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曲》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定稿)

时间:2019-05-15 12:5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朝天曲》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朝天曲》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定稿)》。

第一篇:《朝天曲》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定稿)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1)简析“日影筛金翠”一句中“筛”字的妙处。(4分)

【答案】(1)“筛,是“用筛子过东西’’的意思(1分),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上铺金撒翠的样子表现了出来(2分),化平淡的现象为生动的动作,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1分)。(4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题,就是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比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意为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变简单为多样等。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曲中表达的情感。(4分)

【答案】作者通过对“柳堤”“竹溪”“鸥鹭”“农父渔翁”等乡村景与人的描写及最后一句的议论(2分),表达对田园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寄情田园、山水的闲适隐逸生活的情怀(2分)。(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间接抒情的,抓意象(人物、事件、景物、器物),通过意象揣摩情感。如果是以景衬情,要分清是正衬,还是反衬。用了典故的,要注意区分是正用,还是反用。

(3).“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描绘了一幅的情景。(3分)

(4).简析这首散曲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3).柳堤、竹溪、日影;鸥鹭闲游;农夫渔夫忙活。评分标准: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3分。

(4).(1)白描手法。散曲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堤上溪边的景色,鸥鹭游戏的场景,及农夫渔翁忙活,描绘出一幅悠闲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2)动静结合。三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忙有闲(诗人的杖藜闲步,农夫渔翁的贪营忙活),画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3)议论作结,与前面的描写相得益彰,表现出作者被眼前美景深深陶醉和由衷的赞美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一条2分,满分4分。

〔注释〕

①日影筛金翠:从树荫漏下的日影,宛如筛金翠似的在闪动。

②杖藜徐步近钓矶:拄着藜杖慢步走近钓鱼的石滩。藜:草本植物,枯老的茎可做手杖。矶(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③坐的:因此。

④便:即使,纵然。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赏析:

《朝天曲》是一首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写的记游曲。头三句是写堤上溪边的景色,下两句是写走近钓矶看到的景象,下三句是写作者羡慕农夫渔翁生活的优美环境,最后几句是写作者看到这种景象之后引发的感受与体验:便无酒也令人心醉。这“醉”当然是“心醉”,是“痴迷”,是全身心的浸透,沉浸在这比醇酒还要纯美的乡野生活中。“鸥鹭闲游戏”一句的“闲”字,是该曲的曲眼,也是作者闲适心态的写照。

第二篇:《蟾宫曲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魏水秋风。

【注 释】

①一个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

②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

③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④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

⑤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卧龙:指诸葛亮。

⑥六韩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非熊,指吕尚。

⑦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

1.首句中的“农夫”指,称其为“农夫”,是因为。

2.第二、三两大句高度概括地写出了。

3.末句“蜀道寒云,魏水秋风”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其句意。

4.这首元曲虽然用典,但用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典故,用语通俗,具有元曲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诸葛亮,姜太公

2.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回顾、凭吊和评价。

3.借景抒情,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于事无补

4.雅俗共赏。

前人在评论这首散曲时,有人认为,本曲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情绪,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本曲通过对古代英雄诸葛亮、姜太公业绩的追忆与缅怀,所要表达的是:千古功勋,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正如曲中结句所写的那样“霸业成空”,最终化作“魏水秋风”。

赏析

查德卿的这首《蟾宫曲·怀古》抒发的是怀古咏史之意。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问道“问从来谁是英雄?”,紧接着他便在曲中写到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查德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处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同时也做出了评价。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南阳,东海是两处地点,分别承接“农夫”与“渔翁”,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曾经在南阳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姜太公也曾经在渭水之滨垂钓,同样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则是说明诸葛亮和吕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表现他们两个作为英雄所做出的功绩。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魏水秋风。”这句由追寻历史转为了对历史的感慨,说诸葛亮、吕尚所建的“霸业”终究是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了。

第三篇:精品 古诗《黄鹤楼》赏析题及答案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选择: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4.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二.名句赏析:

1.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理解作答: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2.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内容解析:

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答案:

一.1.C 2.B 3.二.1.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2.内容: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

三.1.“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3.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2分),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分)。

4.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第四篇: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诗歌赏析题

(一)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深秋晚景图(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景。

(二)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2分)

(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分)

(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出发,沿着()行进,路过(),到()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诗中称作()。

(4)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月影

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2)同意。总诗以月为线索 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驿)出发,沿着(平羌江)行进,路过(渝州),到(三峡)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月牙),诗中称作(半轮)。

(4)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三)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答案】

(1)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四)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描绘颔联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故人的深切友情,以及回归自然的情趣。(2)画面: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环保相拥;青青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赏析:角度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内村外城,近树远山,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对仗工整。“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村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角度三:动静结合。写出景物情态之美,“合”表现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树的繁茂;“斜”表现村外青山横斜的静态。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全诗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不矛盾。反衬,以有声衬无声。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它使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

3.意境:清、曲、幽、深、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2.“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入景。

(七)夜雨寄北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3.全诗蕴含两个成语:

【答案】

1.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曲折婉转,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巴山夜雨

剪烛西窗

第五篇:精品 《使至塞上》赏析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理解选择:

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春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6.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二.名句赏析:

1.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请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理解作答:

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有什么情感?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4.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B 2.D 3.B 4.D 5.B 6.B 二.1.总体:这一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描绘景色: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2.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3.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三.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侧面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答案见

二、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下载《朝天曲》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朝天曲》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赏析(五篇)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赏析阳关曲·中秋月苏轼〔宋代〕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

    《红楼梦》12支曲及赏析[五篇材料]

    2.1 红楼梦·引子 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诗词鉴赏】 这首曲和以下诸曲中,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

    杜甫诗三首赏析题 - 答案

    杜甫诗三首 《望岳》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望 高大雄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清江曲的赏析

    清江曲的赏析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

    现代诗歌赏析及答案

    现代诗歌赏析训练题 一、阅读《美丽的夜雨》完成题目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打开啤酒吧,欢迎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于是,泡沫,水珠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在脚......

    饮酒赏析及答案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训练及答案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

    曾巩《咏柳》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合集]

    曾巩《咏柳》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释】①倚:仗恃,倚靠。②狂:猖狂。③解把:解得,懂得。④飞花:柳絮。......

    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模版]

    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湘江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译文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