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游记散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2: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山游记散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山游记散文大全》。

第一篇:胡山游记散文大全

胡山,位于济南东部50公里的章丘市南郊,双山镇横沟村东,海拔仅有693米,虽然不算高,却在当地小有名气。

3月15日上午,我们一行30几位驴友乘大巴车来到了胡山附近的横沟村。下了车,领队带领我们沿着山间的水泥路向胡山进发。时已仲春,万物复苏,大地新绿,当天天气预报最高气温达到23度,是外出踏青赏春的好日子。美中不足的是风较大一些,能达到四五级吧。济南的春天从来不缺风,刮风正常,不刮风倒是反常,等风不怎么刮了,夏天已悄然来临了。这是我新年之后第一次外出爬山驴行,因此心情特别好。我们走了大约三公里的平坦水泥路,便来到了胡山后山脚下。有人在一大片直立的石壁上用红油漆写了“古月山欢迎你”几个字。我指着标语跟身边的一位驴友笑称,欢迎我们来很好,但把“胡”字写分家就既不严肃也不应该了。驴友说,你不用笑,这字没错,胡山也叫古月山。我一怔,自我解嘲地说,这么巧呀。

写标语的石壁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当地人早年开山时炸出来的。石壁前还有个平整的大石坪,足有几百平米,显然也是人工凿出来的,我们先期抵达的人就在大石坪上休息,等候后边的驴友。我环视周边逶迤秀丽的山峦,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再看看胡山,只见满目的绿色,放飞似的心情格外舒畅。我又伸长脖子寻找主峰,却看不到半点影子。有驴友告诉我,主峰在东南方向,离这儿还远着呢,登上山顶或许可以看得到。

人到齐了,领队说,出发吧。大家排着蛇形的队伍沿着上山的小径开始爬山。渐渐地山势愈来愈陡峭,坡度几乎达到了七八十度,爬山的艰难可想而知。好在山坡上松树颇为密植,乱石较少,因此心理上觉得安全多了。也许是我们从山北坡开始爬山的缘故吧,在山林里竟然感觉不到一丝的风,一路上除了驴友们说说笑笑的声音,连鸟儿的叫声似乎都很少,如果少数人来这里,就凭这山林里的幽静也能吓出一身汗来。到了半山腰,我们的队伍脱节了,大致分成了两部分。走在前面的一小部分人跟随一位老驴沿着比较平缓的山半腰小径往东面去了。领队说,我们不往东去,接着爬山,只是山坡陡峭一点,大家小心些,一会儿就到山顶了,而且沿着山脊去主峰的路也好走。真的如领队所说,我们爬了不到十几分钟,就成功地到达了山顶。

到了山顶的那一刻,山风像捉弄人似的忽然来了,顿时掀乱了人们的头发,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此时的山风与冬天的山风截然不同了,不仅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被风吹的脸颊还怪惬意的呢。站在山顶上,经风一吹,爬山出的一身汗水很快地就消了。山南坡根下有个小村庄,村庄的轮廓一览无余。驴友告诉我,这个村庄叫马家峪。山下平原上的小麦绿油油地包围着村庄,村子内外点缀着稀稀落落的绿柳。远处的山岭仍然是雾蒙蒙的,太阳下就像轻烟似的。我习惯地看看远近的风景,拍几张照片,然后坐下休息。其他的驴友有忙着拍照欣赏风景的,也有喝水、吃东西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们总是喜欢照相,几个人嘻嘻哈哈地摆出各种姿势,照了个人,再照合影,咯咯的笑声十分好听。

胡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主峰在山脉的东部,西部的山脊大致是一道斜坡,不过稍缓和一些而已。我们沿着山脊,边欣赏胡山以及山下的风光,边向主峰前进。山脊南坡的植被不如北坡那么茂密,而是稀稀落落的,松树也明显地比北坡少了许多。当然南坡比北坡更为险峻,多处的石壁几乎就是垂直的,人想从此攀登上山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观察济南周边的许多山岭,北坡普遍比南坡树木茂密一些。有驴友说,这种情况可能与北方雨水稀少有关吧。我觉得很有道理。大约到了山脉的中间部位,山脊上出现了一些碗口一般粗的丛生状树木,每一丛大约有五六棵,甚至七八棵。这些树干普遍比较光滑,却多数长的不怎么直溜,而是弯曲着身子斜刺里生长。我不认识这种树,因为现在树叶还没长出,但凭印象判断,这应该是荆棵。荆棵多长不大,长到手杖一般粗的也得数十年,甚至更久,像胡山上这么粗的荆棵估计起码也得几百年吧。我问身边的老大哥驴友栗哥,他说,也不认识,爬了这么多的山,还没见过像这么粗的荆棵呢。驴友们都感到好奇,纷纷与之合影。我们走了不到几百米长的山脊,见了足有七八十棵这样的怪树。如果真的是荆棵,将是十分罕见的古荆族群了。期待在树叶长出来的时候再来,希望能解开这个谜底。

