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案(定稿)
一、导入 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第二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提问: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提问: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提问: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教师: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再次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合作探究
提问:1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请大家展开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同桌或前后左右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针对不同意见适当加以评述,但要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扬有创新精神。结果不必求统一。)
明确:这个问题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诗中,诗人的意思是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故只能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有一天时机成熟时,将完全而彻底地爆发。二是在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是灰心丧气,或是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地争强斗胜,以致反而坏了事,故必须“镇静”。这里,“镇静”就是“不慌乱”,即便把它理解为“忍耐、忍让”,那也是说不要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更有效地抗争。所以说,“须要镇静”同样是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提问: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展开讨论,方法同前)
明确: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念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那将会倍感亲切。另一方面,作者要表达的对人生的看法是,人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经历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正如七色虹那样,少了哪一种都会是一种残缺,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而亲切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的勇士,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这也是人生的真谛,它与中国古诗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加深体会,同时争取当堂会背。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一些学过的诗歌,古今中外的都行,只要是有鲜明形象的,如《关雎》《饮酒》《天净沙•秋思》。这些诗歌,或是人物生动,或是景物具细,总之形象鲜明,亲切可感。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却没有什么形象可言。怎么看待这一点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学生展开讨论,方法同前)
明确:这首诗的确没有什么形象,短短的八句诗,都是以劝告的口吻在诉说。这个问题涉及到诗歌的类型与形式。它是诗歌形式的一种,叫做哲理诗。诗人以平等交谈的口吻,娓娓诉说的语气,和婉亲切的语调,热诚坦率的与读者对话;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所以,这首诗问世后,迅速流传开来,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希望我们同学在学习了这首诗后,也能拥有诗人那样的博大胸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 《一条未走的路》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提问: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可让学生课后去举例、比较;这里如果需要,可略举一二,点到为止,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2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思考,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了时间而已,但人生的路如射出的箭,泼出的水,一经射出,一朝泼出,便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林间深处的小路陷入沉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
(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走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它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遐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的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思绪诗路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
提问: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人生的选择又很无奈。既要敢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输”。
小结:从全诗的结构看,诗人写自己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路上。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放弃也蕴含着选择。所以这首诗中诗人恋恋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意味深长。
教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合作探究
提问: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
请大家展开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同桌或前后左右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针对不同意见适当加以评述,但要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扬有创新精神。结果不必求统一。)
明确: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作答: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所以,诗歌以“一条未走的路”为题。
提问: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一条未走的路》则表现出些许的忧郁。
提问:3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一条未走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读者的共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慎重
人生之路留恋
(象征)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三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www.xiexiebang.com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
(三)研读课文
(1)应用多媒体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合作探究
? ?
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
(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
《未选择的路》
(一)课前准备:了解作者,读熟成诵。
(二)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四)合作探究:
4走的路”?
5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
?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
人生之路
(象征)
个性化备课:
教学反思: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五家渠一中 李专长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诗人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2.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第五篇:未选择的路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回顾写“路”的句子或文导入
二、了解作者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2、教师明确要点
三、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
②决定(选择)
③选择后的惆怅
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讨论: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追问: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是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小草——
粉笔——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四、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
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3、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 立 — 决 定 — 怅惘 —回顾、叹息
(思索)(选择)(选择之后)(多年后)
篇二:《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两个目标是以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一)导入 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走进文本,与诗人交流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2、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3、小组质疑,共同解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小结:在活动1中,通过指导学生的认真品读,学生对弗罗斯特的个人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这为活动2的进行作好了铺垫;活动2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达到共鸣,这对于理解诗歌的内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活动3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两个主人公是鲁
迅和诸葛亮,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后,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
