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阳公事迹阅读及答案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答案:
(五)1.D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第二篇:欧阳公苦读文言文翻译
导语:欧阳修苦读,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欧阳公苦读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答案】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通过《欧阳修苦读》阅读参考答案,同学们是否觉得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还不够深刻呢,如果是这样,那就抓紧时间改正吧。
第三篇:优秀留守儿童欧阳灿事迹
优秀留守儿童欧阳灿事迹
在学校,每个人都认识这个长着大眼睛、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快乐女孩。她叫欧阳灿,在她身上,看不到留守儿童惯有的孤僻和胆怯,更多的是乐观、勤奋、坚强,她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年年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
一、“我学习,我快乐”
欧阳灿每次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在95分以上,在全校同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是个人人羡慕的“特优生”。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没有让老师和家长担过心。在学习上,她踏踏实实,勤奋刻苦,“我学习,我快乐!”欧阳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与同龄孩子相比,她显得格外懂事和乖巧。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每天,她主动做好各科的预习;课堂上,总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业非常认真,字迹端正清楚,从不轻易放过一个错字。碰到难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她爱好看书,阅读了大量的报刊,每期的《小学生周报》、《中国少年报》一到,她都抢着看,《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上下五千年》和《故事大王》,也是她爱看的读物。
二、家庭变故让她更坚强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到上海打工,后因种种原因分开。母亲继续留在上海打工,一直让她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家庭的变故,不仅没有击垮甜甜,反而使她更加坚强和懂事。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她六岁就自己洗碗、洗衣、整理房间,八岁就开始做饭。怕远在外地的妈妈担心,她经常主动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有时还会讲讲身边的趣事,让妈妈开心。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和学习。”欧阳灿真诚地和每位同学交朋友。李志强是班里有名的捣蛋鬼,不仅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还揪女同学辫子,跟男同学打架。欧阳灿决心帮助李志强改掉坏毛病,主动提出将他调到自己座位前面。起初,李志强毫不领情。她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感化李志强。看到他没有学习用具,欧阳灿主动将自己的借给他用;看到他上课做小动作,就小声提醒他注意听课;课外时间,还主动给他讲解听不懂的地方。在和老师的配合下,李志强不仅学习取得很大进步,还很少违反纪律。
三、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陈朝霞的眼里,欧阳灿是自己的好帮手。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学校就利用下午的大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乐观开朗的性格,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她在少先队各项活动组织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班里,欧阳灿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帮助老师管好班级,并在学生中起到带动作用。她经常组织同学出黑板报,从确定主题到版面设计,都要查阅大量资料,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欧阳灿自信地说:“我要用自己的笑容去感染和帮助身边的人,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第四篇:欧阳惠卿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欧阳惠卿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欧阳惠卿,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第二代学科带头人,“十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1939年7月生,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留校至今,从医从教52年,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本学科第一位博士后合作教授,主任导师,全国中医妇科名师。1993年评为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欧阳惠卿教授学术思想强调中医整体观,以人为本,早期实践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和心身同治多维度相结合治疗妇科疾病。创制了医院制剂宫血饮,强调不伤正而整体调周的重要性,开展临床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四十年。早期实践补肾活血法与中药调周疗法相结合,同时从“心”论治,多维度建立难治性不孕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疾病诊疗方案,屡见奇功。发挥岭南医学药食并用,寓医于食的特色。
欧阳教授积极培养学科和学术继承人。继承人罗颂平在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作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学术继承人李坤寅教授和许丽绵教授均为博士生导师和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担任要职。
欧阳教授主持的课题有“宫血饮治疗细胞L型菌致子宫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罗氏内异方I、II、III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获得科研成果有: “七年制中医专业中医妇科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 “肾脾虚弱型自然流产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年)。出版的著作论著有《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岭南中医药名家》、《名老中医之路》、《实用中医妇科学》(第二版)。发表的论文有《宫血饮治疗崩漏117例疗效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雌性幼龄大鼠乳腺发育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基本思路》,《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VEGF的作用》等多篇。
主要贡献与事迹有:
一、目光远大,积极引领,长期坚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缔造强大临床、科研和教学团队。
1980-1997年,欧阳惠卿担任中医妇科学教研室第二任主任,成为中医妇科学学科专业建设的承担者,培养了一大批科室管理者和技术骨干。199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学科。目前是全国同类学科中唯一在学科建设、专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4个方面均进入国家级行列的学科,这些都离不开欧阳教授一直不懈的努力与贡献。欧阳教授至今仍为医院专家咨询组成员,继续为中医妇科学的学科和专科发展出谋献策。
二、承先启后,学贯中西,创立中医妇科学的实验平台,开启病证结合新模式,引导学科建设不断走上新台阶。
在罗元恺教授的支持下,1984年,欧阳惠卿带领中医妇科团队创建妇科实验室,成为了全国中医院校中第一所妇科实验室。欧阳惠卿作为创建中妇实验室的开荒者,功不可没。倡导中医妇科的应用基础研究,构建病证结合模型与细胞模型,这些模型研究均由其继承人后续主持研究,均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研究经费共达约400万。
三、重启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工作
欧阳惠卿教授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会顾问,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至2004年)。由于历史原因,分会工作曾停顿多年。欧阳教授担当起重新组织和筹备妇科分会换届的工作,经过她不懈努力和多方协调,2000年她在广州主持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学术大会和换届筹备会议,使得妇科分会工作得以恢复和延续。
四、博览善思,孜孜以求,无惧岁月,惠众行医
欧阳教授平生勤于研读,擅长于临床,享誉国内外,曾被英国和香港邀请长驻当地临床带教。如今古稀之年每周出诊4次,诊后用业余时间学习砥砺研修。善治不孕和棘手妇科疑难症,把治愈患者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乐趣。由此几十年来教授往往是家族几代人、一地区数家庭的健康守护神,影响深远。
第五篇:公管答案
《公共政策学》作业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2、(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
4、(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5、认知均衡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