接近主峰时,有一道损毁的古建筑墙体,像是座山寨石门,虽然已经坍塌得面目全非,但仍然依稀可辨。在石门下,我们两支队伍汇合了。见许多驴友都拥挤在一处悬崖边上拍照,我觉得太危险便不敢靠近。有驴友告诉我说,站在那里可以看到“象鼻石”。一听说什么“象鼻石”,我来了兴致,小心翼翼地靠近过去,居高临下观看。只见悬崖前方山半腰处突然一峰斜刺里凸起,像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利剑”又像一个小写的“h”,高大约有三十米,中间有一个大洞,还真的跟桂林漓江边的象鼻山有点相像。有驴友说,这就是胡山著名的“落鹰石”景点。我仔细看看,它不是一块独立的巨石,而是一处比较细瘦的小山峰,因此叫它落鹰石并不怎么确切,叫落鹰峰似乎更妥。据说有黑鹰常落于此山峰顶端的巨石上,因而得名。关于这落鹰石,原先在胡山主峰上立有一通石碑,上面记载了一个传说:道光十八年,胡山上突然飞来一群黑鹰,在山南侧的落鹰石一带盘旋,且数量愈来愈多,落鹰石上下落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形成一道独特的奇观。据当地人说,胡山山神本是一只大黑鹰,这落鹰石就是胡山山神的居所。黑鹰们每隔60年,来胡山山神居所聚会一次,或许是朝拜的吧。

关于胡山山神,当地也流行着一个传说:北宋熙宁年间,章丘城北的女郎山上住着一个道士,叫穆子衡。此人为人刚直,善良厚道,因此颇受附近村民敬仰。有一天,穆子衡正在静坐,忽然有一只白鹤飞近他,说道:“胡山有棵千年人参,谁吃了它就能成仙。”说完后,白鹤便飞走了。穆子衡感到怪异,便决定去胡山看看。有一天,穆子衡来到胡山,突然下起了大雨,便赶紧找地方避雨。胡山上建筑物不多,正在他着急的时候,突然发现山林深处有一间茅屋。穆子衡喜出望外,便跑过去敲门。一个白胡子老翁打开了门,让他进屋避雨。老翁问他下雨天来胡山干什么。穆子衡把自己寻参一事告诉了老翁。老翁说:“我也是来胡山寻找人参的,已经住在这里三十年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这山上根本就没有人参吧。”穆子衡顿时有些失望。雨一停,穆子衡便向老翁告辞。老翁见穆子衡穿得单薄,且衣服被雨淋湿了,便拿出一件黑色衣服,送给他。穆子衡推辞不过,只好穿上。突然,穆子衡觉得那衣服越来越紧,好像与皮肉长在了一起,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黑鹰。这时,老翁笑道:“我便是那胡山千年人参,本为胡山山神,因修行圆满,已经成仙。我看你品端行正,乐善好施,有意让你继我之后为胡山山神。你要永远守护着胡山和这里的百姓。”说完,老翁化作一只白鹤飞走了。

胡山的传说众多,山洞也不少,据说大小山洞有几十个,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妖精洞了。妖精洞位于胡山北侧山腰的一片石壁上。洞口呈圆形,仅能容一人爬行进入。洞内怪石嶙峋,幽暗深邃,冷气侵人,一般人不敢贸然进入。传说这妖精洞是妖精们藏宝的地方。有一天,附近一村民来山上砍柴,在妖精洞外捡到妖精遗落的几件珍宝。由于村民贪心,便把妖精洞给封堵了。第二天村民再来取宝时,却发现洞里已经没有了珍宝。原来妖精们见财富暴露,便把财宝转移走了。如今,仍有远近村民不时来山上拜谒妖精洞。

我们继续爬山,终于到达了主峰。主峰上有一处寺庙遗址,但仅剩下残垣颓壁和满目的荒草了。遗址附近还有两尊赑屃,遗憾的是,一尊赑屃虽然雕刻精美,头却被人为砸坏。还有二三十公分厚的半截石碑躺在赑屃旁边,另一半不知去向。石碑上面的字迹比较模糊,却大致可以看出是晚清年间立的。另一赑屃也遭到破坏,散落在断碑东边二三十远的悬崖边上。这些历史文物被破坏成这副模样,实在令人惋惜。

李开先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大戏曲家,他的故乡就在胡山附近。嘉靖八年,李开先中得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他为官十三年,因刚正不阿,被罢官回乡。从少年至辞归故里,李开先一生与胡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辞官后,他一直在这里读书和休息,因此胡山又被称为“李开先书斋”。传说山上有李开先题写诗文的石碑,最有可能是在主峰寺庙遗址一带地方,但我在遗址附近转悠了半天,也未见到。或许年代久远,遗失了或者被人掀下悬崖也未可知。

这时,时间已经到十二点了。领队说,我们就在主峰上找个避风处吃饭,下午去朱家峪看看。

我们来到峰北侧一处平地上,这儿一丝风也没有,而且太阳暖烘烘地照着,正好便于吃饭、休息。大家分成几伙人凑在一起吃饭。每一伙人围着地上的一块塑料布,大家拿出各自带的美食佳酿来,往塑料布上一摆,也很丰盛。大家喝酒吃菜,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每次喝几杯白酒,微醺之后,便有点睡意,于是酒足饭饱之后便倒在一处厚厚的野芦苇上休息。也许是山高峰俊的缘故吧,太阳竟然火辣辣的晒人,颇有夏天的范儿。我脱下运动衣搭在芦苇上,权当个遮蓬,竟然立竿见影,马上就有了点微微的风儿,甚为惬意。躺了一会儿,竟然难以入睡,因为那些还在喝酒的驴友吆吆喝喝的,你想睡着也有点难。迷迷糊糊地躺了也不知道多久,听见有人说,开拔了!于是急忙起来。

我们是从东坡下的山。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一点不假。东山坡也很陡峭,虽然树木比较稀少,荒草却十分茂密,下山的小径比较滑溜就在预料之中了。山半腰陡壁上有一处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山寨石门,只是拱形的穹顶破个大洞,孤凄地立于荒草荆棘之中。大家出了寨门,小心翼翼、有惊无险地下到山根下。领队建议,大家合个影再走吧。于是大家以漫漫荒草和峻拔的胡山为背景,照张合影,然后沿着山间小径朝古村朱家峪方向迤逦而去。

