
(课前布置学生按照教参142页儿歌中的方法自学生字,让学生交流自学方法,互相学习。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指导。)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组内汇报: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用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出示图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
出示图二: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
出示图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
补充图四:结果怎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4、采蘑菇游戏: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蘑菇的后面藏着生字和生词,小白兔学习不认真,不认识这些字,你能帮小白兔把蘑菇采回家吗?
朗读(合作练读,共同进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学会评价。)
2、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3、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照样子说一说:
(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
王二小被_____。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八路军把_____。
写字(交流写字方法,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王、边、进,指导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成长记录册上。
(融书写、观察、评价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第二篇:《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的家长来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了!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生说:高兴、紧张)
师:你们能猜一猜老师此时的心情吗?(生说)
师:此时,我的心里更多的是自豪,你看,你们的精神多么饱满,姿势多么端正!你们真棒!我为你们而感到自豪!来,让我们夸夸自己!
师: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生字词。让我们来自我检测一下我们昨天的收获吧。先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看屏幕,听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哪一组愿意来?好,从这组开始。(课件)一组的同学真不错!大家夸夸他们!还有同学想读?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把对词的理解读进去,谁愿意来?(相机指导读好“扫荡”等词语)
二、品读感悟:
(出示三幅图)你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吗? 师:看第一幅图。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就是这个。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吗?生:(交流)师:说得很好。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还不止一次,书上有一个词告诉你了,是哪个词?一起说。生:常常。
师:好,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体会体会“常常”,读一读,试一试。生:(读略)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就是这样利用放牛的机会帮助八路军放哨,发现敌人马上向八路军报告。那么,就在9月16日那天发生了下面的事。看图二,这幅图的内容在哪一自然段写的呢? 师:这个自然段有两句话,同学们小声在下面读,想想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二自然段。师:谁说说? 生:第一句话写的是在9月16日早上,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
师:“扫荡”是干什么? 生:就是到村子里把老百姓杀死,然后抢他们的东西把屋子烧了。师:也就是说就是杀人,放火,抢东西,这个问题引用日本鬼子所说的话就是“扫荡”。接着往下看第二句话,哪位同学来讲讲。
生: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让他带路。师:让他带路是让王二小把他们带到哪里去? 生:就是让他把敌人带进村子里。
师:看看图,看看敌人的样子,你想一想,敌人对王二小怎么说呢? 生:放牛的,给我带路,要不我就杀了你。
师:敌人多凶呀!下面我们就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敌人凶狠的样子。“有一天„„”开始。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再结合这幅图,你看看这幅图主要写什么意思呢? 生:写的是敌人来扫荡,让王二小带路。
师:那么,王二小愿意给敌人带路吗? 生:不愿意。师:你从哪里知道他不愿意带路?生:王二小装做顺从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师:你说得真好,你能读一读。
师;好,我们看顺从是什么样呀? 生: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师:装做顺从又是什么样呢? 生:心里不是这样想的,但是表面上很顺从。
师:心里想的和表面想的不一样,那他心里怎么想的? 生:王二小心里想:敌人要把我杀了不要紧,可是万一敌人到了村子里老百姓就都危险了,还不如我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
师:很好,那用一个成语说就是将计就计,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消灭掉!读到这里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
师:此时,王二小心里想的是怎么消灭这些敌人,惟独没有想到他自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死。师:也就是说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所以才把敌人带到埋伏圈,埋伏圈是什么意思? 生:埋伏圈就是埋伏了好多好多人。
师:人指的是谁? 生:是八路军,藏起来围成一个圈。师:就是八路军根据地形隐藏起来,不让敌人发现然后王二小把敌人领进去,准备消灭敌人的这么一块地方,就叫埋伏圈,读这个词。
师:读,体会王二小勇敢、机智。生:读
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要把我们分析的词读出来,老师先读 一读,谁来试一试。(生读)
师:好,看谁能比他读得还好。(生读)
师:读得很好,我们就像他一样一起读一读。(生读)师:出示句子(把字句和被字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当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谁来说一说。生: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师:响起了谁的枪声? 生:八路军的枪声。师:书上是怎么写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快一点读。
师:为什么?生:因为突然,这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师:就是敌人没想到八路军就响起了枪声所以读的快些。生读 师;好,再看看这段的第二句话,看看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生:写知道上了当,就地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师:说得很好,大家看看敌人是怎么知道上了当的!生:敌人发现八路军拿枪打他们,他们才知道。师:再看看图,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王二小在喊。师:会喊什么? 生:王二小会喊“八路军叔叔,你们快开枪呀!快消灭敌人!” 师:王二小此时此刻有没有想到自己很危险?他想到的是什么? 生:是消灭敌人。
师:惟独没有想到他自己,再次证明王二小所具备的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敌人气急了,他们没想到被放牛的孩子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就把王二小杀害了。王二小就凭着他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埋伏圈,是用他的生命换取了后方干部和几千百姓的安全,他不愧被称为小英雄。齐读3、4自然段,体会体会。生:读3、4自然段。
师:我们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八路军亲眼看见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他们会怎么做呢? 生:他们拿枪往山下冲。
师:说的很好,那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一起读读最后自然段。师:为什么说八路军冲下来,不用跑呢? 生:因为冲比跑快。
师:八路军叔叔隐蔽在山上,亲眼看到鬼子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他们怀着满腔愤怒,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高喊着什么?
