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2: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

第一篇:《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 易:换取

B.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部:率领

C.卫当四方之冲冲:要道

D.祐悉夺还之还:归还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的“尚书”是官职名。秦汉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有此称呼,隋唐时其主要职责在于分管六部即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

B.孔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颜子、先秦诸子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1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祐“深受百姓信任和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两州之民皆赖焉 ②民为立碑颂德 ③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④遂皆出,应期而办 ⑤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⑥父老请留葬会稽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5分)

(2)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5分)

参考答案

15.(3分)D(还:使……回去。)

16.(3分)C(原句为:“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17.(3分)B(“战国初期”应为“春秋末期”)

18.(3分)A(①表明他给百姓带来利益;③是人们对他治国主张的称赞;⑤表明他为百姓着想。)

19.(3分)C(“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对应原文为“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其所说的应是陈祐“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

20.(1)(5分)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以:因为。给:供给。清慎:清廉谨慎。见:被。)

(2)(5分)三是说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治:治国。审:慎重。尽:完全。称:称赞。)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书,(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学史学。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主官的僚属,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穆王被分封在陕、洛,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陈祐)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他)又奏请免去几百家征西军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多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路治中。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蝗虫),到了很紧急的状况。陈祐率领几万百姓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陈祐说:“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立即告诉百姓让他们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赖他。

至元三年,朝廷授任(陈祐)为卫辉路总管。卫辉位于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统制。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任时,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他曾向世祖上书,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于是(百姓)都出来应征,陈祐的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三年,(朝廷)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多惊慌失措。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颜渊对待;若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对待。”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至元十四年,(陈祐)被调任为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兵刀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朝廷派(陈祐)去查核台州的民田。等到(陈祐)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陈祐)被追封河南郡公,谥号忠定。江浙父老请求在会稽埋葬他,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纪念他。

第二篇:《后汉书·班梁列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押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后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译文:

汉朝大将班超小儿子叫班勇。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風度。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反叛(汉朝),朝廷派班勇做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一起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来。于是撤销都护。后来西域有十多年完全没有汉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请求朝廷出兵攻击匈奴,替索班报仇雪耻,趁机收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聚会商议。班勇上奏议道从:“前孝武皇帝担心匈奴强盛,将成为众多蛮族的统帅,来逼进我们边疆。在这种情况下开通西域,分散他们的同党之人。到了永元年间,(西城那地方)没有不归附内地的。后来碰到羌人作乱,西域又断绝与汉的交往,北匈奴于是就派给各国债务,防备他们逃避租税,加高他们租税的价格,严格按照日期召会他们。前段时期之所以有反叛事情发生,都是由于管理失当,还反被它损害的缘故。现在曹宗只是为从前的失敗感到耻辱,想报复匈奴洗雪耻辱,却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凡想在荒远之外寻求立功,一万个之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火灾祸连续不断,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况现在(汉朝)府库空虚,军队没有后续兵力,这是向远方的夷狄显示自己的弱点,向国内暴露自己的短处,臣认为不能同意。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旧例一样。又应派西城长史统率五百人驻在楼兰,西边挡住焉耆、龟兹大路,南边可增强鄯善、于寘的胆量,北面抵御匈奴,东边靠近敦煌。像这样就十分便利。”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夏天,(朝廷)又派班勇做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都城,在伊和谷赶走了匈奴伊蠡王,俘获前部五千多人,于是前部重又开始通畅。回来,在柳中屯田。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秋天,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军队攻打后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另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做王。班勇又派另一将校斩杀了东且弥王,也另立了他的同种族人为王,从此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后来(班勇)老死在家里。

第三篇:元史·史天泽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三年春,李璮阴结宋人,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继命天泽往,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初,天泽将行,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悉归功于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退休矣。”帝曰:“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竟不许。十一年,诏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至真定,帝又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赐以药饵。天泽因附奏曰:“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语不及它。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

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尤熟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举曰:“愿相公无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

(节选自《元史·史天泽传》)

