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婆今天是您离世三十五天诗歌
当落日的余辉撒满天空星期六晴
您是否随着暮色消失在山的尽头
即使奈何桥、孟婆汤
流星划过天际的刹那
也在瞬间留下了永恒
世间没了您的体温
梦中却多了您的影子
那年那天
朝阳升起
您做好饭伏在我耳边轻轻喊虎丫吃饭了
那年那天
我拽着您的衣角
田间、小道捡起颗粒饱满的麦穗
那年那天
我总依偎在您怀里
听您讲那年代的事情
那年那天
大街上有您步履维艰也有我任性的东跑西串
那年那天
有您端出的温热的洗澡水
今年那天
您离开了
当纸折的黄金白银、洋楼别墅在你坟头烧起
当我们跪在您坟前泣不成声
当我们想你在身边
当舅舅回家喊声妈今天做啥饭
当我们进去那个再也看不见您身影
听不到您声音的地方
心底还是有样东西悄然坠落
空空的却也痛痛的失去方知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想您时泪水汹涌后
抬头看看天空
我还依旧微笑
您不在我也不再乐意去您那了
不过大家都很好
您活着省吃俭用
到了另一个世界就要好好享福
持续想念
安好
第二篇:今天是您的生日诗歌
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和平的祖国,我愿意在清晨为您放出白鸽。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金色的祖国,我愿意当一棵麦穗,开出金色的“硕果”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壮丽的祖国,我愿意成为长城的一角,传唱您的颂歌,我爱您——美丽的祖国,我爱您——可敬的祖国,我爱您——坚强的祖国,在您生日这天,我想深情的对您说:
祖**亲,生日快乐。
第三篇:今天是外婆生日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爷爷泡的茶
口感味觉还不差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山泉在地表蜿蜒
从很久很久以前
我有一张稚气的脸
泉水渗透进矿层岩
爷爷栽种的樟木树苗上面 犹记得那年
在一个雨天
那七岁的我躲在屋檐 却一直想去荡秋千
爷爷抽着烟
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 流传了千年
那天我翻阅字典
查什么字眼
形容一件事很遥远
天边是否在海角对面
直到九岁才知道浪费时间 这茶桌樟木的横切面 年轮有二十三圈
镜头的另一边跳接我成熟的脸 经过这些年爷爷的手茧 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没法挑剔它
口感味觉还不差
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他牵着一匹瘦马在走天涯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他满头白发
喝茶时不准说话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
现在还在刮
千年那天我翻阅字典 查什么字眼
形容一件事很遥远
天边是否在海角对面
直到九岁才知道浪费时间 这茶桌樟木的横切面 年轮有二十三圈
镜头的另一边跳接我成熟的脸 经过这些年爷爷的手茧 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没法挑剔它
口感味觉还不差
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他牵着一匹瘦马在走天涯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他满头白发
喝茶时不准说话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
现在还在刮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没法挑剔它
口感味觉还不差
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他牵着一匹瘦马在走天涯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他满头白发
喝茶时不准说话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
现在还在刮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第四篇:今天是您的生日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 “实” 与 “虚”
关键词:善于写“虚”。
摘要:语文课要教会学生写“实”和写“虚”两种基本能力,尤其要在写“虚”方面多做努力。
“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较好的教育,却失去了中国的丘吉尔和爱因斯坦。”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传统教育方法的陈旧、呆板、被动,应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强调师道尊严、注入式、满堂灌、死记硬背、考试至上等,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机与活力不再,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灵感,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有益的尝试更加值得我们去加倍努力。
众所周知,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人物形象,他只生活在我们的想象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写作这样的宏篇巨构,也许是力不从心的。但是,教会学生写“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虚”是相对于“实”而言的,它不是客观的人事、物、景等,而是写作文体的主观的情、意、想象。也就是写作中产生的感情和旨意。
