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夫辞赏哲理故事(模版)
春秋时期,晋文公外出打猎,一群野兽受惊,疯狂逃跑。
晋文公和随从们紧紧追赶,野兽冲到一望无际的草地里,他们也追了进去。
追着追着,野兽不见了,晋文公也迷了路,走了好几趟,四处寻找出口都没走出沼泽地。
正在他们着急的时候,遇见一个渔夫在捕鱼。
晋文公走近那个渔夫,对他说:“我是你的国君,今天狩猎,因追赶野兽而迷了路,你告诉我路,等寡人回到宫中一定会重重赏你!”
渔夫平时见不到国君,想趁这个机会向国君献策,就说:“我有几句话,想献给大王。”
晋文公着急,就对渔夫说:“等我走出草地以后再领教吧!”
于是,渔夫就带领着晋文公和随从走出了草地。
晋文公对渔夫说:“你想要指教我的话是什么?你就说吧,我愿意领受。”
渔夫说:“鸿雁、天鹅安全地居住在大河大海之滨,它们住厌倦了,迁移到小沼泽里,一定会遇到猎人射来的弹丸的危害;鼋鱼、鼍鱼安全地住在江河中,它们住厌倦了,游到了浅滩小洲里,一定会遭到渔夫撒下的网罗、钩钓、箭射的危害。现在国君在宫廷住厌倦了,追赶野兽,闯荡到这里来,怎么走得这样远啊!”
晋文公觉得渔夫的比喻很恰当,这是劝说自己不要因打猎而荒废政事。他就拍手叫好,说:“妙!说得妙啊!”
晋文公非常高兴,一边叫好,一边吩咐随从记下渔夫的姓名,准备回朝后,重重加以赏赐。
渔夫说:“君侯何必记下我的名字呢?君侯如果能尊敬天地,谨慎治国,和睦四邻邦交,爱护百姓,宽免赋敛,减轻租税,我也就受益了。何必赏赐我呢?如果君侯不谨慎治国,不和睦邻邦,对外与诸侯失礼,对内违逆民心,全国民众都会流亡,那么我即使得到重赏,也是保不住的。”
于是,渔夫断然拒绝赏赐,说:“君侯赶快回都城吧,我也该返回我捕鱼的地方去了。”
人生哲理:个人与国家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民众希望当权者恪尽职守,为民造福,而当权者也应该多为人民谋福祉。
第二篇: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2、研读有关情节,探究魔鬼的本性。
3、懂得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4、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设计符合情节发展的不同故事结局,培养创新精神。
5、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认识魔鬼的本质,懂得运用人的智慧战胜魔鬼、战胜邪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每组发一张白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张魔鬼的形象图,并简要说明。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魔鬼的了解认识的程度。然后通过课文有关描写魔鬼外形的教师朗读,引入课文,告诉学生仅从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再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正确认识魔鬼的吃人本质,然后通过设计与课文不同的故事结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深入体会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学生回答)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走近文本
1、初探魔鬼形象:每组发一张白纸,大家商量一下,请小组中画画高手,用简单的几笔勾画一下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形象(三分钟完成),由组长展示成果,并简单说说魔鬼是怎么样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渔夫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可怕的魔鬼。现在,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可怕的魔鬼。出示幻灯片2(1)由教师朗读课文第三段。
(2)翻开书110页学生齐读第三段。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3)将书合上检测记忆力。板书:魔鬼:奇形怪状、丑陋凶恶
2、深探魔鬼本质:课文中的魔鬼和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一样,可怕凶恶。可是我们仅仅只从魔鬼的外形来认识魔鬼是不全面的,下面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魔鬼的本来面目。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结合注解,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课文1--22小节,谈谈你对魔鬼的新的认识,并能在课文中找依据,特别是从课文渔夫与魔鬼的对话中看魔鬼的本来面目。
先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执笔整理,再在班级里交流。板书: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本文除了魔鬼的形象之外还有一个形象那就是渔夫那本文又是通过那些描写方法塑造渔夫形象的?由此你知道渔夫是怎样的一个人?