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六)入情入境,升华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想像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配乐歌曲的感染下,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升华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人的形象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在“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有关人物的故事,然后,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类似于鲁迅和诸葛亮的情感体验吗?请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主要作品、人生经历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围绕这一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⑴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⑵弗罗斯特,我想对你说?? ⑶围绕“选择改变人生”这一主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教材分析】
《未选择的路》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表面平易,而实际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倾诉个人经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感受。全诗一共四节。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一条路到尽头。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与之前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一样。在这一点上,让学生好好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就更容易理解本诗了。
【学情分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新诗,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以道路比喻人生之路,比较浅显,但因为初一的学生经历和阅历都较少,学生可能理解的较肤浅。对初一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互动,所以引导学生成功参与是让学生品味透此诗的必走路径。另外,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2、熟读《未选择的路》。通过朗读,分析理解本诗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法】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入思考。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启思:
如果你行进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该怎样走?你必须得选择一条,一条平顺,一条充满荆棘,当你选择了一条在走的过程中遇到了磨难,你有什么想法?其实人生道路的选择未必不是这样,一旦选择绝无回头的机会,因为时间已经过去。所以选择时要慎重。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风雨会不期而至,你必须勇敢的面对。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随波逐流。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之路怎样的思考。
二、新授:
(一)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
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
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学生活动:
(1)了解。】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听读。
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自主学习生字词。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3.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
4.分析诗歌的结构。
【学生活动:
(1)听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2)识记理解字词。
(3)识记生字词。
(4)感知课文。】
(三)探究交流
【学生活动:
(1)合作探究。
(2)交流。】
(四)研读赏析
1、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全诗共4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4、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
(1)
(2)
(3)
三、巩固训练:1、2、3、4、5、解释词:幽寂、延绵、荒草萋萋 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 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朗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1)解释词语。
(2)讨论交流。】
四、小结
本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宋代大词人晏殊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五、布置作业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课后进行搜集整理,另外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预习《十三岁的际遇》
B:课后进行搜集整理,另外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并谈谈你的理解感悟,字数不限。预习《十三岁的际遇》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人生之路
【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的教学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了教学环节,力求按照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安排教学程序。本篇文章内容属于人生哲理诗,相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难懂,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该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因此,首先在导入上改变了以往的思路。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走路”的故事,如果你行进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该怎样走?你必须得选择一条,当你选择了一条在走的过程中遇到了磨难,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答:“会想到自己选错了道路,会特别留恋另一条未选择的路。会调转头重新选择”然后,我又讲道:“有两条道路,一条平顺,一条充满荆棘,你会选择哪条?”学生答:“充满荆棘的,因为他充满了挑战,可以磨练自我。”接着我就给与他们的回答以肯定,顺势引入今天的课文,“其实人生道路的选择未必不是这样,一旦选择绝无回头的机会,因为时间已经过去。所以选择时要慎重。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风雨会不期而至,你必须勇敢的面对。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随波逐流。”
其次,我没有急于去讲解,而是让他们去一遍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主题思想,学生能在朗诵中体味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第三,我让他们展开讨论,人生道路如何选择?引导他们开始能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给出题目进行研读赏析,以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这样,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这节课的成功源于对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精心分析,所以我认为:离开学情的教学是没有目的的,离开文本的教学是盲目随意的。
篇四:《未选择的路》教学案
《未选择的路》教学案
专业 :xxx 主讲人:xxx 学号:xxx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2.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
对于象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
2.介绍作者: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3.生字词: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
4.对诗歌中四小节的理解?
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
5.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6.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7.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自由发挥,例如回答: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板书设计:
路→1.伫立(思索)
2.决定(选择)
3.选择后的怅惘
4.多年后的回顾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七.作业:
以“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篇五:《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附参考资料:
周国平谈《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叹息:林中路分为两股,走上其中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一条路又会分股,如此至于无穷,不复有可能回头来走那条未走的路了。
这的确是人生境况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一生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终得到实现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可能性被舍弃了,似乎浪费掉了。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遗憾。
但是,真的浪费掉了吗?如果人生没有众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沿着唯一命定的轨迹伸展,我们就不遗憾了吗?不,那样我们会更受不了。正因为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始终处于敞开的状态,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从而踌躇满志地走自己正在走着的人生之路。绝大多数可能性尽管未被实现,却是现实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给那极少数我们实现了的可能性罩上了一层自由选择的光彩。这就好像尽管我们未能走遍树林里纵横交错的无数条小路,然而,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即使走在其中一条上也仍能感受到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
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还有多少事准备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活在世上已经无事可做,他的人生恐怕就要打上句号了。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