如果说“实”是叙写客观的话,那么,“虚”则要求叙写主观。叙述、描写、说明是写“实”的三种能力;抒情、议论和想象则是写“虚”的三种能力。
以下是其中之一些例子。
1、我喜欢看一块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的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地毯,总是激发我想去躺一躺的欲望。
2、我写给他一封信,就像寄去了一颗心。
3、窗口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一种房子的附庸?不,窗口是一种思想的开放,一种自我的超越。窗口是多样化的,是变化无穷的,但选择对的窗口是最重要的。对的窗口能使人成功一生,而错的,却能毁灭人的一生。
为什么有些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这样有创意的句子或文章,而有些却难以做到?对于儿童语言的获得问题,语言学家对此有四说:模仿说、强化说、天赋说、认知说。天赋的才能也许是有的,然而,语言环境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模仿和强化这样一些外部因素。教师应该提供这方面的有力帮助。叶圣陶先生曾说:“唯有教师善读善写才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在许多名家名文中,虚实相生的名句比比皆是,应引导学生善于品读,善于模仿并适当强化。
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就有一些典型的句子:
“城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可以这么说名家名文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其善于写“虚”是分不开的,应让学生有效地吸收其营养。
近读于漪老师的文章《一辈子做人师》,她在文中说:“有一次读到苏东坡的一句诗:一朵妖红翠欲流。我怎么也看不懂,这红牡丹妖红,流下来怎么是翠、是绿的?钱钟书先生《宋词选注》的解释:他说这诗里用词就好像用兵一样可以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红是实,翠是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红绿交错、红绿互映,造就了一种幻觉。这种艺术的魅力是文字特有的功能,它实际上比造型艺术的美还要成功!你说如果不读书的话,自己就无法理解,有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懂,还误认为印错了,十分可笑。”可见唐诗宋词里虚实的妙用!即使像她一样教学成绩斐然的老师也不免困惑。
就拿以创造意境为能事的抒情诗来说,虽然篇幅短小,寥寥数语,但古今名作,不仅有头有尾、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龙腾虎跃、拓宕开合,“尺水兴波”。例如选入八年级语文下册的《诗经》中的名篇《采薇》和《十五从军征》。如果说前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写意水墨画,那么,后者就好像是一部纪实片,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场景,也正是在这写实中,字里行间滲透着血和泪的控诉。
至于格律诗,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教学的难点。下面仅摘引两段古人论律诗结构的文字。
律诗要法 起 承 转 合 破题
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如滔天。
颔联
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喻作诗要掌握精妙之处。有成语“探骊求珠”。)
颈联
或写意、写景、书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 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邀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元)杨载《诗法家数》
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欲穿律法之变,必先于是求之。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颔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颈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既写意又写景,不仅虚实相生,而且对仗十分工整。
“多亏了袁大胡子,我至今仍能写得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毛泽东主席的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道出了他对恩师的由衷赞美。我们读他的《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虚虚实实,引人遐思,那奇伟瑰丽的想象,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有外国人人赞叹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他的老师无疑是最幸福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教师不仅要授学生以“鱼”,更应该授之于“渔”。写“虚”必须从写“实”起步,才能使文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为了避免抽象说教,增强趣味性,笔者在教学中虚心向古人求教,引用了《红楼梦》中黛玉论诗的相关句子: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的对仄声的,虚的对实的。”“若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课堂上我结合林黛玉的妙语,让学生对格律诗的写作要求做了一些探究,让他们主动弄清了至少三个问题:
1、何谓“五律”“七律”?(每句分别为五字和七字)
2、起、承、转 合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两幅对子是颔联、颈联,它们要讲究对仗。
3、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反。
写格律诗,对一个国学深厚的作者是小菜一碟。即使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既然“对联”这种文学样式还有广泛的用途,老师哪里有不教之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是否有效,生活中的典型例子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最近,看到南雄中学的校报登载的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其中有一条题目是对对子。上联是“荔枝、龙眼、木瓜皆为领南佳果;”课堂上,我用这条题目测试我教的班级学生,有的同学写出了“竹笋、板鸭、腐竹都为粤北美食”和“人参、鹿茸、麝香莫非东北名药”这样的佳对。
某日展读《韶关日报》,发现同一天的报纸,以对联为主副标题竟有23处之多。如果结合相关的口语训练,布置对联集锦的课后作业,随后在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中见到“珍惜生命,拒绝毒品”或“珍惜亲情,不忘友情”这样的文题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如果学生能轻松地把生活中的客观的人、事、物、景状写自如,那么,写“实”的能力就算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深入的探究、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名字叫刘荣武,初三毕业后参军入广州武警部队,一开始只是汽车兵,有一天,政治部招考宣传干事,他报名应考后脱颖而出。他把成功的喜悦归功于他的老师,并专门写了信致谢。因为在初二学《小石潭记》后,老师专门介绍了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以及收入他们作品的集子《古文观止》,课后他借了老师的藏书对此作了专题探究,这次考题正是他的拿手好戏,因此他是幸运儿。此后,他在部队的写作能力又有了提高,据他说服役期间已发表作品130多篇,其中包括图片新闻。
想象力,是写虚的能力发展的最明显的特征。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有的语言学家甚至认为思维先于语言产生。文学家、艺术家进行创作时,主要是运用属于发散思维范畴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关注语言的同时更应多关注思维的拓展,培养想象力。
《空城计》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为了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笔者引入上海宝山中学高三学生陈岭的一篇颇有创新意识的《空城秘史》作比较阅读,从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中,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想象力的独特。
请欣赏精彩的片断:
二子皆提甲捋袖,愤然齐曰:“当战!”
懿曰:“不可!某与孔明皆世之精英,为主所忌,曹睿今重用某家,徒欲制孔明耳。亮若陨丧,某亦不保,决不可战。”
二子咋舌,曰:“不如回师?” “亦不可!曹睿,操之后人,秉性多疑,若闻某不战而退,吾命休矣。今进退两难,如之奈何?”
父子三人正惶惶然,不知计之安出,忽闻城上琴音高奏,懿仰目视之,大快,开其眉锁,谓其子曰:“吾等命可周全矣!”遂和其曲作歌曰:
立十大功劳兮亲戚不留,陈万言策兮贬窜忠州。悬首城门,无罪监收,和衣东市,自抹咽喉,休休,狡兔尽日,走狗命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写的习作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可以收到只读课文本身达不到的效果。
不信,请看随后的表现。在阅读《犟龟》这篇课文时,为了更深入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当讲完《乌龟和兔子赛跑》的中国民间童话故事后要求学生再行创作。有学生讲到乌龟和兔子转换比赛的场地,比赛爬楼梯,一声令下,兔子再也不敢偷懒,拼命往前冲,可这回,他又输了,因为乌龟早已坐着电梯上去了。其情节安排真出乎意料,令人叫绝。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发散思维训练,如坚持下去的话,其预后是乐观的。
从写作的层面看,当今的中考满分作文,想象作文独占鳌头。而想象作文有多种类型,如情境作文、扩展作文等等。下面仅以此为例作一些粗浅的阐发。
当然,“虚”和“实”这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写“虚”必须以写“实”开始,它决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和发展两种。模仿介于接受和发展之间,因此模仿是有效捷径之一。“迁移创造式”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从读到写、变读为写的教学设计艺术,是一种较常用的训练方式。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改写《木兰辞》的作文练习时,为了让学生通过想象写好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光是教会学生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得教会他们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学会写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与人物的心情水乳交融。然而,古代毕竟太遥远,学生难以捉摸,联想难以实现,因此,收集相关的示例激活想象是关键。在教师心目中,学生应该是空中的凤凰,而非笼中鸡,自己的职责是引导学生飞翔。
