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饮酒诗集锦(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2:0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典饮酒诗集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典饮酒诗集锦》。

第一篇:经典饮酒诗集锦

1、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白居易·仇家酒

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看来感事深。

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8、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9、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二篇:李白饮酒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自遣

【内容】:

对酒不觉瞑[1],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月下独酌

【内容】: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内容】: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行路难

【内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内容】: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送别

【内容】: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

【内容】: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前有樽酒行二首 【内容】:(其一)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磋砣。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南陵别儿童入京

【内容】: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客中行

【内容】: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金陵酒肆留别

【内容】: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广陵赠别

【内容】: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把酒问月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第三篇:《饮酒》全诗赏析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第四篇:诗五首《饮酒》,《行路难》学案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

黄超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五首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教材分析:

五首诗歌都是抒情名作,极富艺术感染力。宜用朗读感染学生,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学生分析:

学生理解作品要结合创作背景加以点拨。【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有这样一位文学家,他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学识渊博;有这样一位散文家,宅边有五柳树,他明了人生的真谛,偶有名酒,无夕不饮;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饮酒》。(教科书212页)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还是田园派的创始人。

(请学生简单介绍)

三、写作背景: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他早就看透,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一共20首诗,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四、教师范读,整体把握诗意。品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赏析内容:5分钟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品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八年二班30名学生,分成六组,语文成绩前六名成为组长,每组五人,必须有至少一名男生。

让学生自学时间,小组学习讨论:5分钟

1、赏析《饮酒》,把你的理解和感悟与大家分享。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

这里面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2、《饮酒》中的千古名句:诗中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哪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伪、浮饰之风。归隐田园,没有了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所带来的烦忧,因而说“而无车马喧”。又因为作者的隐居生活使他的精神升华到一种自由境界,处闹市若幽谷,所以“心远地自偏”。

4、诗词之外

苏东坡曾赞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境与意会,最为佳妙。”

赏析:

1.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

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2.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辨已忘言”了。

3.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题思考:

1.《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被称为千古名句。苏东坡说:“„„近岁俗本皆 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见”字与“望”字有什么不同?并细细品味这两句诗的妙趣在哪里。

本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貌似平淡,实为醇美。例如,“采菊东篱下”一句,明白如话,既表现了田园之美,又表达了隐逸之乐;既表现了闲适之情,又表达了自励之志。不仅内容含蕴丰富,而且意境韵味隽永。再如,“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之时漫不经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与全诗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如果改用“望”字,就显得故意做作了,不仅使“悠然”的情态丧失无遗,而且破坏了全诗的意境。平平凡凡的一个“见”字,已充分显示诗人选词用字之奇妙。又如,“心远”与“真意”四字,通俗易懂。“心远”两字是全诗思想的关键;而“真意”对全诗的精神、意境和情调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么浅近的四个字竟成为全诗的关键词、全诗的眼目、全诗的灵魂,堪称是平淡中见醇美的范例。

2.如何认识《饮酒》中作者的思想?

这首《饮酒》诗平淡自然,寓意深刻。诗人不故作高深而诗意自深,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而华丽自在其中,这首诗的美是朴质淳真的美。陶渊明结庐人境,热爱田园,厌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种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非常微弱的,但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3.对《饮酒》后六句的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

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可理解为“返璞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

学生尝试背诵,这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和陶渊明的诗最后一次亲密的接触,解读

李白《行路难》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背诵本诗 作者及写作背景;1.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题解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

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

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自学时间,小组学习讨论:5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赏析《行路难》,把你的理解和感悟与大家分享。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六、讲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

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

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指导背诵两首诗

作业:(1)、默写

(2)、预习下一首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七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它起源于民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

韵文。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作品译文

【其一】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6]

作品鉴赏:

其一】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

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第五篇: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研读《饮酒》。

1.解题。

《饮酒》共20首,大约作于义熙十三年(417),当时作者53岁。以《饮酒》作题,用心良苦,是为逃避当时的文网。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即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苦闷与追求。正如欧阳修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2.研习新课。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样理解?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尔,如此。这4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世俗,超凡脱俗。这4句,从感受效果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样理解?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偶一抬头,无意中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同学们参看本课插图,更能体会采菊的含义。

(3)课堂讨论。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看”等字,表达效果是否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①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物之境,物我同一,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陶渊明这里表达的正是这种超脱的忘我的完美的境界。苏东坡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东坡志林》)苏东坡的这几句分析与王国维异曲同工。③古诗文中常有些明明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4)课堂讨论。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是什么描写?有什么含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联系?

