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住思考用脑子想的美文摘抄(推荐)
人入职场,究竟用什么来思考。
用脚思考,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跑快点,在别人前面打表上班,剩下的时间哪怕你比别人动作都慢,但考勤钟告诉老板你最快。脚步快一点,脚步轻一点,在老板上电梯时,脚步停下让一步,你的脚步告诉老板和他人,你很有脑子,你懂职场规则,你的脚步得到了夸奖:“好啊,有进步了!”听,不是进水,而是进步。
用屁股思考,这是当你晋级或者有了坐办公室的机会,你要珍惜放置你屁股的那把椅子。有位大人物说过:“屁股坐到哪一边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坐在你现在坐的位子,你的屁股告诉你应该明白,你的地位是上司的属下,为上司负责重于一切,否则,上司会让你的屁股挪开,把这把交椅让给另一个屁股。脑袋听屁股的,屁股听椅子的,这个反向的行为叫做“忠于职守”。要问为什么?要问对不对?别问,问出想法来,就会“如坐针毡”,能坐得住吗?
用舌头思考,有句成语“鹦鹉学舌”,就是要用自己的舌头说别人的话,这叫做学识渊博,叫做精通业务,叫做功底扎实。用舌头当钥匙,打开书库,翻开资料,点击搜索。领袖语示,领导指示,行业规范,经典案例。现在当学识渊博的人最容易了。以前要读书抄卡片,背书翻字典,现在好啊,会用电脑,会敲回车,会下载,就会成为学界的武功高手。官场上哪一个不聪明,都在说别人说过的官话;职场上哪个不精灵,都要学老板的腔调。所以宁可油嘴滑舌,不可油头滑脑。对前者,上司会说:“小鬼真顽皮。”对后者,老板会说:“小庙放不下你这个大菩萨了。”
用表情思考,做事做久了,升职升大了,离老板近了,离上司也近了,这时候,揣摩老板和上司的心思实在是个大难题,一句话说错了,全盘皆输。这时候,不动脑,少动嘴,多动眉眼和四肢。上司讲话,笔记要勤,其实讲话都会有讲话稿,埋下头来做笔记,省心并且有态度;上司讲话,拍手要勤,拍得要热烈,拍到点上。在不需要拍手,又没办法做笔记时,比如巡视过程中站着讲话,要跟紧,让上司看得见,要多点头,让上司有感觉,如果有电视台记者跟着,要争取入镜头,有摄影记者拍照,要搞到一张,放大后挂在办公室。
用红包思考,红包是职场的炸弹,也是职场的润滑剂。同事之间,结婚、乔迁、生病、添子,都需要红包发言,你来我往,击鼓传花。对于上司和老板,就像对待庙里的菩萨,不能少了香火,不能只拜观音不拜普贤,见庙烧香,见佛磕头,心诚则灵。都说要廉洁,都说要奉公,然而红包越送越大,犯事的主子越来越有名头,这事还是那句话,别过脑子,过了就想不通,想不通就乱分寸,乱了分寸自己先退场!
用鼻子思考,过去常说一句话:“这个人的政治嗅觉太差。”“这位一身都透着资产阶级腐朽气味。”现在也不过时,官场也罢,职场也好,总有些流言飞语,总有些变动风声,谁升谁降,合并转让,买进卖出,都会波澜翻动,闻不出其中的味道,也就算不上职场老手了。
用脑子的少了,潜规则里的人是进是退,难说,但用脑子的人少了,这个社会肯定有病。治病的药方是什么呢?真的需要用脑子认真思考一下了,记住,用脑子想!
第二篇:记住别人的好的美文摘抄
大男人40岁那年,小男人13岁。那一年,大男人遭遇了人生中最致命的打击,先是与他一起办公司的合伙人,把一个苦心经营的公司倒腾一空,携款私逃。然后是妻子,意外地被他发现,她早已另有所爱。他想都没想,就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失财、失爱、失意,让他悲愤绝望,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喝酒打牌。屋漏偏逢连夜雨,骑摩托车的时候,他把一条腿摔断了,躺在家里唉声叹气。
妻子走了以后,只剩下大男人和小男人生活在一起。他伤了腿,告诉小男人:“你自己上学去吧,我不能送你了。”小男人说:“我长大了,一个人能行。”
小男人一个人上学放学,独来独往。放学回家,顺路买些馒头包子带回家,小男人问:
“是不是太难吃了?等星期天,我下厨给你改善。”
他的鼻子有些酸。
每天上学I临走之前,小男人会把吃的东西拿到他的床边,然后给他拿来书和暖水瓶,告诉大男人闷的时候看书,饿的时候吃东西。大男人点头答应了。
他脚伤好了之后,心中的郁结并没有消除,仍然和朋友一起酗酒、打麻将、开快车,无所事事地瞎混,大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妻子回来看小男人,他一怒之下把她赶跑了,还极尽嘲讽:“现在想起来看儿子,当初离去的时候不是挺决绝的吗?”看着她灰头土脸的离去,他的心中竟然有了莫名的快感。
有一天,他从外面回来,看见儿子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盘子碗儿菜刀菜板,锅台上乱七八糟,忽然之间怒气上冲,忍不住对儿子发脾气。哪里不好玩,偏偏跑到厨房里玩,我什么都没有了,难道你还想一把火把房子点着了?