第二篇:天女山游记散文

8.2这天,有幸能与作家协会一组的朋友们去采风,心情很是激动。倒不是因为看风景,实质上更是能有向这些文学前辈学习的机会而感到欣喜。一大早,带着许多期待,我们依约等候在顺城邮电局门口,不大一会组员们就陆续的到了,我们凑在一起闲聊,猜想着这个天女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早在前几日,组长徐以江就打电话通知了我们每个人,说是去我们抚顺的一个神奇的地方---天女山。“天女山啊!重庆武隆县那个?”我震惊了。组长笑着说:“哪有那么远,那是我们抚顺市的景区,本来是想去关门山的,可是现在搞活动不让出市,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这个地方。我上网一查,还真不错。天女山俗称歪砬子,是长白山余脉,与三块石对峙。地处马圈子乡境内,距抚顺市内65公里。风景如画,神秘气息浓郁!”哦,原来是这样。我有些不以为然,心说,抚顺的大小景点,不是说烂熟于心,也是去了很多地方的,虽然都是值得去游赏的景致,但是没有这么神秘啊,看来领导是有些夸大其词了,我心里腹诽。

不一会,组长带着车就到了,一行人很快的就上了车开始向目的地出发。车行进了约40分钟路程的时候,组长介绍,马上就到十八盘岭了,我随着声音举目向车窗外望去,忽然,我的目光停滞了,完全被那连绵起伏的山形所吸引,这不禁让我马上想起了老舍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墨线勾勒的山水画那样……”真是--叠翠层林羞笔墨,山形描得黛眉横!好美的群山啊!车子行驶在山路上,蜿蜒曲曲的,恍如有一种穿肠而过的超脱。那跳动的山形,一不小心便渗透过了车窗,把我的思绪轻轻地拉起,一同流入那深浅不一的翠色中。来之前组长徐以江就已经联系好了向导--马圈子乡文化站站长窦景儒老爷子,当我们到了天女山那里,他已经等待多时了。这是一位头发花白,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白色发青的半袖衬衫和青蓝色的裤子,虽然有一些褪色,但是很干净,给人一种非常淳朴的印象。他一开口我们就感觉到了不凡,从天女山的发现到天女山的开发与规划,以及天女山的各个景点的方位介绍,绘声绘色的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从他的介绍我们知道,有南天门、狐仙洞、聚仙台、转心湖和藏宝门、龙松顶子、凤凰台等20多个景点。于是,我们在老爷子带领下向山里行进。

走在狭窄的山路上,两侧都长着一种奇怪的树,这是我以前没见过的,不知道谁惊呼一声,这是天女木兰啊,珍稀濒危树种!听到这,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凑到树前,仔细地打量起来。木兰树叶形有些椭圆,也有的近似倒卵状。叶子隐隐有轻微的香味,树皮也好似有香味。听窦老说,最香的是花,如果凑上去闻一闻,一定会让你知道什么才叫沁人心脾!不过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花期在五六月开过了,听到这,我们不免有些许的遗憾。但是,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天女木兰树,无疑也是一个大发现、大收获了。真是“谁道仙娉难得遇,木兰玉树落凡间。层峦叠嶂栖奇木,但喜神游天女山。”

如果说天女木兰让我感到惊喜。那亲眼看到灵芝和人参更让我们感到惊奇!从未见过真正生长活的“神药”的我们,起初看到灵芝还以为是毒蘑菇!在窦老介绍下我们才知道,这里种植了很多的灵芝和人参及很多的蕨类植物。我们不禁窃喜,想马上挖两棵,可是树上挂的摄像头,让我们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哈哈。

不读书的人没有内涵,没有传说典故的山没有韵味!途中还有几座造型典雅古朴的小亭子供游人歇息。每个小亭子都配以雅致的名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什么抗联的故事,太白金星的传说,在窦老的绘声绘色中娓娓道来。一线天、步步高升、狐仙洞、龙吐天浆,更增添了景区的神秘感,特别是龙吐天浆一景,更其巧夺天工,海拔六百多米的山体里依然水气繁盛,有清冽的泉水从石壁中渗透顺着打造的龙头流出,让人感到水凭天而降,把手放在泉下,一股爽透的凉意,便顺着手指延到浑身各处,喝上一口,那甘甜清凉的味道,一下子打退了酷热的威猛,舒爽通透!我们争着抢着戏水留影,无不畅快。毫无准备的,我放开的歌喉,“唱山歌欸,这边唱来,那边和......”歌声穿过遮天的翠幕传到了很远。那一刻。我感到那种好似穿越古老繁茂的岁月一样,根植在心灵深处飘飞与自由的异样不知不觉慢慢升起。忘掉烦恼,忘掉世俗,让这种被洗涤的高度纯净着自己,释放着自己。正是“清风默抚暗香徊,龙吐天浆天上来。阵阵清凉消燥暑,清心任作自然裁。”

最神奇的还是要数一线天了,走过龙吐天浆,便来到了一线天。起初,我们只看到了一面陡立的平面山体,可是,当我们靠近才发现,有一条仅半米宽的石缝,大约高20左右,笔直的将一座整山分成两半,犹如天外飞剑,一剑劈下而成。有一条铁栅从上而下以便攀沿。走在其中,两边的石壁平整得几乎让人咂舌,真不知道什么样的鬼斧神工才能打造出这样的奇迹!厚重的山体泛着清凉的水气,好像在不断的往一起挤压,有时一不小心就擦到了手臂和腿,真的好像被夹扁了一样。50米长的路程让我们足足走了10分钟。

