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喝茶杂文随笔
晋人孙楚《出歌》曰:“姜、桂、荼荈出巴蜀”,至今茶馆之盛也莫过于巴蜀首府的成都,就拿早茶来说吧,无论哪里的早茶,也早不过成都的“鬼茶”。
之所以称为“鬼茶”,是因为“鬼茶铺”在五更鸡鸣就开始经营了。这时水汽中的灯影朦胧中晃动着身影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起得早,又怕影响家人,所以早早地来这里喝茶聊天来了,哪怕是寒气逼人的冬天“鬼茶铺”里照样顾客盈门。成都人这样形容说:“只要有茶客,茶铺就开门;只要茶铺开得早,茶客就会来得早。”
在成都喝茶,无论是规模还是茶客们悠闲的态度,都是别的城市无法相比的,去望江公园捧一盏薛涛茗碗,或者去人民公园茶室的竹椅上要一杯花茶,不仅四周景色宜人,就是让自己淹没在那黑压压一片的茶客中,也是一大享受。拿着长长的音叉般镊子为人耳内按摩,则又是成都喝茶时常见的一个特色,那被掏耳朵的人,脸上舒服的表情变化就丰富得难以形容了。
在成都期间,去了一次曾被称作“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据日本学者西部文净在《禅与茶》一书中的考证,南宋末年,成都大慈寺僧人道隆禅师东渡日本传扬佛法,也带去了大慈寺的茶礼。他的日本弟子南浦绍明后来到了中国,还专门带回了刘元甫的《茶道清规》,其中的“茶道规章”和“四谛义章”两部分,以后被抄录成了《茶道经》。从《茶道经》中可知:刘元甫是中国禅宗杨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他以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日本至今还以此为茶道的“四规”。
“堂倌”的“掺茶”也是成都的一绝:只见堂倌一手摞着一叠茶碗走来,往茶桌上手一抖,叮当声中茶碗就魔术般地在桌上排成了阵,或梅花或菱形,紧接着另一手提着的长嘴茶壶里的开水,就拉出一道弧形射向了碗里,最后猛一抬手,不让滴水洒在碗外,掺得兴起,还把盛着滚烫开水的茶壶绕着身子转几圈,表演几个拿手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喝茶的盖碗也起源于成都。唐李匡义《资暇录》记载:当时崔宁当了成都府尹,他的女儿因为茶碗烫,在碟子里融上蜡,茶碗放上去后手执碟子,就既不烫又不宜打滑了。于是崔宁让人用漆器仿造了一个,称之为“托”,然后再加个盖,随之就演化成了今天所见的瓷盖碗。
所谓:“茶三酒四”,到了成都,找上两个朋友一起去喝茶,聊聊成都的茶事,确实是让人觉得是很滋润的一件事。
第二篇:来茶楼喝茶杂文随笔
彼时我心情超级不好。早上因为叫孩子起床,上学,已经压制住发怒的火焰,教他穿衣,穿裤,他依旧懒洋洋的抵抗。
早饭,我要求他吃一勺燕窝,他捂着嘴抵抗不吃,我告诉他吃了这个果冻样的好东西会身体变棒,他不肯吃,我腾的冒火,开始训他,我妈我爸护着他,他娇小的身躯尽力投到我妈怀里,我火已经到达巅峰,顺手抄来一根塑料棒,劈头盖脸打下去。我疯了!
