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有情绪性进食吗美文摘抄
你是否有过在灰暗的一天里,坐在桌旁,吃了巧克力,又接着吃了蛋糕?又或者,在热闹的派对里,你端着一盘满满的食物,和人愉快地交谈着,盘子却在不经意间变得空空如也?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提醒你,你是一位情绪性进食的人。如果你还在期望保持窈窕的体型的话,就请接着阅读:
克制
是的,你的确非常想吃东西,但先克制一下吧。可以试试5分钟策略。在你想吃东西的时候,克制5分钟之后再吃,下一回,克制10分钟,到了你能克制20分钟的时候――你就压根就忘了吃东西这回事。
先喝杯水
拥有水分才拥有美。所以啊,在吃东西前,先喝杯水。这让你能缓解情绪(无论是好的或坏的),而且到肚子饱饱的。
用低热量食物塞饱肚子
冰箱里,储存点低热量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最好的选择。当你非常想吃东西的时候,也只有这些东西可以选择。
出去走一走
无论你是太过高兴或太过难过,出去走走都是个好主意。在漫步中,你能排遣低下的情绪,也能抒发的情感。不过,最重要的就是,你总不能一边走,一边吃东西吧?
运动!
穿上你最爱的运动鞋,开始跑步吧,或者别的物理运动,动动身子,克制了进食,又消耗了热量,何乐而不为呢?
写下来
收藏些书和期刊。它们能帮助你对抗负面的情绪。如果某天真的很糟糕的话,写下你的不快,书写也是一种发泄。然后,你再决定,做些什么能让你高兴的事,但决不能是吃东西!
爱爱你自己
难道你的生活单调到只有吃吗?有很多爱自己的方式。沐浴,按摩,做个头发,或去美容都是爱抚自己的好选择,为什么非得吃呢?而且,这些方式能让你变得更美丽!
说出来!
真正的,可以分享和悲伤。所以,对她们说出来,让她们给你分析为什么悲伤或和你一起。开放的人才能。
第二篇:你丢了自己吗美文摘抄
你丢了自己吗?人生的途中,总要时不时问问自己。丢了的自己,记得找回来。
我不想说教,也不愿说教,问问你自己,在忙忙碌碌的应付工作中你在为谁工作,在一次一次追问自己行还是不行的正背诘问中你究竟在为谁煎熬自己,问问你自己忙碌工作、忙碌追名逐利中你得到了什么丢失了什么?看看来时路你的初衷还记得么?你丢了自己吗?你丢了自己吧。
我们学习学习,学会了欺骗自己。看不到春来秋去的美景,心中只有业绩的好坏升迁的目标,只有房子票子和无休止的占有。最后我们在一个很高的目标面前止步不前,我诘问自己这是我要的么?我的到了很多,行了很长的路途,到现在发现走了很长路,最后将自己丢失在起点。向前走竭尽全力去争取的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真正的目标被丢失在起点。
最广大的70年代的朋友,你也许与我没有同感。你大学毕业顺利搭上最后一次国家分配,如愿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你年轻有冲劲有知识有技能,在单位和同行中迅速成为专家。在这时一位同样是70年代的淑女气质同事爱上了你,你也爱上了她。你们幸福的结合了,一年以后你如愿的得到了一个儿子。接着你由于妻子的父亲是高官加上你确实有能力,在而立之年你成为你单位的史上最年轻的副局长。同时在同行间拥有极高的技术水平,你是运气的宠儿,也是我们70年代中最有福气的一个,你带着自己在一个华丽的过程后到达了一个圆满的目标上。
你幸运的让70年代们感到艳羡,70后的大多数上大学没赶上扩招,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费劲劳力加上家长的大把银子最后弄了个三流大学、惨的弄个大中专。找工作赶上国家并轨不包分配自己去市场找工作,可是哪里有人才市场呢,刚刚形成的人才市场哪里有好岗位和对口专业的机会呢?好不容易找了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大型国企原来以为可以轻松工作了,国企改革绩效考核的比乡镇小老板厉害多了,你不敢懈怠奋力工作,终于站稳了脚根。突然发现别人的儿女忽成行,自己还是孑然一身。于是加入了剩男剩女的行列,凑合的成了个家亦或仍在寻觅,夜深人静独自孤守问一下自己,这样的生活是我要的么。我到了大家让我到达的地方,却将自己丢在起点。
你丢了自己吗,你丢了自己吧。看春天嫩芽抽出新枝,秋日稻田金黄的稻浪汇成金灿灿的海洋。望大山之巅迎客松风姿绰约,大河转角激流回荡。自然总是那么顺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好像没有计划,但是每一步都那么准确。每个步子都那么坚定,执着和有力。
在征途中暂驻小憩吧,抬头看看风景,喝口水吃口干粮,也等等你自己!