6、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
7、有限理性模型的实质是(决策追求满意解)。
8、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强度)和(时间)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9、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
10、影响挫折程度的因素涉及(抱负水平的高低)、(意志坚强与否)以及(动机是否重要)三个方面。
11、费斯廷格提出了(认识不协调)理论。
12、政策合法性包括(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②)。
①拉斯韦尔
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
①渐进主义模型
②理性主义模型
③规范最佳模型 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④)
①功能取向
②过程取向
③结构取向
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②)
①外在创始模型
②动员模型
③内在创始模型 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④)
①合议制
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
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①拟定政策方案 ②评估政策方案 ③确定政策目标
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①自然灾害 ②经济灾难 ③生态变迁 ④经济对抗
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①)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 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 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②)①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②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③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④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10、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②)
①系统议程 ②政府议程 ③公众议程 ④社会议程
11、“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④)。
①伍德罗.威尔逊
②哈罗德.拉斯维尔 ③戴维.伊斯顿
④托马斯.戴伊
12、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①控制
②命令 ③交易 ④博弈
1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④)①政策制定
②政策宣传
③政策延续
④政策评估
14、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①)①政府 ②功能 ③组织 ④权力
15、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③)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16、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④)
①政策均衡 ②政策终结 ③政策持续 ④政策调整
1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③)
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18、下面哪一种不是政策终结的方式(④)。①废止 ②合并 ③替代 ④拆分
19、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③)。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20、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④)。
①政策均衡 ②政策终结 ③政策持续 ④政策调整
2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②)。
①拉斯韦尔
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
2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①渐进主义模型 ②理性主义模型 ③规范最佳模型 ④政治系统模型
23、政策分析中有关社会问题的比喻是(①)首先提出的。①霍格伍德和彼德斯 ②彼德斯
③查德.富勒
④詹姆斯.安德森
24、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是(②)。
①系统原则
②客观原则
③效益原则
④时效原则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对错误的命题进行改正)
1、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和界定的过程。(错)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2、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对)
3、社会变迁指的是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错)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4、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错)
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既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考虑社会效益。既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
5、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错)
孔多塞标准常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
6、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对)
7、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对)
8、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错)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9、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10、政策学家科林德里奇在1982年提出并解释了批判性理论的思维框架。(错)
11、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1)强制性(2)更替性(3)随意性。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错)
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13、前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它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错)
前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后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
14、政策终结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错)
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15、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随意性。(错)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
16、政策决定和制约环境,起主导作用;环境反过来改善和塑造政策,具有反作用。
17、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对)
18、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简单的工作。(错)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
19、叶海卡.德罗尔认为,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要比在发展中国家大的多。
20、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对)
21、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为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错)
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还表现为它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22、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23、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
24、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对)
四、问答题(按知识点回答,并应有适当的解释说明)
1、解释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及其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答: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经验迁移与经验联想有所不同。它是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性或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解决另一类问题上去。经验迁移超出了重复性界限,挖掘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实质的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讲,带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简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与联系?