这样的情景重复很多次,多到我认为自己心理变态的地步。每一次火到极点的发怒就开始后悔,但下一次面对他的不听话,调皮,我依然故伎重演。
这些年伴随着他的成长,伴随着父母对他的百般依赖,他的独立自理能力完全跟不上别的小朋友。我的焦虑,愤怒,交流,沟通无济于事。
就在今天,送他去幼儿园,我给他整理床铺,他自己一个人不知道找哪些小朋友玩,一副不合群的样子。有小朋友嫌他身上味道臭,他在那群小朋友面前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明明今天的衣服都是新换的,怎么会有异味?我反问那个小朋友“你闻到他身上什么臭味了吗?”小朋友面对我(这个大人的提问)不停地做出嫌弃的表情。
我看了他一眼,他挤到他喜欢的小朋友身边,被那个小朋友在驱赶他,让他不要碰坏别人的东西,他木讷的站在边上,看着。我转身走了,心里拨凉,眼里有泪含着。
他该怎么来面对这样被人嫌来嫌去的情况,那是他自己要面对的事,我帮不了他。我只能告诉他,要自己勇敢一点去穿插在小朋友中间玩。我怕有一天他像我一样,从小到大一直活在自卑的阴影里,无论看多少心理书籍依然解救不了根深蒂固的自卑。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的无知造成的缺失,已经没办法弥补。那会没早一点看教育类书籍,这样再面对他的无理取闹,他的各种调皮捣蛋就不会用一个成年人的心理去看待,去强制的压制他的天性。
我经常对他爸说“如果我生二胎,我不会再用现在这样的方式教育他。”必须耐心等待一个孩懵懵懂懂的,磕磕碰碰的成长。可是没有机会生二胎,这些年一直生病,加上十年如一日的倒班,明显感觉到自己更年期的提前到来,每一次经期综合征越演越烈,我努力看心理书籍缓解,努力让自己去大自然疏散郁闷,努力泡玫瑰花茶来解郁,收效甚微,但不敢放弃,只因为身体已经发出警告。
在心情复杂的时候,我需要一个陌生的环境,没人认识我,我亦不认识任何人。只适合一个人静静地看待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哪些是能让自己控制的,心里面那个闹腾的小人为什么一直一直作怪,而我却拿它没任何办法。
和好友聊天解闷,一点用也没有,好友劝我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让他独立一点。
看似大人的“懒”,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等到他越来越大,越来越独立,我就会越来越感到轻松。因为他的独立帮助了他,也帮助了我。我会与他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庆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些值得我借鉴:比如选择一个注重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寺庙,或者旅行,给孩子自己的时间自己去玩他感兴趣的事,而不打扰。不造成对孩子的依赖,懂得适时放手。
我有这个耐心去给他讲解任何他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没耐性去关注他的每一步成长,我用他对比,而后对他揠苗助长。
庆山说:有什么可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是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
可我时不时的棍棒伺候影响到了他的生长气机。中医说他气滞了。我清楚,完全是我的原因造成的。彼时我后悔不已。
“培养”是一个带有坚持意义的词,是一个要适时放手,适时浇水,松土,施肥。然后静等他破土而出,这是一个有耐心的过程。
第三篇:成都、后会有期杂文随笔
2017年底,利用最后的年假游玩了成都及周边,记如下:
乐山大佛
去乐山非是为了烧香拜佛,而是觉得如此一尊从一座山凿出的大佛本身就已经令人震惊了,况且其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历经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完好屹立在三条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会和处,一定是十分的神奇!虽然以前也从各种图片上看到过这个景点,不过我相信亲临现场的感觉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促成自己一次次外出旅游的动力。