通过惊险刺激的一线天,我们顺利的来到了聚仙亭,顾名思义,走过一线天,就来到仙家之地,举目四望,巨木青翠,群山环抱。天空异常的干净,云异常的洁白,一种无瑕的心情油然而生,仿佛站在天与地的边缘,心无旁骛。真想伸手采一片洁白的云朵,然后裁成吊床,悠然中,仰望天上的苍穹,去了悟天地间的真意。坐在聚仙亭里,听着窦老讲诉的神话传说。

更是体会到了天女山的美丽,神奇。诗兴油然鹊起,什么也不能让我扼腕灵感,住笔歇思。遂作以聚仙亭七绝-----聚仙台上聚仙亭,太白真人经此行。一线天峰登得道,游云脚下话风情。

啊,是美丽神奇的天女山,家乡的奇景,让我们流连忘返!

第三篇:凰山郊游记散文

周六的郊游是冲神仙洞去的,如果沒有风力发电的开发,我们也不会萌生这些雅兴。

因为多年的封山育林,大山上已无路可走,幸好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千年大山终于向社会敞开了胸怀。一条宽敞的沙石路从凰山岭向上,延着山际向东延伸。

我太熟悉这座山了,从小就看着他,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真应了那句成语开门见山。有人把殷山称做山里的,我就是山里长大的孩子。神仙洞是我儿时听得最多的故事,但谁都沒有到过神仙洞。爷爷讲神仙洞洞口不大,洞内曾住过土匪,他说他二十几岁打铳时进过洞,因为太黑而没走多远,至于洞有多深有多大他也不知道,他说神仙洞在柯老涧上,周边还长有韭菜。那韭菜很香,割了又长,早先白云庵做庙会,可供两百多人食用。

故事听多了,我也萌生了上山去看看的念头,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我邀了几个人去寻访,由阿玉带路,结果只找到了张马子洞,但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神仙洞,这个疑问悬在心里好多年了,爷爷说那不是神仙洞,但也有人说那就是神仙洞。

前不久九江浔阳晚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讲一甲山上发现了神仙洞,我一看照片就知是我当年探寻的那个张马子洞,为了证实我的猜测,也为了满足众多网友的好奇心,我们决定周六的户外踏青游,首选凰山岭和神仙洞。

三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我最担心的是下雨,一早起床我先看看天,还好东边冒了个太阳。我们一行四十人是八点从鄱阳湖大市场分乘八辆车出发的,第一站是凰山岭下的千亩梨园,梨园在凰山水库西边,这里山埂纵横,梨花盛开,山梁上水溏边,一排排整齐有序。梨树就一人多高,剪裁的错落有致,我们穿梭于梨树之中,三五成群的拍照留念,有人开玩笑讲上次户外想走桃花运没走成,如今倒走上了“梨花运”,不是好兆头。我说不要紧,等会到神仙洞我们再做回神仙。

离开千亩梨园我们延着盘旋公路上凰山岭,凰山庙就建在岭头上,我们停好车到庙里礼佛。凰山庙不算老庙,也就几十年的历史,但现在规模不小,岭上建有二十多米高的观音菩萨,大雄宝殿不大,但庄严肃穆。有位老尼寻问我们的来历,我告诉她我们是来玩的,同时也是來接受佛家文化洗礼的。老尼高颂佛号,对我们的到访表示欢迎。离开凰山庙,我们延风力发电所修的路向白云庵进发。

临近中午,我们在一个很宽阔的风机平台上休息吃中饭。我们的饭食是面包和纯净水。大家边吃边聊,我们居高临下,但见公路纵横,黄花遍野,楼台林立。大自然是奇妙的,也是坦荡的,山下的一切居然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那么生气勃勃。

我们从所休息的平台顺势而下,在树林中穿行几分钟就到了古寺白云庵,白云庵是在老庙址的基础上用石头砌成的,显得既古朴又庄严。许多人在佛像前礼拜,他们默默为自己为家人祈祷。我为大家讲解白云庵的苍桑历史,引导大家参观万卷经书和金鸡报晓,这里是白云庵前的两个景点,因石头长得一层层的,像书一样,所以有位得道的高僧为他取名叫万卷经书。金鸡据传是在庙里修行的僧人每天早上都能听到鸡叫,和尚觉得奇怪,就到处寻找,终于在上山的路口发现了一块长得象鸡头的石头,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块石头也就变成了报晓石,成了庙里的神器受众生朝拜。

离开白云庵,我们走过一个山梁,穿过在茂密的树林中,因为我们下一个目标是神仙洞。两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前面开路,他们汗流夹背,但干劲十足。我们延山涧的水沟向上攀,终于到达三号风机,从三号风机东面延一条弯曲的小路向下五十米,我们终于到达了张马子洞,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神仙洞,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洞口不大,进洞有个斜坡,坡度很陡,我们用绳子一头套牢在洞口的树枝上,一头由人带到洞中去,网友们顺绳而下,既安全又方便。洞内只有三米宽两米高,走二十米有个平台,人从平台上走过要低头猫腰,前头是个小洞,须爬行才能进,向前二十米有个向下深洞,用十三架梯可下到底,再往上是个香台,有石桌石凳,很形象。整个张马子洞也就五六十米,上头有小洞但人不得进,只好就此止步。

