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杂文随笔
色达五明佛学院。
无论带着怎样的身心抵达这里,大约都会被那满山由僧尼们亲手搭建的红色木屋,突然狠狠顶到心肺。
红色,原本是热烈的颜色,吉祥、喜庆、奔放、激情,热热闹闹的感觉。
但在精神之光普照下的色达,那些层层叠叠的红色藏式小木屋,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向四面山坡铺开,连成一片,拥挤却壮阔,又蒸腾着莫名的安详宁静。
目光所及,心里突然就蹦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之句。其实不过午后四点,其势处于群山深处,而那红色之中正容纳着成千上万的修行僧众。
沿着直通山顶的阶梯,在这4000米的海拔之上,五步一歇,缓缓上行,200米左右的直线距离,用去了2个小时的时间。
随着人的上行,成片的红色小木屋露出了更大的面积。在蓝天白云之下,一路走一路拍,但我相信,最好的设备终究是自己的眼睛。
沿途经过僧舍,看起来小得仅容转身,说到底,这是信众的修行之所,千里迢迢到这高寒艰苦之地研修藏传佛教,唯一的武器就是与生俱来的虔诚之心。
在坚定的信仰面前,一切都不重要。
上得山顶,腰痛加剧,太阳穴也开始剧烈胀痛,高反来了。
觉得眼前开始发黑时,吃了一粒芬必得,已慢的不能再慢的速度,挪到喇荣宾馆入住,稍事休息,竟然满血复活,神气活现地外出觅食觅景!
半山的大经堂,如今只容出家人出入。走到的时候,正有喇嘛散去,大约是参加完了每天例行的辩经法会。
三五成群的喇嘛们相伴而行,有的面带微笑地低声交谈,有的低头兀自发着微信,有的提着刚买的瓶装百事可乐或者晚餐,有的提着两桶油,有的只是静静走路。
但无论何状,他们周身都散发着不急不躁、平和松弛的气息,大约这是从精神深处发出的,自己亦未可知。
这种气息集中起来、发散开去,颇具感染力,心下突然涌起“就在这里吧,不再走了”的想法。事实上,从色达五明佛学院创办至今的几十年时间里,在此修行的居住者从最初的30余人,已经暴涨至三万多,这是苦修者的净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各方朝圣者。
我辈不过一时感叹,只是实体上的游客,精神上的游客。
返回住处旁边藏人开的小食店,吃了暖胃的面块,其实就是揪片。大约是几日饮食不调,以致于相当中意这顿饭的味道,甚至慢慢喝了一壶酥油茶,以缓解高反。
一顿便宜美味量足的晚餐过后,趁着夜色去了金碧辉煌的坛城。
即使入夜,坛城脚下照样有虔诚的信徒在转经、在磕长头,浑然不觉我们已经三次脚不沾地地从他们身边走过。相比之下,我们抚者转经简绕坛城三圈的行为,一如一场极具作秀风格的摆拍。
几个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喇嘛从身边走过了,我闻到了一缕似有似无的香气,很好闻,却分辨不出是什么味道,直觉认为是他们佩戴或手持的某种法器,再或者就是常年熏染的佛前香火气。
是夜,皓月当空,月朗星稀。坛城,大经堂金光四射如人间日月,僧舍的点点灯火如茫茫星海。此时此景,就是一个人的世界。
早晨,是在小伙子的诵经声中醒来的,晨曦中的佛学院,薄薄一层雾霭,淡淡一束晨光,清澈冷冽的空气,让肺叶骤然向上一缩。诵经声中,已有年轻的觉姆在路上。
乘车下行,风驰电挚。沿途路过的红色僧舍和黄色居士住所,无声无息。
大约,一切都方醒未醒。
第二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推荐书目(供参考)
1、中国古代文学类: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论语》;《孟子》;《诗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言二拍》;
《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史记》——司马迁;
《人间词话》——王国维;《聊斋志异》——蒲松龄;
《西厢记》——王实甫;《世说新语》;《春秋左传注》(套装四册)。
2、外国文学类:
《老人与海》——海明威;《哈 姆 莱 特》 ——莎士比亚;《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雨 果;
《复 活》—— 列·托尔斯泰;《普 希 金 诗 选》 ——普希金;
《泰戈尔诗选》《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忏悔录》——卢梭;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茶花女》——小仲马;
《羊脂球》——莫泊桑;《人间喜剧》——巴尔扎克;
《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丹・布朗;
《雾都孤儿》《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呼啸山庄》——艾米莉;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雪莱诗选》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套装上中下集》——阿瑟·柯南·道尔
3、现当代文学类:
《晨雨初听》《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余秋雨;《郑渊洁童话选》;
《幸福的七种颜色》——毕淑敏;《蛙》《红高粱》.——莫言;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雷雨》——曹禺;
《围 城》 ——钱钟书 ;《边城》——沈从文 ;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黄昏里的男孩》——余华;《我的帝王生涯》《米》——苏童;
《火与冰》《我的梦想在燃烧》——余杰;《撒哈拉的故事》《倾城》——三毛;
《倾城之恋》《十八春》《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长恨歌》——王安忆;
《七里香》——席慕容;《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城南旧事》——林海音;《平凡的世界》《人生》——路遥;
《鲁迅入门读本:鲁迅活在当下的中国》《鲁迅选集》《郁达夫作品新编》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林语堂。
4、新书类:
《厚黑学》——李宗吾;《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安意如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叩响命运的门》——马小平;《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
《零下一度》 《三重门.》——韩寒;《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郭敬明;
《葵花走失在1890》、《 樱桃之远》——张悦然;《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
《何以笙箫默》——顾漫;《我不原谅》——钟道然。
5、杂志报刊类:
《格言》《杂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美文》《哲思》《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
第三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有太多的人单单只为这“人生若只如初见”而痴,而醉,这文字竟可以如此温婉,仿佛微风吹过,赤脚在麦田中追蜻蜓的伊人般清新。
我是在80后才女安意如的笔下迷上这首词的。有人认为词中的“秋风”应换为“西风”,但我认为这个“秋”字用得最妙、最好。在词的下阕,有这么一句“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秋”这个象征“残花败柳”的字眼不正与“骊山”这一扑朔迷离、凄凉悲寂的特殊意象相对应?