明确:①诗意字面义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秀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同学们可展开想象,口头描绘日夕鸟还的景象。②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是有些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和宁静的大自然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是指“成群”,这时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了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③这两句诗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上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5)《饮酒》最后两句怎样理解?

这两句是说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句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6)课堂讨论。

结合两首诗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明确:①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陶渊明既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的一面,我们从《诗二首》中主要看到了他“柔”的一面,但也不要忽略他“刚”的一面。②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积极意义。③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学生范读自由发表见解讨论赏析诗句小结拓展,谈自己的观点

一 导入

我们学习了〈饮酒〉诗后,初步地了解了诗人陶渊明那种自然淡雅的创作风格,也了解了他那种不愿争名夺利的恬淡的人生态度。但是,诗人在闲适的内心深处自有浩然之气,今天我们来学习与〈饮酒〉诗风格不同的〈读山海经〉,来体会陶渊明的不同创作风格。

二 范读

奇怪同学范读本诗,诗中涉及了两个小故事,看看大家读这两个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学生范读,点评学生谈自己对精卫和刑天的见解和认识。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作者在读了这两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呢?请大家小组之间交流。

三 讨论、赏析前四句中,作者塑造了两个形象,精卫和刑天,精卫为了不再让别人溺死而衔木填海,问: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上宁死不屈、抗争到底的精神。

问: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精神怎么看呢?

明确:“猛志固常在”,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是赞美他们的行为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的内心深处的浩然之气。在这四句中,作者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叙事的方式。

接下来的四句:作者既然赞美了精卫和刑天的精神,可是(提问)为什么又说“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呢 ?这两句话怎么理解呢?

明确:因为精卫和刑天的雄心壮志都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他们虽然有雄心,但是却无法实现,只能是空想,空怀状志,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问:此时,作者对这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同情和惋惜在这部分诗句中,作者主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两个人物发表了看法。

四小结

启发学生作小结在这首诗里,作者塑造了精卫和刑天两个人物形象,看法:既赞美他们的斗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又对他们不能实现的理想而惋惜和同情,同时在这首诗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陶渊明的另一方面的品格,在他闲适恬淡的内心深处,有着浩然的正气,这也是作者流芳千古的原因。

五 拓展学习这首诗后,对精卫和刑天两个人物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从这首诗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收获?

作业自选一首陶渊明的诗,赏析诗句,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范读组织讨论,点拨赏析诗

句指导学生小结组织学生开放式的谈话布置作业 进入新课的学习范读并点评谈看法讨论赏析、小结自由发言作业

下载经典饮酒诗集锦(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典饮酒诗集锦(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豪情万丈的饮酒诗——将进酒

    李白豪情万丈的饮酒诗——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规范之下......

    饮酒 己亥杂诗阅读及答案

    一、陶渊明《饮酒》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2、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3.能否把......

    浅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内涵

    浅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内涵 吴淑娜 (200601134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 李白爱诗若痴,爱酒成狂,既具有侠客豪饮之风,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气。他经常醉着,......

    风景诗集锦

    风景诗集锦 写春之诗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2.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3.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经典怀古诗集锦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作者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所作。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或感慨自己的遭遇。接下来小编整理了20首怀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喜欢就感觉收......

    好友唱和诗集锦

    一有月常牵有梦人,谁裁秋色载诗轮。清高只送多情客,优雅同招俊雅邻。月上金樽生妙笔,韵飞玉宇惜良辰。邀朋漫赋今宵梦,美满人间高处寻。二圆月常牵有梦人,涂鸦秋色载诗轮。澄高暗......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饮酒》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饮酒》教学设计 诗五首《饮酒》教学设计读诗、预习。回忆关于陶的诗文。说对陶渊明的了解。再读。提问:《满井游记》一课,有同学说:活着就是快乐幸福。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