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一天美文摘抄
我恨他的“有一天哲学”。
他总说:“有一天”。
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跟,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
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他说,有一天,有了两百万,我们就可以退休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说,有一天,等到我们退休了,我就再也不会离开你的身边。
当他说着有一天的时候,手臂围绕着身体画着大大的圆圈;圆圈外是车水马龙,圆圈里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梦。
我说,为什么那个有一天,不能是今天?如果有一天,等你站稳了脚跟,等你学完了该学的东西,等我们有了两百万,等我们退了休;但是在那一天的前一天,我失去了生命,你失去了健康,我们忘了我们的梦想,或者更糟的是,我们根本忘了我们在一起的理由和原因。
突然想起了一种生物叫做蜉蝣,它的生命是那么短暂,所以人们老说它是朝生暮死。
蜉蝣的字典里没有“有一天”。
有点羡慕蜉蝣,它永远不用想着“有一天”,它只需要想着“今天”。
第二篇:今天是最好的一天美文摘抄
亲爱的朋友,从清晨睁开眼的那一刻起,我们都应该学着对自己说:“今天是最好的一天!”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事,都已成为过去,无法改变。要告诫自己不要让昨天的烦恼影响到今天的好心情。一切从现在开始吧,用最美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不管有多繁忙,压力有多大,都不要抱怨,不要带着怨气去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当我们一步步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排解一道道生活难题的时候,就会很有成就感,就会觉得当初看起来是那么烦心劳神的事,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如此容易解决。
记住!不要和别人比,这样会活得更轻松。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和别人比不如和自己比。只有和自己比才有知足感,才能增加自信心。
不要总拿别人的标准来折磨自己,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缺乏自信。
遇到别人不公正的评论,只要不伤及你个人的尊严,那就让他说去吧。
人生百态,如同蹩脚的喜剧,什么角色都缺少不了,应持平常心。
别人说得对,你认真接受;说得不对,你就当他在背台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要放在心上。
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无聊的人,如果您都和他们计较,怎么会有好心情呢?
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才能活得轻松自在。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让我们用最美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吧,要相信今天是最好的一天。
第三篇:有一天,我等你情感美文
有一天你的出现快乐了我无望的双眼
我以为从此就不再孤单
有一天你的容颜宁静了我不安的心田
我以为愿望从此就实现
有一天你的牵手永恒了我心中的期待
我以为幸福就是这紧握的温度
可是,有一天你选择离开我的视线,而我再也无法隐藏内心的情感
即使,有一天我想起了爱情,却再也回不到想念的从前
终于,有一天你逃离了我的空间,却走不出我思念的时间
有一天我们再相见,身边会不会还陪着一张陌生的脸
有一天我们会不会陌路相逢,你泯然相笑,而我在转身泪流满面
有一天我期待一切回到原点,回到我们最初的遇见
永远是太长久,我们终会,换了容颜
那时你还会期许我年轻苍凉的等待
与我共赴一场春暖花开的舞蹈吗
第四篇:恨有成本美文摘抄
老先生是位画家,但并未成名。天下像他这样的画家多如牛毛,但像他这样生活的人,却不多。
老先生早年划作右派,历经劫难。其中有一位工厂里的干事,经常到他那里去讨教,不料,这位干事告发他的一幅画作存在严重的问题,他被捕入狱,关了5年,在劳教农场里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死掉。
劳教期满后,回到乡下,养了五六年才得以恢复。老先生命好,盼来了平反,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后一段时间,老先生身体挺棒,还一度做到县政协的委员、副主席。
老先生在县里权高位重的时候,当年那个告发他的干事在某局任主任,对于当年的事,这位干事一直担惊受怕着。
两人别后第一次见面是县政协组织的一次座谈会,干事也在列,而老先生是主持人。
在座谈会上,一向谈风甚健的干事,一直沉默无语,不敢抬头直视老先生。
座谈会快结束的时候,老先生温和地说:“请×局的×主任来谈谈。”
干事愕然,但老先生却笑容满面,鼓励有加。干事便放下心来,侃侃而谈。
干事谈罢,老先生连声称好。此起事件,在圈子里被传为不计前嫌的美谈。
老先生说,恨一个人,肯定投入愤怒、痛苦、时间、精力……。这么巨大的成本我是支付不出的,因为我付不出,所以我放弃。
这是一种超然脱世的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
憎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出现时,我们总是听之任之,由它撒野放狂,结果让人遍体鳞伤。其实,对待憎恨,我们是不是可以算一笔成本和收益账?成本巨大,耗费空前的愤怒,只会伤害自己,那何不放弃呢?