生:冲啊,为王二小报仇!
师:他们对敌人是无比的仇恨,带着这种感情我们读一读第5自然段。生:读
三、升华总结:
师:王二小,一个只有小名的孩子就这样被敌人杀死了,鲜血染红了这块大石头,染红了周围的草地,也染红了蓝蓝的天空,秋风为他哭泣,小鸟为他哀鸣,可我们的王二小却躺在冰冷的石头上含着微笑死去了。他用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为今天的我们换来了没有战火燃烧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来高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吧。(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听完这首歌,你想对二小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师总结:是啊,王二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那平凡的事迹,却永远被千人讴歌,被万人传诵,他所谱写的生命之歌,响彻祖国的万里长空,他响亮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次缅怀着对二小的怀念,深情地把这篇文章读一遍,让二小英勇的壮举一次次地震撼我们的心灵吧!(学生齐读课文)
第三篇:王二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干尽了坏事。他们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中国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第24课讲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叫王二小。(板书课题)
二、看图老师把四幅图都贴在黑板上,图上的这个小朋友就是王二小。那个挎着战刀端着枪的是日本鬼子。最后一幅图上穿着军装的是八路军。先让学生把四幅图都看看,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一图: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二图:日本鬼子让王二小带路去扫荡。三图: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四图:八路军从山坡上冲下来,消灭了敌人。)通过看图你知道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机智勇敢,不怕敌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王二小的这种精神。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要听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小声读,然后标出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3、四个同学每人读一段,大家想:课文主要说了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却光荣地牺牲了。)
(二)学习第1段,自己小声读,这段告诉我们王二小是干什么的?(是儿童团员,是放牛的孩子。)“儿童团员”: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孩子们参加的一个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他们站岗放哨,为八路军传递情报,做了很多革命工作,涌现出许多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个。再读第1段,解释“常常”和“一边„„一边”的意思。板书:一边„„一边。看图: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王二小教学设计常常:经常,不止一次。说明王二小常帮八路军做工作。一边„„一边: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观察敌人动静,为八路军放哨。
(三)学习第2、3段。一个同学读。解释“扫荡”:敌人让王二小带路去干什么?(找八路军,抢粮食)这就是扫荡的意思。看图:鬼子军官张着大嘴,可能对王二小说些什么(小孩,你的带路的干活,抓住八路,大大地有赏。)学鬼子说话要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去说,让学生到前面边表演边说。王二小怎么做的?说第3段。板书:装着顺从。王二小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机智、勇敢。)王二小带着一队日本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问:什么叫埋伏圈?(八路军事先在四周埋伏好,就像一个口袋一样。敌人进来后就没法逃了。)看第三幅图:王二小在干什么?(大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开枪吧,鬼子进了埋伏圈了!)鬼子军官什么样?他知道自己上了这个小孩的当,气急败坏抽出指挥刀,大叫一声“死了死了地”!把战刀刺进王二小的胸膛,他高高地挑起了王二小,摔死在这块大石头上,鲜血把石头染成了红色。自己小声读第4段,体会应用什么语气读。(前面要快,后面要读出悲痛的心情。声调要低沉)。再请一个同学读第4段,齐读。
(四)学习第5段,一人读。这段主要说什么?(八路军叔叔消灭了全部敌人。)“全部”就是一个不剩。八路军叔叔隐蔽在山上,亲眼看到鬼子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他们怀着满腔愤怒,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高喊着什么?(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把敌人全部消灭。为王二小报了仇。读这一段时要读出胜利的喜悦心情,全班齐读。
四、总结全文说说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他小小年纪就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抗日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称他为小英雄。王二小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五、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让一个同学读全文,其它同学边听边看图,进一步理解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要读出语气。)
六、两人一组讲故事,一个讲前半段,一个讲后半段,看谁讲得最生动板书设计:(书上的四幅彩图)24.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小英雄第二课时
一、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讲王二小的故事,要有语气,最好加些动作
二、认识本课生字词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王二小、儿童团员、帮助、响声、起来、英雄。
(二)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三)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三遍:正读、倒读,打乱顺序读。
三、学习生字。本节课学两个词四个生字:帮助、英雄。这几个字笔画都比较复杂,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
