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2:1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目山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目山杂文随笔》。

第一篇:天目山杂文随笔

袁宏道写了两篇天目山游记,其中一篇说:天目山有如下七绝:瀑如万縞,山石奥巧,庵宇精幽,雷声如婴,云状百态,树木珍奇,茶笋清香。循着袁宏道当年的行程,寻找他到过的幻住、高峰、死关、活埋庵,觉得这些名称,就可谓是天目山的又一绝。

中峰明本曾在“活埋庵”处的岩石上入定,来自高丽的弟子王璋说:“我师其活埋于此乎?”故名“活埋庵”。还有一种说法:“活埋庵”与一位无名高人有关。南宋末年的1274年,高峰原妙禅师来到了武康双髻峰,结识了在此修行的活埋庵主人,1279年他把在狮子岩修行的“死关”给了高峰禅师,自己跑到人跡罕到的西天目绝顶上,继续去过不为人知的修行生活了。高峰称赞他:“竹筧二三升野水,松窗五七片闲云。道人活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据说“死关”是个“离地一丈,非梯索不得入”的地方。高峰禅师在这里“不剪发,不澡身,冬夏一衣”地过着思想者的日子,一直到1295年圆寂。很多想来见他的人在岩下等上十天半月,往往不能见上一面。1286年,一位年轻人经僧人明山介绍,投在了高峰门下,他就是日后元朝最有影响力的高僧,人称中峰明本,他曾在庐州弁山及平江雁荡村结菴而居。每次都名之为“幻住菴”,也因此而自名为“幻住”。与天目山的参天大树相比,人生是短暂的,就如天目山的山花一样代谢着,但最美的花朵是思想的火花,最伟大的事业是不断给人以生命的激情。所谓“大道得自心死后”,抛弃了名利欲望,息心思考这短暂如幻的人生,天目山的思想者们,无疑为不少人开辟了一条不同与世俗的人生路径。

高峰圆寂后,中峰明本正好与师傅一静一动,与唐代的船子和尚一样,他住在船上到处云游了不少地方,回到天目山则住在师傅塔身边上的草庵里。明初名臣宋濂说他的影响:“东行三韩,南及六詔,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躡屩担登,咨决法要。”使南宋初亡,人口锐减而变的荒凉的天目山,一下子成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争相瞻礼的地方了。仅投在门下参学,有记载的日本僧人就有二十余名。

明本不肯住名山巨剎,不愿受朝廷供养,与元王朝一直保持着疏远的关系,这与活埋庵主人和高峰原妙等人的精神也是一脉相通的。他草栖浪宿,物质上过着极其简单的,结菴而居的游化生活,对于宋朝以来,不少学人在修行态度上散漫,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并热衷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沽名钓誉的风气,很好地起到了批判和垂范的作用。他还经常针对禅门中学人及师家的各种弊端加以警策与苛责,以期导正禅门的不良风气。治学上主张一门深入而反对枯心死志,追求真实出于自心的体悟。他取得的成就,对元朝把置于底层的广大南人,也是足以引为骄傲的。

至治二年,由于杭州径山寺院住持一职悬空,所以行宣政院欲强迫六十高龄的他去主持,然而和往常一样,他没有应命,反而到天目山西峰以北三十里,地势险峻的中佳山去躲避喧闹了,要不是见到僧俗弟子仍然每天“扪萝薜,冒豺虎”地上山求法。明本才怜悯其弟子辛苦跋涉,不久又回到原先的草庐中。第二年作偈辞别大众:“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写完就圆寂了。元仁宗曾屡次欲召见明本而不得要领,最后只好赐之“佛慈圆照广慧禪师”号及金襕袈裟,并将师子院改名为“狮子正宗禅寺”,然而,对于明本来说,不正是毫无意义“无本可据”的东西吗?

