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蛙吃害虫》的教学反思
在数学中,教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渲染了课堂氛围,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注重了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有益动物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青蛙的重要性。
2、利用小棒、计算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多种算式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开拓他们的思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第二篇:《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儿童主体性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所以在计算教学中,不仅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目标。
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能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我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实践。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新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等,正符合小学生好奇、好思、喜新的心理特点。为使课堂教学之始学生的学习心理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利用“青蛙吃害虫”的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2、动手操作,互动交流,探索新知。数学中动手操作是体现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有效方法。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拨计数器、摆小棒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3、应用拓展,发展能力。《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我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让学生帮“向阳小学一(1)班的同学”解决困难。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椅子这么少哪里够啊,还差12把椅子呢。”有的说“可以去借12把来,这样就够了。”还有的说“再去借椅子,会不会来不及看电影啊?还不如把这4排椅子排紧一点,一排多挤3个,不就行了。”“也可以后面的同学坐着,再一人多抱一个。”……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不但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更高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
总之,新教材的实施应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发展中的人,一个充满情趣的人和一个完整的人。只有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活力。只有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才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和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青 蛙 吃 害 虫 教 学 设计
灵璧县永定小学 李玉新
一、教材分析
《青蛙吃害虫》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4—25页。本课结合“青蛙吃害虫”的生活环境,在这一具体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82人,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前两节课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本节课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算法的多样化。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学具准备
小棒。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1)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2)到底是不是青蛙,我们一起来看屏幕。
(3)出示两只青蛙,蹦跳三下说:呱呱,猜对了,你们真棒!
2、今天啊,青蛙它们说要出题来考靠你们,怎么样?有信心吗?(1)你们瞧,(出示田地)它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呢?(2)它们会在田地里干什么呢?
(3)板书:青蛙吃害虫。(4)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5)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6)那同学们现在看看这两只青蛙,他们已经吃了很多害虫,你们看他们的肚子胀胀的,你们听他们在什么?(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我吃了30只害虫)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的办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该怎样列式计算?(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 86(只)
②同学们真聪明,能一下子就把得数想出来,如果我们把算式放在计数器上,那该怎么拨珠呢?
③电脑出示:首先先拨56,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 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那3个十该在计数器上怎么拨?(电脑出示拨3个十的答案)现在看看计数器是多少(86),所以56+30=86。
④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2)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②对,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出示电脑)先拨5个十和6 个一,那减去30,我们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通过想方法,这样才能很快的把得数算出来,对不对?不过,这时,小青蛙好象又有了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瞧!(看电脑)原来是池塘旁边有棵树,有两只啄木鸟正在辛勤地工作呢!你们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捉害虫)对,它们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为我们人类除害,那我们也要怎么对待他们呢?(要保护它们)很好!现在小啄木鸟说:我吃了22条虫子了,大啄木鸟说:我比小啄木鸟多吃了10条,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吃了多少条吗?你们知道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吗?讨论一下,怎么样列式计算?
板书:22+10=32(条)
2、这时小青蛙又游啊游,看到了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电脑上的嘴巴张张,配音乐),好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这是你们看,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板书:38-5=33(只)
3、这时小青蛙说: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现在我要通过荷叶跳到对岸,你们帮帮我,好吗? 游戏《青蛙过河》。练习第三题。
4、同学们,你们帮青蛙解决了问题,小青蛙说:小朋友,谢谢你们!老师收到了一个求助信息,想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困难,你们愿意吗?信息上说:永定小学的学生要到展览馆去参观画展,展览馆只有30把椅子,但是永定小学却来了8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椅子够不够他们坐呢?还缺多少把?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赶快帮他们解决!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1.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青蛙吃害虫”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学习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信鸽送信游戏的信箱和“信”。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独立完成第1题,校对时选几道说说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可以算出得数后再比较,应鼓励学生根据左右两式的关系直接比较。)
3、指导完成第2题。
(1)小朋友,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
(2)谁来当播音员预报一下北京、上海的温度?(3)这个温度表示什么意思?(4)温差的意思是什么?(5)列式计算北京、上海的温差。
二、解决问题
1、第4题。(1)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2)第一小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两种玩具计算,再全班交流。(3)第二小题,可以计算也可以估算。
2、第6题。
(1)出示图,数出唱歌、跳舞、弹琴的人数(2)提出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3、第7题。
(1)出示情境图,小组合作完成。(2)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3)列式计算。(4)汇报交流。
三、游戏:信鸽送信。
1、教师在讲台前摆放5只信箱。
2、把算式卡片分发给学生。
3、讲解游戏规则。
4、进行送信游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进步?这些进步是怎么得到的? 教学反思
本课能认真的与学生整理学习内容并较好的为学生整理计算方法,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区别不同,使学生懂得在计算中,要认真看清符号,要看准数位。不仅如此,我还注重学生看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能认真的有价值的挑选合适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做到课堂上扎实而有效。
第四篇:《青蛙吃害虫》说课稿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青蛙吃害虫的一幅主题图引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情境图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分析:
学生喜爱小动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
由情境图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底是个小动物,你若猜对了,它就出现在课堂上,愿意猜猜它是谁吗?(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瞧,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班上,它们正在比赛吃害虫呢,我们快来看看!(教师粘贴青蛙吃害虫情境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条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条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条害虫?56—30=
2。谁愿意帮助小青蛙解决这些问题?