笔者在教学中举了台湾作家李乐薇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作示例。作者在开篇写道:远山如黛,小屋恰如眉梢痣一点。教师据此点拨: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棉花状的白云,远山如黛,一片迷茫。木兰端坐西厢房中,云髻高耸,蛾眉紧锁,她的织布机已停机半天了,刚织好的半匹布散乱地搁在那里。学生习作开头:
门外弯弯的月亮被一片黑云笼罩着,地面上黑黝黝的一片,树叶儿随风轻轻地搔动着,不想扰乱木兰的思绪。
木兰对着门纺纱织布,这时却停下来了。爹娘只听到木兰的叹息声。爹娘问木兰为什么叹息呢?木兰却没有告诉他们,怕他们为此事伤感。当然,故事情节的安排更重要,应独具匠心,才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为了让学生思路畅通,笔者把豫剧《花木兰》选段引入课堂,让学生揣摩故事情节的变化和文字的精彩,以便写作时能有所借鉴,充分发挥想象力合理安排好。这里就不赘述了。
对于非命题作文,更应该让学生多做尝试,以放飞他们丰富的想象,写出佳作。记得有一年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黄海燕,(她是珠玑镇金珠商店黄老板的长女,刚从南雄中学来珠玑中学补习)在刚学了《白杨礼赞》后,老师布置借物抒情的自由命题作文,她的文题是《残树》,那独特的抒情,精辟的议论,丰富的想象力,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称得上一篇佳作,老师对她做了肯定的评价。这是命题作文不可能达到的意外的收获。期末,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化工学校,毕业一年后,受到北京一家杂志社编辑的赏识,成为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令人羡慕的新闻工作者。
当代文化大家余秋雨教授指出:作为现代人自我表述的最普遍方式,作文有可能直接影响一代人的思维活力。如果孩子们的作文成了一种套子而长期得不到纠正,他们的观察、言谈、判断也会渐渐僵化,要不了多久,其中不少人就会失去自身创造能力,成为只会以陈腐标准评判别人的奇怪群落,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了。有时人们会惊讶:这些人年纪轻轻又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何以满脑子都是隔代的陈规?其实他们对隔代的陈规也知之甚浅,只不过已经习惯了一些套子。依我看,多半是早年刻板的作文训练和其他训练把他们害了。的确,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教育的“产品”成了“废品”,“辛勤的园丁们”价值又几何呢?
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只有教师有意识地找准“突破口”,赋予教学以新意,有效地进行和指导教学,我们的教学就不难做到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凤凰”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点评】
点评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您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风风雨雨中飞过。。。”作为一位老师,每当我在教学生唱这首优美的歌曲时,泪水总不免濡湿我的眼眶,眼前立刻浮现出那一幕幕历史的硝烟。。。
我忘不了虎门销烟的悲壮,中日甲午战争的惨烈;忘不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的耻辱;忘不了淮海战役的独轮车,上甘岭战役的炮火。。。。
我想起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想起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想起了“为了胜利,前进”的董存瑞。。。
我的心越来越沉重,我的声音越来越嘶哑,我的胸膛燃烧着一团烈火,我的拳头是一把坚硬的铁锤,我多想和他们一道砸烂这万恶的旧世界!
“试看今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同志的洪亮的声音穿透时空,在我耳畔炸响。“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陈毅元帅儒雅的身影在我面前若隐若现。“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毛泽东主席慈祥的面容清晰如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啊,是您用钢铁般的意志支撑起民族的脊梁!
1921年,浙江嘉兴的南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3个热血青年,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映红了曾经辉煌灿烂却满目苍胰的中国。
南湖畔那青青的垂柳哟,你是否看见那一位舵手,带领着他的同志们在惊涛骇浪中奋勇向前?56个民族像56支花儿簇拥在他的周围,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60年的沧桑巨变,崛起的中国,令世界瞩目!
