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军人与聋哑母亲感人故事
他,是一名边防军战士。
每天,他都在时时刻刻,高度警,鹰眼一样犀利的目光,严把着祖国的南大门,用血肉身躯,履行着对党与祖国人民的忠诚,履行着一个军人的神圣使命。
在一次,放哨中……
后来,他的双腿,不幸被截肢。
经过上级批准,他荣获“一等功臣”殊称。
一天。
那个是好日子,碧空万里无云。
他坐在轮椅上,脸上露出微笑。
母亲推着他。
那天。
在万人大会堂。
他动情动容。
他不善言辞,他只是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说:妈妈,我爱您。
顿时,他迎来了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他迎来了掌声,如雷鸣,经久不息,在万人大会堂上空长时间回荡。
他迎来了一束束鲜花……
他被幸福团团包围。
他迎来了人生无悔,他激动地哭啦。
因为他的人生辉煌,就像胸前那枚闪闪发亮的军功章……
他把钢枪,交给一分之差,没考上大学的弟弟。
两双手,握在一起,久久地,久久地,久久地……
两双手,有力地握在一起,紧紧地,紧紧地,紧紧地……
记者们的摄相机,”喀嚓”,”喀嚓”地闪着镁光灯。
他们有一个优秀的好母亲。
他们有一个值得无比骄傲的好母亲。
尽管他们的母亲没有文化。
虽然他们的母亲是一个聋哑人……
第二篇: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从前,有母子两人。有一年遇上大旱,颗粒未收,家中粮只够一个人食用。于是,母亲对儿子说:”孩子呀,现在家中缺粮,如果我们娘俩吃的话,都要饿死,我已年纪大了,你还年轻,改天你把我背到山里葬了吧。“儿子不愿意,可粮食越来越少,母亲苦苦哀求,他终于答应了。这一天,雪呼呼得下着,儿子背着母亲向深山走去。走着走着,儿子发现母亲用手折着树枝,不断往雪地上扔。儿子觉得奇怪,便问:”妈呀,你都要死咯,还折树枝干嘛?母亲说:孩子呀,我是怕你扔了我以后,自己找不到路回家呀!……
第三篇:动物母亲的感人故事
动物的感人故事
古训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长日久,似乎已成定论。然而,今天,我却要说――近墨者未必黑!
众所周知,那玲珑剔透的美玉总是产于乱石之中;那千年希罕的灵芝总是与杂草为伍;那价值永恒的黄金却藏身于沙砾之中,而由于本身的磨砺而变为“赤者”的,亦不胜枚举。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出身于一封建地主家庭。几个哥哥都不务正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吴玉章从小便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在上学时便把自己的财物救济给贫苦的同学。长大后他不安于舒适的生活,积极四外求学,并且接受了变法的主张,热心传播变法,被人称为“时务大家”。后来,吴玉章毅然与家庭决裂,踏上了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在旅途上,他望着祖国那锦绣的河山,满怀激情地赋诗曰:“莫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可见,只要是质地坚硬的美玉,不论出自何种环境,它总是美玉!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室里,这里学风懒散,人人都无事可做。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完全不为这种环境所染,节衣缩食,卖掉自己的生活用具去购买实验材料。他的一个备忘录竟是这样写的:“尽可能站着,那样裤子可以节省穿到明年春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人碌碌无为的时候,成功总是降临到强者头上的。他,便是开创一代电器先河的三极管的发明者――福克雷斯特。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为无志者,无论环境多么优越,条件多么便利,也是一无所成。而有为有志者,不论道路多么曲折险阻,环境是多么昏暗不明,他也会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冲出污泥,如出水芙蓉般去放射自己的美!朋友,近墨者未必黑。让我们以必胜的信心去冲破险阻,去抛开环境的优劣,去实实在在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当年孟母为了教育小时候的孟子搬过三次家,还剪断过织布机上的布。
儿子不用心读书,是与附近的环境影响有关。在孟母的教导下,孟子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当环境和四周的人、事物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利影响的时候。母亲有义务带孩子离开。孟子没有唧唧无名,才华没有埋没在玩物丧志里,与母亲正确的引导和选择有关。
孟母是所有年青妈妈的榜样,三次搬迁,刀断成布,形象生动地传达给孩子沉溺游戏,不能成材的信息。伟大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物。
无保留报效祖国的母亲:佘太君
外族入侵,宋皇惊恐万状,杨令公战死,杨家七子死的死,伤的伤。已近百岁的佘老太君不得不亲自挂帅,率领杨家孤儿寡妇奔赴沙场,最终打败了西夏。这就是著名的《佘太君西征》。
杨家一门忠烈,杨令公常年镇守边关,孩子受的教育大部分来至佘赛花的言传身教。佘太君平时刚直不阿,下对烧火丫头杨排风视为家人,厚德以待;上至皇帝也不趋衍附势...子女个个教导的热血刚正,都可算是当时名将。我们也许无法考证当时佘太君是用什么言语教育孩子的,但以身作责绝对是其最成功之处。
佘太君是一个说一不二,言行必果的女中丈夫。有这样坚强的妈妈,试问孩子又能懦弱到哪去?
