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风儿走散文

时间:2019-05-15 12: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迎着风儿走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迎着风儿走散文》。

第一篇:迎着风儿走散文

在南京,张近东和金庸老先生作客同一家媒体。有记者问张近东是否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点头。又有记者称赞张近东是商海江湖上的绝世高手,并问他像金庸小说中的哪位人物。张近东笑了,他说记不清楚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只记住某个片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化解武当掌门冲虚道长的武当剑法,在无数个剑圈砸过来的时候;在一招失误、身首将分处异地的时候,令狐冲把他的剑刺向了危险无比的剑圈圆心!最后,他胜利了!

那么,你是如何找到商海战场上的那个圆心的呢?又有记者站起来提问。

这很容易,每人都可以找到!关键在于找到以后要去勇敢地去实践它。张近东提到他自己的一个故事。青年时代,他进行了一次徒步旅行。经过甘肃的时候,想起了心驰神往的敦煌莫高窟。于是租借了两匹马儿,带上行李出发了。或许是年轻气盛,认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依旧是独自一人!没有想到,在穿越那片沙漠的时候,暴风来了!刹那间,遍地的黄沙席卷而来,混天暗地!两匹受惊的马儿是无论如何也迈不开步子,在一个小沙丘的后面躲了起来。睁不开眼睛的张近东知道在沙漠中遇到暴风意味着什么,死神就站在面前。他有点害怕起来,难道自己要和这两匹无名无氏的马儿葬在一起?不,他向自己呐喊!马儿躲在沙丘后面再也不肯移动,但人不能坐以待毙。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是顺着风儿走,还是迎着风儿上?这或许要思考好几分钟。但张近东没有,他迎着风儿继续前进了!——哪怕是眼睛不能睁开,哪怕是让如针尖的沙粒打在自己的脸上,哪怕是暴风把自己抛在空中……后来,风停了,两匹马被埋在了黄沙下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而张近东却站在了沙丘的上面,并最终到达目的地。

这位10亿富豪最后说:“迎着风儿走,是我个人的成功秘诀。让我们一起迎着风儿走,就是我们集团成功的秘诀!”

第二篇: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重点讲义资料

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

本报记者 高子发 胡作政

通讯员 谢东芹 马宗祯

编者按:会宁教育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是中国教育史上特有的成功范例。在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下、穷困落后的生存环境里,崇文修德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情牵魂绕的地方领导,爱岗敬业的辛勤园丁,发奋刻苦的莘莘学子,坚守希望的痴心家长,众志成城的社会氛围,持续改写着基础教育的实践,不断创造着令人瞩目的奇迹,长久改变着个人、家庭的命运和全县的面貌。同时,会宁教育事业的卓异成就又与会宁基础教育的辉煌发展互动相成。这种创造性的成功教育格局,则是办健康教育、办规范教育,办阳光教育等多纬度理念构织而成的。

引 言

说起会宁,“会师圣地”、“苦甲天下”、“西北高考状元县”全国知名。其中“西北高考状元县”,当属本土的“会宁创造”。

“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恢复高考制度32年来,会宁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生6万多名,更有50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10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100人出国留学。会宁学子已遍及全国,走向全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根本,社会进步之基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甘肃省人大代表、会宁五中副校长王锡武坦言,对于会宁这样一个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教育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撑,特别是贫困农民家庭的精神支撑。县委、县政府“打好三张牌,走好六条路”的发展战略,其一就是“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多年培育的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已经成为会宁教育的法宝和财富。

人类社会,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今年1月26日,新浪网联合全国30省的40多家媒体在北京举行了教育界盛会——“教育改变人生,网络引领未来”新浪2009年中国教育盛典。颁奖典礼上,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新生代调查机构共同发布了权威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报告指出,当前社会中,教育是中国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有效的手段,犹如一把走向社会金字塔尖的梯子。“没有道理让会宁农民的孩子世世代代封闭在大山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会宁教育现象研究专家杨书元博士认为,个别媒体炒作“读书赌博论”,用意费解。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与人生追求,人往高处走是常理常情,2010年中直机关招录1.5万公务员,百万人参与竞争,考录比例达69:1。再说,受教育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教育是会宁的立县之本,也是会宁发展的希望。求学改变命运是积极进步的美好愿 望,也是公民享有的权利,任何人没有资格、更不可能设计会宁群众和学子的人生道路,地方政府也不会用行政手段强迫或褫夺他们的选择。恢复高考32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改变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的命运,同时,这一批批莘莘学子也在改变或正在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会宁更是如此,6万多名优秀学子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6万多个家庭的命运,“教育兴县”战略也正在改变会宁大地的贫穷面貌,进而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教育不但是系统工程,也是会宁最大的人心工程,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小处说是圆了大山深处农家孩子的求学成才梦,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局部讲是带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处论则是顺应了国家强本固基的时代要求。

