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人亲情散文
“家人”不论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都似乎给人一种极其神圣和幸福的感觉。
――题记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将最不好的自己展现给我们最为亲近的家人,我们吃定他们不会生气,不会不理会你,不会不继续爱你,吃定了这一弱点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自以为是,开始了我们的不知天高地厚,开始了不以为然的随心所欲。我们不敢随随便便的去招惹哪一个就算是特别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敢,我们总是宁肯委屈也要求全,简单的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很充分的把握熟悉的那个陌生人的心理,我们怕失去某种利欲对等关系,而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家人。很多时候我们假设不开心,我们可以随意的,不管不顾的冲着那些我们因一脉相通而前定缘分的亲人大喊大叫,甚至不堪入耳的辱骂。
我们是打断骨头却还连着经脉的亲人,我们相遇相伴这些过去以及并不遥不可及的未来岁月里,我感到特别的幸运遇到你们――我亲爱的家人。我是一个偶尔喜欢任性,喜欢自由,喜欢发脾气的不知好歹的女孩儿,我总是在自己任性妄为之后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深深谴责自我,其实我可以忍,只是因为你们是我的家人,所以我是那样的自以为是,不懂得怎样的谦让,其实,如果换成一个陌生人,结果一定是360度大转弯儿。
一年前我看着爸爸和叔叔大声的争吵,他们说再也不会管对方的“死活”,爱咋咋地,都与彼此毫无半点儿关系。但是我看到他们争吵后,叔叔的气愤不已,句句带刺儿的谩骂,还看到叔叔看到爸爸身体不适时对我句句的安顿,要我好好学习,好好照顾爸爸,长大后一定要好好爱爸爸,要我打电话让爸爸去医院里早早的去做一个全身的检查,这样自己也放心。我的叔叔是一个口直心快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但是却往往因为自己的某些言辞让人误会他是一个高高在上,自居为高的一个人,其实不然……我想叔叔就是那种好心却办坏事的那种人,偶尔又不是这样,大人的世界小孩儿真是很难理解。我还看到父亲和叔叔吵完后坐在我家门口的凉椅上整整一个晚上无眠,更多的是无心的睡觉。我想他一定特别特别的难受,我了解爸爸,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一个人,对人的好总是不爱张扬于他人的眼。我的爸爸特别的爱他的兄弟姐妹们,但是总是默默的,仅仅是默默无闻的那种。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满满的自私的世界里,这样的人是最不得好的人,满满的爱会因为你的一个小小的不小心就一带而过,甚至可悲到无人提及。我还看到叔叔和婶婶闹别扭的时候,父亲不管不顾的化解、劝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发生的一切得到最终的解释仅仅只有俩字儿――家人。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的爱我的家人,又有很多时候我发觉自己又特别的讨厌自己的家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理解的了我这种矛盾结合的感觉。换句话说是不是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呢?