那天早晨,从成都东坐一早的火车来到乐山,马不停蹄坐公交来到景区第一站——嘉定坊,穿过一座精雕细刻的佛教牌坊,便买了门票,坐景区班车去大佛寺了。
进入景区,先是接连不断的摩崖石刻,都与佛教相关,“阿弥陀佛,回头是岸,雨花台……”,还有龙潭和虎穴等沿途的小景点,还有苏东坡的手迹“佛”,总之,一路的人文景观不断,沿着山路来到了凌云寺,十分雄伟壮观。不过来乐山大佛的重点当然是看这座“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大佛,故而在浏览过沿途的景色后,自然是要好好欣赏这座著名的大佛,形式便是沿着佛像的左侧,从悬崖上修筑的窄窄又陡峭的栈道一路下去,再从底下右侧盘旋上来,全方位,、多角度的注目;12月中旬,尽管已经不是旅游的旺季,游客却依旧很多,排着队,缓缓地下去,慢慢地观察,细细地感悟,然后在佛的脚下,举首仰望,那是怎样的惊讶和赞叹!感叹着古人的智慧和毅力。
出了大佛寺,沿着山路往南走,会经过一个小渔村,据说这个渔村的形状是船型的,而且从建筑来看也的确是有些年代了,古老是真的,但已经商业味过浓了些,除了旅游吃饭和出售纪念品,没有任何的内涵在其中。过了渔村便是麻浩崖墓,那是一个汉代的墓葬群,里面有展示出土的文物,多半是石刻,真正的崖边墓室正在修葺之中,但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一点也没有恐怖阴森的味道,相反还十分雅致。
穿过一顶漂亮的虹桥,来到江中的离堆,沿着山路通向山顶的乌尤寺,乌尤寺是一座唐代的寺庙,山顶的平台是观看青衣江的绝佳之处,有些雾气的时候更加有些仙境的意味,喜欢那依山而将的楼台亭阁,也喜欢那些建筑上面的对联题词,更喜欢这些自然风光中点缀和赋予的人文含义,让原本一个平凡的景色增添了思想的内涵,使得其更加有意义。人需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也需要把好的精神传承下去。
离开了乐山,便依然坐火车回成都,准备第二天去下一个目的地——青城山。
问道青城山
知道青城山是很早以前的事了,94年的时候,以前单位的同事去成都出差送我一张当地的地图,上面就有青城山的旅游线路图,所以早就铭记在心。青城山如今还有前山与后山的区分,前山自然是大家已经熟悉的那部分道教名山,后山据说是自然风光比较优美;第一次来四川,以前也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川,所以这次还是选了名声较大的前山,即便我不是道教的信徒,但对道德经的崇敬和仰止还是无比的,这也是中华儿女可以引以为豪的人生哲理。
从成都的犀浦有直达青城山的快铁,现在的交通可谓十分方便了。青城山这个季节去显然是淡季,游人不多,清静和悠闲都是有的,也符合青城天下幽的诗句,一路上山,道观重重,楼宇层层,没有想到的是其最高点老君阁居然在海拔1260米的高山之巅,不过既然来了,就努力往上爬吧!什么天然画图、五洞天、全真道观、琅环仙馆、朝阳洞、老君阁、上清宫…….总之,令人目不暇接,只能说在如此高的大山之中建造这么多宫殿楼宇实在是一项不简单的事,况且在古代这些需要全靠人工;即便现在,也有背夫在把重达200多斤的物资从山脚一步一台阶的往上运送,可以想象这些工程的艰辛!
对于道家供奉的各路神仙也只是从零零碎碎的古典文学中略知一些,比较普遍的就是八仙过海中的人物,当然封神榜中更多,记忆中比较深刻的是太乙真人,就是那个哪吒的师傅;自然当代的武侠小说也为其推波助澜了一些,比如金庸小说中的全真七子等等,一路遇见的洞天府第中便是有这些耳熟能详的神仙或者道士的塑像。
登上山顶,视角开阔了好多,只是在这儿并不能用一览众山小来形容,因为后面的大山多着呢,一山更比一山高,而且都是大雪山。我深深地知道,什么四姑娘山、西岭雪山、贡嘎雪山海螺沟等等都在后面,离自己已经不远了,虽然我这次没有时间也没打算去,但今后绝对会挑一两个喜欢的地方去的,也许是稻城亚丁,或者其它什么沟。
很多时候,出来游山玩水为的只是一份放松的心情,对于自然、对于人文、对于历史、对于传说似乎都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希望自己有更多这般休闲的时光,不为上班下班的工作而操心、不为生活的琐事而烦恼奔波、憋屈,只有单纯的开心,不动声色、无需伪装、完全自由。真正的问道也许就像这般,无需再问,道法自然,水到渠成,是的、水到渠成,下一站就是都江堰了!
拜水都江堰
