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也要常回头看看美文摘抄
人应该是向前走的,但“万事回头看”也是人生的智慧之一。
在很多时候,人生需要经常“回头看”。回头,有我们的出发点,有我们的前车之鉴,有我们成功的欢愉。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经常梳理自己的经历。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常检点自己的为人处世,把自己走过的路看得更清、更全、更远,从而站在高处主动校正自己的坐标和目标,把今天的路走好,把明天的路走得更坚实、更稳健、更成功。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检查自己的缺点,就是看自己的性情、说话做事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面对名利的心境,从而使自己更清醒、更理智、更智慧。
常回头看看,就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训,就是将自己的缺点看得全一些、严一些,从而使自己常处于清醒的状态,避免顾影自怜。
常回头看看,把自己的教训看得深一些、重一些,主动吸取,谨慎把握,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快慰,少一份惋惜;多一份幸福,少一份不幸;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
常回头看看,人人都渴望成功,而迈向成功之路的回头看也是不可少的。因为向前看是梦想、是目标;而向后看是结果、是弥补。有多少事,如果当初回头看看,就会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头一看,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
常回头看看,数一数自己走过的脚印和道路,总结一下有没有走偏方向,有没有做错事,清点未完成的心愿,捡拾失败的教训,这是一种睿智和练达。
常回头看看,可以减少忧愁,可以多增快乐,可以少做错事,可以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不乱方寸……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拨开生活的迷雾,找准前进的方向。
常回头看看,让我们重温成功的甜美。成功似酒,愈久愈醇厚。当风烛残年之时,无需悲叹,因为曾经辉煌。凋残的花,应记住盛开的绚烂,而不至于感时伤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边上的壮士若是回想从前的辉煌该会卷土重来吧!何至一蹶不振,凄惨如此!常回头看看,让我们找到人生的价值,而非自暴自弃。
常回头看看,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也有太多的人事纠纷、功过是非、恩恩怨怨,也有太多的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与遗憾。做人,做一个大气的人,需要足够的心胸、清醒的心智,走过岁月,笑对人生,淡泊自如。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没有是非,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超然的灵魂对待生活和人生。古人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远离尘嚣,淡泊名利,人生真谛方在其中。
常回头看看,人生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也许,应该属于你的“名”,得到者非你;也许应该是你的“利”,拥有者非你。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真正体现人生价值的,不是一个人名利的多少,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自信与坦诚。天空如洗,远山如黛,世界恒久,人乃烟云。看透,方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看透,大可利国,小可利家、利身。
常回头看看,是为明了下一步踏向何处;回头看,是为展望更美好的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看远,既是人生目标,又是追求过程,更是人生境界。目标引领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境界提升形象。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更加优秀。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甜苦中升华。
常回头看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生有惰性,人生常迷失。你会抱怨老天的不公,你会慨叹命运的不济;你会怨恨领导缺少慧眼,你会遗憾朋友无由背叛;数落别人的缺点你可以如数家珍,反省自我的不足你可以搜肠刮肚……所以,人生回头看,需要一定的诚意和心胸,需要一定的毅力与韧性。
常回头看看吧!
