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说话的玉石的美文摘抄
那时我在福州一家寿山石销售公司打工。一天我看到北京一家知名珠宝公司的招聘启示,于是决定去应聘。
听到这个消息,老乡们都来劝我,说丢下好好的工作,不远千里去北京,而且你也不太符合他们的奈件,他们要求大学学的是宝玉石相关专业。你只是高中毕业;他们还要求年龄在25岁以下,而你快30了:北京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和熟人……但是我热爱、研究、收集玉石已经近十年了,我决定去搏一把。
离面试还有一周,做些什么准备呢?我决定先回江西老家,把我这些年走南闯北,到各地捡的一些矿石标本带上,要知道每一块石头都是我工作经历的见证。另外现在最火的玉是云南省龙陵县的黄龙玉,我决定去看一看。万事准备妥当,可不曾想遭遇台风,于是我赶紧给该公司的老总发了一条短信。请求老总在见到我后再做录用决定。
等我赶到该公司,才发现面试者都穿着干净整洁的正装,而我则是工作服、牛仔裤、大大的工具包。负责接待的人对我说:“您还是不面试的好。前面上百人的应聘者几天前就赶采了,个个准备充分,而你进去面试也不套有好结果。”
我赶忙解释:“真不好意思,我刚从外地赶过来,已经两天没睡过觉了,路上又堵车。我给你们老总发过短信了。我才是你们最需要的人选。”听我这么自信,负责接待的人笑着说:“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吧。”听到这,我松了一口气。
由于我是最后一个面试的人,所以当我进去时,老总已经相当疲倦了。于是我赶紧从包里拿出一块黄龙玉,并且给他讲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如今炒得最火的玉石。老总顿时有了精神,靠在沙发上的身体坐了起来,拿着那块玉仔细地看着。
我趁机介绍说:“黄龙玉价格已经从几年前的几十块钱一卡车,涨到了目前的数万元一公斤。一些预级黄龙玉原石的价格,甚至从几年前的一千元一下子飙升到了目前的一千万元。所以来贵公司前。我专门去了一趟云南,捡了这么几块矿石,因此来晚了。”
老总笑了筻,说:“你还真有干劲啊!”
于是我又向老总介绍了我是怎么爱上石头的,为了进一步阐述我的热爱程度,我还讲了我去过多少个省、几个矿山,熟悉多少种玉……并且把自己过去收集的名头从包里拿了出来,然后一一给老总介绍。要知道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惊险、传奇的故事。
老总一直很有兴趣地听着,没有打断我。一谈起玉我就收不住嘴了,我继续介绍道:“在玉行业里,讲究‘赌玉’,也流行‘只买打开的玉’,所以眼光、经验很重要,这不是大学里学些知识就管用的。所以我这些年积累的经验,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可管用多了……”
就这样,我被录用了。当天晚上我就被安排到了公司宿舍。要知道当时我身上已经没有住旅馆以及回来的费用了。
后来我找机会问老板,当时为什么选我。他想了想,笑着回答,答案十分简单:“他们好像都没有带石头!你的石头会说话啊!你用石头敲开了我们的大门。”
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没有太多背景,又想找到好工作的朋友们:面试你有“敲门砖”吗?拿着“石头”去面试的人,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这是非常谤人的品质,这就叫“过硬”。
第二篇:会说话的人生美文摘抄(xiexiebang推荐)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
有些人大概是口部肌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进入正题,还要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
有人也许是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也是谈话时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需要听众,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
我們平常人中也有人真能做到寡言。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最经济的词句把你打发掉。如果你恰好也认为“毋多言,多言多败”,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滴答滴答了。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
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感到高深莫测;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但究竟缺乏风趣。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
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善谈和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人,而所谓人,不是别人便是自己。谈论别人则东家长西家短,全成了上好的资料;专门隐恶扬善,则内容枯燥听来乏味;揭人阴私则又有伤口德,这期间颇费斟酌。
谈话专谈自己当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经自己宣扬之后往往成为值得夸耀之事。不过这又显得“我执”太重,而且最关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如果谈起话来每句话都用“我”字开头,不更显得自我本位了吗?