“上大学并非城里人或有钱人的专利。”高额的学费的确令会宁农民望而生畏,但昂贵的教育成本并没有阻止会宁学子求学的脚步。会宁县政协副主席李宗孝表示,有报道说会宁遭遇“教育破产”的奇谈危言耸听!教育返贫是我国各地特别是西部一度所共有的现象,会宁也曾出现农民家庭因供学生上学而暂时陷入困顿的情况,但不至于将多数家庭推向绝境,这也是需要国家解决的教育惠普发展问题。近日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显示,房贷、子女教育等让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幸福平均指数低于全国水平,我国最发达城市月收入20万元的中产家庭照样“透不过气”。为了让困难家庭的孩子考得上就读得起,国家正不断完善和健全保障体系,温家宝总理2006年就曾批示:会宁是闻名的“状元之 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实现求学愿望。至今,温总理对会宁教育亲自关心过问和作出批示已超过10次。在甘肃,除了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外,还有商业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等,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期限最长可达14年。2007年来,会宁县已经为13125名提出申请的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总金额11641万元,国家和省财政贴息达1200万元左右,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提供了有效保障,“走投无路”之说不知从何而来。有人拿三、四年以前的调查结果印证今天的现实,显然不够客观。李宗孝说,会宁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继续努力。我们欢迎任何针对会宁教育工作的批评帮助,但若把全国高校扩招、全球金融风暴、普遍就业困难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会宁教育,恐怕有失公正。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陪读,借贷,苦乐相伴。在会宁,千万个不同家庭演绎着千辛万苦供子女上学的相同故事,求学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支撑,孩子维系着他们全部的希望,为此无论付出多大的物质和精神牺牲,都在所不惜。“会宁学生家长的坚毅和执著让人感动。”杨书元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可以说,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换取的。红军在会宁的胜利会师,新中国的诞生,就 是最好的例证。会宁父老乡亲的“人梯”精神,不但浸透着人类自强图存、追求发展、团结胜利的原始渴望,还凝聚了对美好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是“穷则思变”的真实写照。

3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完成了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教育资源均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让全国孩子尽量公平地享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许多百姓的心愿和渴盼。”一些主流媒体多年来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时就一直关注教育公平,“平均到均衡,公平在转变。”部分人口大省教育弱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直也在为此做着努力。“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的大学,但给甘肃的招生指标仅为北京的数十分之一。”如果甘肃高考升学率同发达省市的差距不是如此之大,谁还会再办补习班呢!甘肃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宁一中校长郑焕明如是说。

“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江苏如东赴会宁支教教师陈德明认为,环境造就人。我国西部有不少像会宁这样的贫困县,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唯独会宁打造出了响亮的教育品牌,赢得了载誉九州的“状元故里”、“博士之乡”殊荣,创造了特有的“会宁教育模式”,值得深思。陈德明说,有人把甘肃会宁和江苏如东、湖北黄冈并称为领跑我国基础教育的“三驾马车”,但会宁培养一名大学生与如东、黄冈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条件和培养成本,更重要的还在于生成因素中熔铸着一种宝贵的信念追求,一种闪光的奋斗精神。“穷则思变”,关键在“思”。贫瘠的土地与富集的人才,经济凹地同教育高地,见证了会宁教育的成功,也是对健康教育、规范教育、阳光教育的有力诠释。

目标:成功教育

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宁视察时说,一个贫困县出几万名大学生,不仅为全国、全省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当地的脱贫致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影幢幢,书声朗朗,晨吟暮读,校园绝唱。

无论是空气清新的早晨,还是风清月明的傍晚,走进会宁城区的几所高中,都能亲眼目睹这让人感动,令人振奋的一幕。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据甘肃地方志记载:“会宁民风淳朴、文风昌盛,崇文修德,儒士辈出”。宋元以前史录散失无考,仅明、清两代就出文武进士20名,文武举人115名,贡生369名。民国时期,会宁有大专院校毕业生69人,赴日留学生4人。

会宁全县现有58万多人口,15万多户。按此推算,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的学生超过现有人口的百分之十,其中每30户就有1人获得硕士学位,每150户就有1人获得博士学位。距县城百公里之外的干旱贫困山区新庄塬乡,1.5万人走出大学生1600多名。东坡一个社40多户出了40多名大学生。杜岘一个村就出了3名博士。王彦森、王彦硕兄弟,苏彩丽、苏彩萍姐妹,赵有雄、赵有健兄弟,王银邦、王铁邦兄弟,张敬仁、张敬国兄弟,柴守成、柴守玺兄弟等,都是一门双博士。会宁的窑洞里,还走出了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重要领域工作的洋博士。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地区,聚集会宁籍毕业生五百多人。2008年9月,会宁在第三届红色旅游节期间举办了博士论坛,近30位博士、专家怀着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成果,提出了会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我们县基础教育的贡献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肯定。”会宁的群众为此而很感自豪,也为家乡辈出的人才英杰而骄傲,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上学和老天下雨。一位开出租车的张姓师傅不无感慨地说,近十年会宁连年干旱,要不是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大部分山区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从大山深沟里考学出去的6万多人,至少招引6万多人外出打工,有效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吃饭问题,这算不算是对国家的贡献?反过来说,这十几万人都到全国逃荒要饭,结果又会怎样?