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运用了心里描写(对话见上)、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生:(1)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2)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3)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板书: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 果断坚决的渔夫;
3、再探伏魔方法:魔鬼是十分的凶残狡猾的,那么这场渔夫与魔鬼的斗争,结局会如何呢?
指名朗读课文15--24小节,其他同学看课文,然后说说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有结局告诉我们(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4、谨记故事,学会做人:假如在生活中你也遇到了像魔鬼那样的恩将仇报的恶人,你会如何对待?现实生活中你是否很在意对别人感恩,说一说,你是如何做的?
6、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邪恶并不可怕,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战胜邪恶。智慧的获得,无非两条途径:一是刻苦努力的学习,二是勤于动脑。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即使遇上了邪恶的敌人,也不用畏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知恩必报是一条人生之准则,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最后祝大家都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感恩的心灵。
7、课外作业:(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农夫和蛇
教学目标:
1、诵读这首诗,了解作者克雷洛夫,理解掌握成语“乔装打扮”
2、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讲读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李寄》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条巨蛇贪婪地残害人民的故事。它无情的吞啮了九个小女孩,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可见一斑。但最终丧命于李寄利剑下。《伊索寓言》中两则《农夫和蛇》中蛇更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这首诗中的蛇有怎样的下场。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内容。
1、参照注释,了解作者。
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诗集》。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
2、范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诗歌,并参照注释学习成语“乔装打扮”。
4、指名读,集体讨论评价:
蛇的话应该怎样读,农夫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5、集体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一句话概括:蛇花言巧语想要骗取农夫的信任,结果被农夫识破,果断杀了。
6、交流、探究诗歌寓意。
①指名有表情的读蛇的话:体会蛇的特征。
②蛇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目的是什么,“蛇”像征什么样的人?
③从农夫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个怎样的人?
④农夫果断斩蛇说明了什么?
四、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
提示:可以从“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方面谈起。
五、巩固提高
1、乔装打扮:解释并造句。
2、练习背诵。
六、作业:背诵这首诗。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内容。了解作者及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教学难点:体会主人公坚贞纯洁的爱情的舍身救夫的精神。教学方法:指导、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什么? 梁祝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2、谁能讲一讲《白蛇传》的故事?
3、引入:在人们的心中,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中,蛇这一邪恶的形象已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中。但《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也是一个蛇的形象,却和人们心目中的毒蛇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蛇传》选段《盗草》看课文为我们塑造了怎们的一个形象。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新课内容。
1、作者:田汉(1898----1968)现代作家。
2、京剧:戏剧的一种,主要有唱白和舞台提示两部分组成。唱白就是唱词和对白。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3、分角色,有表情朗读课文,并评价谁读的声情并茂。
4、自由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
5、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揭示课文主题。
(1)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并说“素贞死不足惜,只可叹我那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这表现了白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2)小结
课文通过讲述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 生命危险去仙山盗草的过程,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四、拓展升华
《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东郭先生和狼(教案)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理解句子中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
1、比一比,再组词
抡()犹()添()塞()
抢()忧()舔()赛()
2、给带点字注音
答 应()()挣 扎()()逃 难()
回 答()扎 紧()难 倒()()
二、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怎样学习寓言的?(先了解故事内容在明白其中道理)
三、课文讲了关于农夫和蛇的什么事?(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反而吃东郭先生的故事)
四、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形象?农夫、老人、蛇
五、分析人物形象
六、探究学习
1、默读第9节,用“--”划出老农的话。
出示: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2、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同桌讨论
3、交流问题
4、师归纳主要问题,出示:1)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它讲仁慈?
5、联系上下文,通过有关的词语、句子体会,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1)解释“犹豫”,课文中两处写了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什么?
