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1小节,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哪些人曾经看到过大海?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老师可没有看过大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跟着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一起去看海去,好不好?
师:老师在今天会请一些表现好的同学扮演我们书中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并且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根据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招聘课本剧的小演员。刚刚这个同学表现就很好,我们就可以先把他作为小青蛙这个角色的后备演员,我们先请他在课堂中扮演一下小青蛙。(亲热的和该同学站在一起)我们整天生活在湖里的小青蛙,看到的东西十分有限,别人会叫我们井底之蛙,看样子,要想看到大海,还得请求别人的帮助呢?课本中有几个朋友帮助了我们?(面向同学)
【在上课之始,教师就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比赛激励的形式,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快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文本中去。不过教师要注意保持情境创设的一致性。】
生:
你们谁愿意先扮演苍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先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学习1-3小节。
1、自由读1-3节,思考: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A、师:课文的第一句既不是苍鹰说的,也不是青蛙和松鼠说的,而是作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介绍的,我们叫它旁白。旁白也很重要的,而且内容也很多,谁想读?(学生纷纷举手)不过,不是谁想读,就能读的,要能够读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呢!(指名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青蛙十分渴望见到大海的心情。)
B、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指名读苍鹰的话。
3、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A、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呢?播放画有高山的课件或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座高山?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山的高?(高耸入云、高不可攀)
B、青蛙知道要爬这座高山时,是怎么说的?怎样的一个表现呢?请这个小青蛙给我们表演一下。指名朗读,评读,引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吃惊和不自信。
C、必须要爬过这座高山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读出苍鹰的坚定的语气,读好反问句。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得好的同学作为课本剧的后备演员,教师给他戴上小动物的头饰。
5、如果我们就是那只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师:你这只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你是怎么想的?(生:)
书中哪个词是来说他的这种心情的?(失望)
三、学习4-11小节。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小伙伴帮助了他,是谁呢?(小松鼠)
1、分小节朗读4-10节,思考:青蛙在小松鼠的帮助下,心里有了什么变化?
(小松鼠一开始很失望,后来在松鼠的鼓励下渐渐地有了一些信心)
2、有感情朗读。
A、自由朗读。读出小青蛙由失望到逐步树立信心,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
B、分角色朗读。评读。
【4-11小节内容很多,但都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进行训练的点,我们的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读,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和青蛙的逐渐自信就可以了。】
师:跳一两级台阶很容易,跳十级,跳一百级台阶呢?昨天,老师叫同学们在家练习蛙跳100次,你能说说跳完后的感受吗?
生:
师:这样的高山,说不定连一万级台阶都不止呢?这时,小青蛙会是怎样跳的呢?
3、学习第11小节。
出示课文11小节,指名读。
A、为什么青蛙只是歇一会儿?累了,歇着不走行不行?
B、我们班同学有没有爬山成功的?你能说说,爬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C、有感情朗读11节,读出爬山的艰辛和青蛙的坚持不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青蛙爬山的辛苦和坚持不懈,要比单纯从语言文字入手,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展示大海的景象。
2、我们和小青蛙一起看到了大海,这时小青蛙会说些什么?
五、拓展,揭示主题。
青蛙看完大海回来后,小蚂蚁也想去看大海,可是也觉得这山太高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直接让学生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远远没有这种通过在情境中编一编主人公的对话,揭示主题来得更为巧妙了。】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
第二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简笔画、头饰
四、学习课文
复习词语:读词语、选词填空、齐读句子。
(一)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段读一读?指名读。2.把青蛙图片贴在黑板适当的位置。
3.对于苍鹰来说,飞过这座山难度大吗?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出示:“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你能读出这种轻松简单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4.教学“登”
5.要看到大海,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登上那座山。你能不能填一填要做成下面两件事的条件呢?说话练习:(1)只要(),就能把身体练得棒棒的。(2)只要你用心写字,就()。
(二)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青蛙顺着苍鹰指的方向抬头一看:
1.老师简笔画:高高的山、白云绕山腰。老师把山画得很高,学生不由得会做出吸了口凉气的样子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吸了口凉气”。2.教学“吸”
3.这山的确高啊!上学期学过一首诗描写山高,还记得吗?出示:《咏华山》
4.齐读第二自然段。登上这座山对小青蛙来说难吗?上得去吗?我们读出没有信心的语气。
(三)第三自然段 苍鹰又说了什么?