甘沟驿镇袁岸村的康冰就是一个力证。他们兄弟三人分别考入兰州、北京和武汉上大学,毕业后均事业有成,不但带了数十位家族亲属和本村乡亲外出致富,还为家乡修了8公里长的崔牛公路。

在教育局局长张启业看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还为会宁经济建设培养了20万多名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劳 动者的文化素质,为会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会宁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干旱少雨是这个农业大县的基本县情,年均1800毫米的蒸发量为年均340毫米降水量的5.3倍!1985年划归白银市辖时,国内生产总值仅0.7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5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元。到2009年,生产总值也不过28亿多元,一般预算收入只有31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1元。有的农民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没见过火车。艰难困苦的生存条件,祖祖辈辈与大自然的抗争,造就了会宁人坚韧朴实、敢于向自然和命运挑战的性格与斗志。

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大多到过会宁。10大元帅有9位、10位大将有8位到过会宁。共和国先驱者战斗的足迹遍布会宁,给这里留下了传之千古的“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红军会师精神,激励当地的干部群众不甘贫困、不畏艰辛,把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产生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曾经在会宁和白银任职的一位干部对记者说,正是这种独特的人文环境、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红军会师精神的激励,铸就了会宁人刚强的精神品格,使会宁人虽身处艰难,但志向高远的目标始终没有被湮灭,坚忍不拔的毅力始终没有被消磨,艰苦奋斗的传统始终没有被丢弃,重教尚学之风一直在盛行,使会宁教育迈 出了跨越式步伐,造就了时代辉煌,是形成经济穷县与教育强县反差巨大的“会宁教育现象”的深层次根本原因。会宁的学生就这样的背景里一个接一个、一茬接一茬,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杨书元认为,会宁的办学条件谈不上优越,师资力量算不上雄厚,支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相对薄弱,但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超越了物质条件,成为会宁教育振兴的关键和动力之源。他从内涵和外延上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大地精神”,即给予精神、支撑精神和奉献精神。郑焕明告诉记者,新任的县委书记、县长初到会宁,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必涉教育,走访的第一站必是学校,倘若能抽空,也总是独自到校园来走走,看看,听听,那可是一种全身心的倾注啊。会宁的家长爱孩子,则是真爱,会爱,无怨无悔,坦荡牺牲。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更为会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这里有苦,也伴着乐。至于会宁的教师和学生,简直就是奉献和拼搏的化身,这支优秀教师队伍达到的智慧和境界、付出的汗水和感情,学生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发奋成才的志向,都少有人及。这里有乐,也浸透着苦。会宁的教育,就是在苦和乐的交织中演绎着唯物辩证的法则。

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劳动模范、会宁二中校长张神明,连续12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高考成绩一直超过全省均线。担任校长10多年来,呕心沥血于教研教改,殚精竭虑于基本建 设,带领会宁二中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他个人作为甘肃优秀教师代表荣耀地出席了国庆60周年庆典和联欢晚会。

甘肃省骨干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雷玉芳,悉心育人,创新教法,2005年、2008年任教“宏志班”高考化学单科均分名列全省第一,荣获各种表彰奖励20多项,头寨镇中湾小学校长冉树苍,把所有的力量和资财都贡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将只有86个学生,6间土坯房中湾小学办成了市级标准化学校,1997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99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9年当选“全国十大杰出职工”。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方向:健康教育

教育和谐均衡持续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争取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和谐均衡持续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是会宁适应健康教育的形势和方向,提出的四条发展路子,同时突出“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布局调整”三个重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办学规模,集中教育资源,实施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争使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据县教育局副局长张贵荣介绍,目前,会宁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05所,在校学生14万多名,教职工近8000人。1982年,会宁才有了县幼儿园,至今已发展到20所,在园学生3800多名,多数乡镇都有了自己的幼儿园。

1978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只有1.1万名,目前达到11万多名。初级中学由1978年的5所,增加到现在的50所。从1991年起,会宁就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重点突破的对象。1993年实现了普及初级阶段教育,通过了省级验收。2003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2004年完全实现了“普九”目标,通过了国家验收。

近三年来,县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改建、新建了会宁县高级职业中学(县职教中心)、会宁县职业中专(郭城农业中学)2所公办职业学校,引进了会宁现代科技学校(机电工业学校)、会宁电子工业学校2所民办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万多名。

普通高中学生已由1978年4300多名,增加到现在的近2万名。一中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相继跨入市级示范高中的行列。1977年恢复高考之时,会宁考生只有1123人,考入大学112人。2009年高考,会宁全县二本上线3190人,其中重点上线866人。

据应邀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的会宁县太平中学校长黄志龙从省教育厅得到的数据,2009年高考会宁二本上线率超出全省达30个百分点。

教育结构失衡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为此,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在全国力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 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分析,到202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从1.25亿要下降至8700万。人口变化将把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10个百分点,同样为基础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去年召开的甘肃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郝远副省长提出我省将实行“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四个集中”原则,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不同群体公平接受教育。去年,白银市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计划到2015年撤并学校511所,将全市的中小学总数控制在810所左右。

针对全县学校布局分散、布点多,整个教育结构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状态,会宁县按照适当压缩高中、积极协调初中、大力充实小学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和教育结构,先后撤并学校100多所,使乡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成龙配套,形成了“小学成面、初中成片、高中成点”的新格局。2009年出台的《会宁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计划从2009年至2015年,用近七年时间完成新一轮布局调整规划,全县办好5所普通高中和2所公办职业中学,各乡镇办好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初中和一至两所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一村办好一所小学或一个教学点。

另据了解,2007至2009年,全县举办各类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班达50多期,培训人数超过全部教职工的60%。自1985年会宁划归白银市管辖以来,全县共出版教育类著述21部,有10项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奖励,50项课题获得市委市政府奖励,290 项成果获得甘肃省基础教育奖,400多项成果获得白银市基础教育奖。仅2008年,就有7项成果获甘肃省基础教育成果奖,19项成果获白银市基础教育成果奖。