我们的这个家族里文化层次并不是特别的高,于是在思维方式的对等上不存在多少的对等相当,于是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有时候我特别的讨厌大家刻意的去在乎我“大学生”这个身份,要我自己想:我从来不愿意在自己的家人面前扮演“大学生”这个身份,我想和他们一样,随意的说话,随意的想干嘛干嘛。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渴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那种快感,但是我同时又感觉到我的家人并不愿意给我多少机会和随意。他们说各种各样的雅得还是低俗的话是可以的时候,我却不可以,就像把我的言辞用某种特定的教化进行了一种彻底的封锁,我既不能说特别高雅的话,更不能说低俗之语,一旦灌如其耳就好像随时随地的等待着用我“大学生”在别人眼中平常的不要不要的名词儿却在他们口中又特别高大的身份象征来压我,很多时候,我强调过身份的平等与平常化,但是那挖苦又夹杂的讽刺意味儿整的我只想发飙。我想说往往是因为爱他们却又特别的恨他们,那些和我有着相同的一脉之人们。
自从我们开始了长大,我们就不得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代价,付出诧异的对待,后来有人告诉我这只不过仅仅只是成长的千万分之一,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赫赫不一。
成长让我们从小玩儿到大的家人们分道扬镳又紧紧相吸。
看着如今我的晚辈得时候,谁都不曾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这些天使般的孩子不要快速的长大,成人的世界充满着套路,充满着复杂,充满着不洁。我一点儿都不希望他们长大,孩子的世界多么干净,多么的美好!长大后的我们,不再像以前的孩童时的我们那样彼此亲昵,我们甚至不喜得和自己曾经是儿时最好的玩伴儿说一句话,我们把多少热情都给予了陌生人,却用了一颗本不该有的冰冷之心去对待了我们的至亲挚爱之人。我们总是有意识的忽略了他们的好,他们的善良,他们的真。却总以为对我们最珍贵的是我们用死乞白赖乞求到的陌生人的关心,那满是套路的真心情谊。
我们不能对比,不能衡量。有许多时候我特别想爱我的家人,却可悲的发现我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他们。记得自己曾经还口出狂言的对叔叔说:我们这一辈的情谊一定比他们上一辈人要深厚,要好!后来随着成长的一天天的更新,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话说大了!你爱别人而别人却不一定……
随着社会地位,社会等级的发展,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一脉相通的家人呢?要不要以不变应万变呢?
第二篇:完美家人散文
在村里,每户人家都有跟别家不同的饭菜味道和生活习惯,像同样是做糊糊,左双奶奶家喜欢用胡萝卜调,而我们家更喜欢用土豆调一样,据说一些看似寻常的区别,直接导致了各户人家之间外貌、语气、语调乃至性情的差异。有意思的是他们吃饭的形式也跟我家不同,我家是将糊糊盛到碗里,每人一碗端着吃,而他家却是一家四口围着那口黑铁锅吃,似乎这样的形式才能彰显他们家族的风格。而他们只有在眼目低垂,嘴巴撅起,双腮瘪下去将食物吃掉时,才更契合家族的传承和规矩。左双奶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长有一张布满麻疤的脸,据说那是出水痘后遗症,但村里其他人出水痘却没有留下印迹。因为这些密密麻麻的疤点,导致两个人三十多岁了,也没有娶上媳妇。他们小而窄的面庞很周正地来自他们妈,而他们廋高的身材,又毫无偏颇地像极了他们的爹。后来,左双奶奶的小儿子娶了邻村地主家的闺女,那是个小个子的圆脸女人,奇怪的是,她的脸上也布满隐约的疤痕。
那时我猜测,会不会每家都藏着一个独属自家的模具,而所有的家人和后代,都要经过这个模具的刻塑,成为相像的模样,身高、形态和秉性?像我的小伙伴禾苗跟她的哥哥们无一例外拥有黑黑的杏核眼和厚厚的嘴唇,一笑就露出一模一样的大板牙,让人轻易就能分辨出他们是王家的孩子。有次我们跟大孩子们捉迷藏,一个小哥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树后和草垛后面找到了禾苗和她哥哥。按小哥哥的说法,他们兄妹两个有同样的气味,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