1.谁愿意读三段?指名读。
2.苍鹰虽然飞行本领高,可同学们还记得在第八课《小鹰学飞》里的小鹰学习飞行本领时,引背: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行时急促地喘着气。
3.出示:不过你登不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齐读)苍鹰的话就是要再次让青蛙明白,要看到大海,必须登上这座山。4.师生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老师读旁白,男生读苍鹰的话,女生读青蛙的话。
(四)学习四----十二自然段
过渡: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一说。
1.小青蛙,别难过,别失望,有一个朋友来帮助你了,它就是--(松鼠)。
2.请大家轻轻朗读4—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松鼠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青蛙说的话。3.交流:
(1)指名读一读松鼠说的话,并依次出现在屏幕上,逐句指导朗读。“你想看海吗?”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再跳一下!”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耐心、热心、热情)
(2)小青蛙说的话:(屏幕显示,根据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插入到松鼠话语的适当位置,形成对话格式,屏幕上以两种不同的字体颜色出现。)“你想看海吗?”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这有什么难的!” “再跳一下!”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两个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4---10自然段。一名男生读松鼠说的话,一名女生读青蛙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4)引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到达了山顶。”(5)教学“级”
(6)创设情境,找两名同学带好头饰到前面演一演,教师同时刻画石阶。
师: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数:一级、两级、三级、四级、五级。。。跳着跳着,他们累了(表演的同学休息)。
师:小青蛙,登山太难了,你快回去吧!(小青蛙回答)休息完了,他们又继续向上跳。101级、102级、103级、104级、105级。。。跳着跳着,他们口渴了(学生做喝山泉水动作)。喝完山泉水,他们又继续跳。同学们,我们给他们加油吧!快了,快了,一起倒数五个数:5、4、3、2、1,他们到达山顶,成功啦!(表演同学高兴得跳起来)指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第十二段
过渡:他们到达了山顶,啊----1.引读最后一段。山顶山贴上青蛙、松鼠的图片。2.小青蛙多高兴啊!它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3.小青蛙,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六)总结课文,回归整体。
对照简笔画和板书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完成习字册最后一题。
(八)课外阅读《井底之蛙》
第三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
革新路第一小学 程韫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青蛙登山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准备:
课件、大山、松鼠、青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是谁?(青蛙)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青蛙看海》,知道了这只生活在湖边青蛙非常想看大海,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幻灯片出生词)
二、复习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学生开火车读
cāngyīng dēngshàng yìshuāng shàn pǎo dào dá 苍 鹰 登 上 一 双 善 跑 到 达
zhǎnchì shīwàng shíjiē hēshuǐ yìjíyìjí xīlekǒuliángqì 展 翅 失 望 石 阶 喝 水 一级一级 吸了 口 凉 气
2、有拼音时大家都读得很好,如果没有拼音你们还能读好吗?(幻灯片换没有拼音的生词)教师指读。
3、老师从同学们上节课的作业中发现,还有的的同学不会区分这两个字(出示)“喝”和“渴”,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的(学生边回答边出拼音),你的回答真好,程老师就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会区分这两个字了。(出示填空:()水 口()()望()茶)老师请同学来回答。好,看来大家都掌握得很好,我们再把这些词来读一下。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生活在湖边的小青蛙,非常渴望看到大海,可是它却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59页,自己读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幻灯片出示)
三、学习1-3自然段
1、师: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大海?
生: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师:这是谁告诉它的? 生:苍鹰(幻灯片出示苍鹰)师:这对青蛙来说难吗?难在哪? 生:天哪,这么高的山啊!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1)理解山有多高,指导学生读出山的高。
师:谁来读一读?(边读边做山高的手势)师:你再来读读。(又做山高的手势)
师:那座山到底有多高?(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座山高吗?从哪看出来的?是呀,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不禁想起我们学过的《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好,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好好体会这座山的高:天哪,这么高的山!(2)理解青蛙登山的难。
师:登那么高的山,青蛙有信心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吸了口凉气!
