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角杂文随笔
原本打算把《每个人,都是一团星云》隐藏的或是等着被人揭晓答案的章节,结果没想到在这里就毫无保留的写了出来。
话接上文。他在故事里和自己打了一个赌,关于他随身会携带的灵感记事本的“赌”,我(应该说是全知全能的“我”)在文中交代过,他有一个记录灵感的记事本,上面写的都是他引以为傲的总觉得有一天他能够完成一部自己满意的小说的灵感,但是每一天他在图书馆翻看那些新上架的书本的时候,都会发现和自己灵感相似的内容,每当发现有人“代替他”写作了某一个灵感的时候,他就会用“红色的仿佛是划伤他的自尊的圆珠笔”将这条灵感划掉,厚厚的笔记本中仿佛就是支离破碎的他,他的灵感在不断地被消耗和自我否定,所以他和自己打了一个赌——这也是为什么当他得知对方是作家且和自己做了一场的时候,他惊讶于竟然“有人”发现了自己的秘密,而这个人就是说了全文,或者说是“我”作为全知全能的旁观者都感觉到鼻子一酸的台词:
“你知道吗,亲爱的,我看到你每天离开家,然后回到家的时候你的记事本上面又多了许多红线之后,我很害怕……有一天你会不会也把我,或者说是你自己,当成是你的灵感而一笔划掉。”的确,他有这个打算,当自己的灵感被彻底耗尽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并不能够成为一个所谓的作家,他发现自己大脑中一种存在的那个“仿佛和自己噩梦中的那个黑夜塌陷的星云”一样的可怕想法,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他想到了自杀,也想到了更残忍的……
最终他走出了自己的视角,在看着那本厚厚地笔记本的时候,他哽咽着说“其实我现在很幸福”,这时他才意识到,或许是自己的视角出现了偏差,才让自己失去了诸多的灵感,也连同失去了自己对幸福的感知。当他模糊了自己的视角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所执拗的事物事实上是因为自己狭窄的视角而出现了失焦和变形。
写到这里差不多可以对这篇分割成了两篇的文章立意了,原本立意的内容我是打算藏在《番外》里面的,既然这个灵感已经被此刻的自己所“夺走”,就不如在这里善始善终。
如果让我回到学生时代写故事,我或许确实能够写出让人觉得惊叹的故事,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我真正想写的,因为我执拗于“视角”的独特而忽略了其实每个人的视角都是独特的,我看到的故事和你看到的故事都会因为我们的主观色彩有了不同的价值和表现。
而当人们开始执拗于我所看到的世界一定是不一样的时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在主动放弃太多原本属于别人的,我们可以用来作为全新视野的感官和想法——我想这是一个作家最大的忌讳,也是一个成年人对于人生最大的不负责吧——和那场发生在小说中的自杀一样,总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自己狭隘的视角和感知杀掉自己的灵感、激情、甚至是活下去的动力。
第二篇:视角的杂文随笔
过去的500日写作先后完成了《百鬼白夜行》和《格林现实》,新的500日写作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是可以被我“系列化”的,但是“新的500日要开始对自己进行刻意练习”的狠话已经放了出去,想到再收回自己的承诺就连一定能够合理化某种借口的我也实在是想不到应该如何圆谎,所以干脆就给自己新开始一种刻意练习的写作方法——每天的第一篇文章我会随机三个毫无干系的词语,把这些词语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变成一个故事或是小说片段,题材自然不限,而关键是我需要在这样的联系中尝试不同的视角和写作手法,说实话自己确实没有自信,因为总觉得是不是写到多少篇文章之后,或许自己就会开始重复灵感和写作手法。
例如今天的第一篇文章,自己抽到的词是“包扎伤口”、“怪诞”和“灾祸无法被揣度”,挠头思考了许久,痛苦的样子应该被录下来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放给自己看看,最后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架空的片段,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存在我大脑里面许久的桥段,只能通过这三个词完成一篇故事确实不容易,但是完成之后又觉得原本还有更好的灵感可以被利用,只是文已落成,再“后悔”也只能等待下一次再抽到不同的随机词汇了。