被我们喊“六指儿”的俊生和弟弟,除去有跟他们爹惊人相似的大脑门外,还遗传了他们妈的第六根指头——一个紧紧附靠在大拇指上的异物。他们在年幼时,并不掩藏或害羞,乃至很多时候,会在人前不自觉地吸吮那个小小的肉指,或者伸出手让其他小孩看看摸摸,跟随他们傻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读懂人们奚落和嘲笑的眼神,那时,他们快要哭出来的表情和颤抖着的薄唇,竟然跟他们妈妈同出一辙。这些有别于他人的标志,不但使家人之间有惊人的相像性,同时也成为别人区分和认同他们的一种记号。
比我小的二闺女,有爱吸吮大拇指的恶习,不止晚上,即便大白天出门,她的拇指也在嘴里,玩耍的间隙,更会吱吱地猛吸几口。她的右手拇指上,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肉包,家里人通过在她的指头上抹大酱、辣椒,或者用带子缠起来,用针刺等等方法,都没有将她的习惯改掉,直到有一次,她无比惊讶地看见了俊生的第六根指头,并受到即将长出第六根手指和成为俊生的家人的恐吓之后,一改吸吮拇指的恶习。二闺女在家里是长得最不好看的人,小眼睛,大嘴巴,连她妈都说她是河沟里捡来的小孩,但随着她改掉吮拇指的毛病,人也变得安静听话,似乎长成了大人,不长时间,她的五官、表情和说话的口吻,越来越有了她妈的味道。她妈当时在村里任小队会计,喜欢看书。我稍稍识字时,曾在她家翻完厚厚的《说岳全传》。她妈有很多讲究,比如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准发出声音,去茅房不准说去尿尿之类的,连年节下走亲戚送礼道,她妈也从不用篮子装,而是用自己缝的布包装。二闺女在她妈的习染下,竟然也渐渐讲究起来,乃至不再跟我们到谷秸里翻跟头玩。
秋收过后,村里来了个照相的人,因为稀罕,且收费少,许多人家都穿戴整齐,到庙院里来照相。庙院里的两棵柏树中间挂了一张布,布上画着小桥流水和花草,布前面摆一个长凳子,来照相的所有人家的长辈都坐在凳子上,孩子们站在他们身后,照相师傅每次左左右右地排摆好,对焦完毕,都会说:看我,咧开嘴,笑笑。我们一群小孩挤在一边,嘻嘻哈哈地看着面前每家老幼,或多或少,聚在一条凳子周围,仿佛有一个神秘的光圈,将一家人紧紧地圈在一起,然后呈现出有别于其他人家的举止和笑脸,宛如是一场接一场的戏,每场有每场的不同装扮和故事情节。
比较骇人的是,当冬生站在他父母身后时,我们看到,在相同的黑色衣服衬托下,呈现出三张完全不同的脸,他们的肤色、五官、表情像三种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物件,乃至互相之间有某种冲撞和暗暗叫板的意味。这种突兀感,让小孩子们不自觉地全部噤声。但能听见大人们在窃窃私语,那声音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秘密如细小的颗粒,在空气中缓慢地升腾。直到照完相,冬生搀扶他爹出了庙院,下一户人家开始走到长凳子前,人们才结束了那种切切嘈嘈,而转回来撩逗刚刚坐到凳子上的那家女人。
我第一次对冬生家产生了疑惑。冬生当年十六七岁,有一张雪白雪白的脸,黑黑的长眼睛,红红的嘴唇,个子不是很高,人也廋,使他看起来腼腆害羞更像个闺女。因为他说话的声调怪异,平日里基本不说话,被人起了个“小哑巴”的浑号。见他人长得瘦弱,队里专门让他牵牲口。比如播种的时候,他就牵着牲口在前面踉跄地小跑,防止牲口野性突发,跳建起来或把缰绳挣脱。而犁地的时候,他也同样和牲口在前面跌跌撞撞地跑着。黄昏,他牵着一头牛懒洋洋走回村里,牲口庞大的身躯衬得他更瘦更弱,奇怪的是,他跟牲口间有相似的表情,眼睛直直地盯着前下方,嘴巴紧闭,一言不发,他们驮着彤红的夕阳,像两个苍老的人。后来从村里人的风言风语中,才知道冬生是当年政府从上海孤儿院领回来的孩子,因为冬生爹妈无儿无女,所以冬生就成了他们家的孩子。这时候我们才想起,冬生说话不是怪异,而是带着侉味,“难怪他们家三人各有各的样子呢。”禾苗恍然大悟的说到。这种有悖常理的想象,令我们小孩子不知所措,似乎大人们做出怎样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用大人们的话说,这都是命。但这种无血缘亲情的父母子女,若未通过独属自家的模具的刻塑,会不会有长久的缘分?我们面面相窥,在渐渐冷起来的风中,跑向各自的家门。