师:什么是吸了口凉气?同学们在什么时候会吸一口凉气啊? 生:害怕、吃惊的时候。
师:是啊!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也害怕了,觉得自己是上不去了,它怎么说的?
生:“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指导学生理解,是呀,如果青蛙有一双像苍鹰有力的翅膀,就能很快的飞过去,(幻灯片演示)如果有四条像骏马一样善跑的长腿,也能很快的登上山顶。(幻灯片演示。)可是青蛙没有,所以青蛙害怕了。
2、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了什么?(幻灯片出示句子:不过,你如果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什么意思?(1)让学生说,苍鹰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幻灯片出示)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们看看,一个有问号,一个没有,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而上面那句苍鹰说的话就再次肯定的告诉了我们,小青蛙要看到大海,就只能登上山顶!说完这句话,苍鹰就飞走了。(幻灯演示苍鹰飞走了)
3、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听到苍鹰这样说会觉得怎么样?
过渡:每只小青蛙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书中的这只小青蛙这时觉得失望极了,觉得面对这样一座大山,自己的愿望是无法实现了!可是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通过读书我们知道,青蛙最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它是怎么样登上山顶的?请同学们自读4-11自然段,找一找。
四、学习4-11自然段
1、学生充分自由读4-11自然段,读完同学用手势告诉老师。
师:青蛙是怎么样登上山顶的呢? 生:在小松鼠的帮助下跳上山顶的。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这一部分,找一找小松鼠是怎么帮助青蛙的,把它画下来。小松鼠对青蛙说了什么话?
2、读句体会(1)第一组对话
师:在青蛙失望的时候,松鼠来到了它的面前,怎么关心它的? 生:“你想看海吗?”(幻灯出示)
师:你觉得这只青蛙失望时跳出来的小松鼠,是只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热情,会关心人的小松鼠。
师:谁来读读这一句,热情地关心一下这只小青蛙。生读
师:小青蛙怎么说的?
生:“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幻灯片出示)师:你能说说青蛙这时什么心情吗? 生:失望。
师:是啊,这只小青蛙真失望,真沮丧啊,再把这句话来读一读。(2)第二组对话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松鼠觉得这只青蛙太可怜了,它又关心的问到? 生:“这石阶你能上跳上去吗?
师:说完。松鼠怎么做的?(板演松鼠跳了一下台阶)师:青蛙听到松鼠这样问,它怎么回答的?
生:这有什么难的!
师:你们说说青蛙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很轻松
师:所以他也跟着松鼠跳了一级。(板演青蛙跳)
师:同学们,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连续跳了几个台阶(板演松鼠先跳,青蛙后跳)这时,松鼠又说了什么鼓励青蛙的话,让青蛙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愿望的?
生:嗯,这样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出示)
师:同学们找一找,其中有一个词,让我们知道小青蛙肯定能看到大海。生:一定。(幻灯片出着重符号)
师:好,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给小青蛙鼓鼓劲儿!
小松鼠可真会帮助人,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了信心。请同桌同学一个扮演小青蛙,一个扮演小松鼠,配上动作,再把这一部分表演一下。看到同学们表演得热火朝天的,老师想请一组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其他同学跟着老师来读旁白。
(3)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山顶跳,(板演)但是这可是一座有几千级台阶的高山啊,请同学们再读读11自然段,找找它们在登山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累了,渴了)对啊,可是青蛙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往上跳!