这倒让我想起了过去一些有趣的会议,比如几千号学生围绕着一个“命题”写作的时候,难免会有重复的视角和论点的文章出现,因为搭配的方式仅仅只有这么几种,所以需要在这样的文章中出类拔萃又不能被当成是过于标新立异的好作文,确实要比我现在创作的东西要“难”太多。而故事的视角无非就是作为作者的“我”、文中主角的“我”、文中作为回忆者的“我”、作为小说闯入者的“我”,全知全能上帝视角的“我”……而讲述的故事可以是“我”的也可以是别人的,甚至是视角在故事里面来回的穿插和交换——这样想想,或许我现在已经匹配的能力再去写过去的“作文”可能会轻松许多,因为通过不同的搭配我能够找到更多的视角来作为文章的第一视角。
我在《每个人,都是一团星云》里面留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究竟作为故事中主角的那个“作家”到底在寻找怎样的写作灵感,他总想要完成别人还没有写过的小说,却发现每一天都会有“成功”的作家会发行的书本会夺走他的一个一直都构想着的却被别人夺走的灵感,他在寻找一个别人还没有用过的视角和剧情,所以他很痛苦,而他的对手并不是几千个学生这么简单,是一群比他有能力,总是能够发掘他永远都“想不到”的视角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而他的大脑里面永远只能讲前序的工作经验,也就是一个并不合格的天文学家的工作经验来作为自己灵感的“奇点”,他越是想要摆脱这种思维上面的禁锢,就越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大脑带来这一系列的类比和联觉。
只是没有在文中交代——当他得知自己赠送热饮的那个每天都会在公园宿醉抱怨自己的生活的醉汉也是作家,并且决定在“莫名其妙”地得到第六罐饮料的时候选择自杀的时候,他突然觉得恐惧,因为他自己也和自己打了另一个赌。
第三篇: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
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
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
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
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当时自己的心境
当时的感受开始慢慢浸透此刻的灵魂
突然想起在很久以前的多个夜晚
下雨时钟爱起身拉开窗帘 看透彻夜空的闪电
听雨声敲击在屋檐的滴答声 以静默 陪伴
书籍就像一面镜子 它一直在那 投射出不同时期的自己 传达的价值观不@知不觉在变 当时觉得晦涩难懂的文字 在阅历不断加深时慢慢显化真意 又或者是当下的真意 热爱每一个时期的自己
当感觉快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要开始快点与自己对话了习惯在晚睡的夜里提醒我 不要丢失童真 即使看的透彻也要继续往前走 每一个人都在往前 马不停蹄 像大家都渴望找到灵魂伴侣一样 即使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也仍然积极寻找 这可以看作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 有所追求的好事 脱下外表光鲜的皮 是否还能够认清二十多岁的自己的内心呢?被越来越多的事物所束缚 每天又有太多人来动摇自己的世界观 要怎么使它健全且不动摇 很难但需要坚持做到。
越来越少的软件可以单纯的书写,或许不久要回归带着墨香的笔记本了把,打下这段文字时窗外有撕裂的哭声与雨声相承,听不出来男女,不知道什么情况,持续了好久打断思路,准备去冲一杯速溶咖啡就睡了。
第四篇: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
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返,单程大约一个小时。
每天早上,闹铃要较之前提前一个钟点,才不致贻误班车,谁愿意将暖被里的酣梦截短一个钟头呢?除非他是个傻子!
哪家公司会录用傻子呢?
