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的民情日记550字
部里的全体同志,以及部里退休的老干部一起深入到中庸的三联村,开展“四深入五问计”调研活动。我已经是第三次来这个村了,这次带同志们下来,感悟一下整天坐在办公室所不能感悟的东西。
大家参观了三联村的学习实践活动专栏,之后在三联村小学进行了座谈。乡党委书记朱名武、三联村党组织书记王荣华分别就全乡和村里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该乡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低、人员流动性强难以集中的实际,以及个别党员、基层干部思想上存在的思想顾虑和模糊认识,该乡从破解“四大难题”入手,着力推进活动。一是开设灵活课堂破解“参学难”问题,对外出务工党员通过电话、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公开信、短信、邮寄学习资料等方式开展学习。二是实行“一帮一”上门送学破解“集中难”问题。三是用身边典型破解“学懂难”问题。四是发展农村经纪人破解“致富难”问题。我看到部里的同志边认真听边笔记,还不时微笑、赞许,气氛很好。
在互动环节时,基层党员干部与组工干部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踊跃发言,气氛活跃。村委副书记石远发的发言博得了同志们热烈掌声。他说:我是农民老大粗我不懂什么“科学发展”大理论,我认为把路修好了,村里就科学发展了,否则都是假的;我也不懂什么“调研”,你们(指组工干部)下来把情况了解清楚了,给我们做点实事,我们感觉就像鱼和水一样(指干群关系)……
部里的同志要向基层学习,他们的心得体会都是结合自身工作用笔写在粗糙的信笺上的,但写的很实在;而我们的同志写的心得体会很多都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纸张是好看但内容很空洞。这点我当场对组工干部进行了提醒。中庸是全县的试点,我个人建议要开展“干部驻村挂点促学习、党员联系百家办实事”活动,每个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一个村,建立分片包点责任制;村“两委”成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开展“勤劳致富、富而思进”主题实践活动。要求部里的同志回来后要结合今天的调研情况,认真写好心得体会。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民情日记
今天,踩着连绵细雨滋润的乡间泥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两水苗族乡白石村下访时,我遇到了县委开展的“城乡一体践行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白石村回乡工作队队长、县信访局蔡玉福局长。他看到我很高兴,有点得意地介绍起白石村工作队回村建设家乡的情况:一个多月时间,他带领的工作队在开展十七届三中全会宣讲的同时,还为白石村争取资金46万元用于屯级公路和水利建设,回村干部自掏腰包凑了4000多元活动经费,不给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白石村委添一点麻烦……一旁的白石村党支部书记也激动地说:“我们白石村回乡工作队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希望这样的乡亲干部多回家看看”。听到这些,我心里特别高兴。以前的工作队下乡,经常向组织抱怨这,抱怨那,无非是经费缺、人员少、业务忙,下乡工作无法开展好,今年彻底变了样。信访局只有四个干部,一年也只有几千元业务经费。在这种情况下,蔡局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带领工作队员为家乡作出这么多的实事,真是难能可贵。
这两天下村,我看到听到的都是一些让人兴奋的事情。比如瓜里乡白竹村籍干部雷通银争取到了澳门文员会的帮助,为白竹完小捐资5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源镇马家村回村干部为村民请来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秘书长、北京农学院的曹教授为大家上课和现场培训,解决了红提春季管护的技术难题;梅溪乡戈洞坪村回村干部为村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前两天梅溪乡石克生乡长自豪地告诉我,县委“城乡一体践行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开展不到一个月,梅溪乡回村干部一边宣讲,一边调研,还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用于家乡建设的项目资金就达62万元。所见所闻,确实让我有些惬意,感到县委开展“城乡一体践行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这一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为我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落实“党组织服务年活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它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融入全县的新农村建设,把党组织的服务带到千家万户。今天的偶遇,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如何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拓展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水平,又让我感到沉甸甸的压力。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的民情日记
今天,陪同市委组织部两位科长来到瓜里乡文溪村,就市、县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代表对组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和村干部交谈中,我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件事,心里如同打翻了酱醋瓶。
文溪村扬禾冲屯老党员刘满珍,今年已满82岁,因长期有病,生活十分困难。20xx年5月,村里进行“两委”换届选举。为了参加党员选举会议,她早上6点就起床了,虽然只有5里路,由于行动不便却走了4个多小时,当她走到村委会时,已经10点多钟了,会议也进行了近1个小时,但老人很高兴——她没有缺席这次组织活动。82岁,5里路,4个小时,这三个简单的数字就是对一位老党员组织观念的最好诠释。
在场的人都对这位老人的执着啧啧称赞,但我在感动之余隐隐感到的更是一种忧虑,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文溪村目前有党员65人,平均年龄63岁,80岁以上的4人,50岁以下的不足10人,其中25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回来以后,我翻开20xx年党内统计年报表,占全县党员的69。6%的4919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2264人,占了农村党员总数的46%。近年来,县委把发展“打工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资源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在家留守的不是老就是小,群众戏称,现在“6199”部队成了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培养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变成了无本之源;同时资源农村党员居住分散,组织活动经费紧缺,基层党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村甚至是一年都难以集中开一次党员会,造成党建氛围不浓,个别村青年农民申请入党人数不升反降。