下山的路是轻松的,人人脸上都写着喜悦。尽管凰山庙没有东林寺雄伟壮观,尽管神仙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丽堂皇。但天下的佛只有一尊,无论你进的是什么庙,拜的都是同一尊佛,那就是对善良的向往。

第四篇:鹤伴山游记散文

初游鹤伴山,山水灵秀恍入梦。

文儿三周岁的生日快到了,一直计划带她出去小游一次,正好在邹平工作的朋友宋热情相邀,遂欣然应允。

与宋已有数年不曾谋面,当年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虽性情依旧,眉梢眼角却分明有了沧桑时岁留下的痕迹,且怀中皆抱了一个吱哇乱叫、片刻不得安分的孩童,彼此相见,更多几许感慨。倒是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纯真坦白,初次相见竟无丝毫局促,很快便手牵手玩在一起,俨然一对小蜜友。

宋居住的地方离当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鹤伴山,只有几公里的路程。大人的口中刚一吐出“爬山”二字,两个孩子早已性急地催促起来:“快走快走,我要去爬山。”于是一行五大二小七人驱车前往。

鹤伴山,单是名字便有几分仙灵之气,人在其间,更如置身诗画中一般。鹤伴山最具特色的应是清澈甘冽的溪水和那一对对不时撞入视野的“仙鹤”。那溪水在山涧中淙淙流响,自上而下绵延不绝,宛若仙音。有的漫路而过,车驶过时溅起雪白的水花,落在行人身上如点珠碎玉,虽引起一片惊叫,却没有人会真正气恼。而那一对对“仙鹤”,虽是人工雕刻,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同嬉戏,有的共觅食,有的是爱侣呢喃态,有的作振翅欲飞状,时不时让你眼前一亮,倒也让鹤伴山更加名副其实。

鹤伴山坡势徐缓,且多是盘山公路,走起来十分轻松。时值初秋,山风清凉爽润,山上树木葱茏,我们几个说说笑笑,如闲庭信步般,不知不觉已至山腰,身上竟无一丝汗气。山腰路侧,斜辟出一条石阶小路,根据标示,知是参观鹤伴山胜景——“水帘洞”必经之途,于是拾阶而上,曲径寻幽。两个一路总赖在大人身上的孩子,也突然来了兴致,一定要自己攀爬。尤其我那平素娇弱任性的文儿,一直牵着爸爸的手走在最前面,还不时回过头喊着:“妈妈,快点。”几百米的石阶路,她几乎是一口气攀爬到了尽头。望着远远落在后面的我们,她兴奋地蹦跳着喊:“哇,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她出色的表现真是令我刮目相瞧了。

“水帘洞”是一宽、高各十几米、深不过五六米的浅洞,洞顶有水淅淅沥沥弥漫而下,恰如一面阔大的珠帘。水帘洞内居住的不是齐天大圣,却是一尊金粉敷身、慈眉善目的释迦穆尼大佛的坐像。佛高数米,气定神闲地俯瞰着前来膜拜的游客,那气势倒也令人不由肃然。

因时间仓促,又带着幼儿,诸多景点不能一一游赏。离开水帘洞后,我们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大致的景致,便匆匆忙忙地下山了。宋引领我们到山脚下一饭庄用餐。饭庄名唤“山里人家”,菜肴皆选用山野之物:野菜、蚂蚱、山蝎、土鸡……制作虽不精良,倒也别具风味。许多游客都喜欢在这里停留,一是为了品尝山味,二是在这里可以边吃边玩,让游兴淋漓尽致,因为饭庄的客房皆设在山谷中。其实所谓的客房,不过是纱网围成、蒲草盖顶的简易小亭。坐在亭中可观四面八方。亭的一侧便是涓涓溪流,水清澈见底,淙淙流响。许多游客饭前饭后便到溪中戏水。不管是白发的老人,矜持的中年,还是娇羞的少女,到了水中,竟都兴奋得孩子一般,忘我地笑闹。水清凉爽润,洗洗脸,泡泡脚,攀山的疲惫竟是荡然无存,而且身心皆如被清泉洗濯过一般,自觉纯净空灵,竟有一份别样的轻松。这样的感受在城市生活中是永远体味不到的。

夕阳西下,我们只能恋恋不舍地同仙雅的鹤伴山道别。望着暮色中静默的群山,我的脑海中反复闪现的只有陶潜的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游鹤伴山,山色憔悴竟如劫。

五一小假,几位数年未见的同学相约去邹平鹤伴山小游,兼小聚。一行十几人,除却本地的几位,我是唯一一位去过鹤伴山的,且是两次。印象中的鹤伴山,山青水碧,树苍苍而花烂漫,晴天山色明媚,阴天雾岚满谷,那份别致的美丽灵秀,深印在我的记忆中,虽属故地重游,依然满怀向往。

站在山脚下极目仰望,但见灰苍苍的山体光秃秃的,便有几分罕异:这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吗?这是我记忆中美丽灵秀的鹤伴山吗?为什么今天,感觉它是如此的荒凉呢?

