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反思
上周教学了第四单元的二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是一堂概念教学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及将分数分为这两大类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初步了解分类标准在分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
整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在课后的作业里有一个这样的题目:请你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有个同学写了一句很有意思的答案:我觉得分子不应该比分母大,因为妈妈总比儿子大。我忍俊不禁,随即在第二天的课上对此答案随性发挥。
联想到在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时说到分数线下面的是分母,做为母亲他高高的托着自己的孩子--分子,所以分子在上,分母在下。因为孩子的年龄都要比母亲小,所以分子小于分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么这样的分数我们叫做真分数,而如果孩子和母亲一样大,或大于母亲了,那么这种情况就不符合实际,这样的分数就叫做假分数。说到这里孩子们都笑了,我知道他们从心里真正领悟了!
第二篇:《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今天教研组活动,我执教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上完课我和学生都觉很快乐,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着实让我开心和兴奋。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涂色表示分母是4的分数,重点在表示4/5上,再通过比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和引导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除了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而欣慰。同时也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有一下三点遗憾:
1.表示4/5时,理解假分数的单位“1”时,1个单位“1”无能为力时,需要2个单位“1”,课前孩子们准备的圆形纸片一样大,单位“1”大小一样,但为了进一步理解,我课前准备了不同大小的单位“1”,进行辨析,加深认识,但课中忘记了这一环节。
2.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练习的较少。可能是孩子们动手操作较慢,有些耽误时间。今后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3.评课时老师们提的共同的建议是要尊重孩子的思维,不要急于打断孩子们的发言。确实是这样,当孩子的回答没让自己满意,就犯急,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思维,允许孩子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孩子们犯错。
第三篇: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理解过程,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
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凸显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知识起点,有效激疑。
孩子对于分数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课的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分数入手,并借助于这个可待定分数,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所熟悉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的回忆,同时又可类推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这种分数的出现,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和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引起了认知矛盾冲突,有效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
2、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探究释疑。
纵观整个章节的编排体系,真分数、假分数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除了让孩子们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跳出前面在分数认识中形成的“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这一思维,形成分数也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份数关系,所以在让学生感知如何用圆中的阴影来表示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有效的突破了单位“1”的限制,让学生明白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其表示的具体量已超过了单位“1”,需要再增加这样的一份,借助于教师有效的引领,让学生明白了单位“1”的大小、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强化了二者的重要性。之后,一个有效地设问,把谁看作单位“1”?充分估计到了学生认知上的误区,通过对比、观察、辨析,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同样的图形,单位“1”的不同,得出的分数竟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从而强调了单位“1”的重要性。至此,借助于一波又一波的矛盾冲突和问题情境,在无疑—有疑—释疑中深化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思辨意识,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二、重视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注重了通过图形语言揭示概念的意义和特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圆形图和数轴,将“图”与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和说理,使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悟概念的意义和特征,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性、科学性的优势。
三、练习设计注重坡度和梯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对真、假分数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提高性练习,考虑到学生在数轴上描点是个难点,有意识的将它分解为几个层次,先是判断真、假分数,接着借助于对单位“1”的认识引入数轴,然后让学生猜测真、假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描点。这个题目囊括了本节课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进行了有效提升和难点的突破。第三个层次,开放性练习,首先是让学生在繁杂的分数中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发现规律,接着让学生接触不确定因素:(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b≠0),a>b时,是真分数,a≤b时,是假分数。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加深了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和特征的认识,建立了完整的分数概念。既有效地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将教师的“引”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对知识的建构。
第四篇: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和反思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海三庄小学 张双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感悟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把分数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根据成语猜分数:
1、七上八下
2、十拿九稳
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在复习旧知中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内容。课件出示:
师:用分数怎样表示出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 生回答。
【当学生对7/4和11/5出错或有困难时,教师出示7/8和11/15的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把“一个圆”看成单位“1”。】
2、请你观察这些分数,你能不能按照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给这些分数分分类。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法。
(1)自主分类:四人小组讨论分类方法。(2)生汇报分类情况。预设:学生可能会分成三类:
分子比分母小;分子等于分母;分子比分母大。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按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师:数学家们把像1/
3、3/
4、5/6这样的分数叫真分数;像4/
4、7/
4、11/5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
师:观察这两类分数,谁能说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学生交流。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认识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4、辨析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1)师:观察图形,把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与单位“1”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小结: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者大于1。(2)师:你能举出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吗?(3)讨论:□/7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通过辨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然后引导观察实物图,比较真分数、假分数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明确它们的的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通过学生举例、讨论□/7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真假分数的特征的理解。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5、轻松一刻 分子„„孩子 分母„„母亲
儿子比母亲小 —— 那是真的
儿子和母亲一样大或儿子比母亲大 ——那是假的
小结:儿子比母亲小,那是真的。儿子比母亲大或和母亲一样大,那是假的。【用生动形象幽默的比喻帮助学生区别真假分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0页“做一做”第1题: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关键要看什么?
2、教材7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直接在直线上描点困难很大,为了更加有效加深认识和提升,我把这道题有梯度的呈现。
(1)出示动态的数轴,(让学生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2)猜测真分数和假分数在直线的位置。
(3)在直线上描点(进一步抽象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观察,验证前面的猜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在0---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与先前的认识一致: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进一步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猜测、验证的数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教材72页第3题。
4、教材74页第12题。
(1)学生可能会发现表格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2)可能找出每一行中特殊的假分数。
(3)进一步观察真分数,看有什么发现?(真分数的个数比它的分母小1)
(4)按行观察:每一行分数的分母都相同。用一个分数表示所有分母是6的所有分数。(5)按列观察:每一列分数的分母、子都相同。用一个分数表示分子是6的所有分数。【该练习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在含有字母的分数中,让学生接触不确定因素,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
【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锻炼,既巩固了新知,又深化了新知。】
四、总结评价。
用一个分数来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师:1/100的天才+99/100的汗水=100/100的成功,希望每个同学在数学上都能够取得成功。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1/3 3/4 5/6 分子比分母小 真分数(小于1)4/4 分子等于分母 假分数(等于1)7/4 11/5 分子大于分母(大于1)
教学反思:
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我把教材上例1和例2进行合并,借助教材提供的直观素材,用分数表示出各图的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结合直观图,通过辨析,学生自己总结真假分数的概念,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比较真分数、假分数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明确它们的的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接着通过学生举例、讨论□/7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真假分数的特征的理解。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一节课能否落实的关键。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适合所有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够体会带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分数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的理解分数的概念,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分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涂色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从而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形成一个表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述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
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自己的预设,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比如在做数轴题的时候,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上完课后想一想自己备课的时候孩子存在漏洞的,备课不是很全面。
今后在教学中,努力克服不足,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