中峰原妙、中峰明本师徒的遗迹很多都消失了,就是洪乔祖、瞿霆发施财为高峰师徒建的狮子禅寺、大觉寺,也早已在兵火中圮废。他们日常生活的简陋草庵如山舟、景疏庵等就更难以寻觅了,但他门留在天目山山色美景中无形而丰富的思想财富,却是天目山永久的魂魄。

第二篇:天目山实习

天目山实习

天目山简介:天目山素以“大树华盖”名满天下,更有文人墨客感叹“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在秀丽风景装扮下的天目山,更有长盛不衰的文化灵魂,一座集儒、释、道于一体的文化名山。现在的天目山景区分为三大部分:禅源寺景区、登山体验景观带、大树王景区。

禅源寺景区,以始建于明朝(1425年)的临济宗中兴祖庭——禅源寺为核心,周围分布有建于各个时期的人文景观,也有地质景观。太子庵是儒家文化在天目山的代表,内有分经台、洗眼池等历史遗迹;周恩来演讲纪念亭、浙西一中建校纪念碑、留椿屋则是对浙西抗战的最直观的见证;七星岩排列如北斗,对“神秘”天目山的诠释只是冰山一角;双清溪体现大自然造物之公平性。

登山体验景观带,“天目古道,默然之时飞鸟度,望断世人路。”踏上古道,沿先人的足迹,体验大自然造物之巧妙,呼吸远离尘嚣清新的自然之气,感受跳出樊笼置身世外的桃源野趣。夫妻树,千年的缠绵;化身窑,轮回的起点;这些隐匿于禅林之间的实物,讲述着鲜为人知的美丽传说。飞银溅玉、伏虎瀑布,点睛妙笔,天目山因之而活了。七座古亭永远的陪伴着古道,期盼世人的光临。

大树王景区则是天目山的核心部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天目野银杏为世界银杏之祖,“五世同堂”,国之瑰宝;柳杉群落为世界罕见,“大树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金钱松是世界同类树种之冠,“冲天树”傲然挺立,直冲云霄;开山老殿,狮子正宗;张公舍,自然天成,神秘之迷;四面峰之颠,极目览尽千层绿;个中胜景,举不枚举。

天目山为中国名山,是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综合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MAB),全区高等植物有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是我国东南部中亚热帝森林的典型代表,她以“大树华盖’“物种基因

宝库’享誉天下,区内有举世罕见的大柳杉群落,有世界野银杏之祖“活化石’,有居全球同类树种之冠的金钱松“冲天树’等世界森林奇观。

天目山历史悠久,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是集儒道、佛教等文化体系于一体的宗教名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是禅门临济宗的祖庭,是道教大宗张道陵的出生地及修炼道场。目前正在复建中的禅源寺为江南名刹。古今中外有众多伟人、名人曾在天目山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足迹和墨宝。

“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雄伟挺拔的名木古树、五彩缤纷的奇花异草、绚丽多姿的鸟兽昆虫、蕴藏丰富的人文景观、沁人心脾的清泉空气和冬暖夏凉的区域气候构成天目山四季似锦的不同景色。

“山上有霜木,皆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早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里,给天目山的大树记上了一笔。如今,天目山上最引人注目的千年柳杉群,一棵棵要人抬头仰望,傲然挺立了不知多少个寒暑,仍郁郁勃勃。更让人叫绝的,要数“五世同堂”的世界银杏之祖,万年树龄,根生悬崖,跃跃欲飞,令人唏嘘。当年乾隆皇帝两次登临天目山,首先吸引他的,就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有棵“大树王”,宋代时就被人称为“千秋树”,需九人合抱。乾隆用腰带丈量过后,游客剥皮以作灵丹妙药,年久致枯。奇妙的是,枯死半个多世纪的大树王,枝桠上竟长出了一棵小柳杉,枯木逢春,创造了大自然的奇迹。

天目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在景区内,老年游客一定会觉得神清气爽。树木所散发出的健康物质,更可以加速细胞新陈代谢、明显缓解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

实习感想:转眼间9个月的野外实习已经过去了,在这短短的9天中我学到了无数的知识也得了许多的道理,在这9天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时间很短,收获却是极大。

每天上午随老师出去采集植物标本,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仔细观察植物的各个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药用价值,掌握识别不同植物的方法,这使得自己在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训练。下午对标本的鉴别和整理更使得自己对植物的分类原理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自己也掌握了制作标本的基本要求,可以自己做出漂亮了标本的确是件幸福的事情。

在最后一天的登山中,面对一千多米的高峰,我们毫不畏惧,大家克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一个个都勇敢的登上了高峰,登山过程中大家互相鼓励,彼此帮助,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这不正体现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那种勇敢团结,不畏艰难,坚强而豪迈的精神气质么!