板书:糊涂 愚蠢
(第一次:是在狼苦苦哀求时,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说明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
出示: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看看狼那可怜的样子,心肠就软了,答应了狼的要求。
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说:“我没看见狼。这儿岔道多,它也许从岔道上逃走了。”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样子。
6、抓住狼得救前后的语言、动作,体会角色的形象特点。
出示有关句子,板书:凶残
出示: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
这句话什么意思?(这样的坏人应该吃。)男女生分别读前后句,讨论课文为什么选前句
板书:狡猾
过渡:面对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显得糊涂、愚蠢,那么老农是怎样对待狼的呢?
三、导读第8、9节
1、默读,想一想:老农怎样用计打死狼,从中说明什么?
2、讨论交流
板书:机智 果断
3、拓展思维:如果不是老农出场,等待东郭先生的会是什么结果?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课文
过渡:东郭先生好心救了狼,却险些送了命,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做?(讨论交流)
出示: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狡猾凶残的恶人,我们对他们决不能同情,不能讲仁慈。
五、课外拓展:
小练笔:东郭先生第二次遇到狼,他会怎么办?结果如何?续编故事。
第三篇: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渔夫的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中的一则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简短,故事内容简单,但是故事背后的寓意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将渔夫的善良、聪明与魔鬼的恩将仇报做对比,让学生感受正义与邪恶。
2、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异: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他们对于童话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初步了解。所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大。
3,、学习目标:①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正确认读“规矩、笑逐颜开、桅杆、倒霉、无恶不作、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等词;②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③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1、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2课。
2、教学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个性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农夫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式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残忍。
3、教学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1、起始能力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其之前也有一定的了解,且故事比较简单,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2、一般特征分析:学生对于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应该会是轻松、活跃的,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3、认知风格分析:课文的内容为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简单,且富有寓意。可以采用表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五、教学策略分析:
1、课的划分:1课时
2、教学顺序的分析: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学习文中的字词;接着深入赏析课文,让学生品读课文,再分组讨论分析正确的感受;接着请学生复述故事,重点讲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最后,课外扩展本节课文是一篇阿拉伯民间故事,请学生讲讲其他的类似的故事。(例如:东郭先生)
3、教学活动设计:故事通过图片展示人物的外貌,并用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因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知文章情感,在读中体会故事寓意。(注意:要读出魔鬼的凶恶、狡猾而又愚蠢;渔夫的从容、镇定、聪明。)
4、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分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表演,集体教学。
六、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插入适当的图片,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1、情境导入: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2、分组排练: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排练,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人物的语言、性格等特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3、学生表演:排练完后,请学生上台表演,每一对学生表演完,并请台下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分析表演的优缺点。在表演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上课时间有限,找三对学生表演即可。)
4、故事结尾:请学生最后讲一个童话故事结束本堂课。
八、评价的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二是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三是要正确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我让学生多读课,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且,我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理解与思考,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该课教学目标设立明确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恰,讲练安排合适,注重学法指导。
