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2023-0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铺垫。

学生分析:

本节课学生对数位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是在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经验,本节课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一填。

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口算。

32+5= 70-60= 78-6= 39-4= 6+3= 88-5= 30+20= 83+6=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仔细听,老师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青蛙)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揭示课题:青蛙吃虫子)

(设计意图:在情景引入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课件演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出算式:56+30=

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全班汇报交流。

(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2)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

(3)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要加在十位上呢?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汇报交流。(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解答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56-30= )

师:56-30怎样计算呢?(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意义。)

5.小结规律

师: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到的结果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过渡:对保护自然起到好作用的动物不仅有青蛙,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大树生病了要找谁来帮忙呢?(啄木鸟)现在就有两只啄木鸟正给大树治病呢!请看!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说算理。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1)过渡:在大自然中益虫和益鸟是有很多的,杜鹃、喜鹊、黑枕黄鹂这些都是。它们出了一些计算题考考大家。

(2)独立完成,开火车汇报。

3、完成练一练第5题。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和青蛙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下,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吃多少只害虫?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教学反思:

青蛙吃害虫”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2

课题名称

《青蛙吃虫子》

内容分析

《青蛙吃虫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铺垫。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口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此外,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陈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在青蛙吃虫子的具体情境中,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演示过程,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难点

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评价设计

1、通过在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中,学生能否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评价目标1的完成。

2通过学生能否用语言完整描述摆小棒、拨珠的过程和说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来评价目标2达成。

3、通过练习题解决问题来成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对,青蛙。青蛙可是吃虫保庄稼的能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青蛙吃虫子。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⑴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怎么计算?

②同伴合作:

1、先自己独立思考

2、再把你的算法用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拨一拨等方式讲给同桌听!

③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回想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在摆过程中那一步你能看出来是50+30=80?

那在拨计数器过程里你有又是怎么看出来50+30=80?

为什么30里的3要和56中的5加在一起?(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小结:大家展示的这么多算法看似都不一样,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在计算上是有相同的地方,还是有关系的。

计算完毕,别忘了写上单位和答语。

⑵接下来,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56—30=

②小组合作解决完成。合作要求:

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把你们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组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吗?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都计算了56—30=26。真了不起。

③对比:这么多方法,你知道他们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看来大家不仅会动手做,更会动脑思考。

一起来口答。

④56—30=除了可以解决“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之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

⑶对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不同

关于青蛙的问题,我们先解决到这里了。

来看一组题,34+20=34+2=?谁能口算出答案?口算方法上什么不同?

71—10=71—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加减一位数在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时,一定要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2+6=43+30=76—60=78—5=?

2、看到同学们这么棒!小青蛙为大家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能根据图意讲个数学故事?怎样列式?

四、小结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青蛙,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吧!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 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 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谁会去给他们治病吗?(学生会想到啄木鸟)那么谁又常在稻田里捉虫子保护庄稼呢?(学生会想到青蛙)

师:是啊,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哦!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生活认知,以抢答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得到数学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生: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综合现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计算方法: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在这几种方法中,有没有最简洁的方法呢?和老师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师: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还有不同的减法问题吗?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谁知道这两个减法问题该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

教学过程与计算56+30相同。

[设计理念: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比较中培养了优化意识。]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创设青蛙跳远情境),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53页第三个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巩固和总结。)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3、青蛙们忙忙碌碌,大森林里的啄木鸟可也没闲着哦。快瞧!(出示练一练第一题,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4、师:同学们,青蛙除了捉虫子,还有最厉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热闹呀!(课件出示连一练第五题)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5、淘气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学去郊游,一人一瓶,可只有30 瓶矿泉水,你知道还差多少瓶水吗?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一直能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帮老师解答: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做好后需要仔细检查。

生4: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生5:就是个位要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26(只)

个位要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60+30= 90-50= 83+5=

4+65=

80-70= 87-3=

80+6= 44-4=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哪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图)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了些什么?(播放青蛙吃害虫音乐)

师:小青蛙是有益动物,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吃虫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板书:56+30= 讨论算法:

1摆小棒的方法:56是5个十和6个一,用5捆和6根来表示,30是3个十,○用3捆来表示,要把它们合在一起,5捆和3捆合在一起是8捆,也就是8个十,即50+30=80,再把8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就是86,即80+6=86。

2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5个十加3个十也就是8个十,即50+30=80,再把8个10和6合在一起,结果是86。

板书:56+30=86(只)师:通过演示,我们发现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答:略

(2)求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56-30= 讨论算法:

1摆小棒的方法:56是5个十和6个一,用5捆和6根来表示,再从,从56中○减去30,30是3个十,用3捆来表示,5捆减去3捆还剩2捆,也就是2个十,即50-30=20,再把2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就是26,即20+6=26。

2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减去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去3个珠子。5个十减3个十也就是2个十,即50-30=20,再把2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结果是26,即20+6=26。板书:56-30=26(只)师:通过演示,我们发现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减,即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减。答:略

3.算一算,说一说。

先让学生计算34+20=,34+2=。并说一说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可借助小棒或计数器来说明。再计算71-10=,71-1=。

师归纳: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动物吃害虫吗?(啄木鸟)现在同学们看大屏幕。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它们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条虫子? 2.练一练第2题。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我请一位同学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来计算,可以吗?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请同学们先在书上填好,后集体订正。5.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纷纷跳进水里回家了,荷叶上现在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练一练第6题。请同学们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 56+30=86(只)56-30=26(只)

想: 50+30=80 想: 50-30=20 80+6=86 20+6=26 答:一共吃了86只虫子。答: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26只虫子。

下载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青蛙吃虫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53~54页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辛红艳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然后,用计数器帮助......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推荐)

    教 学 设 计 《青蛙吃虫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53~54页教材 执教者:张颖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53、5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 《青蛙吃虫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通......

    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 彭林玲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 一、 教学内容 《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54页) 二、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