“骊山”这个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是非之地,诞生了杨玉环这般多变神秘而又美好的传奇一生;上演了一段永不褪色,比“凤求凰”更唯美的旷世佳缘,奢靡的阿房宫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料沙。这片神秘而又神圣的地域,它在多少文人笔下黯淡,又令多少墨客扼腕叹息?
这是我试着欣赏的第一首词,在分析中,我渐渐地在人生的初始化阶段学到了很多。人们常常会对文人繁复冗杂的文字推敲嗤之以鼻,但静下心来想一番,透彻的人生不更需要推敲、揣摩。人固不可以选择出身,选择家庭,选择容貌,所以每个人手中最大的王牌与资本只有你自己。人生就像一台自编自导的舞台剧,舞台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这场精彩的表演。
不只是写诗,人生也一样在探索中必须学会总结。在刚开始的高中数学课上,我总不能理解老师要求同学们总结学会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真实含义,但在一次次的轮番磨练中,终于证明了,总结——就是在有限的知识上的一种无限的提升与完善。“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能在每一个“十五”,“三十”进,进行清醒的认识与完善刷新自己。纵然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不会加长,但他的灵魂一定会加宽,生命法则的手册中将会衍出更多新意。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下一块是什么。花季的我们更要勇敢地塑造自己,要像天使爱美丽那样永远地纯真下去,要像阿甘那样勇敢地奔跑下去。怀着一颗处之泰然的心才能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年轻的我们免不了清狂,但在高速度的物质生活中,不能够浑浑噩噩,搭错车。要随时随地检修自我,这样初始化的生命将会加载出一部更加绚丽多姿的“花样年华”。
第四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老家屋后的树林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据说是在爷爷那一辈就有了,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常常在这里游泳、嬉戏。而在我小时候,这里也是我的快乐园地。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溪时,我才5岁。爸爸被我“出去玩!出去玩!”的呼声吵得无可奈何,把我带到了小溪边。
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到水面上,像是筛了一水面的碎金,惹人心醉。阳光下的小溪波光粼粼,小溪里的水是那样清澈见底,好像透明的玻璃可以照住一切,风吹起来了,吹动树叶,发出好听的沙沙声,也吹动了一股好闻的草木香气……这情景,多么令人怦然心动!
迫不及待地脱下鞋,我便朝着小溪奔去,尽情地在里面玩耍。什么游乐园,什么大型玩具,哪里比得上这个原生态的小小游乐园?那时候,泛着波光的小溪,满目的绿色,还有一张洋溢着快乐的小小笑脸,组成了一张和谐的画卷。从那次以后,每年夏天,我隔三差五便会去小溪里玩闹,直到那年来鳌江上小学……
今年的夏天,我想到了这里,想要故地重游。便对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苦涩的笑笑说:“是吗?那去看看吧。”
……
想到即将见到小时候的乐土,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加快了脚步走向屋后。然而——这里再也不是我心心念念的样子了。原本清澈透明的溪水变得浑浊,水面上还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四周的树木也已经被砍掉了,只留下孤独的木桩立在那里,上面的年轮似乎刻满了无尽的委屈。又是一阵风,可记忆中那股好闻的草木香气也不见了,只留下一股浓烈的恶臭。低头看地上,本来生机勃勃的草地也不见了,脚下变得寸草不生。阳光毫无遮拦地打在发绿的水面上,显得格外刺眼,令我不自觉地皱起了眉……
我呆住了,木头人般地直直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这真的是那条波光潋滟的小溪吗?这真的是那片满目绿色的树林吗?这真的是我儿时的乐土吗?不!它不是!
爸爸缓缓走到我身后,无不痛惜地说:“这几年,人们都为了方便而把垃圾都倒在小溪里,而一家伐木公司的人相中了这块无人占有的地,把树都给砍了,才会把这里弄到这步田地……”
只是为了私欲便将原本美丽的小园搞成这样?我真是心痛!不仅是心痛儿时的乐土变为如此,也心痛那些人的自私、无情,将原本好好的地方变到现在这副模样……
人生若只如初见,儿时的小溪,你在哪里?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小溪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那该多好……
第五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再读席幕容的《初相遇》,她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的对,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
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林清玄的《法圆师妹》,他说:“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开花,默默的结果,在季节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
“有的心情你不会明白的,有时候过了五分钟,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那时候我只是做了,并不确知些道理,经过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样,你住在这个旅馆,正好是我服务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或者领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转身时你没有叫我,我们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这样”。
人生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不得而知。
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但愿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你依然那么美丽如初。今夜春风微送,把我的心扉吹动,多少尘封的往事都清晰地留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梦里。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吗?
我记得了这样一句话: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