九、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进行表演→讲一讲你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
第四篇: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表。教学难点: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体会渔夫是怎样。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趣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图画,图画背后有一个动听的民间故事,你们想看吗?想听吗? 学生:想。老师:展示挂图。
老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渔夫 学生:魔鬼
学生:魔鬼有庞大的身躯,张牙舞爪,非常凶恶。学生:渔夫显得非常弱小,好象被吓呆了。
老师:是呀,你们看得很仔细。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其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板书课题)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故事,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老师:老师刚才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老师:说说看,你们读了课文,都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却要杀死渔夫。他是恩将仇报。
学生:最终,渔夫战胜了魔鬼,将魔鬼关进瓶子里,扔向了大海。学生:渔夫是聪明的,我们要向渔夫学习。老师:你们棒极了,好样的。
三、细读课文,重点探究。
老师:好心的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生读课文)老师:你们的声音真洪亮,谁能大胆的起来说一说呢? 学生:魔鬼被关在瓶子里的时候,400年过去了,没有人救它,它恼羞成怒,发誓谁来解救它,就要杀死谁。正是因为渔夫救了它,所以它才要杀了渔夫。老师:看来,这魔鬼还是说话算话的。只可怜,渔夫不是在400年前救了它,要不,可就发大财啦。可是,你们都相信魔鬼的话吗? 学生:我认为魔鬼说的话根本就不可信。它说慌成性,当渔夫把它关在小瓶子里时,它不是说刚才是开玩笑的吗? 学生:对,它说的是慌话。魔鬼自己说,它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那就是说,它净做坏事,哪会懂得报答别人呢!另外,杀人是它的本性,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要杀害渔夫了。
老师: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这个冠冕堂黄的理由呢?从中我们又看出了什么? 学生: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老师: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揣摩一下魔鬼的语言,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读“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学生:从魔鬼的语言可以看出它很狡猾。开始,它以为是所罗门放了它,所以就赶紧说好话。可是,一听说所罗门已经死了,面前是个弱小的渔夫,马上凶相毕露,恢复了本性,要杀了渔夫。
老师:多么凶恶`狡猾的魔鬼啊!谁来读读魔鬼的谎言,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它的凶恶与狡猾。(生读课文中写魔鬼的谎言第十一自然段。)老师:渔夫听完魔鬼的话时,此时他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渔夫哀叹自己倒霉。
老师:很好。请同学们再读十二自然段。(生读十二自然段)老师:渔夫面对死亡的危险,是心甘情愿被杀死还是想办法就自己呢? 学生:救自己。
老师:如何来救自己?请同学们读十六至二十三自然段。
学生:我觉得渔夫很聪明,他想了一个很好的计策,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子里,使魔鬼上了当。
学生:渔夫临危不乱,在可怕的魔鬼要杀自己时,没有被吓得丢了魂,反而很冷静地想办法。
学生:我认为渔夫有一句话说得好:“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这句话,是使用激将法,魔鬼肯定想:你不是不相信吗?我偏让你看看,到时候你敢说不信!这样一想,它就上当了。看,渔夫多么有智慧!老师:除此之外,还从哪里看出渔夫的智慧? 学生:我补充。渔夫的智慧还可以从这里看出:当它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
老师:如果是别人而不是渔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会怎样? 学生:也许会犹豫再犹豫,放出魔鬼。
老师: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而渔夫没有这样做,而是坚决把他投向大海,这充分说明了渔夫的智慧。
学生:还有渔夫很自信。我来读一读他的话:“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它的妖气。”没有这份自信,他就不会想出那么好的计策。老师:(总结)看来,渔夫说得没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的力量!
四、角色表演,体会形象。
老师:这篇文章有很多关于渔夫和魔鬼的对话,老师昨天请同学们看一段微课程,想一想这些对话如果复述给大家的话应该怎么说。(学生快速找出对话,利用学到的知识改转述句)老师:孩子们,赶快发挥你们的表演才能吧,我相信个个都是表演艺术家。(生上台表演,下面掌声不断。)老师:小观众们,台上的渔夫和魔鬼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学生:魔鬼凶恶,狡猾。学生:渔夫聪明镇定。
老师:确实如此。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一个代表邪恶的魔鬼形象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一个代表正义的渔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多么明显地对比呀!我们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的。
五、创设情景,拓展延伸。
1.情景(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鱼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鱼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转述句应用一
2.情景(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转述句应用二
(生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师点评。)
第五篇:《渔夫的故事》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负责人:张慧雅 所在单元:第四单元第一课
《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