不久,村里的来俊竟然从他妹妹家抱回来一个小闺女,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四个孩子的父亲。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按她老婆的说法,他儿子们的脐带都是短短的粗粗的,拥有这样脐带的孩子,只有兄弟的命,而没有姊妹的命。跟他家相反的是,他妹妹连生三胎全是闺女,这个小闺女刚出世,就被亲妈扔到尿盆里去,让她自生自灭。来俊听说,马上就赶到邻村,将小闺女抱回来了。小闺女百天的时候,正好我们村唱戏,他家就住在戏场边上,来俊媳妇怀里抱着那个小闺女,笑吟吟地站在街门口。女人们很快就围住了她们,有人说,这个闺女养的好壮,一点也不像百日的孩子。也有人说,这孩子长得还是像你们家人。来俊媳妇听了这话,有点不乐意,顶撞道,我们家的孩子长得当然就像我们家人了。言下之意,这个孩子如同已出。女人们悻悻然地离开。也是,孩子的身体中,起码也有一半得血液是来俊家的。据说以前村里也有过这样的事情,若果自家人丁稀寡,需要领养孩子,一定是去领养兄弟姐妹的孩子,一来有血缘传承,二来关乎到家产,肥水当然不流外人田。
二保老汉在冬天去世,他无儿无女,是个孤寡人。但他的二侄儿操持了他的丧事,并为他披麻戴孝。在村里,这叫顶门。意思就是他的二侄儿从此就是他门里的人,他身后留下的房产、田地、外债,乃至亲戚间的走动,都由侄儿来承接。一般长子承担着一个家庭撑门立户的职责,为别人顶门的事,只有次子或者三子、四子这样轮着来。二保老汉的丧事办的并不风光,一来他除去一眼窑洞外别无长物,算不着富人。二是他一直独居,人也不随和,有交情的人也没几个。三是他跟兄弟们的走动也少,年节下孩子们过来,连个压岁钱都不给。所以他的丧事就办的颇为潦草,没有吹鼓手,炮仗也放的很少,给他披麻戴孝的侄子竟然连泪都没有滴一滴。他唯一的表示就是披麻戴孝,拄着孝杖,在前面做出拉灵的态势,以此来证明自己以后作为二保老汉的继承人的身份。埋葬了二保老汉之后,他笑嘻嘻地走回村里,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在五道庙竟跌了一跤,此后,他走路的姿势就跟二保老汉一模一样了。
田园的姑姑嫁到五里外的村庄,她在生下两个孩子后去世。不久,田园姑父又娶了媳妇,并带媳妇来田园家认亲。田园奶奶拉着这个叫贵莲的女人的手,哭了又哭,直到哭死过去,田园爹掐住奶奶的人中,都掐出了血才缓过气来。缓过来后躺在炕上,不哭了,把全家人都叫过来说,“以后贵莲就是我闺女,你们的亲人。”当下贵莲跪下来,喊妈,又认田园爹妈哥哥嫂子,田园跟弟弟也一同喊贵莲姑姑。全家欢喜。贵莲就成了田园奶奶的“絮”闺女。在村里,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在人们的忌讳里倒常有,比如五月里忌讳拆洗棉被和棉袄裤,就专门提到了必定会伤及外嫁闺女这让人心惊的话题。因为棉花需要一块一块撕开,然后一层一层叠在一处,村里人把这种对棉花的加工工序叫“絮”。“絮”跟“续”谐音,“絮”作为动词本身有重复重叠的意思,而“续”有连、继的意思。五月被称为恶月,万事不吉,这个月有很多个恶日子,不止有不絮棉被之说,还有不能嫁娶,不能建房,不能砌灶,不能搬家等禁忌。闺女们外嫁出去,如果短命而亡,其夫另娶之人被称为“絮”闺女。五月里拆洗棉被,无疑会增加“絮”闺女的危险,所以人们在这个月,用诸多克制和禁忌来换取平安。,按照礼节,贵莲作为田园姑姑的替代之人,她会在年节下尽闺女的孝心,所以每年大年初二,田园姑父都带着贵莲来拜丈人,虽然是个絮姑姑,但每次都会给田园五毛压岁钱,在当时,这是不少的钱呢。过了几年,贵莲也生儿育女。田园的四个表兄妹长得细眉淡眼,白白净净,说话细声慢气,真像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外人根本分辨不出他们来自两个女人的十月怀胎。或许籍该如此,每个家庭成员,注定担负着促成家人完美的职责,才能使家庭存在的有价值和意义,那年在庙院里,我们家也照了全家福,我的祖母坐在凳子中间,她的身左身右坐着我的父母,我跟妹妹踩着砖头站在他们身后。三寸黑白照片里,我们五个人,神态惊人的相似。我们的眼神朝着同一个地方,仿佛我们的心也朝向一处。作为被我们家模具周正刻塑出的我,遗传了祖母和父亲的脸型和身形,乃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能喝正痛片,一但喝下,全身起红疙瘩。而母亲跟妹妹有相似的眉眼和身形。但奇怪的是,每次我去邻村供销社买东西,都要被人指认出来,在他们的口中,我跟我妈长得一模一样。
据说命运在不经意间会以隐晦的方式暗示事件的最终显现,若果如此,年幼的我,曾对冬生们产生过的无限好奇就可得到很好的解释了。因为许多年以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形下,我凭空有了个弟弟。这个来自别人家的孩子,彻底颠覆了我几十年来对家庭模具的强大意味和厚重力量的认知,像折断的树枝,焊接家人之间的血缘消失了,他像一根刺,或者一支箭,刺穿我们家那个隐藏在血液深处的模具,使它撕裂,破碎。在时隔几十年后,我们站到了陌生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幅全家福。这幅全家福中,有我们的外子和孩子,也有弟弟和他的孩子。照片中的十几个人,在相同的皮肉下,拥有不同的样貌和心境,不同的骨头和血液。若果我在镜头里,或许会看见勾勾叉叉的河流般的血液,在我们跟父母之间有怎样的勾连,而我的弟弟血液,却像狭窄的小溪,孱弱而无力地伸向他的小孩。这世上,每个家庭成员,因拥有来自同一血脉的传承和责任,使得他们都具备完美家人的资格。但对于补缺的那个人来说,却需要用更多的力气,来完成命定的事。在照片中,我们的嘴角都在微微上扬,眼睛微微弯下。是的,我们都在做出完美家人的样子,展现给这芜杂的人生和难以抗拒的命运看。