这次的实习使我的到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更深厚了,我为我们的勇敢坚强,团结刻苦的精神而自豪!

第三篇:天目山游记

天目山游记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院09级2班杭天蓉 23090224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我来到浙江西天目山境地的第一印象。连绵不绝的群峰,重峦叠嶂的山脉,烟雾缭绕的山尖,和那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真好似仙境一般。潮润润的空气里水雾凝重,虽然初来乍到的湿气让我们颇是费劲了一把,但是随后而来的它的清新秀丽与神奇却深深吸引了我们。

为期8天的野外实习终于展开了。第一天,上午由植物组沙莎老师带领我们沿着第一条路线前进。沿途,我们边走边看,随着老师的讲解,采集了一些植物样本,并且也亲眼见识了一些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或看过的植物。如:少花马蓝,这一当地随处可见的植物,其花娇嫩,常被雨水打落,故一路上难的见到它盛开的花。我能随口说出的一些常见的植物还有瓜木,络石,唇形科的紫苏(烧鱼可去腥),九头狮子草,木槿,青葙,南赤瓟,抱茎苦买,荩草,蔊菜,醉鱼草(可治牙疼),叶上有腺眼的过路黄,蓼科的金线草,败酱(有腐败的酱汁味,因此得名),罂粟科的博落回,贯众,油桐,羊角槭,鸡爪槭,可药用的黄精,醡浆草,景天科的八宝,樟科的山鸡椒、山胡椒,荨麻科的悬铃叶苎麻,山核桃,鸭跖草,垂序商陆,凤仙花(也称指甲花),革命草(战争缺粮时常食用的一种植物),鸡屎藤(揉搓叶片果真有鸡屎般的臭味),鱼腥草(当地百姓常用来泡茶饮用,有清热去火功效),睫毛牛漆菊,苋科的牛膝,葡萄科的乌蔹梅、爬山虎,以及神奇的透茎冷水花,华紫珠,蛇莓,掐不齐,狗脊,马鞭草,小巧的水杨梅,曼妙蹁跹的蝴蝶戏珠,花叶不相见的彼岸花(也称曼陀沙华、石蒜花,地下部分入药可治小儿麻痹),还有金线吊乌龟,一串红,井口(栏)边草,楼梯草等诸如此类诨名的神奇的植物。沿途我们还找到了“传说中”的龙葵,这是一种假节外生枝的植物。仔细端详,竟和《仙剑奇侠传》里龙葵一样温润美丽,令人怦然心动。我们戏谑地称采样的同学为“剪刀手”,这使我想起了电影中的剪刀手爱德华,二者竟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不禁莞尔一笑。

下午我们跟随微生物组的戴传超老师深入密林,去找寻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型微生物——蕈菌。在大二上学期的微生物课上,我们已经对于这类菌有所了解,今日百闻不如一见,还真是收获不少,并且使我大开了眼界。马勃,小皮伞,胶角耳,云芝,小菇属的小菇,紫菇,红菇,灵芝,还有散生的香菇,蘑菇„如数家珍。乐此不疲地拨开灌木丛,虽然惧怕蛇和蜘蛛之类,但是仍然勇敢地跟在老师身后,穿梭于密林之间,深一脚浅一脚地才在泥地里,艰难成行。老师说他们先前已经来探过路,因而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也明确了蕈菌的大致分布情况。然而,对于我们而言,“探险”之路却充满了未知与惊奇,常常在发现了它们的蛛丝马迹之后而幸喜若狂,飞快地按下快门。最令人惊叹的是我们大家在隐蔽的一处灌木丛中发现了体型较大,保留完整的黄裙竹荪。据说在这样一个雨水频发的天气里,它们常常会被冲刷倒下,正是由于这里高大的树木、密集的灌木的庇佑,才得以保留其原貌。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灵芝,以及所谓的有菌托和菌环的有毒鹅膏蕈菌,收获颇丰。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共拥有两次蛇的“际遇”。第一次是亲眼所见,一条竹叶青盘踞在我们回忠烈祠路上的一条小溪涧石板上方的树枝枝桠上。它蜷弓着身躯,如离弦之箭,仿佛攻击猎物般的蓄势待发。第二次便是下午我们由戴老师带队回来的途中,接到其他老师的电话,告知他们发现前方横亘了一条毒蛇,不敢贸然前行。同学们虽是平安归来,但想起这次经历,还是心有余悸。这更强调了我们在野外活动时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第二天上午依然是植物的路线,下午我们在沙莎老师的指导下将采集到的样本分类鉴定,并学习了如何压制标本。次日则由我们自由采集植物样本,也同样在下午制作成标本。接下来一连三天,我们都在与动物学打交道。首先是学习野外收集昆虫等动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我们跟随动物组的戴建华老师上山捕捉昆虫。这天天气渐热,正是连绵阴雨之后