【注】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下文“宪宗”指元宪宗蒙哥,忽必烈之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B.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C.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D.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多为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用来纪年的名称,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B.先兄,指已去世的兄长,“先”是对故去的人的尊称,多用于长辈。

C.在我国古代,诸侯之死称为“薨”,后来,有地位的大官去世也称作“薨”。

D.《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天泽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他是忽必烈继承帝位后第一个召见的大臣;史天泽向皇帝提出了很好的治国安民之策,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B.史天泽为人谨慎谦逊,受命平定李擅叛乱时,皇上要所有将领都听他指挥,但他一直没有将这道诏令公开,事后,他将功劳都归于各位将领。

C.史天泽主持军事和民政事务,他的两个侄儿也位高权重,他觉得不妥,向元宪宗提出辞职退休的请求,但皇上没有批准。

D.史天泽在青年时期忙于军务,无暇读书,由于感觉知识不够用,他被迫在四十岁以后发奋读书,从此所发的议论常常出人意料。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

(2)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参考答案

4.C

5.D

6.D

参考译文

史天泽,字润甫,史秉直之第三子。身长八尺,声如洪钟,善骑射,勇力超群。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首先召天泽问治国安民之道。天泽上疏回答,大略是“:朝廷当先立中书省和六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监督各路,施恩泽使人民不反叛元朝,除去贪污的官吏,任用贤能之人,颁布官吏俸禄以养廉,严禁贿赂以防奸,望能上下相应,内外休息。”世祖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天泽执政后,凡前所列举的那些治国安民之术,无不相继推行。

中统三年春,李王..暗中勾结宋军,据益都反叛,占领济南。朝廷诏令亲王哈必赤统兵讨伐。因叛军气势汹汹,继命天泽前往。天泽闻王..入济南,哈哈大笑说“:猪闯入栏内,成不了气候。”到山东后向哈必赤建议:“王..多诈而兵又精,不能与他硬拼,只要拖延时间,不攻自毙。”于是在济南城周围深挖沟,高筑垒,不让他跑掉,包围四个月之久。城中食尽,叛军开门投降,生擒李王..,斩于军门,诛其同案犯数十人,其余释放归家。第二天,蒙古军东行,未到益都,益都人已开门迎降了。

在天泽受命去山东征讨李王..时,世祖在殿前平台上对天泽面授诏令,令他专门负责征讨之事,诸将都由他指挥调遣。天泽在山东从未把皇帝亲授的诏书示人。平叛回来后,世祖慰劳他,他把这次平叛功劳归于诸将,可见其为人谨慎谦逊。天泽在宪宗时就曾奏请辞职,他说“:臣开始是代理兄天倪军政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朝受皇上恩宠,一门之内居三要职,本应辞职,故臣请求退休。”宪宗说:“卿家世代忠勤,有功劳于国家,一门三职,当之无愧。”不许。此时,有人说李王..之变是由于诸侯之权太重。天泽又上书奏称“:军政之权不可集中在某一家,请自臣开始实行。”于是史氏之子侄当即解兵权者十七人。

十年春,天泽与平章阿术等攻克樊城,襄阳降。十一年,诏令天泽与丞相伯颜总领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伐宋。天泽至郢州病发,还至襄阳,帝遣侍臣赐葡萄酒慰问,并劝他北归养病,因而回到真定。帝又遣天泽之子史杠与管理医药的官去看望,送药。天泽上书说:“臣天年有限,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于十二年二月七日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

天泽平时不曾自夸其能,而遇大事则毅然以安天下为己任。四十岁才改变原来的志向,攻读书史,尤熟悉《资治通鉴》,其立论多出人意料之外。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无声。有人劝他以权谋私,天泽举唐韦澳告诫周墀的话“:原相公无权。爵、禄、刑、赏是天子之权,你要权干什么?”劝他的人听了这话自觉惭愧,对天泽敬服。

第四篇:《东林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弱冠,第天启二年进士,授兴化府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或问之,曰:“不见夫诲泅者乎,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一旦挟诸清泠之渊,翻壶却瓮,其身入水,而泅成矣。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彪佳去。果以贤能称。

