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趣杂文随笔(范文模版)
夏日的午后闷热无风,我们行至老旧的绿皮火车,觅得一处阴凉。
那些老照片,我见过的,那时的老街还不是一条新修的长街,也与现在大不相同。
我不觉得那时候有多好,也不觉得这时候有多好。
我设想过,我们在不同年代里不同的际遇,当然,画面多的还是只有我自己。
若我那时初见你,我会穿着浅色的罩衫,黑色的裙子,我假设我的眼睛要更会说话,我假设我的学识要更加广博。我假设你那时是谁家的小姐,我假设你可能是海归学生。
然而我们还是会买一串学校不准许我们佩戴的花头绳,再买两份巷子口四分钱一碗的绿豆汤,在谈起国是时压低声音,在谈起某家的少年时,语含羞涩,压低音量。
平凡人自有平凡人的乐趣。
也许每个年代里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生逢其时,现在倒是有些艳羡那些“枯坐终日,极无聊赖”的日子。
但日子,从来都是日子,人们依旧忙忙碌碌,依旧徘徊于学术与困惑之中,依旧奔波于柴米与油盐之间。
现在的过去,亦是鸿爪雪泥,亦是回不去的往昔。
第二篇:旧巷猫杂文随笔
他拉了拉身上有些破旧的衣服,理了理头发,一边到处望着,一边漫无边际地走着。“站住,偷东西的小偷!”奕辰抬起头,只见一群人从远处跑了过来,他有些疑惑,快步向前走去。
“看你往哪跑。”一群人围在一起,奕辰挤了进去,“麻烦让让,”他看见一个小女孩蜷缩成一团,手上还拿着一个吃了一半的面包,而一旁高大的男人怒气汹汹地站在女孩面前,还粗暴地拉扯着女孩的手臂,只是女孩一直盯着奕辰,“叔叔,发生什么了?别这样对她。”奕辰迟疑了一下,却将女孩保护在身后,眼睛里流露出无比的坚定。“走开!没你事!她偷了我的面包。”男人很是生气,上前准备将奕辰拉开。“她是我……”男人停住了,还是凶神恶煞地死盯着他,“我妹妹。”奕辰很没有底气地说出这句话,接着便低着头,一言不发。
“你妹妹?那好,她吃了我一个面包,还没给钱。”男人重重地伸出手,一脸不屑。奕辰咬紧牙,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我给!”他摸了摸口袋,摊开手,只有一枚硬币在手上反射着太阳光。他撇了一眼,厌恶地转过头,一把抓走奕辰手里的硬币:“这次饶过你们,下次……”他瞪了几眼,就走了,人群也散了,只留下他们两个。
只是两相对视了一下,奕辰便伸出手把小女孩从地上拉起来,他笑着询问女孩的伤势。“你…是谁?”女孩顿了顿,断断续续地问着,她的眼睛倒映着温暖的阳光,“我…不认识你。”奕辰有点疑惑,愣了愣,“你的眼睛…真好看,”他摇了摇头,回过神来,“不不不,我是说,你很可爱,我应该帮助可爱的女孩子的。”他又笑着挠了挠后脑勺:“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奕辰。”女孩皱着眉,想了想,“我…记不到了,”她有一点失望,“什么…都不记得。”
“不记得了吗?那我给你取一个名字吧,好不好?”女孩点点头,“那…就叫…颖儿吧”
第三篇:情怀可如当时旧杂文随笔
那天,我一个人回到儿时的村庄。
曾经儿时的村庄,已然改变了模样。行走在陌生道路上,找不到方向,询问了村里的遇到的人,大多数都是茫然的看着我,他们并不认识我是谁。心里莫大悲哀,为什么,回家,还必须要问路?心里无言的疼痛。
母亲带我离开这个村庄的时候,我还是懵懂的年级,许多的记忆,恍惚只是在梦境里。
我曾经在梦境中,一次次梦到一个偏远的村庄,一条清清的小河,大片的橙子园,还有老屋前高大的柚子树,还有一株广玉兰,一切历历在目。
如今,我一个人回来。我离开这里时候,母亲带着我,一步三回头。我回来时候,母亲已不在,物是人非事事休。
小河还是那条小河,只是修整了,加宽了,砌了整齐的水泥围栏跟台阶。小河里的鱼儿还是曾经的模样,快乐的游来游去,仿佛鱼儿从来都没长大。如今小河边穿着高跟鞋亭亭的我呢?可还是曾经那个丑小丫?