昆虫们伸胳膊伸腿出来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的时候。我们第八小队分成三个小组,各持一个扫网,一个纱网,在田间地头穿行,寻觅虫儿们的踪影。由于天生畏惧,我便揣着盛放昆虫尸体的酒精瓶,随时为捕获战利品的同学递上。上陡坡,过峭壁,渡溪涧,我们像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浩浩荡荡。老师说蝗虫可以多捉一些,毕竟那是害虫,我们自然手下不留情。不知不觉已经捉了好多。我们在红庙边的植物叶片上发现了许多沫蚕,因为它爱在蛹周围分泌白花花的泡沫,所以称之为沫蚕。在一棵树的树干上,我们发现了一只马陆。它看似像蜈蚣,又像一只肥硕的蚯蚓,但是它的一段体节上有两对足,蜈蚣则只有一对足,这是马陆和蜈蚣最显著的区别之处。我们还在路上发现了一只蛞蝓,也叫“鼻涕虫”。在它的周围和身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黏液,真好似鼻涕一般,因此得名。它也被抓到了酒精瓶中,不能幸免于难。昆虫们陆续掉入瓶中,挣扎不多时便奄奄一息,我不禁哀叹它们不能主宰自己的性命,命运多么不堪。正当我们休憩之时,期待已久的蛱蝶再次光顾。它飞快地掠过人群,像一支箭,像一抹闪电,惊艳亮相。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它已经翩然而去,留下人群中一片惊叹之声。据称,此类蝴蝶行踪飘忽不定,连追逐它的鸟类也常常措手不及,迷失方向。壁蛱蝶和麝凤蝶一样,都是令人过目难忘的美丽。但愿这份美丽长久留存,不要那么容易地香消玉损。

下午我们学习了飞行昆虫的标本制作,并且跟随周长发老师学习了有关昆虫的知识。结合我们亲身的观察,进一步了解了昆虫们的种种趣事、轶事。翌日,我们在实习基地听了戴传超老师教授其他动物的知识,了解它们的习性、特征,这使我受益匪浅。下午则制作酒精瓶里浸泡的昆虫标本。这个过程颇有些折煞众人,昆虫的尸体和着乙醇的味道弥散在整个大厅,胃里不禁翻江倒海。不过大家都非常耐心细致,乐在其中,忙着插昆虫针,帮小昆虫摆好pose,查属种名,填写标签等等,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第六天,我们依然没有出门,在基地学习了一天的动物学知识。望着幕布上的动物们,我心里感慨万千。我想,我终于可以真实地认识你们之中的一些了,然而你们是否又能意识到自己的与自然那不争的命运呢?真是一群命途多舛的小家伙啊。为了你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负起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责任。

最后一天的行程“生态游”,着实被不作美的天公给搅乱了。从清晨的出发到中午的返回,一路上,雨水由淅淅沥沥渐渐转为倾盆而下。接连不断的雨也扰乱了我们的心情。怀抱着不安,我们坐上了小巴,即天目山旅游用车。一路蜿蜒而上,虚与委蛇。曲折的盘山公路,让我们一面赞叹造路者的鬼斧神工,一面又被摇晃得六神无主。司机师傅既有经验,在湿滑的路面上从容地开动。若不是周围那群山万壑的瑰丽和峡谷云海的壮美将我们的视线吸引,这段路程必定走的惊心而惴惴不安。

到达峰顶,我们又徒步前行了一段。然而,雨却越下越大,我们只好中途折返。回程途中,我暗想,若是一个晴好的天气,也不必撑伞而行,不必谨小慎微,不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似秉烛夜游。那这里的风景必定引人入胜,和那苍松翠柏,云卷云舒,尽收眼底吧。探头望向缭绕的云雾,突然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会不会有仙人谪居呢?又想起那首古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情此景,令我思绪万千。