新世纪来,会宁还与许多地方、学校建立了校际、县际关系,学习引进外地先进经验。广东、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市、县也经常组团到会宁考察学习。自2004年玛曲县与会宁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目前已有200多名藏族学生来会宁就读。2007年,在甘肃省徐守盛省长的关心下,会宁县与江苏如东县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先后有400多名教师赴如东交流培训学习,如东也派出了多批数十名教师来会宁交流帮扶指导,增强了会宁教师自身的“造血”和“换血”功能,为全县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

对此,李宗孝将近年会宁教育的不懈努力概括为五句话:在规模发展上下功夫,在优化布局上做文章,在队伍建设上抓提高,在教育科研上求创新,在对外合作上找共赢。

思路:规范教育

幼儿教育提比率,义务教育求均衡,高中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促发展。扣好基础教育链条每一环。

2009年,我省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83个,人口覆盖率为97.93%。而会宁已经在“两基”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

目前,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9%,其中女童入 学率99.99%,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8%。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9%,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9%,6周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为92%,其中女童接受学前教育比例达到91.86%。

2009年,全县发放“两免一补”资金8675万元,享受人数4.3万人次,占寄宿生总数的72%。化解“普九”债务3570万元。校舍安全工程改建新建校舍9.1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完成投资8653万元。

郭城驿镇是会宁县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全镇3.5万多人口,有3所初中,12小学所,430多名教师,7100多名学生。2005年至今,县上已经撤并了13个教学点。设在村上的红堡子初中,计划在2015年前撤并到镇上的郭城初中和华峰初中,寄宿制学校已规划在镇中心小学现基础上扩建。郭城驿镇适龄儿童入学率8年来一直保持100%,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连续三年全县第一,兴趣小组、手工作业第、二课堂等活动丰富多彩,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八一爱民小学是全县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坐落在八百户村,距镇上7公里,2006年由总政援助改扩建。2005年来,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连续5年位列全县340多所村级小学前10名。四至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4000多册的图书阅览室每天开放,艺术展览室陈列着学生的手工制作,师生的书法、绘画、根雕、奇石等作品。每天课间播报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学 期举行的普通话演讲比赛有声有色。已经毕业的李晨梅同学,2007年被选拔参加了全国双拥晚会演出,荣幸地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一起合影。

华峰初中的素质教育则结合白银市“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年”,大力开展“告别陋习,文明伴我行”活动。每学期举办的师生才艺大展示是学校特色。

距县城数十公里的甘沟驿乡和百公里之外的新庄塬乡是会宁县自然条件较差的乡镇。特别是新庄塬乡,处在干旱山区,相对贫困落后,全乡13所学校,包括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另外有8个教学点,是全县教学点分布最多的乡镇。学生最少的后沟教学点只有4名学生。新庄塬乡和甘沟驿乡在缺乏相关设施,音乐、美术和英语老师奇缺的艰难情况下,也在尽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高中教育上水平”的思路引导下,县城的几所高中,积极推行以老带新、集体备课等教研教改,成效显著。

职业教育在会宁起步较晚。会宁现代科技学校校长宋书林说,会宁与他们如东相似,百姓大都具有一种深厚的大学情结,一度形成了直奔高考的心理定势,但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脚步、职业教育的推进和劳动就业的形势在逐步改变。

初中毕业是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面临的第一次艰难抉择:其一是高中与职校的选择,其二是上学与就业的选择。而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前者往往只能让位于后者。目前,农村的学生初中毕业后主要有升学、务农和外出打工三种去向。大量不能升学的学生只能回家务农,而外出打工的学生因为缺乏专业技术和基本技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2009年,会宁县出台了《2010年春季九年级毕业生分流及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从2010年春季开始,按照综合统筹、学生自愿的原则,分流部分初中毕业班应届学生,从第六学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学生分流可以在保证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谋生本领。另外,职业类学校负责推荐工作,学生每月都能享受一定补助,即无虑学习费用,也不用为将来的就业发愁,成为部分家庭和学生的主动选择。

2009年,会宁全县总计有1.6万名初中毕业生,而全县高中仅可容纳6000多名,3000多名进入职业高中,能够享受继续教育机会的初中毕业生只占到总数的60%多一些。郭城华峰初级中学2009年升入高中160多名,升入职中120多名,占370多名毕业生的75%。校长张廷福说,国家正在制定的规划纲要提出“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令人期待。

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是县上近年改扩建的职业学校,已培养各类毕业生8000多名,其中1700多名考入高职院校,2000多名推荐到山东天津、江苏、兰州等地就业,是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的毕业生除考入高职外,通过介绍就业、自主就业,大部分有了着落。2010年计划招生1100名,今年春季已接 受初中三年级分流学生200多名。

会宁现代科技学校是会宁与如东结为友好后引进的民办职业学校,著名西强教育集团的分校。2007年6月创办,2007年秋季招生,有中职教育和农民工中职教育两种办学形式,开展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双证教育。中职教育班在校学生1100名,首批正在实习的学生607名,今年6月即将毕业。农民工中职教育班招收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学制3至5年,工学结合,2008年开始招生,在校学生1330名。目前,学校已于江苏南亚集团、富士康集团昆山公司、纬创资通、中国龙工集团上海公司、深圳龙记集团等500强达成用工合作,与龙腾光电、嘉联益等大企业建立了联系。2007年招的607名学生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实习,月工资平均在2000元以上。助理技术员路娣获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2010年1月优秀员工,公司特意给学校发来了贺信和感谢卡。