第三篇:亲情散文
最重要的两个字“亲情”看似平凡。。。无知的自己永远领悟不透的。
是什么样的思绪在安静的夜晚里悄悄泛起,随即那一点牵挂便涨满了整个心房?是什么样的感动在一个毫不相关的瞬间突然掠过心头,我们的祖祖辈辈为我们打拼所创造的条件,而如今的我们……一张张平凡如水的剪影沉淀在岁月之河的深处,随着时间的无情腐蚀和年龄一起慢慢变得深沉耐读。
这是生命里最难忘的感动——亲情。
亲情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水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香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衷。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某些沉沦的牵挂,是重逢时相对无语的瞬间。常常,一个无所谓,不在乎的电话,一句不放在心上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动人心魄的诗篇,从来不需要费心费力地想起呵护,却永远如水般静静的流荡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悄滋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亲情是最朴素最舒心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它不似爱情那样缘于两情相悦,也不是友情那样有着共同的需求,它和我们的血脉相连,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爱情也许会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虽然常常我们会因为它平常而忽视,常常因为它朴素而会忘记,可是当我们伤痕累累,满心疲惫之时,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只有他们可以不计得失敞开胸怀的接纳我们。
亲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
在纷繁的红尘世界,因为有了那一份亲情在,不管距离远近,无论喧嚣寂寞。我们的心始终是安然从容的。
亲情犹如淡水,无色无味,无影无形。亲情看似仅有两个字,但是他蕴含着一股无穷大的力量,也是每个人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四篇:亲情散文[推荐]
080601
亲情散文
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绿洲,当你落寞惆怅软弱无力干渴病痛时,看一眼已是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于是不会孤独。便会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滚滚的生命汪洋便会漫延心中。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的存在,直至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的脚步。
亲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亲情是一杯散发着浓浓清香的佳酿,喝下便醉。
亲情是一根又细且长的相思线,一头系着儿女之情,一头系着家人之爱,无论你走向何方,都紧紧地相伴相牵于你。
亲情是一眼流不完的清泉,汩汩地流向你生命的田园。
亲情是围坐在大年三十晚上,那来自游子归乡的一声声美好的祝福,一张张亲切而甜蜜的笑脸,一颗颗滚烫而期盼平安的心。
亲情是春风吹来时,农夫播种在田里的希望;亲情是严冬里的太阳,酷暑里的绿荫,秋日里的甜果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唯亲情永恒;生活之美,无所不爱,唯亲情难忘。