因是假期,人如潮水一波波涌来。看大家都是匆匆忙忙沿着徐缓的盘山公路默默地向上,很少有人驻足赏景,因为实在无景可赏。也没有记忆中的欢声笑语,快乐嬉戏,也许因为这份意想之外的荒凉影响了游兴吧?这个春天姗姗来迟,已近立夏,满山的草还枯着,大多的树也还只生出小小的叶芽,虽有的绽出了满树的繁花,却也是蔫蔫的,感觉一点都不水灵。太阳很烈,气温一下子升到了31℃,风很大,热而干燥,挟着山尘,吹得人也蔫蔫地,提不起精神。摸一把脸上沙沙的,都是土,立时感觉心也灰灰的了。大家看上去都有点失望,也许觉得这个低矮的荒山有点名不副实吧?我也是满心的困惑,总觉得鹤伴山严重地缺失着什么,是什么呢?因为隔得太久,我一时竟入迷津,记不起来了,只是不停地喃喃自语:“鹤伴山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走在身侧的宋毕竟是本地人,一语道破天机:“今年旱得太厉害了,没有水。”一句话,令我在瞬间恍然:是啊,没有水,我自一上山就感觉缺失的正是鹤伴山的水啊!前两次来时,最引人入胜的不就是那清澈甘洌的山水吗?那水自上而下绵延不绝,在山涧中淙淙流响,宛若仙音。有的漫路而过,车驶过时溅起雪白的水花,落在人身上宛若珠玉,虽引起一片惊叫,却无人会因此怨恼。落差较大的地方会形成小型瀑布,垂在壁立的山岩上如透明的极富动感的帘幕,非常美。人们爱极那至清至洁的活水,纷纷跳进去嬉戏或拍照,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在那一瞬间抹去了平素或刻板或淑肃或严正的面具,尽显匿藏在骨子里的那份天真。因为山水甚盛,山气爽润,山风清凉,一气攀到山顶,竟不觉疲惫,而且因为树茂荫浓,很少被太阳晒到,身上竟无一丝汗气。

水是鹤伴山的灵魂,可是今天的鹤伴山,却没有了水。所有的水道都已干涸,露出嶙峋的石。稍微深一点的地方虽有点积水,却因变成一潭死水而肮脏浑浊,臭气氤氲,令人避之不及。因为缺水,空气特别干燥,热辣辣的山风挟尘裹沙,吹得人头昏昏而汗淋淋,爬不到半山便倍觉倦乏,兴致尽消,一致商定半路回返。好在大家此行之意不在游山玩水,而在同学相会。这样一来有了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们欢聚畅谈,倒也是失中之一大得。

行至山脚慨然回望,感觉无水的鹤伴山,宛如枯槁的病妇,翠颜花容不再,精气神尽失,憔悴得令人心疼。不由默默祈求老天爷普降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吧,让我们干渴的河山痛痛快快的喝个饱,舒展开美丽的身姿,重现昔日的锦绣风貌。

第五篇:五峰山游记散文

出济南城西南20余公里,泰山之北不远处,有一座海拔不过500米的小山,它就是五峰山。因从远处看有五座山峰,故名。五峰山虽然不太高,却古树林立,殿宇众多,名泉流觞,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是一处绝佳的健身休闲胜地。7月5日,我们一行驴友来到了五峰山寻幽。也算天公作美,正好遇上阴天,非常适合爬山。

从车上下来,透过树隙往山上一看,淡淡的雾气里,只见一座座山峰自西往东南呈弧状排列,像一架翠郁郁的屏风似的。我大致数了数,大小山峰至少也有七八座,因此叫五峰山显然有点名不符实。

景区正门前面有座古老的三门石柱歇山重檐式牌坊,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却孤零零的立于广场上,像个摆设。牌坊正中书有“皇宫门”三个金字。我有点纳闷,这里又不是皇宫,怎么会有个皇宫门呢?我只知道眼前就是我国江北著名的道观之一——洞真观所在地,也许哪朝的皇帝来过五峰山也未可知。

过了皇宫门,有一小片古松林,从显眼处一块导游牌上面了解到,这处景观为“十三太保”。导游牌上介绍道:曾经有一位道士,儿子夭折后,他便出家为道。道士念念不忘儿子,每年儿子的忌日,道人便植一棵松树以作纪念。等植到第十三棵松树的时候,道人便羽化成仙了。当朝的皇帝听到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动,便敕封这十三棵松树为“十三太保”。但道人羽化之后,第十三棵松树却没有长起来,只剩下十二棵了。有人数了数,说,还真是十二棵呢。

“十三太保”前面是午朝门,我们凭山东森林游年票,刷了身份证,就算是正式进入景区了。路边突现两座高大的石碑,碑文镌刻的是明代皇帝颁布的金字圣旨,关于殿宇敕封的内容。我到过的庙宇不算少了,见过的古碑也很多,但将圣旨刻在碑上传世,却不多见。说起来这应该算是比较珍贵的文物了,却显然遭到过人为的破坏,石碑身上有多处裂纹就是明证。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圣旨碑已经用青砖砌边保护起来了。

接下来便是三清殿遗址。殿宇已经荡然无存,仅剩下几段栏杆孤零零地立着,供人们凭吊罢了。令人称奇的是,从遗址上生出了两棵松树,一高一矮,道家称之为“天”和“地”,而一条甬路从两棵松树中间穿过,正好暗合了道家的“天、地、人”思想,想想也怪有趣。