在规范农村党员发展、管理的同时,如何营造更好的党建氛围,把更多的农村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来,确保农村发展党员的活水源头,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造血功能,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民情日记650字
今天,走了三个村,在走完最后一个村回来的路上,陪同的乡党委书记跟我讲起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这个村里一位党员要到村委会开党员会议,因路途遥远,他天刚亮就出发,走了近3个多小时的路才赶到村委会。会议结束后,这位党员 才发现由于走得匆忙忘记了带米,只好空着肚子悄悄地走了。党员们发现后,把他追回来,大家一起吃了顿午饭。原来村里没有活动经费,为了解决党员的“吃饭”问题,每次开会只得由每个党员自带1斤米作为当天伙食。为了不为难组织,那位没带米的党员只好饿肚子了。书记说这个事无非是想表达他们村里的党员素质比较高,但我听完这个“带米开会”的故事,却觉得鼻子有点发酸。
走在崎岖山路上,虽然已是四月上旬,傍晚的山风还是让人感到丝丝寒意。陡然间让人很不爽,夹杂着愧疚、尴尬和说不清的感觉。资源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全县74个行政村(街)大多在大山深处,党员居住分散,当地人常说“看得到屋,走得到哭”,很多党员开会来回要走上好几十里山路。资源县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全县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还有57个。县、乡财政也不宽裕,投入农村基层党建的经费严重不足。这次下村征求意见,基层党员干部反映最大、最集中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经费保障,党组织开展集中活动太难了。
车在山路上颠簸摇晃,我陷入了沉思中。建国已60周年了,我们执政党的基层党员 “带米开会”的一幕幕还在天天上演,真是感到很对不住他们啊。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如何承担起这份责任并实实在在地给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们做些什么呢?还是要大声疾呼,积极争取区、市、县各级党委的重视,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区、市、县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同时也要想尽百计千方增强村级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而我们马上要做的,就是在巩固去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符合科学发展的新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针对党员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继续加大在村民理事会、农业产业链或党员相对集中的片区建立健全党组织等多种组织设置调整的工作力度,让党员更方便参加党组织活动,让党组织发挥更多、更广的作用。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优秀民情日记
今天,我带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的小肖、小彭两位同志到临桂县桂柳家禽公司开展学习调研活动,感触颇多,尽管工作很忙,但是晚上我还是抽时间写下了这篇日记。
桂柳家禽公司是家经营种鸭养殖和种苗孵化的民营企业,该公司积极探索非公党建与企业发展同步推进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的“学习实践”活动,公司党组织非常积极。公司2001年成立党支部时,只有3名党员,党支部对优秀员工、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优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党员队伍的壮大。目前,公司党支部已升为党总支,公司已经把准备“成立党委”的申请上交了县委,我很支持。
公司党组织负责人周娴告诉我,公司党总支结合生产经营和企业职工思想实际,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企业发展恳谈会、党员职工联谊会以及献爱心捐资助学等活动,为企业的发展凝心聚力。难能可贵的是党组织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公司在经费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公司按每位党员每月50元、每位工会会员每月12元、每位团员、女员工每月各10元的标准拨给活动经费。这个费用标准,据我了解是很多非公企业没有的。公司在用人上坚持 “党员标准”,秉承以党员先进性带动企业发展,以党员标准作为职工晋职的依据,中层干部规定首先必须是党员,促使了广大职工思想的积极上进,每年涌现出许多优秀党员、优秀管理骨干、优秀员工,他们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极大的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最让我感动的是公司打分企业文化建设,把党的思想融合其中。公司党总支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在各分公司创办《桂柳风》、《桂柳后方》等12个内部刊物,及时报道本企业党员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突出宣传企业文化及发展动态,为职工及联营户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公司每年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投入在100万左右,这是值得很多企业学习的!
在座谈会上,公司的党组织负责人充满信心地对我说:“我们要继续优化党组织设置,有两个设想,一是在养殖户中成立党支部;二是在养殖协会中成立党支部,这些工作需要组织的支持。”我当场表示赞成,这是优化党组织最好的最实用的模式!回到部里,我向组织股的同志进一步了解到:近年来,该公司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采取“公司+农户”的种鸭养殖经营运作模式,2008年就发展种鸭220万羽,年销售值达4亿多元。党建的优化让企业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而企业发展也促进了党建的蓬勃生机。
我想,今年是我们的“党组织服务年”,服务企业是我们的内容之一,而我们开展的“四深入五问计”的关键,首先是要把自己当做学生,老领导、老干部、基层党员干部、生产一线职工、群众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不择细流,方能汇成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