儿子吓坏了,退到墙角里,含着泪半天才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像妈妈那样,把晚饭做好。”他这才看清楚,菜板上放了一个西红柿,两个鸡蛋,西红柿被切得三棱八瓣。
他忽然觉得不是滋味,眼睛酸涩难受,他说:“以后不要再做这些事情。”
儿子歪着头说:“我会做,不信你看!”他转过身,拿起菜刀切西红柿,圆溜溜的西红柿有些滑手,小男人手中的刀一偏,把小手指切掉了一块皮,有殷红的血流出来,尽管没有大碍,还是让他心疼得不行。
他匆忙带小男人去医院。在医院门口,前妻和她丈夫竟等在那里。她握着小男人的手。一个劲儿地掉眼泪。大男人嘲讽道:“看热闹来了?”她并不分辩。
儿子说:“是我打电话让他们来的,我想起妈妈以前对我们的好,给我们洗衣服,给我们做好吃的,人要知道感恩,要记得别人的好。”
他呆住了,原来他的心中,早已被恨填满,怨天尤人,用别人的错惩罚自己,难道整件事情当中,自己就没有错吗?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儿子那样,剔除恨,留下爱,记得别人的好呢?恨了几年了,竟然被儿子的三言两语化解了。
从医院回家的路上,大男人牵着小男人的手一起走。他看着身边的小男人,个子蹿得快赶上他了,他心中的欣慰像潮水一样涌来,小男人给他上了人生的一课:剔除恨,留下爱,永远记得别人的好,你才会幸福。
第三篇:记住回家的路美文摘抄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强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要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只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第四篇:请记住有人不喜欢你美文摘抄
曾经看到过一个关于歌星的故事:
一个夏天,歌星回东北老家。一帮读中学时的好朋友搞了个聚会,告诉她晚上八点到某某酒店吃饭。这次歌星回来带了近百张她的新专辑,她很认真地在封面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她知道,这些昔日同学如果向她要新专辑,那是不该拒绝的。
歌星出了家门,打车去酒店。
司机问清了目的地后,就一言不发了。这让歌星不免有些失落。
到了酒店,车费是22元。歌星没有零钞,恰巧司机手里也没有足够的零钞了。
歌星表示不用找了,可是司机不同意。
歌星一看时间不早了,就拿出两张她签名的专辑:“师傅,这样吧,我用这两本我的专辑抵车费吧。”接着,她又问一句:“您不认识我吧?”
但是司机的回答大大地出乎她的预料:“认识,你是干唱歌的吧,这次回来是看望爹妈?”说完,他一指歌碟:“不好意思,我不喜欢听歌,要不,车费就算了吧。”
后来歌星的口碑一直不错:没有绯闻,照章纳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歌星说,她时常想起那位出租车司机——请记住,有人不喜欢你。
第五篇:用尊重换尊重美文摘抄
李叔同在浙江一师教音乐时,非常看重一名叫刘质平的学生。此人天赋极高,而且非常能吃苦,李叔同对他喜爱有加。
后来,刘质平又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东京音乐学院。偏偏这时,家人宣布要中止对他的资助,由此一来,他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刘质平写信给李叔同,道出了自己的苦闷,并透露轻生的念头。李叔同见信后心急如焚,生怕这个学生一时冲动做出糊涂事,于是慷慨解囊,决定资助该生留学。
李叔同很快给刘质平寄去了生活费20元,并在信中交待,此款纯属赠送,日后不必偿还,并叮嘱此事不要让第三人知道。
为什么要资助20元,而非其他数目?为了说明这一点,李叔同首次在书信中公布了自己的收支:一月工资105元,家用65元,年节另加,自己生活费10元,其他费用5元。每月节余20元便作君留学费用,不交际游览的话,也勉强够用了。
个人收支本来是件很私密的事,用不着向旁人细说,资助多少钱也全凭自己所愿,他却详细地向学生公布资助钱款的由来,充分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除去了施舍之感,让作为弱势方的学生处处感到自己被重视。
老师如此尊重自己,自己又怎能不尊重老师?靠着老师的资助,刘质平顺利度过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回国执教。抗战爆发后,他和朋友结伴逃走,家私来不及带,却把老师的字画全都带着。无论境况多么艰难,他也不曾卖过一张;逃难途中遇到大雨,他更是解开衣服伏在字画上,一动不动坚持了半个小时。字画保住了,他却因此得了严重的痢疾,险些丧命。
哪怕是与比自己弱势的人交往,也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尊重、重视对方,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