三清殿遗址的北面,是一个大水池子,叫卧龙池。池内水不多,池底靠边有多座古碑,连驮碑的赑屃也没淹没。其中池西有一通石碑,赑屃驮着,碑面有三种文字,下面还有个人像,比较稀奇。但因年代久远,文字、图像都十分模糊了。水池中间有座古老的石拱桥,叫志仙桥。桥北首正对着玉皇殿的正门。虽然玉皇殿不是那种高大巍峨的建筑,却也雕梁画栋,歇山飞檐,古朴庄重。门前有个香炉,香烟缭绕的,说明香火还算旺盛。里面供奉着玉帝和四大天王塑像。玉皇殿东西两侧还有两座小殿。东边的是龙王殿,像个城堡似的。龙王殿门敞开着,里面却黑咕隆咚的。我在门口听了听,听见屋内有水声,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便打开手机灯光,借着手机的光亮,我看清了屋内中间有个水井状的长方池子,还有石栏围护。水池东边壁上有一龙头伸出,往池子里喷水。水流不大,却哗哗啦啦的,十分响亮。因为后面没人跟随进来,只我一个人,觉得有点瘆人,便不敢久留,赶紧出门。西侧也有座偏殿与龙王殿相对应,叫虎神殿。可惜殿门紧闭,我从门缝往里瞧瞧,里面也是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虎神殿南侧,有棵千年古柏,树干十分粗大,得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这样粗大的柏树真是十分罕见。树枝上高高低低的被一些善男信女缠了若干的祈福红布条,很是惹眼。可惜有的枝桠已经枯死,有的还活着,可见柏树生命力之顽强。

龙王殿南边有个小便门,是登山的通道。出了门,迎面墙上也有个石龙头往下喷水,水流不大,滴滴答答的流进下面的小水池里。旁边有块巨石,上面刻有三个红字:玉漱泉。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前面有个漱玉泉,这两个泉名仅有一字颠倒之别,但从出水量上看,玉漱泉跟漱玉泉简直没有可比性。

玉漱泉北侧是上山的石阶,石阶北边墙上还有个石龙头,与南边的对称,下面也有个水池子,却存不住水。龙头也是滴滴答答地淌着水,水都流往哪儿去了也不清楚。我捧了泉水洗把脸,又漂洗了毛巾,擦擦脖子,在这闷热的天气里,顿觉神清气爽,舒服极了。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一堵墙下有一个较大的水池子,碧水里游动着锦鲤,十分有趣。墙的正中并列着两个石龙头,一同往外喷水,水流却少得可怜。龙头上方刻有“清泠泉”三个字。我知道清泠泉是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但看这出水量,觉得此泉有玷于名泉之誉。

墙上方有座四角亭,叫清泠亭。我沿着清泠泉北侧的台阶登上去,过了一座小木桥,登上亭子。亭子很古老,却雕梁画栋,十分优雅。只是油漆剥落了一些,显得有些破败沧桑。亭子前后两对石柱各镌刻有一幅对联。前面一幅写的是:露滴仙人掌,云流玉女盆。后一幅为: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是啊,在亭子里坐坐,欣赏着周边的景色,的确是种美的享受。亭子正中有个略呈长方形的水池子,东边池壁上也有一个石龙头,泉水从龙口中往外喷出,水流较大,泉水落在水池内,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格外响亮。因为清泠亭地势较高,我认为这龙头才是清泠泉的正宗泉源。我就纳闷,前面建那么多的龙头,纯属于多余,都把游客搞晕了。亭子四边围栏坐了一些休憩的男女,有位女游客弯腰从龙口里往矿泉水瓶子里灌泉水,一霎儿就擎着满满一瓶子泉水咕嘟咕嘟喝起来。喝足了,说,真爽啊!亭子北侧坐着一位老人,看样子不像个游客。我一问,果然老者就是泉旁边的商户。老人告诉我,他七十二岁了,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了。他们一直吃这眼泉的水。我问,这眼泉天旱断流你们吃什么?老人说,我没来时不知道,反正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这泉一年也没断流过,只是冬天水流少些而已。我点点头,觉得自己刚才过早下结论有点愧对清泠泉了。

亭子西面是堵墙,有一人多高,墙跟下面有錾出来的石槽,泉水顺着石槽往北再往西流到下面一个二连小水池里。北面池壁上也有两个龙头,却并不淌水,淌水的是南边池壁上的一个小空洞。池底的水里浸着四五个大西瓜。我问水池边的女老板,西瓜怎么卖?老板说,三十块一个。我“嗷”了一声,差一点就惊叫起来。我估计这西瓜每个也就十斤左右的重量,按照目前的行市,每个不过十元钱,三十块一个也贵得有点离谱了!也许经营者也有他们的苦衷,我们不知道罢了。中国各地景区都差不多,东西不是一般地贵,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经常外出旅游的人都清楚。我管不了别人,反正我逛景区,除非个别情况,你别指望我来买东西。

清冷泉西北面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从树前面那个导游牌得知,此树粗6.5米,高35米,至今已经两千多岁了,却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游人莫不惊叹。同时,这棵银杏树还是雌雄同株,国内十分罕见,有银杏之王的美誉。在清冷泉大泉池南侧有一根粗大的枯树枝,长六七米,叉叉丫丫的,像一只舞动的虬龙。旁边有块牌牌介绍说,这是银杏王西南面的一个侧枝,1998年3月31日夜间,这根侧枝突然折断,按照落下的位置,树枝应该砸在玉皇殿和龙王殿上面,结果树枝却拐了个弯儿避开了两座大殿,滚下玉皇殿东面的狭窄巷道里,玉皇殿、龙王殿安然无恙,不禁令人称奇。更为蹊跷的是,不久,在银杏断枝的下方地面,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一棵楸树,现在十六岁的楸树已经长到中等碗口一般粗了,树冠正好长到了断肢的位置,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我站在银杏树断枝下面寻找那个断痕,见楸树树冠茂盛的树叶将断痕基本上全给遮挡住了,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如果说这是凑巧了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如果说这是玉帝的魔力所为,又有迷信之嫌了。

