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换叶优美散文
事物之对于人,情形往往如此:你不过问它,它就什么也不给予你,你甚至会不感觉到它的存在;一旦你留神于它,它就会给你以魅力,吸引你去细察它,赏识它,使你产生兴趣,长些知识,懂些道理。
1993年8月,我被调到万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本来,一进校门,首先和我碰面的就是这棵大榕树;到学校安排给我的住舍去卸行李,也是擦着它躯干过去的。可那时,无缘无故的,谁会把注意力放在它身上?当然,它对我也就没留什么印象。这时如果有人问我关于它的情况,我或许会惊问:“什么,那里有一棵大榕树?”
到第二年暑假我搬进了新建的宿舍楼后,情形就有了变化。我住在四楼,外厅的北面大窗口就对着这棵大榕树,一走近窗口,打照脸的就首先是它。久而久之,我就像百读千吟一首蓄理奥密、寓意深远的好诗一样、越来越多地体味到它的妙处。
我特别留心于它的换叶情况。
无疑的,这是一棵爱落叶的榕树。它每年要换叶四次,同时结子四次。每次换叶的时间都在季节的转换之间。而四次中,又以冬春之间那一次换得最为彻底。其他三次尽管也是明显的换叶,但都没有像冬春之间的那一次,叶子唿啦啦的很快脱得精光。
记得比较清楚的是1995年冬转向1996年春那一次。这一年冬天冷到有时夜里结了霜。还没有放寒假,那鳞甲似的片片阔叶就都退了绿气,并且争先恐后地离了主体,随风飘落。元宵未到,一把约摸三十米宽,本是覆盖着稠叶的大绿伞,被寒风冷气撕扯得只剩下个空骨架。这个有着两人合抱不过躯干的庞然大物,摇晃之间变得象个无丝毫披挂的垂死老人,僵挺挺的立于冻地寒天之间。
那么,它丧尽了元气,变成枯躯朽体了吗?不!你看看,你看看,不待旧叶脱完,枝条上就有数不清的小黄点凸现,没多久,小黄点变成了形似角椒那样的黄色角苞,到枯叶脱完,大大小小的角苞已满树皆是,而角苞一长到极限,苞膜就变色变态,枯黄裂开,新的叶片便绽露出来。我还发现,不知不觉的,老枝条上又长出了一些新枝丫;而新枝上也很快长出角苞,绽出新叶。于是新的,比原来要宽阔得多的一把大叶伞便蔚然成就了。再过些时日,到这把大叶伞由嫩绿色幻变成碧绿色时,枝条上又出现一撮撮小黄点。原来在新叶凸苞之时,新的果子也开始生出,到绿叶茂密之时,指头一般大小的榕果已熟成橙色。于是绿伞便变成泼绿点红的花伞。更令人悦目怡心的是,熟果一出现,便招来了好多黄蜂红蜂,还有好多好多的槟榔姐鸟。蜂声嘤嗡,鸟歌吱啁,加上这时又已春风徐徐,这老榕树简直像个穿着花裙载歌载舞的俏姑娘,要春情有春情,要诗意有诗意。而这时,进修学校这小小的校园也因之而变得年轻秀气。
我不禁对这榕树的善于运筹,善于推陈出新而生敬佩之情!你看?它能够测准时机,巧借季节变换的运转力来处理自身的换叶,或者只作部分地换,留下尚有生命力的那一部分,以保持自身生气的延续;或者全部换掉——看到冬令太过严酷,再留旧叶反成负累,索性忍痛割爱,就势来个彻底革命,把负累统统丢给冬天,无牵无挂地面向未来,重新蕴育生机,借得春势不可挡的来潮,催助自身的运化,再造新的绿气,再创新的繁荣。又以这新的绿气、新的繁荣奉献给新的春天,丰富春的色彩,增添春的美景。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一年阳春三月,由于省教育厅师范处的推荐,省电视台记者对本校公开竞选新校长后一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采访,以“不信春风膜不回’为题,作为焦点新闻在黄金时间里播放。而播放的画面上,这棵大换叶后的榕树春意盎然的形象也多次亮相。
电视记者摄它入景,除美化画面外是否还另有妙想,想借的以寓象征之意从而深化主题呢?至少,作为熟景知情的我是持这一见解的,也暗暗佩服摄像者的美学修养之高。你看,万宁教师进修学校自1934年创办的简易师范,到1960年改为师范学校,再到1983年改为现名,当然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但像现在这样,一年之间就使这所原来各方面在省内都属次等的教师进修学校来了个大“换叶”,校容校貌、班子建设、制度健全,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图书设备、电教设备、学生参加统考成绩、完成小学领导和一年教师岗位培训任务等,都跃至省内同类学校的前位,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名位、声誉之高,足以成为焦点新闻,都是本校有史以来所未曾有过的。这不能不说是万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长公开竞选制度所开出的一朵大红花!也不能不说是当今中国大地上应运卷起的改革大潮中一朵绚丽的小浪花!啊,把大换叶后春意融融的大榕树的倩貌,纳入承蒙改革大潮洗礼后唤回了春风的校园新貌的大画面之中,真是太有意思了!
