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的一生其实很短的美文
【1岁】我就是不讲话,不让大人们轻易知道我在想什么。哼哼。
【2岁】发表第一篇论文《论走路》:还是手脚并用更稳当一些……
【3岁】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女生(男生)?她(他)和我不一样。
【4岁】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拂绿水,红掌拨清波……我的苦难人生就这样开始了。
【5岁】我讨厌每个人都过来摸我一下表示喜欢,我讨厌回答几岁了这个问题。
【6岁】上学,我很忙。
【7岁】老师说的为什么和爸爸妈妈说的不一样?一定是爸爸妈妈错了。
【8岁】我应该有些自己的奢侈品,原来的那些太土了。
【9岁】第一次翘课。
【10岁】“隔壁班上的那个女孩(男生)为什么还没有经过我的窗前……”
【11岁】褪字灵真是个好东西,但学会模仿爸爸签字好像更重要。
【12岁】升初中,真的从现在开始就能决定我一生的走向吗?那要不要列一个清晰版的人生计划?
【13岁】每天都在发育。女生在妈妈陪伴下买了第一个Bra,男生突然开始自己洗内裤。
【14岁】……!其实不过是拉拉手而已。
【15岁】小学里最要好的朋友,有的已经失去了联系。
【16岁】成为有身份的人。男生偷偷用了父亲的刮胡刀。
【17岁】人生里“第一次”最密集的一年。
【18岁】成年。有投票权。啊,还有高考……它的重要性和决定性是过了好多年才发现的。虽然当时已经被这重要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19岁】新世界展开了,我可以无法无天了。被叫“叔叔”或者“阿姨”。
【20岁】重新思考一下人生,可以给过来人讲自己的传奇故事了。
【21岁】无所事事的一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和忘记的一年。或者,这一年就该被浪费掉?
【22岁】我赚钱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3岁】一个人住在北京(上海……),还不错哦。很多东西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
【24岁】对本命年充满忌惮,随时准备倒更大的霉。
【25岁】懒得跳槽了,有什么区别呢?
【26岁】学会了用“呵呵”来表达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27岁】啊,那些运动员的年龄,居然比我还小。
【28岁】远大前程,终于找到了得心应手的感觉。
【29岁】父母帮忙付首付,自己付按揭的第一套房。第一次婚姻。该为家族负责的事,在这一年似乎应该都搞定才行。
【30岁】曾经可怕的年龄,也就这么着就来了。
【31岁】事业不错,生活也不错,但不舒服的是,富豪榜上也有比你年轻的人了。
【32岁】计划开始繁殖。
【33岁】抓住青春的尾巴。
【34岁】发现有些事情不是你通过努力就能做到的。
【35岁】突然想起来,多年以前那个35岁退休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了。
【36岁】理解了为什么妈妈当年会觉得你是如此天赋异禀,因为你也如此看自己的孩子。
【37岁】挠挠七年之痒。
【38岁】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39岁】奔4,但已经不恐慌了。
【40岁】四十不惑。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解决了,你没有资格也不好意思再去请教别人了。
【41岁】看孩子写作业,这些题怎么还是那么讨厌。
【42岁】毕业20年聚会,男生最大的能耐还是把自己的肚子搞大。
【43岁】孩子问题好像是遇到的问题中最棘手也是最没把握的。
【44岁】去健身房的目的不是为了肌肉或者减肥,而是更多考虑自己的心肺功能问题了。
【45岁】中年危机,找到心跳的感觉。
【46岁】事业有成,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47岁】孩子的个头超过自己。