看完了银杏树,我们继续爬山。攀登了二十几级台阶,上面便是真武殿。真武殿与玉皇殿建筑有点类似,内部也有塑像,据说是真武大帝。我对这些塑像不大感兴趣,仅瞅了一眼便接着离开了。从真武殿向西走是朝阳洞,不知道为什么驴友们没几个人愿意去,只有我们两个人去了。朝阳洞为宋人所建,里面有隐仙洞、棲真洞、崇玄洞三个洞。三个洞均依山而建,各有洞门,内部又相互串通,连成一体。我明明见那个驴友进了洞,我紧跟进去却不见了他的影子。我一个人从东首的隐仙洞进去,洞内冷清清的,静的吓人。正面靠洞壁有一尊塑像,也不明白是何方神仙,虽然面目并不可怕,我却不敢久留,急忙往西进入中间的洞穴。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洞内阴森可怕,连塑像也不敢看一眼就马不停蹄地到了最西面的洞穴。我扫了正北面洞壁上的神像一眼,还没看清真容,便逃也似的出了洞。只见那位驴友正在洞前面的院子内拍照。我们一起重新返回到真武殿,追赶其他驴友。

从真武殿右拐,有一座古老的三门石牌坊,牌坊上面正中刻有篆体“保国隆寿宫”几个金字。接着是天阶,一处宽达十米的多达百级的陡峭石阶,其壮阔雄浑,非凡的气势一点也不亚于泰山十八盘,只是比十八盘短一些,若论陡峭程度却一点也不逊色。因为经常爬山,我一点也不打怵,几乎一口气就登上去了。当时有心数一数台阶,结果跟别人一说话就忘记了,也就罢了。刚登上石阶顶端,立足未稳,一位女驴友也紧随着我登上来。她说,我数了数台阶,正好是91级。我说,你真是个有心人啊!心里道,这台阶级数也暗合道家九九归一的思想,这究竟是道观当年有意建设的呢还是巧合呢,我不得其解。

我在石阶顶端坐下歇息,看其他驴友攀登。上边又有一座大殿,雄伟、庄严、古朴,名字叫三元殿。我身后就是大殿前门,门两侧各有一棵古柏,主干粗大的一个成人也抱不过来,可见这大殿的历史相当久远了。进得门里,两边对称建有二层楼的古建筑,青砖黑瓦,也不清楚是做何用场的,却门窗紧闭,里面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得罢了。再登十几级台阶,上到了大殿门前。大殿前院落有许多的古碑,从碑文上看多为明代的居多,可惜碑文由于风雨剥蚀已经看不清几个字了。有一块导游牌简单介绍了三元殿。我知道三元殿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出了三元殿,上面再也没有殿宇,此时已经到了山半腰了。沿着石阶迤逦而上,路边一处山崖上突现一座古亭,古亭临崖而立,其状翼然,甚为气派。因为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大家都汗水淋漓,希望能在亭内凉快一霎。遗憾的是亭内也没一丝风,令人失望。休息一会儿,见驴友登上来的人逐渐增多,亭内容纳不了,我们先头上来的十几个人便先行一步继续登山。由于天气闷热,台阶陡峭,我们爬一段路,休息一会儿,渐渐地感觉到有了点风,大家比较受鼓舞。我们四五个人一鼓作气登上峰顶——志仙峰。站在峰顶,居高临下,顿时清风拂面,十分清爽。眺望远山,云雾迷蒙,如梦似幻;俯瞰山半腰以下绿树丛中的洞真观古建筑群,黑瓦灰墙,古朴苍然,仿佛肺腑被洗过一般。

等到驴友们陆续登顶,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半了。有驴友觉得只登一座山峰不过瘾,建议再登几座山峰。有人说,不是十二点半山下集合吗?如果再去爬几座山峰,估计两个小时也不一定够用。因为驴头没有上山,一时群龙无首,老驴石老板说,时间比较紧张,今儿咱们就不去爬那几座山峰了。于是大家跟着石老板沿着一条柏树丛中的驴道往山下而去。

下载胡山游记散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山游记散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桐庐大奇山游记散文

    我们的车开错了路,好不容易转进了“大奇山”路。一路开下去,就到了大奇山森林公园的蒙古村。在江南这种地方修建蒙古村,看起来很奇怪,也特别新颖。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一个个的蒙古......

    再行赤山游记散文(五篇模版)

    如果要问我哪一次户外经历最为深刻,并不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红叶之旅,也不是抒遍胸怀的绿野寻情或海滨追梦,更不是惊魂动魄与心颤胆寒的飞岩崖险。在我所经历的所有户外线路中,真......

    游记散文

    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

    瓦屋山游记

    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特别是喜欢到自然环境中旅游,其中最有挑战性的就是高二时候一行九人的瓦屋山之游,绝对是非常有挑战性,相信同龄人中很少有这种经历。 先介绍一下瓦屋山:......

    鹤伴山游记的散文[范文大全]

    我每个周末只要没什么要紧事必定和驴友们一起外出爬一次山,快两年了,这个习惯一直雷打不动。爬山的对象里,既有名山,也有无名之辈;有离家近的,也有离家远的;有买票的,也有不买票的;至......

    优美游记散文

    写景与抒情结合。游记离不开写景,但又忌讳客观的写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景交融,方为上品。分享了游记散文,一起来看看吧!游记散文17月7月我与乐乐乘高铁自无锡到泰安,下午3......

    乌镇游记散文

    乌镇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镇游记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乌镇游记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

    长白山游记散文

    东北黑土地,沃野千里,山川河流,冰雪森林以及我梦想中天上圣湖—天池,一直像一个梦一样,在每一个冰雪纷飞季节,都会跑到我脑海中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白山游记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