文化苦旅中有都江堰那么一篇,只是时隔多年,记忆早已模糊了,想想一个古代的水利设施,到底有多少看点?去之前心中是有一些疑问的,但既然这么多年来一直作为一个名胜古迹,而且是世界文化遗产,想来必有其理由,故而我特意在此停留了一夜加上一整个白天的时间。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从青城山下来,直接坐公交就能到达都江堰的市区了。傍晚入住酒店后,出来找晚饭吃,不过一路上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金黄的银杏真灿烂着,市内的河中湍急流淌着碧色的水,整洁的街道有恰到好处的人流,既不拥挤也不喧嚣。
走着走着,饭店没找到,却来到了一座古城楼的门下,抬头一看,是灌县的宣化门。于是、干脆就进城先逛起了古街道,忽然发觉,城内的景观做得非常漂亮,尤其是带着溪水的岸边,水是清澈见底的,配上青铜的雕塑、植物和山石,很有意境。起先一直见到的都是些卖商品的小店,后来终于见到饭店了,就先吃完晚饭;然后接着逛,似乎晚上的灯火更增添了古城的迷人之处,有一些丽江的影子,又不全是,至少没有那么多的人流,所以热闹的是灯光,清静还是很明显的。
第二天一早,便开始了正式的都江堰的景区游玩。从离堆公园开始,我特意避开了旅游团队,从清溪园开始,那是一个幽静的盆景假山花园,古典园林加上珍贵的树木花草,构建起一个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山水画卷,精致又蕴含匠心,漫步其中可以方能领略一二;出清溪园,是古代涸河滩的遗址;旁边是一个水面积较大的神龟池,穿过曲桥回到有着卧铁的堰功道,两旁伫立的是历代治水的功臣塑像,沿着中间的鲜花带一直向前延伸过去,尽头是高大宏伟的伏龙观。
大概古代把治理水的难题都归结是龙的问题,所以治理成功就是伏龙的意思。遥想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那个时候没有我们现代的工具,靠的只是智慧和人力去疏通、去填补、去开凿,伏龙观的位置正好在离堆正对水面的风尖浪口上方,旁边是靠人工开凿的宝瓶口,通过那个小口子,从雪山上下来的水进入了内河,灌溉和滋润着四川盆地,也把洪水挡在了外面的岷江,从此两千多年来,这里风调雨顺,成就了成都和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这个水利工程。其实,说到其防洪排涝的原理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不明白这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因为古代并没有水闸和阀门,只是通过这些分水堰,控制了水流,具体是怎样的真无法想象。如今来到此处了,自然要搞个明白。
从宝瓶口出来,穿过一顶桥,来到飞沙堰,沿着飞沙堰往鱼嘴方向行走,可以看到远方的雪山,那里应该是映秀、是阿坝,平安的时候看看,远方的风景是多么的美好,可地震的时候,真是非常可怕,人类在自然面前还是渺小和卑微的,也是脆弱的!逆水的方向走到尽头便是仰天窝鱼嘴了,这里是真正的分水堰,把江面四六分,外江占六分,内河占四分;所以,丰水期或者洪涝时候,水面涨高了,大部分的水就往外江去了,这个是好理解的;问题是枯水期的时候,它是如何实现水往内河流的呢?在这里,我就蹭一下团队的导游了,听其说是在通往内河的水道被挖底了河床,这样内河的位置实际上比外面的低,水少的时候,当然就往地处流了;蓦然间便明白了古人的智慧,当时的秘诀只有六个字:“深淘沟、低作堰”。面对着滔滔的清流,心中有了无限的感慨和崇敬!
从鱼嘴通往对面河岸要经过一座漂亮的安澜索桥,据说在古代是一对夫妇捐助并建造的,所以现在有个纪念馆专门纪念最初造桥的这对夫妇,现在的索桥是自然重新建造过,用的是钢索,比以前坚固多了,依然能体验到在湍急的水流之上晃动的惊心。
从江边登山直上秦堰楼,视野顿时开阔,可俯瞰整个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真是欲穷千里目,就要上顶楼!楼内有一牌子,上面的文字大致述说是512地震中这个楼被毁了,现在是一家木业公司捐助重造的。出了楼,便去二王庙,这是一群依山而建的道教楼宇,里面除了纪念李冰的庙宇之外,还有二郎神和其他一些道教中的神仙,传说中李冰治水得到了二郎神的帮助,所以起先叫二郎庙,不过到以后不知怎么渐渐变成了二王庙。真正体现的是当地百姓对历代治水功臣和各路神仙的纪念和对幸福生活的祈福。
都江堰除了这些人文的东西外,自然景色也相当漂亮,青山绿水的,环境相当优美,即便你什么也不想了解,只是在这山水之间走走,也是心旷神怡的,也是流连忘返的,也是相当享受的,也是无比舒畅的;是的,下山以后,又有西街和南街的古街可以闲逛,其实,在这里住上个两三天,慢慢地走走看看,或者找个地方坐下来发发呆、喝喝茶、想想心事、拍拍照片……只是,这一次还不行,紧接着的下一站是我期盼的黄龙溪了!