理念:阳光教育

公正、公开、有序、透明,办群众信得过的教育,让人心工程,社会工程,民生工程真正体现公平性和普惠性

宏志班、联想班、藏族学生委培,在会宁,多样的的助学和办班形式,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部教育的关怀,也展示着会宁与外界的友好合作。

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成为会宁群众普遍欢 迎和最受追捧的助学贷款,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心下解决西部教育返贫的有效途径。家中十分困难的太平店镇太平村王鑫同学,2007年考入燕山大学后十分发愁,在成功申请到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后,一下解决了燃眉之急,金额达23200元。

会宁县的主要领导认为,教育公平关涉到群众利益,要在注重教育水平的前提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要坚持资源公平,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程序公平,加强制度管理,做到有序竞争、公开竞争、公平竞争、阳光竞争。

面对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群众重视的新情况,县上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全县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组织招生宣传、统一组织报名,由职业学校自主完成招生计划,学生自主选择中职学校,同时制定了中职招生违规违纪举报制度和“四个严禁”、“五个不准”的中职招生纪律,严禁教师担当招生代理人,杜绝县教育局集中宣传后招生学校再进校宣传、向招生主渠道外的机构输送学生,并联合工商、公安、广电等部门打击非法中介招生,积极有效地推进了中职招生的规范化管理。

说到收费,会宁五中校长王天杰告诉记者,会宁城区高中的收费不但公开、透明,而且一直偏低。目前,同属白银市辖县区,省级示范学校的春秋季收费标准,会宁县城区高中要比白银市区低300-310元,比平川、靖远、景泰低130元,他们市级示范学校更是如此。五中收取的住宿费比白银市区要少50%。仅取暖 费一项,实际支出在收费的两三倍以上,全部由学校垫付,总额达数十万元。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会宁各高中学校累计负债5000多万元,其中一中1300多万元,二中800多万元,三中1000多万元,四中700多万元,五中1400多万元,多为银行贷款和施工企业垫付。

2000年以来,县上在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尽量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奖励学校和资助学生。2007年来,县财政总共挤出109万元,资助和奖励1571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从2008年起,将每年30万元作为资助和奖励学生和学校的固定费用,县总工会等单位部门也为考入高校困难学子积极资助。

今后,现有的教育资源怎样利用,会宁教育如何可持续发展?张启业认为,会宁教育品牌来之不易,要保持好并不断发扬光大,必须不断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吸收和借鉴外地的先进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充分挖掘教育内部潜力,坚持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会宁教育品牌发展之路,其关键是主动适应和跟进教育转型,规划和落实好三个方面的战略性举措:首先是构建教育事业投入保障体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贫困地区加快教育发展的投资机制。其次是构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体系,协调发展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逐步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第三是构建教育名县品牌体系,培养一批名师,兴办一批名校,形成内涵丰富的教育品牌。当务之急是从基础性的工作入手,改善 办学条件,健全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重点工作是,培养一批名师,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兴办一批名校,巩固和强化教育优势。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为会宁教育品牌争光添彩。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为“教育名县”夯实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展目标是,围绕打金色牌,把会宁建成西北教育名县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移民,夯实义务教育,优化高中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到2012年,全县50%以上的乡镇实现高质量、高水平九年义务教育。确保高考上线人数和重点上线人数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比例达到1:1。每年向外输送职业技术人才7000名以上,新增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输转劳动力11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以上。

会宁采访期间,记者在新庄塬乡看到的感人一幕,始终无法忘怀:一件普通的平房里,父亲在外间打理杂货店,母亲在里间卧室就着火炉做饭,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孩,正趴在床沿上写作业。卧室两侧的墙壁上,密密匝匝挂满了各样的奖状,仔细一数,多达106张!孩子的父亲李克金说,家里还收存约20张,是几个孩子们参加重要竞赛的奖项。

(原载2010年4月16日《甘肃经济日报》二版头条)

第三篇:思念随风儿飘向云端的散文

初秋的空气中依旧蕴藏着火热,正午,我骑着自行车急急地行驶在马路上,虽是遮阳帽和长袖,也感觉到火辣一般。心中只有一念,尽快到家,可以享受空调的舒畅。无奈红灯拦下了我,九十秒,足够我放眼四看。抬头仰望天空,当看到蓝蓝的天空上飘满朵朵白云时,我的神情突然变了,一下子兴奋起来了,心中的炎热一下子荡然无存。绿灯了,我被后面的铃声催促着,前行,滑过红绿灯口,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自己的车,拿起挎包中的手机,我要拍摄下这美丽动人的场面。

天空中,大团大团白色的云朵,像一团团白色的烟火,又似那奔泻的银海,聚集在一起,缓慢地移动着,时而柔和地翻腾起伏,时而轻拢漫涌,似铺天盖地,变化无穷。那高高的楼房早已遮拦不了这云朵的妙趣横生。我像个好奇的顽童,在这炎热的午后,太阳底下,独自仰望天空,引来行人的注目,我脸微微地红烫起来,抓起手机赶紧拍摄了几张。骑上车,继续行驶,而我的心却在天空中,随着云彩而动。我多么想,前方路口也是红灯,让我能自然地停下,可以再次美美地欣赏一番。我知道,等回家后,看云朵只能是从窗口中观赏了。虽说,云朵还是一样的云朵,但少了那么一些大气。虽说古诗“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也是极美的,但是我喜欢空旷的田野里或大道上看云朵。