答: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的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府议程的项目具有新旧之分。政府议程的旧项目往往能够从决策者那里获取处理的优先权。
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够在政府议程中获取一席之地。公众议程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议程往往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所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运行方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策议程。
3、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答:(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3)决策目标单
一、明确和绝对;(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4、请简述政策执行的特征?
答:(1)对象的适用性。谓对象的适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执行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这是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也是保持执行工作稳定开展的基础要素。政策执行的有序性要求政策执行程序的每个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前后次序;(4)过程的动态性。政策执行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一方面,政策方案无论制定得怎样好,它都不可能与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完全一致;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活动的推进以及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政策执行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5)执行的协调性。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6)执行的时限性。政策执行的时限性不仅指政策执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政策执行的时限性还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影响执行时限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由利益冲突导致的某种妥协。
5、为什么说在中国公共政策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并不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答:(1)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一些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方面,我国的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并非平行关系,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另一方面,我国司法机关接受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进行审判和检察工作。(2)我国司法机关参与立法过程的情况来看,现行法律未对法律草案的起草人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通常由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所属机构或部门起草。司法机关当然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与自身工作和自身组织有关的法律议案,而当立法过程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司法机关在基础阶段所起的主体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3)我国司法机关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作出的相关判决和裁定,是把一般性法律运用于具体和个别的情况,并不能作为以后适用法律的基础,是一种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并不具有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一般性特征。(4)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我国,司法机关虽然也具有法律解释权,但这种权力极为有限,仅限于在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相关问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解释更多地是由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作出。因此,司法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并不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特。
6、什么是叫做社会问题,如何理解?
答:(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3)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人的价值判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大多数人的问题;(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7、政策监控的含义?
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监控的内涵:
(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政策监控主体的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及其运行。(3)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环节,它是由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4)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性。
8、简述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及其区别? 答:所谓事实因素是指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价值因素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决策的价值前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诸多价值因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决定的。价值判断不仅在决策的开始阶段存在,而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持续。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
第二,认识形式的表现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
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9、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答:(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10、简要说明政策执行的功能?