没有亲情的日子是孤独的,没有亲情的生活是痛苦的,没有亲情的人儿是不幸的,没有亲情的天空是昏暗的。亲情不需要包装,她仿佛开放在原野上的一朵朵小花,自有她的艳丽和幽香;亲情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你以真诚付出,她便以浓情相报。
亲情是亲人与亲人之间心的结合,她如同成长中的一棵小树,需要你不断地用真诚的雨露去浇灌,不断地用理解的阳光去照耀。
亲情是无私、透明的,她更需要用感情去投入。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她时,当你无怨无悔地相拥她时,她可以面对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在你最需要帮助时,给你以力量,给你以坚强,给你以无微不至的关爱。
亲情记叙文(智慧的美丽)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计算机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
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 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送去,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啊。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计算机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计算机,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何其容易?达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就越来越答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计算机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
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这是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时间。王小丫也召集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 你好吗?妹妹说,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朋友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友情散文
朋友,是一种别样的温柔
总觉得,有朋友,有了朋友的爱,有了对朋友的爱,该是件十分温柔的事情,有的时候,在灯下念书,会走神,想起一个又一个的朋友,想起许许多多共同经历的事,想起曾经讲过的话,那种温柔会立刻包围你。在这样一个深夜里,让你迷醉,让你欣慰,让你为之感到快乐。
也许,朋友本不该有那么重要的,可是,朋友又的确那么重要。因为:我们的在生命里,或许,我们可以没有感动,没有胜利,没有其他的东西,但,不能没有的是朋友。
朋友是什么呢?
朋友是常常想起,是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盛在眼底;朋友是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黄昏;是可以同甘共苦也可以风雨同舟,朋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
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朋友如花香,芬芳而淡雅;朋友是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纯洁又傲然挺立。
朋友不是画,可它比画更绚丽;朋友不是歌,可它比歌更动听;朋友应该是诗——有诗的飘逸;朋友应该是梦——有梦的美丽;朋友更应该是那意味深长的散文,写过昨天又期待未来。
朋友,是一种别样的温柔。
朋友的美不在来日方长;朋友最真是瞬间的永恒、相知的刹那。
朋友的可贵不是因为曾一同走过的岁月,朋友最难得是分别以后依然会时时想起,依然能记得:你,是我的朋友。友情的散文:友情的颜色
友情记叙文
友谊花,虽无沉鱼落雁之美,也无闭月羞花之貌,但开放时清新脱俗的美丽,让人为之心动。所以我不愿看到它凋零时的样子,我想留住心中永恒的美丽。
——题记