(2)能根据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3)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探究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再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要相信人的聪明智慧,对邪恶势力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2、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
1、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2、理解民间故事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方法
1、诵读表演法。
2、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当你碰到令人恐怖的东西时会怎么办,是不是吓傻了呢?有一个渔夫,他碰到一个吃人的魔鬼,差一点被吃掉了,可后来他居然把这个魔鬼战胜了,大 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渔夫的故事》吧。
二、巩固预习(提供教学模式参考,老师们根据本班情况,结合《点拨》P84页进行提问或听写等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参考: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的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生
书写)撒
撬
弥
唆
吻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
笑逐颜开
恩将仇报
堂堂
三、解题启思(根据本班情况,结合《点拨》P84_P85进行提问或自己讲解)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起源。明确:
选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被称为《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地区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它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被称为“世界最大奇书”。
四、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参考:故事中的渔夫,是人民善良和智慧的化身。他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善良,去海边捕鱼时,“每天照例只打四网”,从不愿多杀生。一天,他偶然捕捞到一只铜瓶,里面是一个被古代以色列贤明国王所罗门囚禁的魔鬼,渔夫救了他。魔鬼不但不感激,反而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聪明的渔夫急中生智,利用魔鬼的狂妄和骄横心理,设计让他重回瓶内。愚蠢的 魔鬼果然中计。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勤劳、善良的渔夫战胜愚蠢、骄横的魔鬼,依靠的是人的智慧。面对魔鬼的淫威,渔夫想:这虽是一个魔鬼,而我是一个人;真主给了我智慧,为什么我不用我的智慧来救我的命?这正是本篇童话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作者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复渲染了这一主题,给我们以启迪。
4、文章结构:
《渔夫的故事》叙述了渔夫与魔鬼斗争,最后战胜魔鬼的经过,表现了渔夫的勇敢、机智和魔鬼的凶残、狡猾。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沉得非常惊奇”):写渔夫捕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瓶。第二部分(从“隔一会儿”到“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具体写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这部分一方面写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另一方面写渔夫认清魔鬼的本性,终于机智地降伏了魔鬼。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斗争的结果。渔夫要把胆瓶重新扔到海里,告诫人们要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
五、细节描写分析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请结合下面的提示进行圈点批注,分析人物。
1、渔夫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喜笑颜开—摇了摇—自言自语—撬去锡封—倒出来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六、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情境(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 3 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深入探究。
七、布置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导演本剧。
2、课后习题
3、基础训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
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演员——魔鬼、渔夫、情景解说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
二、课本剧评议
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实例:
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渔夫诚实、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深入分析
投影问题组,同学们讨论后归纳本文的寓意。
1、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2、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3、魔鬼再次求饶表现了什么? 小结本文寓意: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四、想象描述
1、“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学生构思。
2、学生交流,选取典型例子,评议哪一例更加合理。
五、课后习题处理:(教师参考《点拨》)
(重点来说第三题)《一千零一夜》中,这则故事的结尾是:渔夫准备将瓶子扔进海里时,魔鬼又苦苦求情,渔夫不答应。后来,魔鬼向安拉起誓,如果放他出来,将要好好报答渔夫。安拉是伊斯兰教里唯一的主宰。渔夫这才相信他,便打开了瓶口。魔鬼出来后,果然履行了诺言,给渔夫指明了一条发财之路。这则故事以往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时,也如本文一样,删除了上述结尾。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还是删去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甲生:删去原故事的结尾具有现实意义。魔鬼主要是“人性恶”的化身,他穷凶极恶、毫无人性、下流无耻,应当狠狠打击,重重惩罚,彻底揭露,让世人知道他的丑恶面目,对他保持高度的警惕。
乙生:保留原故事结尾更符合故事的原貌。如果魔鬼真实体验到这个打击和惩罚的分量、后果的严重,在生死攸关的最重大利益面前,“人性善”的一面就会有所发现,良心有所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拒绝他呢?拒绝一次发财的机会!