晚上,我们举办了一场众乐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乐陶陶地参与了游戏,老师们也一展歌喉。欢喜之中,想到明天就要启程返航,竟有些异样的不舍与留恋。在这短短的野外实习时光中,我感受了许多,也确实体悟了许多。我学到的不仅仅有专业知识,更有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以及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人生哲学。这将使我终身受益。我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周遭的同学由陌生转为熟悉甚至愈发亲切,从老师们的身上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也汲取了学习实践的经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智慧,充实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真正是受益匪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提到的生命境界;

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盛无限,刹那是永恒。”则是William Blake的小诗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从一颗沙子看世界》)中的宇宙哲学。还有崇尚自然的老庄之道,皆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学问。身为人类的我们,有幸与天地万物共处一室。虽然与宇宙的宏伟,自然的壮美相比,人类的生命渺小如微尘,但是人类的智慧的确是无比伟大而瑰丽的。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康德说“我思故我在”。然而,在今天工业、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却常常过分强调自我的智慧,无限膨胀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将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而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种群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造成了生态系统不可逆的破坏。这是自然的不幸,也是我们的悲哀啊。在自然面前,我们开始无助、惶恐和不安。幸运的是,意识到问题的我们,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像此次天目山之行,看到这么多野生动植物还有大型微生物的栖息、存在,在担忧之际,原先的惴惴不安已经减少了几分。但愿来到这里的人们“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

天目山之行,将会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段惊奇的,美丽的,斑斓的珍贵回忆,值得我时时回味,常常感动。

第四篇: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

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

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

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

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当时自己的心境

当时的感受开始慢慢浸透此刻的灵魂

突然想起在很久以前的多个夜晚

下雨时钟爱起身拉开窗帘 看透彻夜空的闪电

听雨声敲击在屋檐的滴答声 以静默 陪伴

书籍就像一面镜子 它一直在那 投射出不同时期的自己 传达的价值观不@知不觉在变 当时觉得晦涩难懂的文字 在阅历不断加深时慢慢显化真意 又或者是当下的真意 热爱每一个时期的自己

当感觉快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要开始快点与自己对话了习惯在晚睡的夜里提醒我 不要丢失童真 即使看的透彻也要继续往前走 每一个人都在往前 马不停蹄 像大家都渴望找到灵魂伴侣一样 即使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也仍然积极寻找 这可以看作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 有所追求的好事 脱下外表光鲜的皮 是否还能够认清二十多岁的自己的内心呢?被越来越多的事物所束缚 每天又有太多人来动摇自己的世界观 要怎么使它健全且不动摇 很难但需要坚持做到。

越来越少的软件可以单纯的书写,或许不久要回归带着墨香的笔记本了把,打下这段文字时窗外有撕裂的哭声与雨声相承,听不出来男女,不知道什么情况,持续了好久打断思路,准备去冲一杯速溶咖啡就睡了。

第五篇: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

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返,单程大约一个小时。

每天早上,闹铃要较之前提前一个钟点,才不致贻误班车,谁愿意将暖被里的酣梦截短一个钟头呢?除非他是个傻子!

哪家公司会录用傻子呢?

清早从家里出门到班车站点,有两条路线选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以脚力来计,大致相同。

更愿意走东面,迎着晨曦。

天还没有大亮,沿街的门面大多没有开张,早点铺已开始营业。虽是一条小街,吃食却颇为丰盛,当地特色的道和顺的大包子、老东门糁汤、谢家馅饼;外埠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南京灌汤包亦是顾客盈盈。我习惯自己在家里做早点,所以从未进去过哪一家买过什么,但那热气腾腾的香味与店家一大早热气腾腾的勤勉总是让我感到亲近与踏实。

大悲庵颇有些历史,那灰墙朱门锁着我无尽的好奇,却从未踏进去看过。逢初一、十五,庵门早开,一清瘦尼姑在阶下清扫,看上去年龄不大,薄唇抿着并无表情,一位年长的尼姑整理着安放在庵门外的香火摊,香烛火纸一应俱全供香客选购,回转身又将一侧的一副一米多高的金属支架往前挪了挪,近前看时,上面红纸黄字“外香莫入”赫赫醒目。安放妥当,那老尼便满意的坐在摊位后面,像守护她的信仰一样守护着她的生意。