周恩来的“三个妈妈”陪伴他成长
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精明强干,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不满一周岁时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周恩来还从乳母蒋妈妈那里看到了家事艰辛,了解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三个能干的妈妈联手启蒙了我们伟大的周总理。
孩子小的时候就象一块噗玉,才华锋芒尽收敛在普通的外表下。没有工人的发掘,名匠的打磨,光华永远也没有闪耀的机会。最后,他只好认为自己就是块石头,埋没在深山的黄土泥泞里。
总理的“三个妈妈”谁也没预料到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代伟人。可总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革命上的精简干练,挥洒纵横;谈
判桌前的一语成典,高屋建瓴......哪一样没有她们的影子。
最热爱读书的母亲:林肯的妈妈
林肯的母亲曾说:“与其留给子女百顷土地,不如留给子女一本圣经”。这位伟大的母亲深信,读书可以改造平庸和浅陋,书本能把人带到一个广阔博大、内蕴丰厚的世界。如果林肯的妈妈当初是漠视或者疏忽,美国会少了一个伟大的总统,林肯会错过一个怎样精彩的人生。
孩子迷茫无知,对前路充满困惑。这时候妈妈就是一个把孩子带去彼岸的引路人。
母亲不应该做孩子生活的旁观者,应担负起悉心指导孩子这复杂而又细微的重任。林肯的妈妈只是一个普通农妇,她用耐心灌溉孩子茁壮成才。
最鄙视学校教育的妈妈:居里夫人
伊雷娜到了上学年龄时,居里夫人觉得孩子这个时候应该是好活动的年龄,把他们关在空气不好的课堂里耗去很多没有效果的“上课钟点”简直是一种野蛮。她把孩子从学校带了回来,要求伊雷娜学得很少,但要学得
很好。
伊雷娜在妈妈为她和其他几个孩子打造的特殊班级里,学到比同龄孩子更多的知识。不是说上学读书就不好,居里夫人教育伊雷娜这是一个特例,她学习的班级只开办了两年,老师里有三个是世界级的大学者。
居里夫人要孩子把自己当做一生的目标,虽然后来伊雷娜并没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可在妈妈的影响下也成就斐然。
最忍辱负重的母亲:孝庄皇后(庄妃)
孝庄皇后是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那年,嫁给了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经历四代帝王,不但用睿智教育儿孙,还在.政治斗争中维护孩子的皇位。
孝庄是清王朝最伟大的女性,在很多次的政治斗争中都面临过生死抉择,有惊涛骇浪般的人生经历。孝庄的儿孙是皇帝,不管是宫廷的勾心斗角,还是抵御外族的战斗中,她都是皇帝坚强的后盾。做为一个母亲和祖母她为孩子付出的不止是精力和时间,有时甚
至是屈辱和生命。
世界上也许有出卖你的朋友,但永远也不会有出卖你的妈妈。
最博爱的母亲:邓颖超
邓颖超和周总理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的仁慈和博爱无愧是所有孩子的母亲。邓颖超一生都很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无私帮助和资助全国青少年的教育事业。她在世时,教育类书籍、杂志的封面和扉页上有很多她勉励全国学生用心学习、积极向上的话语。
现在有些人的生存法则或许只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私奉献说出来很容易,做起来艰难。邓颖超奶奶在生的时候做到了为全国孩子的鞠躬尽瘁。她的行为让我们感动,她的精神做为一种宝贵财富,必将流传后世。
母亲对孩子的无私,纯粹而圣洁,她们也许从没想过问孩子要什么索求。
最受人敬仰的母亲:圣母玛利亚
身怀六甲的马利亚随约瑟到伯利恒申报户口,但城中客栈住满了,他们只好在一间马棚中暂且安身。玛利亚夜里便在客栈的马棚
中生下儿子,神子耶稣在马槽中降世。