要说看云朵,我倒想起,三十年前的那次黄山之旅。我们很幸运,看到了云海。那日和同事一起登上“莲花峰”,风儿推动着我们的身体,我吓得赶紧抓住手边的铁链,不敢低头看山下,只能抬头看天。当时是上午十点前后,天高气爽,蓝天白云,那飘动的云朵在我们身边围绕,似触手可及。我们激动地大声笑着,感觉自己就像个仙子一样,飘飞在云端中。那种神仙般的感觉,给人以想像,增添无限地美感。

曾几次和姐妹们说,要去大草原看蓝天白云,一直期待着,一直在脑海里想像着,大草原的天空是怎样的美,想亲身经历一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是这个愿望还有些远。近的也有,我有时会在秋天独自去石湖的上方山去玩,慢慢地爬上山顶,一个人痴痴地盯着天空的云朵发呆,看云朵翻滚,看云聚云散,看那似马又似牛的云朵,看那似狗又似猫的云彩。想象着哪朵云彩是父亲,哪朵云彩是母亲,回忆着双亲健在的日子,想像着来生能不能再相聚。上方山,是我父母安生之地,也是他们的终结之地……

前面不远处,有一孩子站立在父母的电瓶车踏板上,也在仰望着天空,惊叫着自己看到的一切,这使我也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的情景。每年九月十月,便是仰望天空最好的时日,每天傍晚,用河水向屋前的地面浇去,升起腾腾热气,然后水被热土所蒸发,地面上没有热浪时,用两只条凳放好,搬来一张竹床,我和弟弟坐在竹床上看书,父亲打着扇子,我们时而看看天空,时而看看书,其乐融融。那时的傍晚,晚霞是极美的,将天上的云朵都染成了五彩缤纷,火烧云的天空似一团火,热情无限。仔细看,天空中的云朵不断地变化,或漫卷或舒放,云随风动,只要能想象,总能从天空中看到各种动物。然而这些动物飘然若仙,来去无踪,也许心随意动吧,这大朵大朵的云彩,是心的一种体现,若是心境开阔了,就能看到愉悦,使自己悠然和淡定。那时的我们,没有那么淡定,会大声地喊叫,看,像马像牛像奔跑的兔子,像趴着的小狗,像卧着的小猫。然后开心地笑个不停,父亲和母亲也不时地随着我们的喊声和手指的方向抬头四处找寻,父亲能及时地找到,而母亲坏了一只眼,用余下的好眼来看世界,因为视线的原因,所以常常问我们在哪呢,我们很遗憾地说,变了变了,看不到了,母亲仰天打了一个喷嚏回房继续做事,我们姐弟就笑母亲眼拙,母亲笑笑不搭理我们……

边想边骑,不知不觉已经到家了,停好车,锁上车库门,在上楼时再次向天空中看了一眼,却看到了一匹奔跑着的马,四蹄腾空,马尾上翘,腰背滚圆,十分精神。马头向南,脸却朝向我,我分明能看清那长长的鬃毛。这是父亲在看着我么?我伸出手,挥向天空,那匹天空中的马,似乎在对我笑呢。父亲肖马,早已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他生前最爱最宠的是我,而我却没能在他的床前孝敬伺候,“千日好”没有做到,连“百日好”都没有机会,这种心中的痛时不时地跳出来,使我难受。就在我全神贯注地仰望天空中那朵像马的云彩时,那匹马已经慢慢散去,先模糊了马头,然后是没有了尾巴,再看时散成一朵团状云。这是父亲的云朵,这是我思念的那片云朵。我用手背试去不知什么时候湿润眼角的泪花,回身上楼。

一念一清净,心似莲花开。而我的心怎么也静不了,虽说云是尘世在天空的倒影,终究是一片浮云,哪天明白了此道理,也许就明白了尘世中的一切。《菜根谭》中的《闲适》有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可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位?只有修身养心,养性养德,不计得失,心境开阔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进门,我首先打开窗,看窗外那蓝蓝的天际,洁白的云朵,我的思念随着风儿飘向云端,我在找寻着属于父亲的那朵云彩,我在寻觅着属于母亲的那朵云团,我在找寻着我心中的那片思念的云朵。白云向我招手,忽然间,我懂得了那云朵的语言,也看开了尘世的一切……

第四篇:春节走乡散文

每到春节来临时,远在天南地北的游子就会肩扛手提的大包小袋,高高兴兴地行走在乡村那凹凸不平的路上,低矮的老房子上面笼罩着洁白的冬雪,把整个村庄连结成一条白色的银带,一个个通向村头画着的大大小小圆宝,连接着游子归来的步伐,一幅幅红艳艳的春联,映衬着游子满怀喜悦的表情,门口的小狗喜出望外地发出阵阵爽朗地叫声,老人们便携带着一群妇女和孩子们,满面笑容地迎接着游子们的归来……这曾是一幅父辈们走乡时让人心热眼湿、情浓酽酽的图景。

20多年过去了,每次踏上家乡这片热土,我总会回忆起童年春节走乡时的快乐情景。如今,村庄变得美丽了,村民变得富裕了,一条条宽宽广广的马路直通家门口,每家每户都盖起了统一式的洋房别墅,那硕大的豪华宅院,就像一堵堵城墙给村民带来安全的同时,也把你我的情感分隔开了,不知什么时候大家开始变得冷淡了起来,每个人脸上似乎都扮演着虚情假意的神情。