回头,身后是那片明朗的天。
回头,身后是那些智者的哲思。
回头,身后亦写着前方的路。
第二篇:常回头看看范文
常回头看看
“回头看”是一次总结、一次检验、一次警策、一次提高,也是一次飞跃;要坚持群众路线,在“改”字上下功夫。
军委和总部领导强调:“三讲”教育告一段落的党委和机关要认真搞好和深化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
整改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行统一的艰苦的实践过程。把纸上的整改措施变成实际的整改成果,除了上级党委的督查外,关键是靠本级党委的主观努力。“回头看”,就是对照中央、军委的要求和回顾和评估,看看做得如何,落实得怎样,达没达到要求和目的?哪能些问题已经改掉了,经验是什么?哪些问题还没有改或没有完全改,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深入的整改?这样,“看”一次进一步,从而把整改不断推向深入,从某种意义上讲,“回头看”就是一次总结、一次检验、一次警策、一次提高,也是一次飞跃。它既是教育的延伸,也是保证教育不走过场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像抓“三讲”教育那样,认认真真地抓好“回头看”,“三讲”教育不能走过场,“回头看”也不能走过场。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三讲”教育的重要标准,搞“回头看”也要坚持这个标准。“三讲”教育要让群众参与,“回头看”也不妨多听听群众和基层的看法和意见,不能关起门来搞。这里也有个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有的单位采取向机关和部队通报整改情况,让群众评议,请基层打分等做法,动员大家帮助和督促党委领导干部搞好“回头看”,很值得借鉴。
“回头看”必须着眼于立即改,“看”是前提和途径,“改”才是目的和落脚点。如果仅仅停留于“看”,不同时见诸于“改”,那么,即便回看“看”得再认真,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定要在“改”字上下功夫,做到标准高、要求严、敢较真、能碰硬、赏罚分明,对于言行一致,落实整改措施好的,要给予肯定和宣扬;对于说得好、做得差、整改不真改的,要严肃批评帮助,限期改正。特别是对那些群众十分关注、党委班子做了承诺而改得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必须一抓到底,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待,以取信于群众。
“水常击而波常兴”。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形成有一个过程,改掉它也往往有一个过程。原有的总是克服了,又可能冒出新的问题。可以说,集中教育有期限,整改提高无穷时。因此,不仅集中教育结束后,要系统地进行回头看,而且要把“回头看”贯穿于经常性“三讲”教育的全过程,结合组织生活、思想教育和实际工作,对照“三讲”要求和整改措施常回头看看,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党委班子的建设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进步。
基层“三讲”正面教育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代训副连连长
付春江
二000年六月二十七日
基层“三讲”正面教育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代训连排长
张爱军
二000年六月二十七日
基层“三讲”正面教育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代训连司务长
莫石桥
二000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干部莫忘常回头看看
干部莫忘常回头看看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立身不忘做人之本》。文章称,“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领导干部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为政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立身以德为本,从政以民为基,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对身边群众、社会风气也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积极引领。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再高的楼层,地基没打牢实,也是一座废楼。再大的官,群众基础不好,就不是好官。昔日魏征谏太宗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如此可看出,若忘记做人之本,人何以处世?何以安身立命?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立身、为政、用权“三不”,而将立身置于首位,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不忘“做人”,非常重视为政者的“立身”。
万事万物皆有根本。立身,当不忘做人之本。而干部则要常回头看看,看看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作风不正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看看自己是否坚决做到了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看看自己是否摆正了主仆关系;看看自己是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慕绥新、成克杰、胡长清之流曾经位高权重,本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他们丧失公仆本色,忘记党性原则,最终被人民推到,遭世人唾弃。这些腐败分子,无疑是“身歪”的典型。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任何时候都要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并常回头看看,反省反省。
身正就是要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努力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只有身正,才能“心系天下,情牵庶民”,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干部要常回头看看,时刻以“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勉励自己。惟有如此,才能作出表率。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许多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范再次启示我们,只有常回头看看,总结经验教训,时刻需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老百姓的位置,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沉之基。
第四篇:小责任也要承担美文摘抄
细节处,最能见人品。
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一天早上,他坐在操场边看书,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幕:几个学生在操场上扫地,一个姓钱的教授从他们身边走过的时候,有个学生因为扫地不注意,把扫帚挥到了钱教授的脚上,钱教授愣了愣,看了那个学生一眼,也没说什么,自己拍了拍裤管上的尘土就走开了,这个学生也没多在意,继续自顾自地扫地。
这一幕让蔡元培若有所思,他走过去问那个学生说:“你的扫帚碰到了钱教授的脚,难道你就这样作罢了吗?”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钱教授也没有生气啊!”那个学生说。
蔡元培摇了摇头说:“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以别人有没有生气来衡量的,而是你有没有多一份在意,有些小事别人虽然不会生气,嘴上也不一定会说什么,但心里却可能会留下一根刺,这根刺可能会导致别人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是偏见,从而影响你的人缘和形象,但如果你能承担起责任,让对方明白你的过失只是一种无心之失,不仅能拔去别人心中的那根刺,还会对你的印象大有改观,你现在再想想,你就这样作罢是不是真的妥当?”