无可否认,玛利亚有母凭子贵的嫌疑。很多人一定认为她是因耶稣拯救世人,才被人们记住的。不然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孩子的出生都是母亲的受难日,有的母亲生产时落下病疼,有的还为孩子的分娩付出了生命。十月怀胎,疼苦的生、辛劳的育.....才有生命的延续,文明的发展。
每一个称职的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在自己孩子眼里和信徒仰视的圣母玛利亚并无二致。
祝每位母亲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第四篇:第二个母亲感人故事
一
作为儿女,没有比失去伟大的母爱更痛苦、更悲伤。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两鬓班白,但仍盼望母亲永远健在。
秋季开学的第二天,我和镇德义协会的领导们正在调查被救助特困生的家庭情况,突然,妻子打电话来,哭着告诉我说,母亲去世了。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昨天我还给母亲通过电话,怎么今天就去世了呢?于是我又拨通了母亲的老年机,电话是大姐接的,哭喊着告诉我,“老三,快来吧,母亲去世了!”消息太突然,我蒙了,不知所措,止不住的眼泪一个劲的往外流。
领导们猜测到我家中出了大事,说要停止家访。可我要坚持继续,我强忍悲痛走访完最后一个家庭。
二
母亲是在大姐家去世的。
我带着乡镇最好的医生骑着摩托车不顾一切的飞奔而去。也许我们最后的努力能使母亲起死回生,我期盼着,我祷告者。可是等我看到母亲时,母亲已经没有了任何生命特征,像往常一样安然的躺在了床上,面容依然是那么坦然、那么慈祥。医生最后告诉我:老人不行了,准备后事吧。
我们怎能承受得了如此的打击与痛苦?我和妻子抱着母亲失声大哭,哭声震天动地,悲痛欲绝。
大姐一再埋怨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让母亲自杀了。自责、悲痛、心疼交织在一起,难以控制,哭的死去活来,撕心裂肺。其他姊妹像天塌一样痛哭、叫喊,乡邻们无不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一切都晚了,母亲再也听不到我们的哭声、叫喊声。
三
母亲为什么要走绝路?无论怎么我们都无法逃脱责任。我们都为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反思着、懊恼着。母亲生前几个经常在一起的同代老人告诉我们:身患绝症的消息你母亲早已知晓,高昂的医药费怕影响你们的生活,把你们压垮,人总有一死,不如早死早解脱。免得自己受折磨还拖累孩子们。她早有自杀的念头,我们谁都劝不到她心里,不幸终于发生了。
这样的母亲为什么不让我感动?我为什么没有早早察觉?我后悔莫及,无地自容。
我的亲生母亲于二十年前因病离世,我一直把我的岳母称作我的第二母亲。岳母像亲生儿子一样疼我、爱我、关心我、呵护我;我对待岳母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孝敬、照顾、疼爱。
我为有一个这样的母亲自豪、骄傲。
母亲太傻了。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付出再多是我们心甘情愿,我们无怨无悔。母亲为什么要采取极端的措施?我们面对苍天无语,我们面对众人无话。
母亲太果断了。
毫无顾忌的夺走了我们疼爱、孝敬的机会和时间;毫无怨言的带走了我们的幸福和欢笑,毫不客气的带走了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带走了我们的至爱与至亲。
是太疼爱还是太伤心?我们说不清楚。只是一味的难过、流泪。
四
尽管无法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但这终究是事实。再哭、再喊都是无济于事的。料理后事成了我们的大事和重点。我们姊妹五家和母亲娘家人一起召开家庭会,商议如何送走母亲。老大说:“母亲拉把我们五个不容易,场面要办得大一些,一切要买最好的,母亲活着的时候不能亏待,死了更不能亏待。”
老二安排:“母亲活着一辈子没有享福,我给母亲买最好的寿衣、最好的棺材,让母亲风风光光的走。”我是中共党员,又是女婿,在母亲的丧事上我坚持一切从简,按当地风俗办理,我许下:丧事上的一切费用由我一人承担。姐弟们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老大、老