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①,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是可杀否?”乡三老曰:“可。”又询诸观者曰:“是可杀否?”观者曰:“可。”于是棰杀之。

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②,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彪佳抗言曰:“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议遂定。未几,有传正大位者。彪佳抗言曰:“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且群帅劝表未至。”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有二心。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

彪佳至,揭榜于路曰:“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时杰踞大观楼,谓彪佳必不至。至期风作,杰笑曰:“祁抚不至有辞矣。”顷之,隔江帆起破浪,顷刻达岸,传呼曰:“祁都堂至矣!”杰闻之大骇,迎及门,见彪佳角巾单衣,携胥隶各一人,又大喜。坐语久之,起指江誓曰:“公,巨人也!公在,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有如此江。”乃飨彪佳,彪佳一举箸而别。

我兵下江南,以书币聘彪佳,彪佳夜望南山笑曰:“山川人物皆幻形也,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诘旦,家人失彪佳所在,见柳陌浅水,露角巾,曰是耶,盖入水端坐云。

(取材于陈鼎《东林列传》)

【注】①打行:对当时以在市场上劫掠为业的人的称呼。②宋高故事:指宋高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为后世所笑的旧事。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以贤能称 称:著称

B.忠义不可矜 矜: 怜悯

C.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 复: 答复

D.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溷: 玷污

4.B.矜: 夸耀.【①矛柄:“锄耰(yōu)棘矜(qín)”《过秦论》②怜悯,同情:“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陈情表》③骄傲,夸耀.“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B.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C.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D.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5.B,根据人名、地名等断句,并重点把握“适”“驰治”“至是”等词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祁彪佳少年得志,家教甚好。刚成年即中进士,就职兴化府推官,临行前跪问父亲为官之道,父亲却默而不答,当别人问其原因时,才以教人游泳之语开导。

B.祁彪佳为人耿介,敢于直言。当大臣们首先商讨让福王担任兵马元帅,后又建议福王登基做皇帝时,他都能直言相劝,直指此举对朝廷不利,并最终得到史可法的理解与支持。

C.祁彪佳勇毅果敢,精明干练。第二次任职苏州期间,首先对乱民之首予以严惩,后又招募勇士,斩杀乱兵,并以勇气和真诚感动了兴平伯。

D.祁彪佳尽忠不屈,至死不渝。清军南下,用书信和财物聘请他,他说山川人物都是幻化的形态,山川不变,而人生却已过了一辈子,后于浅水中自沉殉国。

6.B.根据原文“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可知史可法虽认为祁彪佳说得对,但因害怕却不愿意支持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无赖打行,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5分)

译文: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

(译出大意给1分,“会”“稔恶可杀者“”械”“衢”各1分。会——恰巧,适逢。廉—考察,查访。稔—庄稼成熟;事物酝酿成熟;熟悉。)

(2)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5分)

译文:于是在苏州市民**(的时候),(朝廷)认为祁彪佳一向有恩于苏州,外放祁彪佳去(担任苏州的长官)安抚苏州。

(译出大意给1分,“苏民”,“素”,“德”,“出”各一分。德—加惠,有恩。安—安定,使安定。抚—安抚,安慰)

参考译文

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刚成年,中天启二年的进士,被授予兴化府的推官,临行时,祁彪佳向他的父亲跪下请教为官之道,父亲没有回答他。有人问他父亲(为什么不指点他),他的父亲说:“你没见过那些教人游泳的吗,如果学游泳的老拿着辅助漂浮的壶瓮,靠别人扶着胳臂,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一旦把他拉到清冷的水边,打翻辅助他的壶瓮,推他入水,游泳就学会了。现在他去做官,就是打翻壶瓮的时候了。”祁彪佳离开了。最后果然因为贤明能干而著称。

祁彪佳巡视考察苏州期间,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召集当地三老问他们说:“这些人可以杀吗?”三老说:“可以。”又问围观的人说:“这些人可以杀吗?”观看的人说:“可以。”于是棰杀了他们。