【48岁】发现眼睛居然不近视了。
【49岁】琢磨了一年如何与孩子沟通的问题。
【50岁】结婚20周年纪念,一起度一次假。只是因为孩子住校了。
【51岁】去陌生城市开拓一个新市场。很激动兴奋,就像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在前面。
【52岁】同学又聚会,为早逝的同学默哀。交流最多的是健康问题。
【53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54岁】公共汽车上,很意外有个孩子给你让座。
【55岁】儿子(女儿)要出国了。
【56岁】做的所有事,终究还是要放下的。
【57岁】父母随时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
【58岁】越来越絮叨了,更年期。
【59岁】做了很多退休的计划,这一年过得可真快。
【60岁】退休。早上一起床就手足无措,若有所失。
【61岁】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62岁】见一对陌生的同龄夫妇,与他们一起探讨了儿女结婚的事宜。
【63岁】参加孩子的婚礼。
【64岁】搬到另一个城市与孩子同住。
【65岁】能记得住电视里每个电视频道的号码。
【66岁】告诫自己不要太操心孩子家里的事,但总是管不好自己。
【67岁】很迫切地希望有孩子的孩子。
【68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爱好。
【69岁】不会再搬家了。
【70岁】得了一场病,写了遗嘱。
【71岁】终于有了孩子的孩子,溺爱他(她)。
【72岁】同学聚会,发现少了些人。
【73岁】想应该把自己一生记录下来。
【74岁】记忆力狠狠衰退了一下。
【75岁】早晨醒得越来越早。
【76岁】和儿子(女儿)争执,第三代应该如何教育。
【77岁】不再抱怨了,世界不是我们的。
【78岁】与朋友谈论最多的是各种疾病。
【79岁】坚持每天了解新闻,知道别人在讲什么东西。
【80岁】其实一辈子还是挺满意的。
【81岁】量身高,发现比年轻时矮了3公分。
【82岁】孩子越来越多地把我当作要照顾的孩子。
【83岁】重写一遍遗嘱,只不过是叮嘱继承者一定保管好这些东西。
【84岁】“我居然活到了84岁。”
【85岁】随身带着卡片,上面记着姓名健康状况还有住址和联系电话。
【86岁】很久远的事都想起来了,但身边发生的事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87岁】有时会想有关尊严的问题。
【88岁】他们以为我真的什么也不清楚了。
【89岁】拒绝轮椅,坚持每天出去走几分钟。
【90岁】对那些说“看不出您90岁”的人报以微笑。
【91岁】最后一颗牙齿掉了。
【92岁】接受不做任何事——已经没有人放心让你做任何事情了。
【93岁】接受轮椅。
【94岁】孙子(女)用他(她)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礼物。
【95岁】已经不再关心具体的日期了。只是下意识地问“今天是几号?”一天问了10次。
【96岁】上一次出门是什么时候?
【97岁】在床上,完成所有活动。像很早很早以前。
【98岁】又一次几乎触摸到死亡。
【99岁】等待。
【100岁】我走了。
从睁开眼到见到神,转瞬即一生。
人的一生也就三万多天,时间总是那么慢却又那么快,蓦然回首,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过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再多的钱买不到时间。是否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看看家人、看看朋友,容颜无法永驻,时间无法停留,生来不带财物,死去也不过三寸之地,生活的美好在于创造美好的记忆,是不是我们该想想,哪些事情想做却一直未做的,或者,哪些想见的人却一直未见的。去行动吧!
第二篇:人的一生就是终生拼搏美文
人的一生到底靠什么活着?