第五篇:软弱不是一天造成的美文摘抄
在一次演讲会后,惠丽急切地来替她的好友燕儿问问题。惠丽说,燕儿是个可怜的家庭主妇,虽然生活无虞,但好像活在一个监狱里,快要疯了。“她老公是很负责没错,完全没什么吃喝嫖赌的恶习,可是结婚以来,她的老公什么都要管。比如说,她想要买新衣服,他会说,新的穿了又没旧的舒服;买保养品,他说人一定会老,那是骗人的;她想出国旅行,他说:我们到大安森林公园走一走还不是一样;想去听演讲,他说那很无聊,不如看电视;想买书,他说又不要考联考看什么书;孩子想买学前教材,老公说没必要;连广播节目听哪一台,她老公都不会让她做主,她该怎么办呢?”
听起来燕儿的老公简直是个暴君,太霸道了。可是,这只是表面的原因,彼此互动的形成,通常会经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过程。
惠丽形容的多件事,都是一般正常人可以决定的事,为什么燕儿处处要以老公意见为依归,每事必问?我不相信她真的是二十四小时都受到监控,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可以自己去买一本书,自己逛个街呀!
燕儿必是一个从来没坚持过什么的女人,什么芝麻小事都会问老公的意见。打从一开始,她就逐步放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投票权,以各种理由捐出自己的决定权。除非经过另一半的默许,否则一个人不会把对方的小事管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毕竟,把别人管到无微不至也很累人的。
说不定燕儿的霸道老公有时也会觉得烦,抱怨:人家的太太那么会帮夫,为什么我的太太连小事都不能做主?但习惯做主的人,长久以来也一样不能忍耐“顺民”忽然不听话,于是他的霸道就继续微妙地维持下去。
她必然从小就是个很“温良恭俭让”的乖女孩,包括自己应该负责的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得到有权威者同意,就不敢做。长期以来,她必已养成“仰赖他人判断”的习惯,像一只宠物狗。在潜意识的召唤下,她必然唤来一个主人——一个事事想统治别人的伴侣。
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有些女孩,从小就把问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话做,当成讨好别人的方式。除了在家遵循父母的管束之外,上学时她也一定先找到一个可以认同的朋友,和人家留一样的发型、买同样的衣服,会使她感到安全,连上厕所都要约好一起去。
有人追她,她会到处问人家:你觉得他好不好?适不适合我?一有人反对,她的世界就会暂时崩裂。她找到的另一半个性必然极强,对她的控制力,也必然比反对势力强。她像水草,被四面八方的水流推着走,最强的那股终会得胜。
我们所得到的关系,其实是我们“种瓜得瓜”、“求仁得仁”而来的。旁观者通常无法了解,为什么像她这么好的人,会被另一半无所不用其极地“欺负”呢?
她受不了的时候,会向旁观者抱怨,也希望有个强势的旁观者替她解决问题。《爱丽丝梦游仙境》里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我怎么为你指路呢?”她不确定自己的人生该往哪儿走时,旁观者替她决定她无法承担的事情,总是吃力不讨好。
习惯于把听别人意见当成讨好的方式,自己的声音难免变得越来越乏力。软弱一直在为霸道提供养分,两性关系的弱者可不是一天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