清早从家里出门到班车站点,有两条路线选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以脚力来计,大致相同。
更愿意走东面,迎着晨曦。
天还没有大亮,沿街的门面大多没有开张,早点铺已开始营业。虽是一条小街,吃食却颇为丰盛,当地特色的道和顺的大包子、老东门糁汤、谢家馅饼;外埠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南京灌汤包亦是顾客盈盈。我习惯自己在家里做早点,所以从未进去过哪一家买过什么,但那热气腾腾的香味与店家一大早热气腾腾的勤勉总是让我感到亲近与踏实。
大悲庵颇有些历史,那灰墙朱门锁着我无尽的好奇,却从未踏进去看过。逢初一、十五,庵门早开,一清瘦尼姑在阶下清扫,看上去年龄不大,薄唇抿着并无表情,一位年长的尼姑整理着安放在庵门外的香火摊,香烛火纸一应俱全供香客选购,回转身又将一侧的一副一米多高的金属支架往前挪了挪,近前看时,上面红纸黄字“外香莫入”赫赫醒目。安放妥当,那老尼便满意的坐在摊位后面,像守护她的信仰一样守护着她的生意。
会通桥下的河水早已冰消雪融,翠碧的绿波映出岸边萌动的春柳。每天和榆叶梅打着招呼,花苞却紧敛一如美人不说话,才仅仅隔了一个周末呢,再去看时,枝头繁花已烂漫到难管难收。
河边的小公园简静安适,虽有不少早起晨练的人,却并不喧闹,连那太极音乐都极轻缓柔和。不知何处来的一泓泉水,由假山处汩汩流着,激荡出碎玉般的声响。三足亭对着有两丛绿竹,在这轻寒料峭的春晨,那扑人眉宇的浓翠赶走了因早起而滞缠的一点儿困意,生命原是如此清朗,于无声处,那苍郁似暗含了动人心魄的力量,使懦者立弱者强的的力量
惊蛰过了,白昼渐长。倘若不加班而又没有塞车,回家总不致太晚。
小街比早上要热闹的多。日杂店里灯火通明,那些杯盘碗盏在灯光的映照下像重新刷了一层釉色,光洁照人;竹编的笸筐紧致细密,又轻巧又扎实;胖墩墩的钢筋锅,似乎在盘算,揽一怀暄软的大白馒头该是多么可喜……陶瓷的砂锅、香椿木的擀面杖、石雕的蒜臼子......都是过日子所需,价钱也都不贵,却自有俗世的清洁朴实。
花鸟鱼虫市场就要准备打烊了。店家招呼着最后一批顾客,马上就收摊了,价钱好商量,四条锦鲤个头可真是不小呢,收50块钱再送一包鱼食儿,着实够划算,买卖双方都喜笑和气约定下次再来;隔壁关在大铁笼子里的哈士奇可不知为了什么不满意,蹙着眉仰着脖子高声叫嚷;猫儿要柔顺的多,间或优雅地坐直了身子,不屑的四下望望,又蜷缩了身子,不声不响;花店的门虚掩着,营业已移到了室内,玻璃窗里的绿叶红花热情的招邀,我闻到了晚香玉的味道……
这世上有没有完全相仿的两条路呢?我不知道,但一生中走过的每一条路都给我好奇,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鲜激起我的探索,在这普通的街,我只是尚葆有热情来爱这当下的一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条路呢,或长或短或曲或直,一马平川要过跌宕坎坷也要过,一路风霜磨砺了耿耿之心,不妥协、不怯惧,顺天应时是对岁月的步步礼让。
每天,都含着笑意,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欣,相信在每条路上,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第五篇: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
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
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所留下的“痕迹”。例如文字、事业、别人的脑海等等。
但是我、我找不到我的存在。
我能感受到它依旧“存在”着,但是、找不到。
我的存在,不曾于此处停留。不曾与我所知道的地方停留。
我所知道的,是另一个“人”的存在。
情感、朋友、亲人……
那是另一个“人”的世界,另一个“人”的存在。
我的存在似乎在更下面、更深处的地方,在那片黑暗里蜷缩着。
我知道找到它的方法。
对啊,我知道。
我知道的。
毕竟我的存在是在……
啊呀,不可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