时光倒退,一些记忆片段,柔软在心底。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曾经的小女孩,光着小脚丫在小河边跟父亲玩水,晒得黝黑,跟个野小子一样。那个时候,我想我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每次玩到夕阳西下,总会有一个宽厚的背,背我回家,我记不得他的面容,可是我知道他是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如今,小河依旧,鱼儿依旧,阳光依旧,可,人已不是当初。
小河周围是大片大片的橙子园,有的橙树垂垂老矣,沧桑的枝条,无言的上伸天空。有的被新树代替,生机蓬勃。可我依然对那些沧桑的橙树,心生怜惜。我想,或许吧,或许那些沧桑的橙树,是父亲那一辈叔伯所种下。我还记得曾经家里还有一片橙园,父亲,母亲在橙园里忙碌,可是如今我找不到那片橙园的位置。
村庄里修了许多房子,路也大部分改变,我找不到曾经老屋。在村中的老榕树下,问几位聊家常的大妈老奶奶,她们疑惑的望着我,其中一位老奶奶仔细打量我许久,然后颤颤巍巍的问我是不是秀莲的闺女?秀莲,是母亲的名字。
听到母亲的名字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我的眼泪一下就漫上眸子。追究这个村庄里,还有人记得母亲的。
老奶奶拉着我的手,望着我,嘴里一直念叨∶像,真像,跟秀莲年轻时候一个模子。眼睛一模一样,像,真像……秀莲那个时候人好,又勤快……
老奶奶慈祥的絮絮叨叨说着,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漫上眸子,红了眼。
断断续续的听着老奶奶说着那些关于母亲,父亲的一些往事,那些前尘往事仿佛来自另外一个时空,而我在时空这一端,父母在时空那一端,遥遥相望,却又隔着无言无语,隔着万水千山。
凭着老奶奶的指点,我找到了父亲曾经的老屋。一栋破旧不堪的房子,年久失修,墙壁风化,门窗锈迹斑斑。听说后来爷爷奶奶住着,后来爷爷走了,再后来小叔在小镇修了新房,奶奶就跟小叔去了镇上。唯独留下这老屋,无言守候。
我在想,它摇摇欲坠,又无言守候,可是在等我回来?可是,终究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父亲早已离去,母亲也离我而去,只剩下天地间我自己一个人。
我一个人,泪眼婆娑站在老屋前广玉兰树下,泣不成声。母亲曾经一次次告诉我,我出生时,父亲视我若珍宝,父亲曾经在屋前窗下种下广玉兰一株。如今,广玉兰绿荫如盖,曾经的一切已然只能在梦中。
记得老屋后曾经还有一个菜园子,园子里四季蔬菜,母亲一身蓝布衫一头长发盘起来,很美。我绕到老屋后,菜园子不见,只一大片南竹,郁郁葱葱,仿佛菜园子从来没存在过。
我问自己:
谁能,还给我,还给我的过去?
谁能许我,重回那段旧时光?
那年,你让我何地寻找?
清风无言,唯有老屋前广玉兰年年花开依旧。
这一刻,独自一个人在儿时的村庄里,在幼年时有父母左拥右抱的老屋前,酸楚难禁,黯然泪下。
后记:
黄蕊如金春雨后,篱落疏疏,隔叶人消瘦。犹记那年携母手,菜花丛中蓝衫旧。
可惜流光难再有,泗梦殊途,已怯东风扣。灼灼芳菲风送走,谁怜孤女眉山皱。
第四篇:竹趣抒情随笔
前些年教书,中学课本里有《井冈翠竹》一课。那篇课文是作者通过描写竹子,赞美井冈山人以及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昂扬不屈的斗争精神。其立意高远不说,单是对竹子的描写让我曾经震撼过。
后来又读了苏东坡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耐”。更产生了诸多想法,如傍竹而居真的能让人脱俗还雅吗?