明朝灭亡,有大臣援引宋高宗以兵马元帅继位的旧例,商讨让福王担任兵马元帅。祁彪佳反对说:“(藩王)监国的事是本朝的老制度,为什么要远引宋高宗的旧例?”监国的计议于是确定下来。不多久,有建议福王登基作皇帝的言论。祁彪佳又反对说:“福王政权刚建立就登基做皇帝,怎么行呢?况且大臣们谏劝福王登基的表章也没到呢。”可是这时向福王邀功的人,造谣说史可法对福王有背叛之心。史可法害怕了,他虽然也认为祁彪佳说得对,却不愿意支持。于是在苏州市民**(的时候),(朝廷)认为祁彪佳一向有恩于苏州,外放祁彪佳去(担任苏州的长官)安抚苏州。

祁彪佳到任后,在路边张榜说:“背叛朝廷不能饶恕,忠贞仁义也不能夸耀,不要借助铲除叛贼而报复私人仇怨,不要假托协助朝廷而制造祸端混乱。”他逮捕苏州市民中带头闹事的人,斩杀了他们。招募勇士组成苍头军,亲自教他们打仗。当时正赶上兴平伯的士兵抢劫丹阳集市钱财,祁彪佳率领苍头军快速赶到处理,斩杀了兴平伯的士兵。兴平伯(高)杰平素就害怕彪佳的声名,到了这时候就忌恨祁彪佳,扬言要调动军队到丹阳来对付祁彪佳。祁彪佳反而用文书回应高杰,跟他约定在大观楼会面。当时高杰盘踞大观楼,认为祁彪佳一定不敢前来。到约定的日期刮起了大风,高杰笑着说:“祁抚不来有托辞了。”一会儿,一艘帆船破浪而来,很快就抵达江岸,有人传呼说:“祁都堂到了!”高杰听到,非常惊骇,迎到门口,看见祁彪佳戴着角巾,穿着普通的衣服,身后只是带着文书、衙役各一名,又非常高兴。跟祁彪佳坐在一起谈了好久后,高杰起身指着江水发誓说:“您是了不起的人啊!有您在,我要是敢越规矩一步来玷污您,就让我像这滔滔江水被风浪拍散。”于是盛情招待祁彪佳,祁彪佳稍微动了动筷子表示了一下就离开了。

朝廷军下江南,用书信和财物聘请祁彪佳,祁彪佳夜里远望南山笑着说:“山川人物都是幻化的形态啊,现在山川像过去一样,可人生已经过了一辈子!”第二天早晨,家人找不到祁彪佳在哪,只见到小路旁柳边的浅水中露出祁彪佳戴的角巾,大家都说这就是祁彪佳,他是端坐入水而死的。

第五篇:文言文阅读:元史·列传七十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不敢决,省檄天璋往讯之,帅服,田竟归民。尚书省立,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敕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仁宗召天璋入见,时兴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天璋承命,狱赖不冤。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目之曰《中兴济治策》,皆中时病。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弊也,尚足法耶 法:效法。

B.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 董:监督管理。

C.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 中:裁决。

D.至则厉风纪,清吏治 厉:严肃整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反映卜天璋有治事之才的一项是()

①省檄天璋往讯之,帅服 ②郡县争赂之,饶独无有

③省臣衔之求其罪无所得 ④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

⑤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⑥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

A.①④⑥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天璋有胆有识,正直廉洁,从不畏惧豪强,能够秉公执法,所以在吏不敢决的情况下,省里派他前往审理刘帅案件。在审理谋反案件时,皇帝也放心地让他主持。

B.卜天璋勤政爱民,总是为百姓着想,所以当省臣索要贿赂时,他坚决不送,以免给百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以致省臣对他恨之入骨,想要寻他的罪过来治裁他。

C.卜天璋忠君爱国,以天下事为己任,他认为做官做宦,就应当为国分忧,为民着想,生有意义,死得其所。天历二年,他虽年已八十,依然迎难而上,为安定地方做出了重大贡献。