漫步黄龙溪
游黄龙溪完全只因之前看过几张图片,一见钟情!后来一查,原来就在成都的近郊。假如九寨沟没有被地震破坏的话,第一次来四川还不会安排这样的行程,按照优先级的话也轮不上这个小镇。顺水推舟,才选了这个地方。
从成都新南门汽车站,坐差不多一小时左右的车,便可到黄龙溪。
刚踏进小镇,感觉这里还在大兴土木,大规模建造仿古的的建筑;总觉得国内发展旅游和经济模式千篇一律,故而搞得古镇的表现形式也是千面相似,只是有些古镇因为地理位置的独特,或者有了自然风光的衬托,才显得比较上镜,比较有看点,而黄龙溪给我的感觉是有漂亮的水景。
真正走进景区,才体会到此处的好处——那便是悠闲;游人不多,茶馆不少,随冬日和煦的太阳轻轻漫步,那种往日的匆匆忙忙顿时被延缓了,忽然感到真正的休闲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彻底放松,任意西东;不是把计划填得满满的,不是景点一个接一个,而是可以这样不计较时光,不计较方向,随着感觉,通向该去的地方,探索未知,发现惊喜……
黄龙溪好玩的地方并不在古街,因为全国的古街古镇都有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相似,只在商业味少的区域,一片小湖的地方,那些点缀的建筑和树木花草,那如镜的水面,那清澈见底的水域,才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登上高楼,俯瞰全局的时候,时光似乎静止了,一切是如此的安详、平和、舒坦……
黄龙溪在地理位置上也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自古以来一直处在三个县的交汇之处,旁边有一条锦江通过,整个镇有容易辨认的龙头龙尾,清澈的溪水和景观贯穿全镇,单单看看这些也是很有趣的;其它的好处是小镇完全免费,连观看传统的川剧变脸和功夫茶表演也是免费,自然逛累了也可坐下吃一些当地的小吃,品一下四川的美食,不一定是辣的麻的,也有甜甜糯糯的,选择很多。
镇内有一座古代的衙门就叫三县衙门,门口的地上就画着一足踏三县的视图,有些奇怪的是这公堂居然被圈在一座古寺庙里面。避开主路,偏僻的街道内尚有些民居依然存在着,老人们在门口孵太阳,冬日里这样的场景熟悉也温馨,感到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漫步在黄龙溪,真正让自己思索的是今后自己的旅游是否要悠闲些?而不是紧凑和高效,假如回顾下今年自己的旅游,真的可谓行色匆匆!是的,应该适当放慢一下步伐,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细节,或者让思想放空,让假期更加慵懒、轻松、舒心。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目前还很难说,或者需要两者的平衡,有张有弛,松紧搭配,忙闲交替?
成都怀古
很多人把慢生活的标签贴给了成都,可是来成都这么几天了,我都是用匆匆的步伐在这个城市及周边穿行,拥挤的地铁、摘星的高楼、喧嚣的都市、迷离的夜色一点也没有令人感到生活的悠闲。
杜甫草堂是市区游玩的第一站,从北门进公园,便有轻轻柔柔又缓缓绵绵的古筝曲迎面飘来,翠竹夹道,假山池塘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游人极少,清静优雅之意蓦然涌现了出来,伴随着亭台楼阁的点缀,一份悠悠的古意也弥漫开来。
草堂是中国文人诗意山水生活的一种象征,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理想境界,是安居乐业平静生活的人生向往。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逃离长安到此地避祸,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说出了普天之下多少百姓心中最基本的愿望;他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都是千古的绝唱。
好多耳熟能详的诗句在这里再次见到,有刻在石碑上的,有写在纸上被装裱在画框中陈列的,有诗人不同姿态的雕塑,有历代相关诗书的陈列,还有纪念历史上其它著名诗人的碑、画、雕塑等等,比较喜欢的是每位大诗人旁边配上一句其最经典的名句;像陆游的“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仿佛回到了学生年代,那些对名山大川的遥远奢望现在居然就这么轻易被实现了!漫步在园林之中,还见到了一块诗碑,上面刻着不久前去逝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那短短又浓浓的乡愁……徜徉在园林中,完全被各种的诗意陶醉了!
其实、草堂外的浣花溪公园也是很漂亮的,可惜的时那一片湖正被围挡拦起来在清淤,加上时间的有限,就没有深入游玩,沿途有历代诗人的名句,刻在地上,刻在栏杆上,刻在桥上,让人感到无处不诗意!
中午的时候来到了青羊宫,一座规模很大的道观,里面还供奉着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夫妇和李世民的像,想来在大唐盛世之时与皇家有很多的瓜葛了,对于这些已经没有兴趣去细究了,毕竟不是来研究历史的,只在乎那些美,建筑的美、书法的美、文字的美、图画的美、雕塑的美、装饰的美、布局的美、大自然的美,对了,这个时候银杏正灿烂,加上道观的古朴壮丽,那是一种别样的美!