用计数器拨。(边演示边说:先拨上56,再在十位上拨上3,表示30,计数器上的是86。)
3。交流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呢,你们谁愿意说说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青蛙每天吃害虫吃累了,就会到荷叶上去休息,这不,正好有38只青蛙在荷叶上做游戏呢!谁能看着这两幅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讲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并解决问题列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说说理由。(33+5=3838—5=33)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青蛙吃害虫》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4—25页。“青蛙吃害虫”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加减法打下基础。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电脑演示的动画中,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并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加减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和爱护小动物的德育教育。
三、教法、学法的确定及依据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四、教学流程设计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2)合作探究;(3)巩固提高;(4)拓展延伸;(5) 评价体验
五、具体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快一年了,我知道大家都是猜谜高手,现在老师有个谜语,大家愿意猜吗?
师:出示课件“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师:(出示课件:画面先后蹦出两只青蛙,蹦跳三下叫道:呱呱)同学们猜对了,你们真棒!今天哪,这两只青蛙就陪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再次探索数学王国里面的奥妙)今天啊,这两只青蛙它们说有问题向你们请教,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解决吗?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可爱的小青蛙们正在忙什么呢?
(设计意图:用课件以用猜谜语的形式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整节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播放课件):同学们,你们一边听一边看,我们能搜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那么请你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有以上问题的纸条)
师:同学们真棒!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奥秘,相信大家一定都是勇敢的小探索家。
(一)探究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师:我们先研究第一问题,谁来列式?
(指名列式引导学生计算)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了计算方法。(拿起计数器)如果我们用计数器来计算,该怎样操作呢?(学生有些疑惑,在下面小声讨论)现在老师就交给大家用计数器计算的方法:(出示课件演示操作过程)首先来拨56,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那3个十该在计数器上怎么拨?(电脑出示拨3个十的答案) 现在看看计数器是多少?
师:所以56+30=86,单位是只。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一起研究一下第2题和第3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2题和第3题。
(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中,都很认真,都挺喜欢发言的,下面请各组派一名同学汇报以下你们学习的成果吗?
师:好,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出示课件,演示),所以呀56-30=26.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三、巩固提高
师(出示课件):我们在计算时,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就会很快计算出结果。啄木鸟听小青蛙说大家很厉害,也想考考大家,我们分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即对又快。
(小组学习、交流、相互订正)
师(出示课件):为了祝贺大家的聪明智慧,38只小青蛙举办了演唱会,一曲结束后跳下去多少只青蛙准备下场节目呢?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吧!