本人一向是苏老夫子的粉丝。所以,从此便努力在自家宅院里挤出一块空地来植几枝竹子,试图让自己也雅起来。现在看来当时然有附庸风雅之嫌,但的确收益良多。
因为我本浅簿之士,所以首先讲的是视觉享受。竹子的形象郁葱葱的,越是冬天越显得苍翠。要知道在我们淮北老家冬天是难得一点绿的,所以一到这时我的心就荡漾不己已。其次,时有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之韵;时有暗影浮动,静谧清灵之妙。此时,对竹览卷那是何等的惬意潇洒。如果有客来访,竹园茶叙更是別有一番情趣。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再有外出的机会就特别关注竹子。
浙江千岛湖一行,特别是到桐庐看那漫山遍坡、高大挺拔的江南毛竹,笔者颇感气势雄伟,天广地寛。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游扬州“个园”,在那古老的建筑群落里,犄角旯旮,沟边路旁遍地植竹。我在遐想之余,又有几分眼红当时园主人两淮盐商黄至筠的富有和雅趣。
游苏州穹窿山孙子故里,我似乎在竹林深处看到了中外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孙武潜心著《兵法》纸上挥师雄兵百万时那起伏的胸膛和深篴的眼神。
游无锡《三国城》诸葛故居时,我仿佛听到从竹林深处那低矮的茅舍里传出悠悠的《梁父吟》乐曲声。又仿佛听到智慧之神那纵谈天下的侃侃高论。
但遗憾的是,甴于本人的寡闻孤陋,至今还没能谋得苏轼故居一面。四川是竹子的故乡,想必那里更是竹傍人生,人伴竹长,天地合一的绝佳境地。
这些人中之龙呀!他们的雅,真是雅到了极至。
身游神往一番,我又回到了现实,我又回到了我的竹园。大概因为我的胸无点墨,身在竹中不知竹的缘故。我家的竹园咋看咋没有郑板桥诗画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派头和定力;咋看咋没有画家笔下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竹”的那种脱俗灵动的身影。于是乎,我也东施效颦一把,每天闲暇都要到竹园里看看,以期达到“胸有成竹“的特效。不想,还真有了发现。
首先我眼见了“春芛出土”的盛况。每年农历三丶四月间,竹园里头天晚上还好端端的一片空地,第二天一早便有一枝竹芛挺出。半尺多高,浑身水淋淋的,嫩的出奇。但给人的感觉,她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据说竹子的这种力来自她的根。
竹子的地下部分称“竹鞭”。所谓“鞭“就是节节状。因此古人有赞竹子说“未出土时先有节”。当然这个“节“除说竹根的生长状态外,还另有深意。他们把这个“节”又比作人的“高尚品德和操守“。后来又有人把在恶势力面前,不为物动,不为色动,不为权动的人称为有气节。
文天祥如此,吉鸿昌如此,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都如此。
古人说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下面还有一句“到凌云处仍虚心”。这个虚心除说竹子的中通特性外,还比喻人的谦逊品格。谦逊是伟人必备的境界。做人有气节难能可贵,做人处处虚心随和,谦恭礼让更属不易。我等凡夫俗子见人客气两句,不显摆自己,那不能算谦逊。
牛顿因发现“万有引力“成为现代物理科学之父。面双赞誉,他说,我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显得比别人高些。
国内有一位知名艺术家,著作等身,成绩斐然,面对赞誉,他说,我只是个在海边玩耍的骇子,偶尔捡到一两枚贝壳而已。
大文学家鲁迅甘愿做茅盾这头牛身上的尾巴。这些人才是谦逊,他们才是象竹子一样“到凌云处仍虚心”