(一)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帮:上下结构,“巾”是部首;“助”:左右结构,“力”是部首;“英”上下结构,“艹”是部首;“雄”:左右结构,“隹”,zhuí是部首。)
(二)指导书写:帮:上面又分左右结构。左边三横都要写在左上格里,第三横左边要长,竖撇要上下出头。“阝”的竖要贴着竖虚线右边写。下面的“巾”要写小一些。组词:帮忙、帮着、帮手。抄字头。助:问:左边是“目”吗?(不是)“且”和“目”的区别是什么?老师用红笔写出“提”。要强调两边都出头。右边的“力”要写大些。组词:助人为乐、帮助。抄字头。英:这个字的特点是什么?(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的笔顺是。大横要两边出头。撇也要上下出头。雄:隹(zhuí)字旁笔画较多,要强调笔顺:。左边要写得小些,第二笔要长,第三、四笔象个三角,写在横虚线下面。中间单人旁的竖要写长些。组词:英雄。抄“英雄”两个字。
三、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四、听写四个生字第三课时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把六个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读:王、童、团、员、响、起)
二、学习生字
(一)按照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说说这些生字怎么记。“王”不用说。
(二)点名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老师边在黑板上写范字,边强调重点。童:上下结构,部首是“立”。问:哪笔最长?看清横竖虚线上是哪些笔画。组词:童年、儿童。团: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大口框,它和口字旁的区别是什么?(大小不一样,大口框有勾)笔顺是:。要“先进人,后关门”,里面的撇不要写成提。组词:团长、一团线、团结。员:上下结构,部首是贝。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窄下宽,上面的“口”写扁些,下面的“贝”写长些,里面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组词:少先队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响:一般和声音有关系的字都是口字旁。关键笔画是:口字旁要写在横虚线上。“向”的第一笔要从竖虚线上起笔。里面的口第二笔横要写在横虚线上。组词:真响、响声。起: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走,走的笔顺是:。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要对齐。捺要写长些,写平些。捺上面托着“己”,不要写成“已”。组词:起来、坐起、起床。王:同学们都会写,但要看清中间的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的间距应一样大。
三、读黑板上的词语,抄字头
四、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五、学习造句
(一)读作业3。简单地说就是用“常常”和“帮助”这两个词造句。造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顶格写,破折号占两个格。
(二)读课文中的有关的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常常:经常,不止一次。和天天的意思要区别。帮助:帮别人做事。
(三)先听老师说范句,然后学生口头造句。用投影仪打出老师出的范句,让学生读。常常——爸爸妈妈常常带我到公园去玩。帮助——小明帮助王爷爷推(tuí)车。自己写完句子要认真检查,特别要看看句子里有没有要求用的词。还要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丢字错字现象最后看标点符号写上了没有
第四篇:王二小教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育才学校 刘佳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我应用了交互式教学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通过生生、师生等多种交互形式的朗读、评价,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抓住“顺从、含着微笑”等关键词语了解王二小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以及敌人的凶残无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教学难点:
抓住“顺从”、“含着微笑”等关键词语理解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话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前、我重点考虑如何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情境,理解人物行为,感受崇高品质。
1.通过感性材料,感知当时的社会背景。既然学生的感情经历与文本描述有较大的差距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切资料使学生获得具体可感的间接经验。课前请学生向家人、向图书去了解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故事(在第一课时已经交流了),课中提供学生观看有关日寇“扫荡”片断的录像,课后请学生搜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使学生多方面接触信息,了解当时的背景,从而激起“亲者亲,仇者恨的感情波澜,对王二小等一大批抗日小英雄产生祟敬、钦佩、向往之情,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想象手段,触摸人物心灵。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要改变原来以分析为主的、脱离学生情感的文学作品教学的方式,以想象为手段,去触摸王二小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真真切切地体会和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在歌声中交互,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之前在屏幕中播放其他抗日小英雄的图片)
师:在上课之前我发现同学们都被屏幕中一些小英雄的图片吸引住了,像张嘎子、潘冬子、海娃等等都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也很喜欢的小英雄,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流传至今的歌曲还在歌颂他,我想把这首歌唱出来,同学们想听吗?(想听)在唱之前我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地听我唱,听完后告诉我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位小英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播放课件中《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伴奏,激情演唱。师:谁来说说这首歌歌颂了哪位小英雄?