答:(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五、案例题
1、案例一
7月1日是重庆市邢路桥收费年票制的第一天。凌晨零时,重庆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的收费站同时停止了收费。而与交管部门的估计相反,重庆市内一天比一天堵。原来因回避过高的过桥费而蜗居的车都开出来了,原来不愿打的 过桥的因为不再为出租车交 5元的过桥费而纷纷打的过桥。但这并没有掩盖大多数车主的不满和即将购车者的失望,因为主城八区路桥年票过高----以轿车为例,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而这一价格是由7天前的价格听证会拍了板的。
今年6月中旬,重庆媒体刊发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交给重庆市物价局关于机动车路桥年票制的两套方案。随即遭到了市民的“轰炸”,认为不合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说法是,以轿车为例,2200元或2000元的价格与在重庆一座桥买一年月票的总价格2160元相当。车票管主城区7桥1 隧道和13条收费公路(实际上都比较偏远),买年票很合算。
市民不理解:如此合算的事,为何要用“不买年票不予年审” 来“邀请”? 他们寄希望于6月24 日的年票价格听证会。重庆市物价局称,本次价格听证会的代表共有39名,他们是从主城八区社会各界中选出来的,有广泛的代表性。
6月24日,年票价格听证会如期在重庆市物价局举行。代表发言时,焦点集中在年票价格高低和是否“一刀切”,即主城八区车辆必须全都买年票这两个问题上。
重庆市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罗霞拿出了市消委会对路桥车票制的吊车结果:70%以上的人认为方案中年票价格过高,市民认可的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应该在1000元-1300元。
在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共有21位代表发言,仅有路桥公司在内的3位代表赞成年票制的两套方案;其余的代表在表达了支持后均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
听证会后次日即6月25日晚8时,一份重要的官方文稿传到各新闻单位:重庆市路桥收费标准已获准通过。文稿后附有年票具体标准和征收管理办法,其中的年票价格,正是此前提交听证的一号方案中的“建议价格”。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早在6月17日就已获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该办法早于听证会前7天就已敲定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有哪些?他们在政策制定中所起得的作用怎样?
答: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其中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属于官方参与者,而其它的属于非官方参与者。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掌握。1. 立法机关
在美国,国家立法机关常常能够在独立决策意义上行使立法权,它们甚至可以置议会大多数成员的反对于不顾,强行通过有关法案。在英国,英国议会所批准和通过的法律往往是那些首先由政党提出,其后由文官起草,然后由政府(首相和内阁)提交法案。而在苏联,立法机关——最高苏维埃受布尔什维克制约,通常只是起象征性作用。在拉美一些国家里,立法机关受到行政机关的严密控制,几乎难以在独立决策的意义上行使其立法权。2. 行政决策机关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会越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决策权都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
3. 行政执行机关
行政执行部门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方面性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使其他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其表,无的放矢,其最拿手的办法就是行动拖拉和无所作为。4. 法院
所谓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如发现与宪法相冲突的情况,有权决定这些活动无效。法院还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歧义的法规的含义。
非官方的参与者他们也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但不管他们在各种政策场合多么重要或出于何种主导地位,他们自身通常并不具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了的政策决定。
2、上述案例中路桥收费年票制听证会的主要缺陷是什么?(1)政策方案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2)政策方案公示的时间过短(3)听证会参与者的选拔不够透明 听证会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结论不够透明
3、此案例说明了目前中国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方面的什么问题?
公众参与决策实际上是形同虚设,不能充分体现民主的精神。具体表现在:
(1)不重视民意调查,或民意调查的结果不被重视(2)信息不够公开,新闻媒体的介入不够。
(3)听证会的程序没有合法化。六、论述题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分权的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不但未能克服,反而有加剧之势,成为影响有效政策执行的一种障碍性因素。试通过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剖析,分析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答:
1、(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主要表现: a.“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b.“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c.“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象征性执行 d.“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 a.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矛盾
b.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缺乏科学性;政策多变;政出多门等。c.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d.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变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抓住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有助于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是中央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益;如果地方政府夸大政策的灵活性,以地方利益为标准,制定“土政策”,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与既定政策相悖的情况。这样的“对策”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法的,危害极大。
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开始抬头。
使中央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来自国家机器内部的更具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自治权利日益增大的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者的挑战。
(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 A.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b.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c.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d.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2、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答:主要障碍:(1)心理方面的障碍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组织方面的障碍)(3).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5)法律方面的障碍(6)社会舆论的压力(7)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3、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试论述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如何推进我国的政策评估事业。答:
4、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答:答:主要障碍:(1)心理方面的障碍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组织方面的障碍)(3).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5)法律方面的障碍(6)社会舆论的压力(7)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