(先独立完成,同座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这时小青蛙班长说:“同学们,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好不好?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件)
(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师随即在电脑上完成)
(设计意图:延续“青蛙吃害虫”这一情境,设计、组织了一系列充满童趣的练习,激发学生巩固计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对于练习题的订正是否过于细致,因而使课堂密度减小。)
四、拓展延伸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了朝阳小学老师的求助信息,朝阳小学有42名同学来我校参加献爱心活动,可我们学校会议室只有30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把答案告诉老师。
师:你们都很聪明,不光是小青蛙佩服你们,老师也佩服你们了。
(设计意图:练习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渗透了“生活无处不数学”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从小培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是否可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学生可以完成的实践活动。)
五、评价体验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过去了,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学习的快乐,现在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现在看看这两只青蛙(出示课件),他们已经吃了很多害虫,你们看,他们的肚子胀胀的(青蛙的肚子胀两下)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对,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遵守你们的诺言保护好自然环境,做一个有环保意识的好孩子,同学们再见!(放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3
我在设计和执教《青蛙吃害虫》一课时,本着追求实效,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为了在课的开头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抓住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所以就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导入,我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说:“今天老师这就有一个谜语,看谁呀能很快猜出是什么?大家可要认真听呀!”孩子们马上各个兴致勃勃,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当我把谜语刚刚说完时,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青蛙”。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对于教材中的情境图我做了一个小改动,就是为这两只小青蛙起了名字“青青”和“蛙蛙”,目的是将两只小青蛙有所区别,这样,在后面环节“提出数学问题” 时,孩子们表述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更加感兴趣。对于情境图中的两条数学信息,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没有把信息直接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找一找,说一说,因为孩子们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再熟悉不过,几乎成了一个定式,如果我此时改变一下策略,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经过思考以后,我把这节课要用到的数学信息提炼出来,通过我的表述让学生获取信息。所以我就以两只小青蛙的口气说出“青青吃的害虫的只数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6。”和“蛙蛙吃的害虫的只数是一个在10至50之间的整十数。”让学生进行猜想,孩子们都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青青吃了56只害虫。”在猜测蛙蛙吃的害虫的只数时,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准,我就用“多了”或“少了”这样的词语来提示学生,所以孩子们也顺利的猜出是30只害虫。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挑战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前面知识进行复习,唤起那些注意力,还没有集中到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意识。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参与热情很高,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但这还是我的一个尝试,在新课导入环节中还有那些好的方式方法,同样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呢?希望听到各位老师宝贵的经验,谢谢大家。
第二个环节“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当上主人后,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在提问题时,由于是一年级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还不强,所以提出的问题有的时候是不合理的,比如,有的同学就提出了“青青比蛙蛙少吃了多少只害虫?”这样的问题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出现的,尤其是思维能力稍弱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所以在教学时,我在这里没有怕浪费时间,而是用了一些时间引发学生思考 ,究竟应该怎样提出问题,到底是多多少还是少多少?在学生互相交流中让提出错误问题的学生明确,根据数量的大小,和比较的关系,来确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样就使部分学困生得到了关注。经过引导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青青和蛙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青青比蛙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和“蛙蛙比青青少吃了多少只害虫?” 在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我原本的设计是让他们从中自由选择一个问题,师生一起解决,这也是为了体现教师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但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老师给我提出的一个疑问:当学生对解决哪个问题的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感觉到了,40多个孩子,意见不可能一致,为了统一意见,在这个地方也的确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为了优化教育资源,莫不如改为在老师的引领下,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这里,很感谢这位老师的建议。
另外在教学时我还有意识地在一个同学提出问题以后,让其他学生大声把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复述,目的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即将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接下来是“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环节。本节课虽然是一节新课,但对学生来说,所学知识未必是新知,因为我们班学生基本上都有较好的学前教育基础。所以在解决第一个问题“青青和蛙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时,学生脱口而出“56+30=86”,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还把结果都一并说出来。当时我就想:学生已经会了,还有什么兴趣?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再次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将计就计,我只能顺着孩子的思路,将结果板书出来。计算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计算方法的研究才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只能用老师质疑,请学生当“小老师”的办法,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就一脸糊涂的样子说:“可是老师却不明白 56+30为什么会等于86,你能想出好方法说服我吗?请大家先独立想好说服我的方法,然后把你的好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听老师这么一说,孩子们果然又来了精神,学习热情再次被激起。孩子们纷纷的把各自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在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巡视,了解到孩子们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全班交流时,孩子们都成了我的小老师,我也自然成了学生,不懂就问,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孩子们的第一种算法是用竖式计算,我请这位学生进行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我听出学生表达上的一个错误“5加3等于8”,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为了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并没有直接提出来,而是用请教的口气提出疑问,经过我的“不耻下问”孩子们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信心。抓住这个兴奋点,我又问:“用竖式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谁能提醒大家?”孩子们总结的“数位要对齐”,“横线要用直尺”,“加号要写在左下方”,“要从个位加起”,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真的很全面。
学生的第二种算法是利用计数器计算,我用期待的目光,认真的倾听,孩子讲解起来信心十足,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得以调动。当我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后,问到其他同学们是否听懂了的时候,另一个孩子举手问到:“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而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呢?”这真是个有价值的好问题,在我的预设中,如果学生不问,我也是要问问的。抓住机会,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使学生们思维火花得以碰撞。学生的第三种算法是口算的方法,“50+30=80,80+6=86”,学生很巧妙的把新知识转化成前面学过的“整十数相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等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的第四种算法是利用小棒来计算,我还是请学生做“小老师”到实物投影前边摆边讲,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学生给我当老师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提出质疑,让他们来解决,这样,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很好。
在确认学生没有其它算法后,我先是对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予以表扬,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信心,又让学生对算法进行了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并提醒他们计算时一定要认真。
在提出问题环节,我用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环节,我用装糊涂质疑,请学生当老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还可以怎样做,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呢?很想从各位老师处得到借鉴。谢谢大家!