最后借助另一位古人的话结束全文“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但愿国人多植“竹”。
第五篇:一点旧一点新随笔
01
最怕长途颠簸的夜间航班。
凌晨一点钟的飞机,紧赶慢赶,还是提前了一两个小时在机场里百无聊赖地瞎转悠。混时光而已,在家里摊成葛优状,也并不总是那么舒心惬意高枕无忧。
找个热闹欢腾的地方蹭蹭人气,总好过关起门来一天天宅成那井底愚昧无知的青蛙。[由整理]
日复一日地世故苍老,活在记忆编织的温暖摇篮里,怠惰得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已经连续两年的生日都是在外面过。按行程安排路线,长途跋涉不辞辛苦。一天之内好几餐都在飞机上解决。
一觉醒来还有一觉等着,十几个小时的远程航班,就这么直愣愣地坐着,歪着脖子耷拉着脑袋打瞌睡。迷迷糊糊间睁开朦胧的睡眼,旁边竟坐着一只汗臭味浓郁的白种抠脚大汉,把空调拧到最大顶着脑袋放猛劲儿吹。
惊讶之余瞥了一眼那人手臂上浓密卷曲的棕褐色毛发,只得挪回眼睛裹紧了毯子,生死。
还好。痛和乐本来就是相生相依的。吃不消这点苦,又怎样换得来大好的风光。
02
想起几年之前还流行甄嬛传,有脑袋灵光的阿姨这样评价,人家过的那才是人生,我们这些儿女情长安守本分的,也就是过日子罢了,说起来真没什么意思,庸庸碌碌一辈子。
真是说到人心坎里去了,一下子不能出声。只想拍手叫好,又怕这一叫惊扰了自我流水般的日子。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地卡在中间。
索性自我骗自我,仍旧是老老实实地过着寻常日子,该干嘛干嘛。回过头来看看,最佩服就是自我催眠技艺高超。自觉自律地恪守本分安于现状,惯于用泯灭了的激情换取持续平缓的快乐。
旅行的大概就是用以抵抗这份安稳舒适带来的平庸吧。出门人的怎样也不能明白放下好吃好喝的日子但是,千里迢迢跑到别的国家去,吃别扭的食物住狭小的宾馆,每一天拎着箱子跑来跑去,顶着后羿也射不下的日头按图索骥地寻找风景一步步靠近梦想,究竟是个什么滋味。
除了打鸡血,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是的,远走他乡寻找梦想中的圣地,再没有比这更令人魂牵梦萦兴致高昂的事了。一年之中或许有那么几天,你最后摆脱了一粒尘埃的宿命,活得专注而无牵挂。目标清晰,行动迅捷。或置身于伟大的古迹,或投身于壮丽的山河。
心胸坦荡,开阔无碍。什么家长里短是是非非都被抛诸脑后。身和心都获得了解放。痛快自在。那份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自由,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整个行走的漫长过程。
03
在巴塞罗那仰望圣家堂室内斑驳有序错落有致的彩色玻璃投影下的奇幻光芒时,有那么一刹那,自觉人类短暂的生命实则和恒星一样坚定而闪耀。渺小和伟大遥相呼应,本是一家。生命的归宿,终归是要重回自然。
不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彻底抽离,学习新的生活方式,你永远不会明白生命的可能有多么广阔无垠。麻木的人太多,既然叫不醒一群装睡的人。那么要不睡去,要不彻底醒来,做自我。
旅行从来都是受苦,身体的苦。
几年之前也是这样明媚的夏季,在北欧,当地的导游背诵了这样一段话给我们听。高楼大厦有阴影,霓虹灯下是血泪。深以为然。去过那么多地方,独独只有我的家乡是高楼林立遍地开花。
一个人怎样能够斩除自我的根基呢。大概,这份近乎于哀怨的,会自始至终伴随着我这短短的一生。人不能摆脱自我的原生家庭,更不可能摆脱自我的生根发芽的故土。如此,就这样活在虚荣繁华的大都市里,当一个营养不良精神羸弱的继承者。奋力忘掉更好的地方,便是人人鼓掌的务实之举吧。
那里不谈什么与远方。务虚也好务实也罢。我只想,也只祈求,我这一生穷其所能是能够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