D.卜天璋治理地方,大致有如下特点:采取不扰民的政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兴办学校,整顿社会风气;以民为本,十分注意从百姓角度考虑问题。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

答:

(2)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

答:

(3)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

答:

参考答案:

1.C(中的意思是治裁、陷害。)

2.A(②表现他刚直不阿,③与卜天璋无关,⑤表现他爱国。)

3.B(错在两点:

一、怕给老百姓造成沉重负担的意思文中没有;

二、不是想要,而是已经这样做了。)

4.(1)百姓像这样饥饿,如果等到请求被批准再行赈济,百姓就要饿死。(2)天璋是个清廉审慎的人,一定能审出实情。(3)最终打开仓库进行赈济,百姓依靠这个保全了生命。

【参考译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时聪明颖悟,长大后有正直的气节,读书读史,懂得成功失败的重要原则。大德四年,担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个叫刘帅的,强横地夺取百姓的田产,官吏不敢判决,行省征召天璋前往审理这件事,刘帅服罪,田产最终又归还了百姓。尚书省成立,升任为刑部郎中。恰值盗贼横行,当时人们议论要让犯人家属都穿青色衣巾,以与其他百姓相区别。天璋说:囚徒满路,是秦的弊端,这还值得效法吗?大家醒悟过来,就打消了这种想法。有人告发诸侯王阴谋造反,皇上派遣天璋审讯这个案子,很优厚地赏赐了他。仁宗皇帝召天璋进宫见驾,当时兴圣太后在座,皇帝指着他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后来被命令审理造反的案件,皇帝看着左右大臣们说:天璋是个清廉审慎的人,一定能审出实情。天璋接受命令,案件依靠他而没有冤情。皇庆初年,天璋担任归德知府,鼓励农耕,兴办学校,修建河渠,河患于是消除。改任为饶州路总管。天璋到了以后,听凭百姓自行生产,万事不搅扰百姓,百姓大悦,所辖范围内政治清明。当时省里的官员主管田地的事情,作威作福,任性胡为,郡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企盼免受罪责,只有饶州没有贿赂。省臣十分憎恨天璋,将要用严刑竣法来治裁他,却找不到他的罪过。县里报告发生了饥荒,天璋立即打开粮仓进行赈济,同僚们认为不可以,天璋说:百姓像这样饥饿,如果等到请求被批准再行赈济,百姓就要饿死。没有申请的责任,我单独承担,不会连累你们。最终打开仓库进行赈济,百姓依靠这个保全了生命。他在事情到来之时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天历二年,蜀兵发动叛乱,荆楚地区大为震动,天璋又被任命为山南廉访使。人们认为他老了,一定不会前往。天璋说:国家正举步维艰,我八十岁了,常怕死不得其所,又哪里敢躲避灾难呢?就出发了。到达之后,严肃风纪,澄清吏治,州郡变得整饬不乱。恰值皇上下诏让三品官讨论时政得失,他就上书列出了二十件事,共万余言,起名为《中兴济治策》,都说中了当时的弊端。回到汴地以后,他把自己的俸禄施舍给亲戚同乡,家里没有剩什么积蓄。天璋对此十分泰然。至顺二年去世。

下载《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原文及译文

    原文: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苟疾无自至。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

    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及译文赏析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年代: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

    滑稽列传译文

    滑稽列传译文 孔子说:“六艺对于治理国家,功效是一致的。《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迪和乐美好的情感,《书》用来记述历史事迹,《诗》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易》用来通......

    野望原文及译文

    野望 王绩·唐 体裁:五言律诗 题材:抒情诗 东皋(ɡ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huī)。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

    白雪公主原文及译文

    Act 1 A Beautiful Princess Snow White: I am a princess. My skin is as white as snow. So I am called Snow White. (sadly) My mother is dead. So my stepmother is t......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和是天下的基础 (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谓(1),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惧怕乎......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及译文 篇一:咏雪原文及翻译 小编寄语: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让我......