也许有人说是粮食,也许有人说是爱情,或者有人说两者都有,要我说,是希望,是一种永远在前方的一个又一个的希望。
人生,解释为人的一生,从出生的那一刹那就成为开始,开始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连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方能走完的路,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人生路。
其中,奋斗就如同开拓的勇士,从幼年,童年,直到现在,它都是如影随行的在我们的骨子里潜藏着,那是生命活动的源泉,是人一生中最珍贵的宝藏,在人生的旅途中,到处都充满着漩涡,一不小心就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到处都有着艰难险阻,让人在逆流里跋涉,如果为了一时的享乐,一味的去选择逃避,在困难面前止步,失去正确面对的勇气,那么,你最终会成为它的奴隶,永远领略不到沿途的风光,所以,人往往要经过岁月苦难的磨练才能真正的长大。
人的一生,就是终生拼搏,懂得拼搏的人,无论处境如何,都会感到人生的快乐;相反,不去拼搏的人,等待他的,就只有坠落。
拼搏的人生,必定是精采的人生,必定是不因碌碌无为而虚度年华的人生。
智慧老人说,三十年前不要怕,三十年后不要悔,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是在和时间赛跑,拼搏的含义,是在谱写一个不后悔的人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寸光阴一寸金,人生匆匆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眼既逝,生命的可贵,在于它的不再回头,人生的价值,是用有限的时间发挥自身的光和热,你所面临的,将不再只是你自己,生活中与你相关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有着改变,你也许不能改变社会,但你可以活出你最精彩的人生,给关心你爱护你支持你的人一份最好的回报。
认真的去生活吧!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无限的精彩来,让自己的梦不再只是梦,让所有的一切都因有着拼搏而变成现实吧!生活是美丽的,拼搏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读者文摘
第三篇:豁达其实不难美文
当年,邹韬奋在上海办杂志的时候,有一次,他乘电车经过外滩,恰巧他头上戴着呢帽,坐靠在窗边,一边乘车一边看报纸。忽然有阵大风吹来,他的呢帽被刮飞了,飘落车窗外。邹韬奋却宛如无知无觉,继续看他的报纸,连头也不回一下。旁边有好心的乘客提醒他说:“你的帽子给刮掉了,你知道不知道?怎么你连看都不看一下呢?”邹韬奋这才解释道:“外滩这一带流浪儿多得很,帽子刮出去,肯定被他们捡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回头去看和不回头去看都是一样的。”
有一年,作家冯骥才家里失窃,但字画、书籍之类的贵重物品却安然无恙,他笑说那窃贼并非“行家”。当派出所干警问他有没有重大损失时,他说:“在家里我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我没有事,就谈不上什么重大损失了。”
也许,刮掉帽子,家里被小偷光顾,算不上大的不幸。著名女记者彭子冈在1957年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这顶帽子可是够沉重的,一些被戴上帽子的人整日心情沉重,面露愁容,而彭子冈却像没事一样,吃饭睡觉没受一点影响。她自认为自己没干过什么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坚信这是一场扩大化的闹剧。星移斗转,时过境迁,历史终于证明了这种定性的荒唐,证明了彭子冈这一类人的远见和他们身上的豁达品性。
重温这些事,精神上仿佛接受了一次洗礼,感慨颇多。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虽然富足却很痛苦,就是缺少了这种豁达精神。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的烦恼与苦闷似乎要更多一点,一些人会面临高考失利、失业落聘、购房钱紧、恋爱受挫、不幸患病、受人欺骗等等诸多人生不幸。我以为,豁达不难做到,豁达者并非精神麻木,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在面临人生不可逆转的命运时,大将风度,泰然自若,笑对人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道路,风雨兼程,曲曲弯弯,既有鲜花美酒,也有陷阱深渊,岂能一帆风顺。在人生的低潮中,豁达者的人生态度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豁达能够造就美好人生。大仲马有这样的内心独白:“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这位参透人生的大文豪用自己的经验劝告芸芸众生,人生烦恼客观存在,无法避免,没完没了,伴随一生,关键是要有笑迎烦恼、解决烦恼的思想准备和处置能力。人有了这般豁达态度,才能积极生活,创造幸福人生。反之,则会在无尽的烦恼中悲观、痛苦、沉沦、失望、退却,直至自编自导出一幕幕人生悲剧。
从大的方面看,豁达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学养深厚的季羡林先生认为,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的内心的和谐。从中可见,和谐之根在于人,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状态。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倘若人人都有豁达之心,宽广之情,乐观之意,不畏惧困难,不为矛盾所左右,不为得失所彷徨,我们的社会就能够和谐,繁荣进步,充满希望。
应该说,豁达是大智慧。良好、健康、向上的豁达情绪来源于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而这种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来源于不懈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通过认真学习,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最终达到提高与升华,产生了藐视烦恼,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恐怕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第四篇:需求其实很简单美文
梭罗的《瓦尔登湖畔》写的是他在瓦尔登湖畔的体验。这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作家在湖畔与禽兽为邻,与寂寞为友,与春天共眠,与严寒抗争……进行了两年多的试验,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每年只需工作6周,就可换得全年的生活所需,其余的300多天则可以自由地阅读、思考、写作,把文明的繁琐尽数剥去。《瓦尔登湖畔》蕴含着寂寞、恬静、智慧,告诉人们财富大多只是身外之物,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拖累和妨碍,你要保留自由之身,就应该最大限度地远离物质的诱惑。
我不完全同意梭罗的观点,但我赞成一个人的需要其实是很简单的,应当倡导简单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在当今充满浮躁和物欲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轻松愉悦是很重要的。
中国人常说:“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但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绝大多数还是喜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绝大多数还是有了两居想三居,有了三居盼别墅;绝大多数还是有了汽车想换更高档的车;绝大多数还是为官、为名、为利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这是应了另一句话:“人往高处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壑难填的道理吧!