丙生:“人性的善与恶”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是并不矛盾的。魔鬼其实是世俗人的化身和象征,人世间有过不少放下屠刀、改恶从善的事例。如果都“绝对化”,简单化,非好即坏,一成不变,这样的看法不利于处理世间纷繁的人际关系,我们也就无法进行改造罪犯,改造包括人在内的客观世界的工作了。
六、课后语言:
精读体味
重点赏析 词句品读
1、渔夫对着这么可怕的魔鬼,愣着不知如何是好。(加点的句子可否改为“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
“愣着不知如何是好”比括号内句子更为紧凑,口语表达的色彩更浓,更合于故事表述的语气。“如何是好”除包含“不知为何应付”外,也还包含其他方面的意义,含义更为广泛。
2、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加点的句子可否改为“你是个魔鬼”?)
“你这个魔鬼”比“你是魔鬼”显得更有力气,对魔鬼的鄙视程度也更重。
3、最后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巍峨高耸地站立在渔夫面前——堡垒似的头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加点的形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加上这些具体的说明、比较的语句,胆瓶体积与魔鬼身躯不成比例、悬殊巨大的反差才给人鲜明的印象,也更有力地强调了渔夫无法相信这个事实。
4、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骗鬼!(“下流无耻”可否改为“可恶”?“骗鬼”能否改为“说谎”?)
“下流无耻”显然比“可恶”更准确形象地反映了魔鬼当时的拙劣变脸,也更好表现出渔夫对魔鬼可耻行径的极度气愤。自然用“骗鬼”比“说谎”有力得多,也更带口语色彩,更合于讲故事的口吻。
5、我要把你扔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呆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呆一辈 子不可。(“扔”能否换为“投”?“呆一辈子”可否换为“住一辈子”?)“扔”比“投”更有力,“扔”感情色彩明显,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气愤,而“投”则没有这个感觉。“呆”是停留、滞留,与正常“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魔鬼已在海底等待得太久,用“呆一辈子”显然比“住一辈子”显得更不舒服得多。
六、拓展: 重点语段品析
1、渔夫和魔鬼在听对方叙述前都要求对方说得简短些,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渔夫的心理在于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魔鬼要这样对待救命恩人,对死的恐怖也使他无心去听那些过长的诉说。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渔夫是非死不可的,说什么、问什么都是多余的,何况他已经忍受、等待了太长的时间了,所以也叫渔夫说得简短些。
2、渔夫为什么能够战胜高大的魔鬼?
首先,渔夫克服了害怕胆怯心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堂堂的人,人的智慧一定能够胜过魔鬼的妖气。
其次,他运用了智慧和计策,抓住魔鬼身躯高大头脑简单、骄傲自大的特点,利用激将法使魔鬼上当,重新钻入瓶中。
最后,渔夫富有理智、果断的性格特点,他没有再听信魔鬼的花言巧语而把它放出来,并且还要告诉其他人不再上当受骗。这里体现出渔夫的善良本性。总之,渔夫能战胜魔鬼,是因为他充分发挥了人的自信、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的结果。
3、如果渔夫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诺言吗?
按照我们的文化观念,魔鬼是人性恶的化身,课文中这个魔鬼也是以恶的形式出现的。不仅许下的第四个诺言(杀死救他的人)不近人情,而且当他重新被封进胆瓶里时,他竟改口说那个许诺是开玩笑,这就是渔夫指出的魔鬼下流无耻的本性。
关于魔鬼恶的本性,课文中渔夫最后说的一段话,已以痛快淋漓的一顿痛骂给予总结了。按照以上这种情形去解读、推测,我们很难相信魔鬼会兑现他的前三个许诺。但是,《一千零一夜》中原故事的最后结局,魔鬼又兑现他重新许下的诺言,这既表现了在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观念中,魔鬼也有“人性善”的一面,更主 6 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安拉是唯一主宰,对安拉起誓,渔夫就相信了。所以,以此解读,不排除魔鬼兑现前三个许诺的可能。此外,魔鬼的心理也符合世俗人的心理,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才许下了第四个恶毒的诺言。这样看,前三个许诺也有一定的可信之处。
4、怎样理解“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
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点拨》习题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捕鱼捞瓶
发展:放魔出瓶
高潮:诱魔入瓶
结局:投瓶入海} 鲜明的人物性格{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正义)
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