生:这首歌歌颂的是王二小。(师板书:王二小)师: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课题。)
二、交互探究,建构新知。
师:(打开书116页)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中作上记号咱们共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很多内容,谁在读课文时遇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咱们大家共同解决?
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
1、“扫荡”是什么意思?
2、我读了第3小节的“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这句话我不明白当时为什么情况很危急呢?
3、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而是带到别的地方去不行吗?
4、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交互评价,体验成功。
1、(第1个问题)学生提出“扫荡”一词的意思后,其他学生解释,师放录像帮助学生理解。放完后师问:“看完这段录相后你觉得敌人怎么样?”
生:敌人很坏,敌人很残忍。
师:的确,敌人在侵略中国期间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国人民饱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关于“扫荡” 这个词我们就解决到这儿,谁还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第2个问题)请其他学生解决,(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中“危急的几个条件”)师:如果这时隐藏在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老乡们被快要走到山口的敌人发现的话,敌人会把他们残忍的杀害,所以当时情况非常的危急。如果让你读2、3小节,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呢?(紧张、着急的语气,语速要快一些。)
指名读2、3小节,互相评价。
3、(第3个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
师:嗯,你挺有想法!是啊,如果当时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他也许不会被敌人杀害的,你们认为这样行吗?
生:我认为这样不行,因为„„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果当时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敌人就有可能发现并杀害隐藏在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们。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嗯,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有两个小建议(出示课件中的“读书建议——
1、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解决问题。
2、把自己感受很深的部分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四、通过师生、生生间交互突破课文的重点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当学生说到第4小节时)生:我觉得王二小时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4小节知道的,(学生读第4小节后)“顺从”这个词说明王二小表面上假装听敌人的话,其实是把他们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说明王二小很聪明也很勇敢。
师:嗯,你很会读书。他抓住了“顺从”这个关键词语知道了王二小是个既聪明、又勇敢的孩子。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内涵的方法。同学们发挥想象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敌人迷路后发现了王二小,这时他们会对王二小说些什么?王二小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自己先考虑考虑然后和本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完后,师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刚才„„同学说从第4小节能看出王二小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谁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从第5小节和第6小节中也能看出王二小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我来读读好吗?(生读完后)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从第五小节中我知道王二小被敌人杀死的时候才十三岁,他那么小也不怕死,所以我觉得他很勇敢。还有第6小节王二小死的时候脸上还“含着微笑”,说明了他当时觉得自己死的很值得,也说明了王二小很勇敢。
师:„„同学抓住了“他的脸上含着微笑”这句话理解了王二小是个勇敢的孩子。(出示课件血色石)
激情旁白:是啊,我们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才十三岁呀,就这样被穷凶极恶的敌人活生生的挑在枪尖,摔死在了冰凉的大石头上,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匆匆的逝去了。秋风飒飒吹过,似乎在为我们的小英雄唱着一支悲壮的歌(放音乐)。
师范读4、5、6小节。
师:你们想对睡在冰冷山间的王二小说些什么吗?
生:我想对王二小说„„(包括今天的幸福生活使用你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的。)
师:你说得真好,王二小如果能听到的话他会觉得很欣慰的。
生:老师我想为你评价一下可以吗?我觉得老师读的很有感情,听完以后我的心里特别难受。
师:你们也想象老师这样读吗?
师:那就让我们把这种悲伤的心情以及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吧!自己试着读一读4、5、6小节。指名读,互相评价。
师:“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你们明白了“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了吗?”谁来说说?
师:刚才我看到有很多同学都抢着想朗读课文,下面我就给大家展示的机会,我们分小节朗读全文。指名分小节朗读,师生互评。
师:王二小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雄事迹,却永远被千人讴歌,万人传诵;最后就让我们共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让小英雄王二小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吧!放录音机唱歌。
四、内外交互、拓展延伸。
总结:抗日战争整整持续了8年的时间,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过上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正是因为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王二小这样的中国孩子、中国人。让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些保家卫国的小英雄们。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五篇:23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七、总结
八、作业:搜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