接下来是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对于学生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我想如果再按部就班的让学生列式解答的话,课堂形式就显得过于单调,再加上此时时间过半,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慢慢的开始分散了,为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直接将机灵狗所列的算式“56-30”引入情境中,问:“大家看这个算式,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终得出,可以解决“青青比蛙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蛙蛙比青青少吃多少只害虫?”两个问题。经常变换教学策略,孩子们新鲜,学习兴趣自然上来。
我又问孩子们:“你们会计算56 — 30吗?谁能像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样把你的好办法说一说?”在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孩子们也是说出四种算法:口算的方法,50-30=20,20+6=26;竖式方法;摆小棒方法;用计数器计算。
接着我为孩子们安排了一个他们非常喜欢的课间律动,让他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跳,给孩子一个大脑休息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后面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这一教学环节中,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所以,我没有再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只给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给学生同桌互相交流的时间,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也都会说,而且说的时候有了前面要求说完整话的铺垫,这里学生说得都很好。
计算教学真的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因为算法总是那么几种,重复地叙述,必然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可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谢谢大家。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在练习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56+30”和“56-30” 两个算式的特点进行观察,尽而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就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并在板书中体现。在练习题的安排上,由于前面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就用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所剩时间真的很有限了,我只安排了两道练习题。
练习第一题我先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并写出计算结果,再用开火车的形式集体订正。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道再普通不过的练习题呢?我的想法是,本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在这其中,我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整节课学生说的很多,在练习环节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但我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此时静下心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将各种算法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并落在笔头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由想到做的过程。
练习第二题是利用“50、20、16、86、46、10、76”七个数写出得数是66的算式,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再有这一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鲜,趣味性强,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然就会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得到了激发,老师心目中认为的难题,就有可能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题目了。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得到提升,我在后面又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任意说出得数是66的算式。在后面谈收获的环节,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说的很多,有说自己学会了什么的,也有说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后,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三种图案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卡,分层次发给孩子们来完成,目的是将趣味性融入到枯燥的计算中,作为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注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这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的一节课,我和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一节课。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4
《青蛙吃害虫》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这是一节数学计算课,在计算课的数学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紧蜜联系,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和想法,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较为灵活,加之孩子天性中对小动物的喜爱,因此,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遵循着这样几个设计思想: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的呈现是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片段,教学中我将教材中静止的主题图改编成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巧妙、生动的将知识点和环保及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融汇贯穿于教学情境中,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同时有效的激发,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我改变教材中问题直接呈现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讨论、合作、获取、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3、在加减法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数器、小棒等教学用具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节课还存在着值得改进和思考的地方:
1、是否可以考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寻找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不易集中,但是他们对于实践动手类的活动兴致比较高,比较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是否可以考虑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组织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使其在动中学,在动中理解,在动中掌握。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如何把握教材,确定目标。《青蛙吃害虫》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第三次探究与学习。请看教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
二、说学情
根据以往多次听课,对课堂的信息观察我发现如果依照教师用书的建议,在探索如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拨计数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教室里可能会一片混乱,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我们来看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难收回;喜欢思考问题,但言语表达不清;喜欢回答问题,也喜欢安静地聆听有趣的故事。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计算体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一些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理解算法,即数位对齐的意义。
三、说教法和学法
再来说说教法和法。本节课以共同探究为主线,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情景,激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好表现、求成功的心理,而且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和喜欢提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情感体验—主动思考—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铃声一响,我激情饱满的走进教室,“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猜中了我们就能去数学王国学习新的知识。”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青蛙是一种有益的动物,它会帮助农民伯伯吃掉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板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最喜欢的动物着手,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下面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最好的导具。教学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你从这幅图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肯定会提到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问题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或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这个环节,让学生独自提问题,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交流方法,探究新知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列出算式56+30,那么到底等于多少了,我们请计数器来帮忙吧,先拨上56,再加上30。青蛙的儿子小蝌蚪不知道30到底该加在哪里?同学们有没有知道的啊?来看看青蛙爸爸是怎么回答的。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加在十位。十位上的5加上3等于8,十位上就是8,个位上仍然是6,所以56加上30就等于86,你学会了吗?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学生列出算式56—30,出示计数器,怎么样减去30?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一定知道是十位上去掉3粒珠子,小蝌蚪也和你们一样聪明,它也学会了。本环节利用小蝌蚪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再用青蛙爸爸地回答,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啄木鸟也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鸟,我们也要好好保护它。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今天我们的新知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就已经学完了,同学们都会算了吗?现在让我去智慧岛接受挑战吧!本环节我设计必答题、开火车、和聪明题,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时检验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孩子们,青蛙工作了一天,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这节数学课就要结束了,你有收获吗?说来听听,看谁的收获最大!