每次春节走乡时,我都在思考着家乡是不是真的像那豪华宅院那样,富丽堂皇,流光异彩。然而,当我走进那一个个大宅门内时,却发现门面和里面的装饰截然不同,大部分村民生活水平根本没有提高到那种程度,但是为了在村里戴上一层那美丽的光环,得到长辈们那种所谓的夸称,他们不惜想法设法打肿脸充胖子,向亲朋好友借着巨款美化庭院,接着就是省吃俭用偿还沉重的债务。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风气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越演越烈。记得在我上大学时期,听母亲讲村里有一位女妇女主任,因为过于爱慕虚荣,看着家家户户突然间变得富裕了起来,心理严重失衡,整天把自己打份得像一个时髦的美少女,来掩饰内心的虚伪。随后,发展到以高利代向村民们借钱的地步,爱贪小便宜的母亲也同很多村民一样,拿出部分资金进行了投资。没过几年后,这位妇女主任因债务太多,又无力偿还,最终穿着花花绿绿的精美服饰跳进了村边的小河,用死解脱了所有债务的困绕,也让母亲白白损失了一笔发财美梦。

每每想到这些事,我就对咱们村庄流露出来的这股爱慕虚荣的风气而痛恨,尤其是在前些年,部分违法骗人的行当流传到了村里,很多没有文化而又发财心切的村民,纷纷被不法分子引诱受骗上当,不但血汗钱付之东流,而且还受到了法律法规的严惩,醇成了很多惨痛的悲剧。

每次春节走乡,我从父亲身上隐隐约约地看到这种风气日益严重的细微变化。记得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春节回家我便大张旗鼓地买了好烟好酒送给父亲,老实本分的父亲平时省着吃,唯有当亲朋好友光临时,他就拿出进行炫耀一翻,并夸赞我在外面事业有成了。后来,父亲再次到苏州来看我们,临走前我因手头拮据便送给他一些中等档次烟酒,他却在上火车前,自己掏钱匆匆忙忙地又换成了高档次的东西,生怕回来被村民看到了失去我的身份,以他的话说就是给我长面子。

对于多年生活在他乡异地的游子来说,故乡是我们的根,有着无限的思念,那是一种最真实而朴素的乡情,那是一种得到鞭策获得力量的乡情。有一句话讲话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还有那首经典老歌:带上祝福,带上笑容,常回家看看……。然而,每次当我踏上返乡的列车,就有一种沉重的心情,因为我又要不得不编出一年中很多涉及自己成就的谎子,向长辈们做出唯心的汇报,当他们带着羡慕的眼光不断对我称赞时,我的胸口就像是在滴血,阵阵伤痛触动着身上的每条神经,让我时时难以自拔。

今年春节,我又一次回到家乡,老远就听到阵阵鞭炮声,农村的春节氛围比城市浓厚。然而,这一声声喜气村景图中,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他们为村里刚建成的这座机场而庆祝。一个曾经贫困的小村庄,经过祖国改革开改的洗礼,不担脱贫致富,而且还率先直接与世界接轨,这也许是村里多少代为之奋斗的祖先们想都不敢想的事,然而在这一年它却变成了现实。

当我开着私家车走进村口时,父亲早已在村口等待多时,并开着农家车带我们直接到村里新建的图书室,室内挤满了很多村民。父亲说:“这次回来,你们哪儿也别去了,就在这儿接授知识熏陶!村里的机场建成后,我们这儿将全面开发,全部造成商业街和各国企业的厂房,全村将在5年后搬进一幢幢漂亮的高层大楼!到那时,很多外资企业的厂都要招工,没有文化肯定不行,这叫机遇和挑战并存!”

听着父亲的高谈阔论,我忽然感到茅塞顿开,随即问道:“这些规划都是国家的决策,你也能知道,真是太神通广大啦!”父亲很自豪地说:“这些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你到网上去搜索咱们村的名字,几年的规划哪是一清二楚!”紧接着,父亲又谈论起机场建成结业典礼的壮观场景,周围很快围了很多听客。父亲激动地说:“那天是我们村上史无前例最为热闹的一天,我亲眼看到中央领导的车队一辆接着一辆开到村口,当时有一位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一不小心跟丢了,正巧遇上了我,一听说是给咱村摄像的,我免费用这辆农用车超近路把他送到机场门口!”

此时,一位乡亲大声说:“那你有没有叫电视台记者给你摄几个画面啊,也为咱村露露脸啊!”周围群众一阵哄堂大笑,父亲点上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摄像倒是没有,不过我听那位记者讲,咱们村是国家的一个试点,等到咱们全部搬进新房后,胡锦涛总书记要亲自到这里为我们剪彩!到那时不需要摄像,咱们村自然而然地就会走向全国,冲向世界了……”父亲的讲话不时引起全体村民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这种氛围就像是领导在做报告,那是对父亲讲话的一种肯定,我能感受到他们是对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的一种发自内心地的赞美,更是对党中央领导情系群众的正确决策部署的由衷感谢!