二、老
四、老五赞同我的意见。母亲娘家人也同意我的做法。
在母亲去世第三天,按照当地风俗,我们把母亲送到了天堂。
五
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母亲的善良与坚强永远激励着我们。
母亲是个心地十分善良的人。她做过的善事太多太多,救助、帮衬过的人太多太多。我听老人讲,六十年代,生活极其困苦,谁家孩子多,把自己的口粮瞒着岳父(岳父是一位教师)偷偷给人家送去,救活了大人,也救活了孩子。村东头张三家活下来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国家干部;七十年代,岳父吃国家粮,生活有些结余,母亲把粮票、煤票、布票送给生活最困难的家庭,董家有六个娃,两个老人还有病在母亲的帮助下,孩子都能活下来并且都能成家立业,为此董家孩子认母亲为干娘。
八十年代,实行责任承包制,母亲主动帮助年老体弱的家庭种地、秋收;生活好了,母亲为了给老刘家、赵家、李家孩子操心成家,几乎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一对对青年男女最后终成眷属。母亲给人以生命,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幸福,人们都说母亲是他们心中的大善人、活菩萨。在母亲出殡那天,来奔丧的人络绎不绝,站满了大街,哭声接连不断。
母亲是个十分坚强的人。母亲的妯娌告诉我,你岳父在外教书,你岳母一人在家非常不容易,非常坚强。那时孩子小,农活忙,她把孩子们锁在家里,自己起早贪黑种地、收庄稼,从不叫声苦,喊声累。一次麦收打场,晕倒在麦场上,但休息一下接着干,别人想搭把手,他都婉言谢绝。
为了不影响岳父的教学工作,一人承包了家里的所有农活,下雨了,晒的粮食被雨淋了,他拼命去堆收;房子漏了,自己冒雨去修补、遮盖,院墙倒了,自己去垒砌,水缸没水了,自己去挑,孩子生病了,自己去找医生,为此,岳父经常感动得流下眼泪。乡邻们都非常敬佩,都知道母亲是个女强人。
六
前几天夜里,我又梦到了母亲,母亲对我说,她在天堂生活的很好,不必挂念。你们要敢于担当、好好生活、好好工作,一定要做一个无愧于社会、无愧于领导、无愧于大家的有用的人。以后生活的路还很漫长,以后的日子不会一帆风顺,你们要敢于面对一切,学会不再哭泣、勇敢坚强、对人诚善。我在天堂会祝福和保佑你们。
我会永远牢记母亲的嘱托。
永别了,我最亲爱的母亲!我最伟大的母亲!
第五篇:残疾儿子哭娘的感人故事
有个一级残疾人,他四肢畸形,生活不能自理。
他哭着对父亲说:爸,为什么不让我去死?为什么还要将我生下来?
他已失去理智,继续痛苦地说:爸,我不想成为社会的包袱,不想成为你的累赘,不想成为这个家庭的拌脚石,我不想就这样苟延残喘地活着……
父亲气平气和地问他:那你想怎样呢?告诉我答案。死吗?
他哭着喊:那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跟寄生虫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父亲耐着性子问:难道你就没有梦想吗?
他问:梦想?我都这样啦?还谈梦想?岂不可笑吗!
父亲说:是谁告诉你的?难道残疾人就不可以有梦想吗?儿子,爸爸告诉你,我可以允许我的儿子身体残疾,但意志决不能残!
他给儿子买了台学习机。
他背儿子去上学。
他是一名教师。
他从来没有嫌弃过儿子是个残疾人。
他先教儿子学写简单的汉字。
他很用功,很求上进……
他给儿子讲《张海迪轮椅上的故事》,听得他泪流满面……
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作家。
他感恩伟大的父亲,准备为父亲写一部书。
他父亲拒绝了。
他父亲说:要想写,还是写你母亲吧。
他不解地问:为什么?
父亲红着眼圈说:在你出生那天,医生让你母亲做选择,是选大人,还是选孩子?你母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你……
听毕,他泪如决堤的海,一泻千里。
妈妈!
他撕心裂肺地喊一声。
“扑通”他双腿齐刷刷地,朝着母亲的墓头跪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