板书设计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6
教材分析:教材利用青蛙吃害虫的一幅主题图引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情境图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分析:学生喜爱小动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由情境图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底是个小动物,你若猜对了,它就出现在课堂上,愿意猜猜它是谁吗?(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瞧,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班上,它们正在比赛吃害虫呢,我们快来看看!(教师粘贴青蛙吃害虫情境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条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条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条害虫?56-30=
2.谁愿意帮助小青蛙解决这些问题?
用计数器拨。(边演示边说:先拨上56,再在十位上拨上3,表示30,计数器上的是86。)
3.交流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呢,你们谁愿意说说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2、25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青蛙每天吃害虫吃累了,就会到荷叶上去休息,这不,正好有38只青蛙在荷叶上做游戏呢!谁能看着这两幅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讲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并解决问题列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说说理由。(33+5=3838-5=33)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五篇: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励,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它自我介绍一下。
跳跳蛙: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跳跳蛙。我想带大家去玩玩,你们想去吗?(出示课件)
跳跳蛙首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
跳跳蛙:如果你们答对了,小蝌蚪就会变成大青蛙了!
口算。(出示课件)
30+20 32+5 83+6
70-6088-5 39-
4师:那你知道青蛙喜欢吃什么?(板书课题:青蛙吃害虫。)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过渡:小蝌蚪变成大青蛙以后,开始练习捉害虫了,.看,有两只青蛙正在争吵谁吃的虫子更多,(出示主题图),你们想知道吗? 师:大青蛙吃的虫子数量呀,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 5,个位上是 6,猜猜它吃了多少条虫子 ?
小青蛙吃的虫子数量呀,是一个整十数,在 10 条和 50 条之间,猜猜看!)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 3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2)探索计算方法。
① 出示选择的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会列式呢?
生: 56 + 30。师: 56 + 30 = ? 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课件再次演示方法。生 1 :摆小棒: 5 捆加 3 捆是 8 捆,再加上 6 根,合起来是 86 根。生 2 :把 56 分成 50 和 6,先用 50+30=80,再用 80+6=86。生 3 :从计数器上拨珠:先拨 5 个十和 6 个一,再加 3 个十,合起来是 86。
师 : 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 , 你们明白了 , 老师也明白了 , 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 30 中的 3 要加在十位上?
师强调: 30 中的 3 在十位上,表示 3 个十。
②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害虫? 怎样列式? 生: 56—30=
师: 56—30= ?该怎样计算呢?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56—30= ?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过河”。(课本第 54 页第 4 题)、课本第 54 页的练一练第 1 题
(1)观看啄木鸟吃虫子.(小啄木鸟说我吃了 20 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 32 条虫子)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跳跳带着我们继续前行,看到了 38 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课本 54 第 5 题)青蛙们唱完了,有的已经回家了,你们看!荷叶上这时还剩下几只青蛙?(5 只)那么谁知道跳走了多少只青蛙?怎样列式计算?、课本第 54 页第 6 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跳跳蛙的带领下,结束了快乐的旅程。刚刚老师收到了一个求助信息,想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困难,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第 6 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