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禁忌。“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施行,真的只说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
谈话的腔调与嗓音因人而异,这一切都无关宏旨,要紧的是说话声音之大小需要一点控制。另有一些人的谈话别有公式,每句中的名词与动词一律用低音,甚至变成耳语,令听者颇为吃力。
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第三篇:敬一丹教你说话美文摘抄
一次,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在大学演讲后,回答学生的提问。有个学生问:“敬老师,您说话得体大方,语气温和,把话说得特别恰当,我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敬一丹回答说:“对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吧:有个女孩,对她的爸爸说,爸爸,你给我买副手套呗!才200多元。她的爸爸说,你有几个‘才’呀?女孩听了爸爸的回答,沉默无语。你看看,这个女孩说话就不恰当,‘才’字用在这里太伤人了,她不知道这200元换个场景是什么效果,对于那些穷苦的人来说,200元算是一笔大钱了。女孩这样说话就不恰当,她不理解爸爸挣钱的不容易。”现场的学生听了,觉得敬一丹说得有道理。
接着,她又举了个例子:“我上午坐在车上看市区,看到某个售楼广告很大很显眼,这种广告比比皆是,我就拿它做个比方。它上面是这样说的:你仅需要花800万,就能拥有这样的豪宅!我看了觉得好笑,什么叫‘仅’啊?开发商知道不知道这个‘仅’字很伤人啊!这个广告放在大庭广众之下,是说给大众听的,不是一对一说给有实力有财力买房人听的。800万,不是小数字,不是普通人能拿得出的。”
最后,敬一丹告诉学生:“说话时,我们要仔细考虑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时只是多了一个字,表达的意思与原意就大相径庭了。”
第四篇:请与陌生人说话美文摘抄
不知是不是受《别和陌生人说话》电视剧的影响,陌生人之间说话、交往越来越难,以至于发展到争论“跌倒老人扶不扶”和“小悦悦惨案”,在人们感叹道德底线脆弱、同情心淡化的同时,“最美妈妈”吴菊萍、“以德报德”的安徽农妇刘士圣、“最美女孩”刁娜等又让人们看到了道德的光芒是那么纯粹,那么平凡,也是那么亲切。
前不久参加一个考录面试,有一道这样的题:在短时间内,尽快找到与交流对象的共同点,被称为“一分钟拉近法”。你设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寻找共同话题,并叙述一个你和陌生人交流的例子。也许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许是社会的感染熏陶,如此简单的题目,27名考生竟然有三分之二的没有举出例子,即使举出也是老生常谈,令人乏味,毫无特色,更没创新。
也许,我们曾经被陌生人欺骗过;也许,我们的亲人们被陌生人欺骗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是,我们便学会了沉默,甚至于把它作为一个社会经验传授给自己的亲人或他人。但沉默的代价不是你来承担,就是他来承担,最终还是由社会来承担,每个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显然,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和想要的。当生活贫乏的时候,还可以邻里守望,善待路人,抱团取暖;而当物质生活充裕,社会更加开放,人际交流更加广泛,帮助别人变得更加容易的时候,我们却要为救助与否反复思量,甚至退避三舍。
事实上,随着工作生活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展,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比熟人更多的陌生人,更需要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至少电梯里可以给个微笑,公交前稍候片刻,买地摊货别还价,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多鼓励,捡到钱包找找失主,遇到问路的碰巧你又知道尽量说详细点,然而现实中多是逃避、拥挤、鄙视,甚至视若无堵、取笑戏弄、老死不相往来。视野越来越开阔,心胸却越来越狭窄。
与陌生人说话,不仅是种能力、技巧,更是种磨练和生活的积累与沉淀,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气和睦和谐。与陌生人说话,并不那么可怕,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呐喊良知,总有一种力量在喝退阴暗,总有一种感动彼此温暖。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社区,需要相互承认,相互信任,并随着交谈、交往,往往可以让陌生人成为熟人,而不敢、不愿与陌生人说话,结果是即使经常谋面亦不相识,哪里又有熟人可言?只能是更加封闭,更不善于交往,哪还有交谈的能力、交往的技能和处世的经验?因此,在擅长于通过微博、QQ、MSN等工具与陌生人交流的同时,请与陌生人讲话!
第五篇:会说话的泥土美文
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
儿子看着泥土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带上那把泥土重新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地从城里回来,双眼望天,意气洋洋。母亲从菜园回来,比十年前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掉。母亲比比划划,感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
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了下去,跌得很痛。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发迹之后,我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又送给了我这把土。”眼前的朋友认真地对我说:“如果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