欲望,是人的本能,没有欲望的人不是正常的人。关键看如何对待欲望,是放纵,还是节制。理智的人,懂得节制欲望,或者会把欲望转移到精神性的方面去,比如智慧、真理、慈善,等等。一般人走进商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往往一是叹息自己挣钱少,怨天怨地;二是羡慕别人出手阔绰,心中不爽。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当年在逛完雅典的商场之后,却有另一种感受:“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书载苏格拉底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总是穿着一件普通的旧单衣。对于常人来说,要做到这样的放浪形骸恐怕不容易,我也不主张过苦行僧般的生活,我只是觉得我们至少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明白自己真正需求的可能真的不会那么多,不是花天酒地,不是豪车洋房,不是妻妾成群,不是奢侈名牌,也不是高官显位;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就是陪父母多吃一顿饭,与儿女推心置腹地交一次心,给乞讨者递过去一个硬币,对街上辛苦的清洁工一个微笑,关上电脑电视机静静地看一会儿书,或者美美地睡上一觉。
苏格拉底说:“我们的需要越少,我们越近似神。”尽管我对做神不感兴趣,但是减少一点物欲,做一个轻松愉快的普通人,这还是令人神往的事情。
第五篇:一生一事美文
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南四百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被称为纳斯卡的山谷,那里有一片约250平方公里的荒凉高地,当人们从飞机上向下俯瞰时,可以看到许多巨型图案,有的呈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的呈螺旋形、星形;还有一些图案像蜘蛛、蜂鸟、蜥蜴等动物或植物,组成这些图案的线条短则几百米,长则几公里;更令人惊叹的是,如果早晨登上附近山顶上观察,在朝阳的照耀下,巨画的线条非常清楚,但太阳一升高,巨画因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在眼前消失。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远古巨画应建于公元前1000年末至公元前450年左右,然而这些神妙至极、巧夺天工的巨画究竟出于何人之手,是干什么用的,至今依然是世界上一个难解的谜。
在众多研究“纳斯卡线条”的科学家中,有一位玛利亚女士,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密纳斯卡和保护纳斯卡的神圣事业中,终身未嫁,在沙漠上一住就是60年,过着素食粗衣的清贫生活,直到1998年以95岁高龄去世。
人们说:她的生命是为“纳斯卡线条”而存在的,因此一生就嫁给了这片远古的荒原。
有人说人的一生只要能干成一件事就足够了,遗憾的是玛利亚女士这一生并不能算是一个成功者,“纳斯卡线条”依然如谜一般地停留在人们的争论中。但这并没有妨碍玛利亚女士在人格上得到世人的尊敬,因为成功与否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伟大,她奋斗不息的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玛利亚死后,纳斯卡小镇万人空巷为她送行,她的故居如今已对外开放,成为人们深深怀念这位杰出女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