师:同学们,看到青蛙他们跳得那么起劲,你们想不想做一只登山小青蛙?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这只小松鼠,一起登上这座大山吧!请青蛙们起立,跟着我一级一级往上跳,我跳一级,你们跟着跳一级。
师:小青蛙,准备好了吗?这石阶你能跳上来吗?(师边说边跳一下,生跟着跳)小青蛙,你还能跳一级吗?(师再跳,生跟着再跳)累吗?好继续跟着我跳:一跳两跳三四跳„„五跳六跳跳跳跳„„哎呀,跳累了,我们就把教室当做草丛,休息一会吧!你们看,我们已经到了山腰间了,跳了一半了,歇够了赶快打起精神,抓紧时间再往上跳吧!(教师手指板书的山腰间,示意还有一半没跳完)请青蛙们跟着老师,继续跳:一步两步跳跳跳,三步四步跳跳跳,跳呀跳呀往上跳„„哎呀,真累啊!跳得口都渴了,让我们接点山泉水喝喝吧!小青蛙们,太累了,我们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不行)为什么呢?真是好样的,你们都是有毅力的小青蛙,好吧,坚持下去,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到达山顶的!跳呀~跳呀~跳呀!我们已经离山顶越来越近了,还得坚持住啊!加油!加油!山顶就近在眼前了,坚持住,小青蛙们!(教师手指板书快接近山顶的位置)加油!加油!加油!努力,继续努力,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这时,大海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幻灯出示句子)好,请青蛙们坐下,边休息边欣赏这美丽的大海吧!(出示大海图片)
五、小结课文
1、四人小组讨论,卡板展示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开始认为自己登不上山顶的青蛙这时会说什么呢?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写一写。
2、教师根据学生卡板小结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写得看法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有的说„„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最终成功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实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这就告诉了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就是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练习三的读读背背里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希望你们能从现在开始,像这只小青蛙一样,不怕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最后,再送同学们一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幻灯片出示)
板书设计:
9.青蛙看海
一级一级 一步一步 到达 坚持
第四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一、示大海的图片,引入课文。
看,这是哪儿?大海怎么样?你们喜欢大海吗?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3)
1、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谁来读?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么?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狗、马)为什么说他们善跑?青蛙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突出显示:怎么上得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
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三、教学第二段(4-10自然段)
(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
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句子,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分角色朗读。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把找到的句子一个一个放在对应的图片下面。)读一读。可男女生对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
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1、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2、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敢于花时间)
3、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四、学习第三段
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感情朗读。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都对。老师总结: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3、分角色朗读全文。(可师生,或生生)
第五篇:课文《青蛙看海》优秀教案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理论的引领指导,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多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入境、自然悟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①,并能进行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
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
1、教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
(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
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
(1)指名读;(2)齐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伊始,教师若采用那童趣活泼的话语必定能一下子触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虽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相信也定会让其带着一份天真和好奇不知不觉走进去。】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听完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部分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系紧密的,如长期、凉气等则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
3、小结: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思考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提问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一)、导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
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
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
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
7、师述:有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在其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示范者,又是一名普通的求知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为此,本课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己稍稍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凭借教材,小组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巧破疑难等一系列过程,使其在探讨中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
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
(对个别感觉可再具体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
3、书上的小青蛙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心,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
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
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7、巧解吸了口凉气:
(1)指名2人上台试吸;
(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
(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
(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
2、书上的苍鹰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苍鹰的口气)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齐)
3、师引思:苍鹰有无帮助青蛙(没有)猜青蛙心理?为什么?(指名说)
4、师顺势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失望)
(1)指名读;(2)齐读。
5、角色转换,引申思虑:你会失望、难过吗?
6、总结: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们学课文,还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的;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想办法,好吗?
【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造不同的条件,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能力。因为没有成功的角色转换就无所谓真正的入境悟情。如本课多处设计让学生充分转换角色去思考,去想象,去感受。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可笑、错误乃至失败的想法亦或是说法,但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讲,还是应该时时鼓励,处处宽容,让这些个性的火苗带着他们激情地跳动!】
四、角色朗读,自然转化。
1、分工(青蛙、苍鹰):志愿加入。
2、采访:准备用怎样的口气来读?
3、正式分角色朗读。
【转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为此,教学中,教师就应竭力运用多种途径去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如此处的分角色朗读以及前面的多处朗读指导,教师就可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悟角色,创设机会让学生倾听语言、感受语言,在形象、生动、自然的对话语境中成功地转换角色,圆满地完成朗读的任务。】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苍、登、善(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1)认识新偏旁登字头,并自学其笔顺师板写生书空
(2)自学难字善的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大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让学生在实践描红、自主观察探究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让其当小老师上台交流,不失为写字教学冲锋陷阵的前奏曲纸上谈兵;而后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系列连环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从认识和操作上感受了一番汉字的形体美,并获得进一步的深化。为此,写字教学中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的三动方针。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朋友们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