今天,中华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喜笑颜开,共同祝福祖**亲的的生日。
曾记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这口号曾响彻四面八方。我的家乡——南雄,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南雄县委老县长何世礼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勤劳的南雄人民栉风沐雨,挑灯夜战,转瞬之间,一个个水库像一面面镜子装扮着这穷乡僻壤。从此,红砂岩下,昔日的不毛之地寸土寸金,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黄烟之乡”“鱼米之乡”。腰包鼓鼓的南雄人民早已“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大踏步地奔“小康”,与“国际接轨”。
据统计,这里的农民彩电、手机普及率逾八成,分别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和百分之八十。而空调这类享受型家电百户拥有率也已达到百分之二十二。碟机和音响设备的整体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七。今年是笔记本电脑年,乘着家电下乡的东风,笔记本电脑正以补贴百分之十四的低价飞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昔日被人们戏称为“猪屎巷”的珠玑古巷如今“旧貌换新颜”。梅关古道也“风景这边独好”。这里已成为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据报载,牛年春节黄金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纷纷借助春节假期相争踏道寻梅,七天共接待游客15、1万人次。而经过南雄旅游部门精心策划的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寻根联谊,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珠玑古巷姓氏节,让游人流连忘返。
我不知道当年高喊“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陈毅元帅听了这样的捷报,是否满意,但我知道这里已不是当年的珠玑和梅岭。除此以外,我们还有青障山,苍石寨的“自然生态游”和乌迳新田、南亩鱼鲜的“古村落游。”我想现在可爱的南雄再也不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南雄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成了“有钱且有闲”的人。
60年的不辍耕耘,造就了今日南雄的崭新面貌,这一切,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从1994年起我们的县委书记郭衍全,县长丘隆基同志,高瞻远瞩,四处奔波,终于在1995年11月28日,在县城成功举行了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暨首届恳亲大会,来自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珠玑巷后裔参加了大会,为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的重建和修复描绘出美好的蓝图。首届会长黎子流先生(时任广州市市长)名誉会长雷洁琼、霍英东、马万祺先生,他们为家乡的建设尽心尽力,功勋卓著,家乡人民永远铭记!
为了杜绝腐败,使政通人和,2009年春节期间,南雄市纪委开展了廉政文化与纪律教育齐进村的活动。活动中,他们坚持以小见大,用身边的人和事编写剧本,开通了“南雄纪检监察网”,出版了相关的杂志,在众多醒目的位置设置廉政文化公益广告牌,在公共场所悬挂廉政格言,警句,并通过办墙报、宣传栏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促进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不是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党是能够带领群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党。2008年冬天,南雄和华南大部份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灾,南雄人民在市委书记林楚欣同志的领导下,开展生产自救,把天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族人民的善款雪片般飞来,南雄经济迅速恢复元气,重现生机,南雄成了真正的雄州!如今,只要您进入南雄境内,您就能一眼看见“山高人为峰”的醒目标语,“以人为本”的为政之道日益深入人心。如果您能够到南雄的城市名片——三影塔广场去看一看,您会看见人民喜笑颜开,到处莺歌燕舞,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过去,我们总爱说:“儿不嫌母丑,祖国我不嫌您落后。”今天,面对强大的祖国,日益富裕起来的南雄,我默默地说:祝福您!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愿您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安宁!
我在心中不停地呐喊:中国,加油!南雄,雄起!
第五篇: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
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
噢!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
您的儿子为了自己的明天不能拌您度过这个节日;也许您好似不知道今天是您的节日,因为您每天都在不停的忙碌着,忙碌着,忘记了自己的从在,忘记了自己的岁月,甚至忘记了今天是什么日子,虽然是这样,但是你的儿子记得非常的清楚,今天是五月十三日,是母亲节,是您的节日啊!妈妈!!您越是这样忙碌我记得越清晰,因为您的忙碌全是为了您的儿子,作为您的儿子怎么能够忘记呢?
在我的记忆当中您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回忆,在我五岁的时候您点着煤油灯给我缝衣服。做布鞋,鞋底是您用针一针一针的纳出来的。鞋搬是您用布一块一块拼出来的;为了给我做鞋。缝衣服您不知道熬尽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那每一针。每一线都蕴涵着您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您看我的脚上现在依然穿着您用爱做成的布鞋。
在我八岁的时候,您开始为我的上学而担忧;为了我的上学您不顾自己的身体外出打工来供我们上学,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我花的每一角钱都是您用您的汗水换来的。
在我十七岁的那年您对我说:孩子,你现在长大了,俗话说的好。花盆里长不出万年菘,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以后的道路就靠你自己走了。当时我听不懂是什么意思,现在都不言而喻。
时光渐渐的流失,妈妈的背驼了起来,仅有的几根头发也发出了智慧的光茫。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您象春蚕,象蜡烛;我们两代人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春蚕到死丝纺尽,蜡具成灰泪始干。
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您的儿子不能陪您度过这个节日,只能用电话为您祝福,说一声妈妈祝您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