第三篇:你有资格玩吗美文
梁实秋先生在世时,有一天,我跟他同桌用餐。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冰糖肘子端上来,他不吃,要吃最后端上来的八宝饭。梁先生笑说:“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我发现许多伟人,都因为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功课表现好的学生也一样。最近报上刊登大学学测榜首的学生,都说他们常常打电玩,而且天天上网。当记者问他们怎么还能成绩这么好的时候,答案则是专心——玩的时候,尽情放松自己,回到课堂则全力以赴。
这也使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统计报告:受高等教育的人平均寿命长得多,老来也比较健康。报告分析,一方面因为那些人收入高,生活比较优裕;一方面因为他们能克制自己,想吃的东西不吃,不想动的时候,仍然强迫自己运动,所以连老来发胖的比率都比一般人低。可不是吗?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智商也不会差到哪儿去,那些既能玩,又能读书的人,都有个本事,就是他们在玩耍之前先有个计划,如同梁实秋先生决定到最后要吃八宝饭,于是在前面特别节制。
相反,一玩就忘了时间、忘了考试,以及回到书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学生,则不可能表现得好。
岂止读书如此,工作也一样。有位企业家说得妙——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从我这家跳到别家公司,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能进步。
日本公司则不一样,员工到一定的时候,公司会安排进修、安排出国,届时又调回国,按部就班地升迁,一干一辈子,甚至死了之后都葬在公司的墓园。但也正因为他们以公司为家,所以能牺牲,能奉献,尽忠职守。
可是我们的工人,没学到人家的优点,却学到缺点。他们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顾,却没有日本工人的忠诚;他们要求美国式的自由,却没有美国人的自觉。
如果我们把这位企业家的话,用在华人孩子的身上,会不会也很有道理——今天,华人孩子希望有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却没有传统中国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国家长的放任,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
各位年轻朋友,我们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东西。
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自觉;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谨守的忠诚。
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念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时候,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儿,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或在读书时开着手机,心猿意马,玩的时候又惦记着功课,提心吊胆,怎么可能成功?而且到头来你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
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
第四篇:你真的懂得尊重吗美文摘抄
弯下腰来比站直了更难
一个从省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将为同学们讲一节礼仪课,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之后,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同学扮做送水工,自己是主人。“送水工”敲门,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出“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细节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
于是,“送水工”和教授又来了一次表演,一切按照教授指点的那样做,所有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教授,教授说:“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他们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教授,我需要一声谢谢。”教授呆住了,继而说了一声“谢谢”。
这件事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我们要求别人学会尊重人时,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人?我们是否把尊重别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礼仪?
我的一位邻居不是什么礼仪教授,对礼仪知识懂得也不多,但他却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为了方便送水工,他把饮水机安在门口,这样送水工来的时候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省去了进门套脚套的时间。在他看来这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却被送水工深刻地记在心里,逢人便说,遇人便讲,使大家不自觉地对他产生敬佩。
欧美国家礼仪繁多,既要和对方交流,又不能问这问那,还要时时堆出笑脸,撞了一下还要马上说Sorry;最烦的是老要把Thankyou放在嘴边。在我们中国人之间,自己人说谢谢,反而见外。可见,我们中国更注重心灵的交流。礼仪不是形式,是发自内心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假如有些人觉得自己有些钱所以看不起穷人,在公众场合或故作姿态、或矫揉造作、或吆三喝
四、或不可一世,那么就算他外表光鲜,学过礼仪,但很可惜,他的态度出卖了他的浅薄与无知。
礼仪不是用钱堆砌出来的,它是一种沉淀、积累,所有形式应该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之就是不自然。我每天都与这么一群人擦肩而过,他们看似平凡,但总能让你感觉很好,让你感受到尊重,不管是坐电梯,还是开门关门,或者问路、购物等,他们都让你感到自然。一个人只要他是从内心尊重所有生命的,那么他就不会觉得礼仪的规范是烦琐的。
是啊,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凡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经意间,也就收获了他们的一份尊重与敬佩。
尊重不仅仅是礼仪,礼仪只是尊重的外在表现,把对方看成是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才是尊重的内容。
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来自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肯定,这不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一点点虚荣心理,这种尊重并不是礼仪上的尊重,而是人格上的尊重。要尊重他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态度,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他一个安全的心理,这样他才不会焦虑,不会猜疑,不会防范,不会憎恨。其实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想让别人靠自己太近,管自己太多,只要超过了自己的安全心理系数,就会排斥,就会拒绝。
尊重与礼仪是密切相关的,尊重是“里”,礼仪是“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表里一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第五篇:你的快乐受约束吗美文摘抄
杭州一女孩,丽质、率性,做过几年公司金领,赚下人生第一桶金后,选择辞职走人,离开杭州,云游天下。
这自然是精彩的人生,再无工作压力,再无人事倾轧。但不少人却在她的博客中留言:你每天游山玩水,钱终有用完的一天,当那一天降临,你将如何面对?她的回答是:就是因为你们担心这些,所以一年之中连进行一次5日游的时间也没有。
这位女孩是自由的快乐,而我们这些工薪族是“受约束的快乐”,两种快乐,孰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积攒了半辈子而购置的不动产,眼前熟悉而不那么讨人厌的环境,都是我们云游天下的羁绊。我们宁可被约束着,也不愿抛弃一切,去享受生活的精彩。
现在这个社会物欲横流,物欲狂潮携带着我们一路狂奔,属于自己的快乐一点点地在消失,最终演化为追求名利的快乐,快乐的真正含义已经异化为一种“受约束的快乐”,就像白岩松所说的那种“痛并快乐着”,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快乐应该是一种自我选择,由心灵做出,也只有心灵才能体会。我们往往无法企及,无法做到,因为有太多舍不下和抛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