会通桥下的河水早已冰消雪融,翠碧的绿波映出岸边萌动的春柳。每天和榆叶梅打着招呼,花苞却紧敛一如美人不说话,才仅仅隔了一个周末呢,再去看时,枝头繁花已烂漫到难管难收。

河边的小公园简静安适,虽有不少早起晨练的人,却并不喧闹,连那太极音乐都极轻缓柔和。不知何处来的一泓泉水,由假山处汩汩流着,激荡出碎玉般的声响。三足亭对着有两丛绿竹,在这轻寒料峭的春晨,那扑人眉宇的浓翠赶走了因早起而滞缠的一点儿困意,生命原是如此清朗,于无声处,那苍郁似暗含了动人心魄的力量,使懦者立弱者强的的力量

惊蛰过了,白昼渐长。倘若不加班而又没有塞车,回家总不致太晚。

小街比早上要热闹的多。日杂店里灯火通明,那些杯盘碗盏在灯光的映照下像重新刷了一层釉色,光洁照人;竹编的笸筐紧致细密,又轻巧又扎实;胖墩墩的钢筋锅,似乎在盘算,揽一怀暄软的大白馒头该是多么可喜……陶瓷的砂锅、香椿木的擀面杖、石雕的蒜臼子......都是过日子所需,价钱也都不贵,却自有俗世的清洁朴实。

花鸟鱼虫市场就要准备打烊了。店家招呼着最后一批顾客,马上就收摊了,价钱好商量,四条锦鲤个头可真是不小呢,收50块钱再送一包鱼食儿,着实够划算,买卖双方都喜笑和气约定下次再来;隔壁关在大铁笼子里的哈士奇可不知为了什么不满意,蹙着眉仰着脖子高声叫嚷;猫儿要柔顺的多,间或优雅地坐直了身子,不屑的四下望望,又蜷缩了身子,不声不响;花店的门虚掩着,营业已移到了室内,玻璃窗里的绿叶红花热情的招邀,我闻到了晚香玉的味道……

这世上有没有完全相仿的两条路呢?我不知道,但一生中走过的每一条路都给我好奇,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鲜激起我的探索,在这普通的街,我只是尚葆有热情来爱这当下的一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条路呢,或长或短或曲或直,一马平川要过跌宕坎坷也要过,一路风霜磨砺了耿耿之心,不妥协、不怯惧,顺天应时是对岁月的步步礼让。

每天,都含着笑意,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欣,相信在每条路上,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下载天目山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目山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

    静音杂文随笔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滴,滴滴答答的已经沉吟了一天。滴…滴……答……答……我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天空是纯明的,空气是脱俗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沉静。我躲在暗沉沉的、时刻预示着可以......

    卜卦杂文随笔

    那天在厂里,老公要用一份以前签好的合同,东翻西找了半天才找到。和它躺在一起的还有一盒未开封的扑克牌,不知它在那里寂寞了多久。总之,我已经有好多年未碰过这玩意了,于是趁着没......

    片语只辞杂文随笔

    关于价值针对某人所说的,社会的真实。真实未必是正确的。社会的丑恶是一方面,人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又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说是从小就浸淫在丑恶现实中的话,倒不算太坏,因为总有......

    老槐树杂文随笔

    家中的老槐树在我的记忆中就有,树干周长五米左右,高高的树干从三米左右处枯了,但树干周围还是好的,既支撑着高大的老槐树,又供给周围方圆几十米的树冠养分,使家中的老槐树一、二百......

    分水岭杂文随笔

    慢慢地云雾来到山岭尽头,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就这样泄了下去。那把银壶倾注已过半,那个水盆积蓄已满。不久之前,我还在跟别人形容自己被打碎了,看着自己到处都是,在失......

    眼泪杂文随笔

    记得在高三有一天,我和朋友们在操场上跑跳着,嬉闹着,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天怎么那么蓝,阳光怎么那么灿烂,风轻轻的,所有人的笑都那样可爱。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马上就要毕业了,在毕业......

    初雪杂文随笔

    天津,继五爷卷雪事件之后,下了第一场雪,在立春前几天。她一大清早就哆哆嗦嗦地咒骂着这雪,今天恐怕又要摔跤了。八点的课,六点半就到了学校。何必呢。按照惯例,以前这种情况,她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