树应变而换叶得以出新貌,人应变而改革得以出进步,我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一点道理了。
我赞美的改革!我赞美换叶!
第二篇:叶落是歌优美散文
树根深埋于地下,很少有人去注意它,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根本比不上那挺拔的树干和茂盛的树叶,然而就是这极不起眼的根在树的生长中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一颗树种被种入土中后,第一个突破种皮开始生长的就是种子的胚根。然而它并不是向那光明的地面上生长,却是一个劲地向土壤的深处扎去,拼命地汲取营养为种子的胚叶冲出地面提供着能量,也就是说树根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一种不求安乐,舍己为人的精神。
树根盘旋委屈地埋于地下,为高大的树干能傲然挺立于地面上奠定了基础,大自然是变化多端的,有时是阳光和煦,有时却是狂风暴雨。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树根都任劳任怨担负着固定树体的任务。每当狂风暴雨来临时,高大的树干在风面中摆动着,显出一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样子。然而树根却不向狂风暴雨低头,它那众多盘曲的根系牢牢抓住大地,任尔东西南北风,它也毫不放松,最后,那狂吼的暴风只得无声无息灰溜溜地退去,树根却丝毫不争名利,仍默默无闻藏于地下,不停息地生长着。
人们常赞美松柏枝干挺拔,杨柳婀娜多姿,桃树花团锦簇,梨树硕果累累,然而这一切都是埋头苦“干”所换来的。如果没有它,它们能如此美丽,娇艳,硕果累累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然而根却不因无人赞美而沮丧,它仍为着一个目标——树的枝繁叶茂努力着,用着它的全部精力 树根不求安乐,舍己为人,不争名利,默默无闻,始终向一个目标努力的精神不正是那些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在第一线上的工人,农民,战士所具有的吗?
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好似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人,农民,军人们就是这棵大树的庞大根系。他们不求名利,任劳任怨地工作着,是他们使祖国这棵大树永远枝繁叶茂,郁郁苍苍。
我赞美你,树根,你冲破层层的阻力,顽强地生长着;你克服的重重困难,工作得默默无闻。从你的每一寸每一节都表现出一种从不认输,毫不退缩的气概,在你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充满了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精神。啊!树根,我要大声的赞美你!