看着这一幅幅充满真情、友爱和诚信的乡村美景图,我的眼前仿佛又一次呈现了曾经父辈们肩扛手提包裹高高兴兴归家的场景。我庆幸随着村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村里的风气也在书香浸润的指引下向知识型农村的转变,我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当村里那一堵堵豪华宅门被拆除时,村民之间那种隔阂的坚冰也将会被彻底打碎,我们村的新生活也将会随着祖国繁荣昌盛的发展步伐,脚踏实地地迈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春已走散文

这一阵的梅雨过後,我知道又一个春天,已悄然地从身边走了。在我竭力挽留的视线里、在我企图并拢的手指间,无声滑走。为大地留下了遍地的翠绿、盛开的繁艳,还有我生命里那一道模糊的伤痕和被岁月车轮碾过的老茧……

年复一年的疤痕和老茧被时光一次次地打磨着,就像此刻窗外的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冲洗大地被粉尘包裹的肌肤一般,坚守着一份执着、期待着一种跃动,也让我此刻敲击键盘的手指,触摸到了自己心跳的韵律和黑暗中丝丝游离的思绪。於是,我有一次地?在电脑中独语,只为把这份生命的感受记起、时光的消失祭奠。

曾几何时,我们期待有清风送往,将千山的波澜起伏,看艳红是花,瞧翠绿是叶,处处花叶争春春满园。曾几何时,我们期待有梦想实现,纵然是云荒万里七海连天,也蜿蜒春斗艳,婉转尽繁华,终将有忧郁远离欢笑相送。而这样的期许这样的等待,无不点点萦绕,盘旋心里;无不时刻相随,浓烈了情。一如我此刻的品春观雨,也是一种无声的等待、一种静默的想往,在雨水中慨叹四季的春去春来春又归,感怀生命的心喜心忧心枉然。

习惯了在夜里的思索,也好比像是习惯了夜里的思念一样,将等待的心情默默沉醉於夜色的深邃与旷远之中。可是梅雨撩人,滴滴答答得好像也在诉说着它同样有过这样那样漫长的等待一般,使得我夜深後的心情,忽然地变得慌乱了起来,心灵随着雨声而悸动、思绪随着等待而忧伤。那一道道被岁月、随时光打磨出来的伤疤和老茧里的故事也随之而翻新,来了又去,有如潮汐。

记得曾读过这麽一句话,任会因为思念而变得寂寞,因为爱而变得温柔。诚然,我是常常思念也常常体会到爱的,也常常因为思念而忧伤,也时时因为爱而细腻,但我有更多的是等待的经历和感受,有对春天的等待、对收获的等待、对友情的等待、对关怀的等待、对财富的等待等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等待,让我的心可以在秋来时描绘起满山梨树的花开,在泪落时望见云尽头鹤飞燕舞的浪漫;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等待,让我的思绪可以在静静的夜里,任由埋藏心海的记忆纷至遝来,任由那些没有言语的画面深深地感动着岁月的情怀……

年复一年的疤痕和老茧被时光一次次地打磨着,又一个春天就这样地悄然从身边走了,为新添的疤痕和老茧覆盖上了春的新绿。茵茵岁月,寻春几何?我也因为对春的爱恋,将心情收藏,重新再做来年的等待。松手间,春天残余的片刻甜蜜,也随着这季的梅雨同时悄悄离去。

也许春走了,爱也就远了。但请你相信——无论相隔千里生命旷远,无论天涯海角梦想离析,为了心中的草原为了生命的春天,我还会坚守着不动声色地继续等待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下载迎着风儿走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迎着风儿走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是风儿哪里是远方的经典散文

    意识在脑海里窜来窜去,血液带着疑问狂跳,远方到底在哪里? 眼睛轻轻的闭合,耳朵屏蔽了声音,一切都应该静下来,静下来,连自己都消失,消失......你想到的远方在哪里?有没有想到意识在慢......

    走不出的梦境散文

    2月29日,天是阴沉的,阴沉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下午两点到安顺开会,接到一个电话,虽然在电话里,打电话的人知道我开会的事,只轻声地说了一句:“有点事和你讲,等你回来再说”就挂断了电......

    春走东观音山散文

    上一周穿越西观音山,这一周穿越了东观音山,这两周爬山都是以观音山为主题了。因而,当我发了穿越东观音上的相片后,朋友圈中外地的朋友看了说:秦岭的山上是不是还有南北观音山么?呵......

    青春继续走散文(5篇)

    青春继续走、眼泪留着明天流!世界再大,总有一条路适合我走虚伪再多,总有一个人会为我守侯曾几何时都一有种想哭的冲动,心却努力的压抑着、告诉着自己‘忍着、要坚强,在这个世界里......

    迎着阳光远航_25篇

    迎着阳光远航 ——滨海县八滩中学发展纪实 ● 祝正飞 张生才 五十九年,也许不算长,但对于在共和国襁褓中成长壮大的,在废黄河的荒滩芦荡中、在云卷云舒的黄海岸边迎着太阳发展......

    迎着阳光,敞开心扉

    迎着阳光,敞开心扉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新堰中学08届毕业生熊雅妮 2007.6.18星期一 记得有一个诗人说过:有时,天晴着,心却下着雨;又有时,天下着雨,心却晴着;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

    迎着风浪勇敢前行

    迎着风浪勇敢前行浩瀚苍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蔚蓝天空,造就了炎黄万代人的勤劳和善良。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学生们在*****的帮助下奋发图强;在这一片......

    迎着春天再出发

    迎着春天再出发 ——在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时的讲话 *** (2013年3月31日)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共**县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