“这……”那个学生点了点头,他放下扫帚走进办公室对钱教授说:“钱教授,刚才我扫地时不小心碰到了您的脚,我向您道歉,希望您别责怪我!”
“这算啥事儿啊?我哪会因为这而生气?你看,我自己不是已经拍干净了吗?你快去扫地吧!”钱教授微笑着说。当这个学生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钱教授还跟着走出了办公室,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十分愉悦。
回到操场上后,蔡元培又接着对学生们说:“看到钱教授表情的变化了吗?如果你不去解释,他可能就会心想这个学生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是不是故意在针对我哪,但是你去解释过之后,对方不仅会消除这些想法,还会欣赏你肯定你,最重要的是,你越是因为一件小事向人道歉或者解释,别人越是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诚意,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敢于承担大责任的品格,还要有敢于承担小责任的勇气和智慧啊!”
学生们听后纷纷点头,他们不仅从蔡元培那里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更被蔡元培那样注重细节的精神所折服。
第五篇:银牌也要有人拿美文摘抄
运动大概生来就要让人绝望:如果你是浪里白条,却不幸与游泳健将菲尔普斯同场,你的位置从望其项背到望尘莫及,最后是神龙见尾不见首,波心只管荡,冷月自无声;或者你天生神力,但你的对手是土耳其举重神童穆特鲁,你青筋直暴,你大吼一声,你竭尽全力,你只差没吐半口血说“再不能了”。他气定神闲,一抓成功,还卡哇咿地吐吐舌头。
各行各业都一样:出身贫寒的高斯,显然从来没参加过培优、奥赛、提高,他10岁,就发现了等差数列公式,震惊朝野;而才7岁的骆宾王——别忘了,中国人还是计算虚岁——在牙牙学语了“鹅鹅鹅”三个字之后,脱口而出“曲项向天歌”,从此不朽。
有一首诗这样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确实是迟了,有些人携带着前世的记忆,有些人生而知之,还有些人,根本就是鲤鱼精转世或者小龙王附体。大部分运动员,金牌不会与之有关;绝大多数科学家,牛顿是牛顿,他是他……就好像现在的我,明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大门不会为我打开,我该怎么做,永远放弃与文字的情爱吗?
我最近在看李长声的《日边瞻日本》,他在里面说某作家:“没什么名气,像众多的作家一样,是给著名作家和流行作家垫底的,不然,就那么几本名著或畅销书可构不成文坛。”我就笑起来,像在说我一样。
有一段时间,我很质疑自己的写。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亲子论坛上说到自己的孩子,都是“聪明、活泼、健康”,哪里有这么多聪明人?行年至此,我已经明白我其实没有才华,上帝在打发我投胎的时候,较敷衍了事。承认这个,令我难堪,但我决定对自己诚实。我写了这么多年,我写得又不好。这世上的垃圾书已经满坑满谷,多我一本意义在哪里,我何必要写?
后来有一次,我走进人生的幽林,最痛楚的时候,是阅读给我以安慰。我不能看艰深的著作,因为痛令智昏,我的脑子不够用了。我就看随便杂志上的心灵鸡汤,忽然被一句话击中,掉下泪来。
那一刻我明白了:只要我曾经安慰过一个人,有一个人,从我的写作里得到过益处,因我的文字哭泣,我就没有白写,不算白来世上一遭。而我,深爱这个行业,像爱有夫的罗敷,不愿意还她明珠双泪垂,愿意一直一直追求下去。
银牌也需要有人拿。在人生的赛场上,最重要的可能是超越自己,永不言弃,永不言倦,永不言辱,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