第三篇:粽叶飘香时优美散文
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三十年来,我们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端午节粽叶的清香中,我记住了那份浓浓的亲情和爱意。
端午节这个印象,最早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留下的。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就读的南村坝小学,小学生在大片的麦田里拾麦穗。妈妈悄悄地对我说:“快走,明天是端午节了,你爸一清早到顾山街上买回了粽叶,回家我们包粽子”。
第二天一清早,妈妈叫醒我,让我送几个粽子到宅基上邻居家,讲他们平时经常送蔬菜给我们,这几天正好农忙,他们可能也没空裹粽子,今天我们送几个粽子给他们稍为谢意一下,并拿个小瓶子捎上一些蜂蜜给他们蘸粽子吃。我拿着粽子到同学小三和建珍家,她们的父母都出早工还没有回家,她的姐姐一边烧早饭,一边对我说根本不知道今天是端午节。后来小三告诉我,因为她家人多,平日里粮食就不够吃,没有糯米裹粽子。当时,我就想,如果每年端午节大家都能裹白米粽蘸着蜂蜜吃,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月,农村里人每天能吃到掺着杂粮的饭,就已不错了。顿顿麦片饭就是高档次的了。
过了几年,端午节上还多出了咸鸡蛋。母亲讲本来过端午节应该是吃咸鸭蛋的,因为养鸭的人少,就用鸡蛋代替了。那时一个咸鸡蛋要全家三个人分着吃。又过了几年,端午节能买到正宗的咸鸭蛋了,家里吃饭时,每人有了一个咸蛋。父亲跟我讲,他小时最眼热人家过端午节,胸前挂了咸鸭蛋,手里提一串粽子在街上招摇过市。再后来,我家的粽子也从单纯的白水粽变成了赤豆粽、咸肉粽。
今年的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是终身难忘的。有着传统文化历史的端午节,第一次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小孩穿虎头鞋,成为一道节日风光。而我们常熟五月端午“尚湖里厢看龙船”更是妇幼皆知。今年尚湖镇也举办汪桥龙舟赛,吸引了周围百姓近万人驻足观看。
今年端午节前,因婆婆已年迈,我工作忙,丈夫提前两天从常熟欧尚超市买回了几盒真空包装大小不一的各色粽子和高邮双黄鸭蛋,他说,端午假日里,他还要带些王庄西瓜,驾车到苏州去看望父母,并接他们到沙家浜去看赛龙舟,丰富一下他们的退休生活。
第四篇:粽叶清香优美散文
五月的一个清晨,初夏的风凉爽地吹过一阵花香。宽大的平台上,三株白兰树长得正盛,花苞缀满枝桠。青的羞赧,紧闭花瓣深藏叶间;白的逍遥,半开半合着,仿佛欲语还休,香气却已直沁心脾。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在清风香花的环绕中,母亲说,明天就是端午了。
每年端午前,母亲早早从菜场买来粽叶,泡在木盆里。不用塑料盆,也不用铝盆,母亲说会伤了粽叶的清气。木盆是桐油漆过的,纹路清晰可见,散发着木质的气息。粽叶浸在这样的木盆中,一汪碧绿便鲜活地浮动起来。半日之后,换了水再泡;又大半日,执一团白纱,横担一只砧板于盆上。拎一片粽叶覆上,正面抹,再反面抹。粽叶撩起的水珠,偶尔有洒在母亲臂膀或脸庞上,母亲并不去擦,任它自然滑落或渗入肌肤。
粽叶洗净了,馅儿也泡开了。主料是白白的香糯米,辅料却各种各样,有红豆、火腿、蜜枣,有葡萄干、果脯,有时还有板栗、蛋黄……风在轻轻吹着,香在悄悄溢着,母亲坐在平台的门边,开始包粽子了。她的面前摆着两个盆,一只盛粽叶,一只盛馅儿。青的叶,白的米,红的豆,绿的果……母亲端坐其中,脸色安详,神情自若,我的心被这仿佛艺术化的场景震撼了。
三片粽叶叠在一起,左右拢起,卷成一个小小的锥形漏斗;舀一勺馅儿填满,用手抹平,再压板实;一手执粽,一手扎绳……一只只翘格格的三角粽、五棱粽、小脚粽……便呈现在母亲的手掌心了……
我静静地坐在一旁。母亲对我说了几句什么,我恍惚着没能听清。我沉醉这片宁静的氛围中,感动着一份脱离纷繁和喧嚣的安逸,和恍若隔世的散漫与清闲。