晶晶仔和小虾子又吵架了。我一看感觉不妙。看来作为中间人的我,不做一次调停是不行的了。没想到这一次矛盾来得如此之猛烈,之迅速,像一场苏美对峙的冷战。我用手轻轻地托着下巴,朝窗外凝视。窗外有几栋居民楼,以及我们教学楼下的单车棚,风景甚是枯燥,像她们这对好朋友之间毫无头绪的混战和怒火。正当我要收回让人扫兴的目光时,突然眼角出现了一小片慵散的白色的东西——那儿有一棵树,树上点缀着白得令人感动的花朵。如此纯真的颜色,足以打动任何人。树依偎在学校那棵参天银杏旁,可爱得想飞过去亲吻它。
于是,我在纸条上写下这样的话:“真正的友谊才会有小摩擦,友谊也得像机器一样需要磨合,经过磨合的友谊才弥得珍贵。你看看窗外那棵树上白色的花吧,那些花并不是十分紧密地簇拥在一起的,而是每一朵花之间有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像几束白亮的光点缀在夜空的星辰,像一幅水粉画中白色染料,像人脸上泛着青春的白皙的皮肤。它们和它们都是美的,是纯真的感受,是心田荡漾着的柔波。我们就叫它友谊花吧。”晶晶仔是同意的,但仍却不同意与小虾子和好。在历史课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听讲。小虾子写了一大通话给晶晶仔,也许是变相的绝交书吧。晶晶仔也忙碌地写了另一大通话给小虾子,她们相互埋怨,说是连朋友都没的做。她们对峙着、沉默着、不屑着,像是在演绎着一场悲剧。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又曾相互激励过,相互赞许过,相互感慨过。怎能看着她们就这样一拍两散呢?不愿看到她们的分离,不愿看到友谊花凋零的样子,我想挽救。
也许到了高二,我们就会分开,在不同的班级,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努力,孜孜不倦,为自己的前途拼搏,创造自己未来未知的世界。哪个时候再回忆今天时,她们会是痛苦的,是不情愿的,因为回忆总会先带来伤痛,即便是快乐的东西。不要说连朋友都没的做了。看,窗外的友谊花还开得正艳了。至少还没有凋零,至少我们还要一起走过一段光阴。一两个月后,我们分开了,友谊花也快凋零了,还好我没有看到它凋零的样子,所以它在我和我们的心中是永恒的美丽。
今天,我向友谊花许了愿:“明天,她们就和好了。”
我忽然间想起曾经有人告诉我,友谊可以天长地久;花开花落,只不过是我们的友谊循环往复的过程。要记住永远呵护友谊树上的友谊花。
第五篇:散文:父母亲情
风悄悄地掠过,撩起了我的霜鬓,激起了内心的情怀,唤醒了沉睡的心灵,轻轻地掐指一算,十几年的光阴就这么一晃,过去了,蓦然回首,那灯火阑珊下的父母,心中多了一份感悟。
我们在这十几年之间干了什么,我门对父母干了什么,什么都没有,而父母给了我们什么,父母给了我们青春,生命爱好,他们为了我们放弃了打扮,放弃了爱好,放弃了与朋友相聚。他们为了什么,是我们。
从小或许你受到父母的挨打挨骂,或许认为自己的真是受够了。这时我们想过他们吗。
我们有的把爸妈当做不用钱的佣人来使唤,给我拿书包,给我倒茶,给我洗衣服,给我做饭,给我…你们过去这样,现在还打算继续这样吗?我们只能用畜生来形容,我们还配当人吗。
父母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我是用什么回报他们的那,一句句埋怨,一句句责骂。我们说出的是人话吗,不是,是刀子,刺痛了他们的心。我们把自己的精力全放在了自己身上,我们考虑过他们吗,他们为了让我们好好学习,付出了多少,我们既然还好意思跟他们顶嘴,我们他妈还是人吗
看了那个上万人都哭了的视频心中多了一份感悟,我这不孝之子不由自主的写出来这些话
1是说给天地下的爸爸妈妈
2是说给和我一样的孩子
我的吃得好穿得好是谁给的,在我们抱怨父母是,有没有考虑过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将心比心。父母的心中该有多难过呀,父母给你了你这么好的学习空间,当他们看见你们虚度年华的时候他们心中该有多难过呀。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错了,以前和父母顶嘴,怄气。现在失去了才后悔么及,可能我的话重口味了一定,但我说的是我的心里话,希望大家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不要像我一样到了现在才后悔莫及。现在想起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是总会忍不住掉下泪来,妈妈要今年6月才能回来。到时候我一定要亲口说一声妈妈你辛苦啦。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