下午,来到了三国圣地武侯祠,喜欢三国演义是从小就有的了,从连环画到评书、评弹,后来也读小说,看连续剧,还玩电脑游戏,这种文化的影响是从小就被刻在骨子里的,如今我来到这里,发自内心的说:刘备、诸葛亮,我拍老警察们了!是的,这里不仅仅是他们,更有当年蜀汉的文武群臣,不管后世出现多少不同的评价,对于刘备诸葛亮我还是佩服的,毕竟都是从布衣起家,不像孙权、曹操有家底,而他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完全凭人格的魅力、凭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了一席之位,虽然现在都付笑谈中,但当初也是何等的辉煌和灿烂!
武侯祠真的是君臣一起热热闹闹团团聚聚的地方,很羡慕这样的和睦朝廷,这样的结义兄弟,这样的君臣关系,至少符合了儒家宗法社会的稳定次序和伦理,也是中国社会在古代的典范,君爱臣民,仁厚慈悲,臣感恩报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桃园结义、三顾茅庐、隆中对,前后出师表……一幕幕历史如滚滚长江之水东逝去!苏东坡在赤壁怀古,我在武侯祠里,暗暗念诵了他的念奴娇。
傍晚出武侯祠,便是锦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又在吟诗了!锦里真是个热闹的地方,依托了武侯祠的真迹,更有历史的喜悦感,形式上,这里同丽江的古城区别也不大,酒吧、小吃、纪念品店连绵,可心中依旧喜欢,喜欢夜色降临时的灯火辉煌,喜欢摩肩接踵的热闹,在这里热闹才是好玩的,冷清了反而不好,是热闹的市井,好玩的生活,有趣的表演,生动的场面,一切都如此应时、应景、也应了心情。
在成都的最后一天,只是随便逛逛了,文殊院、春熙路、远洋太古里、合江亭、九眼桥,我深深地知道,成都来一次是不够的,我匆匆的步伐穿越在悠悠的成都是感觉不到慢慢的生活的,是啊!从前慢、车马邮都慢,如今快,千里家乡一日还,还不是飞机,只是动车而已!成都,后会有期!
行程安排:
D1:无锡-成都东 D952
D2:成都-乐山-成都C6112,C6312
D3:成都犀浦-青城山C6105;白天青城山,傍晚公交-都江堰,住都江堰
D4:白天都江堰景区,傍晚火车都江堰-成都
D5:黄龙溪古镇,晚上宽窄巷子
D6:杜甫草堂-青羊宫-武侯祠-锦里
D7:文殊院-春熙路-远洋太古里-合江亭-九眼桥
D8:成都东-无锡D638
-完-
来源:云起半山
第四篇:喝茶建议书
喝茶建议书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你喝茶了吗?你对茶了解多少呢?
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种茶饮茶。不少人已经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法。
就让我先来讲讲沏茶的要领吧;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那么,一杯茶该泡几次呢?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四季饮茶可有区别哦!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每日应饮茶多少,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吧!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下面我提几点小建议:
1、不饮用过浓的茶
2、临睡前不饮茶
3、进餐时不大量饮茶
4、饮茶过多不利消化
5、绿茶和枸杞不可同饮
6、酒后茶伤身
7、品茶不是越新鲜越好
第五篇: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
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
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
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
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当时自己的心境
当时的感受开始慢慢浸透此刻的灵魂
突然想起在很久以前的多个夜晚
下雨时钟爱起身拉开窗帘 看透彻夜空的闪电
听雨声敲击在屋檐的滴答声 以静默 陪伴
书籍就像一面镜子 它一直在那 投射出不同时期的自己 传达的价值观不@知不觉在变 当时觉得晦涩难懂的文字 在阅历不断加深时慢慢显化真意 又或者是当下的真意 热爱每一个时期的自己
当感觉快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要开始快点与自己对话了习惯在晚睡的夜里提醒我 不要丢失童真 即使看的透彻也要继续往前走 每一个人都在往前 马不停蹄 像大家都渴望找到灵魂伴侣一样 即使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也仍然积极寻找 这可以看作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 有所追求的好事 脱下外表光鲜的皮 是否还能够认清二十多岁的自己的内心呢?被越来越多的事物所束缚 每天又有太多人来动摇自己的世界观 要怎么使它健全且不动摇 很难但需要坚持做到。
越来越少的软件可以单纯的书写,或许不久要回归带着墨香的笔记本了把,打下这段文字时窗外有撕裂的哭声与雨声相承,听不出来男女,不知道什么情况,持续了好久打断思路,准备去冲一杯速溶咖啡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