盆中的粽子越堆越高,五个一束,十个一结,清香的芬芳袅袅地在空气中飘散开来。卷叶、装馅儿、裹紧、扎牢、放入盆中……一切都在无声中诉说和表达着,我忽然感到那种叫做亲情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
母亲低头包着粽子,我在一旁喝着茶,慢慢地喝,慢慢地被滋润着。你去忙你的吧。这回我听清了母亲的话,但我没有动,我只想坐在她身边,享受一份难得的心情。
粽叶在母亲的手中翻滚、跳跃着……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省略掉的许多细节,此刻正在被母亲细致地一一捡拾。我们都沉浸在这个细致的过程中,默默无语。我内心里原本凝滞的某些沉重的东西,被粽叶的清香渐渐地稀释着,消解着,久已干枯的神经像株雨中的植物,舒展开来。
母亲直起腰来的时候,面色红润,眼里闪着喜悦。她长长哈了口气,说,闻闻,多香啊!明天喊他们回来吃粽子!哦,母亲!我在心底叹道。你是在用手,用手中的粽叶,把一份亲情,裹得紧紧密密。
第五篇:叶落花开说香樟优美散文
春天,香樟树落过旧叶,爆出新芽,又一次开花了。
最早认识香樟树,应该说是从认识香樟树的绿叶开始的。那时我还是在大学读书,正值人生花季雨季,满眼都是色彩。而在那个江城,香樟树显得更为显眼,在校园,在街道上,香樟树随处可见。它的树干较粗,并不挺拔,树枝也不太高,但墨绿深沉的树叶却密密地匝在枝干上,像一把伞,撑开在城市的空间,装点着城市的风景。初冬,习习寒风中,挺拔的枫树已满面凄婉,美丽的枫叶经不住轻霜的浸染,纷纷坠下。而香樟树叶却依然不弃不离,紧紧地“绽放”枝节间,如一束束绿色的火焰,燃烧在冬天苍白的天空中,呈现出绿色的生机。
第二年春天,我才知道,香樟树也是开花的,而在香樟花开前,我看到的是香樟树叶的坠落。那些纷纷扬扬落下的香樟树叶,在地上很快就变成赭黄色了,环卫工将它们清扫成堆,然后点火在空地上燃烧,燃烧的香樟树叶发出噼叭噼叭的声音,冒出一股股清淡的烟,虽不呛鼻,不辣眼,却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毕竟,这是万木复苏的时节啊,这些叶子却要坠落。然而,很快我就惊喜地发现,香樟树的枝头已爆满了浅绿色的嫩叶,我心里也似乎突然一亮,转而对那些落过的香樟树叶萌生出崇敬来:它们苦苦地撑过寒冬,选择在草长莺飞生命蓬发的始端殒落,为的是完成新陈代谢的交替,这是一种高尚。而高尚却源于了一种牺牲。
在一个雨后的早上,我闻到了校园里有阵阵兰草花般淡雅的香气,恍然如梦。我搜寻着香气的来源,发现了樟树上开满了白里透绿的细花,星星点点,一簇一簇。我心便生颤动,从此,香樟树在心底的感觉,如它的花儿,恬静而淡雅地独开一隅了。
多少个风雨春秋过去,香樟树早已走进我现在生活的小城。久而久之,中规中矩的香樟树,却渐渐地淡出了我的视野。让我记忆最深切的是,曾在自己人生的最低谷的时候,却恰逢香樟花的花期,我竟无所察觉地从它身边走过了多天。心绪不宁时,眼里还有什么色彩?直到友人的提醒,我才知快错过它的花期了。只见风吹过处,它的花儿如细雨一样落下,一点也不飘逸,地面上零星地散落了一些只能称作点儿的瓣儿,气若游丝的香气也在落下的瞬间散了。我便想,它默默地开,悄悄地落,盛开时并不灿烂,引人观赏,凋谢时也不飞红满地,给人感伤,不张扬,不造作,宠辱不惊,只用香气印证春天,同时证明着自己。相比之下,世人却不如花,患得患失,难以达到真正的恬淡。我从中找到一种生命的力量与启示,生活不可能完全是为自己活着的。
随着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前行,我感悟着:香樟花开放的不仅仅是一种花,而是一种生命的过程。而香樟树也不仅仅是一种树,它身体的深处,藏着的是我们应该参透的生命密码。在四季的轮回中,它已如同一个友人般亲切与自然。春天里我习惯了她的落叶与芬芳,炎热的夏季,我坦然走过它撑起的绿荫,在万木凋零的冬天,便知有一片绿定会为我忠实地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